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 嗯,报了考试,整理课堂笔记记忆
  • 学习的原因:
    • 虽然考了CKA,了解了一些K8s相关的知识
    • 但是对云原生整个体系一直都很模糊
    • 希望对云原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 通过学习实现云原生相关入门
  • 博文主要内容涉及:
    • 关于云原生基础设施的简述,主要为K8s,适合温习,初学
    • 都是理论,很浅,对K8s做一个整体的简介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王小波


云原生基础设施

容器集群管理概述

容器编排技术

容器(如Docker)以及周边生态系统提供了很多工具来实现容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满足在单台宿主机管理容器的需求。但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容器,对容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以下新的诉求:·

  • 高效的容器管理及编排
  • 容器的跨主机部署及调度
  • 容器的存储、网络、运维、安全等能力的拓展。

容器编排技术可实现跨主机集群容器调度,并管理各种不同的底层容器k8s通过管理底层的容器节点,自动化应用容器的部署、扩展和操作,提供以容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

容器编排的价值

容器编排是指自动化容器的部署、管理、扩展联网

  • 容器编排管理平台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应用,其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

  • 容器编排平台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

  • 对应用开发者而言,容器编排平台是一个集群操作系统,提供服务发现、伸缩、负载均衡、自愈甚至选举等功能,让开发者从基础设施相关配置等解脱出来。

大规模容器集群管理工具,从Borg到Kubernetes

Kubernetes起源于Google内部的Borg项目,它对计算资源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抽象,通过将容器进行细致的组合,将最终的应用服务交给用户。它的目标是管理大规模的容器,提供基本的部署、维护以及应用伸缩等功能,其主要实现语言为Go语言

Kubernetes作为容器集群管理工具,于2015年7月22日迭代到v1.0并正式对外公布。与此同时,谷歌联合Linux基金会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CNCF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并将Kuberentes作为首个编入CNCF管理体系的开源项目,助力容器技术生态的发展进步。

容器集群管理竞争史

在整个容器编排生态中,过去多国混战,包括:mesos+Marathondocker swarmkubernetes等等。

Kubernetes架构与核心概念

Kubernetes架构

一个基础的Kubernetes集群(Cluster)通常包含一个Master节点多个Node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是一台物理机,也可以是一台虚拟机

Master节点

Master节点是集群的控制节点,由API ServerSchedulerController ManagerETCD四个组件构成。

  • Kube-apiserver:kube-apiserver对外暴露了KubernetesAPl。它是的Kubernetes前端控制层。被设计为水平扩展架构,即通过部署更多实例来承载业务。各组件互相通讯的中转站,接受外部请求,并将信息写到ETCD中。
  • etcd:etcd用于Kubernetes的后端存储,存储集群数据,提供数据备份。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组件,负责存储集群的配置信息。
  • Kube-controller-manager:控制器,负责策略控制,针对不同的工作负载执行不同的策略,如无状态应用,有状态应用等。执行集群级功能,例如复制组件,跟踪Node节点,处理节点故障等等。
  • Kube-scheduler:负责任务调度工作,监控没有分配节点的新创建的Pod,选择一个节点供Pods运行。负责应用调度的组件,根据各种条件(如可用的资源、节点的亲和性等)将容器调度到Node上运行。

在生产环境中,为了保障集群的高可用,通常会部署多个master,如CCE的集群高可用模式就是3个master节点

Node节点

Node节点集群的计算节点,即运行容器化应用的节点。

  • Kubelet:在集群内每个节点中运行的一个代理,用于保证Pod的运行,接收Master的指令,负责管理节点容器(Pod)。kubelet主要负责同Container Runtime打交道
  • Kube-proxy:负责做负载均衡工作,在多个Pod/Service之间做负载均衡。用于管理Service的访问入口,包括集群内Pod到Service的访问和集群外访问Service。应用组件间的访问代理
  • Add-ons:插件,用于扩展Kubernetes的功能
  • Container runtime:通常使用Docker来运行容器,也可使用rkt或者podman等做为替代方案。

开放接口CRI、CNI、CSI

  • Kubernetes作为云原生应用的的基础调度平台,相当于云原生的操作系统,为了便于系统的扩展,Kubernetes中开放的以下接口,可以分别对接不同的后端,来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

  • CRI(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容器运行时接口,提供计算能力,是定义了容器和镜像的服务的接口,常见的CRI后端有Docker、rkt、kata-containers等。

  •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容器网络接口,提供网络能力,由一组用于配置Linux容器的网络接口的规范和库组成,同时还包含了一些插件,它仅关心容器创建时的网络分配,和当容器被删除时释放网络资源。

  • 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容器存储接口,提供存储能力,通过它,Kubernetes可以将任意存储系统暴露给自己的容器工作负载。

Kubernetes工作流程

  • 用户可以通过UI或者kubectl提交一个Pod创建的请求给Kubernetes集群的控制面
  • 这个请求首先会由Kube API Server接收,API Server会把这个信息写入到集群的存储系统etcd
  • 之后Scheduler会通过API Serverwatch,或者叫做notification的机制得到这个信息。接收到Pod创建请求后,Scheduler会根据集群各节点的内存状态进行一次调度决策,在完成这次调度之后,它会向API Server返回可调度的节点的信息API Server接收到这次操作之后,会把调度决策的结果再次写到etcd,然后通知相应的节点去真正的执行Pod的启动。
  • 相应节点的kubelet接收到创建Pod的请求后就会去调用Container runtime来真正的去动配置容器和这个容器的运行环境,并调度Storage Plugin进行容器存储的配置,调度network Plugin进行容器网络的配置

