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什么都没干一天就过去了,但对领导者来说,事情最好已经提前做完了,而且是越快越好。聪明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需要花大功夫去把控的限制因素,只有掌握了更多关于时间和工作的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执行计划,在预算范围内按时完成项目。

燃尽图就是用来反映此类项目数据的工具,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中,如Scrum。它可以呈现剩余工作量和可用剩余时间,并通过可视化的图示表述繁复文字无法表述的意思。

一、燃尽图是什么?

燃尽图可以呈现团队处理用户故事进度,是一种对工作完成情况可视化展示的工具,燃尽图可显示每次迭代工作总量中仍需完成的工作余量。

燃尽图的横轴显示工作天数,纵轴显示剩余工作,反映了项目启动以来的进度情况,它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看到当前的进度。团队需定期更新燃尽图以保持其准确性。

目前存在两种形式的燃尽图,Sprint燃尽图用于显示迭代中的剩余工作量,而产品燃尽图则用于说明整个项目的剩余工作量。

二、如何解读燃尽图

燃尽图有下面几个要点,它有一个X轴,代表项目或迭代的时间;有一个Y轴,代表需要在项目中完成的工作,用户故事剩余的工作量也由该轴表示。

项目起点位于图表左侧最高点,发生在项目或迭代的第0天。项目完结点位于最右侧,标志着项目或迭代的最后一天。

计划曲线

燃尽图中的计划曲线是一条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因为代表了需要完成的所有预估任务的总和,计划曲线的终点应穿过X轴,表示已经不存在任何剩余的工作。但鉴于它以估算值为基础,因此并不总是准确的。

实际曲线

燃尽图中还存在一条实际曲线,显示项目或迭代中实际剩余的工作量。在起点,计划剩余工作量和实际剩余工作量是相同的,但随着项目或迭代的进行,实际剩余工作曲线将在计划工作线的上下方波动。实际的剩余工作线每天都会添加一个新的点,直至项目或迭代完成,以确保尽可能准确。

如果实际工作线高于计划曲线,则意味着剩下的工作量比预期多,换句话说,意味着项目进度落后于计划。但如果实际曲线低于计划曲线,则意味着剩余工作量少于预计,项目进度快于既定计划。

三、燃尽图有什么好处?

燃尽图最显著的好处是,能提供关于项目进度和更新状态的最新报告,并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直观展示,可以确保每个人都统一进度。

此外,将燃尽图展示到所有人面前,能够让团队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项目,并激励成员提前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图表越大越显眼就越好。燃尽图应该成为办公室的视觉焦点,进而引发对项目和进度的相关讨论。

简洁明了的燃尽图十分有用,因为它是查看项目历史速度(Velocity)的最佳工具。速度(Velocity)是一个敏捷术语,表示迭代期间完成的用户故事相关的预估工作量总和。

四、燃尽图有何局限?

燃尽表无法呈现所有信息

例如,它仅显示已经完成的用户故事工作量,无法预知任何变化,例如在工作范围内估算待办列表(backlog)的所有points。因此,我们很难判断燃尽图中的变化是由于已经完成的backlog,还是由于故事点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在燃尽图中增加一个专门显示backlog总量的图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燃尽图(向下或向上线条显示)都无法显示哪些产品backlog已经完成。燃尽图能显示项目的进度,但无法显示团队是否在做正确的事,也无法判断团队是否在交付正确产品backlog。

燃尽图需依赖精准的预估

燃尽图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理想剩余工作线。实际工作线是高于还是低于理想工作线需要取决于对任务原始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因此,如果团队过高估计时间要求,则项目实际进度可能会看似正常或略超前。但如果低估了时间要求,则看起来会落后于计划。

将效率因素纳入燃尽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项目的第一次迭代之后,重新计算效率因素能够获得更高的准确性。

五、燃尽图的历史回顾

燃尽图是从Scrum社区开发出来的,并且在2000年左右首次用于管理软件项目和其他相关工作。Ken Schwaber首次对燃尽图进行了描述,因此也被认为是燃尽图的发明者。当时正在Fidelity Investments工作的Ken Schwaber创建了燃尽图,来为Scrum团队提供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绘制项目进度图的简单工具。

到2002年,燃尽图在Scrum社区中越来越受欢迎。从那以后,燃尽图开始运用于scrum之外的其他领域,成为了管理者控制项目进度的有用工具。

Worktile提供专业的敏捷项目管理模板工具,包括需求管理、迭代规划、缺陷追踪、报表统计、团队协作等功能,能实时查看和监控项目进度,提高团队成员工作效率。10人以下团队可免费使用,免费注册Worktile。

Worktile官网: https://worktile.com/

内容整理:Worktile
文章首发于「Worktile官方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

敏捷开发进度管理之燃尽图相关推荐

  1.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二:程序与测试团队I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 几个真实案例 这几个团队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团队,从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敏捷团队的工作方式. 第一个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团队,约有25-30人,研 ...

