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进篇1展开音乐 必须反复

崛起的卧室音乐人精静篇这节是精进篇的第一讲,展开音乐入门篇的比较务实。精进篇我会把重点放在拓宽思维以及提高认知上,**经过了一番折腾,一个小乐段大家应该都能写出来了吧。**但此时距离完整的音乐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咱们继续扬帆起航。先来听一个小课班学员的作品。

这就是一个用和弦先行模仿和作曲法写的一个小乐段。我相信大家写的乐段也并不会比这个差,这就行了,够用了,**咱们继续写。那继续写怎么写呢?是和写作文一样,写完第一个自然段,这就第一个自然然段吗?另起一行写第二个自然段之后,第三个第四个一直到写完为止。这种想法其实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咱们来找两首歌听一听。

现在仔细回想一下,你所熟悉的会唱的那些歌曲当中,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把**第一段的旋律唱一遍之后再反复一遍歌词喂养,但旋律和弦基本一致,这不是偶然,这是音乐的一大特点。无论是谁写的音乐,都希望听众听完之后能留下点印象。这个印象深刻与否?不是说你写得好听,听众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得不好听,听众留下的印象就不深刻。**不是这样的。其实和文字一样,我就拿我自己来举例,比如说我记住的诗句都是些什么?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者鹅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类的诗句。反而我特别喜欢的那种诗句。像什么?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景色通篇其实我是不会背的,这种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估计大家都会背悯农锄禾。日当午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我小时候的课本,这首诗都不叫悯农,叫锄禾。为什么这两首我并不喜欢的诗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个玩意我估计一直到死都不可能忘记了。

因为小时候被老师和家长混合双打逼着被会的,不管是文字也好,音乐也罢也好,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想要被记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出现。你不是记不住我说的话吗?那好,我没完没了地跟你说,只有这个方法最靠谱。能背诵某篇文章不就是你读得多了吗?读得多不就是反复得多了吗?你会唱的歌曲不就是听得多了吗?为什么咱们绝大多数音乐在进行完第一段之后,没有去写新的旋律,反而是把上一段旋律反复了一遍。**因为作者要塑造与刻画这一段旋律。我这个音乐里边的每一句旋律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旋律。**可是听众听完一句也记不住,听完就全忘了,忘了是好听还是难听。那你想这一段音乐还有什么意义?好听的同时还要让听众能够记得住,最起码留下一个大致的感觉。

想要刻画音乐,除了反复,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首没有反复的音乐旋律。如果一直写新的,那听众就会听后句,忘前句,听得多,忘得多,全部听完全部忘记,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感受,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流水账。我是说如果你能找到一种不靠反复就能让听众记住音乐,刻画音乐的方法。那对现有音乐来说就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估计音乐就会进入新纪元。颠覆的其实不止音乐生活都被颠覆了,记忆东西都不用靠背的了,这当然很天方夜谭,但是人类的进步就是一个一个去实现这些曾经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东西。

OK 咱们把思路再收回来,回到主题,绝大多数歌第一段唱完之后要再反复一遍,但也有一小部分歌第一段唱完了就接新的内容了,这也是有的。第二段就写新旋律的这些作品难道就是推动着音乐往前进的,要试图去尝试不用反复来刻画音乐的先驱者吗?非也。首先大家要明白,反复不是为了做而做,人家写歌都反复,于是我也要反复,这就是形而上学反复就是在刻画音乐最没错。但我并没有说过只演奏一遍的段落,听众就一定记不住怎么样构建起来的一段需要反复,怎么样构建起来的一段不需要反复。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而不是不管写什么,一上来都是先写一段再反复一段。这个认知首先就没达标。

我准备了两幅图,大家先来看这两幅图上边分别有几个小方格,限时 3 秒钟。先看第一幅图有几个小方格其实都不用三秒钟了,横着看五个,竖着看四个四五二十。第二幅图也是 3 秒钟,看一下有几个小方格。呦第二幅图,这个三秒钟好像有点不太够。其实两幅图同样都是 20 个小方格。
为什么第一幅图咱们就比较容易能够数得清楚?第二幅图就不容易,因为第一幅图只有一个模板,1234523453234542345第二幅图的这个模板就比较多,第一排两个,第二排 5 个,第三排 3 个。因为这个模板的变化多显的内容比较多,不好写,更不好记。


事实上也有很多一个模板,一段旋律也在反复,也有很多两个模板一段的人家就没有反复。在这个点上,你听歌的数量以及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显得尤为重要。理论只是个参考。讲到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嘀咕,前边的理论本来很清晰,我本来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了,你可是你后边怎么来了这么一句。那我到底该不该反复呢?现在又糊涂了。

我告诉大家一个点,咱们一般听的音乐 99.99% 选择反复,在这个节点上都选择反复。音乐第一段叫做主歌,也叫做 A 段。如果反复,那第一段就是A1,第二段就是a2,如果继续再反复,就是 a3a4 以此类推99.9%,这是我的一个感觉,不是一个精确数字。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基本上所有的歌在这个节点上都选择了反复一遍,但他们并不是全都基于刻画这一段而做出的选择。

**前面咱们也说过了,主流音乐最多不超过四段旋律,如果不反复,一股脑子往下唱,一分钟就把这几段旋律就唱完了,一般音乐三五分钟。你剩下的那些时间怎么安排,不就没得可写了?**那你肯定会说,那我就写新的旋律,多写旋律就会遇到和刚才一样的问题。像这个二模板记不住音乐模板的多少反复与不反复。不是我老王今天拍桌子,定了四个就是四个,这是经过了多少古圣先贤大量的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一般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咱们在这个节点上到底是该反复还是不反复呢?必须反复。因为展开音乐靠的就是反复,把一段音乐展开变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就得靠反复。反复是最常用且不得不用的方式。**未来课程结束了,你自己的作品是反复还是不反复自己决定。但是此时咱们就先做一个反复的第二段,这就是今天的任务。

2、精进篇2继续延展音乐 歌曲的和弦框架弹一遍,当前奏升个调

喽各位朋友,精进篇第十二讲,咱们来聊一聊前奏。**上节课咱们已经把一个完整的 AB 段写完了,一般的二段式歌曲就是前奏接 A 段接 B 段,然后再接一个间奏,反复 A 段, B 段接一个尾奏结束。**当屏幕面前的小朋友们,你们写完了一个 AB 段旋律之后,一首歌其实就完成 80% 了,剩下的这 20% 都是细枝末节。在这些细枝末节里,前奏、间奏、尾奏占的比重又最大。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讲这些东西该怎么去做。**首先,前奏往往篇幅都是比较短的,不管它有多长有多短,哪怕它只有一个小节,这个前奏也是自成一段。**就按照咱们之前写的那个旋律的段落格式, A 一段, a2 段 B1 段。 B2 段一共分了四段,也就是四个能量密度的对比。前奏写在 A 一段前边,加起来其实一共就是五段。不管这个前奏多么的短小,它也是单独的一段。在写法上其实与 AB 段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和弦还是和弦,旋律还是旋律,只要能写出 AB 段再写个前奏,不在话下,其实没什么难度。写法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段落作用是不同的。

AB 段是整个音乐的主体部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它前奏却不是核心内容。这些前奏了肩奏了,尾奏了首先不是必须有的。有很多的歌人家上来就没唱前奏,也有没有间奏的,没有尾奏的都很多,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为什么有的音乐就有前奏,有的就没有。当然不是,作者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前奏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出主题部分。因为之前咱们讲过传达情绪得慢慢来,不可能咵一下情绪就传达到位了。就好像我要去求一个领导办事,去到他家,哐哐敲开他家房门,总不能一进门就讲主题吧。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都是进门之后坐下来相互寒暄一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或者茶过三盏之后,然后再慢慢进入主题。我小的时候就觉得这一套人情世故是特别糟粕的东西。可换一个角度讲,如果没有这一番寒暄,一进门直截了当说事一分钟说完咵关门走人,这完全就不是人和人交往,这是机器和机器对接呀,没有任何的人情味。这一番寒暄其实就是情绪升温的过程。懂的人自然知道主题要在哪个时间段开始讲。

人情事故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就是一种情绪。音乐同理上来就讲 AB 段,上来就唱 AB 段主题,听众的情绪不可能那么快就跟得上,情绪没到位的时候不会有共鸣。没有共鸣的音符就单纯的就是几个音符,人不可能为了几个音符而潸然泪下。我不可能听到一个抖瑞咪的旋律,哇,我哭得一塌糊涂。
**前奏存在于音乐里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出主题,就相当于人情世故里的这一番寒暄。人事感情动物得先把这个气氛烘托出来,然后你再在讲事情,讲主题,这样去说服别人,去感染别人才更有效。**前奏你别看它篇幅短,仿佛不是很重要的存在。有句行话叫做凤头雀尾。凤头就是凤凰的脑袋,凤凰脑袋吗?漂亮一个音乐的开头,这个点必须得漂亮。道理很简单,听众前 20 秒钟就切割 next 了,那你后边写再好也没有用了。雀尾就是孔雀的尾巴尾。一段音乐几分钟,听众在听第一遍的时候不可能完全记住,只能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记忆最清晰的就是最后听的这一点。

