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Aeneas

【导读】读博太孤独?你绝对不是一个人。大部分博士生都会有感觉很孤独的时候。国外的这些年轻人,通过种种方法,战胜了孤独。

每个读博的人都知道,踏上了这条路,大概率就是一场苦行。

人生在世,孤独其实是常态。然而读博期间的种种艰辛,又把这种孤独给人的无助感和压迫感放大了无数倍。

婚姻,是爱昏了头的年轻人走进一个平均7.5年的协议。

而读博,更像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稀里糊涂地迈进了与学术/导师的婚姻。

在知乎上,关于读博孤独的提问比比皆是。

读博期间,仿佛是自己一个人在对抗全世界。

必须独自在茫茫沙漠中寻找绿洲,喜悦和压力都是自己一个人的。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4年呢。

而且读博期间,很多孤独和压力并不来源于读博本身。

在本文中,我们不谈人生所有阶段的孤独,只谈读博期间的孤独。

Nature上的两篇专栏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第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去澳洲留学的新加坡女生Jolene Tan。

在研究中感到孤独?你不是一个人

像许多博士生一样,我离开了我的祖国新加坡,来到澳大利亚继续学业。

虽然新地方可以提供很好的机会,但它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比如,孤独。

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里,我发现周遭的环境非常陌生,而在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开始读人口学博士学位,让我的读博生活变得更糟了。

读博可能会让人很孤单,尤其是对于第一代学生,和到异国求学的学生

不过,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些导致我孤独的因素,并且发现了该如何缓解孤独。

当我第一次接触研究领域时,我发现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这是一条铁律。

教授们都兼顾着出版物、教学和拨款提案。我观察到,他们在收集和分析数据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在论文和提案方面的产出就越多。

作为一枚认真的博一萌新,我整装待发,全力以赴,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新方法、探索信息源、分析数据。但慢慢地我发现,在研究和友谊之间取得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前方的路也越来越孤单。

我也很难向其他人解释我在做什么。作为导师的第一代学生,我很难向家人和朋友解释清我在研究什么,以及它为什么很重要。

我的研究是找到影响亚洲低生育率的因素,这个主题跟和我一同上课的其他学生的主题都不一样。我经常会在研究过程中感到孤独,找不到人可以交谈。

在教育和研究领域,最看重的是个人成就。学生是因为在领域和学科上的独特贡献而获得博士学位;并没有博士学位颁发给一个努力的团队。而当你提交论文或提案时,对你工作的评价通常是由匿名的审稿人和决策者做出的,而他们离你很遥远,你无法与他们见面或交谈。

很多次reject

没有人会告诉你,走上学术这条路后,你要面临多少次reject。

当我把第一篇论文提交给期刊时,立即得到了reject。在一次次reject之后,我终于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我的成功。在我的演讲期间,全程只有另外两位发言者和主席来当听众。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学术是一件多么孤独的事。我非常担心,如果没有任何人关心我的研究该怎么办呢?我的研究似乎不属于广受关注的那个圈子。

所以,读博就注定孤独吗?我觉得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工作和生活设定了界限。比如,我尽量不在周末工作,而是与很多人见面,探索新的地方和爱好。

我们参观了堪培拉国家植物园,了解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在草地上野餐、放松、充电……我甚至参加了我的第一次绘画-啜饮 (paint-and-sip)会议,我们喝了酒,然后画了一幅高地牛的肖像。这些活动让我明白,即使是读博生活,也可以很social。

旨在建立社交活动的绘画课帮Jolene Tan找到了友谊

张口和同学谈论你的孤独,可能非常难,不过如果你这么做了,其他人也会更容易张口,甚至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有一次,我向项目中的其他学生坦白:别人似乎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有我觉得摸不着做研究和发论文的门道。我不了解发paper过程中的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该怎么排版,以及哪些期刊需要置信区间,哪些需要p 值。我太害羞、太尴尬了,很难开口问出这些问题。

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同龄人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些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向我们分享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听到其他人面临同样的挑战,我立即感到如释重负。我开始不那么苛责自己,让自己享受学习的过程。总之,我明白了找到归属感是多么重要。

