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275986-id-4109679.html

TCP协议作为一个可靠的面向流的传输协议,其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由滑动窗口协议保证,而拥塞控制则由控制窗口结合一系列的控制算法实现。
一、滑动窗口协议
     关于这部分自己不晓得怎么叙述才好,因为理解的部分更多,下面就用自己的理解来介绍下TCP的精髓:滑动窗口协议。
     所谓滑动窗口协议,自己理解有两点:1. “窗口”对应的是一段可以被发送者发送的字节序列,其连续的范围称之为“窗口”;2. “滑动”则是指这段“允许发送的范围”是可以随着发送的过程而变化的,方式就是按顺序“滑动”。在引入一个例子来说这个协议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了解以下前提:
-1. TCP协议的两端分别为发送者A和接收者B,由于是全双工协议,因此A和B应该分别维护着一个独立的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由于对等性(A发B收和B发A收),我们以A发送B接收的情况作为例子;
-2. 发送窗口是发送缓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被TCP协议发送的那部分,其实应用层需要发送的所有数据都被放进了发送者的发送缓冲区;
-3. 发送窗口中相关的有四个概念:已发送并收到确认的数据(不再发送窗口和发送缓冲区之内)、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数据(位于发送窗口之中)、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窗口外发送缓冲区内暂时不允许发送的数据;
-4. 每次成功发送数据之后,发送窗口就会在发送缓冲区中按顺序移动,将新的数据包含到窗口中准备发送;
     TCP建立连接的初始,B会告诉A自己的接收窗口大小,比如为‘20’:
     字节31-50为发送窗口

A发送11个字节后,发送窗口位置不变,B接收到了乱序的数据分组:

只有当A成功发送了数据,即发送的数据得到了B的确认之后,才会移动滑动窗口离开已发送的数据;同时B则确认连续的数据分组,对于乱序的分组则先接收下来,避免网络重复传递:


二、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方面主要有两个要点需要掌握。一是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的机制;二是如何考虑流量控制中的传输效率。
1. 流量控制
     所谓流量控制,主要是接收方传递信息给发送方,使其不要发送数据太快,是一种端到端的控制。主要的方式就是返回的ACK中会包含自己的接收窗口的大小,并且利用大小来控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

这里面涉及到一种情况,如果B已经告诉A自己的缓冲区已满,于是A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时间后,B的缓冲区出现了富余,于是给A发送报文告诉A我的rwnd大小为400,但是这个报文不幸丢失了,于是就出现A等待B的通知||B等待A发送数据的死锁状态。为了处理这种问题,TCP引入了持续计时器(Persistence timer),当A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时,就启用该计时器,时间到则发送一个1字节的探测报文,对方会在此时回应自身的接收窗口大小,如果结果仍未0,则重设持续计时器,继续等待。
2. 传递效率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单个发送字节单个确认,和窗口有一个空余即通知发送方发送一个字节,无疑增加了网络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报文(请想想为了一个字节数据而添加的40字节头部吧!),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一次多发送几个字节,或者窗口空余较多的时候通知发送方一次发送多个字节。对于前者我们广泛使用Nagle算法,即:
*1. 若发送应用进程要把发送的数据逐个字节地送到TCP的发送缓存,则发送方就把第一个数据字节先发送出去,把后面的字节先缓存起来;
*2. 当发送方收到第一个字节的确认后(也得到了网络情况和对方的接收窗口大小),再把缓冲区的剩余字节组成合适大小的报文发送出去;
*3. 当到达的数据已达到发送窗口大小的一半或以达到报文段的最大长度时,就立即发送一个报文段;
     对于后者我们往往的做法是让接收方等待一段时间,或者接收方获得足够的空间容纳一个报文段或者等到接受缓存有一半空闲的时候,再通知发送方发送数据。


三、拥塞控制
     网络中的链路容量和交换结点中的缓存和处理机都有着工作的极限,当网络的需求超过它们的工作极限时,就出现了拥塞。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常用的方法就是:
1. 慢开始、拥塞控制
2. 快重传、快恢复
     一切的基础还是慢开始,这种方法的思路是这样的:
-1. 发送方维持一个叫做“拥塞窗口”的变量,该变量和接收端口共同决定了发送者的发送窗口;
-2. 当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时,避免一下子将大量字节注入到网络,造成或者增加拥塞,选择发送一个1字节的试探报文;
-3. 当收到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的确认后,就发送2个字节的报文;
-4. 若再次收到2个字节的确认,则发送4个字节,依次递增2的指数级;
-5. 最后会达到一个提前预设的“慢开始门限”,比如24,即一次发送了24个分组,此时遵循下面的条件判定:
*1. cwnd < ssthresh, 继续使用慢开始算法;
*2. cwnd > ssthresh,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3. cwnd = ssthresh,既可以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以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6. 所谓拥塞避免算法就是: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1,即让拥塞窗口缓慢地增大,按照线性规律增长;
-7. 当出现网络拥塞,比如丢包时,将慢开始门限设为原先的一半,然后将cwnd设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较低的起点,指数级增长);

