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作 者: 张奭 方敏 欧琼 等著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页 数: 339页

  开 本: 短16开

  I S B N : 9787121074325

  分类: 图书 >> 计算机/编程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估价:¥49.00元

宣传语

  微软总部华人专家心血之作!

  《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一书姐妹篇,助你更全方位了解微软。

内 容 简介

  本书是由微软总部华人协会组织编写的第二本书,是《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一书的姐妹篇,本书将着重向你呈现微软总部的华人专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及在微软总部成功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应对挑战,揭示了微软成功的最重要秘密之一——人才至上,读者读后收获更多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自己的成功做出更好的规划。

  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此书来看看微软公司人才至上管理的方方面面,聆听微软的心声,感觉微软的脉动吧。

本书主要作者介绍

  序作者:张亚勤

  张亚勤博士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31 岁时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 (Fellow of IEEE) 称号,是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是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 多媒体通讯及互联网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全面负责微软在中国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指导和推进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战略。此前,张亚勤博士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设备部门的软件研发工作。

  张亚勤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曾经担任院长及首席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之下,如今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并不断地为微软公司的发展提供一流的研发成果。此外,张博士还于2003年在北京建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

  加盟微软之前,张亚勤博士在美国 Sarnoff 公司工作,任多媒体实验室总监,主要负责数码影像、MPEG、多媒体信息系统等的研发工作。加盟Sarnoff 之前,他在美国GTE 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

  张亚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参与过多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订,是很多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同时担任IEEE杂志及出版物主编。他是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张亚勤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

  沈向洋

  沈向洋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目前,沈博士是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负责微软公司全球搜索技术的开发工作。

  沈向洋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科学家,现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院士。沈向洋博士兼任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他也是2007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同时,沈向洋博士拥有50多项美国专利,并在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等世界级学术会议和学报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涉及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统计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诸多领域。目前,沈向洋博士还担任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沈向洋博士于1996年加入微软公司,先后担任过研究员、主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以及院长、微软公司杰出工程师等职。加盟微软研究院之前,沈向洋博士曾在DEC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工作。

  沈向洋博士13岁进入南京工学院,之后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作者:

  张奭 (Kelly Zhang)

  张奭(Kelly Zhang)是微软Dynamic Live部门的软件开发测试主管,负责十几种Web Application和Services的测试。她也是微软卓越管理领导团队(Microsoft Management Excellence Leadership Team)成员。她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她具有十年软件测试和管理经验,她主管和协调过十几个微软产品国际版本和多种产品的国际化测试项目。她曾负责组织协调Office部门所有产品团队的国际化测试教育和培训。目前负责微软Business Solution产品部门对所有管理者卓越管理方面的培训。她自2002年起应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天津软件园、清华同方、易迪思公司等企业和高校之邀,每年回国提供软件测试和管理等有关培训和演讲。她是微软中国技术大会(TechEd)2005、2006、2007特邀的微软总部讲员之一。

  方敏 (Min Fang)

  方敏是微软测试开发部门主管经理,负责并领导团队进行多项Windows Server Management 软件的全面测试和质量控制。自从1990年加入微软公司后,他曾经在Windows、Exchange Server、SQL Server、MSN和IT等多个部门工作过,先后参加过多项重大产品和技术的研制,对软件测试和人才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是早期微软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热衷于华人协会的活动和帮助员工成长,并主讲过多次职业发展讲座。来美国之前,他在中国航天部部直计算中心从事过微机开发工作。方敏出生于湖北武汉,在北京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新墨西哥技术学院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

  欧琼 (Qiong Ou)

  欧琼是微软Windows Live Safety Platform部门的高级软件开发测试主管。她和她的团队负责Anti-Phishing和Anti-Malware的产品和Services的测试。她于2000年初加入微软,先后在多个部门任开发测试工程师和主管,参与的软件产品项目包括:Windows 2000、Office XP/2003、VB/JSscript5.x、JScript .NET、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 Applications。加入微软前,欧琼曾在日本NOK EG&G Optoelectronics Corp任职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她拥有中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日本神户大学硕士学位并进修博士课程。她曾在微软中国提供软件测试培训。业余爱好打网球和旅行。

  郑洪流 (Hongliu Zheng)

