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的前端会是什么样?

前端发展迅速,五年前可能还是jquery一把梭,现在框架领域三分天下,还有其他后起之秀。敢问各位:你觉得五年之后(定在2020-2024年吧),前端届会是什么样?五年之内哪些会变,哪些不会变?比如web前端,node.js方向的全栈,2d 3d方向等。

作者:李国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592204/answer/9412754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一位朋友刚刚说过:任何脱离了大环境而对特定领域进行的预测都是不靠谱的。

想来也是,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虽然 web 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前端的技术似乎并没有大的发展,虽然偶有惊艳,却鲜有果实。IE 与火狐形似鱼缸里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直到 Chrome 这条鲶鱼的闯入,才带起了近十年的风掀浪涌。当然,这背后还有单机算力、移动端等多种技术的长足发展作为后盾。

大的环境主要是整个 IT 界。目前,业内人才的储备数量基本足够,但是整体质量堪忧,加上互联网的各种可能已经被探索得差不多了,运营团队对企业的重要性终将超过研发团队。开发群体的整体状态就是继续吸纳新人,但是内部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这样的竞争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人才下沉与末尾淘汰。

某些后端面对前端时总是有一种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就跟拿着中国护照的乞丐瞧不起泰国一样,源于无知和盲目的群体认同感,殊不知泰国国王过着自己想不到的富裕生活。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前端开发人员的整体水平终究是比服务端要低一等半等的,后端人才下沉的时候,连前端都干不来的尾巴会被淘汰,另一部分人会沉入前端,而前端中的末尾部分无处可沉,必然面临淘汰的命运。

这样的大逃杀对个体而言是极为残酷的,但是对前端界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因为整体的人才素质会提升,圈内的风气会比现在好很多,再加上浏览器等技术的发展,前端的前景愈加光明。

但是我的这位朋友刚刚又说:如果统计的时间足够长,很少有事物会呈线性变化,一时半会的起伏说明不了问题。所以很难说,前端会不会在某个时间节点碰到天花板,然后走下坡路。

对于目前各种技术的前景,个人见解如下:

  1. 各种基于云 + web 的工业应用将会代替部分PC端工业应用,PWA 技术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无足轻重,这也意味着浏览器早晚会在用户授权的本地文件夹中自由读写(当然,可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同域权限管理机制);
  2. 现在流行的几大前端框架基本都是用于内容展现的,但内容展现绝不是 web 的终点,完整的单机交互与数据模型管理才是未来,各种现有框架的未来要么像 jQuery 一样日渐声微,要么与 web 一起进化,并且分出更多亚种;
  3. 网格布局与弹性布局的流行,以及业内积累下来的布局经验,将会赋能可视化布局工具,从设计稿到展示页可能不再需要开发人员的介入,那么切图仔将成为历史;
  4. nodejs 和云计算的发展使得前端可以涉足后端,形成“去后端化”的趋势,但是 WASM 的引入,会给后端一个介入前端的楔子,JavaScript 会变成其他语言与 WASM 的胶水层——在分离了许多年之后,前后端会再次融为一体,我们可能要给这个群体一个新的名称了,至于这个群体会更像哪一端,可能要取决于彼时流行的 IDE 工具,靠大厂赏饭;
  5. WASM 确实给别人做了嫁衣,但是 JavaScript 凭借胶水语言的地位得以存活,但是不容乐观,而其他的动态类型语言由于缺乏性能优势,前景堪忧(不是要针对谁,我是说……);
  6. AR、VR、XR 前端会逐渐兴起,但是新生代的开发者们的主武器可能是其他具有性能优势的语言,原因还是 WASM 的兴起,以及某些语言多年以来的人才储备。

