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volatile的应用

volatile的定义与实现原理

volatile的使用优化

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与应用

Java对象头

锁的升级与对比

偏向锁

轻量级锁

锁的优缺点对比

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

术语定义

处理器如何实现原子橾作

使用总线锁保证原子性

使用缓存锁保证原子性

Java如何实现原子橾作

使用循环CAS实现原子操作

CAS实现原子橾作的三大问题


volatile的应用

在多线程并发编程中synchronized和volatile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volatile是轻量级的 synchronized, 它在多处理器开发中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可见性的意思是当一个线程 修改一个共享变量时另外一个线程能读到这个修改的值

如果volatile变量修饰符使用恰当 的话它比synchronized的使用和执行成本更低,因为它不会引起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和调度。将深入分析在硬件层面上Intel处理器是如何实现volatile的,通过深入分析帮助我们正确地 使用volatile变量。

volatile的定义与实现原理

Java语言规范第3版中对volatile的定义如下: Java编程语言允许线程访问共享变量,为了 确保共享变量能被准确和一致地更新,线程应该确保通过排他锁单独获得这个变量。Java语言 提供了volatile, 在某些情况下比锁要更加方便。如果一个字段被声明成volatile, Java线程内存 模型确保所有线程看到这个变量的值是一致的。

在了解volatile实现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与其实现原理相关的CPU术语与说明。

volatile是如何来保证可见性的呢?让我们在X86处理器下通过工具获取JIT编译器生成的 汇编指令来查看对volatile进行写橾作时CPU会做什么事情。

instance= new Singleton();   // instance是volatile变量

转变成汇编代码,如下。

0x01a3de1d: movb $0×0,0×1104800(%esi);0x01a3de24: lock addl $0×0,(%esp);

有volatile变量修饰的共享变量进行写操作的时候会多出第二行汇编代码(lock XXX),通过查IA-32架 构软件开发者手册可知,Lock前缀的指令在多核处理器下会引发了两件事情。

1)将当前处理器缓存行的数据写回到系统内存。

2)这个写回内存的操作会使在其他CPU里缓存了该内存地址的数据无效。

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处理器不直接和内存进行通信,而是先将系统内存的数据读到内部缓存(Ll, L2或其他)后再进行操作,但操作完不知道何时会写到内存。如果对声明了volatile的 变量进行写操作,JVM就会向处理器发送一条Lock前缀的指令,将这个变量所在缓存行的数据 写回到系统内存。

但是,就算写回到内存,如果其他处理器缓存的值还是旧的再执行计算操 作就会有问题。所以,在多处理器下,为了保证各个处理器的缓存是一致的,就会实现缓存一 致性协议,每个处理器通过嗅探在总线上传播的数据来检查自己缓存的值是不是过期了,当 处理器发现自己缓存行对应的内存地址被修改,就会将当前处理器的缓存行设置成无效状 态,当处理器对这个数据进行修改操作的时候,会重新从系统内存中把数据读到处理器缓存 里。

下面来具体讲解volatile的两条实现原则。

1)Lock前缀指令会引起处理器缓存回写到内存。Lock前缀指令导致在执行指令期间,声 言处理器的LOCK#信号。在多处理器环境中,LOCK#信号确保在声言该信号期间,处理器可以 独占任何共享内存。但是,在最近的处理器里,LOCK#信号一般不锁总线,而是锁缓存,毕 竟锁总线开销的比较大对于Intel486和 Pentium处理器,在锁橾作时总是在总线上声言LOCK#信号。但在P6和目前的处理器中,如果 访问的内存区域已经缓存在处理器内部,则不会声言LOCK#信号。相反,它会锁定这块内存区 域的缓存并回写到内存,并使用缓存一致性机制来确保修改的原子性,此操作被称为“缓存锁 定”,缓存一致性机制会阻止同时修改由两个以上处理器缓存的内存区域数据。