  郑洪流是微软总部开发测试工程师。 出身于安徽巢湖市。1981年获淮北煤师院数学学士, 1987年获山东大学数学硕士,1993年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8年加入微软后一直在测试第一线工作至今。 参与测试过的主要项目包括 MCIS(ISP 管理软件)、微机健康(PC Health)、系统还原(System Restore)、远程帮助(Remote Assistance)、符号服务器(Symbol Server)、 视窗安全模式(Safe Mode)、系统重启监视系统(SET )、视窗恢复系统(Recovery System and 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 )等。

  李雨航 (Yale Li)

  李雨航是微软总部高级战略架构师兼安全工程师,负责研究制定微软全球安全战略并规划实施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他历任高级安全架构师、微软技术架构师、视窗业务总管、工具开发主管、Web平台首席工程师等职,发表了数十篇微软内部安全战略政策文献,完成了视窗工程管理优化、视窗源代码共享,以及大量企业软件和服务的管理、开发、部署,在公司内获奖多次。加盟微软前,他担任过IBM首席企业架构师和其他IT公司总工程师/首席技术官,还与CERN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共同发表过核子物理学术论文,并在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发表过科研成果。李雨航出生于北京,初中考上大学,拥有二十多种学位和证书。

  钟颂东 (Antony Zhong)

  钟颂东是微软总部SQL Server引擎部门的开发测试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曾在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进修物理博士与计算机硕士课程,1997年为该校电信部开发出第一套实用网上订单系统。1999年起在犹他州的NACT电信设备公司任职数据库管理员及软件开发工程师,参与开发实时分布式电信计费系统。具备多年数据库技术及Linux开源代码开发与测试经验。曾担任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主赛场中国队志愿翻译。2006年加入微软SQL测试团队。测试过的项目有:WinFS、SQL Server 2005 SP2、SQL Server 2008等。

  高虹 (Hong Gao)

  高虹现就任于Windows Live Local Search部担任项目经理,出身于四川。她负责Windows Live Local Search 的第一版本产品规划以及关键技术构想。高虹1999加盟于微软,在以后的9年时间里,她在产品支持部和产品开发部担任过各种职务,包括Visual Studio项目经理、核心数据库引擎的开发测试和产品发布等。高虹拥有核工学士,航空硕士以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金昀 (Yun Jin)

  金昀是微软公司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部门的软件设计工程师。金昀拥有清华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和美国德保罗(DePaul)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2003年加盟微软后,他先后在.Net Passport、共同语言运行库(CLR)和高性能计算(HPC)等部门担任软件设计工程师,参与了CLR 内存垃圾收集器、CLR多线程管理、计算集群(Compute Cluster)任务调度器、基于集群的Web Service 平台等项目的设计开发,是微软多项专利的发明人。

  赵勇

  赵勇在微软受众智能部门任软件设计工程师,出身于湖南。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微软,从事大型分布式广告平台开发。此前他曾在IBM和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任实习研究员。赵勇是多项网格计算和工作流开源软件的核心设计者,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天文、物理、生物、教育等美国国家科学计算项目。

  傅雄俭 (Steve Fu)

  Steve现任Windows开发部门的高级软件开发主管,出身于广州。早年在硅谷西门子等公司任职高级软件工程师,活跃于客户/服务器、工具软件等领域。他是有名的PREfix静态分析工具的最早开发者之一。1998年Steve加入Microsoft,先后在多个部门任开发部主管,指导开发软件产品项目,包括Windows CE Platform Builder、Passport、MSN、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Virtual Machine。期间Steve为Microsoft申请了7项专利,成为工具软件、超大型服务器软件、安全性、开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专家。Steve目前致力于下一代Microsoft操作系统的虚拟化开发研究。工作之余Steve喜好摄影,他的得奖照片被选为Windows Vista的桌面背景。

  赵春燕(Cathy Zhao)

  赵春燕是微软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出生于中原古城郑州。1997~1998年在新加坡CISCO 任职,开发用于社会安全领域的智能产品。1998年底赴美工作。2002年加盟微软,目前在微软互联网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项目组工作。自2005起,应中国微软市场推广部、微软亚州工程院(ATC)以及易迪思公司等企业之邀,经常回国提供软件测试等有关培训和演讲。

  钟琪(Qi Zhong)

