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维娣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一个个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才让我们在方寸之间了解世界,传感器的发展也推动着物联网的发展。SENSORO 是一家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其 Beacon 传感器、云子 SCRM 等几款产品在行业内外已经小有盛名,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曾经评价——“你们做的东西让人惊讶,极富商业价值;期待你们与微软在更多领域深度合作”,对 SENSORO 的肯定可见一斑。

本期《近匠》物联网系列访谈,我们走进这家以传感器来命名的公司(SENSOR + O),听 SENSORO CTO 赵东炜来讲一讲 SENSORO 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当下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SENSORO CTO 赵东炜

下面是采访实录:

有“逻辑”的产品

CSDN:请针对您本人以及 SENSORO 公司几款产品做个简单的介绍。

赵东炜:我本人 96 年开始从事技术工作,2001 年来到北京,在网易邮箱部门做程序员,做了 5 年多,后来开始创业。多年的连续创业走过来,掉过很多坑,也成长了很多。

创业之初 SENSORO 就是以数据的视角来切入的,从收集线下场景的数据开始做起。基本逻辑就是,从数据的视角出发,因应客户的需求来做产品的演进。

做 Beacon 硬件的时候,刚开始觉得做完硬件这个事情就差不多了,后面做点简单的开发就好了嘛。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做完硬件之后客户照样也用不起来,因为还需要开发 App,如果不帮客户把 App 这个环节做好,客户可能真的很难用起来。于是我们放出了 SDK,降低开发的成本,但是用的人也不是很多,因为开发 App 仍然是一个技术壁垒比较高的事。

15年春节的时候,微信摇一摇团队把 Beacon 的能力接入了微信,这极大的降低了使用门槛(终于不需要自己来开发 App 了,直接用微信就好),这果然引爆了 Beacon 的大规模流行。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就算是在微信这么开放的平台上,写个简单的 H5 页面,也仍然有很多客户用不起来。必须要有人把所有的系统做好,让客户一行代码也不需要写。于是,我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做了一个系统,用户可以在上面直接使用做好的 H5 模板来做营销活动,直接得到相关活动的数据统计,这个产品就是云子 SCRM。

随着我们部署 Beacon 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管理它的电量就成为了一个刚需。因为 Beacon 是电池供电的设备,一旦没电,所有以它为基础的场景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方法去有效的管理几平方公里以内所有电池供电的 Beacon 设备,把设备状态采集到一个云端系统。于是我们就去市面上寻找解决方案,这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 LPWAN(低功耗广域网)。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技术,而是要让客户用起来。SENSORO 本质上是一家用技术的方式去采集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来解决现实商业问题的一个公司,这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

CSDN:SENSORO 更像是一家硬件公司,为什么要做云子SCRM 这样一款软件产品

赵东炜:我们希望让我们的使用者有一个 “开箱即用” 的使用体验。我们给用户发一个快递,快递里面有已经配置好的 Beacon 设备,还带着一个 3M 胶,用户按照我们说明书的指示,把 3M 胶粘在 Beacon 设备的背面,贴在墙上,任务就完成了。打开微信,马上就可以摇到活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云子 SCRM 是整个交互体验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用户摇到活动这么一个简单操作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需要到各个平台上去初始化,需要配置硬件设备,需要制作活动的 H5 页面,需要对活动的数据进行统计,等等,这个系统把这些事全都高效的干完了,这符合我们公司的基本逻辑。

CSDN:SENSORO 在市场上有哪些竞品,相比又有何优势?

