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父子兵上阵

国外一位资深电脑专栏作家写到“谈电脑不能不谈IBM。”更有人断言“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这些议论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几分道理。IBM的历史的确包含着电脑史的大半部。然而本世纪50年代初IBM几乎被赶下电脑业的盟主宝座。

当时电脑业界风云变换第一代“克”字号电脑雨后春笋般出土。除了埃历阿克和尤里瓦克还有比纳克、西雅克、强尼雅克……至少有6台带“电子”头衔的的机器令IBM董事长沃森如坐针毡。业务经理火上添油报告说莫契利只凭一纸书面介绍就从IBM手里夺走了国情普查局、统计局等几家最大的用户。

在支持艾肯完成马克1号后沃森也曾让IBM研制过一种所谓“最好、最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同样花了100万美元。这台机器属于传统与创新的“大杂烩”万余支电子管和2万多个继电器极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全长足有120英尺。虽然设计者叫它“程序选择式计算机”内行们却暗地称它是“巨大的科技恐龙”它的速度远远不能与全电子管组成的埃历阿克和尤里瓦克匹敌。

沃森老了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变革对他来说力不从心。他手下那些高级工程师们也老了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一人懂得电子计算机为何物为了使“科技恐龙”梦想成真总设计师只好跑到大学里求助雇来几个刚毕业的小青年越俎代庖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安装电子管这种新奇玩意。

那一日老沃森正在对他的工程师发怒一位青年人悄悄地走进来他要向老沃森面陈背水一战的韬略。这青年与沃森带一样礼帽穿一式西装眼角眉梢一副模子铸成名字居然也叫托马斯·沃森T.Watson。此人正是老沃森的大儿子、公司执行副总裁人们称他小沃森。

知子莫如父老沃森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实在有些悬心吊胆。小沃森自己也承认他过去是典型的花花公子四处惹祸读中学先后换了3个学校仍然有好几门课不及格大学时又染上酗酒恶习……总而言之老沃森的记忆中总有抹不掉的阴影。

小沃森看到父亲怒气稍退轻声道出他的设想“IBM应该采取断然行动了。我曾到宾州仔细地看过埃历阿克我们要搞出类似的机器当务之急是招兵买马从全国招聘大量懂得电子技术的青年工程师。”老沃森问道“你所说的是几十人吗我呆在这里就能办到。”“不至少要几千人IBM的工程师必须大换血用金属板敲成机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沃森点点头他默默地想也许这小子讲得有道理让他试试看吧。

小沃森受命于“危难”之中。他父亲或许不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昔日的纨绔子早已在战争熔炉里重铸了灵魂。小沃森在二战的5年中曾驾驶着轰炸机冒着枪林弹雨飞行长达2500小时官至空军中校军衔。战争使他学会了奋不顾身和勇往直前也使他学会了运筹帏幄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团结部属。

◆ ◆ ◆

IBM701的诞生

1950年5月IBM开始跨越传统。小沃森首先提拔公司仅有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麦克道尔担任研究主管后者在短短数年之中为IBM网罗到近4千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工程师和技师。青年人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IBM应该制造一种具有全用途的科学计算机仅设计和制造样机需要300万美元整个计划费用将是这个数目的三四倍

这台计划中的机器就是IBM701的大型电脑。显然IBM面临的变革是带根本性的他们将放弃穿孔卡代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真空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机。在小沃森眼里IBM701就像是他心爱的B-24轰炸机他必须带着他的新“机组”冲出眼前的“狭谷”奋力翱翔在蓝天。

1953年悄然而至第一台IBM701运抵纽约安装在总部大楼的底层。4月7日IBM公司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老沃森使出浑身解数请到150名顶尖的美国商界领袖和科学泰斗公司总部大楼挤得水泄不通。在隆重的揭幕仪式上人们看到了“电脑之父”冯·诺依曼、“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走上了讲台在贺词中他把IBM701的研制成功称作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

