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java设计模式详解

  • 1. 根据目的来分
  • 2 GoF的23种设计模式的功能
  • 3.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式
  • 单例(Singleton)模式
    • 前言
    • 1)单例(Singleton)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工厂方法模式
    • 前言
    • 1)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抽象工厂模式
    • 前言
    • 1)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策略(Strategy)模式
    • 前言
    • 1)策略(Strategy)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1. 模式的结构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建造者(Builder)模式
    • 前言
    • 1)建造者(Builder)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 前言
    • 1)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观察者模式
    • 前言
    • 1)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 2)特点
    • 3)实现
    • 4)适用场景特点
    • 5)扩展
      • 1. Observable类
      • 2. Observer 接口

1. 根据目的来分

根据模式是用来完成什么工作来划分,这种方式可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3 种。
创建型模式:用于描述“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GoF 中提供了单例、原型、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建造者等 5 种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用于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GoF 中提供了代理、适配器、桥接、装饰、外观、享元、组合等 7 种结构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以及怎样分配职责。GoF 中提供了模板方法、策略、命令、职责链、状态、观察者、中介者、迭代器、访问者、备忘录、解释器等 11 种行为型模式。

2 GoF的23种设计模式的功能

前面说明了 GoF 的 23 种设计模式的分类,现在对各个模式的功能进行介绍。
1 单例(Singleton)模式
某个类只能生成一个实例,该类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供外部获取该实例,其拓展是有限多例模式。

2 原型(Prototype)模式
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通过对其进行复制而克隆出多个和原型类似的新实例。

3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4 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
提供一个创建产品族的接口,其每个子类可以生产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5 建造者(Builder)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创建它们,最后构建成该复杂对象。

6 代理(Proxy)模式
为某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即客户端通过代理间接地访问该对象,从而限制、增强或修改该对象的一些特性。

7适配器(Adapter)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能一起工作。

8 桥接(Bridge)模式
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是用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来实现,从而降低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可变维度的耦合度。

9 装饰(Decorator)模式
动态的给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的功能。

10 外观(Facade)模式
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

11 享元(Flyweight)模式
运用共享技术来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

12 组合(Composite)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状层次结构,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

13 模板方法(TemplateMethod)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算法的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该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14 策略(Strategy)模式
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改变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

15 命令(Command)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

16 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把请求从链中的一个对象传到下一个对象,直到请求被响应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去除对象之间的耦合。

17 状态(State)模式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能力。

18 观察者(Observer)模式
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当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把这种改变通知给其他多个对象,从而影响其他对象的行为。

19 中介者(Mediator)模式
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简化原有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降低系统中对象间的耦合度,使原有对象之间不必相互了解。

20 迭代器(Iterator)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来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一系列数据,而不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表示。

21 访问者(Visitor)模式
在不改变集合元素的前提下,为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提供多种访问方式,即每个元素有多个访问者对象访问。

22 备忘录(Memento)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获取并保存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以便以后恢复它。

23 解释器(Interpreter)模式
提供如何定义语言的文法,以及对语言句子的解释方法,即解释器。

注:这 23 种设计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在大的系统开发中常常同时使用多种设计模式

3.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式

单例(Singleton)模式

前言

在有些系统中,为了节省内存资源、保证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对某些类要求只能创建一个实例,这就是所谓的单例模式。

1)单例(Singleton)模式的定义

指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且该类能自行创建这个实例的一种模式。例如,Windows 中只能打开一个任务管理器,这样可以避免因打开多个任务管理器窗口而造成内存资源的浪费,或出现各个窗口显示内容的不一致等错误。

2)特点
  • 单例类只有一个实例对象;
  • 该单例对象必须由单例类自行创建;
  • 单例类对外提供一个访问该单例的全局访问点;
3)实现

有两种有懒汉式单例和饿汉式单例实现方式
1》第一种 懒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LazySingleton{private static volatile LazySingleton instance=null;    //保证 instance 在所有线程中同步private LazySingleton(){}    //private 避免类在外部被实例化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Singleton getInstance(){//getInstance 方法前加同步if(instance==null){instance=new LazySingleton();}return instance;}}

