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本文是Linux MMC framework的第二篇,将从驱动工程师的角度,介绍MMC host controller driver有关的知识,学习并掌握如何在MMC framework的框架下,编写MMC控制器的驱动程序。同时,通过本篇文章,我们会进一步的理解MMC、SD、SDIO等有关的基础知识。

2. MMC host驱动介绍

MMC的host driver,是用于驱动MMC host控制器的程序,位于“drivers/mmc/host”目录。从大的流程上看,编写一个这样的驱动非常简单,只需要三步:

1)调用mmc_alloc_host,分配一个struct mmc_host类型的变量,用于描述某一个具体的MMC host控制器。

2)根据MMC host控制器的硬件特性,填充struct mmc_host变量的各个字段,例如MMC类型、电压范围、操作函数集等等。

3)调用mmc_add_host接口,将正确填充的MMC host注册到MMC core中。

当然,看着简单,一牵涉到实现细节,还是很麻烦的,后面我们会慢慢分析。

注1:分析MMC host driver的时候,Linux kernel中有大把大把的例子(例如drivers/mmc/host/pxamci.c),大家可尽情参考、学习,不必谦虚(这是学习Linux的最佳方法)。

注2:由于MMC host driver牵涉到具体的硬件controller,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具体的硬件辅助理解,本文将以“X Project”所使用Bubblegum-96平台为例,具体的硬件spec可参考[1]。

3. 主要数据结构

3.1 struct mmc_host

MMC core使用struct mmc_host结构抽象具体的MMC host controller,该结构的定义位于“include/linux/mmc/host.h”中,它既可以用来描述MMC控制器所具有的特性、能力(host driver关心的内容),也保存了host driver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状态、参数(MMC core关心的内容)。需要host driver关心的部分的具体的介绍如下:

parent,一个struct device类型的指针,指向该MMC host的父设备,一般是注册该host的那个platform设备;

class_dev,一个struct device类型的变量,是该MMC host在设备模型中作为一个“设备”的体现。当然,人如其名,该设备从属于某一个class(mmc_host_class);

ops,一个struct mmc_host_ops类型的指针,保存了该MMC host有关的操作函数集,具体可参考3.2小节的介绍;

pwrseq,一个struct mmc_pwrseq类型的指针,保存了该MMC host电源管理有关的操作函数集,具体可参考3.2小节的介绍;

f_min、f_max、f_init,该MMC host支持的时钟频率范围,最小频率、最大频率以及初始频率;

ocr_avail,该MMC host可支持的操作电压范围(具体可参考include/linux/mmc/host.h中MMC_VDD_开头的定义);

注3:OCR(Operating CondiTIons Register)是MMC/SD/SDIO卡的一个32-bit的寄存器,其中有些bit指明了该卡的操作电压。MMC host在驱动这些卡的时候,需要和Host自身所支持的电压范围匹配之后,才能正常操作,这就是ocr_avail的存在意义。

ocr_avail_sdio、ocr_avail_sd、ocr_avail_mmc,如果MMC host针对SDIO、SD、MMC等不同类型的卡,所支持的电压范围不同的话,需要通过这几个字段特别指定。否则,不需要赋值(初始化为0);

pm_noTIfy,一个struct noTIfier_block类型的变量,用于支持power management有关的noTIfy实现;

max_current_330、max_current_300、max_current_180,当工作电压分别是3.3v、3v以及1.8v的时候,所支持的最大操作电流(如果MMC host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不赋值);

caps、caps2,指示该MMC host所支持的功能特性,具体可参考3.4小节的介绍;

pm_caps,mmc_pm_flag_t类型的变量,指示该MMC host所支持的电源管理特性;

max_seg_size、max_segs、max_req_size、max_blk_size、max_blk_count、max_busy_timeout,和块设备(如MMC、SD、eMMC等)有关的参数,在古老的磁盘时代,这些参数比较重要。对基于MMC技术的块设备来说,硬件的性能大大提升,这些参数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具体可参考5.2章节有关MMC数据传输的介绍;

lock,一个spin lock,是MMC host driver的私有变量,可用于保护host driver的临界资源;

ios,一个struct mmc_ios类型的变量,用于保存MMC bus的当前配置,具体可参考3.5小节的介绍;

supply,一个struct mmc_supply类型的变量,用于描述MMC系统中的供电信息,具体可参考3.6小节的介绍;

……

private,一个0长度的数组,可以在mmc_alloc_host时指定长度,由host controller driver自行支配。

3.2 struct mmc_host_ops

struct mmc_host_ops抽象并集合了MMC host controller所有的操作函数集,包括:

1)数据传输有关的函数

/*

* It is optional for the host to implement pre_req and post_req in

* order to support double buffering of requests (prepare one

* request while another request is active).