前奏篇幅短,是因为引出只要起到这个引出的作用就好了。如果求别人办事,一直不说正事,一味的就寒暄。呦就是脸皮薄开不了这个口,这会适得其反的。所以前奏的篇幅往往不长,就是这个原因。前奏引出主题。那怎么去引出呢?按照能量密度的角度去讲, A 一段 a2 段 B1 段, B2 段是一个能量密度递增的一个过程。前奏在 A 一段前边,那理论上前边这个前奏得能量密度更低一点,才能够引出 A 一段引出主题。我记得在我初学吉他的时候很喜欢弹唱,

在女生面前就显摆,感觉不弹前奏显得有点太 low 想弹个前奏,那个时候又不会弹。然后老师就教我不会弹前奏,就把这个歌曲的和弦框架弹一遍,当前奏就可以了。我试了一下,完全可行。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其实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前奏了。因为前奏能量密度得低,主歌再怎么着也肯定要有主旋律,肯定也会有和弦,最起码有这两个维度的东西。那前奏如果直接没有了主旋律,只剩下了和弦,那这能量密度必然就低了。那这个能量密度这个角度又吻合了引出的这个感觉了。可是能量密度低,为什么要把主旋律去掉,而不是把和弦去掉?因为谈和弦的这个节奏型叫做主节奏型。

咱们之前讲过了,**主节奏型对于一首歌的情绪起最主要的主导作用,只留下旋律,那就没情绪了。既然是要引出情绪,这个旋律与情绪的关联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是把旋律去掉,只留下和弦的这个主节奏型。**主节奏型等同于情绪而不是旋律。

所以大家一般听到的前奏旋律未必是那种完整的流畅的,但情绪一定是很到位,完全能够通过一个前奏去判断这首歌的情绪指向年轻人,通常不喜欢京剧,不喜欢各种地方剧种,五秒钟不到就直接切割前五秒。其实就是个前奏,听到这种前奏就不又往后去听了,再听也还是情绪这个味道不会有偏差。前奏不是主题,所以内容不重要。前奏就是一个情绪的指路牌,这首歌前奏合不合你胃口,是不是你的菜,你就完全可以通过前奏知晓了。好,有一笔前奏就被你切掉的那些歌,就如同你第一眼就看不上的人,极难改变。

像这个曲子前奏就是只有主节奏型和弦框架。所以前边这个节奏型营造出来的这种情绪完全就等同于这首歌的情绪。不会说因为后边旋律有了这个情绪就改变了这个情绪。往往一时首歌一个主题小篇幅的音乐只有一个情绪指向,这个东西一般不会有偏差,有偏差就引不出这个主题了。比如说明是个很悲伤的歌,结果前奏一通架子鼓嘣,乱七八糟的一通律动,这就不可能把情绪再引导在那个很悲伤的那个基调上去了。有很多发行级别的歌,它的前奏就只有和弦,有没有旋律不重要,有没有引出这个情绪才重要。那既然这样,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前奏还是要写旋律呢?因为如果只有和弦这一个维度稍微有点单薄了。**旋律就是线条,旋律的这个声波就如同水波,是这种潺潺的这种线条,它就像一串项链的一个绳子一样。如果没有这个绳子,那么这个项链的这些珠子就散落一地了,就不是一个整体了。所以旋律还起到一个作用,就是让音乐更加紧凑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光和弦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个整体感就会很散,除非你非要这种很散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前奏也是有旋律的。那就比如说现在这个如果我要写个前奏的旋律该怎么写呢?咱们先来听一下,找找感觉。


**咱们一般听到的歌曲的前奏、尾奏 99% 其实都是简化过的。主题段的旋律。**用 AB 段的旋律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跑题,**不是不能写新的旋律,也是有些音乐人家前奏就写了些应该旋律也可以写,但要保证能够引出主题,引出主歌,所以我怕跑题,我怕引不出,我就直接用这个主歌的旋律把它,简化一下,能量密度就低了。这样可以实现能量密度递进。那这样就好了,其实还不够。大家注意,我刚才写这个旋律,是把这一段旋律升高了一个八度


为什么要升高这个八度其实这是一个声明,再不懂音乐的人其实也能够分得清。前奏和主歌大家都没学过,可是好像天生大家都能够分得清什么是主歌。什么是前奏?前奏不唱嘛?主歌是有歌词的,是要唱的歌曲的主题题 AB 段人去唱,这就是一个声明。往前奏间奏、尾奏不唱,用其他乐器去演奏,用其他乐器与人声形成一个对比。天然的当前奏用这件乐器去演奏的时候,即意味着间奏也要用这件乐器。这就是一个声明。当间奏结束,人声再度开唱,那即意味着后边又开始了这个主题的 AB 段,这就叫做音色声明。演奏主歌的这件乐器往往只演奏 AB 段,也就是主题段。如果第一句旋律,你用一键乐器第二句又一件,第三句又一件,往后 80 多句 80 多件乐器。那你就想这个音乐得乱成什么样子?主歌一件乐器,当然也有可能是两件三件或者 4 件 5 件,不管是多少件,它一定是固定的,就声明过了。这几件乐器它就演奏主歌间奏、前奏、尾奏,不是同理,这些乐器也是固定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有人会说那老师不对,像什么钢琴曲了,吉他曲了,人家就只有一件乐器,那人家也有前奏啥的,咋声明,这不就没法用音社声明了?对的,这里可以用一个阴区声明,这里我就把这个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

3、精进篇3能量密度 从节奏角度

精进篇第十三讲编曲的核心思维。上节课讲过了,前奏间奏尾奏就不继续去讲了,因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过渡段起过渡的作用。就像前奏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渡,而间奏是承上启下也是过渡尾奏是从有到无的淡出还是过渡?只要音色声明到位了,音区声明到位了,能量密度也做到位了,那就 OK 了。

间奏前奏尾奏并无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前奏尖奏尾奏写好了,咱们 AB 段也写好了,按照一般的二段式音乐,前奏加 AB 段加间奏,再反复 AB 段接尾奏,完整音乐的雏形也就做出来了。**注意是雏形行话叫小样,接下来才开始真正的进入编曲部分了,才开始彰显音乐制作人编曲的功历是水平了,前边那些其实都是基础。接下来咱们慢慢地去叩开编曲的大门。

编曲可以有四种打开方式,换一种说法,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去做编曲,从而让整个音乐变得更丰满、更立体。

第一和声、
第二旋律、
第三节奏、
第四音区

,这四种打开编曲的方式排名不分先后。这节课咱们先说其中之一。先用节奏来打开编曲。我平常刷编曲类的视频居多,所以经常给我推这一类的视频。什么隔壁装修用我用这些叮叮当当的声音写了首歌外边搞基建,我又用这些乒铃乓啷的声音也做了个曲,经常能刷到。在不懂音乐的人看来,哇好厉害,这些音声音还能编曲。如果一个要搞编曲的人也对这种东西乐此不疲,就证明你根本不懂音乐,完全不懂编曲,还处在一个外行看热闹的阶段,就是任何物体震动都能发出声音嘛,只是中学物理学过的。
在入门篇讲音乐构造的时候,咱们说过**构成音乐的所有的演元素都是在演奏模板,模板就是节奏旋律模板抛开音高就是一个节奏,比如小星星哆哆嗦嗦啦啦嗦,抛开音高就是大大的这样的一个节奏。后边发发咪咪 rre 抖还是这个节奏一直反复?**还有那些和弦啦、base 、架子鼓等等了。所有的构成音乐的元素,**任何乐器演奏的其实都是节奏。**如果你学到这个时候,你连这一点都没有理解到的话,那就不用往下去看了,没有意义了,先琢磨去,啥时候理解了?我说的这句所有的乐器实质上都是在谈节奏,再继续往下学。

**讲节奏的时候,咱们说过有规律的就是节奏,难道只有乐器才能弹节奏吗?当然不是,我砸石头哐哐砸石头也可以砸得很,有规律也是可以有节奏的。那这不就清楚了吗?所有的声音都可以打节奏,那也就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参与到音乐当中来。**大家可能觉得理是这么个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非常之简单,有规律的就能称之为节奏。而规律的先决条件就是得反复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才能形成规律。最常见的拍号是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咱们可以以一个数学的角度去诠释一下这个四拍一加 1 等于四,每个一都代表一个四分音符,也就是一拍加起来刚好是四拍,不管一个小节里边有多少音符,总之加起来刚好等于四拍就对了。八个八分音符加起来其实也等于四八分音符占半拍。那半拍其实就是零点五零点五就是半拍,半拍就是八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刚好也是一小节四拍。同理 16 个十六分音符,也就是 16 个 0.25 加起来也等于4。

**注意关键的概念来了,任何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都是一个四拍的节奏。**比如这个 1 加 1 加 1 加一四个 1 相加等于4,它就是 1234 反复 224 就这样的一个节奏。那八个 0.5 相加就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像后边这个 0.5 加两个 0.25 大的的大的的大的的大的大。那再比如 16 个 0.25 相加,这就是哒哒哒哒哒的大。**本质上任何的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都等于一个节奏型。**注意,可以摁一个暂停,自己先把这句话理解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咱们可以把这几个等式,也就是这几个节奏赋予任何的声音去演奏。比如说就最后的这个 16 个 0.25 相加,那也就是 16 个十六分音符。哒哒哒哒哒把这个节奏用什么声音去演奏呢?就用。口罩的声音就是呲把这个声音录好之后拖到步镜器里边。就把口罩的这个声音加载好了,咱们听听。就是呲呲呲这样的一个声音。那 OK 16 个十六分音符。

