WD(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公司创立的时间比希捷公司还早近10年,但作为硬盘驱动器供应商的历史可不算长。
1970年4月23日,一家名为General Digital(通用数字)的公司诞生了,其最初是一家MOS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在几个独立投资者和工业巨人Emerson Electric(艾默生公司)提供的启动资金的支持下,很快转变为专业半导体制造商。1971年7月,General Digital更名为Western Digital,并搬到加州的Newport Beach,很快推出其第一款产品WD1402A,也是第一个单芯片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在1970年代早期,WD通过出售计算器芯片获得收入,到1975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计算器芯片制造商。然而,好景不长,19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及其最大的计算器客户Bowmar Instrument的破产改变了WD的幸福生活。1976年,WD宣布破产重组,随后Emerson撤回他们的支持并拥有了该公司。这一时期WD推出了几款划时代的产品,包括MCP-1600多芯片微码CPU(获DEC的小型机兼容微机系统LSI-11采用),以及一系列单芯片软驱控制器芯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款软驱控制器WD1771。
WD1771是WD进入数据存储工业的敲门砖,到1980年代初他们开始制造硬盘控制器,并于1981年推出了第一款单芯片ST-506控制器WD1010。1983年,WD赢得了为IBM PC/AT机提供硬盘控制器的合同,推出的WD1003后来成为ATA(俗称IDE)接口的基础。1985年,已成为PC硬盘控制器领导厂商的WD受Compaq之托,为IBM PC/AT兼容系统设计一个硬盘控制器接口控制芯片,由CDC以生产高容量硬盘著称的子公司MPI(1989年被希捷收购的Imprimis)在原CDC的Wren 2半高型5.25英寸硬盘驱动器基础上推出业界第一台ATA接口硬盘驱动器CDC 94204-074 WREN 2,于1986年随首台Compaq 386系统销售。
WD以半导体业务起家,原Logo中的图案即象征集成电路
1980年代中后期,WD也涉足图形卡(1986年收购Paradise)、核心逻辑芯片组(1987年收购Faraday)和网络市场。这些新业务都很不错(尤其Paradise生产的VGA卡是当时最好的图形卡之一),但存储相关的芯片和磁盘控制器是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
  • 1986年,推出WD33C93单芯片SCSI接口,用于第一款16位总线主控SCSI控制器WD7000 "FASST";
  • 1987年,推出集成PC/AT软盘控制器电路的单芯片WD37C65,成为现代超级I/O芯片的始祖;
  • 1988年,推出第一款单芯片ATA硬盘控制器WD42C22 "Vanilla"。
1988年,WD收购了PC硬件制造商Tandon的硬盘驱动器生产资产,堪称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转折。合并后首款以WD的名义推出的产品是Centaur(半人马座,可见WD以星座命名产品的习惯由来已久)系列ATA和XT附属(也称XT IDE)驱动器。
后来的发展证明WD确属“未雨绸缪”。1991年,PC行业正经历从ST-506和ESDI驱动器向ATA和SCSI的转变,后两种驱动器上都集成了控制器,对硬盘控制器板的需求逐渐减少。这时WD推出了使用最新的嵌入式伺服和计算机化诊断系统的全新设计的Caviar驱动器,可以避免公司因为原来的主营业务萎缩而陷入困境。
Caviar的销售非常之好,于是WD开始处理其他业务部门:Paradise出售给飞利浦并就此消失,网络和软驱控制器部门转让给SMC,SCSI芯片业务被当时的市场领袖Adaptec获得。至此,WD彻底完成了从半导体公司到硬盘驱动器制造商的大“变身”。
虽然只是半路出家,但已经把所有的宝都押在硬盘驱动器上的WD希望能够在行业内有更大的作为,于是便积极推动硬盘驱动器尺寸规格的变革,力图借机打破旧秩序,建立有自己参与主导的新格局。WD先是与迈拓等厂商投入1.8英寸市场,后来又与JTS(JT Storage)合作开发3英寸的Portfolio驱动器,但当时基本没有对2.5英寸以下规格的需求,而3英寸也在与2.5英寸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不仅如此,WD提出的旨在利用硬盘驱动器加速ATA接口CD-ROM驱动器的SDX(Storage Data aCCeleration,存储数据加速)标准同样未获成功,真可谓“曾经的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3英寸的Portfolio家族从1996年10月底出货的1GB型号起步,1997年8月底还推出了双碟的2.1GB型号和同样采用MR磁头的6.4GB Caviar。不过Caviar驱动器从1995年起就受到了以昆腾为首的其他厂商新产品的围剿,技术上的优势逐渐被侵蚀,到这时已落在后面,质量也开始下降,那些惯于推荐WD驱动器的系统构建商和PC发烧友都转向以迈拓DiamondMax为代表的竞争产品,WD陷入全面的困境。
