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城市建设,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移动社交,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力。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新的资源,行业也被数据重构,那么当大数据遇到智慧园区会产生什么效应?

与此同时,面对新科技的挑战,作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科技园区政府自身也在进行转型:借助数据分析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利用云计算重塑园区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以移动社交构建园区内的互动参与体系,从而让园区更加的“智能化”。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信息化探索方面一直名列全国园区前列,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应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产业,园区领导也越来越意识到,园区公共信息资源中蕴含的潜力是惊人的,园区政府如果能用好大数据,不仅能有效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大数据在政务中的应用,更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曾表示:“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必然重塑生产关系。互联网+时代的IT治理不仅适用于企业,更适用于政府服务提升,这意味着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当产业与人都通过云端互联时,政府的服务还能滞后吗?”

当然,杨知评所说的这些内容都早已纳入园区的工作计划中,在园区计算信息中心主任袁飚的主抓工作中,2016年,苏州工业园的一朵政务云即将上线,开启园区的智慧城市模式。为此,记者一行人奔赴苏州,一探究竟。

为什么要建数字平台?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

无论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对于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来说,如何运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呢?

苏州工业园计算信息中心主任袁飚道出了心中的疑虑:“目前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政府部门自建自营服务系统,比如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其建设水平、服务质量、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公众普遍担心的隐私泄露等问题,造成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了解、不愿用、不敢用、用不长’,严重影响服务绩效的发挥。”

事实上,袁飚的顾虑不无道理,多年来,政府网站有着诸多通病,比如重复建设,大家对信息化工程热情颇高,于是就变成了所谓的“烧钱”。而各个(部门)系统重复建设的那些网站,平时的资源利用率不到20%,关键时候又用不上。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对于政府网站来说,却形成了养兵千日——闲着状态到用兵之时——崩溃状态。

“政府部门实际上汇聚了极其丰富的数据资源。但目前,它们都被锁在抽屉里,各个部门也因此呈现出互相盲人摸象的景象。”袁飚认为,云计算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未来,云不会是一个或选项,而应是必选项。”

在袁飚看来,苏州工业园未来园区信息化需要跟进的工作之一就是,依托政务服务网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资源不光要在政府内部共享,还要面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共享大数据的红利。”

在记者看来,袁飚的思路与苏州市的“智慧苏州”理念不谋而合,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苏州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出台“智慧苏州”专项规划,重点实施“369计划”,将原有的“数字苏州”物联化、智能化,通过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为社会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

“不过,让这整套构想落地并不容易。比如,讨论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之前,地方政府首先要拥有数据。好在园区政府在数据积累工作上早有‘预谋’,建立专门的数据中心,因此,大量数据在产生后我们有所采集。接下来,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套信息采集机制。”袁飚透露说。

建立什么样的数字空间?

苏格兰社会规划师Patrick Geddes说过:城市的进步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充分参与。一个理想化的设计,无论看起来多么有效,都是不够的。

Patrick Geddes的观点恰巧印证了“智慧园区”的未来建设方向:即“互联网+园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人”四位一体,通过与互联网融合提升更高的运作效率及更多的附加值,每一个领域的升级是内因,也是量变,当四个领域都量变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质变,这个质变的结果就是智慧园区的实现。

“如果把企业和个人信息授权积累在云端,多部门就可以共享,最终破除信息流通壁垒,使政府、企业、居民在信息化时代实现有效协同。”袁飚阐述这一发展机理时自信满满。

的确,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架构、机理,最终的目标是要尽可能提高园区的资源管理、运行和服务水平,提升园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为居住在工业园里的人提供高品质生活。

作为承担苏州工业园“个人数字服务空间平台”项目的合作方,国内中间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东方通,其COO李晓钢透露,苏州工业园是国内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向云模式转移,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园区,但长期以来政府条块二元分布结构带来的行政壁垒并未在信息化领域完全消除,要解决以上问题,进一步完善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各应用系统的大量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全面搜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使用情况、行为模式等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为政策决策、创新服务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建立统筹规划的信息化框架,资源共享的信息化体系,从全局性运行进行战略性思考,满足发展和扩展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问题的出现;建设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应用繁荣的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要拥抱大数据、落地大数据应用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袁飚解释说:“对于这个项目,我们不是说交给东方通,园区就不用管了,最后等着验收就行,苏州工业园探索大数据的应用,其实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与东方通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面对复杂的不完全的确定性的信息化要求时,我们会一起去探索,关于平台、理论体系以及概念体系,需要双方一起搭建。”

诚然,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是每个园区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随着园区实现电子政务向云模式转移,未来,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必将在苏州工业园一一实现。

怎样建立个人数字空间?

云计算环境下,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私人的专属虚拟空间。空间内汇集个人就业、住房、社保等民生信息和社交、休闲等生活信息。借助平台提供的相关应用插件。用户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一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民生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实现个人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互动。零距离感受云计算给生活带来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资源的授权使用。政府部门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应用数据的共享交换。为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以上描绘的云计算融入生活的理想,在苏州工业园早已实现。然而,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如何?背后所依附的政府信息化平台如何发挥其支撑作用?