  钟琪曾任微软Office项目经理,出生于湖北武汉。钟琪曾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2005年加盟微软,参与开发的软件产品项目包括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和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工作之余,钟琪曾任微软总部有2500多名成员的华人员工协会的理事,并任梅尔顿基金会的地区协调员。钟琪最近回到中国,现任文思创新公司微软事业部高级经理,负责向微软提供软件外包服务。

  李健冰 (Jason Li)

  李健冰是微软互联网广告部门(AdCenter)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出生于四川。获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1997年)和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硕士学位(1999年)。李健冰1999年加入微软。先后在微软Office Access、SharePoint、Data Protection Manager、Virtual Machine Manager和AdCenter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

  施卫娟

  施卫娟是微软公司嵌入式Windows产品部的项目经理。1999年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2001年获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2002年加入微软总部,担任Windows设备驱动器开发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之后担任Windows开发部门的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参与了Windows XP 64 位、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Vista在多项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上的研发过程,并获微软专利奖。施卫娟是2007年微软移动和嵌入式开发者大会(MEDC)的Windows XP Embedded课程的负责人,也是其在美国和中国区大会的讲师,并获在中国区大会的优秀讲师称号,也是微软中国技术大会的2006年、2007年的讲师。在工作之外,施卫娟是微软总部有2500多名成员的华人员工协会的主席,并任西雅图的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www.chinatomorrow.org)的董事。

  王维娜 (Weina Wang)

  王维娜在2006年加入微软人力资源部,先后在微软全球薪资组、Windows人力资源组以及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人力资源组任职。王维娜于2006年11月当选微软华人员工协会理事会,工作之余致力于组织华人员工的事业发展事务,推动员工交流和打理理事会内务。王维娜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后获伊利诺伊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国际学生奖学金,2005年获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张帜(Zhi Zhang)

  张帜,出生于东北。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并入武汉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在中国从事水利工作多年,参与大小二十几个工程。21世纪初,移民加拿大,三回校园,改行学习计算机软件,毕业于CONCORDIA大学。在加拿大先后工作于ORACLE等两家美国公司的蒙特利尔分公司。2007年加入微软,现任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作者:

  赵 璐——微软项目经理

  王睿毅——微软项目经理

  王 伟——微软高级市场经理

  汪 慎——微软项目经理

  郁 欣——微软高级测试主管

  邱 倩——微软国际会计

  凌 云——微软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贡献者:

  张亚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向洋——微软全球副总裁

  张宏江——微软中国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黄学东——微软总部通讯创新部门总经理

  李 颖——微软受众智能总经理

  刘世胜——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

  潘正磊——微软总部商用软件开发工具部门总经理

  谢恩伟——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总经理

  郭蓓菁——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

  商 容——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

  吉 敏——微软亚洲工程院公共关系经理

  刘凤鸣——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

成功与成长

  这本书的编写旨趣,不妨归纳为5个“用”字:

  一是用感想和举例的形式,忠实地描述微软人的价值观、事业目标、生活态度、对挑战和成长的看法与体验,意在与朋友们一起探讨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成功与成长,并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示和帮助。对企业界的同仁来说,亦可通过我们的介绍,了解并借鉴像微软这种跨国大型企业在人才至上理念下的人才储备、领导团队、管理及使用人才的机制等成功经验或教训,希望能帮助找出适合贵企业的人才策略,与国际接轨,迎接IT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

  二是用现身说法的角度,将我们这些沉浸在西方企业文化中,微软华人员工的奋斗与挑战、成功和成长的心路历程亲口道出,意在深入浅出地把成功企业的管理用人理论,转成鲜活的实践感知,让大家能近距离接触它、感受它。

  三是用微软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运用到本书的开发、编写、发布过程中来。我们所有作者都很熟悉微软的软件开发流程。我们这本书也和第一本书一样,很自然地把写书当成一个产品开发项目。一开始是领导班子成立,然后是组建团队,招聘团队成员,制定总体目标和进度表,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任务分工合作,质量检查,制定每月例会及其他联络沟通渠道等。

