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主从集群搭建及其原理

  • 1.Redis主从
    • 1.1.搭建主从架构
    • 1.2.准备实例和配置
    • 1.3.启动
    • 1.4.开启主从关系
    • 1.5.测试
  • 2.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 2.1.全量同步
    • 2.2.增量同步
    • 2.3.repl_backlog原理
  • 3.主从同步优化
  • 4.小结

1.Redis主从

1.1.搭建主从架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共包含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从节点。

这里我们会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3个redis实例,模拟主从集群,信息如下:

IP PORT 角色
192.168.150.101 7001 master
192.168.150.101 7002 slave
192.168.150.101 7003 slave

1.2.准备实例和配置

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

1)创建目录

我们创建三个文件夹,名字分别叫7001、7002、7003: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目录
mkdir 7001 7002 7003

如图:

2)恢复原始配置

修改redis-6.2.4/redis.conf文件,将其中的持久化模式改为默认的RDB模式,AOF保持关闭状态。因为主从原理就是利用RDB模式。

# 开启RDB
# save ""
save 3600 1
save 300 100
save 60 10000# 关闭AOF
appendonly no

3)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

然后将redis-6.2.4/redis.conf文件拷贝到三个目录中(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1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2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3#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6.2.4/redis.conf

4)修改每个实例的端口、工作目录

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7002、7003,将rdb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sed -i -e 's/6379/7001/g' -e 's/dir .\//dir \/tmp\/7001\//g' 7001/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2/g' -e 's/dir .\//dir \/tmp\/7002\//g' 7002/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3/g' -e 's/dir .\//dir \/tmp\/7003\//g' 7003/redis.conf

5)修改每个实例的声明IP

虚拟机本身有多个IP,为了避免将来混乱,我们需要在redis.conf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ip信息,格式如下:

# redis实例的声明 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每个目录都要改,我们一键完成修改(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逐一执行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1/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2/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3/redis.conf# 或者一键修改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redis.conf

1.3.启动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rver 7001/redis.conf
# 第2个
redis-server 7002/redis.conf
# 第3个
redis-server 7003/redis.conf

启动后:

如果要一键停止,可以运行下面命令: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1.4.开启主从关系

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或者slaveof(5.0以前)命令。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 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执行slaveof命令(重启后失效):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注意:在5.0以后新增命令replicaof,与salveof效果一致。

这里我们为了演示方便,使用方式二。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2,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2
redis-cli -p 7002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3,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3
redis-cli -p 7003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 7001节点,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 700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状态
info replication

结果:

1.5.测试

执行下列操作以测试: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1,执行set num 123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2,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666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3,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888

可以发现,只有在7001这个master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7002和7003这两个slave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

2.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2.1.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

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2.2.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2.3.repl_backlog原理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

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3.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就集群: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4.小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Redis主从集群搭建及其原理相关推荐

  1. Redis 主从集群搭建及哨兵模式配置

    Redis 主从集群搭建及哨兵模式配置 最近搭建了redis集群及哨兵模式,为方便以后查看特此记录下来: 1.Redis安装 2.主从架构 2.1 Redis主从架构图 2.2Redis主从结构搭建 ...

  2. redis主从集群搭建及容灾部署(哨兵sentinel)

    Redis也用了一段时间了,记录一下相关集群搭建及配置详解,方便后续使用查阅. 提纲 Redis安装 整体架构 Redis主从结构搭建 Redis容灾部署(哨兵sentinel) Redis常见问题 ...

  3. redis主从集群搭建eclipse_【Redis】Redis 主从模式搭建

    主从模式介绍 Redis虽然读取写入的速度都特别快,但是也会产生读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为了分担读压力,Redis支持主从复制,Redis的主从结构可以采用一主多从或者级联结构,Redis主从复制可以根据 ...

  4. Linux 系列(三)——Redis 分布式集群搭建

     在Redis的安装和部署(Linux)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中搭建Redis服务,本文将介绍关于Redis分布式 集群搭建细节. 一.Redis集群架构 1.Redis集群架构图 蓝色 ...

  5. redis docker 集群搭建

    redis docker 集群搭建 1. 安装镜像 docker pull redis:latest 2. 创建conf模板和脚本 # 创建模板目录 mkdir /data/redis_conf# 创 ...

  6. Redis 分片集群搭建

    Redis 分片集群模式 主从和哨兵可以解决高可用.高并发读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海量数据存储问题,单台服务的磁盘存储终究是有瓶颈: master 负责写操作,高并发写情况下,单台 m ...

  7. redis 一般启动几个 哨兵_Redis6.0主从、哨兵、集群搭建和原理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选择"设为星标" 回复"资源"获取更多资源 大数据技术与架构点击右侧关注,大数据开发领域最强公众号! 暴走大数据点击右侧关注,暴走大数据! 由 ...

  8. Ubuntu 16.04下Redis Cluster集群搭建(官方原始方案)

    前提:先安装好Redis,参考:http://www.cnblogs.com/EasonJim/p/7599941.html 说明:Redis Cluster集群模式可以做到动态增加节点和下线节点,使 ...

  9. Redis哨兵集群搭建

    文章目录 1 为什么要使用哨兵模式 2 哨兵模式的工作原理 3 一主二从三哨兵搭建步骤 4 测试该哨兵集群是否可用 5 Spring Boot连接Redis哨兵集群 1 为什么要使用哨兵模式 主从模式 ...

最新文章

  1. 安卓如何实现多级结构树_数据结构-树(树基本实现C++)
  2. ecplise 多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树形展示
  3. 【转载】Gradle学习 第十一章:使用Gradle命令行
  4. 让 Hangfire 使用 MongoDB 存储
  5. PE文件RV转FOA及FOA转RVA
  6. webxml attribute is required (or pre-existing WEB-INF/web.xml if executing in update mode)
  7. vue去掉#——History模式
  8. Android 日历提供器(一)
  9. linux下cmake使用教程,超详细的cmake教程
  10. 日置BT3562无法开机怎么办,日常如何进行保养
  11. ip ,子网掩码, 网关 ,主机位数,网络位数,子网数
  12. html文字效果简书,css3实现动态流光文字效果
  13. 计算机更换固态硬盘方法,换SSD不重装系统的方法
  14. input输入框禁用苹果系统键盘的return键
  15. 中国大学Mooc浙大翁恺老师《零基础学Java语言》编程作业
  16. 《SysML精粹》学习记录--第四章
  17. RC-delay 反相器的应用(菜鸟学习)
  18. OpenWRT安装及配置
  19. [深度文]YoloX部署、优化、训练相关
  20. Android 网络编程(二) HTTP协议解析

热门文章

  1. 手把手教你写!Android平台HTTPS抓包解决方案及问题分析,年薪50W
  2. 亚信科技运维实习生(笔试)
  3. 智和信通:以自主研发的智和网管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院所网络运维平
  4. App UI设计注意
  5. @Override飘红
  6. 设计模式:工厂方式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7. 使用查询(SQ01、SQ02、SQ03)创建报表
  8. 华工计算机学子的一些感想
  9. 提高 Web 应用性能的10条建议
  10. jq插件的编写方法(自定义jq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