* pre_req() must always be followed by a post_req().

* To undo a call made to pre_req(), call post_req() with

* a nonzero err condition.

*/

void    (*post_req)(struct mmc_host *host, struct mmc_request *req,

int err);

void    (*pre_req)(struct mmc_host *host, struct mmc_request *req,

bool is_first_req);

void    (*request)(struct mmc_host *host, struct mmc_request *req);

pre_req和post_req是非必需的,host driver可以利用它们实现诸如双buffer之类的高级功能。

数据传输的主题是struct mmc_request类型的指针,具体可参考3.7小节的介绍。

2)总线参数的配置以及卡状态的获取函数

/*

* Avoid calling these three functions too often or in a "fast path",

* since underlaying controller might implement them in an expensive

* and/or slow way.

*

* Also note that these functions might sleep, so don't call them

* in the atomic contexts!

*

* Return values for the get_ro callback should be:

*   0 for a read/write card

*   1 for a read-only card

*   -ENOSYS when not supported (equal to NULL callback)

*   or a negative errno value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ed

*

* Return values for the get_cd callback should be:

*   0 for a absent card

*   1 for a present card

*   -ENOSYS when not supported (equal to NULL callback)

*   or a negative errno value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ed

*/

void    (*set_ios)(struct mmc_host *host, struct mmc_ios *ios);

int     (*get_ro)(struct mmc_host *host);

int     (*get_cd)(struct mmc_host *host);

set_ios用于设置bus的参数(ios,可参考3.5小节的介绍);get_ro可获取card的读写状态(具体可参考上面的注释);get_cd用于检测卡的存在状态。

注4:注释中特别说明了,这几个函数可以sleep,耗时较长,没事别乱用。

3)其它一些非主流函数,都是optional的,用到的时候再去细看即可。

3.3 struct mmc_pwrseq

MMC framework的power sequence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它提供一个名称为struct mmc_pwrseq_ops的操作函数集,集合了power on、power off等操作函数,用于控制MMC系统的供电,如下:

struct mmc_pwrseq_ops {

void (*pre_power_on)(struct mmc_host *host);

void (*post_power_on)(struct mmc_host *host);

void (*power_off)(struct mmc_host *host);

void (*free)(struct mmc_host *host);

};

struct mmc_pwrseq {

const struct mmc_pwrseq_ops *ops;

};

与此同时,MMC core提供了一个通用的pwrseq的管理模块(drivers/mmc/core/pwrseq.c),以及一些简单的pwrseq策略(如drivers/mmc/core/pwrseq_simple.c、drivers/mmc/core/pwrseq_emmc.c),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dts配置,即可正确配置MMC的供电,例如:

/* arch/arm/boot/dts/omap3-igep0020.dts */

mmc2_pwrseq: mmc2_pwrseq {

compatible = "mmc-pwrseq-simple";

reset-gpios = ,      /* gpio_139 - RESET_N_W */

;      /* gpio_138 - WIFI_PDN */

};

/* arch/arm/boot/dts/rk3288-veyron.dtsi  */

emmc_pwrseq: emmc-pwrseq {

compatible = "mmc-pwrseq-emmc";

pinctrl-0 = ;

pinctrl-names = "default";

reset-gpios = ;

};

具体的细节,在需要的时候,阅读代码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3.4 Host capabilities

通过的caps和caps2两个字段,MMC host driver可以告诉MMC core控制器的一些特性、能力,包括(具体可参考include/linux/mmc/host.h中相关的宏定义,更为细致的使用场景和指南,需要结合实际的硬件,具体分析):

MMC_CAP_4_BIT_DATA,支持4-bit的总线传输;

MMC_CAP_MMC_HIGHSPEED,支持“高速MMC时序”;

MMC_CAP_SD_HIGHSPEED,支持“高速SD时序”;

MMC_CAP_SDIO_IRQ,可以产生SDIO有关的中断;

MMC_CAP_SPI,仅仅支持SPI协议(可参考“drivers/mmc/host/mmc_spi.c”中有关的实现);

MMC_CAP_NEEDS_POLL,表明需要不停的查询卡的插入状态(如果需要支持热拔插的卡,则需要设置该feature);

MMC_CAP_8_BIT_DATA,支持8-bit的总线传输;

MMC_CAP_AGGRESSIVE_PM,支持比较积极的电源管理策略(kernel的注释为“Suspend (e)MMC/SD at idle”);

MMC_CAP_NONREMOVABLE,表明该MMC控制器所连接的卡是不可拆卸的,例如eMMC;

