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平肝息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本类药性偏寒凉,味咸或甘、苦,主要归肝经。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清肝明目、解毒、散结等作用,还可用于肝热目赤、瘰疬痰核、疮痈等证。

应用本类药时,应根据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不同原因,进行适当的配伍。如热极生风、肝风内动者,应与清热泻火药同用;因阴血亏虚生风者,配合滋阴或补血药;阴风痰所致者,应与化痰药同用;脾虚慢惊者,当配健脾益胃药。

本类药物性有寒温之异,应区别使用。如药性寒凉之品,适用于肝经热盛者,脾虚慢惊则不宜用;少数药物性偏温燥,血虚阴伤者,当慎用。

石决明(贝壳)

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夏、秋捕捉,除肉洗净,晒干,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常与生地黄、白芍、牡蛎等同用;若治肝阳亢盛而有热象者,应与夏枯草、钩藤、菊花等清热平肝药同用。②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与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用于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可与菊花、蝉蜕等同用;若属肝虚血少,症见目涩、视物模糊,则应与熟地黄、山药等补益肝肾药同用。

【用量用法】    15 ~ 30 g,入汤剂宜打碎先煎。

【现代研究】    本品含碳酸钙、胆素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清热、镇静、降血压、制酸作用。

天麻(块茎)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洗净晒干、晾干或烘干,用时润透切片。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如小儿诸惊,常与白僵蚕、全蝎等同用;破伤风之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②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无论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头痛、眩晕之要药,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可与钩藤、黄芩、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饮;风痰上扰的眩晕,可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用于偏正头风、眼目昏花,可与川芎配伍应用。③用治中风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等,常与川芎同用,如天麻丸;用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

现临床用20%天麻针剂,肌肉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及眶上神经痛等,止痛颇效。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1 ~ 1.5 g,研末吞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天麻素、天麻苷元等。具有抗惊厥、镇静、镇痉、镇痛、降低血压以及抗炎、利胆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牡蛎

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洗净晒干,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    ①用于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常配伍龙骨。②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常与龙骨、龟板、白芍等同用。③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常与浙贝母、玄参等同用;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多与鳖甲、丹参、莪术等配伍。④用于自汗、盗汗,常与黄芪、浮小麦、麻黄根同用,如牡蛎散。⑤用于肾虚精管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可与沙苑(yuàn)子、芡实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用于崩漏、带下,常与煅龙骨、山药、乌贼骨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30 g,煎服。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碳酸钙、硫酸钙和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具有收敛、镇静、解热、镇痛、制酸等作用。

代赭(zhě)石(矿石)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打碎生用或醋淬粉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常与龙骨、牡蛎、白芍、牛膝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②用于胃气上逆、呃逆呕吐,常与旋复花、半夏、生姜等同用,如旋复代赭汤。③用于气火上逆所致吐血、衄血,可与生地、白芍、茜(qiàn)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30 g,打碎先煎。平肝降逆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羚羊角

主产于新疆、青海等地。晒干,用时削成薄片或锉末或磨汁。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①本品药性寒凉,清热力较强,为治疗肝风内动,惊风抽搐之要药。尤适于热极生风证,常与钩藤、生地黄、白芍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亦可用治癫痫,多与钩藤、郁金等同用。②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晕,常与石决明、菊花等同用。③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常与决明子、龙胆草、黄芩等同用,如羚羊角散。④用于温热病之气血两燔、壮热谵语、发斑,常与水牛角、石膏、知母等同用。

【用量用法】    1 ~ 3 g,入煎剂宜另煎汁冲服;亦可磨汁或锉末服,每次0.3 g ~ 0.5 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凉,脾虚慢惊者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角质蛋白、胆固醇、磷脂、磷酸钙、维生素A等。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解热、镇痛、降血压等作用。

钩藤(茎枝)

主产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等。晒干,或先在锅内蒸片刻,或于沸水中略烫后再取出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盛动风,四肢抽搐之证,常与羚羊角、龙胆草等同用。②用于肝经有热,头胀头痛,可与夏枯草、黄芩等同用。③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常与天麻、菊花、石决明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入煎剂宜后下。

【现代研究】    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具有降低血压、镇静、抗惊厥、减慢心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地龙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捕捉后用草木灰呛死,去灰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极生风证,多与钩藤、僵蚕等同用。②用于肺热喘咳,可研末单用,或配伍石膏、杏仁、麻黄等。③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常与防己、秦艽配伍;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应与天南星、乳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④治气虚血滞,经络不利所致的半身不遂,常与黄芪、当归尾、川芎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⑤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可单用,亦可与车前子、木通等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 ~ 2 g。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解热、镇静、抗惊厥、降血压、收缩子宫、利尿等作用。

僵蚕

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bèi)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咸、辛,平。归肝、肺经。

【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风内动挟(xié)痰热所致惊风抽搐,可与全蝎、天麻、胆南星等同用;若脾虚慢惊抽搐,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同用;用于中风口眼㖞(wāi)斜,常与全蝎、白附子配伍,即牵正散。②用于肝经风热、头痛目赤,常与桑叶、菊花等同用;用于风热咽喉中通、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③用于风疹瘙痒,多与蝉蜕、薄荷等同用。④用于痰气互结的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等同用。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散剂每服1 ~ 1.5 g。散风热宜生用,一般多炒制用。

