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渴望在宇宙中找到地外生命的痕迹,但一项于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给持有此类想法的人泼了一盆冷水。基于“自然发生”学说以及其中的“RNA世界”假说,研究人员认为在可观测宇宙中,形成功能性RNA链(至少包含40~60个核糖核苷酸残基)的可能性极低,而这一长度是RNA具有基本的自我复制功能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可观测范围之外正加速膨胀的整个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现在无数的行星上,只是我们或许永远找不到它们。

生命的自然发生

目前普遍被科学家接受的猜想是,地球上各个角落活动的复杂生命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而这些非生命物质随机组合,形成了构建生命的基本结构,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自然发生”学说(abiogenesis)。不过一直以来,科学家还缺乏相关的研究依据,来支持这个观点。

最近,东京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户谷友则(Tomonori Totani)进行了一项创新性研究,试图弄清楚生命由这些无机物自发形成的可能性。在这项研究中,户谷友则建立模型,检测了宇宙中是否有足够的恒星系统中,存在允许生命自然发生的宜居行星。这一研究于今年2月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可观测的宇宙中,我们发现其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

“我希望能至少发现一条自然发生学说的现实路径,以便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学说,”户谷友则说,“一些人认为自然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因此生命的起源难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但我作为一名科学家,一直梦想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存在于地球上。”

“RNA世界”

户谷友则的研究主要关注自然发生学说中的基本假设:生命起源于一个RNA世界。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沃特·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提出了“RNA世界”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蛋白质、双链的DNA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出现之前,地球上主要存在着与DNA结构相似的RNA分子(核糖核苷酸)。构成核糖核苷酸中的核糖比脱氧核糖多一个氧原子,这也导致RNA分子较DNA分子更不稳定。

但在早期地球上,RNA是第一个能复制和储存信息的分子,还具有启动和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这也是地球上的生命物质具有的两项基本特征。相比于现在以DNA和蛋白质为化学基础的生命,RNA世界是一个更原始的分子世界。而在细胞中具有催化功能的RNA酶,特别是RNA在核糖体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极大地支持了“RNA世界”假说。

尽管较为原始,但RNA是由许多单体化合物连接形成的一种多聚物。具体而言,RNA只能由一种被称为核苷酸的含氮碱基分子构成。一些研究人员表示,为了让RNA具有基本的自我复制功能,它至少需要含有40~60个核苷酸。

所以,这些由至少40~60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分子,是如何自发形成的呢?虽然一些实验已经显示,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核苷酸能自发组合形成RNA分子。但是,随着RNA链的长度增加,其丰度会迅速降低。在这些实验中,长度超过10个核苷酸残基的RNA分子从未出现。

“实验证实,RNA聚合物可以依靠一个基本的随机过程形成,”户谷友则说,“一些实验声称,能形成含有超过50个核苷酸单体的RNA链,但这些实验并不能被重复出来。其中一个问题是,一些聚合物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长链的RNA聚合物。”

户谷友则的模型利用了最保守的RNA聚合方法,即每个核苷酸单体随机地一个接一个连接,组成一条RNA长链。一些科学家认为,由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之间也能相互连接,这能加速RNA长链的形成。但户谷友则表示这个过程“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和假设性”。

图片来源:Pixabay

可观测宇宙之外

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5~10亿年后,生命开始在地球上出现。考虑到可观测宇宙中存在10^22颗恒星,生命似乎有很大的机率在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出现。但考虑到邻近的恒星系统中宜居行星的数量,户谷友则通过数据计算发现,随机形成包含超过40个核苷酸的RNA链的概率很低。在可观测宇宙中,在地球出现生命的时间范围内,有机会让生命“自然发生”的宜居行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但整个宇宙远远大于我们目前能观测的范围,”户谷友则表示,“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时期,其通过膨胀占据的广阔区域远超过我们能直接监测到的范围。如果在模型中考虑这些更大范围的宇宙空间时(恒星周围存在的宜居行星),生命自然发生的机率将会大幅增加。”

大约在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于大爆炸。此后,宇宙一直在快速膨胀。如果将宇宙比作一只烤箱中的面包,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就像被困在面团中一个气泡。这个气泡的边缘到地球的距离,就是自大爆炸以来光传播的最远距离,也就是可观察宇宙的大小。而可观察宇宙的体积,可能不到通过膨胀形成的整个宇宙体积的10^78分之一。因此,并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能在如此小的宇宙区域内,会出现不止一次“自然发生”过程。

随着宇宙不断膨胀,我们可观测的宇宙范围会不断增大,而在此之外的宇宙区域也会更加远离我们。据估计,整个宇宙可能含有超过10^100颗恒星。当户谷友则考虑这些可观测范围之外的大量恒星时,他发现生命的出现不再是不可能的,而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我们所处的整个宇宙中,生命可能会出现在无数的行星上。这一发现也支持了“RNA世界”假说,尽管这也意味着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宇宙中找到新的生命。

如果生命首先从RNA分子开始演化,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则是由极为罕见的长链RNA聚合物产生的,”户谷友则说,“地球很可能是可观测宇宙中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我预测未来对地外生命的观察或探索,将不会取得结果。

