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对此话题的知乎回答补充而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175264/answer/1221223455

背景介绍

「把所有汉字叠写起来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源于知乎网友 @闭眼唱歌 脑洞大开的起名方式:

来源:怎样看待 papi 酱因为孩子随父姓被某些网友辱骂?-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004713/answer/1215083944)

虽然看起来非常无厘头,但对理解中文字体设计是有一些帮助的。

首先介绍中文字体设计中的两个概念:字身框字面框。字身框是汉字字形最外侧的方框,在金属活字时代指的是铅字铅块的尺寸,在数字化时代指的是汉字字符形最外面的边界框,其默认高度与字号相同。字面框是一个字体中汉字笔画实际可以覆盖到的空间,在相同字号下,能够间接观察出整套字体每个字的视觉大小和默认字间距。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有的中文字体仅将字面框作为一种边界参考线,不少尖锐的笔画往往会突破设计师设定的字面框,有时候甚至会突破字身框。

来源:字型設計自己來——中文字型設計的第一課 - justfont(https://blog.justfont.com/2012/12/hanzi-type-design-1/)

一般来说,把所有汉字叠加起来,即使字面框有可能会被填满,但字身框内无论如何都还会留有一点空间,否则排版时所有的汉字都有可能会连在一起,没有「呼吸的感觉」(笑)。

实验报告——整体叠加

中文字库常用的 GB2312 字符集一共有 6763 个汉字,而 Unicode 13.0 里面的汉字已经积累到了 92856 个[1],全部拿来叠加比较麻烦且意义不大。经过实验,使用几千个汉字和几百个汉字来叠加效果差别很小(只要控制好透明度什么的)。所以,下面的实验我们都是从 GB2312 中随机挑选一个子集来叠加,实际使用的字数我们标注在了括号里。

首先从最基本的宋体和黑体开始。为了突出对比,我们各选择了两种风格的字体:方正筑紫老明朝和华文黑体字面较小、结构紧凑;而报宋和微软雅黑字面较大、结构宽松。前者代表了比较传统的汉字审美,可以使文本更有精气神。后者则主要出于使用场景的考量,无论是为了报纸印刷设计的报宋,还是为了屏幕显示设计的雅黑,较为夸张的字面可以大幅提升易读性。

接着我们来看思源系列的情况。思源宋体和黑体是 Adobe 和 Google 联合推出的一款泛中日韩现代字体。它们各有 7 个字重,因此也可以有更多发现。此外,思源字体本身就提供了字面大小的信息(OpenType BASE 表中的 icft 和 icfb 条目)[2],我们这里也标记了出来。下图红色为宋体,黑色为黑体。很明显,从细到粗,字面率逐渐增大,到了 Heavy 字重几乎与字面框只留下了一条缝隙,可以想象排版结果将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随着字重的增加,不断扩大的文字的方式,也颇似西文字体中,同一套字体家族随着字重增加而加大 x 高度的做法。另一方面,如果纵向对比,可以看到相同字重的宋体和黑体有着几乎一致的字面框大小,而这正是中文字体设计中跨越字体风格(宋 / 黑)时需要考虑的要点之一。

除了分析字面率,叠加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笔画的分布。上面的几张图都不是一片均匀的黑色,而是有浓淡分布的。显然,黑色较深的地方对应着笔画的集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字体中左侧都有明显的一竖,右侧下面则有一横,而且右下角有一处格外明显的黑色区域;有些字体的右侧还有一些横竖笔画构成的「格子纹样」。加上根据 6763 个汉字的数据统计,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 汉字中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的数量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 左侧的形旁大多以一竖作为主笔(如:亻彳犭扌忄礻衤钅饣讠丬)

  • 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也较多,且笔画大都位于接近字面框四个边缘的位置

  • 汉字笔画中,横和竖的比例较高,造成了字面框中部的「格子」纹理

我们还能看到,方正筑紫老明朝、微软雅黑和思源宋体、黑体都有较为明显的笔画界线,而汉仪报宋和华文黑体的整体笔画分布规律则相对模糊。后面这两个历史比较久远的字体都是在前数字化时代设计出来的,没办法很方便地「Ctrl+C、Ctrl+V」,只能依靠多位设计师手工绘制出所有字形,即使相同部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对数字化字体来说,整体笔画分布的规律性便显得较弱了。当然,这样也赋予了每个字形不尽相同的特质,有着区别于数字化时代字体的独特风味,反而得到一些人的青睐。

