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2.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4. 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是指用空气污染监测结果,对照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利用所构造的指数形式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空气受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5.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继对开发建设的政策、计划、规划以及具体建设项目的EIA之后,检验实际的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的有效性、监督潜在的有损环境的活动和行为而进行的包括环境监测、审计和改进措施在内的环境研究和管理过程。

二、填空

1.根据环境影响的性质与类别,环境评价可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后续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噪声、电磁、振动影响评价),(视觉影响评价)。

2.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实际评价中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登记,有效期为(5)年。

4.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5.经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

6.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9.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三、简答

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

答:(1)明确环境有价的观念,有利于环境外部性内化;

(2)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影响评价,有利于全面的费用效益分析;

(3)容易引起公众和决策者的重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环境质量识别的主要内容?

答:(1)环境背景综合调查与环境质量监测;(2)环境质量变异性质鉴别,包括影响环境质量变异的因素识别、环境质量变异的方向性识别、变异的程度识别三项内容;(3)环境质量变异模拟预测。

3. 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

答:作用(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应遵守的原则:(1)注重政策性;(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

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答:(1)建立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数据库;(2)建立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3)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4)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5)环境收测;(6)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7)环境风险评价;(8)环境影响后评估。

5.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答:(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编制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性及其重要性;(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5)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

6、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答:(1)由一些相似或不相似的活动所产生的累积后果;(2)项目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3)来自简单相加和协同作用的累积影响;(4)一些活动对环境系统行为造成的重大改变;(5)一些活动对未来活动的促成和减缓,或者导致环境生态个组成部分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四、论述题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

答:1. 总纲

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 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厂区平面布置;(3)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5)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

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及水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2)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3)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特性及数值等;(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5)交通运输情况及场地的开发利用。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2)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现状调查。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根据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见谅详细的说明:

(1)预测内容;(2)预测范围;(3)预测时段;(4)预测方法、预测模式;(5)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

6、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设的内容

7、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8、评价工作的经费概算

一、概念

1.环境: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3.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

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

制度

4.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 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6.超标水域: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

7.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8.生态影响预测: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

二、填空

1.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3. 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4. 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6.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7.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8. 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9.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10.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11.环评报告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12.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 S—P模型)

13 、生态调查的主要对象:(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三、简答

1.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答:(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答:分为三类;

(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 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答:(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5. 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答:(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四、论述

试论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答:(一)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由于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都具有毒性、危害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滞后性,因此为了防止在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潜在的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函[2003]128号),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4月15日发布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规定所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评都应符合“技术原则”的要求。

(二)“技术原则”的内容
目前技术原则主要包括(11项)1、厂(场)址选择、2、工程分析、3、环境现状调查、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水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8、环境风险评价、9、环境监测与管理、10、公众参与、11、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三)技术原则的要点
(1)厂(场)址选择
由于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首要关注的是厂(场)址选择。处置设施选址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对厂址的选择的要求,详细论证厂(场)址的合理性。厂(场)址的合理性将为环境影响评价带来诸多有利因素。
(2)全时段环境影响评价
处置的对象是危险废物或医疗废物,处置的方法包括焚烧法、安全填埋法、其他物理化学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处置和中对象,其设施建设项目都经历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但是根据此类环评的特殊性,对于使用焚烧及其他物化技术的处置厂,主要关注的是营运期,而对于填埋场则关注的是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在建设期势必要发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而在服务期满后,要求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管理、监测方案。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可谓是重要的问题。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收集、专业运输、安全储存和防止不相容废物的混配都直接影响焚烧工况和填埋工艺,同时,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又有所不同,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在处置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评过程。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废物种类多、充分复杂,具有传染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的危险,预测建设项目运营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以及尤其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造成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达到最小,使事故带来的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所以环境风险评价是该类项目环评中必须有的内容。
(5)充分分重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
为保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安全、有效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提出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焚烧处置场重点是大气环境监测,而对安全填埋场重点则是地下水的监测。

一、概念

1. 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4. 守恒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随着介质的运动不断地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还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它不会因此而改变总量,不发生衰减。这种污染物称为守恒污染物。如重金属、很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二、填空

1.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

4.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6.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三、简答

1、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①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②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③ 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④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环境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

5. 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

答: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应遵守的原则:

(1)注重政策性;

(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

(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

6.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答:(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7.专家评价法的特点及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1) 专家评价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2)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