2)一个处理器的缓存回写到内存会导致其他处理器的缓存无效。rA-32处理器和Intel 64处 理器使用MESI(修改、独占、共享、无效)控制协议去维护内部缓存和其他处理器缓存的一致 性。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进行操作的时候,rA-32和Intel 64处理器能嗅探其他处理器访问系统 内存和它们的内部缓存。处理器使用嗅探技术保证它的内部缓存、系统内存和其他处理器的 缓存的数据在总线上保持一致。例如,在Pentium. 和P6 family处理器中,如果通过嗅探一个处理 器来检测其他处理器打算写内存地址,而这个地址当前处于共享状态,那么正在嗅探的处理 器将使它的缓存行无效,在下次访问相同内存地址时,强制执行缓存行填充。

volatile的使用优化

著名的Java并发编程大师Doug lea在JDK7的并发包里新增一个队列集合类LinkedTransferQueue, 它在使用volatile变量时,用一种追加字节的方式来优化队列出队和入队的性 能。LinkedTransferQueue的代码如下。

追加字节能优化性能?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神奇,但如果深入理解处理器架构就能理解其 中的奥秘。让我们先来看看LinkedTransferQueue这个类,它使用一个内部类类型来定义队列的 头节点(head)和尾节点(tail), 而这个内部类PaddedAtomicReference相对于父类 Atomi cReference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将共享变量追加到64字节。我们可以来计算下,一个对 象的引用占4个字节,它追加了15个变量(共占60个字节),再加上父类的value变量,一共64个 字节

为什么追加64字节能够提高并发编程的效率呢?因为对于英特尔酷睿i入酷睿、Atom和 NetBurst, 以及Core Solo和PentiumM处理器的Ll、L2或L3缓存的高速缓存行是64个字节宽,不 支持部分填充缓存行,这意味着,如果队列的头节点和尾节点都不足64字节的话,处理器会将 它们都读到同一个高速缓存行中,在多处理器下每个处理器都会缓存同样的头、尾节点,当一 个处理器试图修改头节点时,会将整个缓存行锁定,那么在缓存一致性机制的作用下,会导致 其他处理器不能访问自己高速缓存中的尾节点,而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橾作则需要不停修改头节点和尾节点,所以在多处理器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到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效率。Doug lea使 用追加到64字节的方式来填满高速缓冲区的缓存行,避免头节点和尾节点加载到同一个缓存 行,使头、尾节点在修改时不会互相锁定。

那么是不是在使用volatile变量时都应该追加到64字节呢?不是的。在两种场景下不应该 使用这种方式。

缓存行非64字节宽的处理器。如P6系列和奔腾处理器,它们的Ll和L2高速缓存行是32个 字节宽。

共享变量不会被频繁地写。因为使用追加字节的方式需要处理器读取更多的字节到高速 缓冲区,这本身就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消耗,如果共享变量不被频繁写的话,锁的几率也非常 小,就没必要通过追加字节的方式来避免相互锁定。

不过这种追加字节的方式在Java 7下可能不生效,因为Java 7变得更加智慧,它会淘汰或 重新排列无用字段,需要使用其他追加字节的方式。除了volatile, Java并发编程中应用较多的 是synchronized,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与应用

在多线程并发编程中synchronized一直是元老级角色,很多人都会称呼它为重量级锁。但 是,随着Java SE 1.6对synchronized进行了各种优化之后,有些情况下它就并不那么重了。Java SE 1.6中为了减少获得锁和释放锁带来的性能消耗而引入的偏向锁和轻量级 锁,以及锁的存储结构和升级过程。

先来看下利用synchronized实现同步的基础: Java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锁。具体表现 为以下3种形式。

  • 对于普通同步方法,锁是当前实例对象。
  • 对于静态同步方法,锁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
  • 对于同步方法块,锁是Synchonized括号里配置的对象。

当一个线程试图访问同步代码块时,它首先必须得到锁,退出或抛出异常时必须释放锁

那么锁到底存在哪里呢?锁里面会存储什么信息呢?