赵东炜: SENSORO 目前在不同的市场区段有不同的竞品。在 Beacon 硬件方面,比如说相比华强北那些没有牌子的产品,他们用回收芯片之类的方法,真的有办法做到几块钱一个。这个 SENSORO 干不了,他们确实是有价格优势的,但我们有品牌优势,尤其是在海外,我们的产品是大批量供货的,品质也很稳定,口碑相当不错。

再有就是 IoT 的基站和终端设备这个部分,目前来说也有一些竞品,全球范围内也有一些做基站的,或者是做 NB-IoT 技术的产品,总的来说,各有各的优点吧。

我们一直比较强调我们产品的品质,尽量避免去做一些价格上的竞争,我们比产品好,不比便宜,更多的去追求产品的品质、体验、完整性。比如,之前强调的这种开箱即用,部署工程师在安装现场好不好用,开发人员在开发的时候好不好测试,都是我们会重点关心的问题。

CSDN:目前产品用到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赵东炜:其一就是 LPWAN 技术。我们实现了自己的 LoRaWan 协议。大家或许都听说过 LoRa 和 LoRaWan 这两个名词,其中,LoRa 是射频层,调制解调的技术,而 LoRaWan 是组网协议。我们很早就开始在 LoRaWan 这个层次上做投入,目前已经做得很完备,很多很细节的东西都已经做好了,这是我们的技术积累。

其次是网络层次上的完备性、成熟度,还有各种应用场景的优化。因为我们并不只是掌握某个单一技术层次的能力,而是在 IoT 领域的某种 “全栈” 能力。所以,几乎在每一个环节,只要有需要,我们都可以去深入。当我们发现我们某个产品(性能)不足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很多个层次上去改进它,这是我们一个比较核心的技术优势。

至于其他的,蓝牙之类的,我们也有很多的积累,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物联网行业落地者的角色

CSDN:两年以前《近匠》栏目曾经采访过您,在这两年间 SENSORO 团队以及您本人有怎样的变化?

赵东炜:两年前,SENSORO 在做蓝牙,现在已经进入到 IoT 这个市场区段了,这个市场空间很大。对我个人来说,又多了两年的创业经历,又成长了不少,就是这些变化。

IoT 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大家都在讲,智慧城市、智能大厦,很多高举高打的概念,但真正要把它做好,做踏实,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深耕。这个领域我觉得机会很多,而且可以感觉到,确确实实能够帮大家解决问题,所以做得很开心。

CSDN:SENSORO(产品)在整个物联网行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赵东炜: 我们感觉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接地气的位置。目前这个行业大家都吵吵的厉害,但是实际上真正今天就能交付,今天就能用起来的东西,其实还不是很多,或者说整个行业目前还没有那么成熟。

目前来说,大家很多都是在等着这个技术Ready,等着那个网络铺好,等着各种时机成熟。但是,客户的需求实际上已经到位了,市场需要现在就能用起来的东西。而我们的东西全套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好了,直接就可以交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落地能力比较强,因此觉得我们是落地者。

CSDN:下一款产品是什么,会不会做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例如小米智能家庭套装?

赵东炜:不排除有这的可能,但是目前公司还是以 to B 的市场为主。因为像物联网领域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都是在很大的地理区域内,通过传感器的方式去解决某个商业问题,这样才能体现规模效应,这种问题最终可能是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但为这种问题付费的通常并不是他们。

当下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

CSDN:如何看待物联网行业发展缓慢,您认为是需求不明确还是技术不够成熟?

赵东炜:行业发展缓慢其实是我们全体技术人员的问题,是我们的整体服务能力的问题。行业的发展缓慢,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状,并不是说没有需求,而是这个需求,大家还没办法能够帮它很好的解决。整个行业,大家可能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还不了解,不知道已经有技术能够现实这样的需求。或者处于某种观望的心态之中。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不用去等,事实标准高于其他标准,目前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很多需求,大家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CSDN:国内外的物联网市场有何差别?