MMC_CAP_WAIT_WHILE_BUSY,表面Host controller在向卡发送命令时,如果卡处于busy状态,是否等待。如果不等待,MMC core在一些流程中(如查询busy状态),需要额外做一些处理;

MMC_CAP_ERASE,表明该MMC控制器允许执行擦除命令;

MMC_CAP_1_8V_DDR,支持工作电压为1.8v的DDR(Double Data Rate)mode[3];

MMC_CAP_1_2V_DDR,支持工作电压为1.2v的DDR(Double Data Rate)mode[3];

MMC_CAP_POWER_OFF_CARD,可以在启动之后,关闭卡的供电(一般只有在SDIO的应用场景中才可能用到,因为SDIO所连接的设备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设备);

MMC_CAP_BUS_WIDTH_TEST,支持通过CMD14和CMD19进行总线宽度的测试,以便选择一个合适的总线宽度进行通信;

MMC_CAP_UHS_SDR12、MMC_CAP_UHS_SDR25、MMC_CAP_UHS_SDR50、MMC_CAP_UHS_SDR104,它们是SD3.0的速率模式,分别表示支持25MHz、50MHz、100MHz和208MHz的SDR(Single Data Rate,相对[3]中的DDR)模式;

MMC_CAP_UHS_DDR50,它也是SD3.0的速率模式,表示支持50MHz的DDR(Double Data Rate[3])模式;

MMC_CAP_DRIVER_TYPE_A、MMC_CAP_DRIVER_TYPE_C、MMC_CAP_DRIVER_TYPE_D,分别表示支持A/C/D类型的driver strength(驱动能力,具体可参考相应的spec);

MMC_CAP_CMD23,表示该controller支持multiblock transfers(通过CMD23);

MMC_CAP_HW_RESET,支持硬件reset;

MMC_CAP2_FULL_PWR_CYCLE,表示该controller支持从power off到power on的完整的power cycle;

MMC_CAP2_HS200_1_8V_SDR、MMC_CAP2_HS200_1_2V_SDR,HS200是eMMC5.0支持的一种速率模式,200是200MHz的缩写,分别表示支持1.8v和1.2v的SDR模式;

MMC_CAP2_HS200,表示同时支持MMC_CAP2_HS200_1_8V_SDR和MMC_CAP2_HS200_1_2V_SDR;

MMC_CAP2_HC_ERASE_SZ,支持High-capacity erase size;

MMC_CAP2_CD_ACTIVE_HIGH,CD(Card-detect)信号高有效;

MMC_CAP2_RO_ACTIVE_HIGH,RO(Write-protect)信号高有效;

MMC_CAP2_PACKED_RD、MMC_CAP2_PACKED_WR,允许packed read、packed write;

MMC_CAP2_PACKED_CMD,同时支持DMMC_CAP2_PACKED_RD和MMC_CAP2_PACKED_WR;

MMC_CAP2_NO_PRESCAN_POWERUP,在scan之前不要上电;

MMC_CAP2_HS400_1_8V、MMC_CAP2_HS400_1_2V,HS400是eMMC5.0支持的一种速率模式,400是400MHz的缩写,分别表示支持1.8v和1.2v的HS400模式;

MMC_CAP2_HS400,同时支持MMC_CAP2_HS400_1_8V和MMC_CAP2_HS400_1_2V;

MMC_CAP2_HSX00_1_2V,同时支持MMC_CAP2_HS200_1_2V_SDR和MMC_CAP2_HS400_1_2V;

MMC_CAP2_SDIO_IRQ_NOTHREAD,SDIO的IRQ的处理函数,不能在线程里面执行;

MMC_CAP2_NO_WRITE_PROTECT,没有物理的RO管脚,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读写的;

MMC_CAP2_NO_SDIO,在初始化的时候,不会发送SDIO相关的命令(也就是说不支持SDIO模式)。

3.5 struct mmc_ios

struct mmc_ios中保存了MMC总线当前的配置情况,包括如下信息:

1)clock,时钟频率。

2)vdd,卡的供电电压,通过“1 << vdd”可以得到MMC_VDD_x_x(具体可参考include/linux/mmc/host.h中MMC_VDD_开头的定义),进而得到电压信息。

3)bus_mode,两种信号模式,open-drain(MMC_BUSMODE_OPENDRAIN)和push-pull(MMC_BUSMODE_PUSHPULL),对应不同的高低电平(可参考相应的spec,例如[2])。

4)chip_select,只针对SPI模式,指定片选信号的有效模式,包括没有片选信号(MMC_CS_DONTCARE)、高电平有效(MMC_CS_HIGH)、低电平有效(MMC_CS_LOW)。