从JVM规范中可以看到Synchonized在JVM里的实现原理,JVM基于进入和退出Monitor对 象来实现方法同步和代码块同步,但两者的实现细节不一样。

代码块同步是使用monitorenter 和monitorexit指令实现的,而方法同步是使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的细节在JVM规范里并没有 详细说明。但是,方法的同步同样可以使用这两个指令来实现

monitorenter指令是在编译后插入到同步代码块的开始位置,而monitorexit是插入到方法结 束处和异常处,JVM: 要保证每个monitorenter必须有对应的monitorexit与之配对。

任何对象都有 一个monitor与之关联,当且一个monitor被持有后,它将处于锁定状态。线程执行到monitorenter指令时,将会尝试获取对象所对应的monitor的所有权,即尝试获得对象的锁。

Java对象头

synchronized用的锁是存在Java对象头里的。

如果对象是数组类型,则虚拟机用3个字宽 (Word)存储对象头。

如果对象是非数组类型,则用2字宽存储对象头。

在32位虚拟机中,1字宽等于4字节,即32bit。

即一字宽代表32/64bit。

普通对象头有mark word和class metadata address,2个东西,2字宽。数组对象头,三个都有,3字宽。

Java对象头里的Mark Word里默认存储对象的HashCode、分代年龄和锁标记位。

32位JVM 的Mark Word的默认存储结构如表

在运行期间Mark Word里存储的数据会随锁标志位的变化而变化。Mark Word可能变 化为存储以下4种数据

在64位虚拟机下,Mark Word是64bit大小的其存储结构如表

锁的升级与对比

Java SE 1.6为了减少获得锁和释放锁带来的性能消耗,引入了偏向锁和轻量级锁

在 Java SE 1.6中,锁一共有4种状态,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无锁状态、偏向锁状态、轻量级锁状 态和重量级锁状态,这几个状态会随着竞争情况逐渐升级。锁可以升级但不能降级,意味着偏 向锁升级成轻量级锁后不能降级成偏向锁。这种锁升级却不能降级的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 获得锁和释放锁的效率。

偏向锁

HotSpot的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 一线程多次获得,为了让线程获得锁的代价更低而引入了偏向锁。

偏向锁的获取:

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并 获取锁时,会在对象头和栈帧中的锁记录里存储锁偏向的线程ID, 以后该线程在进入和退出 同步块时不需要进行CAS操作来加锁和解锁,只需简单地测试一下对象头的Mark Word里是否 存储着指向当前线程的偏向锁。

如果测试成功,表示线程已经获得了锁。

如果测试失败,则需 要再测试一下Mark Word中偏向锁的标识是否设置成1 (表示当前是偏向锁):

如果没有设置,则 使用CAS竞争锁;

如果设置了,则尝试使用CAS将对象头的偏向锁指向当前线程。

偏向锁的撤销:

偏向锁使用了一种等到竞争出现才释放锁的机制,所以当其他线程尝试竞争偏向锁时, 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才会释放锁

偏向锁的撤销,需要等待全局安全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正 在执行的字节码)。

它会首先暂停拥有偏向锁的线程,然后检查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是否活着

如果线程不处于活动状态,则将对象头设置成无锁状态

如果线程仍然活着,拥有偏向锁的栈 会被执行,遍历偏向对象的锁记录,栈中的锁记录和对象头的Mark Word要么重新偏向于其他 线程,要么恢复到无锁或者标记对象不适合作为偏向锁,最后唤醒暂停的线程。

线 程1演示了偏向锁初始化的流程,线程2演示了偏向锁撤销的流程。

偏向锁在Java 6和Java 7里是默认启用的但是它在应用程序居动几秒钟之后才激活,如 有必要可以使用JVM参数来关闭延迟: -XX: BiasedLockingStartupDelay=0。如果你确定应用程 序里所有的锁通常情况下处于竞争状态,可以通过JVM参数关闭偏向锁: -XX:- UseBiasedLocking=false, 那么程序默认会进入轻量级锁状态。

轻量级锁

轻量级锁加锁:

线程在执行同步块之前,JVM会先在当前线程的栈桢中创建用于存储锁记录的空间,并 将对象头中的Mark Word复制到锁记录中,官方称为Displaced Mark Word。

然后线程尝试使用 CAS将对象头中的Mark Word替换为指向锁记录的指针。

如果成功,当前线程获得锁。

如果失败,表示其他线程竞争锁,当前线程便尝试使用自旋来获取锁。

轻量级锁解锁:

轻量级解锁时,会使用原子的CAS橾作将Displaced Mark Word替换回到对象头。

如果成 功,则表示没有竞争发生。

如果失败,表示当前锁存在竞争,锁就会膨胀成重量级锁。

两个线程同时争夺锁,导致锁膨胀的流程图。

因为自旋会消耗CPU, 为了避免无用的自旋(比如获得锁的线程被阻塞住了),一旦锁升级 成重量级锁,就不会再恢复到轻量级锁状态。当锁处于这个状态下,其他线程试图获取锁时, 都会被阻塞住,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会唤醒这些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就会进行新一轮 的夺锁之争。

锁的优缺点对比

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

原子(atomic)本意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橾作(atomic operation)意 为“不可被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在多处理器上实现原子操作就变得有点复杂。让我们 一起来聊一聊在Intel处理器和Java里是如何实现原子操作的。

术语定义

在了解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前,先要了解一下相关的术语,

处理器如何实现原子橾作

32位IA-32处理器使用基于对缓存加锁或总线加锁的方式来实现多处理器之间的原子橾 作。首先处理器会自动保证基本的内存橾作的原子性。处理器保证从系统内存中读取或者写 入一个字节是原子的意思是当一个处理器读取一个字节时,其他处理器不能访问这个字节 的内存地址。Pentium6和最新的处理器能自动保证单处理器对同一个缓存行里进行16/32/64位 的操作是原子的,但是复杂的内存橾作处理器是不能自动保证其原子性的比如跨总线宽度、跨多个缓存行和跨页表的访问。但是,处理器提供总线锁定和缓存锁定两个机制来保证复杂 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使用总线锁保证原子性

第一个机制是通过总线锁保证原子性。如果多个处理器同时对共享变量进行读改写操作 (i++就是经典的读改写操作),那么共享变量就会被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操作,这样读改写操 作就不是原子的操作完之后共享变量的值会和期望的不一致。举个例子,如果i=l, 我们进行 两次i++操作,我们期望的结果是3, 但是有可能结果是2,

原因可能是多个处理器同时从各自的缓存中读取变量i, 分别进行加1操作,然后分别写入 系统内存中。那么,想要保证读改写共享变量的操作是原子的,就必须保证CPUl读改写共享 变量的时候,CPU2不能操作缓存了该共享变量内存地址的缓存。

处理器使用总线锁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谓总线锁就是使用处理器提供的一个LOCK#信号,当一个处理器在总线上输出此信号时,其他处理器的请求将被阻塞住,那么该 处理器可以独占共享内存。

使用缓存锁保证原子性

第二个机制是通过缓存锁定来保证原子性。在同一时刻,我们只需保证对某个内存地址 的操作是原子性即可,但总线锁定把CPU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锁住了,这使得锁定期间,其他处 理器不能操作其他内存地址的数据,所以总线锁定的开销比较大,目前处理器在某些场合下 使用缓存锁定代替总线锁定来进行优化。

频繁使用的内存会缓存在处理器的Ll、L2和L3高速缓存里,那么原子操作就可以直接在 处理器内部缓存中进行,并不需要声明总线锁,在Pentium6和目前的处理器中可以使用“缓存 锁定”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的原子性。所谓“缓存锁定“是指内存区域如果被缓存在处理器的缓存 行中,并且在Lock操作期间被锁定,那么当它执行锁操作回写到内存时,处理器不在总线上声 言LOCK#信号,而是修改内部的内存地址,并允许它的缓存一致性机制来保证操作的原子 性,因为缓存一致性机制会阻止同时修改由两个以上处理器缓存的内存区域数据,当其他处 理器回写已被锁定的缓存行的数据时,会使缓存行无效,当CPUl修 改缓存行中的i时使用了缓存锁定,那么CPU2就不能同时缓存i的缓存行。

但是有两种情况下处理器不会使用缓存锁定。

第一种情况是:当操作的数据不能被缓存在处理器内部,或操作的数据跨多个缓存行 (cache line)时,则处理器会调用总线锁定。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处理器不支持缓存锁定。对于Intel 486和Pentium处理器,就算锁定的 内存区域在处理器的缓存行中也会调用总线锁定。

