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行为金融的心理学基础
    • 引导案例:情绪周期
    •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过程
      • 认知
      • 认知过程中的不完美之处
      • 理性、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
    • 启发式与偏差
      • 代表性启发式
        •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 (2)对样本规模不敏感
        • (3)对偶然性的误解
        • (4)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 (5)有效性幻觉
      • 可得性启发式
      •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 (1)调整不足引起的偏差
        • (2)对联合事件和分离事件的认知偏差
      • 情感启发式
    • 框定依赖与框定依赖偏差
      • 框定依赖对预期效用理论的违背
        • (1)框定依赖对恒定性的违背:
        • (2)框定依赖对优势性的违背:

行为金融的心理学基础

引导案例:情绪周期

在股票市场上存在着 “情绪周期”(emotional cycle)。7C:“轻视(contempt)”、“谨慎(caution)”、“自信(confidence)”、“深信(conviction)”、“安心(complacency)”、”关注(concern)“、”投降(capitulation)“。

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既有个体的决策和行为,也有群体的行为

研究个体决策过程与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认知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研究群体行为的心理科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决策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非认知过程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过程

认知

“认知” 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狭义的认知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

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2)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

(3)认知策略: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认知过程中的不完美之处

认知过程的不完美表现为有限注意力认知偏差两个方面。

(1)有限注意力:大脑的注意机制类似于一个位于瓶颈处的过滤器,把与自己不相干的信息或无用的信息滤掉,只让有用的信息进入大脑,减轻大脑的负担。只有重要的信息才会被接收,有用的信息会被保留,没用的信息就会衰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注意力的有限性严重地制约了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全面性。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稀缺是注意力的稀缺

(2)认知偏差: 人类是“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 人们总是在竭力节省认知能量。考虑到我们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我们总是试图采用把复杂问题简化的战略。

人们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这个目的:(1)通过忽略一部分信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2)过度使用某些信息以避免寻找更多的信息;(3)接受一个不尽完美的选择,并认为这已经足够好了。

认知吝啬鬼战略可能是有效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来加工几乎无穷无尽的信息。但这些战略也会产生错误和偏差,特别是在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或者在匆忙中忽略了重要信息的情况下。

理性、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

很多年来,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用理性假设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视人为理性决策者,认为人总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在有限的环境资源中努力做出最佳的决策,这就是传统经济学奉行的理性人假设。

有限理性:有机体在做决策时远远达不到经济学理论中假定的“最大化“(maximizing)”和“最优(optimize)”,而只能达到 ”满意“(satisficing)

生态理性:人的认知局限性是具有适应性的,他们对理性的最低要求是:能够与现实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相匹配,当有机体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从生态学角度看就已经足够了,这种理性被称为“生态理性”。

既然人类和动物的理性是有限的,当面临诸多现实任务时,他们就必须采用简捷而“精明”的方法来配置和使用其资源,因此他们在生态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简捷启发式”(Fast and Frugal Heuristics)。 他们认为人类的决策原则由三部分组成:信息搜索原则、停止信息搜索原则和决策原则。

目前心理学家关于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研究的一个趋势是继续寻找更多的决策中的启发式策略, 寻找这些启发式策略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轨迹;另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在关注情绪和情感与决策的关系,而情绪以往是被排除在理性分析以外的。

关于人类决策问题的研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家假定环境资源的稀缺的,但却认为人的心智资源是无限的;而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的学习、记忆以及决策都受到心理资源的限制,他们致力于人和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启发式与偏差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策略一般有两类:算法(algorithm)与启发式(heuristics)。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启发式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

解决问题的简单而笼统的规律或者策略,也称为经验法则或者拇指法则(the rule of thumb)

人类解决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式。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而不是理性思考:

(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

(2)当我们负载的信息过于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进行加工;

(3)当手中的问题并不十分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必太过思考时;

(4)当我们缺乏做出决策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者信息时。

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情感启发式\begin{cases} 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情感启发式\end{cases}⎩⎪⎪⎪⎨⎪⎪⎪⎧​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情感启发式​