好吧,前端菜鸟带着困倦发表一些浅见,请多指教。

作者:阿里巴巴淘系技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592204/answer/12967536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阿里前端技术委员会主席 淘系技术部资深总监 圆心,在去年的 GMTC 全球大前端技术大会上,发表了《前端路上的思考》的演讲,分别从**前端的发展历程、今天的机会、如何引领新技术、前端价值**这四个方面谈了下他的看法。从过去到未来,我们来看看大牛眼中的前端是如何发展的。————————————————————————————————————————前端发展史我把前端发展编为五个阶段,这个五个阶段跟网络上看到的阶段分析不同。我认为每个阶段有一个理论或者方法论的支撑,带来了一次飞跃。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放在 2003 年。大家那个时候都知道,那个时候讲求所有的 HTML、CSS、JS 是我们所谓结构样式行为的分离,这个理论造就了今天前端主体。

在这之前基本是两种职位,一个是 JAVA 工程师,一个是设计。当时的设计是包含了视觉设计以及 HTML+CSS。但是因为这种结论理念的到来,让前端开始真正变为前端,专注于今天大部分前端所工作的内容。这个理念核心的出现,带来了整个前端岗位的出现。其实伴随着 2003 年之后,国内第一次出现真正的前端的岗位是 2005 年,这期间有一个延续性。之后很多公司出现了重构工程师,也是今天很多前端的主体。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 2008 年。当时有一个理念认为 90% 的性能优化都在前端。在前台体系里面,这个理论让前端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前端现在可以回答对公司的体现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性能的优化带来更好的体验、更高的转化率等。突然发现前端整个岗位体现了很大的价值。我相信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都记得 YSlow,那个包括今天影响前端对于性能体系所有的思维,这是第二阶段。但是第二阶段带来了什么?上面有写,带来了工程化的开启。怎么理解?今天要做很多性能优化,需要通过工具、流程把体系更好的工程化,然后得到一个最佳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它是一个工程化的开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用 Ant 前端工具,到今天有 GRUNT、Webpack、Babel 等。这样来看,第二个阶段是在 2008 年整个性能优化的过程,理念就是 90% 性能优化在前端。

**第三阶段**第三个阶段是 2013 年。我今天分享跟大家原来理解的阶段不一样,大家有从框架阶段来定义,也有从中间技术 W3C 什么时候出现,或者从 Node.js 什么时候出现来定义。出现并不是一个阶段。其实发现 Node.js 早于 2013 年,可能是 2008/2009 年就出现了,但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出现变化?换到今天,我们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词就是前后端分层,在后端体系里面让前端更加专注前台的 UI 层、逻辑层,后端关注后台的接口,让我们之间分工更加明确。后端如果开发一个页面,跟前端说页面有问题,但是前端一看是后端把标签写错误了,这就是合作方式不合理。

前后端的分层促进了对于前端体系的发展,也开始慢慢的影响到今天从前端到全栈的过程。让很多人更有机会使用 Node.js 从工程的工具开发慢慢过渡到可以用 JS 做应用开发,这在 2013 年是很大的变化。当然这里面有很多 Node.js 的框架,在上层的数据层,我们也会看到 GraphQL 整个逻辑编排的体系,所以会把这个体系带到前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 BFF,也是基于这一套体系的发展。这是前端第三个发展阶段,始于 2013 年。

**第四阶段**第四个阶段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因为移动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今天整个 PC 和无线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前端大部分人开发的方式。

一开始理论是 Mobile first,后面是 Write Once,Run anywhere。这个时代是什么?我们把 PC 工作转到无线工作,这里面很多人纠结,那个潮流来临时候发现大量前端涌向了客户端,客户端出现了蓬勃发展。但是今天大量的客户端又涌向了前端。两者之间不停转化。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思考到底是 H5 还是 Native,未来到底是 H5 开发还是 Native 开发?我认为这个焦点就有错误。为什么纠结今天用 H5 还是 Native 解决问题?我觉得今天到了无线时代,焦点应该在这里:怎么样用最标准化的开发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发这个页面、怎么样能够提供像 H5 一样标准的页面。回到这个焦点,在移动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每个 APP 如何重新定义渲染引擎,这个渲染引擎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看到,封装是最早的,可以把 H5 封装 APP,以及 RN,还有 WEEX,以及今天的 Flutter。整个主线和思维按照这个理念进行,而且时至今日这个理念依旧在影响我们前端开发。