  四是用边学、边总结的方式,力求给读者更多有益的知识与实际建议。我们这些搞技术工作,平时上班非常忙的人,要下班后在晚上和周末坐下来写书,而且要求达到期望的质量,实属不易。要先构思、反思,进而提炼、提纯为理性知识,并用事例或简单语言解释。常常在要写时,又感到难下笔或者写不出自己满意的内容。由朦胧到清晰,由模糊到确切,常推倒重来,几易其稿。虽然写作过程辛苦,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受到激励。在此基础上悟出的建议和道理,也总结在本书中了。

  五是用团队协作、集思广益的优势,集体攻关,互相勉励和帮助,各自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有效的分工、共同的目标、合理的合作制度、思维碰撞激起的创新的火花——这一直是微软团队协作制胜的一大法宝。我们不仅是这个法宝的实践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大家都非常忙,谁也不可能全职写作,更没有可能靠一个人就能把微软这个软件巨人的方方面面看清说透。本书众多作者组成的团队优势互补,眼界角度互补,其结果是得以代表很多人的认识,进而扩大了我们协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能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完成对微软进行360度的扫描与探讨,并表达出我们的认识,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团队的成功协作。像本书的附录“高管访谈”的决定,就是在本书接近尾声时,团队成员们电子邮件讨论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运用各自的执行能力和项目管理的宝贵经验,切磋思路、调控进度,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做到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得这套姐妹篇实现了珠联璧合。

  我们既是微软文化的熏陶者,也是推广这种优秀文化的热心人。微软企业文化中有一条让我们深受教益的感动,这就是:愿意助别人更成功。这也是我们业余时间对本书倾心付出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编者团队表达的共同心愿是:

  祝福每一位朋友早日找到个人的通往成功之路。让挑战伴随你、激励你,在中国和你所在的特定环境中不断成长,在成功的征途上更上一层楼!

