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模型的发展历程
摘自:高维参数水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_梁识栋

地表水体水质模型最早是在 1925 年,由 Streeter 和 Phelps 提出的 S-P 模型[9],至今水质模型的发展已经经历 90 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这 9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将将其划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5 年-20 世纪70 年代)。这一阶段模型的是生化需氧量(BOD)和溶解氧(DO)的藕合模型,最典型即是 S-P 模型[9],在该模型中,以 DO为核心,设定河流的关于 DO 变化的两个相对立的过程,即有机污染物的氧化消耗水中 DO,其速率与 BOD 的浓度成正比;同时因大气复氧过程,大气中的氧气持续进入水体,其速率与水中的氧亏值(即饱和溶解氧和DO 的差值)成正比。在随后的四十多年里,在 S-P 模型(即 BOD 和 DO 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包括发现由沉降和絮凝导致的BOD 量的减少,这一过程与 DO 并不耦合。同时,也发现 BOD 可以分为 CBOD(碳生化需氧量),和 NBOD(氮生化需氧量),两部分降解系数并不一致。再往后的研究中,增加了 BOD 底泥释放通量,由藻类等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引起的溶解氧速率变化,使模型进一步与水环境的实际状况相符,在第一阶段时期,水质模型主要用于河流的模拟,模型能够通过解析的方法求解[10]。

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随着对水环境认识的深入,营养物质氮和磷对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水质模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入了氮元素的循环和磷元素的循环,发展成为包括BOD、DO、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多个子系统的耦合模型。一些研究将模型与水生态模型相结合,引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子系统。以氮循环为例,子系统的水质变量包括了有机氮、氨氮和硝氮,相互作用包括水解、硝化和反硝化,水质指标之间明显呈现非线性的关系。从这一阶段开始,水质模型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解,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在这一阶段,水质模型除继续应用于河流以外,也开始广泛地用于计算湖泊、海湾、河口和近海的水环境模拟[4, 10, 11]。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且不同的研究在不同的方向丰富与发展了水质模型,水质模型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模型的水动力模块日趋复杂,大部分模型都增加了与常规水动力模型耦合的接口。很多水质模型增加有毒物质的模拟、硅元素的循环和有机碳的模拟。模型与各类生态模型的耦合也有了发展,包括与植物根区模型、水生食物链积累模型的耦合等等,这一阶段还增加地表水与泥沙输移,地表水与底泥,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的模拟研究。大气沉降、流域面源的模型也耦合到水质模型中。在这一阶段,变量的数目常常超过10 个,参数的个数常常超过100 个,出现了高维参数水质模型。并且,水质模型与跨学科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类技术包括在线监测系统、3S 技术(RS 技术、GPS 技术、GIS 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质模型上。包括模糊集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和随机数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方法也引入到水质模型研究。在这第三阶段,很多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水质模型,模型的灵敏度、可靠性和不确定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5,12-14]。

地表水质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周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http://zt.cast.org.cn/n12603275/n12603434/12687624.html