(3)某些因果关系太复杂,找不到适当的预测模型;

(4)或由于时间、经济等条件限制,不能应用客观的预测方法,此时只能用主观预测方法。

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1)可根据 P值与健康、生态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级,转化为健康、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如格林空气污染指数、橡岭空气质量指数、英哈巴尔水质指数等)。

(2)可以评价环境质量好坏与影响大小的相对程度。采用同一指数,还可作不同地区、不同方案间的相互比较。

四、计算题

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15m3/s,苯酚浓度为30ug/L,河流流量Q=5.5m3/s,流速u=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 0.5 ug /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

[解] 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1)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2)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由此看出,在稳态条件下,忽略纵向弥散系数与考虑纵向弥散系数的差异可以忽略。

一、概念

1.环境系统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紧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2.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3.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它提供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括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5.非守恒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除了随着环境介质流动而改变位置,并不断扩散而降低浓度外,还因自身的衰减而加速浓度的下降。这种污染物称为非守恒污染物。

二、填空

1.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

2. 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3.生态影响预测是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

4.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6.空气质量模式类型按照发展模式的理论途径划分,可将空气质量模式分为:统计理论模式K理论(包括高阶闭合)模式相似理论模式;按模拟区的范围可分:微尺度(建筑物尺度)模式局地尺度(103~104m)模式中、远距离(10sm以上)输送模式。按照模式的时间尺度划分:短期(1~24h)平均长期(月、季、年)平均模式。 按照污染源的形态划分:点源线源面源体源多源或复合源模式

7.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8.经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

9.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三、简答

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的类别有哪些?

答:

(1) 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

(2) 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

(3) 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

(4) 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

(5) 微金属离子,如粪大肠菌群等;

(6) 重金属离子,如Cu、Pb、Zn、Cd等。

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确定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采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手段、读数方法等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然后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同时,评价各功能区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以及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

3. 写出6种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答: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总磷、叶绿素、凯氏氮、透明度、导电率及N/P比率),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5. 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答:(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四、论述

大气污染源调查主要内容?

答:

(1)工艺流程: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排放量: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4)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该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统计。

(5)污染物排放方式: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轴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 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 × 500 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面积时,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9)风面源:原料、固体废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一、概念

1.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组成要素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 湍流扩散:又叫紊流扩散,是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4. 源强: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或定义为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量;

5.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超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6.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难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从狭义上讲是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7.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8.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飞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或行政规章规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法律强制性。

10. 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对一个干燥或未饱和的湿气块在干绝热过程中,每上升或下降100m,气块温度降低或升高0.98 ℃/100m,这种现象与周围的温度无关,成为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用rd来表示。

二、填空

1. 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认为实际评价中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2. 我国常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 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功能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经济评价法不确定评价法等。

4. 环境评价的多因子评价指数主要有:代数叠加型均值型计权型(加权型)加权均值型几何均值型幂指数型向量模型均方根型极值型

5. 德尔斐法的工作程序:问题的设计选择评价组成员征询分多轮进行统计反馈意见集中一致,终止反馈

6. 空气质量报告顺序:城市名称AP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7. 大气稳定度分级的步骤:计算太阳倾角计算太阳高度角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

三、选择

1. 环境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层次,可分为(abcd)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b: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战略环境影响评价;e: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2. 生态学观察问题的角度包括(abde)

a:整体观;b:综合观;c:价值观;d:层次结构观点;e:新生特性原则

3. 意愿调查评估法(陈述偏好法,假设评估法)主要包括(bde)

a:恢复和防护费用法;b:投标博弈法;c:旅行成本法;d:比较博弈法点;e:德尔菲技术

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主要是(abcde)

a: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选择符合要求的评价因子;b:根据被评价水体的功能,如饮用、渔业、公共娱乐等选择评价因子;c:根据水体污染源评价结果得出的评价区主要污染物选择评价因子;d:根据水环境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因子;e:根据水环境监测条件和测试条件选择评价因子

5. 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按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abc)

a:PI1;b:PI2;c:PI3;d:PI4;e:PI5

四、简答

1.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评价工作的要求

答: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环境评价自身的发展。首先,要拓宽环境评价的内容体系。不能仅仅以单个建设项目的评价为主,而言持续展开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要加强环境评价方法的改进,完善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建设,加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以使环境评价工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环境评价工作应加强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环境科学本身的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征,要求环境科学工作者自身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工作者之间加强合作,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各国科学家应打破壁垒,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科学工作适应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环境质量功能评价法积分值法(M值法)及W值法的基本原理