重要提示

这是我给自己和其他刚开始研究的人的建议,尤其是第一代学生和搬到新地方的学生。

• 要有耐心。找到你的研究途径和学术立足点需要时间,不要因为没有立刻找到它们就绝望放弃。研究需要时间,交朋友也是一样。

• 寻找归属感。培养归属感是需要你主动去努力的。并不是说在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校园环境中,你就一定能找到归属感。

通过朋友介绍和参加活动,我结交了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来自我的研究小组、系外,甚至不是学术界的人。这让我有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例如,其他系的朋友帮助我认识到讲故事的价值——作为交流研究想法和经验的一种方式,它非常有用。这种方法在人口学这种定量学科中并不常见。

我很幸运能成为博士生支持小组的一员,我们互相依赖,互相学习,分享彼此的优势。我们会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并从彼此那里获得反馈和建议。

这些会议不仅有助于改进我们的研究,还能帮助我们保持联系,既作为朋友,也作为人口统计学家。我们可以互相丰富彼此的研究主题。和同龄人一起,我们互帮互助,一起应对工作上的压力。

• 问问题。我从在博士生师兄师姐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问问题。

例如,要尽早明确自己的毕业要求,这有助于你安排研究计划,为各项目分配足够的时间;向期刊询问他们的提交要求,会减少来回修改的次数;询问其他人的研究,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因为在我出身的文化中,不问问题是一种礼貌的表现,而在这里,我学会了新的文化技巧,这让我在学术和社交上成长。

• 亲自见人。在这个后疫情时代,使用Zoom上课或会面很容易,但对我来说,视频会议的体验并不能替代人际交往。现在的旅行限制已经放宽了,我会尽量频繁地回家。与家里的人保持联系,在校园里亲眼见到周围的人,都可以让我缓解孤独感。

• 分享你的感受。分享孤独的经历是充满力量的,能让人充分宣泄孤独。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种假设甚至有一个术语:多元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人们通常会认为,他们的体验是小众的,即使他们的大多数同龄人都有这种体验。

当我与其他人分享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让他们也有同样的需要,想同样开始倾诉。而通过彼此的支持,我们都变得更加强大了。

现在,在我博士旅程的中途,我终于建立了足够牢固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让我能够细细品味这段经历,而不会感到孤独。与同龄人分享孤独感,建立社区感和归属感,互相给与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孤独的陷阱。

第二篇文章,来自一个科学家团队。

如何战胜孤独?参加学术反馈小组

你因为被关在家里感到孤独吗?来参加在线反馈小组吧。这里可以满足你的社交需求,还能同时提高你的科学技能。

我们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在过去的八年里,我们每周都会在网上见面,为我们的职业生涯互相提供反馈和支持。这个虚拟社区,丰富了我们作为人和学者的生活。

由于疫情的流行,很大研究人员受到被鼓励的威胁,而我们的经验或许很有价值。疫情使许多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但这可能是一个建立人际网络的机会,这个网络可以提供即时的情感支持,建立长期的研究利益。希望我们组建和维护虚拟反馈小组的经验,能够激励其他人找到对抗孤独和建立社区的方法。

开始,我们的小组是一个论文写作小组,始于我们在斯坦福大学读研时。它之所以一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当我们开始作为学者和政府科学家的职业生涯时,我们发现我们非常需要彼此的反馈和支持。我们发现:他人的反馈,尤其是在研究过程的早期得到的反馈,对我们的学术成功至关重要,这往往是很多人所缺失的。

在我们的虚拟会议中,小组成员会分享了一些东西,比如一篇论文、论文大纲、研究设计、教学大纲、赠款提案、初步数据或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会得到了来自组员的评论。

不同于那些专注于写作的团队,我们很重视内容以及科学基础,而他们会优先考虑输出或编辑。我们也不是一个标准的研究小组:虽然我们经常为彼此的学术作品做出贡献,并在我们的论文中对小组成员致谢,但我们的目标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来自受尊敬的同行的快速、频繁和多阶段的评论,以此来支持个人的研究议程和职业发展。