地表水质模型的定义

  地表水质模型是描述参加地表水循环的水体中各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等诸多方面变化规律和相互影响关系的数学方法。研究地表水质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污染物在地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水环境保护服务。它可用于水质模拟和水质评价,进行水质预报和预警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是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
  地表水质模型的研究发展历程
  纵观地表水质模型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是考虑水质项目不多的一维稳态模型阶段,主要特点是:⑴主要集中于对氧平衡的研究,也涉及一些非耗氧物质;⑵属于一维稳态模型。该阶段的代表性河流水质模型有:⑴1925年Streete:和Phelps提出的第一个水质模型,即河流BOD-DO模型;⑵美国环保局(U.S. EPA)推出的QUAL-I、QUAL-II模型[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是地表水质模型的迅速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⑴开始出现了多维模拟、形态模拟、多介质模拟、动态模拟等特征的多种模型研究;⑵该阶段水质评价与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形态模型的研究与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初,Forstner, Lawrence分别进行了重金属、有机物的形态模拟研究[3];1979年Mackay首次提出了多介质模拟逸度算法[4]。该阶段的代表性湖泊水质模型有:一维动态模型LAKECO、WRMMS、DYRESM及三维模型[5]。该阶段的代表性河流水质模型有:WASP模型[6]的诞生,该模型能进行一维、二维、三维动态水质模拟。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是地表水质模型研究的深化、完善与广泛应用的阶段,主要特点是: ⑴1985年Cohen正式提出了多介质模型;⑵考虑水质模型与面源模型的对接[7];⑶多种新技术方法,如:随机数学、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3S、VR技术等引人水质模型研究[8~11]。该阶段的代表性多介质模型有:多介质箱式模型、植物根区模型、水生食物链积累模型、逸度模型[12,13]。该阶段的代表性河流水质模型有:⑴一维稳态QUAL模型(QUAL2E, 
  常用地表水质模型评述
  QUAL2E模型(The Enhanced Stream Water Quality Model)
  QUAL2E(或简称Q2E)模型是QUAL模型系列中的一个。该模型系列的最初模型是F. D. Masch及其同事和美国德克萨斯州水利发展部(Texas Water Development Board)分别于1970年和1971年发展的河流综合水质模型QUAL-I[18]。
  QUAL-I模型应用较成功。在该模型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水资源工程公司(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c.,缩写为WRE)和美国环保局(U.S. EPA)合作开发完成了QUAL-II模型的第一个版本。1976年3月,SEMCOG(Southeast Michigan Council of Governments)和美国水资源工程公司合作对此模型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将现有各版本的所有优秀特性都合并到了QUAL-II模型的新版本中[18]。
  自1987年以来,我国学者应用QUAL-II模型解决了大量河流水质规划、水环境容量计算等问题,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
  QUAL-II模型可以模拟13种物质:溶解氧、BOD、温度、藻类-叶绿素α、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溶解的正磷酸盐磷、大肠杆菌、1种任选的可衰减的放射性物质、3种难降解的惰性组分。QUAL-II模型可按用户所希望的任意组合方式模拟这13种物质。
  QUAL-II模型属于综合水质模型,它引入了水生生态系统与各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水质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化。该模型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溶解氧为核心。大肠杆菌和可衰减的放射性物质,以及那3种难降解的惰性组分则与溶解氧无关。模型中各主要水质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图1所示:
  图中各个箭头所代表的相互关系是:⑴复氧作用;⑵底栖生物(包括底泥)耗氧;⑶碳化BOD降解耗氧;⑷光合作用产氧;⑸氨氮氧化耗氧;⑹亚硝酸盐氮氧化耗氧;⑺碳化BOD的沉淀;⑻浮游植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⑼浮游植物对正磷酸盐磷的吸收;⑽浮游植物呼吸产生正磷酸盐磷;⑾浮游植物的死亡、沉淀;⑿浮游植物呼吸产生氨氮;⒀底泥释放氨氮;⒁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⒂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⒃底泥释放正磷酸盐磷。
  QUAL-II模型既可用来研究点源污水负荷(包括数量、质量和位置)对受纳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可用来研究非点源问题;既可模拟定常状态,也可模拟非定常状态;既能用于单一河道,也能用于树枝状河系及沿程流量变化等情况。该模型既可用于沿河有多条支流和多个排污口、取水口,并允许入流量有缓慢变化的情况;也可用于计算满足预定溶解氧水平所需增加的稀释流量。
  QUAL-II模型的基本假定包括:
  ⑴将研究河段分成一系列等长的水体计算单元,在每个单元内污染物是均匀混合的;
  ⑵污染物沿水流轴向迁移,对流、扩散等作用在纵轴方向。流量和旁侧入流不随时间变化,可认为是一个常数;
  ⑶各水体单元的水力几何特征,如底坡、断面面积、河床糙率、生化反应速率(如BOD降解率、底泥耗氧速率)、污染物沉降和藻类沉淀速率等方面各段均相同。
  根据上述基本假定,导出QUAL-II模型的基本偏微分方程为:
  式⑴中, 为 位置的河流横截面面积,单位为m ;U为断面平均流速,单位为m/s; 为纵向分散系数,单位为 /s; 为小河段的间距,单位为km; 为源和汇的物质负荷,单位为mg/Ld。
  1982年,美国环保局推出了QUAL2E模型。QUAL2E3.0版是在美国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和美国环保局水质模拟中心(Center for Water Quality Modeling,缩写为CWQM)环境研究实验室的合作协议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该版本中包括了对以前版本(QUAL2E 2.2版,Brown和Barnwell,1985)的修改和对定常仿真输出的不确定分析(UNCAS)的扩充能力。本版本的QUAL2E和与它成套的不确定性分析程序即QUAL2E-UNCAS,是用来取代所有以前版本的QUAL2E和QUAL-II模型的[18]。
  QUAL2E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的一维平流-弥散物质输送和反应方程来模拟树枝状河系中的多种水质成分,用经典隐式向后差分法解决稳态流、稳恒状态下的问题。QUAL2E中的物质迁移过程考虑得较为简单。
  在QUAL2E中,确定一条河流的同化能力时,最需要考虑的是该河流保有足够溶解氧的能力。QUAL2E考虑了氮循环的主要反应、藻类生长、水底碳化BOD、大气复氧及它们对溶解氧平衡的相互影响。
  美国环保局已经不再提供QUAL2E的Windows版程序,只提供DOS版程序。
   
