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效研究

本文发表于 《数字教育》 2017年第6期(总第18期)基础教育信息化栏目,页码:52-57。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新一轮培训已逐步启动。为了解现阶段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本研究以河南省城乡各地共885 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应的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调研,调研后发现主要存在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涵及自身水平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培训的评价及监管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应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升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完善培训的评价与跟踪机制、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层次性、丰富培训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能力标准;提升工程

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于2013 年10 月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3 年11 月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把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成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作为此次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2]在教育部的号召下,2014年10 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3]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河南省已有许多地区的教师得到了培训,但这些培训是否能满足教师们的期望呢?针对提升工程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课题组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的编制

为调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满意度,课题组依据教育部2014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设计了问卷,问卷分为基本情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能力3 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情况和教师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情况,第二部分包括理解与态度、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第三部分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调查对象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商丘、鹤壁等城市城镇和乡村中小学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 885 份。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认识,以及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感受和建议,在郑州大学教育系承办的“国培计划”期间,课题组对前来参加培训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弥补了问卷的不足。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1 所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共有男教师316 人,占35.9%;女教师565 人,占64.1%。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偏多属于普遍现象,该调查中样本的选择也符合这一现实状况。

所调查教师中:语文老师354 人,占总人数的40%;数学老师219 人,占24.8%;英语老师102人, 占11.5%;另有任教科目为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师210 人,占23.7%。由此可以看出, 调查对象中,主科老师居多,副科老师相对较少。

二、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使用计算机频率情况

问卷将计算机使用频率分为“从不”“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5 个级别,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每天都使用计算机,人数高达71.8%,另有23% 的教师每周使用计算机,仅有0.7% 的教师从不使用计算机, 如表2 所示。对城镇和乡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频率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城乡教师的使用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目前城乡教师绝大多数都已购买计算机或办公室都已配备计算机,具备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硬件条件。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遇到的问题

在调查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遇到的问题时,设置了“学校计算机设备陈旧”“缺乏教学软件和资源”“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3 个选项,可多选。由表3 可发现, 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由于缺乏教学软件和资源而无法顺利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且较多教师认为学校计算机设备陈旧,应该进行维修或更换,以支持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27.3% 的教师认为自身的能力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缺乏教学软件和资源”选项的结果,根据城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城乡教师在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镇教师更容易遇到缺乏教学软件和资源的情况。结合访谈可推断,城镇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需求更高,相对也就更容易遇到不满意的情况。

3.课堂教学环境情况

从表4 可以看出,在电子白板环境和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开展过教学的人数分别占71.5% 和64.4%,是目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环境,并且也有较多教师开始尝试网络环境教学。

4.教师对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总体评价情况

从表5 可以看出,在对“总的来讲,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选择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般,仅有3.2% 认为能力较强,且城乡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前面教师计算机使用频率较高的结论,教师虽已具备使用计算机的条件,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般,仍需要通过培训等方法提高。

5.教师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情况

通过对教师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调查发现,教师对搜索引擎、文字处理软件和社交工具的使用频率已接近“经常”,但对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度则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教师对教育资源平台认识不到位及学校对平台资源供应不足所引起的。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将教师任教地区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中,城镇与乡村教师在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这4 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镇教师的平均值高于乡村教师,说明城镇教师在这4 个方面的能力高于乡村教师。在理解与态度、学习与发展方面则无显著差异,说明城乡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解与学习意愿相似。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中,城镇与乡村教师在技术素养、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镇教师的平均值同样高于乡村教师,计划与准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

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来说:在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中,除评估与诊断能力外,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中,则仅在技术素养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 教师参加培训的相关情况分析

1.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及经费情况分析

由表6 可知,有42.7% 的教师在近5 年参加了2 次以上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但也有13.4% 的教师未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城乡教师在该问题上无显著差异,但对不同教龄教师接受培训次数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结果如表7 所示。这说明不同教龄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差异较大,学校应考虑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

2.教师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分析

对“我参加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大大提升了我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一选项,17.9% 的教师选择了非常同意,40.4% 的教师选择了同意,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相关培训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且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对参加过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