IBM701一炮打响小沃森带着原班人马“杀”向更广阔的市场。当年8月他宣布研制适用于会计作业的IBM70250台订单纷至沓来。第二年IBM650中型电脑接踵而至以优越的性能和便宜的价格再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这型机器后来的销售量竟达到千台卷起一阵阵“IBM旋风”。1956年美国大选历史惊人地重演艾森豪威尔连选连任史蒂文森再次败北。可是美国各州的选民在电视上只看到IBM电脑报数计分再也不见尤里瓦克的踪影。

至此电脑业第一轮激烈的争夺战已让IBM“父子兵”扭转乾坤。有人恢谐地讲“电脑产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大撤退的历史。”一些早期涉足计算机的大小公司被迫卷起铺盖打退堂鼓。大浪淘沙后除了IBM外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7家小公司实难与IBM抗衡。新闻传媒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

◆ ◆ ◆

圣诞献厚礼

1936年在号称“工程师的摇篮”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不速客悄悄推开了学生宿舍的房门。客人说他来自贝尔实验室大名叫做凯利。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肖克利W.Shockley吃了一惊他久闻这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大名。

“小伙子愿意来贝尔实验室工作吗”凯利快人快语毫不掩饰自己来“挖人”的意图。肖克利怦然心动在电子学方面贝尔实验室开展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研究发明专利的注册达近万项之多。肖克利太愿意到贝尔实验室工作了。毕业之后他毫不迟疑地打点行装来到了新泽西州。

贝尔实验室早就有另一位青年人似乎在等着肖克利的到来他的名字叫布拉顿W.Brattain。布拉顿先后取得过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29年起就加盟贝尔实验室。两位青年志趣相投一见如故。肖克利专攻理论物理布拉顿则擅长实验物理知识结构相得益彰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工作之余他们也常聚在一起“侃大山”。从贝尔电话上的继电器到弗莱明、德福雷斯特发明的真空管凡是涉及到当时电子学中的热门话题无话不谈。直到有一天肖克利讲到一种“矿石”时思想碰撞的火花终于引燃了“链式反应”。

肖克利激动地对布拉顿说“有一类晶体矿石被人们称为半导体比如锗和硅等等它们的导电性并不太好但有一些很奇妙的特性说不定哪天它们会影响到未来电子学的发展方向。”布拉顿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肖克利和布拉顿或许更早就“挖掘”到什么“珍宝”然而战争毕竟来临了肖克利和布莱顿先后被派往美国海军部从事军事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的半导体研究课题遗憾地被战火中断。

1945年战火硝烟刚刚消散肖克利一路风尘赶回贝尔并带来了另一位青年科学家巴丁J.Bardeen。肖克利向布拉顿介绍说巴丁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物理博士擅长固体物理学。巴丁的到来对肖、布的后续研究如虎添翼他渊博的学识和固体物理学专长恰好弥补了肖克利和布拉顿知识结构的不足。

贝尔实验室迅速批准固体物理学项目上马凯利作为决策者在任务书上签了名。由肖克利领头布拉顿、巴丁等人组成的半导体小组把目光盯住了那些特殊的“矿石”。肖克利首先提出了“场效应”半导体管实验方案然而首战失利他们并没有发现预期的那种放大作用。

1947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一个细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后布拉顿和巴丁不约而同走进实验室。在此之前在巴丁固体表面态理论的指导下他俩几乎接近了成功的边缘。实验表明只要将两根金属丝的接触点尽可能地靠近就可能引起半导体放大电流的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在晶体表面形成这种小于0.4毫米的触点呢布拉顿精湛的实验技艺开始大显神威。他平稳地用刀片在三角形金箔上划了一道细痕恰到好处地将顶角一分为二分别接上导线随即准确地压进锗晶体表面的选定部位。