5)power_mode,当前的电源状态,包括MMC_POWER_OFF、MMC_POWER_UP、MMC_POWER_ON和MMC_POWER_UNDEFINED。

6)bus_width,总线的宽度,包括1-bit(MMC_BUS_WIDTH_1)、4-bit(MMC_BUS_WIDTH_4)和8-bit(MMC_BUS_WIDTH_8)。

7)timing,符合哪一种总线时序(大多对应某一类MMC规范),包括:

MMC_TIMING_LEGACY,旧的、不再使用的规范;

MMC_TIMING_MMC_HS,High speed MMC规范(具体可参考相应的spec,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下同);

MMC_TIMING_SD_HS,High speed SD;

MMC_TIMING_UHS_SDR12;

MMC_TIMING_UHS_SDR25

MMC_TIMING_UHS_SDR50

MMC_TIMING_UHS_SDR104

MMC_TIMING_UHS_DDR50

MMC_TIMING_MMC_DDR52

MMC_TIMING_MMC_HS200

MMC_TIMING_MMC_HS400

8)signal_voltage,总线信号使用哪一种电压,3.3v(MMC_SIGNAL_VOLTAGE_330)、1.8v(MMC_SIGNAL_VOLTAGE_180)或者1.2v(MMC_SIGNAL_VOLTAGE_120)。

9)drv_type,驱动能力,包括:

MMC_SET_DRIVER_TYPE_B

MMC_SET_DRIVER_TYPE_A

MMC_SET_DRIVER_TYPE_C

MMC_SET_DRIVER_TYPE_D

3.6 struct mmc_supply

struct mmc_supply中保存了两个struct regulator指针(如下),用于控制MMC子系统有关的供电(vmmc和vqmmc)。

struct mmc_supply {

struct regulator *vmmc;         /* Card power supply */

struct regulator *vqmmc;        /* Optional Vccq supply */

};

关于vmmc和vqmmc,说明如下:

vmmc是卡的供电电压,一般连接到卡的VDD管脚上。而vqmmc则用于上拉信号线(CMD、CLK和DATA[6])。

通常情况下vqmmc使用和vmmc相同的regulator,同时供电即可。

后来,一些高速卡(例如UHS SD)要求在高速模式下,vmmc为3.3v,vqmmc为1.8v,这就需要两个不同的regulator独立控制。

3.7 struct mmc_request

struct mmc_request封装了一次传输请求,定义如下:

/* include/linux/mmc/core.h */

struct mmc_request {

struct mmc_command      *sbc;           /* SET_BLOCK_COUNT for multiblock */

struct mmc_command      *cmd;

struct mmc_data         *data;

struct mmc_command      *stop;

struct completion       completion;

void                    (*done)(struct mmc_request *);/* completion function */

struct mmc_host         *host;

};

要理解这个数据结构,需要先了解MMC的总线协议(bus protocol),这里以eMMC[2]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更为详细的解释,可参考相应的spec以及本站的文章--“eMMC 原理 4 :总线协议[7]”)。

3.7.1 MMC bus protocol

在eMMC的spec中,称总线协议为“message-based MultiMediaCard bus protocol”,这里的message由三种信标(token)组成:

Command,用于启动(或者停止)一次传输,由Host通过CMD line向Card发送;

Response,用于应答上一次的Command,由Card通过CMD line想Host发送;

Data,传输数据,由Host(或者Card)通过DATA lines向Card(或者Host发送)。

以上token除了Command之外,剩余的两个(Response和Data)都是非必需的,也就是说,一次传输可以是:不需要应答、不需要数据传输的Command;需要应答、不需要数据传输的Command;不需要应答、需要数据传输的Command;不需要应答、不需要数据传输的Command。

Command token的格式只有一种(具体可参考[2]中“Command token format”有关的表述),长度为48bits,包括Start bit(0)、Transmitter bit(1, host command)、Content(38bits)、CRC checksum(7bits)、Stop bit(1)。

根据内容的不同,Response token的格式有5中,分别简称为R1/R3/R4/R5/R2,其中R1/R3/R4/R5的长度为48bits,R2为136bits(具体可参考[2]中“Response token format”有关的表述)。

对于包含了Data token的Command,有两种类型:

Sequential commands,发送Start command之后,数据以stream的形式传输,直到Stop command为止。这种方式只支持1-bit总线模式,主要为了兼容旧的技术,一般不使用;

Block-oriented commands,发送Start command之后,数据以block的形式传输(每个block的大小是固定的,且都由CRC保护)。

最后,以block为单位的传输,大体上也分为两类:

在传输开始的时候(Start command),没有指定需要传输的block数目,直到发送Stop command为止。这种方法在spec中称作“Open-ended”;