这种类型的反馈有很多好处。它不能取代来自学科专家、机构导师,或特定组织的建议,但是,通过及早参与研究过程,并与学科之外的一些人合作,我们得到了另外的好处。

在研究和教学阶段的早期接受建议,可以提高研究和教学的质量,而在后期接受来自同行评审或会议的反馈,可就来不及了。与跨学科同事的接触让我们了解了新的文献和方法,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合作者和导师。给予和接受反馈,可以提高我们对期刊同行评审的贡献,以及我们为学生提供建议的能力。

所有成员都会从其他人的经验中得到收获,加速接触学术和专业活动,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和洞察力。一位成员对小组中的40多篇文章和2本书提案提供了反馈,这远远超出了她作为一年级教员的标准。这使她有信心写自己的书,并担任期刊编辑的职位。

加入支持团队后,我们可以在其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想法,并在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接受建议,这使我们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例如,这有助于我们通过采用新方法来推进我们的领域,并通过拒绝诱人但不必要的机会,来保持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我们的支持还帮助成员开展了创意项目:我们中的一个人发表了使用地理地图探索法律概念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组建学术反馈小组的技巧:

1.从「正常 」群体之外选择受人尊敬的同龄人

每个成员都必须尊重其他成员的贡献。找一些相互认识的组员,可能会有所帮助——比如,上同一门研究生课程的人,或者属于同一个专业或学术社区的人——但这不是必需的。参与小组会让你认识来自平常的圈子以外的人,是扩展你的社交网络的绝佳机会。邀请会议中其他领域的人,或其他领域论文的作者来参加,都是不错的选择。

该小组在线Zoom会议的屏幕截图

2.找到学科的广度和共同点

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成员,让我们所有人都接触到了新的想法和方法。我们的成员来自环境科学、地理、法律、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和公共政策,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兴趣和工作地点都很不同;然而,我们对环境治理和水环境有着共同的兴趣。这为我们提供了共同语言,让我们提供给他人的评论是有知识基础的,并且是相关的。

3.经常开会并在早期阶段提供反馈

与旨在完善最终产品的写作小组不同,反馈小组可以塑造新生的概念。这有助于成员从没有希望的想法中筛选出有希望的想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供迭代评论,我们鼓励组员提交粗略的概念,以实现想法的原型。

4.营造安全空间

当每个成员都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想法,或者建设性的批评,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时,反馈小组是最有用的。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我们的评论指向的是工作,而不是人。我们会平衡负面和正面评论,所有反馈都是建设性的。

此外,我们属于不同的机构和学科,因此没有「职业风险」。我们不在彼此的任期或晋升板上;我们也不审查彼此的期刊出版物。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在我们自己的部门中不方便提出的问题。

5.灵活,但认真对待承诺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群体可能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也许是为了解决由于疫情而造成的社会孤立。即使是这种情况,我们也鼓励您继续发展团队的潜力。多年来的参与可以建立信任并创造互惠。

我们的团队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变化。自我们成立以来,成员一直在不同的国家、州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我们先后经历了结婚、生子、战胜疾病、旅行。

灵活性有助于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同时保持对团队的承诺。开始,我们严格规定每周出勤,规定了见面的频率,以及提供反馈的类型。渐渐地,我们放宽了这些规则,并转变为每周一次的视频会议,定期出席。因为我们彼此建立了信任和承诺,严格的规则就不必要了。

我们的日程安排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会员生活在跨越十小时时差的四个时区(从美国东海岸到澳大利亚东海岸)。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我们都会审查我们的教学时间表和承诺,并使用在线日程安排平台找到这个学期适合每个人的会议时间。

当然,无论我们计划得多么好,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日子会出现夏令时。我们没有让这些小问题破坏我们的团队,而是学会了变得灵活。我们通过电子邮件提供反馈,更改我们的演示文稿列表,或者干脆跳过一周。我们意识到该小组的目标是提供支持,而不是创建另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说,一个短期小组可以帮助他们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得到研究反馈,并承受情绪压力。但对其他人来说,它可能会演变成持久的东西,其好处远远超出当前的危机。

也许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社区,并保持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让我们变成了更快乐的学者,和更全面的人类。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一心只想着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读博期间的孤独,也许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在此期间发展出一个新的自我,拓展与世界全新的连接方式。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801-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432-3

读博太孤独?你不是一个人!相关推荐

  1. 孤独的人养着一只精神的孔雀

    我有一个仕途上的朋友,因为受贿被判了刑,在狱中感到无聊就看书写文章,后来竟写上了瘾,不断有佳作发表,出狱后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借此东山再起,他却看淡名利,卖了城里的房子,到偏僻的 ...