答:积分值法(M值法)的基本原理

该法基本思路是依据每一个污染因子的浓度,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确定一个评分值,再根据各个因子的总评分值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例如,参与评价的因子数有n个,假如全部满足一级评价标准的评分为100分,则每个因子的评分为100/n;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的评分为80分,则每个因子的评分就是80/n,其余类推。

W值法的基本原理

W值法充分考虑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如规定凡符合Ⅰ、Ⅱ、Ⅲ、Ⅳ、Ⅴ类(级)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因子分别可以评价为10,8,6,4,2分,对不能满足最低一级环境质量的因子,评分为0。

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的特点

答:(1)规定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有法律强制性

(3) 入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过程;

(4)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5) 分类管理;

(6)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工作阶段划分

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 确定评价类别和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与审查;

(3) 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合同,开展环评工作;

(4) 编制与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5)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时完成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

(6)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价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出重点地评价项目,确定各单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并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

答: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1) 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又称危险识别,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引起环境风险的因素很多,其后果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时环境系统中各个因素间又错综复杂。因此通过环境风险识别,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即减轻工作量,又包含主要的风险因素。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采用筛选、监控、诊断的方法。

(2) 环境风险估计

环境风险估计又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度量。进行环境风险的估计,必须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3) 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

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后果,结合风险事件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低风险的措施和行动。

五、论述

试论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1. 工程分析

与地下水环境有关的拟建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分析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途径和方式,项目取用地下水作为供应水源的可行性等。

2. 环境状况调查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调查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和构造、地层分布及岩性、土壤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气象特征等;社会环境调查应调查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拟建项目附近一定区域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发生源以及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污染源应该包括废水污染源及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污染源的评价可以采用污染负荷法,但由于这些污染源是潜在的或只是部分进入地下水中,因此要分析其可能的污染途径,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4. 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由布点、取样和分析测量几个部分组成。监测布点的范围、监测点数目、取样频度和数量应根据评价等级确定。

监测点的布设较为关键,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1)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流经途径的下游方向;(2) 可能影响附近地下水水质的关心地点;(3)敏感地区及对照点。

监测项目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的主要用途确定。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与拟采用的地下水水质标准对比获得。实际评价中,由于不太可能布置钻孔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一般利用已有的钻孔、水井及地下水出露点,但评价时要注意取样点的层位,避免将不同含水层的水进行比较。

5. 水资源调查

调查拟建项目附近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当拟建项目需要利用地下水作为供应水源时,要论证可行性。

6.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是预测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可能影响,一般应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在评价级别较低、污染物排放极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有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要是进行污染趋势预测,最终得到污染物在地下介质场中的浓度分布。

7.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概念

1.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2. 源强: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或定义为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量;

3.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超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4.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难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从狭义上讲是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5.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6.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飞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或行政规章规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法律强制性。

8. 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对一个干燥或未饱和的湿气块在干绝热过程中,每上升或下降100m,气块温度降低或升高0.98 ℃/100m,这种现象与周围的温度无关,成为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用rd来表示。

9.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是指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通过评价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二、填空

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2.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

5.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来制定。

6.确定和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很多,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测量的方法有:(示踪剂法)(平移球法)。

7.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8.环评报告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9.环境空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三、选择

1. 环境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层次,可分为(abcd)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b: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战略环境影响评价;e: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2. 生态学观察问题的角度包括(abde)

a:整体观;b:综合观;c:价值观;d:层次结构观点;e:新生特性原则

3. 意愿调查评估法(陈述偏好法,假设评估法)主要包括(bde)

a:恢复和防护费用法;b:投标博弈法;c:旅行成本法;d:比较博弈法点;e:德尔菲技术

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主要是(abcde)

a: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选择符合要求的评价因子;b:根据被评价水体的功能,如饮用、渔业、公共娱乐等选择评价因子;c:根据水体污染源评价结果得出的评价区主要污染物选择评价因子;d:根据水环境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因子;e:根据水环境监测条件和测试条件选择评价因子

5. 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按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abc)

a:PI1;b:PI2;c:PI3;d:PI4;e:PI5

四、简答

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

答: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的类别有哪些?

