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IGBT基础知识介绍,IGBT的应用等。紫色文字是超链接,点击自动跳转至相关博文。持续更新,原创不易!
目录:
一、三极管
1、三极管驱动继电器计算
1)三极管导通、截至的条件   2)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与计算
2、超β三极管
1)几种超β三极管电路形式   2)超β三极管的电流计算
3、数字三极管
4、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源
二、场效应管
1、电路符号
1)S(源极)、D(漏极)、G(栅极)的判定   2)P沟道、N沟道判定依据
3)寄生二极管的方向判定   
2、作用、电路连接与导通截止分析
1)作用   2)电路连接与导通截止分析
3、MOS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隔离
4、实物判定
1)从实物分辨三个极  2)万用表判定N、P沟道
5、常用型号总结
6、场管应用电路
7、多个MOS管并联开关引起的振荡
1)产生原因   2)消除措施
8、MOS管的导通过程及损耗分析
1)MOS管导通过程分析   2)MOS管损耗分析   3)米勒振荡
三、IGBT
1、特点
1)开关特点   2)关于单元

2、IGBT单管、MOS管、可控硅
3、IGBT选型

1)IGBT单管   2)IGBT模块(海飞乐_IGBT/MOSFET隔离驱动模块生产商)
4、IGBT单管的检测
1)任何指针式万用表皆可用于检测IGBT   2)判断极性   3)判断好坏
5、IGBT单管的命名与参数
6、​ IGBT的应用
-------------------------------------------------------------------------------------------------------------
一、三极管
三极管代码手册: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liht_1634/85761416。
1、三极管驱动继电器计算

1)三极管导通、截至的条件
(1)三极管导通

只有在发射结上加正向电流,同时集电极电压正偏于发射极电压(NPN的Uc>Ue;PNP的Ue>Uc),才可能有集电极电流,而且一旦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必定有集电极电流!
硅管的发射结要加0.7V的电压才会开始有稳定的基极电流,不到0.7V时也会慢慢开始有很小的电流,但不建议工作在这种状态(这个自己去看二极管的电压电流曲线)
(2)三极管截至

当然是要破坏上面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要么集电极对发射极反偏--电路接好后VCC经过负载后加在发射极上,肯定是大于集电极电压的,这个条件不好改变;要么让发射极电流为0,那就只能让发射结电流为0了,一般有两种方法:a断开基极回路;b提高基极电压,使发射结可能的电压差为0或反偏。而共发射极电路(又名射极跟随器),有一个基本特性:

导通时发射结必然会正偏0.7V!也就是说最小导通压降肯定会有至少0.7V。
当发射极电流造成的负载电压升高时,发射结上的电压差在减小,基极电流当然就会减小,当负载电流(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发射结上的正偏电压差就会不足0.7V,就会没有发射结正偏电压,也就没有基极电流了,那当然就不会有更多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过程,最后稳定在发射结正偏0.7V左右的平衡点上。
------------------------------
2)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与计算
(1)继电器电源电压<=单片机电源,否则会关不断;
(2)继电器上能获得的最大电压只有VCC-0.8V左右,如果VCC是5V,则要测试5V的继电器能否在4.2V 时可靠吸和,能否保证吸和力;如果VCC是3.3V的话,会找不到能在2.5V电压下可靠的的继电器)
(3)饱和是指不管怎么减小基极限流电阻、不管怎么增加Ib,输出压降都不会再小,实际上这个电路也是能饱和的,只是饱和压降比较大罢了)
(4)饱和电流、Ibs、Ics怎样计算?
--首先,根据确定三极管型号、材质、类型确定它的BE结压降(硅管大约0.7V),确定它的放大倍数?(视型号和厂家分档来定,以实测为准,为便于计算我们假设放大倍数视100吧);
--然后,实测继电器的直流电阻,5V的小型继电器电流一般是50mA左右,电阻100欧姆,为便于计算就假设为它的电阻R=100欧姆吧;
--接着,根据电路形式,列出正确的方程:
截止不用算,当然是断开4.7K左端或左端电压=VCC;
只算导通时:将4.7k左端接IO口,假设IO口导通电压时0.1V,VCC电压5V
(1)Ic=β×Ib=100×Ib
(2)Ie=Ib+Ic=Ib+100Ib=101×Ib
基极回路上:继电器电压降+发射结压降+4.7K电阻压降+IO口饱和导通压降=VCC,即:
(3)R×Ie+0.7+Rb×Ib+0.1=5
简单代换法解方程,可得:
100×101×Ib+4700×Ib+0.7+0.1=5
14800×Ib=4.2
Ib=0.284mA
(4)Ie=Ib+Ic=101×Ib=28.66mA
负载电压=Ie×R=28.66*100=2866mV=2.866V
三极管压降=5-2.866=2.134V,需要减小基极电阻才能正常驱动。