  QUAL2K模型
  美国环保局自1987年开始对QUAL2E模型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订和增强,美国环保局于2003年推出了QUAL2K模型的一个新版本[19]。
  QUAL2K模型是一个综合性、多样化的河流水质模型,它的水质基本方程是一维平流-弥散物质输送和反应方程,该方程考虑了平流弥散、稀释、水质组分自身反应、水质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分的外部源和汇对组分浓度的影响[20]。
  QUAL2K模型是在QUAL2E模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们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19]:
  ⑴一维。水体在垂向和横向都是完全混合的;
  ⑵稳态。模拟的是不均匀稳态流;
  ⑶日间热收支。日间热收支和温度在日间时间轴上用一个气象学方程模拟;
  ⑷日间水质动力学。所有水质变量在日间时间轴上模拟;
  ⑸热量和物质输入。模拟点源和非点源负荷和去除⑴一维。水体在垂向和横向都是完全混合的;
  ⑵稳态。模拟的是不均匀稳态流;
  ⑶日间热收支。日间热收支和温度在日间时间轴上用一个气象学方程模拟;
  ⑷日间水质动力学。所有水质变量在日间时间轴上模拟;
  ⑸热量和物质输入。模拟点源和非点源负荷和去除。
     与QUAL2E模型相比较,QUAL2K模型则有下列不同之处:
  ⑴软件环境和界面。QUAL2K在Microsoft Windows环境下实现,所用的编程语言是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也就是VB的简化版。用户图形界面则用Excel实现。可从美国环保局的网站获得该模型的可执行程序、文档及源码;
  ⑵模型分割。QUAL2E将系统分割成几个等距河段,而QUAL2K则将系统分割成几个不等距河段。另外,在QUAL2K中,多个污水负荷和去除可以同时输入到任何一个河段中;
  ⑶碳化BOD(CBOD)分类。QUAl2K使用两种碳化BOD代表有机碳。根据氧化速率的快慢把碳化BOD分为慢速CBOD和快速CBOD。另外,在QUAL2K中,对非活性有机物颗粒(碎屑)也进行了模拟。这种碎屑由固定化学计量的碳、氮和磷颗粒组成;
  ⑷缺氧。QUAL2K通过在低氧条件下将氧化反应减少为零来调节缺氧状态。另外,在低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很明确地模拟为一级反应;
  ⑸沉积物-水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在QUAL2E中,溶解氧和营养物在沉积物-水体之间的流量只是做了一些文字性的描述;而在QUAL2K中,则是在内部做了模拟。也就是说,沉积物需氧量(SOD)和营养物流量可用一个方程模拟,该方程是由有机沉淀颗粒、沉积物内部反应及上层水体中可溶解物质的浓度构成;
  ⑹底栖藻类。QUAL2K模拟了底栖藻类;
  ⑺光线衰减。光线衰减是由藻类、碎屑和无机颗粒方程计算;
  ⑻pH。对碱度和无机碳都进行了模拟,在它们的基础上模拟河流pH;
  ⑼病原体。对一种普通病原体进行了模拟。病原体的去除由温度、光线和沉积方程决定。
  ⑽不仅适用于完全混合的树枝状河系,而且允许多个排污口、取水口的存在以及支流汇入和流出;
  ⑾对藻类-营养物质-光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矫正;
  ⑿在模拟过程对输入和输出等程序有了进一步改进;
  ⒀计算功能的扩展;
  ⒁新反应因子的增加,如藻类BOD、反硝化作用和固着植物引起的DO变化。
 