电流表的指示清晰地显示出他们得到了一个有放大作用的新电子器件布拉顿和巴丁兴奋地大喊大叫起来闻声而至的肖克利也为眼前的奇迹感到格外振奋。布拉顿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电压增益100功率增益40……实验演示日期1947年12月23日下午。”作为见证者肖克利在这本笔记上郑重地签了名。

布拉顿和巴丁终于在圣诞节的前夜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放大器件为人类电子事业的发展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他们决定把这种器件命名为“晶体管”。1948年美国专利局批准了贝尔实验室关于晶体管的发明专利。然而专利书上的发明人只列着布拉顿和巴丁。肖克利看后一笑置之他毫不气馁。在同伴成功的激励下肖克利快刀斩乱麻一举攻克晶体管中的另一座“堡垒”他发明了一种“结型晶体管”离布拉顿和巴丁发明“点接触型晶体管”的时间仅隔一年。人们后来知道结型晶体管才是现代晶体管的始祖它不仅预示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是肖克利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以致有人恢谐地给它起了个绰号叫“肖克利坚持管”。

1948年7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用了8个句子的篇幅简短地公开了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消息。它就像8颗重磅炸弹在全世界电子行业“引爆”出强烈的冲击波电子计算机终于大步跨进了第二代的门槛。1954年贝尔实验室乘热打铁使用800支晶体管组装成功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1956年肖克利、布拉顿和巴丁共同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

◆ ◆ ◆

硅谷的诞生

1939年1月1日两位大学毕业生在一间简陋的汽车库里以掷硬币的办法确定了创办公司的名称50年后这间车库被确认为美国加里福利亚州历史文物——硅谷诞生地它极大地影响了电脑发展的进程。

硅谷的诞生必须从斯坦福大学讲起。这所已有1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当瑞典国王1984年访问该校时竟有10位仍健在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他合影。它是美国铁路大王斯坦福为纪念他早逝的独子斥巨资创办的私立大学。

斯坦福当年置地5万公顷把校址选在了旧金山以南约50公里的圣克拉拉郡以帕洛阿尔托小镇为中心包括约20公里宽的一片狭长的谷地。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宜人到处栽满了果树最负盛名的特产是梅脯。

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中人们都听说过心理学家特曼的大名却不太清楚他有个名叫弗雷德·特曼F.Terman的儿子。小特曼自幼多病在家养病时迷上了无线电所以报考大学时顺理成章地选择了电器工程因而没有继承父业。

弗雷德·特曼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导师就是那位发明模拟计算机的布什教授。布什一再向学生强调大学不应该作为专修学问的象牙塔它要成为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的大本营。毕业后的特曼回到斯坦福被聘为无线电教授他为人谦虚说话低声细语。学生们都说特曼先生可能不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发明家但他确是天生的教书高手。

30年代末受人尊敬的特曼教授出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决心把布什的思想付诸实施他大胆地作出决策批租土地、吸引投资、转让技术、开发成果他满怀信心地幻想着帕洛阿尔托梅树丛中将萌生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工业园”。

在大学园区创办企业第一个“吃螃蟹”者是需要胆识的。特曼想到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立即把他们叫到办公室。

先进门的这位瘦高的个子紧接着进来的另一位身高却不到前者的肩膀。特曼对学生非常熟悉矮个休利特W.Hewllet读中学时就对无线电特别痴迷曾把家里的阁楼改装成一座电台高个帕卡德D.Packard与休利特相识在斯坦福大学的橄榄球场由于对无线电和体育的共同爱好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挚友。目前两位好友都在边干研究边读硕士是特曼为他们安排的奖学金他们也都选修了教授开设的电子学课程。

特曼对休利特说“我记得你的硕士论文是《可变频率振荡器的研究》你能把它做出来吗”休利特回答道“我早就制成了一台样机成本只需55元……”帕卡德抢着过话头说“我到商店看过价格类似的东西要卖到500元。我们正想找您商量能否帮助推荐给某个厂家。”