------------------------------------------------------------

2、超β三极管
1)几种超β三极管电路形式
一般由两个三极管组成,其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

------------------------------

2)超β三极管的电流计算
负载电流大时需要直流增益hFE非常大的晶体管,例如2SC3113(东芝)可达到600~3600,B高达1200~3600。

表1.1 2SC3113参数
基极电流达到集电极电流的1/hFE倍,晶体管将处于导通状态。比如三极管C极驱动一个40mA继电器,设β=600,基极所需电流=1/600*40mA=0.067mA=67uA,67uA*(1.5~2)=134uA。
两个晶体管组成的达林顿连接:

2SC3113、2SD1804三极管通过5V可直接驱动24V负载,集成ULN2803、ULN2003为达林顿输出。
------------------------------------------------------------
3、数字三极管

数字三极管是1-2个电阻集成到三极管内部,节省了外部电阻的装配,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
4、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源
1)电流源计算

分析通过Q1和Q2如何实现1mA恒流?
无论VCC和Vin怎么变化都可以实现恒流,实现宽电压输入。上图所示这个电路中,单片机的的I/O口输出Vin:
Vin=Vb+(Vb-0.7)*R2/(R1*β)=Vb+(Vb-0.7)*3.5K/0.7K*100
     =Vb+0.05Vb-0.035
     =1.05Vb-0.035=Vin
令Vin=1.4V,可得Vb=1.36V;当令Vb=1.4V时,Vin=1.05*1.4-0.035=1.435V,以上三极管的Vbe压降按照0.7V算,VCES按照0.3V算。
只要Vin大于等于1.435V,VCC大于等于VRL+VCES1+VR1。如果把RL用PTC100代替,设计恒流源为1mA,根据VCC大于等于VRL+VCES1+VR1=100Ω*1mA+0.3V(Q1的饱和压降)+700Ω*1mA=1.1V。
综上所述,恒流必须要满足VCC大于等于1.1V,Vin大于等于1.435V,这个电流源恒成立。Q1的Ie=Ic+Ib,通过公式可以看出Ie的电流由Ic和Ib共同决定,即Ic提供不了1mA电流Ib会补,正常Ic电流远远大于Ib,所以Q1实现了恒流。当负载Ic突然变大时,Ve的电位会升高,Q1的Vbe压降会变小,Ib也会变小,Ic也会变小。当负载Ic变小时,Ve会变小,Vbe会变大,Ib会变大,Ic变大。这样就实现了闭环调节。当Vin不断变大时,R1的压降大于等于0.7V时Q2会导通,Ve会被Q2的BE压降钳位在0.7V,此时仍能保持Q1的Ie稳定1mA输出。
------------------------------

2)应用实例
具体的仿真文件搜索我的百度网盘“固态继电器_输入恒流仿真”。

由R1、R2、Q1、Q2构成恒流电路,保证控制电压大范围内变动时,光电耦合器可靠地工作。控制端加上电压时,电流流过R1使Q1导通,则Q2也导通,Q2发射极与基极间电压保持在0.6V左右,即R2两端电压约为0.6V,所以流过R2的电流为0.6V/R2,则流过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也为0.6V/R2,基本不随控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实测R1=47R,控制电压在3~30V之间变化时,Q1的集电极电流维持在11mA左右,变化量不超过±1mA。光电耦合器实现了以光为介质的信号传输,使输入/输出端可靠隔离,隔离带耐压1kV以上。功率开关选用双向晶闸管,R3为触发限流电阻,在U2两端再并47R电阻串联CBB100nF/400V电容用来吸收瞬间的高电压。

-------------------------------------------------------------------------------------------------------------
二、场效应管
1、电路符号

1)S(源极)、D(漏极)、G(栅极)的判定

G极,不用说比较好认。
S极,不论是P沟道还是N沟道,两根线相交的就是。
D极,不论是P沟道还是N沟道,是单独引线的那边。
------------------------------
2)P沟道、N沟道判定依据

------------------------------
3)寄生二极管的方向判定

------------------------------------------------------------
2、作用、电路连接与导通截止分析
1)作用
(1)信号切换作用