中文常用的排版字体还有仿宋和楷体。下图测试了方正的基础四款字体,尽管我们常常将「宋黑仿楷」并称,然而光从字面率来看它们未必能很好地搭配起来。如果要设计一款跨越宋、黑、仿、楷的超级中文字体家族,显然在字面率的统一上还要多做一些研究和基础设定。另外从形状来看,图中的宋体和黑体的叠加结果基本呈现为一个正方形,而仿宋的叠加结果则是长方形,而楷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说明测试的仿宋和楷体的真实字面框并不是方的。

实际上,这一规律早在七十年代就被日本的字体研究者佐藤敬之辅发现了。他对宋体和楷体也做了一些叠加的实验,和我们的叠加图类似,宋体叠加后是一个方框,而楷体则是一个类似?的不规则形状。

来源:《汉字》(下),佐藤敬之辅

楷体脱胎于书法,带有强烈的手写感。这个像 Q 的小尾巴一样的突出部分,也正是源于传统书法美学中捺要舒展的要求。便于雕刻的仿宋有接近楷体的笔画特征和类似的笔画倾角,不过整体字面已经变得方正起来。再往后,宋体和黑体伴随着现代字体技术的成熟逐渐成为主流,笔形规整统一、字面较大的特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里,我们把几款流行的刻本字体叠加起来,便可以清晰地看出上文所述印刷字体的演变史。

实验报告——更多的叠加

汉字根据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包围、独体。据此,我们还分别对这四种结构的汉字进行了单独的叠加,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 草字头(艹)、木字旁(木)、三点水(氵)、走之底(⻌)这几个偏旁部首可谓是独占鳌头,因为字数的优势,在结果中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 对于上下、左右、包围结构的字,形旁和声旁应当控制一定的距离,并且在整个字体里面保持统一。这也印证了谢培元和徐学成等前辈提出的第二中心线理论[3];

  • 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中,都能明显看到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这或许与汉字的竖排传统和对称审美有关[4]。

接下来看看最近特别流行的书法字体。总体来说书法字体的实际字面率都较低。隶书字形较扁,楷书比较端正,草书、行书则充满了曲线的味道。而作为创意字体的尚巍手书,叠加起来看也出现我们上面提到过的「Q」形状,可见中文字体即使看起来充满创意,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

汉字还有相当数量的衍生文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泛东亚文化圈都被广泛使用。包括日文平假名、片假名(网友评论:平假名像个球 2333):

谚文音节、注音符号(可以看出思源宋体的设计明显有问题):

以及西夏文、契丹小字和女书:

这些文字总体上保留了汉字的一些特征,但又有所不同。比如女书整体造型呈橄榄形,完全不同于汉字的方块造型[5]。西夏文和汉字类似,存在大量肉眼可见的左右结构的字,但和汉字相比,左右部分的大小基本相同,结构更加对称,变化也不如汉字丰富(不过 Noto 这个西夏文字体被喷得很惨[6])。

最后,知乎网友 @韓泳思 提到了点阵字体的问题,所以我们也来玩一玩:

以上三个字体分别是 16×15 像素的 GNU Unifont、9×9 丁卯点阵体、7×7 丁卯点阵体。由于点阵字体本身的限制,它们在整个字身框中都故意留出了一像素的缝隙,以防止密排时文字连在一起。可以看到,在 Unifont 中左上角和右上角仍留有一些空白;而在「小至极限」的丁卯点阵点里面,设计师就不得不充分利用除了预留空间外每一个能用的像素,因而最终叠加出了一个几乎实心的黑块。


参考文献:[1] 2019 “State of the Unification” Report https://blogs.adobe.com/CCJKType/2019/07/2019-sotu.html[2] Baseline tags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typography/opentype/otspec160/baselinetags[3] 厉致谦 汉字设计中的度量标准(二)[4] 蒋勋 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https://books.google.com.sg/books?id=8Rq9AAAAQBAJ&pg=PA235#v=onepage&q&f=false[5] Noto Sans Nushu https://github.com/LisaHuang2017/noto-sans-nushu[6] https://twitter.com/BabelStone/status/1106903314690686986

— 过往内容 —

他们如何创造字体

ལམ་ཁའི་བོད་ཡིག|藏区街头文字实录

海报字体气突苏!

如何在《动物森友会》中设计字体?