特曼摇摇头意味深长地问道“你们难道没想过另外的出路”休利特看了看帕卡德大着胆子对教授讲“我们是很想自己办公司但是没有开办经费也不知道您的意见。”特曼听到此话不禁大喜过望“我就是想让你俩带头闯路至于钱嘛我这里还有一点今后再想办法。”

特曼教授支援的开办经费是538元。两位青年回到帕卡特家清理出一间汽车库挂出了“休利特—帕卡德”公司的招牌。公司名称的英文缩写是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HP”中文译作“惠普”。帕卡德新婚妻子露西尔不得不外出打工为这家“企业”提供微薄的生活费用。惠普公司制造的第一个产品——用电子管制作的音频振荡器恰好碰到迪斯尼公司拍摄动画片急等着使用这种仪器一下就卖出8台。此后他们又研制出电子计算器和其他产品一发而不可收1940年搬出了汽车库1942年建造公司第一座大楼1951年销售额即达到了550万元。

特曼教授显得比学生还要高兴,他逢人便讲惠普崛起的“神话”向人们宣传靠近大学办企业的种种优势。“去找休利特或者帕卡德谈谈吧”特曼由衷地说“以惠普为榜样你们一定能迅速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特曼精心播下的种子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1955年已有7家公司前来办厂1960年增加到32家到1965年斯坦福工业园区正式建立时这里已经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术企业象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斯坦福大学。

圣克拉拉谷的果园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由玻璃和钢铁建造的不冒烟的工厂。现代化的建筑群依偎在青山之间蛛网般的高速路连接着鸟语花香的群山峡谷。到了本世纪80年代这里竟云集了近3000家电子电脑企业如果把诸如营销、咨询、公关、投资等行业算在内这条狭长地带的公司总数超过8000多个。

新闻记者兴奋地写道“这里的人远远不只是把沙子变成黄金他们是在把沙子变成智能。”圣克拉拉谷成了举世瞩目的神奇土地成了电脑发展的基地。由于这里的企业大都与硅晶体管和硅芯片关系密切自1971年始人们为圣克拉拉谷换了一个响彻云霄的美名——“硅谷”。

以538元起家的惠普公司如今已是员工10万、产品数千种、产值数十亿的电子电脑跨国集团。80年代初惠普曾以勇敢的姿态第一个进军中国大陆率先建立起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休利特和帕卡特没有忘记恩师的提携他们向斯坦福大学捐款数百万一座现代化的“特曼大楼”拔地而起人们都尊敬地称特曼是“硅谷之父”。

95年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博士回到了故乡圣克拉拉正中特曼教授为硅谷网罗天下英才之下怀有了肖克利这棵“梧桐树”何愁引不到成群的“凤凰”来

全世界电子科学界都焦急地关注着肖克利的行踪。据说300年前当牛顿宣布准备在他的故乡建一所工厂时全世界的物理学界也是如此心态。果然从硅谷的了望山传来消息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宣告成立。不久因仰慕“晶体管之父”的大名求职信像雪片般飞到肖克利办公桌上。

第二年以诺依斯N.Noyce、莫尔G.Moore为首的八位青年科学家陆续加盟肖克利实验室他们年龄全都在30岁以下风华正茂学有所成正处在创造能力的巅峰。其中有获得双博士学位者有来自大公司的工程师有著名大学的教授。肖克利慧眼识英才青年人也都由衷地感到今后要与肖克利一起去改写人类电子世纪的历史。

这种感觉不久就得到验证当年11月斯德哥尔摩打来长途电话肖克利博士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年轻人簇拥着科学巨匠来到帕洛阿托在该市最庄重的“黛娜木屋”酒家举行庆典用香槟酒为他们的“领航员”庆贺。

29岁的诺依斯恭敬地向肖克利博士敬酒他是八人之中的“长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曾选择了一家很小的公司任职因为只有在小公司里他才可能独当一面既当科学家又当企业家从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诺依斯可算是最坚定的“投奔者”。飞抵旧金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囊为自己购下住所断然决定永久定居然后才去晋见肖克利。什么工作环境啊条件啊待遇啊一概全不知晓。