如果偶然在宇宙中相邻的行星上发现了生命,户谷友则相信这颗行星上的生命和地球上的生命拥有相同的起源方式。当然,生命物质有可能搭乘彗星和小行星,穿过行星际或星际空间达到宇宙的某个区域,进而导致了生命在那里的演化。

虽然户谷友则的研究工作还无法回答这个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但它可能指导对生命起源的后续研究。我们是否仍然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还未可知。但是如果户谷友则的研究告诉了我们了什么结论的话,那就是:我们不应该相信在可观测宇宙中,会存在其他生命。

原文链接:

https://www.livescience.com/origin-of-life-rna-universe-model.html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58060-0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观测宇宙中,我们可能是唯一的生命相关推荐

  1. pscad 如何产生一个阶跃信号_宇宙中第一个量子场是如何产生的?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宇宙(在低温或超高能量下,从我们的住所到可观测宇宙中最遥远的角落),我们会发现,物理定律都适用.基本常数保持不变.引力似乎在哪都一样(不是大小).量子跃迁和相对论效应相同.在所有时间点 ...

  2. 终极思考!我们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级智能吗? | 2018新年快乐

    ▼ 大型年度AI人物评选--2017中国AI英雄风云榜榜单评选出了年度技术创新人物TOP 10:商业创新人物TOP 10,获取完整榜单请关注网易智能公众号(ID:smartman163),回复关键词& ...

  3. 为什么说,我们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

    来源:原理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智慧究竟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可能结果,还是一种不太可能的侥幸? 显而易见的是,可能的事件可以经常发生:不太可能的事件很少发生,或者只能发生一次.生命的 ...

  4. 最简单的细胞比计算机还复杂,人类的科技文明是否真的就是宇宙中的唯一,外星人有可能不存在...

    非常有可能 文明的出现本就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 先说生命的诞生. 时间上讲,我们很可能是"第一批文明"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而宇宙大爆炸只产生了氢和氦(痕量锂), ...

  5. 力改变物体形状举例_对旋转问题的思考-在离心力确定的情况下,物体的旋转情况如何通过宇宙中的相对运动情况和质量分布确定?...

    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因此可以通过对加速度的测定完成对物体旋转情况的测定.这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测定旋转的方式, 我把它描述成第一种旋转确定方式,即定义式的确定方式. 可是小伙伴们会问了:如果没有测力器,如何 ...

  6. 因一个计算机故障而“停工”!观测宇宙 30 多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坚持多久?...

    ‍ ‍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1990 年 4 月 24 日,一个名为哈勃的太空望远镜,背负着"探测宇宙深空,解开宇宙起源之谜,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和 ...

  7. 宇宙中的最大天体有多大

    放眼整个宇宙,地球的存在就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一样,在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320倍,而太阳系里最大的天体--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在太阳系外,还有更多更大的天体远超太阳, ...

  8. 宇宙中的“创造之柱”

    美国宇航局(NASA)揭示了著名的"创造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的新观点,这是一个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5年首次记录的恒星苗圃. 创造之柱距离鹰星云约有6 ...

  9. 超级计算机的内部图,中科院首次获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晕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

    暗物质晕(以下简称"暗晕")究竟长啥样?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和欧洲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一项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拟技术,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 ...

最新文章

  1. 【css】padding 和 margin的区别
  2. MySQL之模糊查询
  3. 扁平化职能管理三部曲
  4. python twisted 笔记
  5. MySQL(8)数据库中的高级(进阶)正则和存储过程
  6. 【.NET Core 3.0】小技巧 || 原生DI一对多注入
  7. C++set和multiset区别
  8. 宿州学院省二计算机什么时候报名,宿州学院2017年9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网址公布...
  9. 理解和使用SQL Server中的并行
  10. Android中的WebView之loadDataWithBaseURL()与loadData()
  11. intel32指令中文版
  12. atitit.错误: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 的解决 v4 qa15.doc 艾提拉总结 attilax总结 1.1. 修改此java文件,让他启动编译,还是不能生成了新的class, 1 1.2. 查
  13. 2022新阅读:nmn有用吗?nmn注意事项有哪些?
  14. 全球及中国EOG放大器行业运行状况与投资前景建议报告2021-2027年版
  15. SEO入门:网站站内优化流程
  16. Go语言-switch case | switch中判断多个值、interface conversion: interface {} is float64, not int
  17. 本题目要求读入2个整数A和B,然后输出它们的和
  18. 安卓电话补充业务 SS
  19. bin文件夹是个什么东西?
  20. 1. Redis--KEY(键)

热门文章

  1. 初次尝试node爬虫(附赠前端和各种编程词库、coca20000词频表)
  2. android中实现录音功能,Android实现录音功能及播放语音功能
  3. 打开谷歌自动翻译功能
  4. chrome自动翻译导致网页文本错乱
  5. 2019年的敬业福要贬值了,来看看百分百获取敬业福的终极大招。
  6.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P110---习题》
  7. js小学生图片_我是小学生图片
  8. 一、Broadcast简介
  9. k8s-(七)暴露服务的三种方式
  10. 项目总结(css3中的阴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