在传输开始的时候(Start command),指定需要传输的block数据,当达到数据之后,Card会自动停止传输,这样可以省略Stop command。这种方法在spec中称作pre-defined block count。

3.7.2 struct mmc_request

了解MMC bus protocol之后,再来看一次MMC传输请求(struct mmc_request )所包含的内容:

cmd,Start command,为struct mmc_command类型(具体请参考3.7.3中的介绍)的指针,在一次传输的过程中是必须的;

data,传输的数据,为struct mmc_data类型(具体请参考3.7.4中的介绍)的指针,不是必须要的;

stop、sbc,如果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式(参考3.7.1中的介绍):如果是“Open-ended”,则需要stop命令(stop指针,或者data->stop指针);如果是pre-defined block count,则需要sbc指针(用于发送SET_BLOCK_COUNT--CMD23命令);

completion,一个struct completion变量,用于等待此次传输完成,host controller driver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done,传输完成时的回调,用于通知传输请求的发起者;

host,对应的mmc host controller指针。

3.7.3 struct mmc_command

struct mmc_command结构抽象了一个MMC command,包括如下内容:

/* include/linux/mmc/core.h */

opcode,Command的操作码,用于标识该命令是哪一个命令,具体可参考相应的spec(例如[2]);

arg,一个Command可能会携带参数,具体可参考相应的spec(例如[2]);

resp[4],Command发出后,如果需要应答,结果保存在resp数组中,该数组是32-bit的,因此最多可以保存128bits的应答;

flags,是一个bitmap,保存该命令所期望的应答类型,例如:

MMC_RSP_PRESENT(1 << 0),是否需要应答,如果该bit为0,则表示该命令不需要应答,否则,需要应答;

MMC_RSP_136(1 << 1),如果为1,表示需要136bits的应答;

MMC_RSP_CRC(1 << 2),如果为1,表示需要对该命令进行CRC校验;

等等,具体可参考include/linux/mmc/core.h中“MMC_RSP_”开头的定义;

retries,如果命令发送出错,可以重新发送,该字段向host driver指明最多可重发的次数;

error,如果最终还是出错,host driver需要通过该字段返回错误的原因,kernel定义了一些标准错误,例如ETIMEDOUT、EILSEQ、EINVAL、ENOMEDIUM等,具体含义可参考include/linux/mmc/core.h中注释;

busy_timeout,如果card具有busy检测的功能,该字段指定等待card返回busy状态的超时时间,单位为ms;

data,和该命令对应的struct mmc_data指针;

mrq,和该命令对应的struct mmc_request指针。

3.7.4 struct mmc_data

struct mmc_data结构包含了数据传输有关的内容:

/* include/linux/mmc/core.h */

timeout_ns、timeout_clks,这一笔数据传输的超时时间(单位分别为ns和clks),如果超过这个时间host driver还无法成功发送,则要将状态返回给mmc core;

blksz、blocks,该笔数据包含多少block(blocks),每个block的size多大(blksz),这两个值不会大于struct mmc_host中上报的max_blk_size和max_blk_count;

error,如果数据传输出错,错误值保存在该字段,具体意义和struct mmc_command中的一致;

flags,一个bitmap,指明该笔传说的方向(MMC_DATA_WRITE或者MMC_DATA_READ);

sg,一个struct scatterlist类型的数组,保存了需要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dma_相关的接口,获得相应的物理地址);

sg_len,sg数组的size;

sg_count,通过sg map出来的实际的entry的个数(可能由于物理地址的连续、IOMMU的干涉等,map出来的entry的个数,可能会小于sg的size);

注5:有关scatterlist的介绍,可参考本站另外的文章(TODO)。有关struct mmc_data的使用场景,可参考5.2小节的介绍;

host_cookie,host driver的私有数据,怎么用由host driver自行决定。

4. 主要API

第3章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用于抽象MMC host的数据结构----struct mmc_host,并详细说明了和mmc_host相关的mmc request、mmc command、mmc data等结构。基于这些知识,本章将介绍MMC core提供的和struct mmc_host有关的操作函数,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4.1 向MMC host controller driver提供的用于操作struct mmc_host的API

包括:

struct mmc_host *mmc_alloc_host(int extra, struct device *);

int mmc_add_host(struct mmc_host *);

void mmc_remove_host(struct mmc_host *);

void mmc_free_host(struct mmc_host *);

int mmc_of_parse(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void *mmc_priv(struct mmc_host *host) {

return (void *)host->private;