注意:如果编写的是多线程程序,则不要删除上例代码中的关键字 volatile 和 synchronized,否则将存在线程非安全的问题。如果不删除这两个关键字就能保证线程安全,但是每次访问时都要同步,会影响性能,且消耗更多的资源,这是懒汉式单例的缺点。

2》第二种 饿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Hungry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final HungrySingleton instance=new HungrySingleton();private HungrySingleton(){}public static HungrySingleton getInstance(){return instance;}
}

饿汉式单例在类创建的同时就已经创建好一个静态的对象供系统使用,以后不再改变,所以是线程安全的,可以直接用于多线程而不会出现问题。

4)适用场景特点

在应用场景中,某类只要求生成一个对象的时候,如一个班中的班长、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等。
当对象需要被共享的场合。由于单例模式只允许创建一个对象,共享该对象可以节省内存,并加快对象访问速度。如 Web 中的配置对象、数据库的连接池等。
当某类需要频繁实例化,而创建的对象又频繁被销毁的时候,如多线程的线程池、网络连接池等。

5)扩展

单例模式可扩展为有限的多例(Multitcm)模式,这种模式可生成有限个实例并保存在 ArmyList 中,客户需要时可随机获取。

工厂方法模式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各种产品有专门的工厂生产,彻底告别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这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样,在软件开发中能否做到软件对象的生产和使用相分离呢?能否在满足“开闭原则”的前提下,客户随意增删或改变对软件相关对象的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1)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的定义: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口,将产品对象的实际创建工作推迟到具体子工厂类当中。这满足创建型模式中所要求的“创建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
我们把被创建的对象称为“产品”,把创建产品的对象称为“工厂”。如果要创建的产品不多,只要一个工厂类就可以完成,这种模式叫“简单工厂模式”,它不属于 GoF 的 23 种经典设计模式,它的缺点是增加新产品时会违背“开闭原则”。

下面介绍的“工厂方法模式”是对简单工厂模式的进一步抽象化,其好处是可以使系统在不修改原来代码的情况下引进新的产品,即满足开闭原则。

2)特点

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得到所要的产品,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
在系统增加新的产品时只需要添加具体产品类和对应的具体工厂类,无须对原工厂进行任何修改,满足开闭原则;

其缺点是:每增加一个产品就要增加一个具体产品类和一个对应的具体工厂类,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3)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接口,调用者通过它访问具体工厂的工厂方法 newProduct()来创建产品。

  • 具体工厂(ConcreteFactory):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抽象方法,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

  • 抽象产品(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由具体工厂来创建,它同具体工厂之间一一对应。

package FactoryMethod;//测试类
public class AbstractFactory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ry{Product a;AbstractFactory af;//这里可以使用配置文件的方式获取那个工厂//af=(AbstractFactory) ReadXML1.getObject();//为了测试方便 我们指定一个工厂af = new ConcreteFactory1();a=af.newProduct();a.show();}catch(Exception e){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抽象产品:提供了产品的接口
interface Product
{public void show();
}
//具体产品1:实现抽象产品中的抽象方法
class ConcreteProduct1 implements Product
{public void show(){System.out.println("具体产品1显示...");}
}
//具体产品2:实现抽象产品中的抽象方法
class ConcreteProduct2 implements Product
{public void show(){System.out.println("具体产品2显示...");}
}//抽象工厂:提供了厂品的生成方法
interface AbstractFactory
{public Product newProduct();
}
//具体工厂1:实现了厂品的生成方法
class ConcreteFactory1 implements AbstractFactory
{public Product newProduct(){System.out.println("具体工厂1生成-->具体产品1...");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1();}
}
//具体工厂2:实现了厂品的生成方法
class ConcreteFactory2 implements AbstractFactory
{public Product newProduct(){System.out.println("具体工厂2生成-->具体产品2...");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2();}
}
4)适用场景特点
  1. 客户只知道创建产品的工厂名,而不知道具体的产品名。如 TCL 电视工厂、海信电视工厂等。
  2. 创建对象的任务由多个具体子工厂中的某一个完成,而抽象工厂只提供创建产品的接口。
  3. 客户不关心创建产品的细节,只关心产品的品牌。
5)扩展

当需要生成的产品不多且不会增加,一个具体工厂类就可以完成任务时,可删除抽象工厂类。这时工厂方法模式将退化到简单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