不管你未来要往你的音乐里边加什么乐器或者加什么稀奇古怪的声音,都不要意外,都不过就是一个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而已。**物体震动发出声音吗?我用什么声音演奏这个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不行吗?**这就是节奏角度,编曲的底层逻辑。因为这几个声音口燥了,这几个瓶子了,矿泉水了,捶胸口了,这都是噪音,所以去演奏旋律,演奏和弦不太合适,所以我就把它当打击乐用了当架子鼓。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留言说老王,我不会钢琴能编曲吗?老王,我不会吉他能编曲吗?不会,这不会,那总之都有吧。如果真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乐器都学会了之后才能编曲,那这个世界上就没人搞别人取了,不可能都学得会,**不会啥都没关系,一件乐器不会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懂其中的,越理越理。这节课如果你真的听懂了,那最低限度最低限度对架子鼓的认知比一般人要高。**你别看他学了五年,学了十年,都是在那埋头瞎干而已。你以为他两只脚在那踩踩什么呀?你以为他两只手忙里忙活的忙里忙外的在那打了一通什么玩意,通通都是加起来等于 4 的一道小学生数学题就是如此而已。

从精进篇开始,咱们首先提出编曲不是往后边写音乐,而是往后时写音乐。想往后时写就必须得有乐思叠加到音乐里。可是初学者对于乐思的把控度不高,是我也知道要往里边叠加乐器,可是我就不知道该写什么。**这节课之后,你就可以试着从节奏的这个角度入手写一点乐思了。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乐思一定要独立,就是得用不同的等式。**如果好几件乐器演奏的都是同一个等式,就是混子编曲。咱们先来听一个混的。从表面上看有三件乐器,钢琴 base 架子鼓,但其实他们演奏的就是同一个等式,这个钢琴先看等等,那这个等式就是 1234 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再看 base 还是1234,再看架子鼓,结果还是 1234 动词大词,这就是混子编曲,这就是雷同乐思。
虽然用了三天乐器,可是感觉这个音乐特别的不精致,光乐器的数量多是没有用的,就是把天底下所有的乐器都加到你的音乐当中。那你没有新的节奏,就那一个节奏,音乐完全不会因为乐器数量多而变得丰满。四个打开编曲的方向。这节课咱们简单地说了一下,节奏这个角度往深了讲东西还有非常非常多,而且这也只是打开编曲的其中一个角度而已,**还有三个,和声旋律和音区,这些通通都放到飞声篇慢慢讲。**飞身片 30 块钱一节,需要的朋友私聊我就可以。还有我的零基础作曲编曲小课班 30 个课时 2000 块钱,想报名的朋友也可以私聊,然后咱们再详谈。 OK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不见不散,拜拜。

1+0.5+0.5+1+1 = 4
0.5+0.5+1+0.5+0.5+1=4

4、精进篇4节奏的概念

随着咱们这个教程一节一节往后讲,大家对音乐的认知也在慢慢清晰。那现在编曲的重中之重来了,大家集中注意力,不懂编曲的人就会以为啊写音乐嘛,就和写作文一样,一句往后后显看这个作品它其实就是停在这一直反复而已。哪有往后写?没有往后写,而是往后写。厚是薄厚的厚厚实的厚。第一段只有一个音轨,那第二段叠加进来了一个音轨,第三段又叠加进来了一个音轨。那这不就是越来越厚实,越来越丰满了吗?其实并没有往后边写,而是往后驶了写。可能有人会说,那迟早总得写点新旋律,总不能通篇就这一段。对不起,你又错了,可以写也可以不写。这是小课班一个零基础学员的作品,这些素材是他当初学习的时候就写好了的。 20 天左右,他完成了这个最终的版本。咱们先来听一下他最终的这个完整的版本是什么样的。

虽然整体观感还是很稚嫩,但颜是个完整音乐了。如果我不告诉你通篇其实一直都在反复那一段,你自己是否能够感受得到?是不是又给表象迷惑了?以为他花里胡哨写了很多旋律呢,这个作品就并没有往后边写,而是往后时往丰满了写。想往丰满写,就得在纵向放上构建音乐的肢体。肢体就是咱们之前画的这个图,**比如第一轨主旋律,这就是一个乐思第二轨和弦,再谈个什么节奏型,这又是一轨乐思纵向上叠加。比如说再搞个架子鼓,架子鼓打个什么样的节奏 base 再谈点什么,或者再有其他乐器这样往后使了写,**这就是纵向上的叠加。就是所谓咱们今天提出来的这个厚实的感觉。乐思就是比如我叠加了架子鼓打个什么样的节奏,这就是乐思加个吉他,那吉他谈点什么等等。

叠加进来的这些乐器所演奏的内容,就是乐思初学者在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都大同小异。比如老师我想加个古筝,我想加个琵琶二胡之类的。可是我没有音色,以为没有粤丝,就是电脑里边没有音色造成的。那现在这样,假设你电脑里有了全世界所有乐器的音色,那你就思如全涌了吗?意思就是我把全世界的乐器都买回家,我天然就会了这些乐器了呗,说出来很可笑,但却是初学者在这一阶段普遍的想法误区。

其实用什么乐器弹不重要,谈什么才重要。比如我想到了一个很美的旋律,其实不管用什么乐器都可以弹得很美,脑子空空就是给你个古筝,给你个琵琶,他现在上来你让他弹什么?所以大家要明白一点,你首先缺的是越思没有思路与想法,搞个音色还不容易吗?现在网络上啥音色下载不到对吧?不要自欺欺人,说我没有音色,你是缺这搞清楚。那这个乐思从哪里来?再来听一个学员的作品。

节奏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节奏,首要的就是规律性。想找到规律,先决条件得出现很多次,最起码也得是两次。太阳就是最有节奏的。每天,东升西落,想观察太阳的轨迹,得起码不止一次地见过这个东升西落。如果只见过一次,那就算它是有节奏的,咱们也察觉不到,因为没有参照,没有对比,没得对比,我怎么知道它是有规律还是没规律呢?音乐里的节奏也是同理形成节奏靠的是反复,反复了才能够让人感受到规律性。人受不了没有节奏的生活,更适应不了没有节奏的音乐。所以音乐什么嘶嘶自拍、四三、八六拍啦等的这个拍号就是一种规律,没有固定的拍子,整个音乐就会乱掉,这就是底层逻辑。不管多么庞大的音乐肢体,它里边所有的个体都是有规律的。正如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序排列的东西,只是有些规律咱们还没有发现而已。你以为音乐是自由的,不受约束地在表达着情绪,底层却是特别有规律有规则的一套节奏系统。所有组成音乐的乐器,不管他演奏的是什么,抛开音色和音高,这些表象底层都是节奏,比如小星星哆哆嗦嗦啦啦嗦,抛开音高,就是一个大大的节奏。因为节奏需要对比,出现一次不能形成节奏,所以后边发发咪咪歪道,大大。那么这个节奏就成立了旋律韵式节奏、和弦式节奏、架子鼓式节奏、base式节奏。所有一切全部都是节奏。

我裂开自己做的音乐,节奏真奇葩

5、节奏的应用

1、有规律,还得有对比

这样这个节奏就立体得多了。这个动词大词两趴,反复一次,一直反复下去,就构成节奏型,**节奏得有规律,还得有对比。**因为现在有三种声音的一个对比,这个节奏呢会显得更加灵活,节拍就比较死板当。咱们写音乐最怕的就是写节奏,写成了节拍生硬且机械化。这个作品咱目前听着还过得去,但是和发行级别的音乐差距还是蛮大大的。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节奏型太过机械化的问题。和弦是这个作品最死板的地方,咱们来看一看和弦的这个节奏型。

2、和弦的节奏型

**如果抛开旋律,咱们把旋律删了看和弦,和弦就是两拍一个帮帮,这其实活生生就是一个秒针两拍一下帮帮。帮帮没有对比。****==和弦的节奏型叫做主节奏型,是整个音乐里边那么多节奏中最主要的一个节奏。==先把结论提出来。主节奏型对于一首歌的情绪起决定性作用。一首歌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一个月大肢体里边这么多的组成部分,谁说了算呢?只有组节奏型说了才算,他说悲伤就悲伤,他说欢快就欢快。

音乐就怕没情绪,主节奏型都没情绪了,那就意味着最需要扛大梁的大哥倒下了,剩下那群小弟弟就是写得再好,做得再棒,也弥补不了情绪的不足。这是综合观感里边最大的一个问题。人的情绪分好多种,不是每一个情绪都对应有一个节奏型,音乐不是数学对号入座套公式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个思维要不得。


不管有多少种情绪,其实不外乎两个大的情绪指向,要么就是开心的,要么就是悲伤的,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归到这两大类里边。音乐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情绪指向,具体的事情交给歌词,交给听众,自己去代入两个大的情绪指向。开心这一边咱们给他一个词叫暖色调悲伤这一边咱们给一个词叫冷色调。
主节奏型,其实就是为应月提供了一个情绪基调的指向,这首歌或者是暖的或者是冷的,也就是开心或者悲伤,具体暖到啥程度,冷到啥程度,靠其余的那些乐思,靠那些小弟弟们再进一步的去润色他。主节奏型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也就是提供一个情绪指向暖或者指向冷。
那如何做到情绪指向暖或者指向冷呢?首先大家不要给旋律迷惑了,冷暖其实和旋律没有关系。大家会发现我在表达暖色调欢快,在的时候会去强调节奏,弹的节奏比较有律动,而冷色调抒情歌曲会感觉线条很流畅。冷色调抒情歌曲我没有去很刻意地梆梆去强调那个拍子。那也就是说抒情的冷色调注重的是流畅性,而暖色调注重的是律动感。