----------------

(2)电压通断作用

A、信号控制使用的MOS管,只要电压,不需要电流,要求导通时产生的压降Vds最小,首选Vgs=4.5v左右,对信号控制来说,原则上是选择导通时产生的压降越小越好。
B、电源控制使用的MOS管,既要电压也要电流,要求完全导通,要求Id最大,产生的压降Vds最小,首选Vgs=10v左右。
C、NMOS高边驱动:若只用原+1.5_SUS驱动Vgs将无法完全打开PQ53,因PQ53导通后会造成Vgs压降为0关断,一般采取高驱动电压。对于双管驱动的电路,采用自举电容。
更为详细的内容请见:自举电路原理分析。

------------------------------

2)电路连接与导通截止分析

MOS管用做开关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MOS管中的寄生二极管方向是关键。

在笔记本主板上用到的NMOS可简单分作两大类:
A、信号切换用MOS管: UG比US大3V---5V即可,实际上只要导通即可,不必须饱和导通。
比如常见的:2N7002、2N7002E、2N7002K、2N7002D、FDV301N。
B、电压通断用MOS管: UG比US应大于10V以上,而且开通时必须工作在饱和导通状态。
常见的有:AOL1448、AOL1428A、AON7406、AON7702、MDV1660、AON6428L、AON6718L、AO4496、AO4712、AO6402A、AO3404、SI3456DDV、MDS1660URH、MDS2662URH、RJK0392DPA、RJK03B9DP。
PMOS管则和NMOS条件刚好相反。

------------------------------------------------------------
3、MOS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隔离
所谓的MOS管的隔离作用,其实质也就是实现电路的单向导通,它就相当于一个二级管。
但在电路中我们常用隔离MOS,是因为:使用二级管,导通时会有压降,会损失一些电压。而使用MOS管做隔离,在正向导通时,在控制极加合适的电压,可以让MOS管饱和导通,这样通过电流时几乎不产生压降。

笔记本主板上的隔离,其实质是将适配器电压(+19V)和电池电压(+12V左右)分隔开来。不让它们直接相通。但又能在拔除任意一种电源时,保证电脑都有持续的供电,实现电源无缝切换。
笔记本电脑中用到的隔离MOS管只有两个。
下面我们来分步讨论一下它的原理,为了方便,隔离MOS管都用二级管代替表示。

MOS管作用总结:
(1)MOS管用作开关时(不论N沟道还是P沟道),一定是寄生二极管的负极接输入端,正极接输出端或接地。否则就无法实现开关功能了。所以,N沟道一定是D极接输入,S极接输出或地。P沟道则相反,一定是S极接输入,D极接输出。

(2)MOS管用作隔离时(不论N沟道还是P沟道),寄生二极管的方向一定是和主板要实现的单向导通方向一致。 
(3)笔记本主板上用PMOS做隔离管的最常见,但也有极少的主板用NMOS来实现。
(4)仿真电路见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liht_1634/85526591。
------------------------------------------------------------
4、实物判定
1)从实物分辨三个极

------------------------------
2)万用表判定N、P沟道

判断沟道的方法已经介绍了,接下来简单谈下依据。
MOS管(绝缘栅增强型)的G极与S极、D极之间绝缘;而S极与D极在没有导通之前内阻很大,也可以简单认为是断开的。
因此,G,D,S之间用二极体档测量时,应该是两两都不相通。

以上是在没有考虑MOS管内部的寄生二极管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
而实际上,在测量判断沟道类型时,这个存在于DS极之间的体内二极管(寄生二极管)才是关键!

G极、D极和S极知道后,N沟道P沟道的判断方法和前面还是一样:

测量的注意事项:

以上都是在MOS管没有被接入任何电路的情形下,进行的测量。
(1)如果MOS管在板时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会受到所在电路的影响,有可能会误导判读。建议在板测量出异常时,最好取下进行一次复判。
(2)测量前,最好用表笔金属针头部分短接MOS管G极与S极,以释放MOS管G极可能残留的静电电荷。因为G极如果存在静电电压可能会造成D与S极处于导通状态,而引起误判。
(3)我们这里测量用的是数字万用表。(当调至“二极管档”时,红表笔是正极(+),黑表笔是负极(-))
如果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注意红黑表笔上电压极性刚好相反,请注意测量的结果应该颠倒才对。