其他七位青年来硅谷的经历与诺依斯大抵相似。招齐员工后肖克利下令实验室大量生产晶体管要把成本降到每只5分钱。然而肖克利虽然雄心勃勃但对管理却一窍不通把实验室的生产指挥得一塌糊涂全然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特曼后来评论说“肖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

年轻人彻底地失望了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产品问世。1957年八位青年中的七人偷偷聚在一起瞒着肖克利商量“叛逃”的办法。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可他们也都不懂生产管理大家一致同意“策反”诺依斯他看起来是唯一有点儿领导才能的人。没料到诺依斯也早就萌生了“外心”。当八位青年联名递上辞职书的时候肖克利不由得火冒三丈。

“你们简直是一群叛徒”肖克利指着诺依斯的鼻子怒不可遏。年轻人面面相觑但还是义无反顾离开了他们的“伯乐”。这就是电脑史里人所共知的有关“八大叛徒”的趣谈不过肖克利本人后来也改口把他们称为“八个天才的叛逆”。

肖克利实验室因主要骨干出走一蹶不整1960年被收买1968年彻底关门。实验楼经过改造后变成一家电子音响商店出售着由肖克利发明却不能由他制造的晶体管设备。肖克利博士本人“下海”未果掉头“上岸”被斯坦福大学请去当荣誉教授。

诺依斯和另外七个“叛逆”并没有“亡命天涯”他们铁了心一定要在硅谷干出个名堂。一家照相器材公司愿意为他们在硅谷投资办实业从事半导体的研究与开发。由于公司老板名叫费尔柴尔德Fairchild中文直译为“仙童”“八叛逆”新开张的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7年10月仙童公司也在了望山租下一间小屋距离肖克利实验室和惠普公司发迹的汽车库差不多远。“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赫尔尼和莫尔负责搞“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带着拉斯特专攻“平面照相技术”其他的人也都各司其职。

在诺依斯精心运筹下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员工增加到了100多人。同时一整套制造硅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赫尔尼是众“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变魔术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诺依斯等人首创的晶体管制造方法也与众不同他们先在透明材料上绘好晶体管结构然后用拍照片的办法把结构显影在硅片表面氧化层上腐蚀去掉不需要的图形后再把那些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微粒扩散到硅片上。

氧化、照相、刻蚀、扩散半导体平面处理技术仿佛为“仙童”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他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用这种方法既然能做一个晶体管为什么不能在硅片上集成几十个几百个乃至成千上万呢1959年1月23日诺依斯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这一闪光的设想。

◆ ◆ ◆

同时的发明

肖克利发明的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来确实是小得多但是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个头”也就越长越大。以一台中型电脑为例几十万只晶体管加上电阻电容器它的电子元件数已增长到数以百万计。过去人们针对电子管列举的种种弊端和责难现在都统统加到晶体管的身上。历史戏剧般地重演肖克利回到大学讲坛晶体管走向了穷途末路。电脑的元件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历史性变革。

就在仙童公司诺依斯等人还在大胆设想的时候晶体管的集成化试验却已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悄悄地进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简称TI公司座落在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肖克利等人发明晶体管后TI公司曾率先开发出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

1958年7月达拉斯天气炎热TI公司宣布放一次长假绝大多数员工兴高采烈离开岗位。不一会儿宽大的厂房里只剩下一位名叫基尔比J.Kilby的青年人。基尔比那年35岁到TI公司任职不足两个月无权享受休假的乐趣。人去楼空反而给他提供了思考和试验的机会。