错误的推理结果以心理偏差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启发式偏差(heuristic bias),它是指心智正常、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一贯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是系统性的

代表性启发式

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即代表性越高的样本,人们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也越高。

代表性启发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类似之处。二、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做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者模式重复的概率。

认知心理学将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的推理过程称为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使用代表性启发式可能产生的偏差有: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对样本规模不敏感,对偶然性的误解,对均值回归的误解以及有效性幻觉。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当给出有用的证据时,先验概率会被很合理地使用,当给出没有价值的证据(噪音)时,先验概率却被忽视了。

(2)对样本规模不敏感

代表性还会导致另一个偏差,即忽略样本大小,趋向于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得出结论。

当判断一组数据由一特殊模型得出的可能性时,代表性启发使人们不考虑样本的大小,以为小样本和大样本一样具有代表性。

(3)对偶然性的误解

人们认为,一个由随机过程产生的事件的结果代表了该过程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由小数定律引起的 “局部代表性(local representativeness)”

局部代表性观念的一个结果是 “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对于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 人们相信,当某一事件最近发生过后,该事件未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虽然事实上其客观概率是确定的。

(4)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在随机过程中,变量可能按随机游走分布,或者符合均值回归的趋势,均值回归变量遵守自我矫正过程

人们往往做出 “非回归预测”(nonregressive predictions),也就是说他们用线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推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趋势往往存在回归的倾向。

(5)有效性幻觉

在预测结果与输入信息之间良好吻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根据的自信,被称为“有效性幻觉”(illusion of validity)

当输入变量非常多并且相互关联时,那么属于高度一致的输入模式。这样,人们对这种多余的、相互关联的、可能并不能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变量的预测会变得很有信心,然而这种信心很有可能仅仅是一种有效性幻觉而已。

人们经常选择最能代表输入性变量的结果来进行预测,对预测准确性的信心也主要依赖于输入和结果的吻合程度,而很少考虑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可得性启发式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相对频率,容易察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投资者在实际投资时其决策与该问题的资料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容易获取有关,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简单地根据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相对于新入市者而言,体验过“跳水”的老投资者在面临股市下跌风险时,更容易高估股票价格直线下降的可能性。

影响可得性启发式偏差的因素{时间的接近性新异性表现的生动性情绪一致性想象性\begin{cases} 时间的接近性\\新异性\\表现的生动性\\情绪一致性\\想象性\end{cases}⎩⎪⎪⎪⎪⎪⎪⎨⎪⎪⎪⎪⎪⎪⎧​时间的接近性新异性表现的生动性情绪一致性想象性​

可得性启发式导致的偏差{由于事件的可获取性而导致的偏差由于搜索方式的有效性而导致的偏差“意象”偏差虚幻的相互作用\begin{cases} 由于事件的可获取性而导致的偏差\\由于搜索方式的有效性而导致的偏差\\“意象”偏差\\虚幻的相互作用\end{cases}⎩⎪⎪⎪⎨⎪⎪⎪⎧​由于事件的可获取性而导致的偏差由于搜索方式的有效性而导致的偏差“意象”偏差虚幻的相互作用​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在判断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最初得到的信息设定一个判断的初始值(锚点,参考点),然后根据进一步获得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人们通常以一个初始值为开端进行估计和调整(adjustment),以获得问题的解决答案。

调整策略是指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调整通常是不充分的,不同的开始点会产生不同的估计,这就容易偏离其初始值。

锚定与调整可能导致的偏差{调整不充分:“价格黏性”、“货币幻觉”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低估其失败的概率\begin{cases}调整不充分:“价格黏性”、“货币幻觉”\\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低估其失败的概率\end{cases}{调整不充分:“价格黏性”、“货币幻觉”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低估其失败的概率​

(1)调整不足引起的偏差

调整不足也叫反应不足。人们在对后面的事件进行判断时,前面同类似现象的印象,制约着后面的判断范围,导致了不充分调整。

实验:数字连乘实验、货币幻觉实验

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黏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通常倾向于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数字都会产生锚定效应。产生锚定效应的条件有两个:第一,被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第二,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例如单位、维度一致)。

