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通信。下面讨论使用广播信道的局域网,局域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的优点

  1.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2.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3.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局域网按网络拓扑的分类:
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如图:

局域网可以使用多种传输媒体双绞线为主流传输媒体;当数据率很高时,需要使用光纤
共享信道,为使众多用户能合理方便的共享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有两种方法:

  1. 静态划分信道,用户只要分配到信道就不会和其他用户发生冲突。但代价较高,不适于局域网使用。
  2.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这里又分两类:
    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可随机地发送消息。若恰有两个或以上的用户同时发送则产生碰撞(冲突),因此,必须有解决碰撞的网络协议。
    受控接入,用户不能随机地发送消息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典型代表有:分散控制的令牌环局域网和集中控制的多点线路探询(轮询)。

1、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1. 1982年,DIX Ethernet V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的规约。
  2. 1983年,IEEE 802.3[W-IEEE802.3],第一个IEEE的以太网标准。

严格来说,“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
2、适配器的作用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 进行的。适配器上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包括RAM和ROM)。
功能:

  1. 要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2. 要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
  3. 不使用计算机CPU的接收和发送各种帧,若有差错,直接丢弃;正确,则使用中断来通知计算机,并交付协议栈中的网络层。
二、CSMA/CD协议

总线的特点: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这种就是广播通信方式。
为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取一些两种措施:

1.无连接,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适配器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当目的站收到差错帧,就把帧丢弃,其他什么也不做。 对有差错帧是否需要重传则由高层来决定,若需重传,以太网也只当是新的数据帧来发送。对于冲突,以太网使用的协议是CSMA/CD,意思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2.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优点:利用电压的转换方便的提取同步信号;缺点:每秒传送的码元数加倍了。

CSMA/CD的要点!!

  1. “多点接入” 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该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
  2. “载波监听”,就是 检测信道,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3. “碰撞检测”/“冲突检测” 在发送中检测信道称为碰撞检测,也就是 “边发送边监听”

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但必须边发送边监听信道)。因此该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争用期(碰撞窗口)如上图,最先发送数据帧的A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可知道该数据帧是否遭受碰撞,因此,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τ称为争用期。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送碰撞。
以太网使用 截断二进制数退避 算法来确定碰撞重传的时机。
具体的退避算法如下:

  •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 协议规定了基本退避时间为争用期2τ=51.2us=512比特时间(对于10Mbit/s以太网)。
  • 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 (2k-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 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 r 倍的争用期。参数k=Min[重传次数,10]
  • 当重传16次仍不能成功,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若连续多次发生冲突,该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而增大 (动态退避),因而减小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

强化碰撞,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碰撞,除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外,还要再继续发送32/48bit的 人为干扰信号 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现在发送了 碰撞

以太网还规定了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相当于96比特时间,为了使刚刚收到的数据帧的站的接收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备。

三、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1990年IEEE制定出星形以太网10BASE-T的标准802.3i。“10”代表10Mbit/s的数据率,“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集线器的特点

  1.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各站中的适配器执行CSMA/CD协议)
  2. 一个集线器有许多接口。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
  3.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个接口仅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4. 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每个比特在转发之前还要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集线器本身必须非常可靠。现在的堆叠式集线器由4~8个集线器堆叠起来使用,集线器一般都需要有少量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功能。

IEEE 802.3标准还可以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相应的标准是10BASE-F系列,F代表光纤。它主要用作集线器之间的远程连接

四、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在以太网中定义了参数a,它是以太网单程端到端时延τ与帧的发送时间T0之比:a=τ/T0。要使信道利用率高则a值应当尽可能小些。当数据率一定时,以太网的连线的长度受到限制,同时以太网的帧长度不能太短
理想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出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T0/(T0+τ)=1/(1+a),,,只有当参数a远小于1才能得到尽可能高的极限信道利用率

五、以太网的MAC层

一、MAC层的硬件地址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MAC地址。在标识系统中,地址就是识别某个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有定义这样说:“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RA 是局域网全球地址的法定管理机构。由它分配地址字段的前三个字节,由这三个字节构成的号叫组织唯一标识符OUI,也叫公司标识符。后三个字节由厂家自行指派,称为扩展标识符(不可重复)
用该方式得到的48位地址称为EUI-48。EUI表示扩展的唯一标识符。。。可见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

IEEE规定地址字段的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为I/G位(Individual/Group)。最低第二位为G/L位(Global/Local)

  • I/G位为0时,地址字段表示一个单个站地址
  • 当I/G位为1时,表示组地址,用来进行多播;
  • G/L位为0时,是全球管理,厂商向IEEE购买的OUI都属于全球管理;
  • 当G/L位为1时,是本地管理,用户可任意分配网络上的地址,采用2字节地址字段时全都是本地管理。

