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打算详细探究spin_lock的详细实现机制,只是最近对raw_spin_lock的出现比较困扰,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spin_lock,什么时候用raw_spin_lock,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
声明:本博内容均由http://blog.csdn.net/droidphone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1.  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我们知道,临界区是指某个代码区间,在该区间中需要访问某些共享的数据对象,又或者是总线,硬件寄存器等,通常这段代码区间的范围要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临界区内需要对这些数据对象和硬件对象的访问进行保护,保证在退出临界区前不会被临界区外的代码对这些对象进行修改。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时,我们需要使用临界区进行保护:
  • (1)  在可以抢占(preemption)的系统中,两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对象;
  • (2)  线程和中断同时访问同一个对象;
  • (3)  在多核系统中(SMP),可能两个CPU可能同时访问同一个对象;

2.  自旋锁(spin_lock)

针对单处理器系统,对第一种情况,只要临时关闭系统抢占即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preempt_disable();
.....
// 访问共享对象的代码
......
preempt_enable();

同样地,针对单处理器系统,第二种情况,只要临时关闭中断即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local_irq_disable();
......
// 访问共享对象的代码
......
local_irq_enable();

那么,针对多处理器的系统,以上的方法还成立么?答案很显然:不成立。

对于第一种情况,虽然抢占被禁止了,可是另一个CPU上还有线程在运行,如果这个线程也正好要访问该共享对象,上面的代码段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虽然本地CPU的中断被禁止了,可是另一个CPU依然可以产生中断,如果他的中断服务程序也正好要访问该共享对象,上面的代码段也一样无法对共享对象进行保护。

实际上,在linux中,上面所说的三种情况都可以用自旋锁(spin_lock)解决。基本的自旋锁函数对是:
  • spin_lock(spinlock_t *lock);
  • spin_unlock(spinlock_t *lock);

对于单处理器系统,在不打开调试选项时,spinlock_t实际上是一个空结构,把上面两个函数展开后,实际上就只是调用preempt_disable()和preempt_enable(),对于单处理器系统,关掉抢占后,其它线程不能被调度运行,所以并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除非中断的到来,不过内核提供了另外的变种函数来处理中断的问题。

对于多处理器系统,spinlock_t实际上等效于内存单元中的一个整数,内核保证spin_lock系列函数对该整数进行原子操作,除了调用preempt_disable()和preempt_enable()防止线程被抢占外,还必须对spinlock_t上锁,这样,如果另一个CPU的代码要使用该临界区对象,就必须进行自旋等待。
对于中断和普通线程都要访问的对象,内核提供了另外两套变种函数:
  • spin_lock_irq(spinlock_t *lock);
  • spin_unlock_irq(spinlock_t *lock);

和:

  • spin_lock_irqsave(lock, flags);
  • spin_lock_irqrestore(lock, flags);

我们可以按以下原则使用上面的三对变种函数(宏):

  • 如果只是在普通线程之间同时访问共享对象,使用spin_lock()/spin_unlock();
  • 如果是在中断和普通线程之间同时访问共享对象,并且确信退出临界区后要打开中断,使用spin_lock_irq()/spin_unlock_irq();
  • 如果是在中断和普通线程之间同时访问共享对象,并且退出临界区后要保持中断的状态,使用spin_lock_irqsave()/spin_unlock_irqrestore();

其实变种还不止这几个,还有read_lock_xxx/write_lock_xxx、spin_lock_bh/spin_unlock_bh、spin_trylock_xxx等等。但常用的就上面几种。

3.  raw_spin_lock

在2.6.33之后的版本,内核加入了raw_spin_lock系列,使用方法和spin_lock系列一模一样,只是参数有spinlock_t变为了raw_spinlock_t。而且在内核的主线版本中,spin_lock系列只是简单地调用了raw_spin_lock系列的函数,但内核的代码却是有的地方使用spin_lock,有的地方使用raw_spin_lock。是不是很奇怪?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2004年,MontaVista Software, Inc的开发人员在邮件列表中提出来一个Real-Time Linux Kernel的模型,旨在提升Linux的实时性,之后Ingo Molnar很快在他的一个项目中实现了这个模型,并最终产生了一个Real-Time preemption的patch。
该模型允许在临界区中被抢占,而且申请临界区的操作可以导致进程休眠等待,这将导致自旋锁的机制被修改,由原来的整数原子操作变更为信号量操作。当时内核中已经有大约10000处使用了自旋锁的代码,直接修改spin_lock将会导致这个patch过于庞大,于是,他们决定只修改哪些真正不允许抢占和休眠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只有100多处,这些地方改为使用raw_spin_lock,但是,因为原来的内核中已经有raw_spin_lock这一名字空间,用于代表体系相关的原子操作的实现,于是linus本人建议:
  • 把原来的raw_spin_lock改为arch_spin_lock;
  • 把原来的spin_lock改为raw_spin_lock;
  • 实现一个新的spin_lock;

写到这里不知大家明白了没?对于2.6.33和之后的版本,我的理解是:

  • 尽可能使用spin_lock;
  • 绝对不允许被抢占和休眠的地方,使用raw_spin_lock,否则使用spin_lock;
  • 如果你的临界区足够小,使用raw_spin_lock;