}

mmc_alloc_host,动态分配一个struct mmc_host变量。extra是私有数据的大小,可通过host->private指针访问(也可通过mmc_priv接口直接获取)。mmc_free_host执行相反动作。

mmc_add_host,将已初始化好的host变量注册到kernel中。mmc_remove_host执行相反动作。

为了方便,host controller driver可以在dts中定义host的各种特性,然后在代码中调用mmc_of_parse解析并填充到struct mmc_host变量中。dts属性关键字可参考mmc_of_parse的source code(drivers/mmc/core/host.c),并结合第三章的内容自行理解。

int mmc_power_save_host(struct mmc_host *host);

int mmc_power_restore_host(struct mmc_host *host);

从mmc host的角度进行电源管理,进入/退出power save状态。

void mmc_detect_change(struct mmc_host *, unsigned long delay);

当host driver检测到总线上的设备有变动的话(例如卡的插入和拔出等),需要调用这个接口,让MMC core帮忙做后续的工作,例如检测新插入的卡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另外,可以通过delay参数告诉MMC core延时多久(单位为jiffies)开始处理,通常可以用来对卡的拔插进行去抖动。

void mmc_request_done(struct mmc_host *, struct mmc_request *);

当host driver处理完成一个mmc request之后,需要调用该函数通知MMC core,MMC core会进行一些善后的操作,例如校验结果、调用mmc request的.done回调等等。

static inline void mmc_signal_sdio_irq(struct mmc_host *host)

void sdio_run_irqs(struct mmc_host *host);

对于SDIO类型的总线,这两个函数用于操作SDIO irqs,后面用到的时候再分析。

int mmc_regulator_get_ocrmask(struct regulator *supply);

int mmc_regulator_set_ocr(struct mmc_host *mmc,

struct regulator *supply,

unsigned short vdd_bit);

int mmc_regulator_set_vqmmc(struct mmc_host *mmc, struct mmc_ios *ios);

int mmc_regulator_get_supply(struct mmc_host *mmc);

regulator有关的辅助函数:

mmc_regulator_get_ocrmask可根据传入的regulator指针,获取该regulator支持的所有电压值,并以此推导出对应的ocr mask(可参考3.1中的介绍)。

mmc_regulator_set_ocr用于设置host controller为某一个操作电压(vdd_bit),该接口会调用regulator framework的API,进行具体的电压切换。

mmc_regulator_set_vqmmc可根据struct mmc_ios信息,自行调用regulator framework的接口,设置vqmmc的电压。

最后,mmc_regulator_get_supply可以帮忙从dts的vmmc、vqmmc属性值中,解析出对应的regulator指针,以便后面使用。

4.2 用于判断MMC host controller所具备的能力的API

比较简单,可结合第3章的介绍理解:

#define mmc_host_is_spi(host)   ((host)->caps & MMC_CAP_SPI)

static inline int mmc_card_is_removable(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card_keep_power(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card_wake_sdio_irq(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host_cmd23(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boot_partition_access(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host_uhs(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host_packed_wr(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int mmc_card_hs(struct mmc_card *card)

static inline int mmc_card_uhs(struct mmc_card *card)

static inline bool mmc_card_hs200(struct mmc_card *card)

static inline bool mmc_card_ddr52(struct mmc_card *card)

static inline bool mmc_card_hs400(struct mmc_card *card)

static inline void mmc_retune_needed(struct mmc_host *host)

static inline void mmc_retune_recheck(struct mmc_host *host)

5. MMC host驱动的编写步骤

经过上面章节的描述,相信大家对MMC controller driver有了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驱动的编写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里简要描述一下驱动编写步骤,也顺便为本文做一个总结。

5.1 struct mmc_host的填充和注册

编写MMC host驱动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struct mmc_host结构展开的。在对应的platform driver的probe函数中,通过mmc_alloc_host分配一个mmc host后,我们需要根据controller的实际情况,填充对应的字段。

mmc host中大部分和controller能力/特性有关的字段,可以通过dts配置(然后在代码中调用mmc_of_parse自动解析并填充),举例如下(注意其中红色的部分,都是MMC framework的标准字段):

/* arch/arm/boot/dts/exynos5420-peach-pit.dts */

&mmc_1 {

status = "okay";

num-slots = <1>;

non-removable;

cap-sdio-irq;

keep-power-in-suspend;

clock-frequency = <400000000>;

samsung,dw-mshc-ciu-div = <1>;

samsung,dw-mshc-sdr-timing = <0 1>;

samsung,dw-mshc-ddr-timing = <0 2>;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 , , ,

, , ;

bus-width = <4>;

cap-sd-highspeed;

mmc-pwrseq = ;

vqmmc-supply = ;

};