读中学时基尔比的父亲期盼他能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考试的结果成绩一贯优秀的基尔比以3分之差落第不得已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就读。然而好学者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智慧的源泉工程师也不一定非得在“摇篮”里造就。酷爱电子学的基尔比从英国科学家达默的思想里发现了“新大陆”。早在1952年达默就曾指出由半导体构成的晶体管完全可以把它们组装在一块平板上而去掉之间的连线半导体甚至也可以构成电阻器电容器等等。基尔比暗自思忖别看晶体管很小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很小的晶体尺寸不到百分之一毫米而无用的支架、管壳却占去多数体积。

基尔比曾在一家小型实验室干了10年搞过晶体管助听器和其他电子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TI公司目前交给他的任务是把许多单独的晶体管挤进很小的空间为军方制作一种“微模组件”。基尔比想与其煞费苦心装配那些晶体管何不动手直接在小平板上制作它们呢现在机会似乎来了。

基尔比原来设想用硅材料制作电路但TI公司没有这种合适的硅片他只得改用锗材料进行实验。终于他成功地在一块锗片上形成了若干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并用热焊的方法用极细的导线互连起来。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的固体电路就诞生在这块微小的平板上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基尔比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

1959年2月6日基尔比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专利这种由元件组合的微型固体被叫做“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一种用于无线电设备的“振荡器”。

巧合得很当基尔比远在达拉斯孤军作战的时候硅谷的“仙童”们也走到了研制集成电路的边缘。当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的消息从达拉斯传到硅谷诺依斯不禁惊讶万分他当即召集众“仙童”商议对策。基尔比感到为难的问题比如硅材料问题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问题等等正是仙童公司的拿手好戏。诺依斯提出可以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这是解决元件相互连接的最佳途径。仙童公司开始奋起疾追。1959年7月30日他们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时间比基尔比晚了半年。于是两家公司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打起了官司。

其实在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上诺依斯与基尔比的方法并不相同。1966年基尔比和诺依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法院最后的判决下达也从法律上实际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基尔比和诺依斯的大名并列着写进了电子和电脑的发展史册。集成电路开始着手导演电脑的第三代历史。1961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仅用了不到9个月研制成功第一台用集成电路组装的计算机。该机共有587块集成电路重不过300克体积不到100立方厘米功率只有16瓦。

有趣的是“八个天才叛逆”创建的仙童公司在硅谷里演出了又一出“大叛逃”的喜剧。以赫尔尼为首的4人首先出走创办阿内尔科公司据说赫尔尼后来手创的新公司达12家之多其他人也先后出走创办过多家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当之无愧是硅谷的“西点军校”硅谷里的半导体公司半数以上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

◆ ◆ ◆

五十亿“赌注”

1995年美国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鲍尔科学奖首次授予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布鲁克斯教授自60年代起他就被人们称为“IBM360之父”。然而史书上记载“IBM360之父”还有另一位电脑专家阿姆达尔J.Amdahl。用集成电路制作的IBM360大型电脑系统在电脑发展史上的确有其特殊的地位。

本世纪60年代初IBM公司总裁小沃森已接近“知天命”的年龄驾驶IBM这艘巨大的航船责任心和使命感沉重地压在心头。面对电脑业界激烈的竞争一个新的设想在他脑海里酝酿成熟他让秘书召来公司的副总裁利尔森。

小沃森下达的指令是研制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系列电脑尽早淘汰过时的晶体管机器。利尔森马上组建了一个工程师委员会研究新机器方案。几经研讨委员会无法取得共识两个月过去后方案还没有理出头绪。利尔森对委员们发火了“你们统统给我搬进旅馆搞不出方案谁也不许回家”

利尔森派车把工程师们送到康涅狄克州“关进”一家汽车旅店里。1961年12月28日一份长达8页纸的报告完成黑体标题醒目地写着“IBM360系统电子计算机”。新电脑系统用360为名表示一圈360度。既代表着360电脑从工商业到科学界的全方位应用也表示IBM的宗旨为用户全方位服务。利尔森粗略估算出需要的费用研制经费5亿生产设备投资10亿推销和租赁垫支35亿——360计划总共需要投资50个亿要知道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也才用了20亿美元。