答:

(7) 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

(8) 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

(9) 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

(10) 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

(11) 微金属离子,如粪大肠菌群等;

(12) 重金属离子,如Cu、Pb、Zn、Cd等。

3.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确定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采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手段、读数方法等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然后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同时,评价各功能区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以及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

4. 写出6种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答: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总磷、叶绿素、凯氏氮、透明度、导电率及N/P比率,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等级

答: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的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地表水的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定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环境影响部分的编制,提出防止地表水污染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评价等级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来划分,分为三个级别。低于第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五、论述

试论述推流迁移、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给出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并推导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的基本微分方程。

答:1. 推流迁移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1)定义:污染物在气流或者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迁移只改变污染物所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2)数学表达式:

=

=

=

式中,

为x, y, z方向上的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ML-2T-2;

为x, y, z方向上的水流速度分量,LT-1;

为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浓度,ML-3;

2. 分子扩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1)定义: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符合费克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2)数学表达式:

= -

= -

= -

式中,

为x, y, z方向上分子扩散的污染物通量,ML-2T-2;

为分子扩散系数,L2T-1;

为分子扩散所传递的污染物浓度,ML-3;

负号表示质点的迁移指向负梯度方向。

3. 湍流扩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1)定义:是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2)数学表达式:

= -

= -

= -

式中,

为x, y, z方向上由湍流扩散所导致的污染物通量,ML-2T-2;

为x, y, z方向上湍流扩散系数,L2T-1;

为通过湍流扩散所传递物质的时平均浓度,ML-3;

4. 弥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1)定义: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2)数学表达式:

= -

= -

= -

式中,

为x, y, z方向上由弥散所导致的污染物通量,ML-2T-2;

为x, y, z方向上弥散系数,L2T-1;

为通过湍流扩散所传递物质的时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值,ML-3;

5.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的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

设环境介质中任一点P(x,y,z),在此点周围作一微小体积单元,其边长分别为△x, △y, △z, 以u表示流速,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ux,uy,uz,

表示污染物的浓度。那么推流迁移的通量为:

f=u

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

=

=

=

现将分子扩散系数、 湍流扩散系数和弥散作用合并为一分散项,即

m = -

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

= -,= -,= -

总的迁移通量为

F=f+m

在x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

Fx=

+(-

)

在y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

Fy=

+(-

)

在z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

Fz=

+(-

)

因此在x方向上的迁移扩散方程为:

= -

= -

因此在y方向上的迁移扩散方程为:

= -

= -

因此在z方向上的迁移扩散方程为:

= -

= -

一、概念

1.环境: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3.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

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

制度

4.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 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6.超标水域: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

7.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8.生态影响预测: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

二、填空

1.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3. 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4. 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6.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7.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8. 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9.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10.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11.环评报告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12.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 S—P模型)

13 、生态调查的主要对象:(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三、简答

1.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答:(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答:分为三类;

(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 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答:(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5. 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答:(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一、概念

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2.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2.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超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3.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难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从狭义上讲是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4.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二、填空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

2.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3.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⑴(明确环境质量目标);⑵(界定污染源强);⑶(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⑷(优化污控方案);⑸(得出环评结论)

4.环境空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6.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7.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是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8.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9.大气湍流水平扩散参数的测量方法:(示踪剂法)(平移球法)。

10.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11.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

三、简答(35分)

1、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答:(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通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图。

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答:(1)短期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

(2)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

(3)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日均、长期叠加背景值的变化);

(4)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5)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3、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答:(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4、“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8)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5、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答:(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3)地表水域规模;

(4)水环境质量要求。

6、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答: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案例分析

西南横断山脉某河流流域总面积2359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423公里,天然落差2523m,水量丰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径流量178立方米/秒,水能资源丰富,在该河流上游距离河口156公里处已经有一蓄水5.6亿立方米的“龙头”水库。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5.6万人,涉及有两个县的14个乡,国内总产值1.8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和龙头水库的蓄水位变化情况,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该规划提出5个拟议方案,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4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最后推荐的开发方案是“一库5级”方案。

问题:1. 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

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3. 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列表表示该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

5. 开展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哪些机构或者部 门?其作用是什么?