通过对培训时长、内容、方式的调查发现,接近或超过半数的教师对培训的时长和内容表示满意,并且认为自己接受了方式多样的培训,如表8 所示。另外对城乡教师的这几方面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城乡教师对培训时长、内容和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市教师对这几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乡村教师。结合访谈发现,乡村教师普遍在应用培训中学习技术工具或先进教学理念时遇到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和校领导对这些问题并不重视。许多教师反映,学校里很多硬件和软件没有具备合格能力的人来维护。例如电子白板,经过培训的多数教师都对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很感兴趣并尝试在课堂中应用,没过多久很多与之相关的软件都已过期无法使用,但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后却得不到重视,电子白板实际只能作为投影的幕布使用。

三、提升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涵认识不清,高估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理解与态度” 层面选择结果的平均数为3.72,对“我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我必备的能力”的选择中,62.5% 的教师都选择了“非常符合”,但在访谈中却发现,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课件制作上, 认为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就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中也存在教师认为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但在之后的选择中却体现出整体水平较弱的情况。另外受教学资源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希望能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却无法达到期望的目标。在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上, 即使在城镇地区,也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不到位,只从“教”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信息技术, 而忽略从“学”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只重视软件操作等方面,忽略了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新的教学理念,使得信息技术培训变成了单纯的计算机培训,这使得提升培训实效的阻力增大。

(二) 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组织管理不到位

在访谈中,有些老师认为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培训重视程度较低,只是把它当作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每次选派参加培训的人也较随便。另外学校中没有针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参加培训后,继续学习或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较低。多数学校缺乏专业人员维护所配备的设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偶尔遇到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这导致学校中的一些设备无人使用或者处于损坏状态,学校未形成良好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风气。

(三)培训的评价及监管机制不到位

大多数接受访谈的教师表示所参加的培训管理都不够严格,尤其是在线培训,课程学习多是通过挂机播放视频来完成,学习后考核方式大多还是以考试为主,无法合理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且容易使教师产生应试心理。部分教师带着半强迫的心理,只为应付考核或得到证书而参加培训,不愿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这难免会使培训实效大打折扣。

(四)培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最后,共有428 位教师写下了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有70 位教师提到了希望在培训中增加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而不只是理论式授课。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但在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下,教师只能较笼统地学习整体应用方法,无法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导致很多操作内容看似简单,在实际教学中却容易出问题。另外在访谈中也有教师谈到部分纯理论的授课“很无聊”,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的建议

(一) 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开展应从转变教师观念开始,教师在接受培训前,应明白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应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更应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教学模式,理解将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学科有效整合后的益处。信息技术不仅是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也不仅是传播媒介或传播工具,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的正确理解,既需要教育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

(二) 提升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者的信息化领导力。首先, 校领导决定了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的规模、质量及投入教学情况。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需要校领导来调动。当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需求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便容易停滞。尤其是对于年长的教师来说,由于习惯了传统课堂模式,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低,学习信息技术的难度较大,这时如果再缺乏学校领导对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号召,他们就容易保持原状,不进行新技术的学习。《意见》指出:为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在具有硬件条件的学校,领导有责任通过一些措施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定期举办多媒体讲课大赛和课件制作大赛等,要求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或各学科教师参加。参赛作品要体现出学科特点,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意识。

(三) 完善培训的评价与跟踪机制

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难度, 仅仅采用考试的形式难以全面评价培训效果。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应从考核成绩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对技术的应用上来,除了评价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情况,更应评价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日常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4]。培训方应建立较完善的考评体系, 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评价教师的培训情况,并鼓励各学校积极参与到对教师培训的评价当中,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也能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 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提升培训的学科针对性。由于教育教学形式不同, 文科教师与理科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根据各科目的实际教学形式,匹配相应的技术方法,提出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或采用“菜单式” 教学,增加培训内容的可选性。