前言

前面介绍的工厂方法模式中考虑的是一类产品的生产,如畜牧场只养动物、电视机厂只生产电视机、计算机软件学院只培养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等。

同种类称为同等级,也就是说:工厂方法模式只考虑生产同等级的产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工厂是综合型的工厂,能生产多等级(种类) 的产品,如农场里既养动物又种植物,电器厂既生产电视机又生产洗衣机或空调,大学既有软件专业又有生物专业等。

本节要介绍的抽象工厂模式将考虑多等级产品的生产,将同一个具体工厂所生产的位于不同等级的一组产品称为一个产品族,图 1 所示的是海尔工厂和 TCL 工厂所生产的电视机与空调对应的关系图。

1)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

是一种为访问类提供一个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且访问类无须指定所要产品的具体类就能得到同族(指这个工厂生产的东西,例如 海尔工厂 即生产电视 也生产冰箱,海尔电视和海尔冰箱都属于同族)的不同等级的产品的模式结构。

2)特点

使用抽象工厂模式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系统中有多个产品族,每个具体工厂创建同一族但属于不同等级结构的产品。
  2. 系统一次只可能消费其中某一族产品,即同族的产品一起使用。

抽象工厂模式除了具有工厂方法模式的优点外,其他主要优点如下。
可以在类的内部对产品族中相关联的多等级产品共同管理,而不必专门引入多个新的类来进行管理。
当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族时不需要修改原代码,满足开闭原则。

其缺点是:当产品族中需要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时,所有的工厂类都需要进行 修改。

3)实现

抽象工厂模式同工厂方法模式一样,也是由抽象工厂、具体工厂、抽象产品和具体产品等 4 个要素构成,但抽象工厂中方法个数不同,抽象产品的个数也不同。现在我们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抽象工厂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接口,它包含多个创建产品的方法newProduct(),可以创建多个不同等级的产品。
  •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多个抽象方法,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
  • 抽象产品(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抽象产品。
  •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由具体工厂来创建,它 同具体工厂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

(1) 抽象工厂:提供了产品的生成方法

interface AbstractFactory
{public Product1 newProduct1();public Product2 newProduct2();
}

(2) 具体工厂:实现了产品的生成方法。

class ConcreteFactory1 implements AbstractFactory
{public Product1 newProduct1(){System.out.println("具体工厂 1 生成-->具体产品 11...");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11();}public Product2 newProduct2(){System.out.println("具体工厂 1 生成-->具体产品 21...");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21();}
}
4)适用场景特点

当需要创建的对象是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依赖的产品族时,如电器工厂中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
系统中有多个产品族,但每次只使用其中的某一族产品。如有人只喜欢穿某一个品牌的衣服和鞋。
系统中提供了产品的类库,且所有产品的接口相同,客户端不依赖产品实例的创建细节和内部结构。

5)扩展

抽象工厂模式的扩展有一定的“开闭原则”倾斜性:
当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族时只需增加一个新的具体工厂,不需要修改原代码,满足开闭原则。
当产品族中需要增加一个新种类的产品时,则所有的工厂类都需要进行修改,不满足开闭原则。
另一方面,当系统中只存在一个等级结构的产品时,抽象工厂模式将退化到工厂方法模式。

策略(Strategy)模式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实现某种目标存在多种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例如,出行旅游可以乘坐飞机、乘坐火车、骑自行车或自己开私家车等,超市促销可以釆用打折、送商品、送积分等方法。

在软件开发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当实现某一个功能存在多种算法或者策略,我们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来完成该功能,如数据排序策略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二叉树排序等。

如果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实现(即硬编码),不但使条件语句变得很复杂,而且增加、删除或更换算法要修改原代码,不易维护,违背开闭原则。如果采用策略模式就能很好解决该问题。

1)策略(Strategy)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割开来,并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

2)特点

策略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1. 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语句。
  2.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系列的可供重用的算法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算法族的公共代码转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重复的代码。
  3. 策略模式可以提供相同行为的不同实现,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或空间要求选择不同的。
  4. 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闭原则的完美支持,可以在不修改原代码的情况下,灵活增加新算法。
  5. 策略模式把算法的使用放到环境类中,而算法的实现移到具体策略类中,实现了二者的分离。