赵东炜:国内外市场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中国的产业分层不健全。在国外,我们可以单纯就做一个设备供应商,我们提供设备、提供接口,其他公司拿这些东西去开发,包装成一个完整的方案,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国外有非常完善的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体系。

在国内,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会直接找到我们,中间并没有 ISV 存在,其实 ISV 的市场空间很大,企业只要把某一个行业的方案做到足够好,就会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在底下的层次,集成其他公司的方案或者使用其他公司的设备,这并没有问题。但是在国内,要么就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件事情,要么是有了这个能力,就想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自己做了,这是不正常的。

产业分层本身是很健康很正常的一个状态,因为我们大家的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因为 IoT 这个产业链条本身就很长,从硬件生产制造到云端业务系统,还有现场施工服务,等等,这么长的链条,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应该也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很精,必须依靠产业合作伙伴。要么就做的很深,但是就很窄,要么就做的很广,但是就很浅。

CSDN:现如今亚马逊 Echo 堪称最红的物联网设备,您觉得物联网的中枢应该是像 Alexa 一样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是手机,或者是什么?

赵东炜:亚马逊的 Echo 是一个很炫的东西,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但是 Echo 只是一个交互界面,而不是神经中枢本身。我个人认为,云才是一切东西的中枢和大脑,物联网也不例外。

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用人体来做类比。在一个城市的维度上,云是大脑,基于 LPWAN 技术的广泛分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应于人体的感受神经元,会有另外的神经元来负责执行的部分。

CSDN:预判一下物联网行业下一步的发展?

赵东炜:我觉得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它会深化,很可能,我们的城市它自己已经慢慢的进化了,而我们都不知道,关键是,我们也不需要知道。我们以城市的这个维度来讲,它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比如说,在我们会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当它下雨了,产生了会危及生命的积水,这个时候,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会说这个城市很糟糕,竟然还会下雨淹死人。实际上,如果物联网为我们的城市解决了这些问题,很可能大家就感受不到了。只会觉得下雨了,但是并不会觉得跟这个城市有什么关系。

在智慧城市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随着它的慢慢落地,很多市政领域里的问题,会被以一种无感知的方式得到解决。它服务于这个城市的几千万人,但是所有的人可能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以前有问题的,问题被消除了,有痛点的,痛点消失了,仅此而已。

CSDN:对想进入物联网行业的开发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赵东炜:中国物联网行业的开发者应该把视线集中到 to B 的行业里来,有很多的用户需求有待满足,这是一个嗷嗷待哺的状态。

大家需要贴着需求来走,更多的去关心这个需求能够解决的商业问题。商业价值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为客户节约的成本(或者提高的效率)要怎样才能计算清楚?这是最值得花时间去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 IoT 的解决方案,都会有两个端,终端设备和云端应用。在这两个地方紧紧契合用户的需求,花时间做到最好。从技术人员的个人角度来说,中间的这个部分,很有难度,天然地会很吸引人花时间去深挖,但是,请不要把宝贵的时间用来重新发明轮子,因为你是做车的,并不是做轮子的。

《近匠》是 CSDN 于 2013 年 12 月正式推出的访谈栏目,其意思即为「走近工匠」,走近深耕于移动应用、物联网领域的工具及服务开发商们,听他们怎么看待现在的开发工作,自己精雕细琢出来的工具有何特点。也希望能够对工具的实际能力进行一番罗列与剖析,帮助开发者找寻到趁手的「兵器」。详情可以从【1】【2】了解。

在今年万物智能互联的背景下,我们特别推出《近匠》物联网 Top 100 系列访谈专题,走访来自物联网领域(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及安全)卓越的软硬件工具及服务提供商,既以此窥探整个行业的趋势走向、前沿技术及业务实践情况,向开发者传播更好的产品开发、设计交互等经验,也帮助来自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团队及其产品在开发者圈中扩大知名度及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果您及团队有报道需求,欢迎通过邮件(jiawd#csdn.net,请将#改成@)进行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

《近匠》专访 SENSORO CTO 赵东炜: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相关推荐

  1. 《近匠》AR学校:从教育领域看增强现实机遇何在

    <近匠>AR学校:从教育领域看增强现实机遇何在 发表于2015-03-31 20:43| 6370次阅读| 来源CSDN| 11 条评论| 作者CSDN AR学校赵良华ARVRVufori ...

  2. 《近匠》专访AbleCloud CTO孙志东——物联网云解决方案实践

    文/贾维娣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84亿,首次超过全球人口数量.巨大的设备连接量也带动了物联网云市场的发展.2014年,AbleCloud从PaaS入 ...