(4)测量中,当红表笔接G极,黑表笔接S极之后,有可能在接下来测量DS这组值时,发现DS间竟短路了,二极体值接近0.001V。   本来在前面刚测量过是好的。有些MOS管短路很快就消失了,而有些则需要较长时间才恢复。           
这同样是因为MOS管GS极间存在一定的极间电容,测量中引入的电压在上面残留。如果电压极性刚好符合MOS管导通条件,此时测量DS间当然就会表现为短路现象。只有当GS极间电容上的电荷漏光或消散完后,DS间才会恢复截止状态。
解决办法:用表笔金属针头部分短接MOS管G极与S极,释放MOS管GS极间电容上残留的电荷。  如果再次测量DS间仍然短路,才能判定MOS管短路了。

------------------------------------------------------------
5、常用型号总结

------------------------------------------------------------
6、场管应用电路
场管原理、作用及组成电路
------------------------------------------------------------
7、多个MOS管并联开关引起的振荡
1)产生原因
并联MOS的谐振电路由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组成(取决于其频率)。
一般来说,开通和关断开关转换期间会出现电流不平衡现象。这是由于并联功率MOS之间的开关时间差异所致。开关时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栅源阈值电压Vth的值。即Vth值越小,开通时间越快;Vth值越大,关断时间越快。因此,当电流集中在Vth较小的MOS中时,开通和关断期间都会发生电流不平衡现象。这种电流不平衡会对器件施加过高的负载,并引发故障。并联连接时,为了减少瞬态开关期间的开关时间差异,最好使用Vth接近的功率MOS。
此外,若并联MOS在其互连线路中的杂散电感不同,电路接线布局也是开关转换期间引发电流不平衡的一个原因。尤其是源极电感会影响栅极驱动电压。最好使并联MOS之间的互连线路长度相等。
当最快的MOS关断时,其漏极电压上升。漏极电压的上升通过栅漏电容Cgd传递到另一个MOS的栅极端子,导致MOS发生意外运转,造成寄生振荡。此外,并联MOS共用一个低阻抗路径,因此也很容易发生寄生振荡。
------------------------------
2)消除措施

(1)MOS管两端并联RC吸收
(2)为每个MOS的栅极插入一个栅极电阻器R1或一个铁氧体磁珠,这样可减小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从而减小正反馈环路的增益。实验证实,为并联的每个MOS插入串联栅极电阻器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寄生振荡。
(3)MOS管DS间并联电容
这个电容一般100pF以下。
A.MOS管关闭的时候,可以抑制DS之间的dv/dt速度,减小Vds尖峰。
B.在MOS管开通的时候,储存的能量会通过MOS管耗散,加大开关损耗(硬开关)。
还有对EMC通常会有帮助,设计布板需要预留,EMC时适当调整。最好串电阻,热量会消耗在电阻上,还可以抑制关断时MOS管振铃。
移相全桥的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关断就是靠DS电容。电流要先给DS充电,电容电压升高,如果在电容电压升高的过程中MOS管就已经关端,不就是类似零电压关断?当然这个只是近似。
------------------------------------------------------------
8、MOS管的导通过程及损耗分析

1)MOS管导通过程分析
MOS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它们各自区间的命名有所不同,其中MOS管的饱和区也称为恒流区、放大区。
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在于MOS管有个可变电阻区,而三极管则是饱和区,没有可变电阻区的说法。从图中也能明显看出,MOS管在可变电阻区内,Vgs一定时,Id和Vds近似为线性关系,不同Vgs值对应不同的曲线斜率,即漏极D和源极S之间的电阻值Rds受控于Vgs;而三极管在饱和区内,不同Ib值的曲线都重合在一起,即曲线斜率相同,阻值相同。

图1

图2

MOS管导通过程中的各电压电流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Vgs曲线有著名(臭名昭著)的米勒平台,即Vgs在某段时间(t3-t2)内保持不变。

图3

我们知道MOS管是压控器件,不同于三极管是流控器件,但是实际上MOS管在从关断到导通的过程也是需要电流(电荷)的,原因是因为MOS管各极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Cgs和Cds,如图4所示。
MOS管导通条件是Vgs电压至少达到阈值电压Vgs(th),其通过栅极电荷对Cgs电容充电实现,当MOS管完全导通后就不需要提供电流了,即压控的意思。
这三个寄生电容参数值在MOS管的规格书中一般是以Ciss,Coss和Crss形式给出,其对应关系为:Cgd=Crss;Cds=Coss-Crss;Cgs=Ciss-Crss。