上述方法的目的是在拥塞发生时循序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拥塞的路由器有足够的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慢开始和拥塞控制算法常常作为一个整体使用,而快重传和快恢复则是为了减少因为拥塞导致的数据包丢失带来的重传时间,从而避免传递无用的数据到网络。快重传的机制是:
-1. 接收方建立这样的机制,如果一个包丢失,则对后续的包继续发送针对该包的重传请求;
-2. 一旦发送方接收到三个一样的确认,就知道该包之后出现了错误,立刻重传该包;
-3. 此时发送方开始执行“快恢复”算法:
*1. 慢开始门限减半;
*2. cwnd设为慢开始门限减半后的数值;
*3. 执行拥塞避免算法(高起点,线性增长);

tcp窗口滑动以及拥塞控制相关推荐

  1. 网络:TCP的滑动窗口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窗口 为什么要引入窗口机制 TCP 是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进行一次确认应答.当上一个数据包收到了应答了, 再发送下一个. 这个模式就有点像我和你面对面聊天,你一句我一句.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效率比较低的 ...

  2. TCP的滑动窗口与拥塞窗口

    因此我们先了解一下16位的窗口大小究竟有什么作用. 窗口分为滑动窗口和拥塞窗口. 滑动窗口是接受数据端使用的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收端的缓存大小,以此可以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大小,从而达到流量控制 ...

  3. linux tcp限流脚本,TCP通过滑动窗口和拥塞窗口实现限流,能抵御ddos攻击吗

    tcp可以通过滑动窗口和拥塞算法实现流量控制,限制上行和下行的流量,但是却不能抵御ddos攻击. 限流只是限制访问流量的大小,是无法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攻击流量的. 限流可以控制本软件或者应用的流量大小 ...

  4. TCP协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一.流量控制 ** 1.1 什么是流量控制 Sender won't overflow receiver's buffer by transmitting too much, too fast. ...

  5. 传输层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zgege/article/details/80445324 内容 关键字 流量控制 窗口大小,窗口扩大因子M,机理,窗口探测数据段 拥塞控制 拥塞 ...

  6. TCP流量控制机制、拥塞控制

    TCP流量控制机制.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机制 一.为什么需要流量控制? 双方在通信的时候,发送方的速率与接收方的速率是不一定相等,如果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太快,会导致接收方处理不过来,这时候接收方只能把处理 ...

  7. 快速了解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有关TCP你不能不知道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问题,点我跳转 流量控制 1. 滑动窗口 数据的传送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接收方来不及接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送方进行控制以免数据丢失.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 ...

  8. TCP/IP详解--拥塞控制机制 RTT时间计算相关的算法

    基于TCP的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 1988年Van Jacobson指出了TCP在控制网络拥塞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慢启动"(Slow Start)."拥塞避免" ...

  9. linux tcp窗口大小设置,高性能Linux:TCP/IP内核参数调优之TCP窗口扩大因子(TCP Window Scaling)选项(理论篇)...

    TCP报文窗口字段介绍 在TCP报文头部,有一个16比特的窗口字段,用来表示接受方的缓冲区大小,发送方可以根据这个值的大小来调节发送的数据量,从而起到流控的目的. TCP的流量控制由连接的每一端通过声 ...

最新文章

  1. Eclipse4.4设备egit插件提交本地项目代码到远程仓库
  2. Commons Logging 快速入门(五)
  3. C语言符号位补码要变吗,补码与符号位取反
  4. python二级模拟选择题集错网_计算机二级python真题:第1套选择题A
  5. 移动设备的界面设计尺寸
  6. 把Sublime Text3从windwos移到ubunut上
  7. 【面试】最容易被问到的N种排序算法!
  8. pyglet: a cross-platform windowing and multimedia
  9. 大数据平台容量评估_如何评估组织的数据平台
  10. 【Appium实战】如何使用mumu模拟器模拟安卓手机
  11. JavaWeb面试题1
  12. 华为----园区网络三层架构实验
  13. MF前传——探索者一号液晶屏接线
  14. iphone图片编辑画笔_iOS13图片编辑功能使用教程
  15. 正确使用RecyclerView分割线
  16. python中localtime和gtime的区别及时区计算的代码
  17. 3.tensorflow单层神经网络mnist数字识别:训练,加载模型,预测图像
  18. nexus私服知识概括
  19. Admiral UVA - 1658
  20. EDIUS设置3D转场的方法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科学概论》—第3章3.3节文本表示法
  2. Nginx+PHP实时生成不同尺寸图片
  3. redis学习笔记-安装与入门
  4. 关于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
  5.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尝试Ubuntu下篇 Why Everyone Should Try Ubuntu 分享
  6. XML轻松学习手册(1)XML快速入门
  7. 关于对象不能直接访问私有成员的误区(转)
  8. Android应用开发—Intent组件详解
  9. Diango博客--23.单元测试:测试 blog 应用
  10. 学成在线--15.课程计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