其主要缺点如下。

  1. 客户端必须理解所有策略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
  2. 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
3)实现

策略模式是准备一组算法,并将这组算法封装到一系列的策略类里面,作为一个抽象策略类的子类。策略模式的重心不是如何实现算法,而是如何组织这些算法,从而让程序结构更加灵活,具有更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现在我们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1. 模式的结构

策略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策略(Strategy)类:定义了一个公共接口,各种不同的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接口,环境角色使用这个接口调用不同的算法,一般使用接口或抽象类实现。

  • 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类:实现了抽象策略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环境(Context)类: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package strategy;public class StrategyPatter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Context c=new Context();Strategy s=new ConcreteStrategyA();c.setStrategy(s);c.strategyMethod();System.out.println("-----------------");s=new ConcreteStrategyB();c.setStrategy(s);c.strategyMethod();}}//抽象策略类interface Strategy{   public void strategyMethod();    //策略方法}//具体策略类Aclass ConcreteStrategyA implements Strategy{public void strategyMethod(){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A的策略方法被访问!");}}//具体策略类Bclass ConcreteStrategyB implements Strategy{public void strategyMethod(){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B的策略方法被访问!");}}//环境类class Context{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public Strategy getStrategy(){return strategy;}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this.strategy=strategy;}public void strategyMethod(){strategy.strategyMethod();}}
    
4)适用场景特点

策略模式在很多地方用到,如 Java SE 中的容器布局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Java SE 中的每个容器都存在多种布局供用户选择。在程序设计中,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使用策略模式较多。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时,可将每个算法封装到策略类中。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可将每个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策略类中以代替这些条件语句。
系统中各算法彼此完全独立,且要求对客户隐藏具体算法的实现细节时。
系统要求使用算法的客户不应该知道其操作的数据时,可使用策略模式来隐藏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5)扩展

在一个使用策略模式的系统中,当存在的策略很多时,客户端管理所有策略算法将变得很复杂,如果在环境类中使用策略工厂模式来管理这些策略类将大大减少客户端的工作复杂度

建造者(Builder)模式

前言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需要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这个复杂对象通常由多个子部件按一定的步骤组合而成。例如,计算机是由 O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组装而成的,采购员不可能自己去组装计算机,而是将计算机的配置要求告诉计算机销售公司,计算机销售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去组装计算机,然后再交给要买计算机的采购员。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其性别、个性、能力、脸型、体型、服装、发型等特性都有所差异;还有汽车中的方向盘、发动机、车架、轮胎等部件也多种多样;每封电子邮件的发件人、收件人、主题、内容、附件等内容也各不相同。
以上所有这些产品都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各个部件可以灵活选择,但其创建步骤都大同小异。这类产品的创建无法用前面介绍的工厂模式描述,只有建造者模式可以很好地描述该类产品的创建。

1)建造者(Builder)模式的定义

指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这样的设计模式被称为建造者模式。它是将一个复杂的对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对象,然后一步一步构建而成。它将变与不变相分离,即产品的组成部分是不变的,但每一部分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2)特点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各个具体的建造者相互独立,有利于系统的扩展。
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便于控制细节风险。

其缺点如下:
产品的组成部分必须相同,这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如果产品的内部变化复杂,该模式会增加很多的建造者类。

建造者(Builder)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关注点不同:建造者模式注重零部件的组装过程,而工厂方法模式更注重零部件的创建过程,但两者可以结合使用。

3)实现

建造者(Builder)模式由产品、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指挥者等 4 个要素构成
建造者(Builder)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产品角色(Product):它是包含多个组成部件的复杂对象,由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其各个滅部件。
抽象建造者(Builder):它是一个包含创建产品各个子部件的抽象方法的接口,通常还包含一个返回复杂产品的方法 getResult()。
具体建造者(Concrete Builder):实现 Builder 接口,完成复杂产品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创建方法。
指挥者(Director):它调用建造者对象中的部件构造与装配方法完成复杂对象的创建,在指挥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

(1) 产品角色:包含多个组成部件的复杂对象。

class Product
{private String partA;private String partB;private String partC;public void setPartA(String partA){this.partA=partA;}public void setPartB(String partB){this.partB=partB;}public void setPartC(String partC){this.partC=partC;}public void show(){//显示产品的特性}
}