答:1. 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

本项目属于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性质和所在地区的环境概况看,项目的主要影响是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及水库淹没区的土地利用和社会影响。在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重点是规划分析、生态影响评价和替代方案规划分析中的本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是重点内容生态影响评价重点是规划对流域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替代方案分析比较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取消情况下的零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对比分析。

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电梯级开发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淹没对陆生动植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此生态影响与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a) 直接影响:各规划方案的水库淹没情况;各规划方案的植被损失情况;影响区内有无珍稀(列入国家或地方保护名录的)动植物。对流域内陆地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b) 间接影响:人为活动增加,水电开发造成的交通,电力输送等活动对植物的破坏。

c)施工期的临时影响。施工活动造成的植物破坏。

2)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a) 工程实施后的影响:水库的蓄水和发电将造成水库周边频繁交替的水陆变换,可能会影响到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生境条件。河道在丰水期水量会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b) 施工过程对动物的影响:对鸟类,对兽类对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影响;

3)对流域内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完整性的影响。

4)对水生生物的影响a) 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的影响;

b)运行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库区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使得生物量增加,种类增加;河道减水对河流中鱼类、底栖生物和藻类等的影响;

5)对干流河段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3. 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规划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描述:规划的背景及意义、规划方案简介、规划推荐方案和规划的近期工程及开发顺序等。

2)规划目标协调性分析:水电开发规划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调,与整个流域开发目标的协调,与本地区其他相关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利规划、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的协调性分析; 3)规划的环境限制性因素分析。

4. 列表表示该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题

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不加剧水土流失

是否导致物种消失珍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陆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水土流失量、弃渣土石方量

水环境

流域水环境达到功能要求水源功能得以保护生态用水得以保证景观用水得以保证

河流、水库水质达标率、供水水源达标率、生态用水保证率、景观用水保证率

社会环境

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有利用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就业

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移民数量增加、就业数量对当地基础设施的贡献

资源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景观旅游资源有效利用

水能资源利用率、淹没耕地数量、淹没林地数量、永久占地数量、受影响旅游点

5. 开展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哪些机构或者部门?其作用是什么?

机构或部门

作用

当地政府水利水电主管部门

规划的审批和委托编制

当地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参与规划环评的审查

上级环保行政主管

主管规划环评的审查

评价机构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规划编制单位

规划的编制,接受或拒绝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政府其他相关部门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意见

其他关心的公众或非政府组织

公众参与

一、概念

1.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 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3. 超标水域:排放口下游限定区域内,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可超过水质标准,这个区域称为超标水域。

4.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个相同的地区和相近的时间内相继开展多个建设项目,应把此类开发项目看作一个整体,考虑所有的区域开发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填空

1、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2、声压0.002Pa等于(40)dB。

3、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4、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6、大气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污染源)。

7、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8、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1.3),可视为(弯曲河流)。

9、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高度层)等的组合条件。

10、瞬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1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12、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13、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其高度是(从地面算起至第一稳定层底的高度)。

14、 污染气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和(高空气象)资料分析。

15、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 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

15、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三、简答

1、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的内容(环境监测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1)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

(2)确定监测的范围;

(3)选择监测方法;

(4)经费预算;

(5)审核制度;

(6)实施机构。

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答:(1)数学模式法;

(2)物理模型法;

(3)类比调查法;

(4)专业判断法。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7)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4、废物管理制度?

答:(1)废物交换制度;(2)废物审核制度;(3)申报登记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5)许可证制度;(6)转移报告单制度。

5、地表水水质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答:(1)排放的主要特征因子;(2)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3)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四、论述

论述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程序、方法,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方法、作用、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 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企业和项目概况;⑵工艺调查;⑶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⑷生产布局调查;⑸管理调查;⑹污染物治理调查;⑺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⑻污染危害调查;⑼发展规划调查。

2、 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城市居民人口调查;⑵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⑶民用燃料调查;⑷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3、 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⑵化肥使用情况调查;⑶农业废弃物调查;⑷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4、 污染源调查程序:准备、调查、总结。

5、 污染源调查方法:详查、普查。
6、 污染源调查的计算方法:⑴物料衡算法;⑵经验计算法;⑶实测法。
7、 工程分析的作用:⑴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⑵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⑶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方案;⑷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8、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⑴体现政策性;⑵具有针对性;⑶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⑷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方案。
9、 工程分析的方法:⑴类比法;⑵物料衡算法;⑶资料复用法。
10、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⑴工程概况;⑵工艺流程及产污流程图;⑶污染源强核算;⑷清洁生产水平分析;⑸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⑹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⑺建议;⑻工程分析小结。