一个地址块可分别生成223个单个站地址和223个组地址。以太网几乎不理会G/L位。
当路由器通过适配器连接到局域网时,适配器上的硬件地址就用来标志路由器的某个接口。路由器若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则它就需要两个适配器和两个硬件地址。
适配器有过滤功能。每收到一个MAC帧就先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目的地址,正确收下,差错丢弃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1. 单播帧(一对一),收到的帧的MAC地址与本站的相同。
  2. 广播帧(一对全体),发送给本网上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3. 多播帧(一对多),发送给本网上一部分站点的帧。

以太网适配器还可设置为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混杂方式,“窃听”其他站点的通信而并不中断其他站点的通信。嗅探器(使用了设置为混杂方式的网络适配器)可帮助学习网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二、MAC帧的格式
MAC帧格式图片

两个标准:IEEE 802.3标准规定的MAC帧的格式与以太网V2 MAC帧格式的区别:

  1. IEEE 802.3规定的MAC帧的第三个字段是“长度/类型”。>0x0600时,表示“类型”;<0x0600时,表示“长度”。若字段的长度与长度字段的值不等,则该帧为无效的MAC帧。
  2. 当“长度/类型”字段值小于0x0600时,数据字段必须装入上面的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LLC帧。

广播信道及CSMA/CD协议相关推荐

  1. 网络协议从入门到底层原理(3)网络互联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Ethernet V2帧、PPP协议)

    网络协议从入门到底层原理 网络互联模型(了解请求过程.网络分层) 物理层(Physical)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数据通信模型 信道(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封装成帧 ...

  2.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和CSMA/CD协议

    一.局域网和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可以进行一对多通信,局域网使用的就是广播信道.局域网为一个单位所共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常见的局域网拓扑包括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树形网.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

  3. 数据链路层——广播信道CSMA/CD协议

    传统以太网 如果Alice在给Bob发送消息时,此时恰好Tom发给Alice的消息也到达了. 解决: 引入信道分配机制:在发送消息之前首先检测信道上有没有别的消息:若没有,则发送:若有,则等待一段时间 ...

  4. CSMA/CD协议与广播信道

    一.广播信道的局域网 1.最初的局域网使用同轴电缆进行组网,形成总线型拓扑.同轴电缆会把承载该帧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所有终端,链路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收到这个帧,所以称为广播信道. 2.广播信道使用带冲突检 ...

  5.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CSMA/CD 协议

    一.CSMA/CD 1.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2.载波监听:检测信道.在发送数据前, ...

  6. 信道分类、信道复用技术、CSMA/CD 协议、PPP 协议、MAC 地址、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虚拟局域网

    1.信道分类 1.1 广播信道 一对多通信,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广播信道上所有的节点接收到. 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发送数据,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冲突也叫碰撞) ...

  7. 计算机网络—CSMA/CD协议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 局域网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形.树形和网状拓扑结构. 共享信道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众多用户能够合理而方便地共享通信媒体资源.这在技术上有两种方法: 随 ...

  8. CSMA/CD 协议 详解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差错检错.透明传输,不管是PPP协议还是CSMA/CD协议,只要是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都要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 一.名字由来 CSMA/CD协议,其英文全称是:Car ...

  9.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PPP、CSMA/CD协议

    概述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低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1)点对点通信: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 ...

最新文章

  1. 图灵奖得主Raj Reddy:以历史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工智能”
  2. 华数传媒牵手阿里云计算共建媒体云平台
  3. python中install语法错误_在“ npm install”之后,出现有关python中语法错误的错误吗?...
  4. 用双向链表实现一个栈
  5. hierarchy change in CRM - step2 outbound R3AUIBASE queue
  6. Android多线程研究(8)——Java中的原子性理解
  7. 如何将计算机加入到域环境中,如何在讲计算机加入一个WinXP的域环境
  8. python filter函数 字符串_Python实现filter函数实现字符串切分
  9. 青海贵德黄河岸边现雾凇奇观
  10. tf.gradients ---错误FetchargumentNonehasinvalidtype
  11. IE9 pinned sites for Win7
  12. 中间件(一):订单系统整体架构
  13. 程序员打完篮球腰疼是怎么回事,打篮球腰疼怎么办,怎么按摩缓解疼痛!
  14. [Unity]Mathf.Pingpong无效解决方法
  15. python,别特么显示科学计数法了
  16. Unity 百度智能对话API
  17. 生成树协议(STP)
  18. 基于javaweb+mysql的甜品蛋糕店(前台、后台)
  19. 期货亏损过多人怎么心态走出来(期货怎么总是亏)
  20. python-pcl下载安装

热门文章

  1. JQ循环获取input的值 $(...)[i].val is not a function
  2. Tomcat的介绍与使用
  3. 用Wiwiz创建商用WiFi热点
  4. workerman 端口复用作用
  5. route add 添加路由
  6. HC小区管理系统宝塔安装版
  7. AE 3D粒子插件trapcode particular 新版本
  8. 魅族应用市场之--自动化测试Umeng分享报错
  9. 重新介绍 JavaScript(JS 教程)
  10. 云原生周报 | K8s 树内存储向 CSI 卷迁移进展;百度混部技术解析;BFE 通过工信部开源成熟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