  3.3 WASP6(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 6)和WASP7模型
  WASP模型是由美国环保局负责开发的一个综合型水质模拟模型,可模拟河流、水库及湖泊的水质变化,可研究点源和非点源问题。此外,它既可模拟定常状态,也可模拟非定常状态。
  WASP6模型版本是2001年发布的,完全基于Windows界面操作。WASP6是一个动态的分段模拟程序(dynamic compartment-modeling program),适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对象包括水体及其下的底栖生物,基本的过程包括:动态的平流、扩散、点源和面源输入以及界面交换等。
  WASP6的富营养模块可以模拟溶解氧、CBOD(1)、CBOD(2)、CBOD(3)、氨氮、硝酸盐氮、有机氮、正磷酸盐磷、有机磷、藻类、海底藻类、碎屑、沉积物岩化作用和盐度。
  WASP6由两个独立的计算机程序组成:(1)水动力模型程序DYNHYD5;(2)水质模型程序WASP6,WASP6又由TOXI和EUTRO组成,两个程序可单独运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模拟。
  WASP6可模拟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水质变化,建立模型方程的最基本准则是物质守恒定律。WASP6的应用步骤包括:(1)河网模型概化;(2)水动力研究、质量传输研究、水质转化研究和环境毒理学研究;(3)研究水流和底质中的物质转化;(4)研究污染物的影响。
  WASP7是增强的WASP Windows版本。该模型可以模拟:富营养化/常规污染物、有机化合物/金属、汞、水温、大肠杆菌、难降解污染物。可从美国环保局的网站获得该模型的可执行程序和文档。
  3.4 RMA-12模型
  RMA-12模型是由U. S. W.R. Norton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ssociates修正的水质模型。该模型模拟了污染物负荷、氮的硝化作用、沉积物需氧量和藻类的光合作用。
  与QUAL-II模型不同的是,RMA-12模型 在藻类生物量生长方程上做了一些改动,重新定义了氮循环。RMA-12模型分别考虑有机氮和氨氮,而QUAL-II模型则使用凯氏法测定氮。RMA-12模型还考虑了藻类对氨氮的直接吸收。
  RMA-12模型使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来获得所关心水质参数的数字解;使用有限差分技术求解质量平衡方程,该方程将河水对流和涡流扩散、水质参数的当地源与汇以及单个水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考虑在内。每个水质参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随时间变化的反应动力学都用公式单独表示出来。稳态模式被用来模拟低流量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所有河源、支流和废水注入的量和质都被认为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RMA-12模拟了下列水质组分和物理过程:光合作用藻类、叶绿素α、碳化BOD、溶解氧、河底需氧量、大气复氧、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正磷酸盐。
   
  3.5 EPDRiv1模型
  EPDRiv1是一维动态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该模型最初是基于U.S. Army Engineers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开发的CE-QUAL-RIV1模型,现在该模型既包含了水质模型又包含了水动力模型。该模型由一个前处理器进行控制,由一个后处理器进行支持。前后处理器都与水资源数据库集成在一块儿(水资源数据库同时又可以作为工具包中的一个独立模块存在)。
  EPDRiv1已经成功解决了一些地区复杂的水质问题,例如亚特兰大市附近的Chattahoochee River 和乔治亚州的Coosa River流域的水质问题。
  该模型包括了两个计算模块:横向均匀分段的一维水动力模块EPDRiv1H和水质模块EPDRiv1Q。EPDRiv1H可以模拟树枝状或分支河流系统、可以解决下游潮汐影响、下游湖泊影响、动态取水、大坝溢洪道控制及暴雨问题。EPDRiv1H可提供水力输出数据或连接文件以供EPDRiv1Q或WASP使用。EPDRiv1Q可以模拟16种状态变量,包括温度、碳化BOD、各类氮(有机氮、氨氮和硝酸盐氮)、各类磷(有机磷和正磷酸盐磷)、藻类、铁、锰、细菌和两种随机组分。另外,该模块还可以模拟附生的大型水生植物对溶解氧的影响和发电厂的主要污染负荷对水温和水质的影响。采用热量平衡方程进行水温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EPDRiv1模型不涉及沉积物迁移、有毒物和金属等问题。可从美国环保局的网站获得该模型的可执行程序和文档。
   
  3.6 ECOLab模型
  ECOLab是DHI推出的软件系列中的一个模块。该模块又由若干预先定义好了的模板组成。这些模板描述了富营养化、BOD的释放导致的氧亏、水质卫生(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粘性沉积物、重金属、叶绿素-营养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化学物质的降解等。ECOLab和对流-扩散模块集成在一起。
  ECOLab可以模拟:溶解BOD、悬浮BOD、沉积B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溶解氧、正磷酸盐磷、排泄物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总数。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模板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水质参数进行模拟,如农药,杀虫剂等。
  用户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水质参数组合进行模拟。用户可以只模拟BOD和DO,也可以模拟所有水质参数。

水质模型发展历程以及水质模拟软件介绍相关推荐

  1. SP(软件过程)的发展历程2:计划驱动软件开发过程时代

    神话的破灭 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软件复杂度的提高,无序的开发过程开始显示出它的弱点,首先,开发质量没有保证.软件错误随着软件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加.几次恶性的软件错误导致的巨大损失导致软件危机的出现, ...