和弦的节奏型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分解和弦注式和弦半注式。和弦。首先分解就是把构成和弦的这些音符一个一个先后弹响。比如这首歌第一个和弦是 F 和弦,F和弦的构成音是法拉都。那咱们把这三个音分别弹响,先。再弹一个都再弹一个发,再弹一个拉法拉多发,那也就是法拉都分别一个先后弹响。那第二个这是 G 和弦。这样就是一个分解的节奏型。我用这个分解的节奏型写了几个小节,咱们来感受一下整个音乐是不是更加偏冷色调,偏抒情这一边了。

分解的节奏型偏冷色调,偏抒情
往后拉一下,有顺序的弹

注释和弦,那顾名思义就是和弦的构成音一起弹响,半注式就是融合,把分解和弦与注释和弦做了一个融合,有分别谈想的也有一起弹响的。比如来做一个半柱式,第一个还是 F 和弦,第一下我就只弹一个发而第二下咱们把这个要发拉同时弹那这样的一个和弦的节奏型,这就是一个半注式。如果注释就是把这几个框一起弹响,再用半注式节奏。我又写了一段,咱们再来听这个感觉

半柱式,不全一块弹欢快的暖色调


这回又变成了欢快的暖色调。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迷惑人的点,大家千万别以为快歌就是绝对意义上的速度快。慢歌就是绝对意义上的速度慢,速度都是105,一直没有变暖色调去强调了节奏,就会感觉速度变快了。**快哥只是个感觉,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速度快。这种节奏我又很刻意地去强调它。而刚才的冷色调慢板抒情仿佛节奏很散漫,其实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四拍去强调了节奏,就会显得很欢快。不强调节奏,把线条做流畅,就会显得很慢。**如此而已,大家看我做仿佛很容易,但其实没那么简单。这节课的任务你可以先试一试,如果想做个抒情的,看看能不能冷得下来。如果你想做个欢快的,看看能不能律动得起来,大家可以先自己去尝试一下。下节课咱们再具体地去讲,一定要尝试啊。敬老王得永生,你不听我的你会后悔。第一。

6、节奏靠对比

咱们来看这个和弦的节奏型,谁强谁弱,谁高谁低,谁多谁少,谁长谁短都一样,都是四个音符。那对比从哪来呢?首先第一个节奏点,第一排的音符。我只写一个,后边这两个节奏点写三个,那这就是一个多与少的一个对比。另外还要有一个高与低的一个对比。所以在这一部分我就不写了。那前边就是低的后边,这就是高的,前边只有一个音符,后边有三个音符,这就形成了一个低的与高的对比,多的与少的一个对比。然后再来一个长短的对比,现在它们的时值是一样的,我把前边这个音符写长一点,后边这两个音符时值写短一点。这样对比就多了,又有高低对比,又有多少的对比,又有时值长短的对比。我写了一点,咱们来听一下后边这个没有对比,前面这个有对比,咱们听一下整体观感有什么区别?

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前面这个明显表现力要更高一点。上节课咱们也说过了,主节奏型奠定了歌曲的情绪基调。这就相当于如果音乐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组成这个音乐的主节奏型就是这棵大树的主躯干,所有的枝叶都要依靠它。如果主躯干出了问题,那这棵大树就完蛋了。且和弦咱们有和弦的框架,写旋律有旋律。模板主节奏型同样也要有模板。

节奏型不只是一个节奏那么简单,一个节奏型往往对应了一种音乐的风格。所以初学者你想要自己创造一个节奏型,就相当于创造了一种音乐风格,就好比让一个没有武功的人上来就自创武功,开宗立派。怎么可能得先积累一些实战经验,见得多练得多,慢慢自然会走到开创的那一步。

风格当然太多太多了,**有些风格是基于节奏而产生的,可有些风格是基于音程关系产生的。**就像咱们最熟悉的哆瑞米发索拉西,这是自然音阶,哆瑞米索拉是五声音阶,这两种就是基于音程音高而产生的,与节奏没有关系。还有很多风格是基于音色,比如电音。经常有朋友和我说老王我想学电音,或者老王我想学古风,这两个玩意基本就是基于音色而产生的风格。电音就是很吵的电子音色,低频很重,没有固定的节奏的古风也差不多,你就任意去找个歌曲用琵琶了、古筝了、二胡了一包装就是所谓的现在的古风音乐,其实我都不认为古风音乐可以算一种风格,就是用中国的乐器包裹着流行音乐的实质而已。

这里咱们先不唠嗑飞身片,咱慢慢敞开了去聊这些奇奇怪怪的有的没的,不管你想学什么风格,你想学武侠小说也好,你想写言情小说也罢,是不是都得会先会识字咱们现在教的就是**最基础的识字风格,以后再说咱们用什么风格来撬开这个节奏的大门。**抡。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实节奏更熟悉。
伦巴节奏

这个董大大董大。这个节奏就是 Luna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节奏做个排名,Luna如果说第二,估计没有人敢说第一,因为它的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如果没有伦版,那拉丁舞、交易舞甚至广场舞,90%的歌都没了。可能年轻的小朋友会认为这都 2021 年了,流行歌哪还用这么老掉牙的东西。节奏其实是底层逻辑,你是被那些最不重要的花里胡哨的那一些外表给迷惑了而已。

其实这就是轮,每个节奏每个风格都有一个很基本的节奏型。我写的这个就是 Luna 的基本节奏型,也可以理解成原型,这个原型是可以变化出无数种样子的,但都是基于这个原原型懂他的懂大这个感觉而产生的。**那怎么个变化法呢?我总结了四个字,加减。拖拽,**我先用加减拖拽里边的拖拽,这是董大大。董大。那我把他往前拖一拍,本来是懂哒懂哒,最后我改成了懂哒,懂哒感觉差不多,这就是一种变化形式啊这是拖拽。然后加减比如说先把它放回到原型,我在后边第四排的后半盘,给它加一个董哒哒,董大现在成了董哒哒董哒哒这是一个变化形式,这就是加然后减。

拖拽

加减

7、律动

精进篇第七讲,律动上节课咱们说通过对比得出的暖色调节奏,才更有那种欢快的感觉。就是所谓的律动感。一般咱们管那种能让人摇头晃脑的抖腿的,跟着音乐有摇起来的那种感觉,叫做律动感。**律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能让人有情不自禁的舞动感呢?**律动这个词两个字得分开解释。**首先律律就是纪律定律,规律都是要遵守的。律就是用来遵守,动就是动起来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者脱离静止状态,什么变动波动、浮动整动都是变化。律动其实就是遵守与变化。**上节课的任务让大家在 LUN 拔的基本节奏型上做一些变化。我给大家的那个呢就相当于是一个圆形形根据圆形根据这个手折根据律法在感觉上做出一定的变化。其实不管你如何去变化,都相当于在率的基础上去改变。首先咱们来看看学员变化成了什么样子。

想要知道究竟变化在哪了,这得对比着圆形来看,下边这一轨这是它变化过的变化形。然后中间这有一轨,这是圆形。打开这个钢琴窗之后,按下 Alt 加 V 这是影子通道的一个开关,这样就可以看到变化形式。因为这个灰色的就是变化行。咱们当前打开的这个就是圆形,就可以看到变化形和圆形有些什么区别了?其实只是比这个圆形多了两个。你看第三趴的后半拍多了一组,第四拍的后半拍多了一组。在前两拍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圆形。往前拖一点。大家看这个灰色的与粉色的是一模一样。那也就是说在前两趴其实是绿的,只有后两趴稍微出现了一点变化,这些变化出来的这些玩意非常非常有利用价值,咱们可以用多出来的这两组音符去丰满音乐。这两组多出来的音符分别在第三趴的后半趴与第四盘的后半盘。这两个节奏点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音符本身或者乐器用什么乐器写什么音符都可以。关键是这两个节奏点。
把修改的部分单独拿出来用其他乐器演奏

多加了一轨吉他

OK 全部都写完了。然后咱们把变化型删了,不需要它了。为什么?因为变化出的那一点不同已经被写成一鬼了。咱们先来听听整体的观感。
多加了这一鬼,吉他音乐变得丰满起来了,至少比没有吉他之前要丰满很多。编曲要做的事情不就是丰满整个音乐之体吗?从原型组节奏里边变化出来的这些东西就可以利用起来,当成丰满音乐的独立乐思。这个乐器它是吉特也好,或者是琵琶二胡唢呐,钢琴是什么都无所谓的,关键是这个节奏,因为这个节奏是从原型里边延伸出来的。那这样做就像写作文一样,最低限度不会跑题,肯定音还是在刻画抡这种感觉的。

多加了这一鬼,吉他音乐变得丰满起来了,至少比没有吉他之前要丰满很多。编曲要做的事情不就是丰满整个音乐之体吗?从原型组节奏里边变化出来的这些东西就可以利用起来,当成丰满音乐的独立乐思。这个乐器它是吉特也好,或者是琵琶二胡唢呐,钢琴是什么都无所谓的,关键是这个节奏,因为这个节奏是从原型里边延伸出来的。那这样做就像写作文一样,最低限度不会跑题,肯定音还是在刻画抡这种感觉的。