一、填空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2. 危险废物填埋场距地表水源的距离不应少于(150)米。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距机场军事基地(3000)米以上。

3.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中,污染物产生指标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4. 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

5. 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 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

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7. 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地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8. 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9. 从机制方面可将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类,它们是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影响的。

10. 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11. 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12. 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高度层)等的组合条件。

二、简答

1.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

答:(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答:(1)短期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

(2)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

(3)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日均、长期叠加背景值的变化);

(4)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5)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3.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

答:(1)明确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2)分辨不同的生态层次;

(3)所选择的评价因子应具有代表性;

(4)从生态影响评价与保护角度考虑;

(5)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也必须包含。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答:分为三类;

(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5. 五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答:(1)收集现有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

(4)收集遥感资料;

(5)访问专家

6. 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

答: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

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

三、计算题

某城市远郊区有一高架源,烟囱几何高度100m,实际排烟率为20m3/s,烟气

出口温度200℃,求在有风不稳定条件下,环境温度10℃,大气压力1000hPa,

10米高度处风速2.0m/s的情况下,烟囱的有效源高?

解题思路:(1、明确地表状况(城市远郊区);2、明确污染源的稳定度(有风不稳定条件下)、3、明确烟气抬升公式(△H=n0Qhn1Hn2U-1)、4、根据公式计算出未知数据:(Q h = 0.35 Pa Q v △T/ Ts;U=U10(Z/10)P)5、注意单位(摄氏度换成K))

解:求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 △T=190

烟气热释放率Q h

Q h = 0.35 Pa Q v △T/ Ts

=0.35×1000×20×190/(200+273)=2812kj≥2100kJ/s

计算乡村不稳定条件下烟囱几何高度100米处的风速。

U=U10(Z/10)P

U= U10×(100/10)0.15

=2×1.4

=2.8

选择烟气抬升公式。

△H=n0Qhn1Hn2U-1

△H=0.332×28123/5×1002/5×1/U

=0.332×117.3×6.3×0.36

=88.3 m

烟囱的有效源高

He = H+△H = 100+88.3 = 188.3m

答:烟囱的有源高度为188.3m。

四、案例分析题

• 项目选址于坪山镇金龟村附近,处于坪山镇与葵涌镇的交界处,部分地块处于赤坳水库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内,距离赤坳水库的最近距离约为1500 m。

• 项目区东隔坪葵公路与收费站的办公楼相望,西接罗葵公路,北边为沿坪葵公路的工厂,南面为植被覆盖良好的低矮丘陵和山地。

• 项目区内部为地形起伏较大的低山丘陵,大部分区域分布有长势良好的原生植被,部分区域为人工培育的果园,并有面积较小的水域分布于项目区的低洼处。

• 本项目区总占地面积30.0万m2,分四大功能区,分别为科研科普区(含科研办公区、园林科普走廊、后勤生活区)、生产区(含组培室、引种驯化区、温室大棚、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花木生产区、大苗古树假植区、水生植物区)、园林应用景观展示区(含园林造景素材展示、运动区、会议、培训区)和市场服务区(设停车场、植物超市及园林器械、各种配套产品的推广等)。其中科研、生产区占地面积20.0万m2,园林应用区占地8.0万m2,市场服务区占地1.4万m2,建筑占地面积0.6 万m2。

•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5000 -18000 m2,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3层;员工人数:约150人。

• 回答以下问题:

(1)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

(2)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

(3)给出本项目的水环境的评价等级及拟采取的评价标准。

(4)给出本项目大气与水环境现状拟监测的项目,监测的频次。

(5)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赤坳水库及周围的居民点

(2)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生态环境及水环境

(3)本项目的水环境的评价等级应该为三级,拟采取的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

(4)本项目大气环境现状拟监测的项目: SO2,NO2,TSP,监测的频次: 连续监测5天

本项目水环境现状拟监测的项目:COD、BOD5、SS、TN、TP、敌敌畏、乐果和甲胺磷,监测的频次:连续监测3-4天

(5)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应该注意的问题

– 由于本项目部分地块处于赤坳水库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因此要有针对性的保护之

– 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能新设排污口,固体废弃物不能堆放

– 特别防止本项目所用农药、化肥对水库的可能影响

– 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相关推荐

  1. cc2530期末试卷_ZigBee应用技术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ZigBee应用技术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判断题] 期现套利与现货并没有实质性联系,现货风险对它们而言无关紧要.()[多选] 历史模拟法在计算VaR时具有() ...