  2.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之四:为团队设立外部绩效目标(目标管理,外向型绩效)...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最近在看德鲁克的书,发现其中很明确地写着"企业的绩效只存在于外部,而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的概念和说法,下面 ...

  3.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之七:敏捷开发生产率(下)(简化功能点分析,NESMA,两级简化)...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七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续前文-- 功能点估算 第一级简化 上次说到只用数据+操作就能准确计算规模,听起来够简单了,但其实还不够. 谁能在刚拿出2页 ...

  4.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之三:个体动力之源——同行压力(松结对编程,师徒制度,跨职能团队,绩效考核)...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如果有10个程序员,笔者相信至少有9个是勤奋的.但是如果有一个10人的程序员团队,其中1个人不是勤奋的,而且仍然拿到与其他人 ...

  5.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之二:用中医理论管理团队及其绩效(绩效考核,团队管理,自组织团队)...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团队管理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各式各样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因为工作原因在过去16年里与100多家企业的团队或团队领导 ...

  6.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之四:为团队设立外部绩效目标(目标管理,外向型绩效)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最近在看德鲁克的书,发现其中很明确地写着"企业的绩效只存在于外部,而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的概念和说法,下面 ...

  7. 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之二:产品版本规划

    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二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 本文是一篇旧 ...

  8. 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系列之八:阿米巴经营之序言

    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八篇.(栏目总目录) 每次敏捷开发培训课上,最备受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团队管理和绩效管理.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合作""敏捷开发不考核个人" ...

  9.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三:程序与测试团队II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 测试团队的价值 这样看来,敏捷开发的质量保证问题,都被发开团队解决了,测试团队的价值何在? 这个可以从第一个项目组后来的发展来分析. 在整 ...

最新文章

  1. linux中以A开头的函数使用方式历程及详解
  2. 装饰者模式在源码中的应用
  3. [译] 标准化的包布局(Standard Package Layout)
  4. 思维题 UVA 10881 Piotr's Ants
  5.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协议相关知识
  6. 如何使用 stack?- 每天5分钟玩转 Docker 容器技术(112)
  7. mac计算机如何调出来,新买的Mac电脑怎么设置?需完成这6步操作
  8. java公司年会抽奖流程图文件流_年会抽奖程序的一些总结
  9. pink老师 JS p61课后作业
  10. AOSP、AOKP、CM ROM 究竟有哪些区别?
  11. 核心网CN | IMSI、TMSI、P-TMSI、GUTI、S-TMSI、MSISDN、MSRN、IMEI等这些移动用户标识的辨析
  12. Vuforia开发问题记录(四)------- Vuforia AR项目在小米8 SE上运行黑屏
  13. 高德地图点击marker图标改变效果实现过程
  14. 【物联网毕设基础】单片机:NEC 协议红外遥控器
  15. 如何用java判断进程是否假死_Spring Boot假死诊断实战记录
  16. Unity中导出apk文件
  17. 正数负数的原码、反码、补码
  18. ubuntu16.04安装teamviewer
  19. 通过SQLSERVER重启SQLSERVER服务和计算机
  20. 传输线理论之相速、相位等的概念

热门文章

  1. Linux驱动开发必看详解神秘内核
  2. UDF中某截面压力梯度的面积分
  3. vue-cli3 中停tslint
  4. android 智能笔连接,在纸上写字可同步到手机和电脑的智能笔
  5. VR沉浸感和交互作用原理
  6. (一 附)多进程 多线程 与 cpu 、操作系统
  7. 【阅读笔记】《人月神话》思想提炼
  8. 获取input原来的值,input还原
  9. Android--智能下拉刷新框架(SmartRefreshLayout)
  10. kali linux revealed mastering the penetration testing dis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