独立乐思当然也可以自己去构思,自己去想新的节奏,写什么都行,但是很容易跑题的,没有任何依据,产生出来的节奏未必能和 lunba 的这个主节奏型相吻合,有可能都会很矛盾。**用咱们当前这个方法产生出来的乐思有个好处,要是所有的乐器有劲能往一块使这个音乐暖色调欢快的感觉,这个思路就相当于进一步地去描写这份欢快变化,**当然可以有无数种变化,这个东西没有上限的,只要你想做,永远还可以再做。那我再在这个基本节奏型上再做一点变化,它刚才的变化都在上边,我变在这个时值长的下边,我在这加一个,然后把这个音符挪到后边,在后边再加一个,咱们只听这个主节就行,可以把上边这个删了,只听下边这点变化这样的一个变化。 OK 那还是和刚才用的方法一样,再找一件乐器,把下边的这一点变化也写上去,用个什么呢?Base。找到这个吉他吉他上面,这不是 BA SS 吗?这就是 base 拖进来。 base 这个乐器咱们知道它是演奏低频的,所以写到这里这个阴区太高了,所以我把它降低一个八度写到这,咱们先把它写上来。发发控多控发。刚才已经说过了,乐器无所谓,音高都无所谓。那我就不写这个发发控都控发,我写发抖控发控拉。当然法拉刀这个一定是和谐的。

8、模进与变化模进

喽各位朋友。精进篇第八讲,魔镜与变化魔镜咱们从音乐的延展讲到了节奏型,把音乐往后边写的概念逐渐过渡成了往后式写。编曲其实说到根本上就是往音乐里边叠加许许多多的乐思,从而让音乐变得更加丰满。编曲其实就只做这一件事情而已。那如何看一首歌是编得好还是不好呢?就看这首歌里边有多少让你眼前一亮的乐思。

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相当不容易,初学者在这一阶段一定是乐思非常有限的。**知道了自己的音乐单薄,想叠加些什么东西,但就是不知道该往里边写什么。**比如详解写个架子鼓,可是这个架子鼓该打什么?不会,写不出来想写个 base 呦这个 base 怎么弹,想写个吉他。怎么写,不要懊恼,不要抓狂,这都好正常。慢慢去讲,先耐心地花几分钟听一个学员的作品。作为听众,你会给他这个作品打几分呢?

真敢写,写了 5 分钟,只要不是在做教程,这个音乐我最多听 30 秒就直接切割了。一开始感觉还行,越往后听越没意思。这就是咱们之前讲过的一个大熊猫吃竹子的那个画面的理论,**这个画面里边就没有任何的东西填充进来,一直就是旋律当啷当当啷当当当啷当。**其实不管这个旋律当啷当的是啥,哪怕这里边有世界上最好听的旋律,它也发挥不出应该有的作用。编曲就是往这个音乐里边添加独立乐思,这个音乐一点都没有。**初学者在这一阶段往往比较主观,他觉得自己这个音乐就好听得不得了。但其实作为听众,咱们连坚持听完都很困难。**学习的过程就是慢慢的划主观为客观的一个过程。**音乐往后延展一定要伴随着能量密度的递增,也一定要去刻画。**咱们就通过这两个点来引出今天的内容,也用这两个点来解决一下他这个作品的不足。首先能量密度的变化不是想变化在哪就变化在哪,能量密度一定要以段落为节点进行变化的,也就是说一段一个能量密度,咱们首先来找一下他这个作品的段落节点在哪

到这里,虽然他有几个和弦写错了,不过无所谓。这回咱们就找到了他的一个段落。 OK 咱们就拿这个段落来往后延展一下,我把他这一段旋律反复了两遍。**反复是刻画的唯一手段,之前讲过了,可是反复就一定会伴随着听觉疲劳。所以要叠加一些独立乐思去提升能量密度。**咱们一边听一边去构思一下第二段可以叠加一个什么样的独立乐思。

诶开始进入第二段。哒哒噔噔噔噔诶我现在想到了一个节奏,就是大的空大噔噔诶想到把这个节奏叠加到第二段里边,花了一点时间,我把这个乐思呢写上来了。啊这个大的大空大,咱们先听一听。大的控大啊。当然可能大家会感兴趣。那老师你这个写的是什么?就是这个小节是 C 和弦,那我写的就是 doso do 后边是 dome so 那第二小节 G 和弦 so 瑞搜搜西瑞,**关键是这个节奏型。至于写什么不重要,我这里不抖搜都我写个抖咪搜,这也一样的对吧。像后边我不写抖密搜,我写个抖搜都这也可以,关键是这个节奏,而不是这几个音符,**这几个音符全部都是与当前和弦有关的,那这样去写肯定是和谐的,不为错的。 OK 那么咱们再叠加上这个乐思,来听一下这个综合观感。

这里,大家不要被这些外在的表象迷惑了,就说这个声音好好听,**不是这个声。声音好听是因为这个东西它解决了能量密度,在这个点上你用什么去解决能量密度,就会显得那件乐器好听,其实它用钢琴演奏都是一样的。**我现在把这三鬼乐思全部都换成钢琴。对吧,不用钢琴也可以,这个音色随便变。

这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节奏,乐思这个思路而不是这个音色。**如果你感觉光这一个乐思不足以推进音乐,那可以再叠加一个乐器。在第二段的时候,我又叠加了一个弦乐,咱们来听一下整体感。

当课程进行到这个阶段,咱们得对音乐有个初步的认知了。音乐不是说旋律好听,你就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这个认知大错特错了。音乐是靠音一些并不鲜见的东西去推动着音乐往后运行的,比如说和弦的倾向性,比如说能量密度等等。励志要做音乐的人一定要明白一点是,音乐营造出了让人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听众才会认为这个音乐好听,而不是因为好听,导致了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需要这个课件的可以私聊我,大家可以试着用你自己的乐思去推进,去推动出那个让听众有继续听下去欲望的 a2 段。

9、模块与变化摸进下

那第二个小节同理,第二个小节是 G 和弦, G 和弦的构成是索西 RE 这里的旋律用的是一个西,我同样可以写个 RE 可以写个 so 然后前面给两个鹰来装饰它,我后边这个旋律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整体第二段的这个阴区是要比第一段高的。其实变化魔镜并不是说非得往高了变,其实往低了写也可以。就像第一小节 am 和弦,我在上边写拉哆咪也可以,在下边变化出来的拉哆咪也可以。但是所有与时间有关的艺术形式必须得逐渐地提高情绪,否则就撑不住了。**比如朗诵,比如说五个字,祖国我爱你连续读三遍,第一遍往往比较低,祖国我爱你,第二遍会提高这个情绪。祖国我爱你第三遍祖国我爱你。这个东西不能反着来,如果反着来,听众就没有听下去的欲望了,也就没有驱动力了。**音乐里边的音符慢慢往高写,往高变化,阴趋慢慢提高,就是在提升这个情绪,只有提升情绪,这个音乐才有代入感,才有驱动力。 OK 继续往后停。

音符的数量慢慢变多,也会有推进的感觉,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把音区写高是一模一样的,都可以让音乐更加有代入感,更加有往后的推动力。

讲完了这一节,大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延展音乐。我并没有着急往后边写,而是先把音乐往后视了写。因为要靠后视,要靠能量密度去推动音乐往后运行,这才是音乐的底层逻辑。没有这些东西去推动音乐的话,你写的音乐其实就和没有伴奏的清唱是一个档次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那一条旋律得美成什么样,才能不靠边曲,不靠能量密度,就能让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

很多人就说我爱音乐,我要学编曲,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听流行歌曲长大的。流行音乐会给人一种错觉,成也主旋律,败也主旋律。咱们作曲、编曲、混音其实都会讲,但得先把这个写歌的流程走一遍,让大家先把脉络搞清楚之后,再慢慢去研究那些细节上的知识点。屏幕面前的初学者们此时不要求你写得有多好,当然现阶段也写不了多好,能跟得上咱们的进度,能对我讲的这些东西有所感悟,有所理解,这就行了。如果你感觉一个人在网上自学,怪无聊的,也没人督促也懒得做,练习起来也没人听,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无法提升,或者压根就入不了门的朋友,可以报名我的线上作曲编曲小课班有零基础和进阶班两种,有意者私聊。 OK 这讲就到这里,下节课咱们继续讲副歌段的写法。

10、最强观感

精进篇第 10 讲,最强观感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一首你完全没有听过的歌,听第一遍的时候能分得清哪是这首歌的主歌 A 段,哪是这首歌的副歌 B 段吗?可能大家会认为如果仔细听或者多听两遍是能分清的,如果只是粗略地听一遍,未必能分得清。大家是不是都这样认为的?咱们现在就找那些没听过的歌来试一试,都不用一句一分一秒挨着往后听,我任意找一首歌的任意一个时间点,你看能不能判断出来这个时间点上是主歌还是副歌?