**第五阶段**第五个阶段是低代码对于整个体系影响。

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互联网下的风口,所有的企业都看 to B 的体系,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to B 的体系有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实我们在前端的体系里面把 to B 看成是中后台,那里面有什么样的特质?比如说布局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表单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表格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可视化图表是高度标准化……这个体系存在大量的标准化,而不像 C 端多样化,这个体系里面,如何用低代码或者无代码的体系来完成对这个体系的重塑,这是在 2016 年重点看待的事情,也是 2016 年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变化。今天很多公司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今天微软的 PowerApps,大家在这个领域在做新的探索。

**小结**我们回顾可以看到:2003 年结构样式行为分离,预示着前端岗位的出现。2008 年 90% 性能优化在前端,开启了工程化。2013 年前后段分离,带来了全栈的演进。2014 年 Mobile first 是无线时代的来临。2016 年 LOW/NO Code 出现,带来了中后台的重塑。 今天的机会我们看今天是什么?每一个今天重点投入的方向背后思考是什么?我们今年阿里经济体前端委员会四大技术方向:第一搭建服务,第二是 Serverless,第三是智能化,第四是 IDE。

**搭建服务**首先看搭建服务。今天讲到了低代码和无代码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第一,肯定中间包含了大量的组件、元件、模块。在消费端体系里面,我们也在做很多尝试,比如说原来的频道活动,在活动的体系里面也是高度抽象化的,所以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搭建服务无论是在中后台还是整个无线端,以及 PC 端都有大量场景,这样大量场景需要把整个框架标准化,希望把里面的元件、组件以及模块标准化,还希望把这样的服务能够服务于今天所有无论是中后台也好,C 端页面也好,希望有这样的体系——服务化标准化的方式服务,打通整个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把搭建服务认为是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方向。**Serverless**今天很多人听到了 Serverless,很多人对于 Serverless 理解有所不同。我理解 Serverless 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内,内是站在公司角度 Serverless 对前端的影响。一个是外,外可能是在云上如何提供 Serverless 能力的提取。 回到公司的内,Serverless 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可以让前端更加贴近业务,可以让更多能力下沉。前端转到 Node 体系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说不是你会写 Node.js 你就是前端工程师,我非常同意这样说法。但是到了 Serverless 我们可以不用关注部署,不用关注运维,不需要关注所有的 DevOps,也不需要关注底层数据库的状态,他会让我们前后端整个的体系像前后端分层一样又往前迈一步。目前我的团队里面,不仅包括前端,还有 200 多个 JAVA 开发,大家共同推进所有的体系变革,希望团队里面所有业务迈向 Serverless。Serverless 需要把后端能力平台化,把底层数据模型、领域模型和能力模型高度后台化,对整个体系进行重塑。之后前端会有大量的业务逻辑开发,让前端更加贴近业务,让前端更加理解业务,我觉得 Serverless 未来会在整个前后端开发模式上带来新的变革。回到外部体系,它是什么?五年前在 D2 我讲了一个想法:在云上更多通过 Serverless 方式提供函数式编程,让开发者编程更加快捷。端就是今天小程序,今天可以看到,无论是腾讯、阿里,包括头条、百度都在推自己的小程序,小程序就是未来端上的一个跨端的解决方案,而且有一定的收益、安全可控,云上一定是以 Serverless 的方式和端之间做连接,可以让这个体系运转很好。我今天看到一个数据说国内今天在云上的 Serverless,有 60% 到 70% 的程序都是通过 Node.js 在运行,所以 Node 在这当中有很大的空间。研发平台是什么样?上层数据接入网关是什么样?还有编排是什么?这是今天 Serverless 聚焦的领域并往下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像我讲的,Serverless 一定会带来前端很大的变革。