(2)对联合事件和分离事件的认知偏差

绝大多数被试喜欢联合事件而最不喜欢选择分离事件。受试者在对简单事件和联合事件下赌注时,绝大部分喜欢对联合事件下赌注,而不对简单事件下赌注;在对简单事件和分离事件下赌注时,则喜欢对简单事件下赌注,而不对分离事件下赌注。

人们倾向于高估联合事件的概率,低估分离事件的概率

情感启发式

情感启发式(Affect Heuristic) 是指,依赖于直觉和本能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倾向。

情感启发的意义在于:运用经验、直觉和本能来节省决策的信息费用。

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常常比认知评估来得既快又及时,这种即时的情绪反应为决策者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使决策者的快速行动成为可能。

因为个人的决策行为受自身经验、情感和立场的影响,情感启发式往往带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征。例如所谓的 “爱屋及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给不同物体、概念、形象贴上偏好或情感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大大影响他们判断的客观性,因为很难剥离出潜在情绪对现实判断目标的影响。

框定依赖与框定依赖偏差

框定是人们解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用来作为了解、指认以及界定行事经验的基础。

在人们形成认知时,人们所面对的背景、对事物的描述和表现方式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框架依赖,就是指人们会受问题出现的情境或问题表达方式的引导,而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判断或偏好,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实验:生存框架&死亡框架

人们往往抱持两种思维:在面对收益时,对风险回避;在面对损失时,又会变成风险偏爱。

框定依赖偏差:由框定依赖导致的认知与判断的偏差即为 “框定依赖偏差”(framing bias)。它是指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人们会受到信息背景的干扰而产生偏差,形成错误的判断。

框定依赖偏差{对比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稀释效应\begin{cases}对比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稀释效应\end{cases}⎩⎪⎪⎪⎪⎪⎪⎨⎪⎪⎪⎪⎪⎪⎧​对比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稀释效应​

(1)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s): 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对比效应,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对比越明显,事物越容易被感知。

对比效应的研究表明,对比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根据前后不同的情景,可能让事物或方案看起来更好或更坏。

(2)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称为 “第一印象”作用,或 “先入为主”效应。

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

韦伯定律:我们的大脑会对刺激做出反应,但当我们连续集中注意力于某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在递减。

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3)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 “新颖效应”。

在人的知觉中,如果前后两次所得到的的信息不同,但中间有一个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那么后面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前后两次信息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若信息是连续呈现出来的,但判断或决策是在一段时间后才作出,则此时首因效应是主要的;若信息的呈现之间有时间间隔,但判断或决策是紧接着作出的,则此时近因效应是主要的。

(4)晕轮效应:又称 “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某种印象决定了对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错觉)。

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5)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是指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削弱人们对问题实质的判断。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稀释相关信息的作用,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

框定依赖对预期效用理论的违背

(1)框定依赖对恒定性的违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权重函数呈现了非线性状态,导致了对“恒定性”的违背。

(2)框定依赖对优势性的违背:

在问题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时,人们可能系统性的违背优势性原则,如框定依赖与乐观编辑框定依赖与诱导效应

框定依赖与乐观编辑: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运算规则称之为 “乐观编辑”(hedonic editing)。

框定依赖与诱导效应:人们经常缺乏一个稳定的偏好顺序,框定依赖的心理特征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同度,并影响其做出决策。对选择的方式进行诱导能影响人们所作的选择,这种运用框定效应来诱导人们决策的现象称为 “诱导效应”(elicitation elffects)。

行为金融(二):行为金融的心理学基础相关推荐

  1. 程序员的金融笔记:金融-基础知识

    <2020 金融 专业知识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 经济 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经济学 研究 如何 对 社会稀缺资源 进行 有效分配 金融 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 ...