针对以上两个机制,我们通过Intel处理器提供了很多Lock前缀的指令来实现。例如,位测 试和修改指令: BTS、BTR、BTC; 交换指令XADO、CMPXCI-IG, 以及其他一些操作数和逻辑指 令(如ADO、OR)等,被这些指令操作的内存区域就会加锁,导致其他处理器不能同时访问它。

Java如何实现原子橾作

在Java中可以通过锁和循环CAS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橾作。

使用循环CAS实现原子操作

JVM中的CAS操作正是利用了处理器提供的CMPXCHG指令实现的。自旋CAS实现的基本 思路就是循环进行CAS操作直到成功为止,以下代码实现了一个基于CAS线程安全的计数器 方法safeCount和一个非线程安全的计数器count。

从Java 1.5开始,JDK的并发包里提供了一些类来支持原子操作,如AtomicBoolean (用原子 方式更新的boolean值)、Atomiclnteger (用原子方式更新的int值)和AtomicLong (用原子方式更 新的long值)。这些原子包装类还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方法,比如以原子的方式将当前值自增1和 自减1。

CAS实现原子橾作的三大问题

在Java并发包中有一些并发框架也使用了自旋CAS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操作,比如

Link:edTransferQueue类的Xfer方法。CAS虽然很高效地解决了原子操作,但是CAS仍然存在三 大问题。ABA问题,循环时间长开销大,以及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的原子操作。

ABA问题。

因为CAS需要在操作值的时候,检查值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 则更新,但是如果一个值原来是A, 变成了B, 又变成了A, 那么使用CAS进行检查时会发现它 的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却变化了。

ABA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使用版本号。在变量前面 追加上版本号,每次变量更新的时候把版本号加1, 那么A~B~A就会变成IA~2B~3A。

从 Java 1.5开始,JDK的Atomic包里提供了一个类AtomicStampedReference来解决ABA问题。这个 类的compareAndSet方法的作用是首先检查当前引用是否等于预期引用,并且检查当前标志是 否等于预期标志,如果全部相等,则以原子方式将该引用和该标志的值设置为给定的更新值。

循环时间长开销大。

自旋CAS如果长时间不成功,会给CPU带来非常大的执行开销。如果JVM能支持处理器提供的pause指令,那么效率会有一定的提升。pause指令有两个作用:第 一,它可以延迟流水线执行指令(de-pipeline), 使CPU不会消耗过多的执行资源,延迟的时间 取决于具体实现的版本,在一些处理器上延迟时间是零;第二,它可以避免在退出循环的时候 因内存顺序冲突(Memory Order Violation)而引起CPU流水线被清空(CPU Pipeline Flush) , 从而 提高CPU的执行效率。

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的原子操作。

当对一个共享变量执行操作时,我们可以使用循 环CAS的方式来保证原子操作,但是对多个共享变量操作时,循环CAS就无法保证橾作的原子 性,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锁。还有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把多个共享变量合并成一个共享变量来 操作。比如,有两个共享变量i=2, j=a, 合并一下ij=2a, 然后用CAS来操作ij。

从Java 1.5开始, JDK提供了Atomic Reference类来保证引用对象之间的原子性,就可以把多个变量放在一个对 象里来进行CAS操作。

使用锁机制实现原子橾作

锁机制保证了只有获得锁的线程才能够操作锁定的内存区域。JVM内部实现了很多种锁 机制,有偏向锁、轻量级锁和互斥锁。有意思的是除了偏向锁,JVM实现锁的方式都用了循环 CAS, 即当一个线程想进入同步块的时候使用循环CAS的方式来获取锁,当它退出同步块的时 候使用循环CAS释放锁。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volatile,synchronized,原子操作)相关推荐

  1.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Java代码在编译后会变成Java字节码,字节码被类加载器加载到JVM里,JVM执行字节码,最终需要转化为汇编指令在CPU上执行,Java中所使用的并发机制依赖于JVM的实现和CPU的指令.本章我们将 ...

  2.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一一第2章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第2章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2.1 volatile的应用 Java代码在编译后会变成Java字节码,字节码被类加载器加载到JVM里,JVM执行字节码,最终需要转化为汇编指令在CPU上执行, ...