美国的新闻界惊呆了。《幸福》杂志的通栏标题是“IBM的50亿元大赌博”小沃森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一项最大、最富冒险的决策”。下一步是为360物色技术设计的主帅。主管设计工程的总负责人正是布鲁克斯他曾在超级计算机上开发出第一个交互式操作的系统使用户在击键时就能同时看到屏幕显示他还提出过许多现代电脑体系结构新概念。布鲁克斯负责协调4个小组的工作其中3个小组都由阿姆达尔博士领导。阿姆达尔博士当时年方40岁IBM公司的最后一种电子管计算机IBM709就出自他的手笔其后他又受命担任过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脑IBM7030的设计师。

利尔森、布鲁克斯和阿姆达尔等人多次就360系统技术问题进行商讨。最后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IBM360必须是一种“兼容性”的产品。兼容性将意味着尽管360系统电脑在型号上有巨大区别但它们都必须能够用相同的方式处理相同的指令享用相同的软件配置相同的磁盘机、磁带机和打印机而且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工作。当时仅IBM公司的晶体管电脑就有7个种类20多个型号软件和外部设备都不能互换使用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兼容性”是一个伟大的观念变革它给现代电脑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至今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研制360电脑的第一个难题是IBM必须自己制造集成电路因为他们买不到现成的芯片。以前建造一所新工厂对IBM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新建一个集成电路制造厂生产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车间里不能有一点灰尘简直就像建造一间大型的外科手术室成本超过普通厂房的四、五倍。研制360电脑最大的障碍还是软件。为了让软件能适用于所有的电脑必须编制几百万条电脑指令。投入编写程序的软件工程师越来越多最后多达2000人使软件开发的费用超过了硬件即电脑机器本身。巨大的开支连小沃森也感到震惊。他在一次晚间会议上开玩笑说道

“几个月前IBM在360软件上的预算是4000万。昨天我问利尔森你究竟需要多少钱他告诉我要花5000万。今天下午就在这个会议室里我又问到软件开发负责人他回答说至少要6000万才够。看来只要我不停地问下去IBM就太不可能为诸位发工资了。”

笑归玩笑IBM花在360电脑软件上的巨额费用总共超过了5亿之巨

1964年4月7日历经4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就在老沃森创建公司的50周年之际IBM公司50亿元的“大赌博”为它赢到了360系统电脑。IBM360共有6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种新式的配套设备整整齐齐排放在宽大的厅堂里。从功能较弱的360/51型小型机到功能超过51型500倍的360/91型大型机都是清一色的“兼容机”。

又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IBM360标志着第三代电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了庆祝它的诞生IBM公司分别在美国63个城市和14个国家举行记者招待会全世界有近万人莅临盛会。在纽约小沃森亲自租用一辆专列火车率领着200多名记者浩浩荡荡开往IBM波基普西的实验室。他向全世界庄重宣布“这是本公司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划时代产品。”

5年之内IBM360共售出32300台创造了电子计算机销售中的奇迹。不久后与360电脑兼容的IBM370机接踵而至其中最高档的370/168机型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250万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9-09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重温计算机简史:IBM的风云父子兵和硅谷的诞生相关推荐

  1. PYTHON从娃娃学起教程 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简史

    计算机简史 早期的计算机 手工计算器,1200年~1600年 算盘 ,计算尺,乘除器. 机械计算器,1600年~1930年 计算机原型,1937年~1946年 现在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1946 晶体 ...

  2. 计算机理论学习之计算机简史

    计算机简史 我们都知道电脑的学名叫计算机,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电脑是用来做计算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测,电脑的始祖是用来做计算的. 在远古,人们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可能是手指,英文单词"dig ...