  3. 专访丨PingCAP创始人CTO黄东旭:开源是基础软件成功的唯一道路

    亚太CDN产业联盟 备受关注的Distributed Cloud|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北京站于4月7日隆重召开,分布式云是2021年全球十大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利用分布式架构技术创新,连接边缘节点 ...

  4. 《近匠》专访Ayla Networks云平台工程部主管——企业级物联网云平台的设计与部署...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物联网(IoT)领域已成为当下热门的"新战场".据IDC研究表明,尽管有66%的元器件厂商和67%的加工厂商正在积极探索物联网领域,但其中只有 ...

  5. 《近匠》专访猿团创始人CEO谢恩明:梦想、未来、改变

    CSDN:首先按照我们<近匠>惯例,请您请介绍一下您及您所在的团队? 谢恩明:2008年加入互联网行业,曾任职于金山.腾讯,干过客服,做过培训,也做过人力资源管理.期间也有过多次创业,不过 ...

  6. 对话 ClickHouse CTO Alexey:目光不仅限于成为最快的数据库 | 近匠

    作为世界上最快的 OLAP 列式数据库之一,ClickHouse 能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处理数百亿行的数据.ClickHouse 公司在官网上,也是简单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的数据库:"Fast&qu ...

  7. 《近匠》专访GE 秦川、唐翊国——Predix工业物联网平台带来了什么

    根据波士顿数据分析公司 Lux Research 在去年 1 月发布的一份物联网产业报告:截止 2020 年,全球工业物联网产值将达到 1510 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气设备.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 ...

  8. 《近匠》融云,自主研发真正不丢消息的IM云服务

    摘要:<近匠>第90期,融云即时通讯云源自飞信团队,拥有8年IM技术积累,却推倒重来,从第零行开始写代码,自己做一套全新的通讯协议和服务端架构,不丢消息.快速迭代反馈,并将逐步落实SDK开 ...

  9. 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好的分布式数据库

    墨墨导读:2020年11月20日,一年一度的数据技术嘉年华(DTC)如约而至,今年正值DTC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大会以"自研·智能·新基建--云和数据促创新 生态融合新十年" 为主题 ...

最新文章

  1. 一、稀疏数组的实际应用和代码实现
  2. iOS 与OS X多线程和内存管理 笔记 ARC与所有权修饰符
  3.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参赛与防疫承诺书
  4. 【ClickHouse 技术系列】- 在 ClickHouse 中处理实时更新
  5. 【Python】ffmpeg模块处理视频、音频信息
  6. scala函数进阶篇
  7. CentOs 虚拟LINUX系统安装与虚拟环境配置
  8. UE4 pak 热加载
  9. 华为大数据生态适配地图
  10.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1. 对2-9取余的计算方法
  12. 今日分享—————论成长性思维对人的重要性
  13. 编辑为什么建议转投_编辑回信解读 —“建议转投子刊”实例
  14. Excel工具类(详细版)
  15. 收集SEO外链资源的方法
  16. 中国美妆市场消费潜力与销售渠道研究报告2022版
  17. 内部样式表、外部样式表、内联样式表
  18. 视频教程-20150604.C语言-C/C++
  19. 11-golang流程控制
  20. USB2.0扩展口 SL2.1A芯片

热门文章

  1. ido-mode使用
  2. 在西安从事软件研发是什么样的体验?
  3. STM32定时器配置(TIM1、TIM2、TIM3、TIM4、TIM5、TIM8)高级定时器+普通定时器,定时计数模式下总结
  4. 电脑必备软件,个个都是精品!
  5. python上机实验10
  6. 陈浩计算机应用,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陈浩
  7. OpenCV学习笔记(八)--颜色空间及转换
  8. TransFER: Learning Relation-aware Facial Expression Representations with Transformers--2021.Fanglei
  9. 如何科学地利用高光谱图像合成真彩色RGB图像?
  10. 财神爷商训---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