  2. java面向对象编程考试题,202514HJava面向对象编程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202514HJava面向对象编程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得().A.向游客兜售物品 B.向游客购买物品C.接受游客给予小费 D.欺 &l ...

  3. 全国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绘图考试,计算机绘图期末考试题库

    计算机绘潘天寿的美学思想是一味霸悍.() 漫长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图期第一个国防启示是经济强盛是国防()的一个基础.计算机绘图期末考试题库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礼仪的孕育阶段.末考 ...

  4. Mysql高级考试题_MySQL高级应用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MySQL高级应用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MgSO4?7H2O在医药上常用做泻药,工业上可用氯碱工业中的一次盐泥为原料生产.已知一次盐泥中含有镁.钙.铁.铝. 下 ...

  5. 河南工业大学c语言考试题库,c语言题库(编程)河南工业大学 河工大 c语言期末考试题库...

    c语言题库(编程)河南工业大学 河工大 c语言期末考试题库 (27页) 本资源提供全文预览,点击全文预览即可全文预览,如果喜欢文档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哦! 19.90 积分 C语言题库编程河南工业 ...

  6. java主要用于神摸地方,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期末考试题库

    <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期末考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期末考试题库(2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一.选择题1.已知X和Y ...

  7. 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_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期末考试题库.doc

    超级无敌神奇的java期末考试题库.doc 还剩 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文档到电脑,马上远离加班熬夜! 亲,喜欢就下载吧,价低环保! 内容要点: 20double totalPrice() {/ ...

  8. java双语试卷_Java程序设计基础(双语)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Java程序设计基础(双语)答案试题题目及答案,期末考试题库,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括号中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分解".&q ...

  9.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化版,电大宝典1200《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题库简化版2020年1月年最新(00808).pdf...

    电大宝典 1200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题库简化 版 2020 年 1 月年最新( 00808) 整理时间: 2019.12.09 已考完,大部分能找到,已按字母排版,方便查找(按历 ...

  10. 计算机vb期末试题及答案,VB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VB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试卷方案:201105 Visual Basic期末考试方案 一.单项选择_共50题(选:20题*1'=20分) 第1题 以下有关对象属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

最新文章

  1.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知识培训
  2. 简单高效 测试MDaemon10.12的过程
  3. VTK:Rendering之PhysicalBasedRendering
  4. Sql Server 中存储过程的output return的区别
  5. BaseYii_autoload
  6. linux u盘刻录软件,Deepin Linux下刻录Windows安装U盘:WoeUSB的介绍和应用
  7. JSK-27 三值排序【贪心】
  8. React Native项目使用react-apollo实现更新缓存的两种方式
  9. hql中 oracle当前时间,hql oracle 比较 日期时间
  10. dell服务器读不到无线网卡,求助:Dell venue 11 pro 7130 ms 无线网卡无法驱动。找不到无线网卡。...
  11. python 下载安装 教程
  12. 100%解决GitHub打不开或者打开慢
  13. 一个USB设备超过其集线器端口的电源限制
  14. 计算机工资表2017,薪级工资对照表2017年最新
  15. 如何用Python检验线性回归的假设是否满足
  16. 飞凌Linux版LS1028A嵌入式开发板测评分享
  17. linux原子过程,linux系统编程:IO读写过程的原子性操作实验
  18. DB查询分析器7.01新增的周、月SQL执行计划功能
  19. 深蓝学院-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课程-第2章-3D激光里程计I
  20. 简单易用的Python爬虫,批量下载P站照片

热门文章

  1. 用手机怎么制作电子版证件照
  2. H5 canvas制作数字连线效果
  3. Arduino-atmega328p最小系统
  4. Web全栈工程师养成记
  5. ##spss软件学习笔记20181031
  6. 如何下载飞思卡尔单片机的S19文件
  7. 人脸识别7-人脸图片相似度
  8. IDEA 强大文件对比功能
  9. 【C】循环淘汰 (用结构体完成; 头文件不要加malloc.h 或 alloc.h)
  10. linux解决蓝牙和网卡,完全用Deepin Linux娱乐、工作、学习(3)-- 无线网卡及蓝牙设备驱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