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Linked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一个重要的实现,其底层采用的双向链表结构。和 ArrayList 一样,LinkedList 也支持空值和重复值。由于 LinkedList 基于链表实现,存储元素过程中,无需像 ArrayList 那样进行扩容。但有得必有失,LinkedList 存储元素的节点需要额外的空间存储前驱和后继的引用。另一方面,LinkedList 在链表头部和尾部插入效率比较高,但在指定位置进行插入时,效率一般。原因是,在指定位置插入需要定位到该位置处的节点,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最后,LinkedList 是非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并发环境下,多个线程同时操作 LinkedList,会引发不可预知的错误。

以上是对 LinkedList 的简单介绍,接下来,我将会对 LinkedList 常用操作展开分析,继续往下看吧。

2.继承体系

LinkedList 的继承体系较为复杂,继承自 AbstractSequentialList,同时又实现了 List 和 Deque 接口。继承体系图如下(删除了部分实现的接口):

LinkedList 继承自 AbstractSequentialList,AbstractSequentialList 又是什么呢?从实现上,AbstractSequentialList 提供了一套基于顺序访问的接口。通过继承此类,子类仅需实现部分代码即可拥有完整的一套访问某种序列表(比如链表)的接口。深入源码,AbstractSequentialList 提供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 ListIterator 实现的,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ublic E get(int index) {try {return listIterator(index).next();}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try {listIterator(index).add(element);}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留给子类实现
public abstract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所以只要继承类实现了 listIterator 方法,它不需要再额外实现什么即可使用。对于随机访问集合类一般建议继承 AbstractList 而不是 AbstractSequentialList。LinkedList 和其父类一样,也是基于顺序访问。所以 LinkedList 继承了 AbstractSequentialList,但 LinkedList 并没有直接使用父类的方法,而是重新实现了一套的方法。

另外,LinkedList 还实现了 Deque (double ended queue),Deque 又继承自 Queue 接口。这样 LinkedList 就具备了队列的功能。比如,我们可以这样使用:

1
Queue<T> queue = new LinkedList<>();

除此之外,我们基于 LinkedList 还可以实现一些其他的数据结构,比如栈,以此来替换 Java 集合框架中的 Stack 类(该类实现的不好,《Java 编程思想》一书的作者也对此类进行了吐槽)。

关于 LinkedList 继承体系先说到这,下面进入源码分析部分。

3.源码分析

3.1 查找

LinkedList 底层基于链表结构,无法向 ArrayList 那样随机访问指定位置的元素。LinkedList 查找过程要稍麻烦一些,需要从链表头结点(或尾节点)向后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N)。相关源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public E get(int index) {checkElementIndex(index);return node(index).item;
}Node<E> node(int index) {/** 则从头节点开始查找,否则从尾节点查找* 查找位置 index 如果小于节点数量的一半,*/    if (index < (size >> 1)) {Node<E> x = first;// 循环向后查找,直至 i == indexfor (int i = 0; i < index; i++)x = x.next;return x;} else {Node<E> x = last;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x = x.prev;return x;}
}

上面的代码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遍历的方式定位目标位置的节点。获取到节点后,取出节点存储的值返回即可。这里面有个小优化,即通过比较 index 与节点数量 size/2 的大小,决定从头结点还是尾节点进行查找。查找操作的代码没什么复杂的地方,这里先讲到这里。

3.2 遍历

链表的遍历过程也很简单,和上面查找过程类似,我们从头节点往后遍历就行了。但对于 LinkedList 的遍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不然可能会导致代码效率低下。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 foreach 遍历 LinkedList,而 foreach 最终转换成迭代器形式。所以分析 LinkedList 的遍历的核心就是它的迭代器实现,相关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public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checkPositionIndex(index);return new ListItr(index);
}private class ListIt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E> {private Node<E> lastReturned;private Node<E> next;private int nextIndex;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构造方法将 next 引用指向指定位置的节点 */ListItr(int index) {// assert isPositionIndex(index);next = (index == size) ? null : node(index);nextIndex = index;}public boolean hasNext() {return nextIndex < size;}public E next() {checkForComodification();if (!hasNext())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lastReturned = next;next = next.next;    // 调用 next 方法后,next 引用都会指向他的后继节点nextIndex++;return lastReturned.item;}// 省略部分方法
}

上面的方法很简单,大家应该都能很快看懂,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来说说遍历 LinkedList 需要注意的一个点。

我们都知道 LinkedList 不擅长随机位置访问,如果大家用随机访问的方式遍历 LinkedList,效率会很差。比如下面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List<Intege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st.add(1)
list.add(2)
......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Integet item = list.get(i);// do something
}