**智能化**去年在 D2 讲过智能化,智能化一定是未来,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 AI 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从一个 Design 变成一个 Code?今天每个公司的前端都有大量的设计、大量原代码,我们通过大量设计稿和原代码进行机器学习,让中间的布局可学习,让中间的元件可学习,我相信未来 D2C 一定能够解决前端生产力瓶颈,让前端从今天大量低端开发、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转移到很多领域深度的参与、深度的突破。所以我觉得,智能化一定会带来前端未来格局的变化,因为 AI 让很多低效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回到另外一个问题,无论是在无线化的时代,还是中后台的时代,整个抽象程度是高度收敛的,不像原来做 C 端的 PC 是发散的。在收敛的情况下,一定是可以基于收敛的体系进行规模化,而这个规模化是我们希望通过 AI 的方式完成整体的改造。我相信一定会带来前端另外一个变化。 **IDE**大家会问,为什么 IDE 会变成你们的核心方向?我讲一下思考。今天阿里的前端我们做了叫工程中台,工程中台做到了前端代码从提交到发布的管控,当然包括中间提交之后整个代码的编译、构建、检测以及发布。但是在前台的部分,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工具,而这个工具在各团队之间割裂的,无法复用。因为工程不仅仅是提交到发布,前端工程化应该从编码开始到发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路、完整的格局 回到这个体系里面,如何能够收敛前面整个的开发状态,我觉得是可以通过 IDE 内核构建整个基础。能够把整个体系打通,同时所有团队、所有能力,作为组件的形式存在,组件可以让更多人基于同样一个架构进行高质量的交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当然如果仅仅是面向内部,IDE 还达不到作为整个集团的四大方向之一。比如说还有很多 ISV,很多小程序开发、互动的开发、一些工作的开发,我们也提供 IDE 给 ISV 的,但是那个体系是内部的精简版。如果今天把整个 IDE 从内到外全部打通,就是基于一套完整的架构,然后基于上面的能力内外都可以互通,可以带来整个生态的能力提升。**小结**今天讲到了,在整个搭建体系,在整个低代码、无代码的体系,依托 IDE 提供很多的能力,我们是否可以把本地的 IDE 跟云端 IDE 体系完全打通,通过一套架构完成所有的体系构建,通过组件的生态全部打通,形成完整的闭环,我觉得完全可以。往外延伸,回到今天的云体系,也需要提供一个 IDE 给今天更多人使用。你会发现,IDE 是可以把内外、线上线下、所有的开发者生态全部打通,能够让集团所有的前端的能力服务于阿里所有的生态,这就是我认为 IDE 会作为我们核心战略之一的原因,我们需要促进这个体系的完成。**新兴领域**前面我们讲了今天阿里的前端的四大技术方向,这四大方向思考我已经陈述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当然除了四大方向,我们依旧有很多没有列在上面的部分。 上面说的三部分,对于未来我们依旧有很多的空间去探索。来看新交互,前端的强项是通过交互完成所有的工作,当所有新的技术来临的时候,怎么样在新环境下完成所有工作?比如说今天 VR 时代来临的时候,怎么完成 VR 交互?整个领域跟现在的开发领域有什么差异?是到它的体系重构前端引擎吗?还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想象和思考的。物联网时代来临,我们团队有专门做 IoT,他们是做很多新零售。我们要做什么改变,也是前端要看待的事情。在那个体系里面,可以用 JS 写什么样的驱动?可以推动这个行业做什么样的发展?其实都给前端打开了一道门。最后 5G,中美搞得很紧张,都是因为跟 5G 相关。但是,5G 来临带来了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大量的在观测性能的消耗、兼容性的问题,未来随着整个网速的提升一定会移向云端。如果今天在手机上做非常复杂的 3D 渲染,你会发现非常的卡顿。如果今天在手机上做非常复杂的游戏、动画也是很挑战的。今天吃鸡都是在 PC 端玩而不是手机上玩,因为对于整个性能消耗、渲染整个体系有很强的要求。5G 来临会变成什么?所有渲染在云端完成,通过流媒体交互的方式完成所有的体系,第一个解决了所有在观测渲染性能问题。第二解决了大量兼容性问题。会变得更加简单。我们要正确看待一个技术变革的时候,会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因为这个一定会对未来形成一些变化,而我们的预判决定了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未来,如何统治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相信新交互、IoT 还有 5G 一定会对前端未来的发展形成另外的影响。