(2) 抽象建造者:包含创建产品各个子部件的抽象方法。

abstract class Builder
{//创建产品对象protected Product product=new Product();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PartA();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PartB();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PartC();//返回产品对象public Product getResult(){return product;}
}

(3) 具体建造者:实现了抽象建造者接口。

public class ConcreteBuilder extends Builder
{public void buildPartA(){product.setPartA("建造 PartA");}public void buildPartB(){product.setPartA("建造 PartB");}public void buildPartC(){product.setPartA("建造 PartC");}
}

(4) 指挥者:调用建造者中的方法完成复杂对象的创建。

class Director
{private Builder builder;public Director(Builder builder){this.builder=builder;}//产品构建与组装方法public Product construct(){builder.buildPartA();builder.buildPartB();builder.buildPartC();return builder.getResult();}
}

(5) 客户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Builder builder=new ConcreteBuilder();Director director=new Director(builder);Product product=director.construct();product.show();}
}
4)适用场景特点

建造者(Builder)模式创建的是复杂对象,其产品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所以它通常在以下场合使用。
创建的对象较复杂,由多个部件构成,各部件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但构件间的建造顺序是稳定的。
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装配方式,即产品的构建过程和最终的表示是独立的。

5)扩展

建造者(Builder)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如果创建的产品种类只有一种,只需要一个具体建造者,这时可以省略掉抽象建造者,甚至可以省略掉指挥者角色。

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例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难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找领导出差报销、生活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等。

在计算机软硬件中也有相关例子,如总线网中数据报传送,每台计算机根据目标地址是否同自己的地址相同来决定是否接收;还有异常处理中,处理程序根据异常的类型决定自己是否处理该异常;还有 Struts2 的拦截器、JSP 和 Servlet 的 Filter 等,所有这些,如果用责任链模式都能很好解决。

1)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定义

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一起,将所有请求的处理者通过前一对象记住其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而连成一条链;当有请求发生时,可将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注意:责任链模式也叫职责链模式。

2)特点

在责任链模式中,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责任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所以责任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链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也可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责任链简化了对象之间的连接。每个对象只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不需保持其他所有处理者的引用,这避免了使用众多的 if 或者 if···else 语句。
责任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单一职责原则。

其主要缺点如下。
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被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所以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对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而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实现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数据链表来实现职责链模式的数据结构。
职责链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客户类(Client)角色: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
public class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andler1=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提交请求 handler1.handleRequest("two");}
}
//抽象处理者角色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next;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next){this.next=next; }public Handler getNext(){ return next; }   //处理请求的方法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具体处理者角色1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if(request.equals("one"))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1负责处理该请求!");       }else{if(getNext()!=null)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具体处理者角色2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if(request.equals("two"))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2负责处理该请求!");       }else{if(getNext()!=null)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4)适用场景特点

前边已经讲述了关于责任链模式的结构与特点,下面介绍其应用场景,责任链模式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使用。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或添加新的处理者。
在不明确指定请求处理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处理者中的一个提交请求。

5)扩展

职责链模式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纯的职责链模式: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者对象所接收,且一个具体处理者对某个请求的处理只能采用以下两种行为之一:自己处理(承担责任);把责任推给下家处理。
不纯的职责链模式: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请求的一部分责任后又将剩余的责任传给下家的情况,且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观察者模式

前言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对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一个对象的行为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个或者多个其他对象的行为也发生改变。例如,某种商品的物价上涨时会导致部分商家高兴,而消费者伤心;还有,当我们开车到交叉路口时,遇到红灯会停,遇到绿灯会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股票价格与股民、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用户、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与听众、小偷与警察等。

在软件世界也是这样,例如,Excel 中的数据与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之间的关系;MVC 模式中的模型与视图的关系;事件模型中的事件源与事件处理者。所有这些,如果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就非常方便。

1)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指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这种模式有时又称作发布-订阅模式、模型-视图模式,它是对象行为型模式。

2)特点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

它的主要缺点如下。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完全解除,而且有可能出现循环引用。
当观察者对象很多时,通知的发布会花费很多时间,影响程序的效率。