  3. 计算机简史: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里

    最近,U.S.News发布了<2022最佳职业排名TOP100>,该报告参考联邦劳工数据,分析了过去10年职业的增长速度.工资中位数.就业率.未来工作前景.压力水平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对 ...

  4. 计算机简史这门课,现在补,并不晚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余晟以为,特此感谢余老师! 按: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以审校者的身份,参与到蒋楠先生翻译的<计算机简史>的过程当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获益良多.今天这本书终于上市 ...

  5. 纵观计算机简史ppt,纵观计算机简史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本中国地图出社..ppt

    纵观计算机简史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本中国地图出社..ppt 第*页 * 模拟CD音频输入接口(CD-IN):使用CD音源线将来自CD/DVD光驱的模拟音频信号接入. 辅助设备接口(AUX-IN):用于将电 ...

  6. 纵观计算机简史ppt,纵观计算机简史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本中国地图出社课件.ppt...

    纵观计算机简史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本中国地图出社课件.ppt 第*页 * 模拟CD音频输入接口(CD-IN):使用CD音源线将来自CD/DVD光驱的模拟音频信号接入. 辅助设备接口(AUX-IN):用于将 ...

  7. 计算机简史ppt全英文,计算机开发简史ppt

    计算机开发简要历史PPT演示简要历史,,类: Ji Ke 1411讲师: 刘必运,单击以添加文本,单击以添加文本,单击以添加文本,单击以添加文本,目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什 ...

  8.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读后感800字,《计算机简史》读后感500字

    <计算机简史>读后感500字! 作者:图灵教育 如今,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一台能放在桌上配有鼠标.显示器与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可能是难以想象的.那会儿,多 ...

  9. 我的计算机简史(一)

    万事开头难,作为华表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开博第一篇的任务自然要落在自己头上.几天以来一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CSDN里不乏高人.大师.专家,无论说什么都有鲁班门前耍斧头的嫌疑.于是乎,想想还是先把自己的 ...

  10. IBM Cognos8 处理父子维度浅析

    在商业智能中,将业务关系型数据库转化成一个星型的数据库结构的时候,常常会遭遇到递归关系即父子上下级的关系的困扰,SQLServer里面是支持父子维度的,它的引擎可以自动识别.但IBM Cognos则无 ...

最新文章

  1. 开源GIS---.Net系列
  2. 如何花“一点点小钱”突破华为云CCE服务的“防线”
  3. 【软件测试】单元测试不属于动态测试
  4. Halcon 基本算子释义
  5. iOS 史上最详细的app测试或者上架AppStore流程
  6. 了解REST:动词,错误代码和身份验证
  7. TechNet Magazine/TechNet杂志
  8. 解决android sdk manage打开闪退的解决方法
  9.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0. 解决idea中xml注释出现空格和顶格问题
  11. matlab函数的线性化,[原创]非线性Simulink模型线性化方法讨论
  12. 可靠性测试的定义、测试点及用例设计方法
  13. 阿里云OSS服务开通STS安全令牌
  14. zabbix监控平台设置报警发送邮件
  15. 雷霆战机游戏项目(JAVA)
  16. python金融分析小知识(23)——matplotlib面向对象绘制股票收盘价曲线
  17. 【计算机网络】第六话·数据的传输方式(上)
  18. 快速排序(随机主元)、随机数生成和随机选择算法
  19. opencv c++实现棋盘格标定
  20. 三星回击苹果:将推指纹识别智能手机

热门文章

  1. Jmeter-添加PerfMon (Servers Performance Monitoring),报错解决办法
  2. workman定时器使用
  3. oracle 隐式转换
  4. 网易云音乐唱片机效果
  5. 商汤的AI伴游小精灵(找最多子树)
  6.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业题
  7. 数据分析2——核心思维技巧
  8. c语言括号里三种字符,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都有什么,麻烦知道用大括号分类,非常感谢...
  9. 高通与NVIDIA在物联网芯片交锋,争相引入AI
  10. 中国特殊灯具行业市场供需与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