如何引领技术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这也是这两年沉痛的思考。阿里前端有 2000 多人,这些人能力很强,但是在国内上高质量的前端都是上万人,今天在前端的领域,我们对于前端领域的影响又是多少?其实是不成正比的。回到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整个国内前端的影响力以及高质量?我觉得不止是站在阿里团队的角度思考,更应该站在国内前端的角度思考,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有一些东西大家觉得难吗?其实我觉得好像也不难。说 Flutter 就是基于下沉的渲染,绘图引擎做上层的多终端的方案。我记得刚刚进入无线时代做兼容性的解决方案,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我们做了一个东西没有声音没有继续探索。而另外一个方案应运而生了。第一,我们不是没有思考力。第二,回到今天时代,你们看完了可以立马写一个。但是,为什么是他写的?看完他的理念可以立即写出一个东西。在这里再往下走,理念我们也有了,能力我们也有了,就是没有出来东西,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表象到本质**刚才我讲时代变化的时候,我的理论是,因为它有一个理论支撑了一个时代变化。框架也一样,框架一定会有基于某个问题解决他的问题。React.js 解决了什么?就是最开始很痛苦,然后就用别的方式重构。无论以前讲的 MVC、MVP 还是 MVVM。大家说以前这个东西我提过,但是最后变成公共标准不是我,而是别人。当然首先回到一个理念,今天针对某一个东西要做什么。首先要有理念,比如说今天我期望解决当下的多终端适配的问题,希望通过多途径渲染完成体系的变化。回到的问题是今天如何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我如何定义这个问题?我们要形成一个理念,才能往后走,往后走怎么走?

**理念到落地**通过双引擎促使今天的变化。
今天的人才引入要做什么?我们针对前面提出很多假设,以及对于未来畅想的思考以及针对今天问题的深度解决,针对这些体系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引入。今天要做 IDE 就需要原来做过 IDE 专业人才。今天需要一些跨界,跨界是怎么讲?原来模块加载,有几年前端流行模块加载,模块的 JS 理念来源于哪里?Python。就是从一个语言到另外一个语言,吸收长处,让这个长处到我们的体系中解决问题,其实我们需要跨界人才带来更多元化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多元化一定会带来很多的思路,和今天很多学术一样,一定会有相互之间交集所出现的学科。今天也是希望有更多不同跨界人才加入促使这个体系变化。另外是研究型人才。今天我们如果要做可视化,很多公司在做可视化,但是可视化其实是一个学术的领域。在大学里面是有课程的。但是回到体系,我们对它的思考是什么,深度够不够?包括今天 3D 也一样,在很多大学也是有课的,图形渲染怎么样,该怎么做,是有非常复杂的学术背景的。对于我们来讲,这些人才我们有没有?我觉得这是每个公司、每个团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再往上就是通过双引擎。我期望很多东西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完成大量低效工作后,剩下的精力放在应用的深度上。第二学术人才加入,我们需要通过学术化探讨加入更多新理论进来,通过这两个双引擎,能够把我们前面提到的理念落到技术,这是整个国内目前很缺失的部分,也是我今天认为最需要改变的部分。**影响力建设