当链表中存储的元素很多时,上面的遍历方式对于效率来说就是灾难。原因在于,通过上面的方式每获取一个元素,LinkedList 都需要从头节点(或尾节点)进行遍历,效率不可谓不低。在我的电脑(MacBook Pro Early 2015, 2.7 GHz Intel Core i5)实测10万级的数据量,耗时约7秒钟。20万级的数据量耗时达到了约34秒的时间。50万级的数据量耗时约250秒。从测试结果上来看,上面的遍历方式在大数据量情况下,效率很差。大家在日常开发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用法。

3.3 插入

LinkedList 除了实现了 List 接口相关方法,还实现了 Deque 接口的很多方法,所以我们有很多种方式插入元素。但这里,我只打算分析 List 接口中相关的插入方法,其他的方法大家自己看吧。LinkedList 插入元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链表链入节点的过程,学过数据结构的同学对此应该都很熟悉了。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先看源码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在链表尾部插入元素 */
public boolean add(E e) {linkLast(e);return true;
}/** 在链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判断 index 是不是链表尾部位置,如果是,直接将元素节点插入链表尾部即可if (index == size)linkLast(element);else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将元素节点插入到链表尾部 */
void linkLast(E e) {final Node<E> l = last;// 创建节点,并指定节点前驱为链表尾节点 last,后继引用为空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将 last 引用指向新节点last = newNode;// 判断尾节点是否为空,为空表示当前链表还没有节点if (l == null)first = newNode;elsel.next = newNode;    // 让原尾节点后继引用 next 指向新的尾节点size++;modCount++;
}/** 将元素节点插入到 succ 之前的位置 */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assert succ != null;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1. 初始化节点,并指明前驱和后继节点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2. 将 succ 节点前驱引用 prev 指向新节点succ.prev = newNode;// 判断尾节点是否为空,为空表示当前链表还没有节点    if (pred == null)first = newNode;elsepred.next = newNode;   // 3. succ 节点前驱的后继引用指向新节点size++;modCount++;
}

上面是插入过程的源码,我对源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释,应该不难看懂。上面两个 add 方法只是对操作链表的方法做了一层包装,核心逻辑在 linkBefore 和 linkLast 中。这里以 linkBefore 为例,它的逻辑流程如下:

  1. 创建新节点,并指明新节点的前驱和后继
  2. 将 succ 的前驱引用指向新节点
  3. 如果 succ 的前驱不为空,则将 succ 前驱的后继引用指向新节点

对应于下图:

以上就是插入相关的源码分析,并不复杂,就不多说了。继续往下分析。

3.4 删除

如果大家看懂了上面的插入源码分析,那么再看删除操作实际上也很简单了。删除操作通过解除待删除节点与前后节点的链接,即可完成任务。过程比较简单,看源码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if (o == null)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if (x.item == null) {unlink(x);return true;}}} else {// 遍历链表,找到要删除的节点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if (o.equals(x.item)) {unlink(x);    // 将节点从链表中移除return true;}}}return false;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checkElementIndex(index);// 通过 node 方法定位节点,并调用 unlink 将节点从链表中移除return unlink(node(index));
}/** 将某个节点从链表中移除 */
E unlink(Node<E> x) {// assert x != null;final E element = x.item;final Node<E> next = x.next;final Node<E> prev = x.prev;// prev 为空,表明删除的是头节点if (prev == null) {first = next;} else {// 将 x 的前驱的后继指向 x 的后继prev.next = next;// 将 x 的前驱引用置空,断开与前驱的链接x.prev = null;}// next 为空,表明删除的是尾节点if (next == null) {last = prev;} else {// 将 x 的后继的前驱指向 x 的前驱next.prev = prev;// 将 x 的后继引用置空,断开与后继的链接x.next = null;}// 将 item 置空,方便 GC 回收x.item = null;size--;modCount++;return element;
}

和插入操作一样,删除操作方法也是对底层方法的一层保证,核心逻辑在底层 unlink 方法中。所以长驱直入,直接分析 unlink 方法吧。unlink 方法的逻辑如下(假设删除的节点既不是头节点,也不是尾节点):

  1. 将待删除节点 x 的前驱的后继指向 x 的后继
  2. 将待删除节点 x 的前驱引用置空,断开与前驱的链接
  3. 将待删除节点 x 的后继的前驱指向 x 的前驱
  4. 将待删除节点 x 的后继引用置空,断开与后继的链接

对应下图:

结合上图,理解 LInkedList 删除操作应该不难。好了,LinkedList 的删除源码分析就讲到这。

4.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对 LinkedList 的底层实现应该很清楚了。总体来看 LinkedList 的源码并不复杂,大家耐心看一下,一般都能看懂。同时,通过本文,向大家展现了使用 LinkedList 的一个坑,希望大家在开发中尽量避免。好了,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 本文链接: https://www.tianxiaobo.com/2018/01/31/LinkedList-源码分析-JDK-1-8/

from: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1/31/LinkedList-%E6%BA%90%E7%A0%81%E5%88%86%E6%9E%90-JDK-1-8/

LinkedList 源码分析(JDK 1.8)相关推荐

  1. LinkedList 源码分析

    前言 上篇文章分析了 ArrayList 的源码,面试过程中经常会被面试官来问 LinkedList 和 ArrayList 的区别,这篇文章从源码的角度来看下 LinkedList 以后,再和上篇文 ...