征稿启动|3typezine 一周年,邀你再续字体故事

TypeScrolls #01 汉字设计中的度量标准(一)

TypeScrolls #02 汉字设计中的度量标准(二)

TypeScrolls #03 汉字设计中的度量标准(三)


西文字体设计高阶课冷静❄️招生中(仍可报名)

中文字体设计高阶课火热?招生中(试听福利)丁卯点阵体开放试用:小至极限的像素风格字体

汉字笔画数据_把所有汉字叠起来会怎样?相关推荐

  1. 汉字笔画数据_统计学原理 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原始数据(raw data) 完整性审核 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 所有的调查项目或变量是否填写齐全 准确性审核 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数据是否有错误,计 ...

  2. 汉字笔画数据_中国最生僻的5个汉字,仅仅只有一笔,专家:能认识一个就不错了...

    <生僻字>这首歌曲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词作者认为他所罗列的字词生僻.晦涩,代表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然而,"晦涩难懂"并不代表"博大 ...

  3. pdf 模版 汉字和数字_写好汉字和数字,这是最标准的格式!(强烈推荐收藏)...

    原标题:写好汉字和数字,这是最标准的格式!(强烈推荐收藏) 都说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将会让我们终身受用.为了写好字,孩子就必须从小练起.对于练字这项基础功,家长可不能忽视. 今天中教君就给大家讲讲 ...

  4. 附源码:PHP实现查询汉字笔画、笔画排序

    有时候我们在开发中可能会用到和汉字有关的方法,例如笔画排序之类的,但是直接进行sort排序往往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内部并没有预留这些排序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动手,今天就教大家实现汉字笔画的查 ...

  5. VB计算汉字笔画数代码

    请复制下载本贴下方的运算代码,插入到工程中然后在程序中引用 引用方法: Msgbox = Char_WordNum("汉字") 或者:Text2.Text = Char_WordN ...

  6. 巧用Excel笔画排序,实现计算汉字笔画数

    点赞再看,养成习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微信搜索[亦心Excel]关注这个不一样的自媒体人. 本文 GitHub https://github.com/hugogoos/Excel 已收录,包含Ex ...

  7. 6763个gb2312汉字笔画分析

    包含各笔画的汉字统计个数 包含"点"的汉字 4801个 包含"横"的汉字 6345个 包含"横撇 / 横钩"的汉字 1642个 包含&quo ...

  8.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汉字笔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汉字笔画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hangdawei/archive/2013/06/09/3129240.html

  9. 常见笔顺错误的字_最全汉字书写笔顺规则

    最全汉字书写笔顺规则 汉字笔画名称 汉字书写顺序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 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如下: 常见的笔画笔顺易错字: "忄" 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

最新文章

  1. 查看Linux中硬链的所有文件路径
  2. 利用边缘灰度变化建模,来提高圆环直径求取精度
  3. C~K的班级_JAVA
  4. 南怀瑾《处事箴言》摘录
  5. SAP Spartacus的SkipLink功能
  6. 计算机东大计算机三在线作业,东大16秋学期《计算机基础》在线作业3
  7. DSP编程的一些优化技巧和注意事项
  8. T-Sql(二)事务(Transaction)
  9. MapReduce工作机制详解
  10. windows phone 8.1 让项目开启蓝牙genericAttributeProfile
  11. jdk版本和java版本一样吗_jdk版本查看,以及java -version 和JAVA_HOME不一致问题
  12.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计算机专业,成都电子信息学校2020招生简章
  13. 【转载】钽电容封装详述
  14. 微信小程序原生的下拉框组件
  15. VSPD  7.0  虚拟串口创建不成功能,  修复步骤:
  16. Unity3D WebGL部署
  17. MATLAB与ROS联合仿真(慕羽)虚拟机镜像文件使用方法
  18. 笔记本液晶屏改装显示器
  19. zabbix结合qqmail发送告警信息
  20. 场内场外交易成本_2分钟搞懂场内场外基金

热门文章

  1. atom mysql插件_Atom 必备插件
  2.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第十三章
  3. python中输入17=x会引起错误_python新手常犯的17个错误
  4. max导出fbx设置_真3D虚拟偶像制作教程——虚拟偶像人物模型导出前的处理
  5. FreeCAD v0.19源码编译与VS2017+Qt5环境搭建
  6. Android 进阶 教你打造 Android 中的 IOC 框架 【ViewInject】 (上)
  7. 常见的异步方式async 和 await
  8. GridView中列表的“双击事件”
  9. kernel: CPU9: Temperature above threshold
  10. RHEL5下的DHCP服务和DHCP中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