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标准组织。跟前端相关的标准组织就三个,一个是 TC39,第二 W3C,第三是 Node 基金会。今天如何通过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能力影响今天的标准?我觉得前段时间有人跟我抱怨,说 TC39 方案不合理,我有更好的方案,可是他们就不听我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第二个途径是开源生态,我们如何通过开源生态完成所有东西。我们今天做的还不够,有的公司团队在开源方面做得还不错。回到今天整个国内,我们如何具备社区化运营的基因,我觉得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标准组织**我们首先要了解标准组织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方向?制度是什么样的?我要参与什么?不能参与什么?要了解怎么运转,加上我们的思考判断、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于深度应用的判断,然后推动整个标准组织的完善。 **开源生态**开源生态简单。怎么挖掘、培育和运营来使我们的体系变成一个社区化的运营。 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说做开源的社区,首先团队能不能做到社区化的运作?我相信很多团队是做不到的。团队内的技术项目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像社区一样运作,这能够促进整个生态的完善,这是可以推进的部分。**筹备中国前端联盟**另外因为 Hax 的痛苦,包括阿里的前端、360、Hax,我们看如何筹备中国前端联盟,希望通过这个联盟帮助未来中国前端的发展,我们往下落地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在继续推进。这个组织要做的事情:标准对接开源共建信息互通通过协同协作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希望这个组织未来能够成立,也是基于前面讲的很多点的思考。今天具备思考,具备能力,但是今天没有世界级的影响。这是很痛的一个点,中国前端要往前发展,一定形成世界级的影响,世界级的影响一定靠所有人联合在一起。前端价值前面我讲的很多东西你做到了,但是很多人回到公司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前端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前端对于公司价值一定不是专业的建设,但是专业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作为组织里面的岗位要回答,我这个岗位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什么?所以我说,前面都做到了不等于价值。技术能力也不等于整个企业价值。这里面应该做什么样的思考?**传统三件套**传统三件套也是今天很多团队在做的:如何提升前端效率,让资源变得更加的高效?如何做性能优化、体验优化?很多团队都在做性能优化。另外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等等。这是作为一个开发岗位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Gap 在哪里**比如说今天运营策略是什么?引领模式是什么?产品逻辑是什么?业务闭环是什么?转化漏洞是什么?市场占比是什么?它要求的一定不是一个前端的能力,它要求的是另外三个能力:商业化的思考能力、数据化的能力,以及产品化的能力。如何思考商业的闭环?站在产品角度产品逻辑应该是什么?产品应该怎么做?怎么样通过了解今天的数据看待很多问题,推动体系的变化?这是我们前端都需要增强的。当你具备了这三个能力的时候,我相信你在公司的价值一定会得到体现。 **总结**今天的我们还只是在启程的路上,未来的世界还在变化,比如说 Serverless 都在变化,未来的路怎样还未可知。最后把一句话送给所有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嘉宾介绍**郑叶飞(花名:圆心),阿里巴巴集团前端技术委员会主席,也是 D2 前端技术论坛发起人。2007 年加入淘宝,曾参与天猫、快乐淘宝、聚划算等创业团队。现任淘系技术部资深总监,负责淘系前端技术、行业与工作台团队,推进了淘宝前端工程化、无线化、全栈化、智能化的快速演进。且一直热身于推进国内前端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本账号主体为阿里巴巴淘系技术,淘系技术部隶属于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事业群,旗下包含淘宝技术、天猫技术、农村淘宝技术、闲鱼、躺平等团队和业务,是一支是具有商业和技术双重基因的螺旋体。刚刚入驻知乎,将会给大家带来超多干货分享,立体化输出我们对于技术和商业的思考与见解。详情介绍可以看这里 阿里巴巴淘系技术介绍欢迎收藏点赞关注我们!共同进步~ :)