  2. java linkedlist源码_Java集合之LinkedList源码分析

    一.LinkedList简介 LinkedList是一种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高效地插入和移除操作的有序序列,它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 ps: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实现LinkedList的数据结构是否 ...

  3. List接口的常用方法以及ArrayList/LinkedList源码分析

    1.List接口的常用方法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56);list.add("AA"); ...

  4. 数组、链表、LinkedList源码分析、跳表

    一.数组 1.什么是数组 数组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 线性表:数据排成像一条线一样的结构.每个线性表上的数据最多只有前和后两个方向.其实除了数组,链 ...

  5. Java集合篇:LinkedList源码分析

    (注:本文内容基于JDK1.6) 一.概述: LinkedList与ArrayList一样实现List接口,只是ArrayList是List接口的大小可变数组的实现,LinkedList是List接口 ...

  6. Java类集框架 —— LinkedList源码分析

    在JDK1.7之前,LinkedList是采用双向环形链表来实现的,在1.7及之后,Oracle将LinkedList做了优化,将环形链表改成了线性链表.本文对于LinkedList的源码分析基于JD ...

  7. 面试必会之LinkedList源码分析

    作者:Java知音-微笑面对生活 概述 LinkedList是一种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高效地插入和移除操作的有序序列,它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是线程不安全的,允许元素为null的双向链表. 源码分析 1 ...

  8. Java -- 基于JDK1.8的LinkedList源码分析

    1,上周末我们一起分析了ArrayList的源码并进行了一些总结,因为最近在看Collection这一块的东西,下面的图也是大致的总结了Collection里面重要的接口和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后面基本 ...

  9. HashSet源码分析:JDK源码系列

    1.简介 继续分析源码,上一篇文章把HashMap的分析完毕.本文开始分析HashSet简单的介绍一下. HashSet是一个无重复元素集合,内部使用HashMap实现,所以HashMap的特征耶继承 ...

最新文章

  1. 测试udp端口状态 curl_检测TCP/UDP端口的连通性
  2. [字符编码]Invalid byte 1 of 1-byte UTF-8 sequence终极解决方案
  3. 关于#!/bin/sh 和 #!/bin/bash 的差别
  4. [Overleaf] -带你初识Latex神器.快速上手.更新中...
  5. 每日程序C语言28-有序数组插入元素
  6. 既生Flash,又何生EEPROM?
  7. ffplay分析 (视频从Frame(解码后)队列取数据到SDL输出)
  8. 什么是Ext(ExtJs)【转载】
  9. java xml 节点路径,SelectSingleNode使用XPath为已知良好的xml节点路径返回null
  10. 由条件熵与无条件熵的关系引出的不等式证明题(不会抄答案系列)
  11. 测试sql server服务是否配置正确
  12. 删除下拉框只找23火星软件_下拉框软件找28火星下拉
  13.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1/23】
  14. 计算机技术专硕能考博吗,专硕不可以考博吗
  15. win10你的设备遇到问题,需要重启的五种解决方法
  16. Macbook中的文件显示与隐藏方法
  17. 2020仙气十足的女生个性网名
  18. 大数据技术之Linux
  19. 小博的软件测试学习笔记(V1.0)
  20. 5个准则,让企业选对SaaS软件!

热门文章

  1.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一服务端启动过程
  2. lucence学习系列之一 基本概念
  3. 应用Druid监控SQL语句的执行情况--转载
  4. Lesson 13.3 梯度不平稳性与Glorot条件
  5. Hive和HBase
  6. 逃离美股!瑞信给出了11个理由
  7. 时隔 17 年,美科技股终于“收复失地”,但这次不是泡沫了
  8. 从任务到可视化,如何理解LSTM网络中的神经元 By 机器之心2017年7月03日 14:29 对人类而言,转写是一件相对容易并且可解释的任务,所以它比较适合用来解释神经网络做了哪些事情,以及神经网
  9. 深度学习开发环境调查结果公布,你的配置是这样吗?(附新环境配置) By 李泽南2017年6月26日 15:57 本周一(6 月 19 日)机器之心发表文章《我的深度学习开发环境详解:Te
  10. 17年9月计算机二级试题,9月计算机二级MSOffice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