Kubernetes核心概念-Pod

Pod是Kubernetes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Pod是Kubernetes最小工作单元。每一个Pod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容器,Kubernetes将Pod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调度。

引入Pod的目的:
  • 联系紧密的容器封装在一个Pod单元内,以Pod整体进行调度、扩展和实现生命周期管理
  • Pod内所有容器使用相同的网络Namespace和共享存储。即Pod内容器拥有相同IP地址和Port空间,容器间直接使用localhost通信。当挂载volume到Pod,即可实现将volume挂载到Pod中的每个容器
Pod使用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 Pod中运行一个容器。这是Kubernetes最常见的用法,您可以将Pod视为单个封装的容器,但是Kubernetes是直接管理Pod而不是容器。
  • Pod中运行多个需要耦合在一起工作、需要共享资源的容器(比如初始化容器)。通常这种场景下应用包含一个主容器和几个辅助容器(SideCar Container),例如主容器为一个web服务器,从一个固定目录下对外提供文件服务,而辅助容器周期性的从外部下载文件存到这个固定目录下。

Kubernetes核心概念-Label

当资源变得非常多的时候,如何分类管理就非常重要了,Kubernetes提供了一种机制来为资源分类,那就是Label(标签)。类似HTML中的标签属性,Label非常简单,但是却很强大,Kubernetes中几乎所有资源都可以用Label来组织。Label的具体形式是key-value的标记对,可以在创建资源的时候设置,也可以在后期添加和修改。

  • 对已存在的Pod,可以直接使用kubectl label命令直接添加Label
  • Pod有了Label后,在查询Pod的时候带上--show-labels就可以看到Pod的Label

Kubernetes核心概念-Namespace

命名空间(Namespace)是对一组资源和对象的抽象整合。在同一个集群内可创建不同的命名空间,不同命名空间中的数据彼此隔离。使得它们既可以共享同一个集群的服务,也能够互不干扰。一般用于租户隔离。或者生产开发隔离

Namespace主要有以下功能及特点:
  • 将包含很多组件的系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资源仅属于一个Namespace。
  • 实现多租户划分,这样多个团队可以共用一个集群,使用的资源用Namespace进行划分
  • 不同的Namespace下面的资源可以拥有相同的名字
  • Namespace可使用的资源量可通过ResourceQuota进行限制
在默认情况下,新建的集群存在以下四个Namespace:
  • default:所有未指定Namespace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在default命名空间。
  • kube-public:此命名空间下的资源可以被所有人访问(包括未认证用户),用来部署公共插件、容器模板等。
  • kube-system:所有由Kubernetes系统创建的资源都处于这个命名空间(通过kubeadm的方式部署)。
  • kube-node-lease:每个节点在该命名空间中都有一个关联的“Lease”对象,该对象由节点定期更新,被用来记录节点的心跳信号。(这个第一次听说)

Kubernetes中大部分资源可以用Namespace划分,不过有些资源不行,它们属于全局资源,不属于某一个Namespace,如Node、PV等。

Namespace只能做到组织上划分,对运行的对象来说,它不能做到真正的隔离。举例来说,如果两个Namespace下的Pod知道对方的IP,而Kubernetes依赖的底层网络没有提供Namespace之间的网络隔离的话,那这两个Pod就可以互相访问。

Kubernetes核心概念-Controller

工作负载是在Pod之上的一层抽象,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实现一系列基于Pod的高级特性,比如节点故障时Pod的自动迁移Pod多副本横向扩展应用滚动升级等。我们通常使用controller来做应用的真正的管理,而Pod是组成工作负载最小的单元。

工作负载按不同业务类型,在Kubernetes中分为以下四类:

  • Deployment和ReplicaSet
  • StatefulSet
  • DaemonSet
  • JobCronJob

Controller负责整个Kubernetes的管理工作,保证集群中各种资源的状态处于期望状态,当监控到集群中某个资源状态不正常时,管理控制器会触发对应的调度操作。一个Controller至少追踪一种类型的Kubernetes资源。这些对象有一个代表期望状态的spec字段。该资源的Controller负责确保其当前状态接近期望状态

Kubernetes核心概念-Service

在Kubernetes中,Pod副本发生迁移或者伸缩的时候会发生变化,IP也是变化的。

Kubernetes中的Service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定义了一个Pod逻辑集合以及访问它们的策略。Service定义了外界访问一组特定Pod的方式。Service有自己的IP和端口,Service为Pod提供了负载均衡(kube-proxy)

Service有一个固定lP地址(在创建集群时有一个服务网段的设置,这个网段专门用于给Service分配IP地址),Service将访问它的流量转发给Pod,具体转发给哪些Pod通过Label来选择,而且Service可以给这些Pod做负载均衡。

Kubernetes核心概念-Volume

Volume用来管理Kubernetes存储,是用来声明在Pod中的容器可以访问的文件目录,含义如下:

  • 声明在Pod中的容器可以访问的文件目录。
  • 可以被挂载在Pod中一个或多个容器的指定路径下。
  • 支持多种后端存储(本地存储、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

Pod中的所有容器都可以访问Volume,但必须要挂载,且可以挂载到容器中任何目录。

Kubernetes应用编排与管理

  • Pod:最小调度单位。
  • Workload:Kuberntes中承载工作负载的对象,实现Pod的编排与调度。
  • Routing:Kubernetes网络,解决Pod的访问问题。
  • Nucleus:Kubernetes存储及配置管理。
  • Policy Enforcement:各类实现Kubernetes高级特性的插件。

Kubernetes管理-Kubectl

Kubectl是Kubernetes的命令行工具。通过kubectl,用户能对集群进行管理,并在集群上进行容器化应用的安装部署。

Kubectl支持以下对象管理方式:

  • 指令式:通过kubectl内置的驱动命令,如:kubectl'+create/scale/delete/..+参数的形式,直接快速创建、更新和删除Kubernetes对象。
  • 声明式:使用kubectl apply创建指定目录中配置文件所定义的所有对象。通常,此配置文件采用yaml进行描述。

K8s中所有的配置都是通过API对象的spec去设置的,也就是用户通过配置系统的理想状态来改变系统,这是k8s重要设计理念之一,即所有的操作都是声明式(Declarative)的而不是命令式(Imperative)的。

声明式操作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好处是稳定,不怕丢操作或运行多次。例如,设置副本数为3的操作运行多次也还是一个结果,而给副本数加1的操作就不是声明式的,运行多次结果就错了。

因此,在容器编排体系中,我们可以执行一个应用实例副本数保持在3个,而不用明确的去扩容Pod或是删除已有的Pod来保证副本数。

Kubernetes管理-命令行语法

在Kubernetes中的很多操作都是用kubectl来完成,通过其命令可以管理Deployment、Replicaset、ReplicationController、Pod等,进行操作、扩容、删除等全生命周期操作,同时可以对管理对象进行查看或者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kubectl的语法:kubectl[command][TYPE][NAME][flags]

  • Command:指定你希望进行的操作,如create,get,describe,delete等。
  • TYPE:指定操作对象的类型,如deployment,pod,service等。
  • NAME:指定对象的名字。
  • flags:可选的标志位。

Kubernetes管理-yaml示例

创建Kubernetes对象时,必须提供对象的规约,用来描述该对象的期望状态,以及关于对象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名称)。在同一个yaml配置文件内可以同时定义多个资源

在编辑Kubernetes对象对应的yaml文件时,至少需要配置如下的字段:

  • apiVersion:建该对象所使用的KubernetesAPl的版本。
  • kind:创建的对象的类别,如Pod/Deploymen/Service等。
  • Metadata:描述对象的唯一性标识,可以是一个name字符串,可选的namespace,label项指定标签等。
  • Spec:该对象的期望状态,其中replicas指定Pod副本数量。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pod-svcname: pod-svc
spec:containers:- image: nginx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name: pod-svcresources: {}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Kubernetes应用编排-工作负载类型

无状态工作负载:管理的Pod集合是相互等价的,需要的时候可以被替换。

  • Deployment
  • ReplicaSet

有状态工作负载:为每个Pod维护了一个唯一的ID,能够保证Pod的顺序性和唯一性,每个Pod是不可替代的。可使用持久存储来保存服务产生的状态。

  • StatefulSet

守护进程工作负载:保证每个节点上运行着这样一个守护进程。

  • DaemonSet

批处理工作负载:一次性的任务。

  • Job
  • Cronjob

无状态工作负载的“无状态”指的是请求无论经由哪一个实例进行处理,其返回的处理结果应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请求都可以被任意一个Pod处理;Pod不存储状态数据,相互等价,可以水平拓展,可被替换。web应用就是一类典型的无状态应用,对于这类应用,可采用Deployment或ReplicaSet进行部署。

Deployment概述

Deployment是一组不具有唯一标识的多个Pod的集合,具备以下功能:

  • 确保集群中有期望数量的Pod运行
  • 提供多种升级策略以及一键回滚能力
  • 提供暂停/恢复的能力。

典型使用场景:

  • Web Server等无状态应用。

从大到小的管理逻辑为:Deployment>ReplicaSet>Pod>容器,多个ReplicaSet场景:滚动更新

Deployment管理 - 使用命令行创建Deployment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web1 --image=nginx
Deployment管理 - 使用yaml创建Deployment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web1name: web1
spec:replicas: 3selector:matchLabels:app: web1strategy: {}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web1spec:containers:- image: nginxname: nginxports:- containerPort: 80resources: {}
status: {}

Deployment管理-滚动更新

用户希望应用程序始终可用,而开发人员则需要每天多次部署它们的新版本。在Kubernetes中,这些是通过滚动更新(Rolling Updates)完成的。滚动更新允许通过使用新的实例逐步更新Pod实例,零停机进行工作负载的更新。新的Pod将在具有可用资源的节点上进行调度。

滚动更新允许以下操作:

  • 将应用程序从一个环境提升到另一个环境(通过容器镜像更新)。
  • 回滚到以前的版本。
  • 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应用程序,无需停机。