  2. AIGC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下一代人工智能:新范式!新生产力!(2.1-大模型发展历程 之 背景与开端)

    文章大纲 按照目标不同, AI大模型可分为四类,多模态为未来方向 NLP 大模型 CV大模型 科学计算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 2022年是大模型技术的拐点,前期技术铺垫奠定了基础 生成式模型的开端 VA ...

  3. 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详解

    数学模型在水环境评价.防洪评价和排污口论证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数学模型成为一种强大的 ...

  4. 我要写整个中文互联网界最牛逼的JVM系列教程 | 「JVM与Java体系架构」章节:JVM的发展历程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能面世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我真的是写了好久好久,从2022年9月7日(首次发布)一直写到了今天,即2022年9月21日,每天写一点,再写一点,直至今天才终于写完,我可以保证这里面的每一 ...

  5. 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人工智能主要分支、机器学习工作流程、完整机器学习项目的流程、机器学习算法分类、独立同分布、模型评估、深度学习简介

    日萌社 人工智能AI:Keras PyTorch MXNet TensorFlow PaddlePaddle 深度学习实战(不定时更新) 1.1 人工智能概述 1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人工智能小案例 ...

  6.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节选自<「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因篇幅有限,完整报告文末领取. 当下,人们热衷于讨论基于计算机的建模.模型.数据库和敏捷设计方法.然而,很少有人会耐心地审视和理解大量的技术创新 ...

  7. 梅敬成 三维CAD软件发展历程:过去,现在和未来 (ACIS,Parasolid,OCC, 中望OV,华天CRUX IV )

    梅敬成博士在工作 梅敬成 三维CAD软件发展历程:过去 现在和未来 梅敬成早年远赴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世界顶级的达索系统.think3公司等CAD CAM(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造)软件研发公司就 ...

  8. 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发展历程,神经语言模型多任务学习介绍, ECM模型介绍等

    1读前准备 读本篇论文之前我先调研了并理解了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工具.很多自然语言处理问题都可以等同于通信系统中的解码问题–一个人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去猜测发话人要表达的意思)以 ...

  9. 深入了解云计算:发展历程、服务与部署模型、未来趋势与挑战

    开篇博主 bluetata 的观点:PaaS 服务必将是未来10年云计算权重最高的趋势(05/02/2023 15:32) 文章目录 一.前言 二.认识了解云计算 2.1 什么是云计算 2.1.1 维 ...

最新文章

  1. OnsenUI 前端框架(三)
  2. php根据宽度显示html,我怎样才能动态地改变PHP的HTML div的宽度?
  3. Google邮局可以实时开通了
  4. 内存中有两个4字节以压缩的bcd_卷积神经网络的压缩与加速 -- 剪枝(PRUNING)论文(二)...
  5. CAT arguments dimensions are not consistent.CAT参数的维度不一致。
  6. ios 拍照 实现 连拍_如何在iOS设备上使用连拍模式拍照
  7. 关于TableView中图片的延时加载(转)
  8. gdb调试时,Program received signal SIGPIPE, Broken pipe.
  9. 18-数据持久化-Data Volume
  10. 说说“数据库的自动安装、升级” [转]
  11. 【C++】类模板实现扩容数组并且分离,抽取出hpp文件
  12. Hibernate配置JNDI数据源
  13. Java Set操作
  14. 【毕业设计源码】基于SSM的小程序任务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vecm matlab,VECM是什么?
  16. IntelliJ IDEA 2017 汉化包及教程
  17. 2021知到答案,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
  18.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ers for non‑technicalloss detection
  19. reincarnation server
  20. pgsql中实现按周统计,计算日期是周几

热门文章

  1. JVM调优总结(十)-调优方法
  2. 刷脸支付人脸识别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 计算机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深度!一文带你看懂2021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4. 锐捷交换机RLDP技术
  5. linux云计算基础(云计算介绍)
  6. 软件工程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7. 如何让安卓vivo IQOO手机连接adb
  8. 通过V4L2框架获取UVC摄像头的MJPEG格式数据
  9. 各人口大国的人口密度排名
  10. Qt执行bash命令并获取返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