所以咱们一般管副歌叫做高潮部分。之所以能打开一首你没有听过的歌,任意找一个时间点就能判断出来是主歌还是副歌,就是因为能量密度不同,能量密度高就是副歌的感觉。能量密度低就是主歌的感觉。比如这首歌这个时间点咱们再来判断一下。

只要是小篇幅的音乐四个模板以内,主歌和副歌其实特别好区分,这是流行音乐的特点。能够流行的先决条件就是,容易听懂越好。即使只要作者交代明确了,咱们潜移默化早已经懂得并且习惯了这一套玩法,只不过没有理论化的总结过而已。**咱们之前讲过音乐只能表达情绪,情绪有悲伤和快乐之分,这是情绪的指向。同一情绪指向下。比如快乐这种情绪,我可以轻描淡写地去描述,也可以浓墨重彩地去彰显这个快乐。往往歌曲的副歌都是比较浓墨重彩的,而主歌呢就感觉描写力度没有那么厚重,相比较而言会更加轻一点。**这和写作文一样,不管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往往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描述。一开始往往是一个轻描淡写地慢慢地代入到了中后段,再开始浓墨重彩的发力。其实咱们判断歌曲某个时间点是主歌还是副歌,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感觉去判断的。所谓的浓墨重彩其实就是高能量密度,往往副歌是整曲能量密度最高的一段,没有之一。所以咱们一般管副歌叫做高潮部分。之所以能打开一首你没有听过的歌,任意找一个时间点就能判断出来是主歌还是副歌,就是因为能量密度不同,能量密度高就是副歌的感觉。能量密度低就是主歌的感觉。比如这首歌这个时间点咱们再来判断一下。

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歌曲都是由主歌加副歌两个部分构成的?

这种主歌加副歌两段两个模板叫做单二段式。大多数的歌曲都是这个构造,把咱们之前讲过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套进来。如果说是为了刻画,所以就只写两段,只重复而不多写一段,要比两段更好。那一段一个模板不是更容易被记住吗?一段一个模板实际上却是音乐当中最少见的一个段落格式。一段式虽然容易被记忆,但是没有对比。二段式,是因为有一段主歌,主歌往往比较轻,比较平缓。再有一个副歌,副歌比较重,比较激烈,由轻慢地过渡到重,实现了情绪递进。两段情绪可以有一个对比,比如我想写一个悲伤的音乐,主歌往往是平铺直叙了一个悲伤的基调,把听众带入到音乐里边,副歌再把这个悲伤进一步的渲染,再让悲伤逆流成河。

**人是情绪动物,情绪的传递不是崩一下,对方就可以体会到记住三个字,慢慢来。因为情绪的传递需要过程,主歌接副歌慢慢递进,慢慢将情绪身份就是一个理。那二段是只有一个对比,只递进一次。**如果我写他 20 段就可以对比 20 次就可以递进 20 次,这不是更好吗?这种想法有点天真了,二十段没有办法去刻画段落,都没办法安排怎么写,听众也记不住。就算你有办法刻画,有办法分段,这个音乐少说也得四五十分钟都行不通。绝大多数的歌曲都是二段并不是那些人都没有创新精神,都墨守成规,因为二段是主歌加副歌,这种段落格式最有利于直观的传达音乐的情绪。讲到这里,初学者对于段落格式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那一个模板就是一段式,两个模板就是两段,三个模板就是三段,以此类推,这个认知太片面了,只有两个模板的二段式,一段主谷歌一段副歌,这种的叫做单二段式。比如同桌的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单二段式的歌。

像这首歌,这就是三个模版,但它依然也叫二段式,这种的叫做负二段式。中间这个模板你是觉得它更像偏向于主歌,还是更偏向于副歌?就中间的这一段梦想总是遥不可及,其实明显感觉他没有副歌那么的浓烈,所以他也应该归在 A 段里边。这一段的名字叫做 A 过段过就是过门的意思,还有有些四个模板的也是二段式,其实又在这个 A 过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 B 过门段,大于两个模板的二段式都叫做负二段式。我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又好复杂?这个知识点确实比较繁琐,但是不难,并且这个知识点也非常值得研究。

为什么这么说,你以为只要把主歌加副歌写好听了听众就一定会买账吗?这就好比你以为吵架占理,你就一定能吵得赢吗?这就好比你以为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一定能卖得畅销吗?你以为只要你说得对,别人就一定能听得进去吗?就像领导批评下属或者夸奖下属一样的话,到底是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结果大不相同。

怎么样和别人说话,别人才能听得进去?这是一门大学问。每个群体里都不乏会说话的人。所谓的会说话,不是因为他出口成章,也不是因为他文采好,句句都能引经据典,而是因为他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该先说什么,该后说什么该大说特说什么该一带而过,这才叫会讲话。

同样一个产品,我怎么卖都卖不出去,别人两三下就卖出去了。她真的如果是相关的知识掌握得更多。那我佩服他,**事实却是他和我讲的是同一番话,只不过是把这几个句子调换了一下顺序,换了一种讲法,避重就轻的就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了。**音乐完全一样的道理,如何安排好这几段,会直接影响你这首歌最终的表现力。如果你对音乐段落的认知都是像同桌的你那种的一个模式,那这个认知就太死板了。可能很好的两段旋律被你的 AABB 这样安排出来,最终的表现力只能达到个 67 成而已。所以你将来的音乐如何划分段落,如何排列这几段,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点。

这个知识点叫做段落格式。段落格式这个知识点放到飞身篇,再系统地去讲,咱们先按照最简单的单二段式,把写歌的流程先走一遍。一般的单二段式歌曲。就像刚才听的同桌的,你就是主歌 A 段接 a2 段,然后后边就去接副歌段。当我们有了一段主歌旋律,该怎么去写接下来的这个副歌段呢?首先你得判断你当前写好的这一段适不适合当主歌,也许你写好的这一段就更适合当副歌。怎么去判断呢?主歌 A 段和副歌 B 段旋律上的区别就很大。咱们来听听邓紫棋的这首歌话,来看一下他的主歌段旋律和副歌段旋律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肉眼可见的区别,主歌的阴域阴区比较窄,而副歌的阴域阴区比较宽。**那为什么阴区窄的就是主歌宽的就是副歌呢?声音的声波和水波都是这种潺潺的感觉。波形就是这种的主歌往往都是一个平缓的感觉。平缓即意味着这个波形上下不可能浮动太大。就是这个波形如果在一个比较窄的一个区域里边活动,那么这个波形上下就走不了很高或者很低,这就是一个平缓的感觉。如果是上下浮动很大,那则势必这个阴区会比较宽,这样这个波它才能抖动得起来。刚才讲过主歌要的就是这种平缓的感觉,平缓的水流上下浮动肯定小,那平缓的旋律也是同理浮动小,主歌的阴区不可能宽得了。所以主歌的阴区就是窄的,副歌往往都要比较强的冲击力,那平缓的肯定是不行。

海面上波涛汹涌的那个感觉,波涛汹涌一定是波峰特别高,只有波峰高了,整体的阴区就会跟着变宽。如果阴区很窄,那这个波峰就被限制住了,想高也高不了。其实咱们每个人都听过那么多的音乐了,早已经对主歌和副歌有感觉了。之所以会感觉主歌很平缓起伏小,就是因为这个旋律上下的浮动和整个阴区导致的。再加上能量密度,副歌有一点很容易理解。错我以前在不懂音乐的时候,就觉得副歌一定要写高音,把旋律写高了就有副歌的感觉。比如说这样,我把这个旋律给它拖特别高,我给它拖到这里这个音够高了,比副歌比本来的这个副歌还高出两个八度。但是咱们听上去它还是主歌,这个音高已经快高出人耳朵的极限了,都快听不到了。但是单纯地写高是没有用的,因为它相对的阴区一点都没有变化,你把它写高了写多高,这一段主歌也依然还是主歌。大家谨记住一点,副歌是要把旋律的音区写宽,而不是单纯的把音符写高,这是一个学员写的一段旋律。咱们听这一段旋律是适合当主歌还是适合当副歌?

2、什么是和弦框架?

不用前边的和弦,我重新找一个和弦框架都可以。这个点上没有硬性的要求,我就用他前边这首歌的这个和弦框架当然我已经复制过来了。

**咱们刚才讲过说副歌的这个音区一般都比主歌宽,往往这个宽是不往下边去宽的,都会往上边去宽,就像,波涛汹涌。**你得把这个海浪打到上边,咱们才能看到这个波涛汹涌,你在下边波涛汹涌,那咱们在外边是看不到的。所以副歌往往这个峰值都往高写,而不是往低写这个峰值。和弦是 am 接。 em 既然我要往高写这条旋律的峰值,第一个 am 起始音我就做一个都。第二个 em 这个颜流音我就做个 C 这样相当于对比前边的这个 am 接 DM 这是都开头,搜结尾,然后后边我这是高音高开头西结尾。那 OK 咱们听着这个模板构思一些旋律。

副歌是整首歌情绪最高的一段,叫做最强观感。

咱们现在只写了一条副歌的旋律,下节课继续接着做,因为光靠一条旋律线不足以撑得起这个最强观感。

11、最轻观感下

什么是节奏型?

**只要一说到编曲,一说到能量密度,没有其他选择项,就是往这个音乐里边去叠加独立乐思做编曲,搞独立乐思出发点永远都是主躯干,也就是要先从这个主节奏型下手。这个节奏型是阿贝尔 T 是一个很抒情的节奏型,很明显的就是那种慢板冷色调的情绪指向。**这个节奏并不是阿贝尔 T 的基础节奏型是它变化过的。基础的阿贝尔 T 型就是这个样子的,把后边这一下删了,他就是用了变化当中的加法。咱们对这个节奏型其实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见到钢琴弹这个节奏行吗?当懂懂这样的一个感觉,它这个变化呢就是在后边咚咚咚诶后边加了两个音,去掉了这两个,那这个就变成了一个基础的一个节奏型。**这里有一个编曲非常非常重要的点,大家注意听一下。如果你写的这一段音乐打算用的乐器数量不多,比如说就是一两件两三件乐器,那每件乐器也就是每个乐思就都得尽量的演奏得花哨一点,变化多一点。因为整个庞大的音乐肢体只能靠这两三件乐器去撑。场面好比舞台很大,但是人很少,这个时候就要求每一个人气得多一点,不然压不住这个台,就会感觉这个画面太空旷了。**如果你打算编曲做的乐器很多,那每一轨的乐思就得尽量戏少一点。所谓的戏少戏多就是变化多与少。如果乐器很多,那么每一个乐器每一个乐思的变化都要少一点。好比舞台上有很多人,五六十号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戏精,那完了这个舞台就太混乱了。那观众到底看谁?