发布于 06-22

赞同 2171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张振衣

百度 高级前端工程师

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随便扯一点,非常主观。React, Vue, Angular 三个都在,可能会有某个框架会变得非常稳定,几乎不更新。2. TypeScript 的份额还会增大,且所有的库都会非常注重对 TS 的支持。TS 可能会被浏览器原生支持,可能性五五开。3. 随着移动端硬件的发展和 web 框架理论的启发,应该也会给移动端的开发者多种有所区别的框架。我私心期待一个 js base 的。4. 该用 Serverless 的都用了,该不用的还是不用。PWA 也是。微前端也是。5. 只支持最近版本的浏览器应该会成为共识,毕竟苦 IE 久矣。五年后三框架应该只支持最新十个版本的 Chrome/Firefox/Edge。6. 基于 web component 的组件库开始变得好用,设计会更倾向于砍掉细节定制,无框、纯色、大热区。less 和 sass 开始重新回到 css。五年时间还是比较短的。但如果黑天鹅事件了,这个答案可能会被打脸。


http://www.taodudu.cc/news/show-6039178.html

相关文章:

  • Linux下常用软件安装指南
  • 如何远程访问 Redis
  • mysql设置允许远程访问
  • Postgresql12 安装及设置远程访问
  • mariadb无法远程访问的解决思路
  • ubuntu Redis 数据库远程访问服务
  • mongodb ubuntu下安装以及开启远程访问
  • pg数据库开启远程连接_PostgreSQL 允许远程访问设置的操作
  • RabbitMQ安装+配置远程访问+集群(windows)
  • 应用不能远程访问RabbitMQ的5672端口
  • H2数据库远程访问
  • Windows 中如何远程访问内网计算机
  • NAS外网远程访问的方式
  • Eclipse多行注释
  • a标签跳转页面自动在最前面携带localhost:8080,怎么解决?
  • tomcat运行后报错“Address localhost:1099 is already in use”
  • 8080被占用,localhost:8080不能访问/local host:8080/hello不能访问
  • Can‘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on ‘localhost‘ (10061)
  • 前端:解决vue2.0只能运行在Local,不能运行在NetWork的问题
  • vue中脚手架设置自动打开浏览器打开后地址为http://0.0.0.0:8080/
  • 网页访问localhost出现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弹窗
  • 解决ping/telnet本地localhost可以通过 ping/telnet本地ip无法通过问题
  • 在localhost和本地服务器(127.0.0.1)中使用ajax发起post请求遇到的问题。
  • win10 使用wireshark抓包本地localhost请求
  • 关于gitlab启动后,浏览器git clone 还是localhost问题记录
  • windows配置Redis访问时只能用localhost不能用ip访问
  • Mysql 解决1251 client does not support ...问题
  • sqlserver无法连接的localhost解决方案
  • nodejs部署的服务用localhost+端口可以访问,换成ip+端口就无法访问
  • 【Linux记录】Linux 可以telnet通localhost,不能telnet ip,telnet localhost正常,telnet ip失败。

五年之后的前端会是什么样?相关推荐

  1. 来上海的第五天,阿里巴巴前端实习生电话面试整理

    流水账,没有干货 一下子过去这么多天了, 昨天面试了两家公司,今天两个电话面试,下午又去了一家公司,也算是面试过五次了 前几天晚上突然接到阿里的内推连接,就点进去做了套题,因为当时实在太晚了,很困题还 ...

  2. 爱创课堂每日一题第五十六天-对前端界面工程师这个职位是怎么样理解的?它的前景会怎么样?...

    前端是最贴近用户的程序员,比后端.数据库.产品经理.运营.安全都近. 1.实现界面交互 2.提升用户体验 3.有了Node.js,前端可以实现服务端的一些事情 前端是最贴近用户的程序员,前端的能力就是 ...

  3. 五年经验的前端社招被问:CPU 和 GPU 有什么区别?

    CPU 和 GPU 的设计目标和整体架构的区别分析,并在全文最后使用通俗的例子做比喻帮助理解. 首先来看 CPU 和 GPU 的百科解释: 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 ...