图4

在MOS管的规格书上一般还有如图5所示的栅极充电曲线,其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Vgs电压会有米勒平台。
Vgs一开始随着栅极电荷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Vgs增加到米勒平台电压大小Vp时,即使栅极电荷继续增加,Vgs也保持不变,因为增加的栅极电荷被用来给Cgd电容进行充电。
因此,MOS管会有对应的Qgs,Qgd和Qg电荷参数,如图6所示。在MOS管截止时,漏极电压对Cgd充电,Cgd的电压极性是上正下负;当MOS管进入米勒平台后,大部分的栅极电荷用来对Cgd进行充电,但是极性与漏极充电相反,即下正上负,因此也可理解为对Cgd反向放电,最终使得Vgd电压由负变正,结束米勒平台进入可变电阻区。
米勒平台时间内,Vds开始下降,米勒平台的持续时间即为Vds电压从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由此可见米勒平台时间与电容Cgd大小成正比,在通信设备行业中-48V电源的缓启动电路经常在MOS管栅漏极间并联一个较大的电容,以延长米勒平台时间来达到电压缓启动的目的。

图5

图6

米勒平台电压的大小可以近似地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Id=gfs(Vp-Vgs(th)),通过规格书可以得到阈值电压Vgs(th)和跨导gfs,根据电路参数可以得到漏极电流Id,因此,可以近似推算出米勒平台电压Vp。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跨导gfs并不是一个常数,规格书中给出的数值都是基于一定的Vds和Id条件下得到的。此外,还有另外一种估算方法Id=K(Vp-Vgs(th))2,根据规格书中的参数计算
出常数K,然后计算得到Vp。

了解了MOS管的米勒平台后,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图3所示导通过程中MOS管电压电流的变化曲线。

以常见的MOS管开关电路为例,
在t0~t1时间段内,Vgs小于阈值电压Vgs(th)时,MOS管处于截止区关断,漏极电流Id=0,漏源极电压差Vds为输入电压Vin。
在t1~t2时间段内,随着Vgs从阈值电压Vgs(th)逐渐增大至米勒平台电压Vp,电流Id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最大值,MOS管开始导通,并进入恒流区(饱和区)。此时Vds仍旧维持不变,但是实际电路中可能会由于各种杂散寄生电感等因素的影响(Ldi/dt产生压降),也会产生一部分压降损失,导致实际的Vds会略微下降。同三极管类似,**MOS管在饱和区内具有相似的放大特性,其公式为:
Id=gfsVgs,gfs为MOS管的跨导,**可从规格书中得到。
在t2~ t3时间段内,当Id逐渐增大至最大值(由电路参数决定)时,MOS管开始进入米勒平台,由于电流Id已经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所以Vgs=Id/gfs亦保持不变,即从公式角度也可以解释米勒平台。
在t2~t3时间段内,Vds开始以一定斜率下降。但是实际下降的斜率在整个时间段内并非一直保持不变。因为MOS管的Cgd电容在这个过程中是变化的,一开始Cgd较小,之后变大,所以实际的VDS曲线斜率会稍有变化,即一开始Cgd电容小,电压下降较快,之后Cgd电容较大,电压下降较慢,Cgd电容值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
在t3之后,MOS管进入可变电阻区,米勒平台结束,Vgs电压在栅极电荷的驱动下继续升高至最大值,Vds则电压下降至最低值Rds(on)Id。图3 MOS管导通曲线的简化版如图8所示,分析问题时图8已经足够使用。MOS管关断时的分析过程相反,其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图8

图9
t1和t2的时间可以根据RC充放电原理进行近似计算,t1=RgCissln(Vgs/(Vgs-Vgs(th))),t2= RgCiss*ln(Vgs/(Vgs-Vp)),其中Vgs为栅极驱动电压大小,Rg为栅极驱动电阻。t2值近似于规格书
中的参数延时导通时间td(on)。
米勒平台的持续时间tp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近似计算:由于该时间段内Vp保持不变,因此栅极驱动电流大小Ig=(Vgs-Vp)/Rg,tp=Qgd/Ig。tp=t3-t2,近似于规格书中的参数上升时间tr。