对于没有打上Linux-RT(实时Linux)的patch的系统,spin_lock只是简单地调用raw_spin_lock,实际上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打上这个patch之后,spin_lock会使用信号量完成临界区的保护工作,带来的好处是同一个CPU可以有多个临界区同时工作,而原有的体系因为禁止抢占的原因,一旦进入临界区,其他临界区就无法运行,新的体系在允许使用同一个临界区的其他进程进行休眠等待,而不是强占着CPU进行自旋操作。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核的版本已经是3.3了,主线版本还没有合并Linux-RT的内容,说不定哪天就会合并进来,也为了你的代码可以兼容Linux-RT,最好坚持上面三个原则。

自旋锁spin_lock和raw_spin_lock相关推荐

  1. [内核同步]自旋锁spin_lock、spin_lock_irq 和 spin_lock_irqsave 分析

    关于进程上下文,中断上下文,请看这篇文章 Linux进程上下文和中断上下文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自旋锁的初衷:在短期间内进行轻量级的锁定.一个被争用的自旋锁使得请求它的线程在等待锁重新可用的期间进行自旋 ...

  2. 再解析下内核自旋锁和优先级翻转问题

    [内核同步]自旋锁spin_lock.spin_lock_irq 和 spin_lock_irqsave 分析 漫画|Linux 并发.竞态.互斥锁.自旋锁.信号量都是什么鬼? Linux内核自旋锁 ...

  3. linux并发控制之自旋锁

    自旋锁是一种对临界资源进行互斥访问的典型手段,其名来源于它的工作方式. 通俗的讲,自旋锁就是一个变量,该变量把一个临界区标记为"我当前在运行,请等待"或者标记为"我当前不 ...

  4. Linux内核之内核同步(三)——自旋锁

    自旋锁 上回,我们说到为了避免并发,防止竞争,内核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实现对内核共享数据的保护.如果临界区只是一个变量,那么使用原子操作即可,但实际上临界区大多是一些数据操作的集合,这时候使用原子操作不太 ...

  5. Linux内核的并发与竞态、信号量、互斥锁、自旋锁

    /************************************************************************************ *本文为个人学习记录,如有错 ...

  6. 内核并发控制---自旋锁(来自网易)

    定义在头文件linux/spinlock.h中; 自旋锁(spin lock)是一种对临界资源进行互斥访问的典型手段;为了获得一个自旋锁,在某CPU上运行的代码需要首先执行一个原子操作,该操作测试并设 ...

  7. linux 驱动器发送信号,Linux设备驱动并发控制详解(自旋锁,信号量)

    转发:Linux设备驱动并发控制详解(自旋锁,信号量) 作者:jinhaijun 提交日期:2008-3-12 14:08:00 | 分类: | 访问量:144 link:http://www.emb ...

  8. 漫画Linux 并发、竞态、互斥锁、自旋锁、信号量

    1. 锁的由来? 学习linux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各种和锁相关的知识,有时候自己学好了一点,感觉半桶水的自己已经可以华山论剑了,又突然冒出一个新的知识点,我看到新知识点的时候,有时间也是一脸的懵逼,在 ...

  9. 设备驱动中的并发控制-自旋锁

    在linux中提供了一些锁机制来避免竞争,引入锁的机制是因为单独的原子操作不能满足复杂的内核设计需求.Linux中一般可以认为有两种锁,一种是自旋锁,另一种是信号量.这两种锁是为了解决内核中遇到的不同 ...

最新文章

  1. c语言switch()语句
  2. 四十一、完成scrapy爬取官方网站新房的数据
  3. 红外测距模块工作原理_共享单车里的通讯模块,工作原理是啥呢?
  4. Windows10 安装 Twisted
  5. 为 Angular service 注册 provider 的三种方式
  6. 网页版四则运算(未全部完成)
  7. anaconda安装numpy_Windows安装cpu版pytorch和tensorflow
  8. html基础内容样式
  9. 刚创建了蕝薱嚣张IT部落
  10. 【领域综述】NLP领域,你推荐哪些综述性的文章?
  11. 1.2 案例:波士顿房价预测
  12. 2022机修钳工(中级)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模拟考试平台操作
  13. MINIST数据集实践
  14. 产业互联网将不再只是虚无缥缈,触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15. ubuntu下 vim工具的安装与使用教程(一)
  16. Karp’s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卡普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17. 【UOJ311】【UNR #2】积劳成疾
  18. 汇编语言实验4:分支程序题目设计
  19. STM32CubeMX Crystal/Ceramic Resontor
  20. Excel 2007中日历控件使用

热门文章

  1. 光纤网卡千兆和万兆、光口和电口之间的区别?与PC网卡、HBA卡的区别有哪些?
  2. Qt::Q_DECLARE_METATYPE
  3. boost库的安装和使用
  4. linux获取p12证书信息,微信公众号现金红包——.p12证书linux部署如何使用
  5. accept 和 content-Type区别
  6. 【linux】lsb_release -a命令
  7. ORACLE中的全连接(Full Join)、内连接(JOIN/INNER JOIN)、左连接(Left Join)、右连接(Left Join)、(+)符号以及Theta连接
  8. 英文文本关系抽取(fine-tune Huggingface XLNet)
  9. opencv--图像特征提取与描述
  10. Socket 套接字原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