  4. 五、伊森商城 前端基础-Vue v-on 事件修饰符 按键修饰符 v-for v-if 和v-show v-else和v-else-if p24

    目录 1.v-on 2.事件修饰符 3.按键修饰符 3.1.组合按钮 4.v-for 5.v-if和v-show 6.v-else 和 v-else-if 6.1.v-if结合v-for来时用 1.v ...

  5. [译] 2019 前端性能优化年度总结 — 第五部分

    原文地址:Front-End Performance Checklist 2019 - 5 原文作者:Vitaly Friedman 译文出自:掘金翻译计划 本文永久链接:github.com/xit ...

  6. 好全的前端只是体系(前端架构师来找找有木有你想要的) 五

    好全的前端只是体系(前端架构师来找找有木有你想要的) 一 好全的前端只是体系(前端架构师来找找有木有你想要的) 二 好全的前端只是体系(前端架构师来找找有木有你想要的) 三 好全的前端只是体系(前端架 ...

  7. 前端培训的机构哪个好,这五类人最适合转Web前端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对于网站等页面的用户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网站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一个新兴职业应运而生--web前端工程师. 因为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公司企业的迫切需求web前端工 ...

  8. 聊聊前端日志库在 SaaS 产品中的应用与设计

    文 | 元三 网易智企资深前端开发工程师 一.前言 笔者所在的公司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企业服务和一整套 SaaS 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服务 SaaS 产品来说,客户完成购买并不意味着产品价值已经 ...

  9. as400还有发展前景吗_web前端还有发展前景吗?该如何去学习

    从2015年开始web前端就突然火了起来,腾讯曾组织了一个大型web前端技术交流峰会,由此可见web前端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不能想象的境界,一切的步伐都要跟着大公司走,腾讯这样级别的公司都这样重视web前 ...

最新文章

  1. Zend Studio 修改高亮变量的颜色、括号颜色
  2. VM上安装Linux找不到硬盘
  3. 小心了!这18位数字一泄漏,支付宝账户就可能会被他人盗刷!
  4. 前端当前是否处在一个糟糕的时代?
  5. 本地mongo 连接远程数据库_本地搭建esaymock
  6. Axure 安装图标字体元件库
  7. java opennlp_如何在Java中使用OpenNLP?
  8. 2048小游戏后端的实现
  9. 5、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 报告配置(虚拟化巡检报告)
  10. 安卓自动滑屏脚本_自动滑屏软件下载-自动滑屏 安卓版v3.1.0-PC6安卓网
  11. 计算机科学计数法符号,科学计数法怎么表示
  12. mysql 查询最近三个月的数据
  13. 如何从初级程序员到中级程序
  14. java根据前序和中序建树_Java实现根据前序遍历构建二叉树(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15. CSU2020期中测试模拟题1 问题 B: 小帅要缴税
  16. 钱大妈,一家卖猪肉的广告公司
  17. 跳板机(运维堡垒主机)
  18. 三节课产品经理P1 作业
  19. 做题总结——王母娘娘又双叒叕来难为茶山牛了
  20. 苹果财报揭露四大秘密 万亿市值只差1%

热门文章

  1. 微信公众号广告市场如此之大,还不抓住这个淘金的好机会
  2. 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基于指数积的串联机构运动学标定
  3. python web py入门-7-响应处理(下)
  4. BZOJ #3653. 谈笑风生
  5. 袁腾飞老师的幽默历史课
  6. 【程序员必修数学课】-基础思想篇-二进制-原码反码补码的数学论证
  7. FBI如何费尽心力破解了苹果,以及,iOS系统究竟有多安全? | 硬创公开课
  8. 【python】18行代码带你采集国外网小姐姐绝美图片
  9. JAVA征兵管理系统
  10. stm32_GPIO模拟I2c读写EEP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