------------------------------

2)MOS管损耗分析
MOS管损耗主要有开关损耗(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关注参数Cgd(Crss))、栅极驱动损耗(关注参数Qg)和导通损耗(关注参数Rds(on))等。
以如图10所示的同步BUCK拓扑为例进行说明,由于高侧的开关管Q1和低侧的同步管Q2组成一个半桥结构,为了防止两个MOS管同时导通而使输入回路短路,因此两个MOS管的驱动信号会存在一个死区时间,即两个MOS管都关断。
在死区时间内,由于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因此同步管Q2的寄生体二极管将率先导通进行续流。正是由于体二极管导通后,同步管Q2才被驱动导通,在忽略二极管压降的情况下,同步管Q2导通时两端电压为0,可以看作是0电压导通;同步管Q2导通后,其两端电压为0直至关断,因此也是0电压关断。因此,同步管Q2基本没有开关损耗,这意味着对于同步管的选取,功耗主要取决于与导通电阻RDS(on)相关的导通损耗,而开关损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必考虑栅极电荷Qg。而高侧的开关管Q1由于开通和关闭时都不是0电压,因此要基于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综合来考虑。

所谓开关损耗是指MOS管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不为0,存在功率损耗。由前述MOS管导通过程可知,开关损耗主要集中在t1~t3时间段内。而米勒平台时间和MOS管寄生电容Crss成正比,其在MOS管的开关损耗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米勒电容Crss及所对应的Qgd在MOS管的开关损耗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对于MOS管的选型,不仅需要考虑栅极电荷Qg和栅极电阻Rg,也需要同时考虑Crss(Cgd)的大小,其同时也会在规格书的上升时间tr和下降时间tf参数上有间接反映,MOS
管的关键参数如图11所示。

MOS管的各种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近似估算:
导通损耗:
Q1管:P(HO) = D × (IO 2 × RDS(ON) × 1.3);
Q2管:P(LO) = (1 - D) × (IO 2 × RDS(ON) × 1.3);
系数1.3主要是考虑MOS管的导通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栅极驱动损耗:
PGC = n ×VCC × Qg × fSW;
n表示MOS管的个数(MOS管选型相同时),fSW表示开关频率;栅极驱动损耗主要是发生在电源控制芯片上,而非MOS管上,但是其大小与MOS管的参数有关。
开关损耗:
PSW = 0.5× Vin × Io × (tr + tf) × fSW;
系数0.5是因为将MOS管导通曲线看成是近似线性,折算成面积功率,系数就是0.5;Vin是输入电压,Io是输出电流;tr和tf是MOS管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指的是漏源电压从90%下降到10%和漏源电压从10%上升到90%的时间,可以近似看作米勒平台的持续时间,即图3中的(t3-t2)。另外,规格书中的td(on)和td(off)可以近似看作是Vgs电压从0开始上升到米勒平台电压的时间,即图3中的t2。

------------------------------

3)米勒振荡
米勒平台大家首先想到的麻烦就是米勒振荡。(即,栅极先给Cgs充电,到达一定平台后再给Cgd充电)因为这个时候源级和漏级间电压迅速变化,内部电容相应迅速充放电,这些电流脉冲会导致mos寄生电感产生很大感抗,这里面就有电容,电感,电阻组成震荡电路(能形成2个回路),并且电流脉冲越强频率越高震荡幅度越大。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米勒平台如何过渡。Gs极加电容,减慢mos管导通时间,有助于减小米勒振荡。防止mos管烧毁。 过快的充电会导致激烈的米勒震荡,但过慢的充电虽减小了震荡,但会延长开关从而增加开关损耗。Mos开通过程源级和漏级间等效电阻相当于从无穷大电阻到阻值很小的导通内阻(导通内阻一般低压mos只有几毫欧姆)的一个转变过程。比如一个mos最大电流100a,电池电压96v**,在开通过程中,有那么一瞬间(刚进入米勒平台时)mos发热功率是P=VI(此时电流已达最大,负载尚未跑起来,所有的功率都降落在MOS管上),P=96100=9600w!这时它发热功率最大,然后发热功率迅速降低直到完全导通时功率变成1001000.003=30w(这里假设这个mos导通内阻3毫欧姆)。
开关过程中这个发热功率变化是惊人的。 如果开通时间慢,意味着发热从9600w到30w过渡的慢,mos结温会升高的厉害。所以开关越慢,结温越高,容易烧mos。为了不烧mos,只能降低mos限流或者降低电池电压,比如给它限制50a或电压降低一半成48v,这样开关发热损耗也降低了一半,不烧管子了。这也是高压控容易烧管子原因,高压控制器和低压的只有开关损耗不一样(开关损耗和电池端电压基本成正比,假设限流一样),导通损耗完全受mos内阻决定,和电池电压没任何关系。
总之就是开关慢不容易米勒震荡,但开关损耗大,管子发热大,开关速度快理论上开关损耗低(只要能有效抑制米勒震荡),但是往往米勒震荡很厉害(如果米勒震荡很严重,可能在米勒平台就烧管子了),反而开关损耗也大,并且上臂mos震荡更有可能引起下臂mos误导通,形成上下臂短路。所以这个很考验设计师的驱动电路布线和主回路布线技能。最终就是找个平衡点(一般开通过程不超过1us)。开通损耗这个最简单,只和导通电阻成正比,想大电流低损耗找内阻低的。