为挽回颓势,WD在1998年接受了IBM的帮助。双方在1998年5月4日宣布,计划达成一个广泛的硬盘驱动器部件供应和技术许可协议,WD由此获得使用包括GMR磁头在内的IBM技术和IBM生产设施的权利,于是便有了1999年上半年推出的Expert(专家)系列驱动器。这个办法见效很快,WD重新获得了媒体和用户的尊重,甚至经受住了2000年因马达驱动芯片品质问题导致的驱动器召回的考验。WD随后摆脱了对IBM的依赖。
WD公司的新Logo,突出WD这一缩写,但2004年才更换似乎太晚了点
在2000年前后,硬盘驱动器制造商中兴起了一股向相关领域扩展的风潮,纷纷推出NAS存储设备,譬如迈拓MaxAttach和昆腾的Snap Server。WD则走得更远——不仅有Connex,还开发了非常出色的SAN(存储区域网)管理软件SANavigator。不过,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将与自己的客户构成竞争,于是纷纷收手,WD在2001年第三季度将Connex和SANavigator分别出售给原属昆腾公司的NAS制造商Snap Appliance和著名的FC SAN交换机供应商McDATA,紧接着在第四季度收购了刚退出3.5英寸ATA硬盘驱动器市场不久的富士通(Fujitsu)的泰国工厂,专注于核心业务。
得益于丰富的ATA硬盘控制器设计经验,WD的ATA硬盘驱动器通常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而SCSI硬盘驱动器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表现,最终在2000年左右退出市场。2003年2月WD重新推出10000RPM硬盘驱动器(即Raptor),所采用的接口却是Serial ATA而非SCSI,不与希捷等厂商在高端争锋。不过,为了掌握磁头技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竞争,WD公司在2003年7月以大约954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破产的磁头制造商Read-Rite公司的全部资产。
独特的发展史决定了磁头、盘片、马达等头盘组件(HDA,Head Disk Assembly,与PCBA共同构成现代硬盘驱动器)技术并非WD之所长,因此该公司非常明智地采取跟随策略,很少充当“出头鸟”,而是待技术成熟后再迅速投入,通过大量生产抢占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研发负担不重,风险较小,缺点是利润也不高,与一直大力提倡“垂直整合”的希捷形成鲜明对比(相关数据可参考《里面的世界很精彩——硬盘构造再揭秘》一文)。此外,WD的产品线单一,主要靠低利润的3.5英寸ATA硬盘驱动器“谋生”,这种模式通常被认为难以长久,曾经的“同类”迈拓便通过与昆腾的硬盘驱动器业务合并与之“划清界限”,而非独立身份的三星则不具可比性。
WD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所以经常会出现在“可能被收购”的传闻中。特别是近几年来,每逢独立硬盘驱动器供应商发生并购,WD就会成为下一个被收购的“首选对象”:迈拓联姻昆腾刚刚尘埃落定,便有消息说富士通有意收购WD,直到富士通退出3.5英寸ATA硬盘驱动器市场并将泰国工厂卖给WD,才不攻自破;希捷收购迈拓尚未完成,又有好事者推测三星将要收购WD,以达成在2007年成为最大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之一的目标。
希捷之所以会收购产品线高度重合的迈拓,主要原因是后者长期亏损,市值一度低于12亿美元,高管和股东们急于脱手,19亿美元成交比较划算。WD虽然产品线单一,盈利状况却非常好,今年以来市值基本稳定在40亿美元左右,很难想象该公司的股东们能够接受60亿美元以下的交易。再者说,三星集团错过互补性很好且十分便宜的迈拓(如果确实有意扩大硬盘驱动器业务的话),却要把WD当作“后悔药”来吃,难道是《大腕》中李诚儒的粉丝不成?WD不是没可能卖,三星也不是没可能买,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双方坐到一起“谈婚论嫁”的几率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转自 Gelada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gelada/15594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从控制器到驱动器的WD——硬盘巨头启示录之西数篇相关推荐