StatefulSet概述

  • 在某些分布式的场景,比如分布式数据库,要求每个Pod都有自己单独的状态时,这时Deployment就不能满足需求了。

此类应用依靠StatefulSet进行部署。StatefulSet具备的以下特征:

  • Pod有稳定的网络标识符,Pod重新调度后PodName和HostName不变
  • 每个Pod有单独存储,保证Pod重新调度后还是能访问到相同的数据。

  • StatefulSet给每个Pod提供固定名称,Pod名称增加从0-N的固定后缀,Pod重新调度后Pod名称和HostName不变。
  • StatefulSet通过Headless Service给每个Pod提供固定的访问域名,Service的概念会在后面章节中详细介绍。
  • StatefulSet通过创建固定标识的PVC保证Pod重新调度后还是能访问到相同的持久化数据。

DaemonSet概述

DaemonSet(守护进程集)部署的副本Pod会分布在各个Node上。它具备以下特点:

  • 确保每一个节点或者期望的节点(通过nodeSelector实现)上运行一个Pod。DaemonSet跟节点相关,如果节点异常,也不会在其他节点重新创建。
  • 新增节点时自动部署一个Pod。
  • 移除节点时自动删除Pod。

DaemonSet典型场景:

  • 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运行存储Daemon,如glusterd,ceph。
  • 在每个节点上运行日志收集Daemon,如fluentd或logstash。
  • 在每个节点上运行监控Daemon,如Prometheus Node Exporter。

DaemonSet管理-创建DaemonSet

若需要在特定Node节点创建Pod,可在Pod模板中定义nodeSelector加以区分。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aemonSet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myds1name: myds1
spec:#replicas: 1selector:matchLabels:app: myds1#strategy: {}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myds1spec:containers:- image: nginxname: nginxresources: {}
#status: {}

Jobs概述

Job:是Kubernetes用来控制批处理型任务的资源对象。批处理业务与长期伺服业务(Deployment、Statefulset)的主要区别是批处理业务的运行有头有尾,而长期伺服业务在用户不停止的情况下永远运行。Job管理的Pod根据用户的设置把任务成功完成就自动退出(Pod自动删除)。

Jobs主要处理一些短暂的一次性任务,并具备以下特点保证指定数量Pod成功运行结束。

  • 支持并发执行。
  • 支持错误自动重试。
  • 支持暂停/恢复Jobs

典型使用场景:

  • 计算以及训练任务,如批量计算,Al训练任务等。

计算圆周率2000位

apiVersion: batch/v1
kind: Job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name: job3
spec: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spec:containers:- command:- perl- -Mbignum=bpi- -wle- print bpi(500)image: perlname: job3resources: {}restartPolicy: Never
status: {}

CronJob概述

CronJob:是基于时间的Job,就类似于Linux系统的crontab文件中的一行,在指定的时间周期运行指定的Job。

CronJob主要处理周期性或者重复性的任务:

  • 基于Crontab格式的时间调度。
  • 可以暂停/恢复CronJob
    ·典型的使用场景:
  • 周期性的数据分析服务。
  • 周期性的资源回收服务。

Jobs管理-创建Jobs

·相对于Deployment和DaemonSet通常提供持续的服务,Jobs执行一次性任务:

  • Kind选择Job。
  • Completions当前的任务需要执行的Pod数量。
  • Parallelism表示最多有多少个并发执行的任务。
  • RestartPolicy只能选择Never或OnFailure。
  • BackoffLimit参数指定job失败后进行重试的次数。
apiVersion: batch/v1
kind: Job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name: my-job
spec:backoffLimit: 6  #重试次数completions: 6 # 运行几次parallelism: 2 # 一次运行几个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spec:containers:- command:- sh- -c- echo "hello jobs"- sleep 15image: busyboxname: my-jobresources: {}restartPolicy: Never
status: {}

CronoJob管理-创建CronJob

CronJob是一种特殊的Job,它能够按照时间对任务进行调度,与我们熟悉的crontab非常相似。我们可以使用Cron格式快速指定任务的调度时间:

  • 在给定时间点只运行一次。
  • 在给定时间点周期性地运行。
```yaml
apiVersion: batch/v1
kind: CronJob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name: test-job
spec:job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name: test-jobspec: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spec:containers:- command:- /bin/sh- -c- dateimage: busyboxname: test-jobresources: {}restartPolicy: OnFailureschedule: '*/1 * * * *'
status: {}

Kubernetes服务发布

Pod的特征·Pod特征

  • Pod有自己独立的IP。
  • Pod可以被创建,销毁。
  • 当扩缩容时,Pod的数量会发生变更。
  • 当Pod故障时,ReplicaSet会创建新的Pod。

如何保证在pod进行如此多变化时,业务都能被访问?

Pod创建完成后,如何访问Pod呢?直接访问Pod会有如下几个问题:

  • Pod会随时被Deployment这样的控制器删除重建,那访问Pod的结果就会变得不可预知。
  • Pod的IP地址是在Pod启动后才被分配,在启动前并不知道Pod的IP地址。
  • 应用往往都是由多个运行相同镜像的一组Pod组成,逐个访问Pod也变得不现实。

Service概述

Kubernetes Service定义了这样一种抽象:逻辑上的一组Pod,一种可以访问它们的策略,通常称为微服务。这一组Pod能够被Service访问到,通常是通过Label Selector实现的。

Kubernetes支持以下Service类型:

  • ClusterIP:提供一个集群内部的虚拟IP地址以供Pod访问(默认模式)。
  • NodePort:在Node上打开一个端口以供外部访问。
  • LoadBalancer:通过外部的负载均衡器来访问。

ClusterIP是Service的默认模式LoadBalancer需要额外的模组来提供负载均衡。

Service管理-创建后端Deployment

创建一个deployment,特别注意其中的几个选项要和service匹配。

template选项必须配置labels,该配置和service匹配。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web1name: web1
spec:replicas: 3selector:matchLabels:app: web1strategy: {}template: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app: web1spec:containers:- image: nginxname: nginxresources: {}
status: {}

Pod的属性中ports选项指定pod对外提供服务的容器端口,该端口需要和Service匹配。

Service管理-创建集群内访问Service(ClusterIP)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2021-12-21T15:31:19Z"labels:run: dbpodname: dbsvcnamespace: liruilong-svc-createresourceVersion: "310763"uid: 05ccb22d-19c4-443a-ba86-f17d63159144
spec:clusterIP: 10.102.137.59clusterIPs:- 10.102.137.59internalTrafficPolicy: ClusteripFamilies:- IPv4ipFamilyPolicy: SingleStackports:- port: 3306protocol: TCPtargetPort: 3306selector:run: dbpodsessionAffinity: Nonetype: ClusterIP
status:loadBalancer: {}
  • 集群内访问(ClusterlP)表示工作负载暴露给同一集群内其他工作负载访问的方式,可以通过集群内部域名访问。
  • 示例创建一个名为httpd-svcService,通过selector选择到标签app:httpd的Pod,目标Pod的端口为80,Service对外暴露的端口为8080
  • 集群内Pod访问该服务只需要通过“服务名称:对外暴露的端口”接口,对应本例即
    httpd-svc:8080

Service管理-创建可供外部访问的Service

如果需要Service可供外部进行访问,可以使用NodePort的方式。

  • 编辑yaml文件时,添加type参数。
  • 可以在使用nodePort字段指定对外服务端口,如果不进行指定,系统会自动分配空闲端口。
  • 访问时通过访问“节点IP地址:端口”进行服务使用。

nodePort: 30000 为节点端口,取值范围为30000-32767。

LoadBalancer模型

负载均衡(LoadBalancer):可以通过弹性负载均衡从公网访问到工作负载,与NodePort加公网IP的方式相比提供了高可靠的保障。

LoadBalancer此功能由集群外部负载均衡器提供商提供。

负载均衡(LoadBalancer)一般用于系统中需要暴露到公网的服务。

负载均衡访问方式由公网弹性负载均衡服务地址以及设置的访问端口组成,例如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vc-create/metalld]
└─$kubectl  get svc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dbsvc   ClusterIP   10.102.137.59   <none>        3306/TCP   101m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vc-create/metalld]
└─$kubectl  expose  --name=blogsvc pod blog --port=80 --type=LoadBalancer
service/blogsvc exposed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vc-create/metalld]
└─$kubectl  get svc -o wid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SELECTOR
blogsvc   LoadBalancer   10.108.117.197   192.168.26.240   80:30230/TCP   9s     run=blog
dbsvc     ClusterIP      10.102.137.59    <none>           3306/TCP       101m   run=dbpod

在访问时从ELB过来的流量会先访问到节点,然后通过Service转发到Pod。而如果创建一个LoadBalancer,系统则会创建一个NodePort,NodePort则会创建ClusterlP。

Ingress概述

Service是基于四层TCP和UDP协议转发的,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四层Service无法满足应用层存在的大量HTTP/HTTPS访问需求,因此需要使用七层负载均衡(Ingress)来暴露服务

Ingress可基于七层的HTTP和HTTPS协议进行转发,它是Kubernetes集群中一种独立的资源,制定了集群外部访问流量的转发规则。这些转发规则可根据域名和路径进行自定义,Ingress Controller根据这些规则将流量分配到一个或多个Service,完成对访问流量的细粒度划分。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vc-create]
└─$kubectl  get svc -o wid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SELECTOR
pod-svc-1-svc   ClusterIP   10.99.80.121   <none>        80/TCP    94s    run=pod-svc-1
pod-svc-2-svc   ClusterIP   10.110.40.30   <none>        80/TCP    107s   run=pod-svc-2
