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的这本《做出明智判断的10个方法》,详细介绍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12009/

摘录重要的笔记:

1 保持怀疑,但不要怀疑一切

因此,到了21世纪,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人们知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些真相会被一些强有力的组织掩盖;另一方面,人们无法分辨出哪些秘传的真相才是真的,同时又不信任专家,也不肯放手让他们替自己做出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就盲目相信有很多真相被掩盖了,他们才会进而相信那些所谓的被解密的真相。所有事实被反转的事件的存在,都是因为有人有意想欺骗我们。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某些事实被掩盖了,就想当然地认为如此,这实在是一种鲁莽的行为。即便是要寻找被埋葬的珍宝,我们也不会随意地在某个地方任意挖掘,同理,我们也不应该在谎言、第六感和未证实的断言之中寻找所谓的被掩盖的真相。
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在谎言、第六感和未证实的断言中寻找所谓的被掩盖的真相。

对批判性的思考者而言,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要适度地怀疑,但不要成为彻头彻尾的愤世嫉俗者。无论是完全不怀疑还是彻底地愤世嫉俗,实际上都是轻信的行为,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轻信:前者是轻信官方的立场,后者则是轻信他人的风言风语。想要防止阴谋论占据当今文化的中心位置,使其回归文化的边缘位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次发挥自己的质疑能力。我们需要质疑和怀疑,但绝不需要升格为愤世嫉俗。

2
相信理性,但不要确信不疑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纯粹的理性并没有给人以有效的指导。

对理性本身以及理性的价值保持谨慎的态度,将有助于防止我们对自身信念的合理性和真理性过于自信。在生活中,尽管很多有识之士不赞同我们的观点,但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理性的,而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则是被偏见、无知或愚蠢蒙蔽了。如同笛卡尔一样,我们总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看到的都是通过“纯粹理性之光”看到的,总是真的。但实际上,即便理性之光一直闪亮着,它也从来不是纯粹的。我们经常会判断失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理性之光直接照耀的东西,而忽略了黑暗中的其他事实。
   不过,在批判理性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矫枉过正。在谈及理性的局限性时,人们经常会混淆“揭露”(expose)与“揭穿”(debunk)的含义。根据心理学的证据可以看出,人的大多数思想都是当下热烈的情绪加载过程自动而又迅速地产生的,而非经由冷静的智慧有意识且缓慢地产生的。因此,人们在决策时往往无暇顾及理性,而总是在事后将其当作评判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并不是在追求理性,而是在追求合理性;人们不是出于正当理由去行事,而是在事后追溯性地寻找理由。
对于理性,最合理的看法应该是既不把它拔得太高,也不把它降得太低。理性是不完美的人使用的不完美的工具。我们的确应该努力做到尽可能的理性,并且不断提高对自己信念的真理性的信心,但这也要求我们对自己能有多自信有一个切实的看法。如果只是臣服于理性,那么理性本身并不会引导我们走向真相。相反,理性更像是一个导航工具,如果知道如何使用它,以及自己在探求什么,那么它就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

3 追求确定性,但不要执着于确定性
      因此,缺乏确定性是经验知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特质。我们需要放弃对百分之百的确定性的追求,以便去把握有关这个世界的所有可能性的知识。百分之百的确定性只能通过纯粹概念的方式获得,比如数学中的公理和逻辑规律。无论是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还是对整个人类而言,想要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探索的过程就必然是无穷无尽的,而这可能会迫使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在本书中犯至少一个错误。我们所持有且判断为真的东西一直保持着开放状态,并不断地接受检验,所以,通过检验的理念就会变得更加可靠。
经验知识的力量就在于它始终是开放的,并时刻接受每一次审查、修正和反驳。
    
。因此,我们所探索的真相应该总是以与该事件相关的总体证据为基础,而不仅仅是与当时最明显的证据相关,更不是与当时的“我们”是不是人数众多相关。

现代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包括医学上的重要进步,都要归功于对经验方法的明智使用。我们不能因为经验知识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就断然否认经验方法在扩大人类真理范围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价值。而要求经验知识百分之百的确定无疑是一种强求,因为经验知识永远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确定的。经验知识太温和了,以至于无法达到绝对的确定,但我们应对此给予更多的尊敬。
要求经验知识百分之百确定是一种强求,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断然否认经验方法的价值。

4 关注事实,更要关注描述事实的方式
    有时候真相就是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而认为它们是确定且清楚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虚假的。
   
一般来说,相对主义冲动是一种崇高的冲动,它反对某些人“霸占”真相,反对排挤异己观点,反对对复杂现实的简单化把握。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我们放弃真相。事实上,相对主义应该要求人们更加珍惜真相,因为如果这些看待和了解事实的不同方式中没有一种比个人或狭隘的视角更真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关心真本身呢?如果一句话对我来说是真的但对你来说不是真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两个人中必有一个是错的,而是意味着我们都只接触到了一部分真相,需要彼此帮助才能看到全部的真相。因此,各种合理视角的出现,并不会导致真相的崩溃。相反,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发掘这些视角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以创造出能更全面反映现实的视角。

5 不盲目相信,而是追问何人受益

福柯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真相与权力体系之间维持着一种循环的关系,权力体系产生并维持着真相,真相反过来又巩固并拓展了权力。
     在真相背后,权力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相信,世界上至少有一些真相不只是权力的表达。

6 为自己思考,而不是独立思考
   当一个权威不可靠或者超出了权威所在的领域时,真相就会受到损害。

首先,我们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否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发现客观真相的领域?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专家才是可以信赖的真相来源?
如果承认这个领域存在可把握的客观真相,也承认这个领域存在专家,那我们就“走”到了最后一步。也就是到了这时,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才是:具体的某一个专家是否值得信赖?