5.2 数据传输的实现

填充struct mmc_host变量的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对struct mmc_host_ops的实现(毫无疑问!所有MMC host的操作逻辑都封在这里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概念,具体的驱动编写步骤,后面文章会结合“X Project”详细描述。

5.2.1 Sectors(扇区)、Blocks(块)以及Segments(段)的理解

我们在3.1小节介绍struct mmc_host的时候,提到了max_seg_size、max_segs、max_req_size、max_blk_size、max_blk_count等参数。这和磁盘设备(块设备)中Sectors、Blocks、Segments等概念有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Sectors

Sectors是存储设备访问的基本单位。

对磁盘、NAND等块设备来说,Sector的size是固定的,例如512、2048等。

对存储类的MMC设备来说,按理说也应有固定size的sector。但因为有MMC协议的封装,host驱动以及上面的块设备驱动,不需要关注物理的size。它们需要关注的就是bus上的数据传输单位(具体可参考MMC protocol的介绍[7])。

最后,对那些非存储类的MMC设备来说,完全没有sector的概念了。

2) Blocks

Blocks是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VFS(虚拟文件系统)抽象出来的概念,是纯软件的概念,和硬件无关。它必须是2的整数倍、不能大于Sectors的单位、不能大于page的长度,一般为512B、2048B或者4096B。

对MMC设备来说,由于协议的封装,淡化了Sector的概念,或者说,MMC设备可以支持一定范围内的任意的Block size。Block size的范围,由两个因素决定:

a)host controller的能力,这反映在struct mmc_host结构的max_blk_size字段上。

b)卡的能力,这可以通过MMC command从卡的CSD(Card-Specific Data)寄存器中读出。

3)Segments[8]

块设备的数据传输,本质上是设备上相邻扇区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情况下,为了提升性能,数据传输通过DMA方式。

在磁盘控制器的旧时代,DMA操作都比较简单,每次传输,数据在内存中必须是连续的。现在则不同,很多SOC都支持“分散/聚合”(scatter-gather)DMA操作,这种操作模式下,数据传输可以在多个非连续的内存区域中进行。

对于每个“分散/聚合”DMA操作,块设备驱动需要向控制器发送:

a)初始扇区号和传输的总共扇区数

b)内存区域的描述链表,每个描述都包含一个地址和长度。不同的描述之间,可以在物理上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控制器来管理整个数据传输,例如:在读操作中,控制器从块设备相邻的扇区上读取数据,然后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内存的不同区域。

这里的每个内存区域描述(物理连续的一段内存,可以是一个page,也可以是page的一部分),就称作Segment。一个Segment包含多个相邻扇区。

最后,利用“分散/聚合”的DMA操作,一次数据传输可以会涉及多个segments。

理解了Segment的概念之后,max_seg_size和max_segs两个字段就好理解了:

虽然控制器支持“分散/聚合”的DMA操作,但物理硬件总有限制,例如最大的Segment size(也即一个内存描述的最大长度),最多支持的segment个数(max_segs)等。

5.2.2 struct mmc_data中的sg

我们在3.7.4小节介绍struct mmc_data时,提到了scatterlist的概念。结合上面Segment的解释,就很好理解了:

MMC core提交给MMC host driver的数据传输请求,是一个struct scatterlist链表(也即内存区域的描述链表),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个的Segment(Segment的个数保存在sg_len变量中了)。

每个Segment是一段物理地址连续的内存区域,所有的Segments对应了MMC设备中连续的Sector(或者说Block,初始扇区号和传输的总共扇区数已经在之前的MMC command中指定了。

host driver在接收到这样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后,需要调用dma_map_sg将这些Segment映射出来(获得相应的物理地址),以便交给MMC controller传输。

当然,相邻两个Segment的物理地址可能是连续(或者其它原因),map的时候可能会将两个Segment合成一个。因此可供MMC controller传输的内存片可能少于sg_len(具体要看dma_map_sg的返回值,可将结果保存在sg_count中)。

最后,如何实施传输,则要看具体的MMC controller的硬件实现(可能涉及DMA操作),后面文章再详细介绍。

linux emmc子系统,Linux eMMC子系统之主机控制器驱动相关推荐

  1. linux鼠标驱动程序,Linux usb子系统(一) _写一个usb鼠标驱动

    USB总线是一种典型的热插拔的总线标准,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几乎成为了当下大小设备中的标配. USB的驱动可以分为3类:SoC的USB控制器的驱动,主机端USB设备的驱动,设备上的USB Gadget驱动 ...

  2. linux设备驱动子系统,Linux设备驱动子系统终极弹 - USB

    0. 预备理论 1. USB Core 2. USB Hub 3. USB OTG 4. USB Host 5. USB Gadget 6. USB Mass Storage USB博大精深,不是一两 ...