pod-svc-svc     ClusterIP   10.96.152.5    <none>        80/TCP    85s    run=pod-svc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vc-create]
└─$

Ingress资源:一组基于域名或URL把请求转发到指定Service实例的访问规则,是Kubernetes的一种资源对象,通过接口服务实现增、删、改、查的操作。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Ingress
metadata:name: my-ingressannotations:kubernetes.io/ingress.class: "nginx" #必须要加
spec:rules:- host: liruilongs.nginx1http:paths:- path: /pathType: Prefixbackend:service:name: pod-svc-svcport:number: 80- host: liruilongs.nginx2http:paths:- path: /pathType: Prefixbackend:service:name: pod-svc-1-svcport:number: 80- host: liruilongs.nginx3http:paths:- path: /pathType: Prefixbackend:service:name: pod-svc-2-svcport:number: 80

Ingress Controller:请求转发的执行器,用以实时监控资源对象Ingress、Service、End-point、Secret(主要是TLS证书和Key)、Node、ConfigMap的变化,解析Ingress定义的规则并负责捋请求转发到相应的后端Service。

Ingress Controller在不同厂商之间的实现方式不同,根据负载均衡器种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ELB型和Nginx型。

Kubernetes存储管理

Volume概述

Volume的核心是一个目录,其中可能存有数据,Pod中的容器可以访问该目录中的数据。
用户创建Volume时选择的卷类型将决定该目录如何形成,使用何种介质保存数据,以及规定目录中存放的内容。

Volume的生命周期与挂载它的Pod相同,但是Volume里面的文件可能在Volume消失后仍然存在,这取决于卷的类型。如当Pod不再存在时,Kubernetes也会销毁临时卷,但并不会销毁持久卷。

Volume类型

·Kubernetes支持多种卷类型,常用的类型有:

  • emptyDir:一种简单的空目录,主要用于临时存储。
  • hostPath:将主机(节点)某个目录挂载到容器中,适用于读取主机上的数据。
  • ConfigMap:特殊类型,将Kubernetes特定的对象类型挂载到容器。
  • Secret:特殊类型,将Kubernetes特定的对象类型挂载到容器。
  • PVC:PersistentVolumeClaim,用来挂载PersistentVolume(持久化卷),提供可靠的存储来保存应用的持久化数据。

Volume管理

Kubernetes的Volume是Pod的一部分,并不是单独的对象,不能独立创建,只能在Pod中定义。

template:metadata:labels:app: app-demotier: frontendspec:volumes:- name: datavolemptyDir: {}containers:- name: tomcat-demoimage: tomcatvolumeMounts:- mountPath: /myddata-dataname: datavol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EmptyDir简介

EmptyDir是最简单的一种Volume类型,根据名字就能看出,这个Volume挂载后就是一个空目录,应用程序可以在里面读写文件,emptyDir Volume的生命周期与Pod相同,Pod删除后Volume的数据也同时删除掉。

emptyDir的一些用途:

  • 缓存空间,例如基于磁盘的归并排序。
  • 为耗时较长的计算任务提供检查点,以便任务能从崩溃前状态恢复执行。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podvolumename: podvolume
spec:volumes:- name: volume1emptyDir: {}- name: volume2emptyDir: {}containers:- image: busybox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command: ['sh','-c','sleep 5000']resources: {}name: podvolume1volumeMounts:- mountPath: /liruilongname: volume1- image: busybox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name: podvolume2volumeMounts:- mountPath: /liruilongname: volume2command: ['sh','-c','sleep 5000']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emptyDir实际是将Volume的内容写在Pod所在节点的磁盘上,另外emptyDir也可以设置存储介质为内存

HostPath简介

hostPath卷能将主机节点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或目录挂载到Pod中。

使用场景:

  • 运行需要访问Docker内部文件的容器:使用/var/lib/docker的hostPath。
  • 在容器中运行cAdvisor:使用/sys/fs/cgroup的hostPath。
  • 其他使用到宿主机文件的场景。

HostPath是一种持久存储,emptyDir里面的内容会随着Pod的删除而消失,但HostPath不会,如果对应的Pod删除,HostPath Volume里面的内容依然存在于节点的目录中,如果后续重新创建Pod并调度到同一个节点,挂载后依然可以读取到之前Pod写的内容。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podvolumehostpathname: podvolumehostpath
spec:volumes:- name: volumes1hostPath:path: /datacontainers:- image: busyboxname: podvolumehostpathcommand: ['sh','-c','sleep 5000']resources: {}volumeMounts:- mountPath: /liruilongname: volumes1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HostPath存储的内容与节点相关,所以它不适合像数据库这类的应用,想象下如果数据库的Pod被调度到别的节点了,那读取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记住永远不要使用HostPath存储跨Pod的数据,一定要把HostPath的使用范围限制在读取节点文件上,这是因为Pod被重建后不确定会调度哪个节点上,写文件可能会导致前后不一致。

NFS简介

不管是emptyDir还是hostPath,数据都是存放到宿主机,但是如某个pod出现了问题,通过控制器重启时,会通过调度生产一个新的Pod,如果调度的节点不是原来的节点,那么数据就会丢失。这里的话,使用网路存储就很方便。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podvolumehostpathname: podvolumehostpath
spec:volumes:- name: volumes1nfs:server: vms81.liruilongs.github.iopath: /liruilongcontainers:- image: busyboxname: podvolumehostpathcommand: ['sh','-c','sleep 5000']resources: {}volumeMounts:- mountPath: /liruilongname: volumes1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ConfigMap简介

ConfigMap用于容器的配置文件管理,在被Pod引用前需单独定义。它作为多个properties文件的应用,类似一个专门存储配置文件的目录,里面存放着各种配置文件。