**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因为即刻的叠加进来,就有了一种能量密度提升的那种上台阶的那感觉。咱们之前画过的那个图,这种感觉就是编曲的核心推动力。**假如说 a2 段与 A1 段没有能量密度的对比,那其实旋律还是一样的,旋律不受影响,整个这个音乐的观感就会有天差地别的变化,这就是编曲在音乐里边起到的最大的作用。这就是编曲的核心推进力。靠能量密度递增推动音乐往后运行。咱们的课程都讲到这里了,如果你对我讲的这个能量密度没有一点感觉,没有一点领悟,就别往后学了就没意义了。啥时候体会到了这个能量密度递增,推进音乐往后进运行,然后再继续学加了一个吉他,我感觉还是不太够。还想让这个 A 二段能量密度再高一点,就推进性更强一点。这其实很简单,再往里边叠加乐思。只要是不违和具体叠加多少件乐器是没有规定的。

很多的细节我都没有去细讲。比如说每一个月思我都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当然都是有理论可依的,并不是完全靠凭空去想象得出来的。写主旋律作曲比较吃灵感今天没有灵感,那就是一个音符也写不出来,你坐到电脑跟前也没有用。但是编曲不一样,编曲的这些乐思多数靠的都是方法,靠积累靠经验。当然编曲也需要那么一点灵感,但相比之下没有作曲那么的依靠灵感,具体的编曲的方法以及独立乐思从何而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放到飞身篇和渡劫篇去讲。

12、前奏 好像重复了呀

然后老师就教我不会弹前奏,就把这个歌曲的和弦框架弹一遍,当前奏就可以了。我试了一下,完全可行。
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其实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前奏了。因为前奏能量密度得低,主歌再怎么着也肯定要有主旋律,肯定也会有和弦,最起码有这两个维度的东西。那前奏如果直接没有了主旋律,只剩下了和弦,那这能量密度必然就低了。那这个能量密度这个角度又吻合了引出的这个感觉了。可是能量密度低,为什么要把主旋律去掉,而不是把和弦去掉?因为谈和弦的这个节奏型叫做主节奏型。

咱们之前讲过了,主节奏型对于一首歌的情绪起最主要的主导作用,只留下旋律,那就没情绪了。既然是要引出情绪,这个旋律与情绪的关联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是把旋律去掉,只留下和弦的这个主节奏型。主节奏型等同于情绪而不是旋律。所以大家一般听到的前奏旋律未必是那种完整的流畅的,但情绪一定是很到位,完全能够通过一个前奏去判断这首歌的情绪指向年轻人,通常不喜欢京剧,不喜欢各种地方剧种,五秒钟不到就直接切割前五秒。其实就是个前奏,听到这种前奏就不又往后去听了,再听也还是情绪这个味道不会有偏差。前奏不是主题,所以内容不重要。前奏就是一个情绪的指路牌,这首歌前奏合不合你胃口,是不是你的菜,你就完全可以通过前奏知晓了。好,有一笔前奏就被你切掉的那些歌,就如同你第一眼就看不上的人,极难改变。

怎么简化呢?就是留下那些比较主要的音符,删去那些装饰音和经过音,那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呢?当然起始因和言柳英这两个肯定是很重要的。这第一个这是一个起始音,前面这两个装饰音去掉,然后这个多这是中间的经过音,这些都可以算是经过音后边这个拉说老师为什么你给我把这两个又留下呢?我刚才写的旋律其实就这个不是说只留这个最主要的吗?因为除此之外,一个小节四拍的咱们都知道一三拍是重拍,重拍上的音往往也比较重要。

小课班结束,我只能保证一点,你可以看懂门道了,只要你想写,绝对可以写得出来,绝对可以写得完整,绝对可以写得似模似样,达到什么档次。拜托,不要再逼我忽悠你了。 OK 就到这里。

13、编曲的核心思维???又重复

14、慢歌怎么编

崛起读过是音乐人精静篇第十四讲慢歌怎么编?哈喽各位朋友,我是老王,实在对不住各位,一拖更就是两个月必须得来几节硬核的内容,不然都对不起各位没有取消关注的看官老爷们,闲话后边再续。咱们进入主题。上一节内容提出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进行编曲。上节课也讲了其中一个角度,就是节奏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这节课接着继续再讲旋律,这个角度稍有那么一丢丢的难度。音乐从感觉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就是抒情的慢歌,一种就是律动感很强的快歌。那往往快歌嗨歌都是很亢奋很躁动的感觉。抒情的曼哥呢更内敛更柔美一点。如果有个律动感很强的节奏,一二三四我唱我好伤心。嗯我好难过啊这就成无效表达了,听众并不会感觉到任何的悲伤得这样。啦啦啦啦啦啦。这就是。抒情的感觉和嗨的躁动的当然是不一样的。这个很明显。那嗨歌和抒情歌到底不同点在哪呢?其实很简单。嗨歌给听众留下的第一季一点是节奏,典型的嗨歌就是电音摇滚都是节奏导向的。
十几秒钟。这个音乐的旋律是什么、和弦是什么戏,细节是什么,几乎都是记不住的。记忆最深的就是一个律动感很强的一个节奏。咚咚咚咚咚咚咚。如果你想做一个欢快的歌曲,那往往都是以节奏为出发点去编曲的,从节奏的角度去融入独立乐思去强化你的节奏,最后形成标签式的记忆点。那这个音乐也就有情绪了,这就是节奏导向的情绪,这也就是欢快的情绪。那抒情歌曲的记忆点又在哪呢?咱们来听一听。

这就是抒情歌曲,就是广义像咱们讲的慢歌,那其实这个慢它也是有节奏的。嘟嘟嘟,这也是有节奏的,咱们的记忆点根本就不在我打的牌子上,就在旋律上,在主旋律本身。这就是慢哥的记忆点。以欢快或者嗨为主基调的音乐要着重去刻画节奏,否则嗨不起来。刻画就是为了形成记忆点。抒情音乐你得使劲去刻画旋律,否则就抒情不了。

**入门篇第二节的时候咱们讲过了,音乐只能表达情绪,情绪不外乎两个大乏力,开心和悲伤,越去强调律动,就越往开心的这个方向走,越去抒情,就越往这个冷色调也就是悲伤这个方向去走。**如果你的音乐在节奏和旋律上都没有形成记忆点的话,听众是找不到情绪的,这是初学者为什么他的编曲那么不疼不痒的一种感觉,这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想解决,咱们继续往后听。以前有个小科班的学员跟我说老王有种风格叫做抒情摇滚,又抒情又摇滚。其实他是想说有些歌曲既悲伤又欢快,这个其实很好解释。比如有些形容情绪的词,其中一个是喜极而泣,这又哭又笑的。这是啥情绪?虽然哭了,但是是喜悦造成的。喜极而泣的这个情绪里虽然是有一些小的伤感,但是大的情绪指向还是开心这个方向这样的。还有一个词叫乐极深悲,总体的情绪指向还是悲伤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咱们的汉语言里边有相当丰富的形容各种情绪以及情绪程度的词,却没有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情绪色彩的,哪怕是有些词很特别,比如不悲不喜。

这个词表面上看那不悲不喜就是没情绪。其实这个词我个人的感觉,我个人理解不悲不喜还是偏悲伤的,喜忧参半也好,悲喜交加也好,人的情绪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正正好好的一个居中的状态,永远都是有偏向的,偏向悲或者偏向喜永远都不可能居中,自己去想想情绪是不是这么回事。**既然音乐只能表达情绪,情绪永远不可能居中,那么音乐也就永远不可能把悲和喜都给它关平了,也就是永远不可能既律动又煽情,抒情摇滚也好,或者流行摇滚也罢,这都是一个名词或者明天又创新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叫什么电音摇滚这种概念,只要是音乐总是要有一个大的基本的情绪指向,这个大的情绪指向是不可能模糊的。**咱们来先听听这个音乐。

像这首歌就更偏向节奏这个方向。我作为一个听众,我很有跟着这种摇头抖腿的感觉。那这就是节奏刻画到位了,形成记忆点了。这就是他说的抒情摇滚,名字无所谓。这个歌里边他也许是有些许无奈的,但是大的情绪指向一定是欢快的节奏导向。
音乐里可以在节奏感很强的歌里边掺杂一点抒情,但是大的方向还是节奏导向,也可以在抒情的音乐里边搞一点律动,但是大的方向一定还是抒情的。所以音乐里边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情绪,也可以表达很多的情绪。但是大的情绪指向一定是非黑即白,一定是不能兼得,更不能模糊的。要么是欢快的节奏向,要么是抒情的旋律向。由于这个认知不清,导致初学者的编曲没有侧重点。