3)实现

实现观察者模式时要注意具体目标对象和具体观察者对象之间不能直接调用,否则将使两者之间紧密耦合起来,这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1. 模式的结构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也叫抽象目标类,它提供了一个用于保存观察者对象的聚集类和增加、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方法,以及通知所有观察者的抽象方法。

具体主题(Concrete Subject)角色:也叫具体目标类,它实现抽象目标中的通知方法,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对象。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它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它包含了一个更新自己的抽象方法,当接到具体主题的更改通知时被调用。

具体观察者(Concrete Observer)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以便在得到目标的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package observer;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ubject subject=new ConcreteSubject();Observer obs1=new ConcreteObserver1();Observer obs2=new ConcreteObserver2();subject.add(obs1);subject.add(obs2);subject.notifyObserver();}
}
//抽象目标
abstract class Subject
{protected List<Observer> observers=new ArrayList<Observer>();   //增加观察者方法public void add(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s.add(observer);}    //删除观察者方法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s.remove(observer);}   public abstract void notifyObserver(); //通知观察者方法
}
//具体目标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ystem.out.println("具体目标发生改变...");System.out.println("--------------");       for(Object obs:observers){((Observer)obs).response();}}
}
//抽象观察者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response(); //反应
}
//具体观察者1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void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具体观察者1作出反应!");}
}
//具体观察者1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void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具体观察者2作出反应!");}
}
4)适用场景特点

通过前面的分析与应用实例可知观察者模式适合以下几种情形。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时,可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5)扩展

在 Java 中,通过 java.util.Observable 类和 java.util.Observer 接口定义了观察者模式,只要实现它们的子类就可以编写观察者模式实例。

1. Observable类

Observable 类是抽象目标类,它有一个 Vector 向量,用于保存所有要通知的观察者对象,下面来介绍它最重要的 3 个方法。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方法:用于将新的观察者对象添加到向量中。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方法:调用向量中的所有观察者对象的 update。方法,通知它们数据发生改变。通常越晚加入向量的观察者越先得到通知。
void setChange() 方法:用来设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内部标志位,注明目标对象发生了变化。当它为真时,notifyObservers() 才会通知观察者。

2. Observer 接口

Observer 接口是抽象观察者,它监视目标对象的变化,当目标对象发生变化时,观察者得到通知,并调用 void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 方法,进行相应的工作。

【例】利用 Observable 类和 Observer 接口实现原油期货的观察者模式实例。
分析:当原油价格上涨时,空方伤心,多方局兴;当油价下跌时,空方局兴,多方伤心。本实例中的抽象目标(Observable)类在 Java 中已经定义,可以直接定义其子类,即原油期货(OilFutures)类,它是具体目标类,该类中定义一个 SetPriCe(float price) 方法,当原油数据发生变化时调用其父类的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方法来通知所有观察者;另外,本实例中的抽象观察者接口(Observer)在 Java 中已经定义,只要定义其子类,即具体观察者类(包括多方类 Bull 和空方类 Bear),并实现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 方法即可

package observer;import java.util.Observer;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public class CrudeOilFutures{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OilFutures oil=new OilFutures();Observer bull=new Bull(); //多方Observer bear=new Bear(); //空方oil.addObserver(bull);oil.addObserver(bear);oil.setPrice(10);oil.setPrice(-8);}}//具体目标类:原油期货class OilFutures extends Observable{private float price;   public float getPrice(){return this.price; }public void setPrice(float price){super.setChanged() ;  //设置内部标志位,注明数据发生变化 super.notifyObservers(price);    //通知观察者价格改变了 this.price=price ; }}//具体观察者类:多方class Bull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Float price=((Float)arg).floatValue();if(price>0){System.out.println("油价上涨"+price+"元,多方高兴了!");}else{System.out.println("油价下跌"+(-price)+"元,多方伤心了!");}}}//具体观察者类:空方class Bear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Float price=((Float)arg).floatValue();if(price>0){System.out.println("油价上涨"+price+"元,空方伤心了!");}else{System.out.println("油价下跌"+(-price)+"元,空方高兴了!");}}}

要了解更多的设计模式看这里:更多的设计模式

常见的java设计模式详解相关推荐

  1. Java设计模式详解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

  2. java模式设计视频教程_全新JAVA设计模式详解视频教程 完整版课程

    ├─0-设计模式前言.mp4; D" g8 v: S4 L* d2 y* U  j ; N5 }! y5 r/ k3 B5 ]+ f% [: x├─1-strategy_策略模式-第二模式. ...