应用场景:ConfigMap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在环境变量和Volume中引用,能够实现image和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等信息解耦。

ConfigMap是一种用于存储应用所需配置信息的资源类型,用于保存配置数据的键值对,可以用来保存单个属性,也可以用来保存配置文件。通过ConfigMap可以方便的做到配置解耦,使得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配置。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ecret-create]
└─$kubectl create  configmap  myconfig2 --from-file=./application.properties
configmap/myconfig2 created

在Volume中引用ConfigMap:就是通过文件的方式直接捋ConfigMap的每条数据填入Volume,每条数据是一个文件,键就是文件名,键值就是文件内容。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nginxsecretname: nginxsecret
spec:volumes:- name: configconfigMap:name: myconfig2containers:- image: nginx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name: nginxsecretresources: {}volumeMounts:- name: configmountPath: /app/javareadOnly: true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Secret简介

Secret是一种包含少量敏感信息例如密码、token或key的对象

特征:

  • 在创建、查看和编辑Pod的流程中Secret暴露风险较小。
  • 系统会对Secret对象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例如避免将其写入磁盘。
  • 只有Pod请求的Secret在其容器中才是可见的,一个Pod不能访问另一个Pod的Secret。

应用场景:

Secret和ConfigMap类似,都是以key-value的形式存储信息,使用方式也相同,也就是作为环境变量或者volume被引用。但它更方便处理含敏感信息的字符串,比如密码、token密钥等,而不需要把这些敏感数据暴露到镜像或者Pod Spec中,以此降低敏感数据暴露的风险。Secret中的信息仅在Pod成功请求Secret后才对其中的容器可见,一个Pod不能访问另一个Pod的Secret。另外,系统会对Secret对象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例如避免将其写入磁盘等。

命令行创建secret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ecret-create]
└─$kubectl  create secret  generic mysecl  --from-literal=mysqlpassword=liruilong --from-literal=rqpassword=rq
secret/mysecl created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ecret-create]
└─$kubectl get secrets
NAME                  TYPE                                  DATA   AGE
default-token-7q2qj   kubernetes.io/service-account-token   3      49m
mysecl                Opaque                                2      9s
┌──[root@vms81.liruilongs.github.io]-[~/ansible/k8s-secret-create]
└─$
apiVersion: v1
data:mysqlpassword: bGlydWlsb25nrqpassword: cnE=
kind: Secret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2021-12-12T02:45:20Z"name: myseclnamespace: liruilong-secret-createresourceVersion: "1594980"selfLink: /api/v1/namespaces/liruilong-secret-create/secrets/mysecluid: 05a99a7c-c7f0-48ac-9f67-32eb52ed1558
type: Opaque
使用 secret

以变量的方式使用secret和卷的方式使用secret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mysqlpodname: mysqlpod
spec:containers:- image: hub.c.163.com/library/mysql:latest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name: mysqlpodresources: {}env:- name: MYSQL_ROOT_PASSWORDvalueFrom:secretKeyRef:name: myseclkey: mysqlpassword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nginxsecretname: nginxsecret
spec:volumes:- name: v1secret:secretName: myseclcontainers:- image: nginx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name: nginxsecretresources: {}volumeMounts:- name: v1mountPath: /data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PV/PVC/SC概念介绍

PersistentVolume

持久化存储,简称PV,是Kubernetes对存储资源的抽象,属于集群资源,可以由管理员事先创建,或者使用存储类(Storage Class)实现动态供应。PV可以理解成 Kubernetes集群中的某个网络存储中对应的一块存储,它与Volume很类似,这里也可以结合物理盘区和逻辑卷来理解,PV可以理解为物理卷,PVC可以理解为划分的逻辑卷。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0003
spec:capacity:storage: 5GivolumeMode: FilesystemaccessModes:- ReadWriteOnce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cycle#storageClassName: slowmountOptions:- hard- nfsvers=4.1nfs:path: /tmpserver: vms81.liruilongs.github.io

PersistentVolumeClaim

持久化存储声明,简称PVC,是用户对存储卷(PV)的申请,属于Namespace中的资源。

PVC是基于命名空间相互隔离的,不同命名空间的PVC相互隔离PVC通过accessModes和storage的约束关系来匹配PV,不需要显示定义,accessModes必须相同,storage必须小于等于。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mypvc01
spec:accessModes:- ReadWriteOncevolumeMode: Filesystemresources:requests:storage: 4Gi#storageClassName: slow

storageClassName:

storageClassName 用于控制那个PVC能和PV绑定,只有在storageClassName相同的情况下才去匹配storage和accessModes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0003