  1. 始于见异,终于思迁——硬盘巨头启示录之昆腾篇

    昆腾(Quantum)公司大概是惟一一个以硬盘驱动器业务起家却没有与之共存亡的厂商.从1980年创立直到2000年,昆腾的主要身份都是位于加州Milpitas的磁盘驱动器制造商,而现在其总部在圣何塞( ...

  2. 几经沉浮,自乱前程——硬盘巨头启示录之迈拓篇

    狒哥观点:1980年代初诞生时的迈拓,定位在硬盘驱动器市场的中端,高于在低端市场打拼的希捷.不过后来迈拓通过收购MiniScribe进入低端市场,接着又因为没有跟上SCSI规范的脚步而丢掉了原有的领地 ...

  3. 机械硬盘低级格式化软件_西数硬盘专用修复工具_WD HDD Repair Tool|西部数据硬盘修复工具 V3.6 中文版 - 偶要下载站...

    如果您的硬盘是西部数据的硬盘,如果有点小问题的话,我建议您使用WD HDD Repair Tool这款西数硬盘专用修复工具,来修复一下试试,也许能修复呢! WD HDD Repair Tool使用方法 ...

  4. wd移动硬盘不能识别_西数移动硬盘电脑提示无法识别USB设备怎么办

    展开全部 1.造成USB设备无法识别的故障是由于很多原因引起的,包括软.硬件,解决方法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3 ...

  5. wd移动硬盘不能识别_西数移动硬盘win10不识别怎么办_电脑识别不了西数移动硬盘如何处理...

    2019-11-20 18:37:17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移动硬盘来储存文件数据等.但最近有用户反应自己的移动硬盘突然读不出来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感到比较苦恼.那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 ...

  6. wdnas群晖nas_西数WD NAS红盘 WD140EFFX 14TB HDD和 SA500 1TB SSD开箱拆解评测

    前言每个NAS系统都应该配备足够容量的硬盘,以满足数据存储需求.WD Red 西数红盘存储空间高达14TB,可以为需要构建大容量和高性能NAS存储方案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WD Red西数红盘14T运行 ...

  7. 西数硬盘固件刷新工具_鲁大师Q2季度硬盘排行:三星、西数上榜产品最多

    在一台计算机中,硬盘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个存储装备了,它不仅存储着用户的各种各样信息,还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市场上生产硬盘的厂家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厂家的众多产品中选择一款最 ...

  8. 希捷和西数移动硬盘哪个好_西数和希捷的硬盘哪个好看完存储数据一目了然

    自从开始在家办公,家里的电脑每天要被我清理内存好几遍,然而并没有鸟用,所以是时候购置一块移动硬盘了,否则,这工作效率真的是太低了.这网上看了一些,说西数和希捷的硬盘都比较好,可是总归要选择一个,那西数 ...

  9. 希捷服务器硬盘15k有几代,硬盘巨头推最后一代15k机械硬盘:再见,机械硬盘

    原标题:硬盘巨头推最后一代15k机械硬盘:再见,机械硬盘 近日,希捷发布了最新一款机械硬盘15K HDD v6超能盘(15K.6),这款机械硬盘号称全球最快的机械硬盘,主要是服务于数据中心.高性能服务 ...

最新文章

  1. 只能在执行 Render() 的过程中调用 RegisterForEventValidation
  2. sqlserver、oracle数据库排序空值null问题解决办法
  3. JDBC(一)——statement对象、PreparedStatement对象
  4. 一个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是谁,如果计算机是中国人发明的 写代码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程序员看了都头疼...
  5. Linux的学习思路
  6. header()函数使用说明
  7. Python使用Scrapy爬虫框架爬取天涯社区小说“大宗师”全文
  8. 敏捷开发般若敏捷系列之七:重新认识敏捷与CMMI
  9. 课时47:魔法方法:定制序列
  10. 设计模式的C++实现 2.工厂模式
  11. 快排序和堆排序,最小堆、最大堆
  12. gradle下载地址
  13. 2019年计算机考研408历年真题2009-2019下载免费下载
  14. 移动支付的方式有哪些拾方易告诉你
  1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行Code
  16. 临床数据库挖掘系列3-手把手教你使用R语言对seer数据库清洗
  17. GNSS/INS组合导航(八):INS/GPS组合导航
  18. 英语谚语精选(English Proverb Collection)
  19. 键盘输入,大写字母变小写,小写变大写
  20. 前端知识合集【重中之重】,我只看这一篇!

热门文章

  1. 【转】《iOS7 by Tutorials》系列:iOS7的设计精髓(上)
  2. (原)Eclipse 字体过小问题
  3. MEF: MSDN 杂志上的文章(9) 控制部件创建策略 ???
  4. NDK JNI Android Studio开发与调试DEMO(三)(生成 .so 文件)
  5. lighttpd 负载均衡-反向代理+cache浅谈
  6. 浅谈几种区块链网络攻击以及防御方案之51#37攻击
  7. Shiro源码学习之二
  8. java好用的hbase库_Hbase入库基于java
  9. Php将网站推送到手机桌面的方法,把网页发送到桌面代码
  10. angular图片传到后台_告诉你,SpringBoot+Angular有多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