  3.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第2章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前言 Java代码在编译后会变成Java字节码,字节码被类加载器加载到JVM里,JVM执行字节 码,最终需要转化为汇编指令在CPU上执行,Java中所使用的并发机制依赖于JVM的实现和 CPU的指令. ...

  4. 【java并发编程艺术学习】(四)第二章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学习记录(二) synchronized...

    章节介绍 本章节主要学习 Java SE 1.6 中为了减少获得锁 和 释放锁 时带来的性能消耗 而引入的偏向锁 和 轻量级锁,以及锁的存储结构 和 升级过程. synchronized实现同步的基础 ...

  5. Java高并发编程(二):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机制

    Java代码在编译后会变成Java字节码,字节码在之后被类加载机制加载到JVM中,JVM执行字节码,最终需要转换为汇编指令在CPU上执行,Java中所使用的并发机制依赖于JVM的实现和CPU的指令. ...

  6. 并发编程五:java并发线程池底层原理详解和源码分析

    文章目录 java并发线程池底层原理详解和源码分析 线程和线程池性能对比 Executors创建的三种线程池分析 自定义线程池分析 线程池源码分析 继承关系 ThreadPoolExecutor源码分 ...

  7. RocketMQ(九):rocketMQ设计的全链路消息零丢失方案?+rocketmq消息中间件事务消息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half是什么?+half消息是如何对消费者不可见的?

    前言: 目前rocketmq更新已经更新了11篇博客了,预计接下来的2-3篇是暂时的更新进度了,准备更新一下springboot或者是jvm,mysql相关的专题出来,后续更新完事后,再分享一些实战性 ...

  8. Java并发机制底层实现原理-volatile

    章节目录 volatile的实现原理与应用 1.volatile的实现原理与应用 Java source code->Java class->JVM->汇编指令->cpu执行 ...

  9. Java并发编程,3分分钟深入分析volatile的实现原理

    volatile原理 volatile简介 Java内存模型告诉我们,各个线程会将共享变量从主内存中拷贝到工作内存,然后执行引擎会基于工作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处理. 线程在工作内存进行操作后何时会写到 ...

最新文章

  1. 【Linux 内核】实时调度类 ⑦ ( 实时调度类核心函数源码分析 | dequeue_task_rt 函数 | 从执行队列中移除进程 )
  2. 用axis开发webservice实践
  3. [Leetcode][第39题][JAVA][组合总和][回溯][dfs][剪枝]
  4. WebApi系列(从.Net 到 .Net Core)【更新】
  5. 链表的头结点和尾节点的用处
  6. linux添加三权,基于SELinux的三权分离技术的研究
  7. 项目职责_项目经理的9个职责
  8. 利用Octopress搭建一个Github博客
  9. Objective-C Runtime 运行时与类的内部构造
  10. C#:安装Windows服务,动态指定服务名及描述
  11. 如何理解 MySQL 中的 = 操作符?
  12. ref out 关键字用法与区别详解
  13. 【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165104 组织行为学原理 作业(高起专)
  14. 各种快捷键组合操作让Spotlight搜索变得无比强大
  15. python 抓取上交所、深交所互动版块的投资者提问(散户评论)
  16. 奇迹 与服务器连接中断,奇迹少女连接服务器失败 连接不上网络怎么办
  17. 博途数据类型wstring怎么用_西门子博图数据类型说明
  18. TexStudio 英文拼写检查 语法检查
  19. python爬取有道翻译
  20. 图像平滑c语言,OpenCV实现二值图像的边缘光滑处理

热门文章

  1. ppt模板排版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2. 将CAD文件导入AD软件
  3. 京东物流拟配售4亿美元 京东集团还将再认购7亿美元
  4.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ip地址,2019年计算机等考三级网络技术辅导:IP地址
  5. [渝粤教育] 西华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参考 资料
  6. vite + vue3 + storybook + ts 搭建组件库记录
  7. 【vue】使用vue-i18n实现国际化,获取浏览器默认语言
  8. vc build tools完美解决
  9. 分布式搜索引擎Elasticsearch(一):Elasticsearch命令
  10. 王者荣耀鸿蒙抽奖,王者荣耀鸿运抽奖概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