我们需要听从专家的建议,但并非所有自称专家的人都是真的专家。假如要决定在哪些方面需要听从专家的专业建议,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悖论:为了决定信任哪一个专家,我们不得不先去选择哪个专家是可信的。所以,尽管也知道自己知之甚少,但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去选择应当信任哪个专家。换句话说,我们基于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权威,并由此决定要听从哪种权威的判断。
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悖论。理性的一个不太好的小秘密是,我们无法完全证实自己的判断,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自己的判断。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宣泄失望之意。一旦能够致力于证据和证实,我们就会把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主观性降到最低,并把事实、证据和正确推理的重要性放到最大。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而应该根据事实,理性地进行推理。

想要在自己的判断和专家的断言之间保持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个后真相时代,人们甚至不会在寻求这种平衡上下功夫。现在的困境是,真正的专家权威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胆识权威、直觉权威等。对那些献身于研究的真正的专家权威以及他们的专业智慧,社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相比于以前的理性时代,现在并不是一个毫无理性的时代,而是一个平衡被打破了的时代。假如真的在意真相,我们就既不应该完全拒斥那些声称能帮人认识真相的权威,也不应该过于热情地臣服于他们。我们应该做的是,更加谨慎地看待那些所谓的权威和他们推理的基础。

7 总结
 真相很复杂,但根据本书所探究的这10种真相的每一种,我们都可以提炼出一句相对简单的话来概括其精华:
• 我们不应该把精神领域的真相与世俗的真相相比较,而应该将它们视为不同的物种。
• 我们应该为自己思考,而不是独自思考。
• 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但不要走向虚无主义。
• 理性要求我们保持谦逊,而不是确信不疑。
• 想要变得更聪明,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被蒙蔽的方式。
• 真相需要创建,也需要发现。
• 其他替代性的视角不应被视为真相的替代品,而应被视为对真相的扩展。
• 权力并不能揭示真相,真相必须向权力发问。
• 为了做出更好的道德判断,我们需要更优质的知识。
• 真相需要整体地去理解。

读书笔记:《做出明智判断的10个方法》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2.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一)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3. 洛克菲勒的38封信pdf下载_《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 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 ...

  4. 股神大家了解多少?深度剖析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金融界里的传奇,大家是否都对股神巴菲特感兴趣呢?大家对股神了解多少?小编最近在QR社区发现了<阿尔法狗与巴菲特>,里面记载了许多股神巴菲特的人生经历,今天小编简单说一说关于股神 ...

  5. 2014巴菲特股东大会及巴菲特创业分享

     沃伦·巴菲特,这位传奇人物.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的被喻为"股神",巴菲特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 ...

  6. 《成为沃伦·巴菲特》笔记与感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沃伦·巴菲特传记的纪录片 http://www.bilibili.co ...

  7.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嗯嗯管理,通过增进了解眼睛和大脑功能 ...

  8.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开动大脑>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大脑可以进行比我们预期多得多的工作:我们可以最 ...

  9.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思维发展的新概念--放射性思维: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施你的放射性思维,实现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出一种深刻的智 ...

  10. 产品读书《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撰写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相识.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与巴菲特亲密接触,她不仅是巴菲特别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个向巴菲特建 ...

最新文章

  1. 如何利用 C# 实现 K-D Tree 结构?
  2. 绝密 | 机器学习老手不会轻易告诉你的12件事儿
  3. 高性能ASP.NET站点构建之简单的优化措施
  4. 信息转换原理: 信息、知识、智能的一体化理论
  5. Hadoop的基本概念和简单使用
  6. MIPI DSI协议介绍
  7. R语言在金融中的运用一
  8. 汇编语言---冒泡法排序
  9. 深度优先搜索——选数(洛谷 P1036)
  10. go | vscode远程调试linux服务器开发
  11. 智能翻译android,离线翻译SDK,让智能小设备如虎添翼
  12. GIT的使用中的问题处理
  13. matlab符号运算ppt,第5 章Matlab符号运算.ppt
  14. php ucenter单点登录,说说ucenter的单点登录
  15. C网跟G网是什么意思?
  16. iOS移动开发1x 、2x 、3x图片介绍
  17. DDD与数据事务脚本
  18. Hulu机器学习问题与解答系列 | 二十九:WGANs:抓住低维的幽灵
  19. wps工资表怎么用计算机,wps制作工资表的方法步骤图
  20. U3D中ShaderForge插件使用系列教程之一

热门文章

  1. java字符串abcde_关于字符串的实验(abc和abcde的起始地址是否一样?)
  2. Photoshop滤镜打造线框特效美术字(转)
  3. Unity技巧总结03 转美术数字动态设置
  4. 【论文复现】ReLU Activation(2011)
  5. 文件后缀名(项目与编译环境经验记录1)
  6. 卷积神经网络推理特征图可视化查看,附录imagenet类别和编号对应查询表。通过观察法进行深度学习可解释研究
  7. api 与 implementation 的区别
  8. ThreadPool.QueueUserWorkItem的性能问题
  9. 计算机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科普】用电安全知识
  10. Spli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