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动化过程在世界各地的采用速度一直在加快。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导致人们对工业机器人取代低技能工人的兴趣增加。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为每1万名人类工人拥有70多个机器人。然而,欧洲在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平均每1万名工人生产100多台。

机器人技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领域,它正在日益影响住宅和商业环境中的应用。开发人员努力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安全级别,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为自动设备的应用拓宽奠定了基础。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大规模制造设施操作者的操作灵活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的使用也成为欧洲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劳动力成本、严格的工作场所法律和与最终产品生产相关的严格标准。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正在中小企业中发现新的机遇。

欧洲工业机器人的领先国家

根据IFR的数据,德国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先驱国家。主要受中国汽车行业的推动,在全球排名第三,中国每万名工人生产的汽车超过300辆。德国在欧洲工业机器人的供应和库存中也占35%以上。

紧随德国之后,丹麦、瑞典、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主要市场,平均销量分别超过210、220、160和180部。政府的激励措施在该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东欧国家在该领域也表现出强劲增长,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共和国成为主要的赢家,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汽车行业的需求驱动的。

尽管英国是欧洲的主要经济强国,但在使用工业机器人方面一直进展缓慢。对现代化缺乏足够的投资是一个令人关切的主要领域。虽然汽车行业产能扩张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英国退欧后海关方面的不确定性预计将在短期内抑制对英国的投资。

Covid-19对工业机器人的影响

虽然新冠肺炎大流行继续损害全球经济,但尚未评估这场危机对欧洲工业的全面影响。工业机器人供应商正在推动对新应用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做出更快的调整。虽然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复苏,但到2020年和2021年的一部分时间,欧洲企业仍将受到大规模订单下滑的影响。

严格的封锁和社交距离指导方针损害了工业生产率,并为2021年及以后工业机器人的采用建立了有利的环境。虽然自动化项目将有助于复苏,但IFR估计,该行业到2023年将达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智能工厂的应用不断增长

欧洲汽车工业一直是推动该地区采用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涉及自主导航车辆和生产机器人之间互动的创新正在获得发展。

由于导航技术的频繁创新,移动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它可以改进人机交互,并为塑料、食品饮料和纺织行业的生产线操作灵活性提供前所未有的进步。

欧洲的机器人和就业

总体而言,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与欧洲的就业率呈正相关。据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nterforEconomicPolicyResearch)称,工业机器人的采用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是对低技能工人。这可以广泛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工业机器人促进了工业增长,支持了人力需求统计,尽管它是一种节省劳动力的技术。

此外,由于工业作业的能力和竞争力等因素,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直接影响对就业的投资。此外,工业机器人并不是为了取代所有的工作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替代某些特定的任务。虽然这可能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变化,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将支持就业。

另一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趋势不太可能保持不变。虽然较老的机器人不太可能影响低技能的就业,但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大规模部署可能会取代传统的劳动力需求。由于在制造业领域潜力巨大,自动化带来的破坏是很有可能的。此外,在制造业之外使用工业机器人目前对经济的影响有限。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工业机器人破坏了工作岗位,影响了低技能劳动者。这将对政策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劳动力市场放松管制、工资不平等程度上升、公共支出不足以及集体谈判结构的恶劣条件等问题正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机器人上转移开。

对机器人的负面关注及其对公众情绪和信心的影响可能会在短期内引起关注,尽管税收并不是与欧洲制造业生产率整体水平相关的某种解决方案。

在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中,欧洲制造商被迫与低工资标准的经济体以及其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竞争。未来几年,机器人技术在全球的不断普及也将影响欧洲的应用趋势。对可持续性、竞争性运营和生产力的努力将被证明是制造业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化因素。

该地区的参与者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跟上科学进步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开放的边界和便利的贸易是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和分销商可利用的区域优势。

机器人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的数字革命相关推荐

  1. 计算机视觉及其工业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卢箭 孙通 刘立峻 摘 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技术在不断发展中趋于成熟,被有效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出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优势,加强和工业领域的融合,有助于促进 ...