  3. 23种java设计模式详解-代理模式

    什么是代理模式: Proxy模式又叫做代理模式,是构造型的设计模式之一,它可以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Proxy)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所谓代理,是指具有与代理元(被代理的对象)具有相同的接口的类, ...

  4. Java 设计模式详解

    一.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关注点是如何创建对象,其核心思想是要把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相分离,这样使得两者能相对独立地变换. 创建型模式包括: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抽象工厂:Abstra ...

  5. JAVA设计模式详解(六)----------状态模式

    各位朋友,本次LZ分享的是状态模式,在这之前,恳请LZ解释一下,由于最近公司事情多,比较忙,所以导致更新速度稍微慢了些(哦,往后LZ会越来越忙=.=). 状态模式,又称状态对象模式(Pattern o ...

  6. 《设计模式详解》笔记目录

    <设计模式详解> 前言 后记 目录 设计模式概述.UML 软件设计原则 创建型模式 单例模式 工厂模式 原型模式 建造者模式 结构型模式 代理模式 适配器模式 装饰者模式 桥接模式 外观模 ...

  7. java多线程设计模式详解[推荐]

    java多线程设计模式详解[推荐] java多线程设计模式详解之一 线程的创建和启动 java语言已经内置了多线程支持,所有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都可被启动一个新线程,新线程会执行该实例的run ...

  8. Java泛型详解-史上讲解最详细的,没有之一

    目录 1. 概述 2. 一个栗子 3. 特性 4. 泛型的使用 4.1 泛型类 4.2 泛型接口 4.3 泛型通配符 4.4 泛型方法 4.4.1 泛型方法的基本用法 4.4.2 类中的泛型方法 4. ...

  9. java 泛型详解、Java中的泛型方法、 java泛型详解

    本文参考java 泛型详解.Java中的泛型方法. java泛型详解 概述 泛型在java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面向对象编程及各种设计模式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泛型?为什么要使用泛型? 泛型,即& ...

最新文章

  1. iTerm的安装以及配置Oh My Zsh
  2. bzoj4665: 小w的喜糖
  3. DAZ studio 4.9基础
  4. 华为云 mysql 主备_安全性能两手抓,华为云MySQL“非双一特性”助力企业业务稳定高效运行...
  5. boost学习之BOOST_PP_SEQ_FOR_EACH
  6. Dummary、Fake、Stub、Spy、Mock
  7. 牛客 128A 礼物 (组合计数)
  8. FFmpeg入门详解之71:获取ffmpeg转码的实时进度
  9. Dart语言详解(一)——详细介绍
  10. 用计算机弹刚好一点,《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解答(14级)
  11. 以下产品不用再做CCC认证了,你的产品在内吗?
  12. LCP 19. 秋叶收藏集(C++)---动态规划解题
  13. 嵌入式系统开发笔记16:CJ/T-188 冷热量表协议解析5
  14. Nvidia TX2 串口使用
  15. python的print输出格式举例_python中print输出格式是什么
  16. Android Volley 之自定义Request
  1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V2.0
  18. poj3525(二分+半平面判定)
  19. DRM框架(vkms)分析(3)----connector->func connector->helper_private的使用
  20. 网络安全:DOM型XSS

热门文章

  1. android strictmode有什么作用,Android StrictMode运行流程(推荐)
  2. 用python抢火车票_用 Python 代码自动抢火车票
  3. 在共享网盘关闭之前搭建自己的私有云—Nextcloud (图文教程)
  4. 南京邮电大学Web技术双语实验一(客户端HTML脚本编写)
  5. QT DLL库报错:file not recognized: File format not recognized
  6. 【Lucene】TokenStream-语汇单元的项、偏移量、类型和位置增量
  7. AI 没让人类失业,搞 AI 的人先失业了
  8. C++ 栈和堆的区别
  9. (6K-10K外派到盛大).NET/PHP/Java/Web前端/Linux C++开发
  10. 一位品牌CEO眼中的京东采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