  2. 第1章金融概念及金融决策习题---金融学基础

    第1章金融概念及金融决策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 顾明思义,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 金融是近代特别是资本主义出现后才存在的现象.× 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期配置资源的 ...

  3. 【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简介

    [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net/sunyaowu315 [博客大纲地址]:https://blog.csdn.net/sunyaowu315/article/details/ ...

  4. 神州信息2020:金融自主创新、金融超脑、场景金融三箭齐发

    信息来源:金融电子化 2020年上班的第一天,神州信息全员收到了来自董事长郭为的一封信.信中肯定了公司在2019年战略聚焦下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2020年,仍是需要我们以极大勇气迎接挑战 ...

  5. 供应链金融与贸易金融、商业保理、区块链的关系

    一.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金融之间的关系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业的运作过程中,各种金融产品的应用和发展,使货币资金在物流领域的运动.这些资金包括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证券的发行和 ...

  6. 凤凰金融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

    本文讲的是凤凰金融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2016年3月25日,业内颇为关注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上海揭幕.现场看点除了出席会议的上海市长杨胜.人 ...

  7.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使用与依赖程度逐年加深.同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持续推行了金融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中 ...

  8. 金融产品京东金融2015年战略主攻三大方向:股权众筹、农村金融和校园金融...

    导读:2014年是京东金融全力奔跑的一年,2015年京东金融业务将会在三个方面发力:上线股权众筹平台,发力农村金融和校园金融 2014年,凭借京东白条.京保贝.京东众筹等产品,京东金融迅速在互联网金融 ...

  9. 凤凰金融张震:互联网金融将进入3.0时代

    本文讲的是凤凰金融张震:互联网金融将进入3.0时代,2015年12月11日,由凤凰卫视携旗下凤凰金融共同主办的"聚变星原 凤凰金融峰会暨A轮融资发布"在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举行.本 ...

  10.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金融领域的发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国内金融领域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伴随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使得传统金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经营思想的影响 ...

最新文章

  1. Angular中实现路由跳转并通过get方式传递参数
  2. 通过结束进程来关闭程序
  3. IIS负载均衡-Application Request Route详解第六篇:使用失败请求跟踪规则来诊断ARR
  4. P2012 拯救世界2(指数型生成函数)
  5. matlab查找替换指令,使用matlab GUI在.txt文件中编辑特定数字使用搜索/替换
  6. 第八届“图灵杯”NEUQ-ACM程序设计竞赛个人赛(同步赛)解题报告
  7. STM32F412应用开发笔记之二:基本GPIO控制
  8. MySQL数据库备份的10个教程
  9. Java面试题:高并发环境下,jdk7 HashMap可能出现的致命问题。注意:是在jdk7与及以下版本
  10. 关于Python的随机数模块,你必须要掌握!
  11. 在AX4.0中使用C#脚本的实现
  12. ES6进阶Async与Await,你不知道的同步与异步
  13. php gaufrette,php – 使用Gaufrette Stream Wrappers和AsseticBundle
  14. 【李宏毅2020 ML/DL】补充:Meta Learning - Gradient Descent as LSTM
  15. UT源码105032014052
  16. 电脑开机卡住了怎么办_苹果电脑忘记开机密码怎么办?一段代码轻松解决
  17. 《数据结构》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
  18. gps掩星计算matlab,《GPS测量与数据处理》_李征航_武汉大学出版社.pdf
  19.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修订)...
  20. jenkins 下载插件失败处理办法

热门文章

  1. vue中友盟统计---事件跟踪部署
  2. win10系统崩溃怎么修复
  3. TFT液晶屏是怎样诞生的?
  4. Kubernetes K8S之affinity亲和性与反亲和性详解与示例
  5. Excel复制到word,清除格式后行间距过大
  6. CentOS7自动发送邮件配置
  7. Docsify+github/gitee搭建个人博客
  8. 能力素质有所欠缺_任职资格体系之七: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9. oracle删除目录 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生成一个app文件夹为什么删不掉
  10. 为设计师写的色彩对比指南,让你真正了解色彩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