  2. 那些年做的学术公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叫黄海广,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的学术公益之路.我希望初学者少踩一些坑,我也希望我能做个"雪中送炭"的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术公益的道路上来. 2014年9月,我考上了博士,那 ...

  3.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人将吴恩达的视频教程做成了文字版

    关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入门,很多人的启蒙课是吴恩达老师的在线课程.但这种视频课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相对于文本来说,视频的内容总结和查找较为麻烦,尤其是对英文不好的学习者来说. 于是,以黄海广博士领头 ...

  4. 为什么有些没读过书的人做生意却很厉害?

    ‍ ‍ 1.为什么有些没读过书的人做生意却很厉害? 有好学历的人还能做好生意,其实是非常难的. 学滑雪的时候,教练会说,小孩学起来快,因为小孩脑子里没有很多固定习惯,也缺乏恐惧感.但成年人已经有很多固 ...

  5.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是一名机器学习初学者,2014年12月开始到mooc网上学堂学习机器学习课程,该课程内容非常不错,但好多视频没有中文字幕,我就发动几位博士来一起翻译字幕,我整理和翻译了大部分视频,并把视频和中英文字 ...

  6. 网络研讨会的邀请:SQL优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您好, Beijing Shennao 邀请您出席使用 WebEx 的网络研讨会. 主题:网络公开课_SQL优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主持人:Beijing Shennao 日期与时间: 2014年6 ...

  7. 读博会改变人的性格吗?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读博二年级中.因为科研底子一般,所 ...

  8. 孤独的人在孤独的地方...

    我也有了自己的blog   不过它只属于我自己 一个孤独的人... 在一个孤独的地方... 我称之为享受孤独...

  9. CEO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CEO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其实我不是CEO.       不知为什么,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感觉属于那种高高在上的孤独.       在以前总认为CEO是一个很威风的工作,有名声,有地位,有钱赚,可以要自 ...

最新文章

  1. 你还在从零搭建 Java 项目 ?10000 字总结~
  2. 叫你两招编辑PDF文档的方法
  3. 9大方法为云安全保驾护航
  4. C语言程序练习-L1-015 跟奥巴马一起画方块 (15分)
  5. 深入理解CPU的调度原理
  6. js 事件委托深入浅出
  7. 选了combobox里的选项后没激发change事件_stata 事件分析法
  8. Javascript引擎单线程机制及setTimeout执行原理说明
  9. supermap iserver端口介绍
  10. 手机网页宽度自动适应屏幕宽度的方…
  11. 什么是IOC,IOC的优缺点及IOC的应用
  12. 3h精通OpenCV(一)- 读取图像视频与网络摄像头
  13. python下载速度显示_Python获取下载速度并显示进度条
  14. Tomcat项目get请求中参数乱码问题
  15. AutoCAD.net Transaction实例4 标高
  16. smali java_Android逆向——初识smali与java类
  17. Tecplot新手进阶--使用tecplot宏操作批量处理数据输出图片(详细步骤)
  18. 图解电影的网站有那些?
  19. android 分享给好友,如何将安卓手机安装的APP分享给好友简单方法分享
  20. 【微信公众号发红包转账】微信公众号上手机网页接收请求,通过公众号给用户发红包 开发流程...

热门文章

  1. [自习任我行]第二阶段任务跟踪1
  2. python中迭代_python中的迭代什么意思
  3. 新生研讨课:利用OpenCV处理带有水印的图片的调研报告
  4. 大佬带你看源码!BTAJ大厂最新面试题汇集,已拿offer附真题解析
  5. 苹果cms10自适应模板好看的苹果cmsv10美化模板免费
  6. 遇到一位贵人是什么体验,贵人到底有多重要?
  7. java实现低碳生活大奖赛
  8. WEB渗透测试(一)被动信息收集3(RECON-NG)
  9. 单片机小白学步系列(八) 用面包板搭建实验电路
  10. C语言高级教程-C语言数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