你想想你喜欢的那些经典音乐,哪个是情绪指向不清晰的?那些悲伤的音乐难道不是让你感觉到悲伤无以复加吗?那些亢奋的音乐难道不是让你像嗨的像嗑了药一样的吗?有哪个音乐作品是当你听完之后感觉莫名其妙的这啥情绪有这样的音乐吗?大大的情绪指向不明,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立场的人站起来说了一堆无关痛痒的话。那这就是废话。
罗大佑讲过,说我喜欢的风格有很多,但是能驾驭得了的很有限。初学者要先努力刻画一种情绪,不要贪多。当你把某一种情绪指向刻画得越来越到位之时,就会逐渐形成你自己的风格,然后再去兼顾大情绪指向之下的其他众多小情绪概念。讲完了然后进入实践。话说前段时间建党 100 周年,一个粉丝和我说想在学校的晚会上弹钢琴,改编一首老歌孟驼铃,想要那种特别安静的优美的浅音低唱高山流水的感觉。那这毫无疑问就是抒情,抒情就需要刻画旋律。咱们先来听听原版音乐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我并不觉得这里哪有改变,我感觉都是完全一样的,旋律没有变,和弦没有变,节奏也没有变,就是换成了一架钢琴去演奏而已。作为听众,咱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架钢琴如果去演奏这个歌的话,对比人家原版的那个音乐的表现力下降了很多,如果就这样去演出出的话,那大概率就是去丢人了。那问题出在哪了?很多人会认为原版音乐人家乐器那么多,我现在只有一架钢琴,那肢体就不够丰满了,所以表现力就不行。错,也会有人觉得钢琴不适合演奏这首歌更错。同样是这架钢琴,咱们再来听听这个版本,看看有没有表现出那种安静的潜营低唱的感觉来。
应该只听一小段。肯定有人会觉得老王你这是换了一个节奏型,他写的那个节奏型不好听,或者你会认为刚才那个节奏型不太适合这首歌,你这个节奏型更适合更加有表现力,关键点在于他那样去弹这首歌属于抒情和律动。两边不靠就是情绪指向不明,这是做音乐编曲的大忌。它这个节奏型就是用的原版的节奏型,原版是一个吉他弹的 53231323 的一个节奏型。你不能说这个节奏型就难听,节奏都是一样的,没有说哪个节奏型就是好的,哪个节奏型就是不好的。但是节奏必然是一个加起来等于 4 的等式,这是咱们上节课考虑问题的一个角度。但是想让英音乐抒情,想让音乐像水流一样的缓缓流淌,像风一样的婉转悠扬,像雨一样的润物无声的那种感觉。首先关键点就是不能太有节奏感。这个话怎么理解?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不能太有。这个点很重要,必须搞清楚,节奏就是规律肯定是不可能没有的。音乐就是音符的有序排列,有序就是有规律。规律就是节奏完全没有节奏,没有规律就成了一堆音符了,就不能称之为音乐了。不能太有节奏,就是弱化听众对于节奏的感知程度。比如这两个节奏,咱们来听一下。

就是这两个节奏从横向的角度,也就是全部都是 123456788 个 0.5 加起来等于 4 前边是咚哒咚哒12345678,后边是 53231323 依然是12345678。但是咱们会感觉前边的这个更加有节奏感,更加有律动感,后边这个就会感觉比较平缓,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弱化节奏的一个感觉。当然这也是咱们之前讲过的点,因为律动是对比出来的,不多做赘述了。稍微有一点基础的朋友都知道,抒情歌曲一般都用分解合弦,分解和弦,就是在弱化节奏感,弱化律动这个状态,只是弱化了一点点,远远还没有达标,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 12345678 这个节奏的存在吗?这个节奏不管你弹啥音符,就现在弹的是哆嗦眯嗦哆嗦,不管弹啥都很容易能够感受出来。
这个 12345678 的节奏,原因就在于平均分八个八分音符,就是把一个小节平均分成了八份,平均分的规律性是最强的。不管你分几份,比如说现在有一根棍子,我把这根棍子平均切成八份,一眼就能够看得出规律来。但是如果是一根棍,我把这根棍子还是切成八份,但是我切成两短,一长加一短,再来个两,再来个一长再加一短还是八份还是有规律的?量长一短加一长。

**以旋律为出发点,就是把所有加入到你音乐里边的独立乐思,都想象成旋律,都设计成类似旋律的线条状。**这是一条,这又是一条,这又是一条。之前咱们对音乐的理解,那旋律就是旋律,和弦就是和弦,各司其职,不能混淆。其实开篇第一讲的时候咱们就讲过了,音乐是一个既可以横向上朗读,也可以纵向上理解的诗句。那有没有这样一段文字是既可以横着读又可以竖着念的?当然有了藏诗,音乐同样可以几个音符既作用于和弦的同时又在表达着旋律,这就是抒情的慢歌的一个编曲方式。

《零基础作曲编曲完全教程》(合辑)崛起的卧室音乐人 编曲教程 作曲教程精进篇相关推荐

  1. autojs零基础入门视频教程,跟我学Auto.js Pro安卓免ROOT引流脚本开发教程,飞云脚本学院2019最新录制

    课程大纲(更新中-) 基础课程 [已完成]01安装Visual Studio Code(时长9分33秒)在线观看 [已完成]02安装Auto.js Pro(时长5分48秒)在线观看 [已完成]03解读 ...

  2. 写给零基础的前端算法入门指南,acmer带女友刷80+【栈与队列与链表篇】

    前言 之前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写给女友系列,但有一段时间没有进行更新了,一方面春招要准备开始了,另一方面女友还在准备年前面试,面试之后的复盘总结是挺重要的. 访问 HearLing的个人主页 会持续分享前 ...

  3. CryEngine3教程合辑

    转载自http://tieba.baidu.com/p/3663800102 作者:Tytaa 中文名称: CryEngine游戏关卡设计训练视频教程第一季 外文名称: 3DMotive Introd ...

  4. Asky极简教程:零基础1小时学编程,已更新前8节

    Asky极简架构 开源Asky极简架构.超轻量级.高并发.水平扩展.微服务架构 <Asky极简教程:零基础1小时学编程>开源教程 零基础入门,从零开始全程演示,如何开发一个大型互联网系统, ...

  5. 零基础学Java需要做哪些准备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java工程师,那么好好学习java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零基础同学们来说,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零基础学Java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做下详 ...

  6. python 二进制流转图片_Python零基础入门到精通-5.1节:Python程序的执行过程

    教程引言: 系统地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Python的基础知识, 高级知识,web开发框架,爬虫开发,数据结构与算法,nginx, 系统架构.一步步地帮助你从入门到就业. 5.1.1 在命令行中执行Py ...

  7. 零基础如何学习软件测试

    很多人想学软件测试是因为软件测试是进入到IT行业里比较快的一门技术,软件测试的门槛比较低,初学者和零基础小白学起来都是比较容易的,下面小编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零基础如何学习软件测试? 零基础如何 ...

  8. 零基础怎么学习UI设计?有哪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UI设计近几年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学习UI设计,那么零基础怎么学习UI设计?有哪些简单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零基础怎么学习UI设计?有哪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U ...

  9. 零基础学python培训需要学习多久?

    Python是一种入门比较简单的编程语言,但是如果是零基础学员,学习起来还是需要时间的,那么零基础学python培训需要学习多久呢?我们来看看小编的详细介绍吧. 零基础学python培训需要学习多久? ...

  10. 学习python一开始枯燥_编程零基础应当怎样开始学python?他说,看这三个经典方法...

    很多时候,想就是不如做. 与其想着怎样开始学python,不如赶紧找份python教程先看起来! 当然,这只是告诉你,想不如开始做! 下面,我针对python初学介绍一下可以借鉴的方法! 1.看书 这 ...

最新文章

  1. SAP MM 事务代码RWBE查询库存
  2. ios 1 cocoa
  3. 用freeze.py打包python程序成可执行程序(linux)
  4. 机器学习能诊断病情,还能预测患者出院后的情况?
  5. 前端学习(2343):理解virtaldom和key
  6. python基础学习1-内置函数
  7. 午睡太久为什么浑身无力
  8. 【撸码师的备忘录】JedisPool.returnResource()遭弃用
  9. 解决TeamViewer的“现在无法捕捉画面。可能由于快速切换或者远程桌面断开或者最小化”问题...
  10. 关于Eclipse无法导入包的问题???
  11. java中Map,List与Set的区别
  12. hcia第五天 结课
  13. 淘宝上的零食能买吃吗?网上进口食品的秘密。
  14. Educoder CC++数组实训
  15. Bugzilla的安装
  16. 开源项目(VC++,MFC)
  17. UGI九宫格sliced显示问题
  18. 公司财务笔记-岭南学院辅修
  19. 【代数之美】线性方程组Ax=0的求解方法
  20. iphoneX系列手机在页面滚动时隐藏底部的操作栏

热门文章

  1. Python环境搭建教程
  2. c语言11章谭浩强,谭浩强 C语言 第11章 结构体.ppt
  3. 软件dfmea_最全最专业解析!详解DFMEA新版六步法~fmea软件
  4. python设计模式之Borg模式
  5. VS+QT快速入门教程
  6. 64位java_java64位
  7. CTF-bugku-crypto-[简单加密]-凯撒密码的base64形式
  8. 迁移linux系统到新硬盘
  9. C语言进制转换 10进制转16进制(一)
  10. [diy-windows系统] Windows下dism 集成系统补丁、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