在信息化领域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袁飚观点独到,他介绍说:“目前,政府IT的基本框架是‘大系统’设计模式,主要通过建立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满足主题应用系统数据需要。但是往往因遇到数据权属问题、数据安全保密、更新不及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效果差强人意。”要实现苏州工业园区的居民个人数字化梦想,必须要有工具和平台的支撑。“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应用性的支撑系统。云计算分为三层,但是从应用的角度看,三层架构是不够的,资源层、信息层等很多东西我们都要负责。”

作为园区主抓此项工作的杨知评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提出数字空间管理平台的概念,这是非常创新的政府服务的业务模式。他进一步解释说:“个人数字服务空间是区域信息化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动力。个人数字服务空间将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公众与公众之间的协商、协作、协同机制,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源服务广泛覆盖,提升公众幸福指数。”

如今,大数据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和机构所重视,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项目的开发者,东方通COO李晓钢表示:“无论是开发模式,还是运行模式,我们都是以云计算的标准来设计的。苏州工业园的个人数字服务空间建立起后,将从根本上奠定政府治理政务的基础数据,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不可治理’状况,使得园区政务治理更加透明、有效和智慧。”

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所需的政府公共服务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数字空间的创新业务模式。另外一方面,东方通利用其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产品体系,为业务创新提供了与之匹配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打造出信息汇聚、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型解决方案。两者一拍即合,必将开启完美的“智慧园区”幕布!

增强公众信息化,营造民生幸福环境。这次苏州工业园的采访之旅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大数据正在开启一个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到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未来园区政务创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当大数据遇上“智慧园区”会怎样?相关推荐

  1. 大数据遇上大型机 结果会如何?

    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6月30日 新闻消息(文/于泽): 进入数据大爆炸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局面无疑更复杂了.看着日益累积的各种数据,相信有不少用户都有这样的感觉:明知面前是座金矿,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开 ...

  2. 当Google大数据遇上以太坊数据集,这会是一个区块链+大数据的成功案例吗?

    作者 | Allen Day.Evgeny Medvedev 编译 | 王柯凝.kou 就像熟知"互联网+"一样,你肯定或多或少也了解"区块链+"这个名词,甚至 ...

  3. 大数据遇上中学物理教育

    文章均从个人微信公众号" AI牛逼顿"转载,文末扫码,欢迎关注! 最近,湖北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和现行考试方案有较大差别.从前两批试点省份的情况来看,物理由于自身的'难度光环'被 ...

  4. 依托大数据 贵阳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在贵阳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张勤罡正在用电脑查看一单从遵义公路港运输过来的货物,系统提示货物将于13分钟后到达.此时,张勤罡通过传化网智能信息系统选择了合适的配送车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货物到 ...

  5. 大数据在新型智慧城市的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所创造的智慧,这些"技术智慧"的诞生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应用大数据的人类智慧.建设一个新的智能化城市,不仅要有对技术的热 ...

  6. 没有大数据就没有智慧城市

    10月30日消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智慧•创新•服务" ...

  7. Friday BI Fly | 2016年12月02日晚8点半微信直播交流 地理大数据如何驱动智慧选址第42场...

    公告 周五BI飞起来,每周一个主题,一场跟数据有关的行业.工具.技术的交流盛宴,锁定在每周五晚20:30,不见不散! 本期分享内容 1.选址的本质与实际工作中的思考角度. 2.目前主流选址使用的数据有 ...

  8. 大数据产业驱动智慧家庭发展

    2015智慧家庭大数据年会暨奥维数据分析产品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智慧家庭大数据产业化实践白皮书>显示,国内智慧家庭领域数据量级已达到100TB以上,非结构化数据规模正在以更 ...

  9. “区块链+大数据”如何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

    ​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将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可以收集和存储越来越多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慧城市 ...

最新文章

  1. 统计学习导论 Chapter5 -- Resampling Methods
  2. mongodb 对象唯一索引_什么是MongoDB?简介,架构,功能和示例
  3. 编写 DockerFile
  4. Excel 计算时间差
  5. mySql配置在nodejs中使用
  6. BarTender操作遇到OLE DB遇到了错误0x80004005”的问题
  7. Alpha冲刺阶段博客汇总
  8. java 线程句柄_关于多个的线程操作文件 文件句柄(java中得文件流)
  9. sum 去重_总结leetcode上【排列问题】【组合问题】【子集问题】回溯算法去重的两种写法!...
  10. “21天好习惯”第一期-18
  11. linux yum list、search、-y、install、update、remove、grouplist、groupinstall、groupremove
  12. AWR6843芯片使用JFlash下载外部NorFlash
  13. 推荐好用的两个搜索下载书籍网站
  14. 手把手教你:人脸识别的视频打码(基于opencv的人脸打马赛克)
  15. Photoshop CC 2018 安装包安装教程
  16. 文件名依照字符串和数字进行排序
  17. ML CV DM PP
  18. Matlab2018b新特性介绍以及R2018b+waijung blockst 百度云下载链接
  19. 努比亚Z11系统服务器选择,努比亚Z11系统升级,赶紧来感受一下脱胎换骨的流畅感...
  20. Verge3D 2.12 for Blender发布

热门文章

  1. 探索MicroPython(一)--基础介绍
  2. redis java api 单例_Java API 操作Redis
  3. ir指令、立即数的作用_ARM-汇编指令集(总结)
  4. mysql 126_MySQL教程126-MySQL事务隔离级别
  5. 怎么才能在百度上看到自己发布的博文?
  6. java中怎么从键盘读取字符_java键盘读取字符
  7. android 自动化测试_Android自动化测试探索之代码覆盖率统计
  8. es6 获取对象的所有值_前端开发必备 - ES6 新特性之 Set和Map数据结构
  9. socket 客户端-服务器的创建--day28
  10. 记conda 安装geopandas遇到的一个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