  3. windows命令行下访问linux,Windows支持直接访问Linux子系统文件:你的下一台Linux何必是Linux...

    原标题:Windows支持直接访问Linux子系统文件:你的下一台Linux何必是Linux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微软,致力于做最好的Linux发行版. 今天, ...

  4. LXC linux容器简介——在操作系统层次上为进程提供的虚拟的执行环境,限制其使用的CPU和mem等资源,底层是linux内核资源管理的cgroups子系统...

    1.LXC是什么? LXC是Linux containers的简称,是一种基于容器的操作系统层级的虚拟化技术. 2.LXC可以做什么? LXC可以在操作系统层次上为进程提供的虚拟的执行环境,一个虚拟的 ...

  5. 【Linux 内核】Linux 操作系统结构 ( Linux 内核在操作系统中的层级 | Linux 内核子系统及关系 | 进程调度 | 内存管理 | 虚拟文件系统 | 网络管理 | 进程间通信 )

    文章目录 一.Linux 内核在操作系统中的层级 二.Linux 内核子系统 三.Linux 内核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Linux 内核在操作系统中的层级 Linux 内核 所在层级 : 整个计算机系 ...

  6. driver: Linux设备模型之input子系统详解

    本节从整体上讲解了输入子系统的框架结构.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认识linux的输入子系统.在陷入代码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本节的知识能够找准方向,明白原理. 本节重点: 输入子系统的框架结构 各层对应内核中的 ...

  7. 【嵌入式Linux】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基础知识之Pinctrl子系统和GPIO子系统的使用

    文章目录 前言 1.Pinctrl子系统 1.1.为什么有Pinctrl子系统 1.2.重要的概念 1.3.代码中怎么引用pinctrl 2.GPIO子系统 2.1.为什么有GPIO子系统 2.2.在 ...

  8. Linux中断(interrupt)子系统之四:驱动程序接口层 中断通用逻辑层

    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Linux中断(interrupt)子系统之一:中断系统基本原理,我把通用中断子系统分为了4个层次,其中的驱动程序接口层和中断通用逻辑层的界限实际上不是很明确,因为中断通用逻辑层 ...

  9. Linux中断(interrupt)子系统之二:arch相关的硬件封装层

    Linux的通用中断子系统的一个设计原则就是把底层的硬件实现尽可能地隐藏起来,使得驱动程序的开发人员不用关注底层的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内核的开发者们必须把硬件相关的内容剥离出来,然后定义一些列标准的 ...

  10. Linux中断(interrupt)子系统之一:中断系统基本原理

    这个中断系列文章主要针对移动设备中的Linux进行讨论,文中的例子基本都是基于ARM这一体系架构,其他架构的原理其实也差不多,区别只是其中的硬件抽象层.内核版本基于3.3.虽然内核的版本不断地提升,不 ...

最新文章

  1. Linux ping不通百度的解决方法
  2. codeforces 58A-C语言解题报告
  3. sql server 2005 修改动态端口,连接字符串为:需要改成:IP地址+逗号+端口号才行...
  4. 软件工程的 第二天贪吃蛇
  5. LoadRunner学习笔记
  6. Mxnet框架学习笔记(二):Kaggle房价预测实战分析
  7. Pandas库基础知识(一)
  8. 优酷KUX1080转码工具如何将KUX视频转换成MP4格式 1
  9. 苹果c语言怎么用windows。h_苹果12怎么用蓝牙传照片?iphone12无线传相片的详细步骤...
  10. 关于《2012年我的十大工程》双季进展情况报告总结
  11. RobotStudio 示教器编程:MoveL指令
  12. Logcat五种级别日志
  13. vim .bashrc编辑界面
  14. 2013-2014-1(实变函数56, 常微分方程64)
  15. 搭建求生之路2服务器和插件分享
  16. 现代质量工程第五、六、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17. 亚马逊是如何成为全球最佳雇主的?
  18. android一些入门基础信息了解(2015年5月18日)
  19. 在Ubuntu上安装Mono
  20. 最新wordpress黑金壁纸微信小程序 二开修复版源码下载

热门文章

  1. 广播信道及CSMA/CD协议
  2. 脾胃不好如何调理?做好以下几点
  3. 生活常用类API推荐
  4. 热敏电阻、RTD和热电偶之间的区别
  5. CLM model tips
  6. 高频覆铜板具有高技术壁垒,我国部分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李峋 同款代码,用html来进行表白
  8. ElementUI 表格中某项为空值时用暂无数据代替显示
  9. ChatGPT炒股:自动批量下载choice每日热门研报
  10. 洛谷题目B3617:古籍翻译,八进制转十六进制C++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