目 录

  第1章 人才至上——微软成功的秘诀 1

  1.1 人才至上 2

  1.1.1 企业成功关键因素“金三角” 2

  1.1.2 IT=IQ+IP——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发展战略 5

  1.1.3 动能,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的关系 6

  1.2 组织结构 7

  1.2.1 人力资源部门 7

  1.2.2 卓越软件工程部门 10

  1.2.3 产品部门各级领导 11

  1.3 人才管理策略 12

  1.3.1 吸引人才 12

  1.3.2 招聘人才 15

  1.3.3 培养人才 18

  1.3.4 留住人才 19

  1.4 职业发展系统和机制 20

  1.4.1 职业发展机制和系统 20

  1.4.2 职业发展指南针 22

  1.4.3 半年职业讨论和年度考核评比制度 23

  1.5 可持续发展实际措施 25

  1.5.1 员工大会 25

  1.5.2 部门奖励系统 27

  1.5.3 监督反馈系统 29

  1.5.4 职业咨询培训 30

  1.5.5 内部信息网络 32

  1.5.6 内部申请工作系统 34

  1.5.7 职业导师和咨询 35

  1.5.8 团队集体娱乐活动 37

  1.6 结束语 39

  第2章 选择成功——理想追求的起点 40

  2.1 定义成功 41

  2.1.1 认识成功 41

  2.1.2 成功的品格 47

  2.1.3 成功需要的技能 50

  2.2 制订成功计划 67

  2.2.1 成功的阶段 67

  2.2.2 管理轨道不是晋升的唯一之路 68

  2.2.3 晋升不是成功的唯一选择 70

  2.2.4 成功的目标和愿景 74

  2.2.5 制订职业计划 83

  2.3 开拓成功之路 90

  2.3.1 寻找和创造机会 (70/20/10 的学习模式) 91

  2.3.2 追求结果和享受过程 94

  2.3.3 做一个好的追随者 95

  2.3.4 做一个成功的交流者 97

  2.3.5 寻找你的楷模 99

  2.3.6 面对挫折和失败 100

  2.3.7 从优秀到卓越 105

  2.4 结束语 107

  第3章 面对挑战——更新提高的机遇 109

  3.1 语言交流障碍 110

  3.1.1 认识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111

  3.1.2 参加语言交流培训 111

  3.1.3 掌握有效组织内容的能力 112

  3.1.4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 114

  3.2 多元文化的隔阂 115

  3.2.1 认识和尊重多元化 116

  3.2.2 主动有效地沟通交流 117

  3.2.3 克服对亚洲人的偏见 117

  3.3 人际关系的处理 119

  3.3.1 尊重员工的个性 119

  3.3.2 设身处地为上级考虑 120

  3.3.3 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120

  3.3.4 和实习生做朋友 121

  3.3.5 建立一个好的关系网 122

  3.4 技术轨道的攀登 122

  3.4.1 确定个人发展方向 123

  3.4.2 怎么才可以被提职 124

  3.4.3 怎么才能从工程师提升到经理 125

  3.5 产品技术知识更新 126

  3.5.1 了解和使用新产品技术 127

  3.5.2 有效利用时间重点学习 127

  3.5.3 不要重新设计车轮 128

  3.6 事业家庭的平衡 128

  3.6.1 克服年龄差距的压力 129

  3.6.2 兼顾家庭和工作的责任 130

  3.6.3 注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130

  3.7 职业类别的挑战 131

  3.7.1 一人身兼数职——项目经理 132

  3.7.2 产品生命线——软件开发人员 134

  3.7.3 质量的保证——项目测试人员 136

  3.8 管理团队的挑战 138

  3.8.1 制定团队方向和愿景 138

  3.8.2 驾驭频繁的团队改组 139

  3.8.3 管理多个同时进行的项目 140

  3.8.4 建立有活力的战斗团队 141

  3.9 跨团队合作的挑战 143

  3.9.1 团队合作的益处 143

  3.9.2 团队之间合作的挑战 144

  3.10 产品开发与竞争的挑战 145

  3.10.1 激烈的产品竞争 145

  3.10.2 紧张的进度安排 147

  3.10.3 紧缺的人力资源 148

  3.11 结束语 149

  第4章 成长心路——通向成功的历程 150

  4.1 认识“成长” 151

  4.1.1 何谓成长 151

  4.1.2 在微软成长 151

  4.1.3 成长公式 152

  4.2 成长能力的培养 154

  4.2.1 采用循序渐进的自我成长管理办法 154

  4.2.2 个人成长的关键素质 156

  4.2.3 成长过程中的十做十不做 162

  4.3 成长心路历程 175

  4.3.1 技术路线的成长——李雨航 176

  4.3.2 在微软为人民服务——施卫娟 179

  4.3.3 追随我的热情 (傅雄俭) 186

  4.3.4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郑洪流 190

  4.3.5 外行 入门  熟练——张奭 195

  4.3.6 不断攀登自己事业的高峰——方敏 204

  4.4 结束语 223

  附录A 微软写真——一天工作的收获 224

  平凡一天篇 225

  故事一 225

  故事二 227

  故事三 229

  故事四 232

  成长片段篇 234

  故事一 234

  故事二 237

  故事三 240

  情系中国篇 245

  故事一 245

  故事二 247

  故事三 250

  故事四 253

  故事五 255

  工作•生活篇 259

  故事一 259

  故事二 263

  和比尔•盖茨在一起 265

  故事一 266

  故事二 269

  故事三 272

  本附录小结 276

  附录B 高管访谈——经验之谈的汇萃 277

  访谈一:成功者说——张亚勤 278

  访谈二: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沈向洋 283

  访谈三:影响力和创造力是胜出的关键——张宏江 287

  访谈四:机遇永远惠顾有备者——黄学东 293

  访谈五:要有远见,主动争取——李颖 300

  访谈六:追随激情——刘世胜 306

  访谈七:多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潘正磊 310

  访谈八:认识自我,把握机遇——谢恩伟 314

  访谈九:做优秀者中的优秀者——郭蓓菁 321

  附录C 编后记——《微软360度——成功与成长》的“产品开发过程” 331

  附录D 中英对照 339

微软360度——成功与成长相关推荐

  1. 卓越软件工程--《微软360度》读后感

    卓越软件工程 --<微软360度>读后感 卓越软件工程 这一段时间,读了<微软360度-成功与成长>这本书,感觉微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微软重视人才,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是分 ...

  2. 自我绊倒的面试——顾建荣(摘自《微软360度》

    在履历表中稍微夸张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事,但如太夸张或使人觉得班门弄斧,那可使不得.我队里有一位曾在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数学才子,有一次他面试一个来微软应征的程序开发员.那位应试者在履历表中列了一 ...