-------------------------------------------------------------------------------------------------------------
三、IGBT
1、特点
1)开关特点
(1)导通电流比较大
(2)导通速度慢,不适合高频场合
(3)导通压降为一定值,导通相较MOS管损耗低
------------------------------
2)关于单元
1个IGBT管子和1个反并联二极管合起来称为“1单元”。
1单元就是单管,2单元就是单个桥臂,4单元就是单相桥(H桥),6单元就是三相桥,7单元一般是6单元+制动单元,8单元是6单元+制动单元+预充电单元。
------------------------------------------------------------
2、IGBT单管、MOS管、可控硅
IGBT在结构上是NPN行MOSFET增加一个P结,即NPNP结构,在原理上是MOS(MOS就是MOSFET的简称)推动的P型BJT。
多的这个P层因内有载流子,有电导调制作用,可以使IGBT在跟高电压和电流下,有很低的压降,因此IGBT可以做到很高电压(目前最大6500V),但由于载流子存在,IGBT关断时电流会拖尾,关断速度会减低。
IGBT和MOS是全控电压型驱动器件,即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来开通或关断器件。
可控硅是半控电流型驱动器件,即给栅极通一定的电流,可以使可控硅导通,但是一旦导通,就不受栅极控制,将栅极的电压电流信号去除,仍然保持导通,只有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减小,或可控硅AK两端加反压,才能关断。
IGBT和MOS频率可以做到几十上百KHz,但可控硅一般在1KHz以内。

------------------------------------------------------------

3、IGBT选型
1)IGBT单管
仙童SGL160N60UFD,封装TO-3PL或TO-264,管内自带二极管。

图3.3.1

图3.3.2

图3.3.3
------------------------------
2)IGBT模块(海飞乐_IGBT/MOSFET隔离驱动模块生产商)
------------------------------------------------------------
4、IGBT单管的检测
1)任何指针式万用表皆可用于检测IGBT
注意判断IGBT好坏时,一定要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因R×10KΩ挡以下各档万用表内部电池电压太低,检测好坏时不能使IGBT导通,而无法判断IGBT的好坏。此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检测功率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的好坏。
2)判断极性
首先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用万用表测量时,若某一极与其它两极阻值为无穷大,调换表笔后该极与其它两极的阻值仍为无穷大,则判断此极为栅极(G)。其余两极再用万用表测量,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调换表笔后测量阻值较小。在测量阻值较小的一次中,则判断红表笔接的为集电极(C);黑表笔接的为发射极(E)。
3)判断好坏
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用黑表笔接IGBT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IGBT的发射极(E),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在零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集电极(C),这时IGBT被触发导通,万用表的指针摆向阻值较小的方向,并能站住指示在某一位置。然后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发射极(E),这时IGBT被阻断,万用表的指针回零。此时即可判断IGBT是好的。
------------------------------------------------------------
5、IGBT单管的命名与参数
用于电磁炉的主要由FAIRCHILD(美国仙童)、INFINEON(德国英飞凌)、TOSHIBA(日本东芝)等几家国外公司生产,各公司对IGBT管的型号命名不尽相同,但大致有以下规律: 
1)管子型号前半部分数字表示该管的最大工作电流值,如:G40××××、20N××××就分别表示其最大工作电流为40A、20A
2)管子型号后半部分数字则表示该管的最高耐压值,如:G×××150××、××N120x××就分别表示最高耐压值为1500V、1200V
3)管子型号后缀字母含“D”则表示该管内含阻尼二极管。但未标“D”并不一定无阻尼二极管

G40N150D电气参数

反向击穿电压BVceo(V)

1500

集电极最大连续电流IC(A)

40

工作电压(V)

1000

输出功率(w)

>2000

工作频率(kHz)

<100

栅板门限电压UGe。(V)

5.5

集、射极间饱和电压Uce(v)

3.5

集、射极间是否有阻尼保护二极管

内含阻尼保护二极管

另外如G60N100、G160N60等。
----------------------------------------------------------

6、​ IGBT的应用

-------------------------------------------------------------------------------------------------------------

电子元件-三极管/MOS/IGBT相关推荐

  1. LTspice仿真学习2-二极管/三极管MOS管

    LTspice仿真学习2-D/BJT/MOS 二极管/三极管/MOS管仿真学习及举例说明分析...