spec:capacity:storage: 5GivolumeMode: FilesystemaccessModes:- ReadWriteOnce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cyclestorageClassName: slowmountOptions:- hard- nfsvers=4.1nfs:path: /tmpserver: vms81.liruilongs.github.io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mypvc01
spec:accessModes:- ReadWriteOncevolumeMode: Filesystemresources:requests:storage: 4GistorageClassName: slow

StorageClass

存储类,简称SC,为管理员提供了描述存储“类”的方法,通过相应的存储插件(CSl)实现,可根据用户提出的PVC动态提供不同性质的PV。

通过storageClass来动态处理PV的创建,管理员只需要创建好storageClass就可以了,用户创建PVC时会自动的创建PV和PVC。当创建 pvc 的时候,系统会通知 storageClass,storageClass 会从它所关联的分配器来获取后端存储类型,然后动态的创建一个 pv 出来和此 pvc 进行关联

apiVersion: storage.k8s.io/v1
kind: StorageClass
metadata:name: managed-nfs-storage
provisioner: fuseim.pri/ifs # or choose another name, must match deployment's env PROVISIONER_NAME'
parameters:archiveOnDelete: "false"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apiVersion: v1
metadata:name: pvc-nfs
spec:accessModes:- ReadWriteManyresources:requests:storage: 20MistorageClassName: "managed-nfs-storage"

在pod里面使用PVC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creationTimestamp: nulllabels:run: podvolumepvcname: podvolumepvc
spec:volumes:- name: volumes1persistentVolumeClaim:claimName: mypvc01containers:- image: nginxname: podvolumehostpathresources: {}volumeMounts:- mountPath: /liruilongname: volumes1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dnsPolicy: ClusterFirstrestartPolicy: Always
status: {}

《云原生入门级开发者认证》学习笔记之云原生基础设施之Kubernetes(三)相关推荐

  1. 《云原生入门级开发者认证》学习笔记之云原生基础设施之容器技术

    写在前面 嗯,报了考试,整理课堂笔记记忆 学习的原因: 虽然考了CKA,了解了一些K8s相关的知识 但是对云原生整个体系一直都很模糊 希望对云原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通过学习实现云原生相关入门 博文主要 ...

  2. 2012年9月9日参加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学习笔记

    2012年9月9日参加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学习笔记 全文请访问:http://bbs.hpx-party.org/thread-74667-1-1.html 欢迎转发新浪微博:http://weibo. ...

  3. 阿里云HaaS100物联网开发板学习笔记(六)做个智能灯---一个完整的开发例子

    摘要:本篇文章将前期几个专题综合起来,基于阿里云HaaS100的新固件设计制作一个智能灯.这个智能灯由云平台.手机APP端和设备端组成,基本上涵盖了一个物联网小项目所需的主要步骤. 目录 1.在阿里云 ...

  4. 阿里云HaaS100物联网开发板学习笔记(三)轻应用初步--用js让小灯闪烁起来

    摘要:能让JavaScript应用运行在haas100开发板上,这实在是太酷了,这种方式被阿里云称之为"轻应用".本文带各位从零开始,先了解啥是轻应用,然后搭建环境,再一步步将一个 ...

  5. 2012年9月8日参加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学习笔记

    2012年9月8日参加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学习笔记 全文敬请访问:http://bbs.hpx-party.org/thread-73728-1-1.html 欢迎转发新浪微博:http://weibo ...

  6. 七天入门linux,RHCE认证学习笔记-第七天

    RHCE认证学习笔记-第七天 1.系统启动过程: BIOS初始化-->引导程序(Bootloader)-->内核初始化-->进程(Init)-->用户程序 (1)BIOS初始化 ...

  7. mybatis学习笔记(1)-对原生jdbc程序中的问题总结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mybatis学习笔记(1)-对原生jdbc程序中的问题总结 标签:mybatis [TOC] 本文总结jdbc编程的一般步骤 ...

  8. 秒云获得阿里云首批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携手阿里云共建云原生智能运维生态服务

    近日,成都元来云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秒云")的云原生智能运维中台产品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云")的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经过严格测试程序, ...

  9. 阿里云HaaS100物联网开发板学习笔记(二)硬件控制初步--让小灯闪烁起来

    摘要:无论是哪种开发板,要想开发特定的功能,必先从GPIO开始,HaaS100开发也是一样.如果仅仅利用HaaS100的联网功能,那简直是太浪费了.HaaS100拥有其他开发板所具备的所有的功能,比如 ...

最新文章

  1. 洛谷—— P1869 愚蠢的组合数
  2. JavaWeb总结(九)
  3. C Socket通信编程
  4. 12/100. Diameter of Binary Tree
  5. Ubuntu18.04换源更新国内源
  6. [SCOI2003]字符串折叠
  7. FreeSql (二十五)延时加载
  8. 用pfx证书java双向认证_把CA证书生成的crt的证书和pem的私钥转换成java能够使用的keystore和pcks12的证书,实现https双向认证...
  9. 基于HTML5实现的超酷摄像头(HTML5 webcam)拍照功能 - photobooth.js
  10. 自定义曲线_Qt编写的项目作品17-自定义曲线图柱状图
  11. struts2第一个程序 Helloworld
  12. 何时使用 Golang
  13. antd vue form表单 子组件调用父组件的方法没反应_前几天推了Vue,今天给React疯狂打call...
  14. MAX脚本发送贴图的另外一个方式
  15. jQuery-实例方法
  16. day24-XSS过滤及单实例
  17. JDK源码系列 下载源码
  18. Javascript培训PPT
  19. GitLab账号注册及分组
  20. 人工智能 python 考证_写人作文

热门文章

  1. Python try...except...时捕获异常时具体文件和行数
  2. 用java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 Hashtable的用法
  4. 【TCP专题】TCP连接断开
  5. ADFS 概念与基本开发介绍 (1)
  6. 机械能计算机实验教案,机械能教案
  7. 初二因式分解奥数竞赛题_因式分解(竞赛题)含答案
  8. Linux C/C++程序崩溃bug调试方法
  9. OpenCV的基本矩阵操作与示例
  10. 《OpenDRIVE1.6规格文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