  3. 十个小时的“车轮大战”——栾跃摘自(《微软360度》)

    对加入微软各种软件工程师们所要面对的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的故事,有够多的技术专家们可以为你讲,这里我就以我自己加入微软的经历,讲讲一个 项目经理在申请该项职位的过程中所碰到的典型面试: 八年前我还在摩托 ...

  4. 云计算360度 微软专家纵论产业变革

    云计算360度:微软专家纵论产业变革(云计算全球视野第一书,汇聚云端智慧,突破创新空间) 张亚勤等 编著 ISBN978-7-121-18686-8 2013年1月出版 定价:128.00元 904页 ...

  5. 云计算360度:微软专家纵论产业变革

    云计算360度:微软专家纵论产业变革(云计算全球视野第一书,汇聚云端智慧,突破创新空间) 张亚勤等 编著 ISBN978-7-121-18686-8 2013年1月出版 定价:128.00元 904页 ...

  6. Tita绩效宝:在360度评估中要问的10个最佳问题

    年度审查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360反馈调查允许雇主从整个组织的不同角度提供员工的反馈.在360度反馈调查表上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你的组织向员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反馈,以便在你的公司内继续 ...

  7. 360度反馈的优缺点

    成功的组织努力评估和引导员工不断改进,但往往缺乏标准的绩效评估系统.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将一种称为 360 度反馈的技术集成到他们的审查过程中,但有些公司发现它并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顺利和轻松. 组织 ...

  8. 如何进行360度反馈?

    推荐结构化格式用于 360 度反馈 如果没有用于 360 度反馈的结构化问题格式,自由格式的答案可能会提供大量数据,但不会帮助员工成长和繁荣.经理会发现提炼有用的.可操作的绩效反馈具有挑战性. 在具有 ...

  9. 为什么选择用 360 度评估

    目录 1 360度反馈的优点 1.1 1. 更全面的评估 1.2 2. 创造更好的团队合作 1.3 3. 看别人怎么看你 1.4 4. 更多的反馈总是更好 1.5 5. 360反馈是匿名的 2 360 ...

  10. 360 度评估中的提问示范

    有多种衡量员工绩效的方法,从自上而下的审查到同行之间的审查.360度绩效评估是指经理.决策者.客户和同行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评价者的总数从六人到二十人不等,而且还有自我评价的空间. 所有的反馈都会被 ...

最新文章

  1. HTML让文字在界面居中,HTML怎么让文字居中
  2. WEB攻击手段及防御第1篇-XSS
  3. python布尔系列_python – 获取pandas布尔系列为True的索引列表
  4. 排序算法-06堆排序(python实现)
  5. python的实例属性和静态属性表_Python:类属性,实例属性,私有属性与静态方法,类方法,实例方法...
  6. MATLAB图像处理与数字信号处理资料分享来袭
  7. Linux里怎么进行路由跟踪,[Linux] traceroute 路由跟踪指令用例
  8. jQuery:从零开始,DIY一个jQuery(2)
  9. laravel 集成采集_Laravel 使用 QueryList 轻松采集网页
  10. SpringBoot之SpringMVC自动配置
  11. C++之指针探究(十四):回调函数
  12. 一个CSS3滤镜Drop-shadow阴影效果
  13. SpringCloud工作笔记042---fastjson生成json时Null属性不显示的解决方法
  14. axure rp 使用心得
  15. 什么是IoT物联网平台,以及如何做平台选型
  16. ai怎么做盒子效果图_AI教程:打造一个逼真的包装盒
  17. [C++刷题笔记]——区间分解质数
  18. PDF Expert|全能宝藏PDF编辑器
  19. varchar 和 char 的区别
  20. python 70行完成requests抓取csdn阅读量.

热门文章

  1. 微信小程序之简易音乐播放器的实现
  2. hp服务器怎么装win7系统,惠普280 Pro G4台式机intel 8代cpu安装win7步骤
  3. 请说明Java中的方法覆盖(Overriding)和方法重载(Overloading)是什么意思?
  4. Tether市值十月下跌超过10亿美元
  5.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机支付技术中的应用
  6. 【百度seo建议】网站快速被蜘蛛抓取方法
  7. 上海始终未出现真正“富人区”
  8. Vue中的$event详解
  9. 同频共振数据时代,AntDB数据库与永洪科技完成产品互认证
  10. vue前端怎么导出图片_Vue将页面导出为图片或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