  2. 炽橙科技:用XR技术革新工业领域,开启应用新“视”界

    --炽橙科技创始人.CEO纪尧华先生专访 ​ 在2022元旦跨年时,邓丽君与周深梦幻联动,跨时空同台合唱,给观众带来了对未来黑科技-XR技术的无限遐想.在XR(扩展现实)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这些曾经&q ...

  3. 亚马逊云科技协同速石科技,技术攻关工业领域研发云平台搭建

    作为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成果,工业软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内软件行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例如近期,速石科技就成为了国内首家通过工业软件 ...

  4. 5G+XR:让视频增强技术在工业领域大有所为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基站总数今年有望突破200万个.自5G正式商用以来,凭借其高带宽.广连接.低延时等优势,5G应用的实践逐渐从最初的单一化业务触及 ...

  5. 香港城大:首创3D打印磁控微型机器人技术推动人体送药研究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全球首创由磁力推动.3D打印的微型机器人技术,能于生物体内精确地运载细胞到指定位置,预料可用作人体送药,为癌症治疗.细胞层面的治疗.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带来革命性改变. 近年,再 ...

  6. 智能医疗机器人:创新技术推动医疗领域的发展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医疗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以人体识别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疗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基于人 ...

  7. 「人工智能视觉」一直被消费者忽视的工业领域应用

    2019-11-18 16:37:35 谈及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的火热,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业公司绝对是最大的主角.以中国"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最为典 ...

  8. 走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 人机协作新纪元

    前言: 机器人技术为人类提供协助.增强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并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文章目录 序言 背景 核心技术支持 人机协作新纪元 目前形式 领跑人 困难和挑战 总结 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领 ...

  9. 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通各部门_借助新兴的机器人技术在家里进行创新

    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通各部门 新的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将使您成为更好的工程师. (New robotics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at will make you a bette ...

最新文章

  1. 《权力的游戏》最终季上线!谁是你最喜爱的演员?这里有一份Python教程 | 附源码...
  2. 人工智能为人们减肥操碎了心
  3.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带书签目录
  4. Mysql学习笔记004
  5. node exprass安装运行实例
  6. Windows 命令行大全
  7. CAS 5.2.x 单点登录 - 实现原理及源码浅析
  8. html让布局垂直居中,css垂直居中布局总结
  9. Unity设置播放模式下始终先执行指定的场景
  10. gerrit与crowdid, openid集成,设置openIdSsoUrl 直接登录
  11. SpringBoot实现人脸识别功能
  12. 一、为什么会产生field概念 二、MBAFF
  13. Ubuntu 20.04使用微信 (亲测有效)
  14. [转载] 晓说——第13期:欧洲杯硝烟再起 “阴谋论”说赌球黑幕
  15. 新一代防泄密系统即将发布
  16. RFID 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17. 随笔之看雷军视频有感//2021-2-24
  18. 如何通过IP地址来访问网站
  19. Kali linux修改源文件
  20. 关于解压 tar.gz的问题

热门文章

  1. SQL查询结果集对注入的影响及利用
  2. 贵港java_贵港人才网:经典java笔试题及答案分享
  3. java 工厂模式的写法_[java设计模式] 工厂模式解析
  4. springcloud学之前需要掌握什么_学国画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5. 2021技术突破 MIT发布
  6. 《强化学习周刊》第7期:强化学习应用之游戏
  7. 清华吴翼:从捉迷藏游戏说起,谈谈强化学习的六个开放问题
  8. 全方位复盘GNN,12位大神寄望2021年大爆发
  9. 【活动报名 | 青源Talk第3期】DenseNet发明者黄高:面向边缘设备的轻量神经网络...
  10. ISSCC 2021前瞻,智能传感器和IoT端是大势所趋 | AI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