提升培训的地区针对性。由于河南省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教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各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差距较大。在设置培训内容时,要根据各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根据不同地区教师的需求,对教师日常最能够接触到的工具或资源进行培训,避免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加强培训内容的层次性。不同学习背景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相差较大,对于刚接触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说,基础知识匮乏,所以应从基本知识开始培训,结合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育资源平台、教学软件应用,再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教师能够在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应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作为培训重点,使教师掌握知识后,有效应用到教学当中。

(五) 丰富培训方式

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出发,依据课标并结合教师可能遇到的教学情境,给予教师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受训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思考,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也应找熟悉中小学教学的教师,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张屹, 刘美娟, 周平红, 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4,(8):2-7.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DB/OL].(2013-10-25)[2017-07-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 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159042.html.

[3]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DB/OL].(2014- 10-10)[2017-07-02].http://www.haedu.gov.cn/2014/ 10/13/1413183522324.html.

[4] 张屹, 马静思, 周平红, 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04-110.

作者简介:

赵江涛(1969— ),男,河南新郑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

谷沅芷(1993—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升,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效研究...相关推荐

  1. 用户登录.html_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47.92.44.63:89/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 ...

  2. 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do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州为例,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

  3. 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意义,对我校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培训与反思...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当前国际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internet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变得密不可分,计算机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将是一个人基本素质.那么,作为教师对计算机 ...

  4. 南京高中计算机老师,南京市教育局召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专家组工作会议...

    2021年3月2日上午,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专家组工作会议在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召开.市教育局副局长祁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教师发展学院主要负责同 ...

  5. 小学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肥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

  6. 计算机能力提升选网络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心得范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心得范文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虽然培训时间很短暂,但是对我的触动很大,现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与大 ...

  7. 计算机能力提升选网络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心得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心得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 ...

  8. 衢州市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衢州市中小学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的通知来啦!考试时间、考试范围……看过来...

          微信号:衢州阳光校园 (qzygxy) 发布校园资讯  传播教育信息 根据<衢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的通知>(衢市教人[2013]108号)精神,为认 ...

  9. 使用计算机过程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及 解决方法 布尔津县初级中学-阿布德拉合曼·吾肯 在这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是任何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如今计算机无 ...

  10. 小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记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 本规范是教育部科技司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项目"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

最新文章

  1. 菜鸟学SSH(八)——Hibernate对象的三种状态
  2. tfs 内网和外网切换的方法。
  3. Introduce Foreign Method(引入外加函数)
  4. 制造行业质量追溯难,看看这些一流制造企业,都怎么做质量管理?
  5. 目前最强开源人脸检测算法RetinaFace
  6. python运行界面黑色,在Python中使用open执行轮廓检测后,如何使图像的背景变黑?...
  7. 利用NTFS流文件隐藏
  8. halcon窗体的移动和缩放_Halcon hWindowControl 鼠标缩放平移区域模板匹配绘制
  9. 【已解决】Maven更改本地默认仓库时遇到的问题。 No implementation for org.apache.maven.model.path.PathTranslator was bound
  10. Java编程:动态规划
  11. 最新微软Windows Server 2008之一 系统安装
  12. ofd文件怎么复制文字
  13. iOS逆向-day1:逆向内容的简介与越狱环境搭建
  14. 什么索引?索引的作用是什么?索引运用实例
  15. 知识图谱从入门到应用——知识图谱推理:基础知识
  16. springAOP 学习
  17. IC卡与磁条卡的数据区别
  18. ABB 120 六轴机械手臂编程调试(四) 三菱plc控制器配套程序
  19. VCN 在windows和linux之间 复制粘贴
  20. 软件测试笔记(四):白盒测试

热门文章

  1. vue axios封装
  2. 向日葵远程控制工具安装
  3. vmware 14 pro许可证
  4. windows10 LTSC转换成pro
  5. 【STM32】 SG90舵机
  6. Maven:mirror和repository区别
  7. 【解决方案】完全修改Windows用户名
  8. http请求过程:一,DNS域名解析系统详解
  9. 基于LED或红外激光的可见光音频系统
  10. 职业学校计算机课评课,中职计算机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