  2. 二极管 三极管 MOS管的区别

    这三种管都是半导体器件. 1.二极管是将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和管壳就成为半导体二极管.适用于高频和小功率的工作,也用作数字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2.三极管简称晶体管,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是最 ...

  3. 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三极管-mos管

    一.推挽输出 1.1推挽输出的概念 推挽(push-pull)输出是由两个MOS或者三极管组成,两个管子始终保持一个导通,另一个截止的状态. 图1 推挽电路示意图 当输入高电平时,叫做推: 上管Q1导 ...

  4. 教大家如何用数字万用表对三极管 MOS管正确测量

    下面是三极管的架构以及在电路图中的各种标识方法 万用表打到二极管档(蜂鸣档)对三极管测量时...首先我们要确定哪只脚是b极.于是用红表笔接触其中任意一只脚不动.用黑表笔去接触另外两只脚.如果能够测得两 ...

  5. MOS场管原理、作用及组成电路

    目录: 一.MOS管原理.作用与选型 1.原理 2.热阻与损耗 3.电容 4.开关时间 5.选型 1)选用N沟道还是P沟道   2)确定额定电压.电流   3)确定热要求   4)决定开关性能 6.应 ...

  6. mos管 rl_三极管与MOS管工作状态图解分享

    三极管与MOS管工作状态图解分享 图说三极管的三个工作状态 电子元件基础-BJT管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大家都知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元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下存在Ic=βIb的关系,怎么理解三极管的放 ...

  7. 三极管和MOS管工作状态图解+实例

    图说三极管的三个工作状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7845.htm 电子元件基础-BJT管 大家都知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元件,三极 ...

  8. pmos低电平驱动_三极管和MOS管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

    转自大佬: 1 三极管和MOS管的基本特性 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器件,用基极电流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有NPN型三极管和PNP型三极管两种,符号如下: 图1 左NPN型三极管,右PNP型三极管 ...

  9. 图说三极管的三个工作状态

    大家都知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元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下存在Ic=βIb的关系,怎么理解三极管的放大模型呢?这儿我们抛开三极管内部空穴和电子的运动,还是那句话只谈应用不谈原理,希望通过下面的" ...

最新文章

  1. 人脸照片秒变艺术肖像画:清华大学提出APDrawingGAN CVPR 2019 oral paper
  2. 华为新版交换机端口配置由TRUNK改为ACCESS
  3. Facebook有1万名员工在研发AR/VR设备 占员工总数近1/5
  4. webpack4.0各个击破(6)—— Loader篇
  5. 【Flutter】Dart中的抽象类和接口
  6. java设计模式中的动态代理
  7. 威纶触摸屏与三菱D700变频器485通讯程序 自己编写的威纶触摸屏与台达变频器的通讯程序
  8. lm324 -4运放-运算放大器
  9. 工地泥浆流出大量邵阳抽泥浆罐车清理路面泥巴
  10. vasp能装在window系统里吗_Window安装系统详解
  11. mc服务器常用指令_我的世界服务器指令大全 最新服务器指令汇总
  12. Python2 简介
  13. H265摄像头如何实现网页直播
  14. 003Visual Basic装饰模式
  15. 股票爬虫(java爬取东方财富)
  16. 如何通过RSS来订阅天气预报
  17. 中国农场可变利率技术(VRT)行业市场供需与战略研究报告
  18. (一)DragonBone制作运动的小汽车
  19. 华为任正非最新发声:活下来!
  20. Java基础(飞机大战小游戏)

热门文章

  1. 打不出电话显示无法连接到服务器,打电话显示无法连接到服务器
  2. Java基础重温_02:运算符、三元运算符案例(2只老虎、3个和尚)、键盘录入(Scanner类)、控制流程语句、控制流程语句案例(奇偶数、考试奖励)
  3. 个人日常开发工具、问题收集
  4. 【每天学一点系列~】还在困惑数据结构(尤其是链表)里指针的看这里!!!
  5. Lua 闭包实现pairs和ipairs
  6. 大家一起学习用VBA查询数据
  7. [CNNA] 路由器基础
  8. Python 通过文本生成词云
  9. NeHe的OpenGL教程7(Bang翻译Delphi版)-如何使用光源
  10. 虹膜识别论文2: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Deep Convolutional Features For Iris Recognition 2016年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