全蝎

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①本品为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适宜各种原因所致惊风、痉挛抽搐。用于小儿急惊风,可与天麻、钩藤等同用;小儿慢惊抽搐,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同用;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常与白附子、僵蚕配伍,即牵正散;用于破伤风,可与天麻、天南星等同用。②用于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经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可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③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常与蜈蚣、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或单用研末吞服。④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配伍半夏、栀子等。

【用量用法】    3 ~ 6 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 ~ 1 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慎用。

蜈蚣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①用于各种原因所致惊风、痉挛抽搐,常与全蝎同用。用治手足抽搐、角弓反张之证,可取本品与全蝎等份,研末吞服;用于小儿急惊、手足抽搐,可与全蝎、僵蚕、钩藤等同用。②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多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③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同用。④用于顽固性头痛,常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配伍。

【用量用法】    3 ~ 5 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6 ~ 1 g。外用适量。

刺蒺藜(果实)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碾去硬刺,除去杂质,炒黄或盐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②用于肝气郁滞、胸胁胀痛,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药配伍;用于肝郁乳闭胀痛,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③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翳障,多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④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常与防风、地肤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    6 ~ 15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有降压,利尿,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

罗布麻(叶或根)

主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干燥,切段用。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经。

【功效】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临床应用】    ①用于头晕目眩,单用本品煎服或泡茶服。若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常配伍牡蛎、石决明;若肝火上攻之头晕目眩,与钩藤、夏枯草、菊花等配伍。②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象者,单用或与车前子、茯苓等同用。

【用量用法】    6 ~ 10 g,煎服或开水泡服。肝阳眩晕宜用叶,治疗水肿多用根。

【十六、开窍药】

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本类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少数药物为辛寒。多归心经,主要功效为通关开窍,醒脑复神。因其具辛香走窜、辟()秽化浊之性,主要用于热陷心包或痰浊阻蔽所致的窍闭神昏及惊悸、中风等证。

本类药物属临床急救之品,应根据病机不同而予以必要的配伍。若热邪内陷心包者,常与清热药配伍;若痰浊阻蔽心包者,常与祛痰化浊药配伍;属寒邪内闭者,又须与散寒行气药配伍。

开窍药物用治窍闭神昏,为治标之品,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因其芳香走窜,易伤元气,故虚脱证的神志昏迷,应当忌用;又开窍药物气味芳香,易于挥发,一般不入煎剂,多如丸散服用。

麝香(雄性成熟麝体内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阴干,密闭,避光贮(zhù)存。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化瘀,止痛,催产。

【临床应用】    ①本品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皆可应用。用于热陷心包、高热神昏,常与水牛角、牛黄等配伍,如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用于寒邪痰浊蒙蔽心窍,可与苏合香、沉香、丁香等配伍,如苏合香丸。②用于寒凝血瘀、心腹暴痛、厥心痛,常与木香、桃仁配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苏木、乳香配伍;用于经闭、癥瘕,常与桃仁、红花配伍,如通窍活血汤。③用于疮疡肿痛,常与活血、解毒药配伍。④用于难产、胎死腹中,常与肉桂配伍。

【用量用法】    0.03 g ~ 0.1 g,宜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胆甾醇、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小剂量麝香及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可抑制。可显著地减轻脑水肿,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脑循环。本品对人体食道鳞癌、胃腺癌、结肠癌、膀胱癌的组织匀浆培养液均现实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则作用强。

冰片(树脂)

主产于东南亚地区。贮存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陷心包的神志昏迷,常与犀角、牛黄配伍;亦可用于寒邪、痰浊内闭之神志昏迷,常与辛温开窍、芳香辟浊之苏合香配伍。②用于目赤肿痛等,常与炉甘石、珍珠配伍,如八宝眼药水;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朱砂、硼砂配伍,如冰硼散;用于疮疡不敛,常与乳香、珍珠、血竭等同研末外敷。

此外,近代以冰片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又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量用法】    0.15 ~ 0.3 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粉或制成水剂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经肠系膜吸收迅速,给药5分钟即可通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蓄积时间长,量也相当高,此为冰片的芳香开窍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苏合香(树脂)

主产于非洲、印度及土耳其等地。成品置阴凉处,密闭保存。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临床应用】    ①用于寒痰内闭、中风、痰厥或癫痫之阴闭证,常与麝香、丁香配伍,如苏合香丸。②用于寒凝气滞、痰浊、瘀血所致胸腹满闷、冷痛,常与麝香、冰片配伍。

近年用冠心苏合丸或苏冰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较快地缓解疼痛,作用良好而持久,且无副作用。

【用量用法】    0.3 ~ 1 g。一入丸散剂,不入煎剂。

【现代研究】    本品含游离桂皮酸、桂皮酸乙酯及挥发油。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又有温和刺激作用,可缓解局部炎症,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有增强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石菖蒲(根茎)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晒干,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胃经。

【功效】    开窍醒神,化湿开胃,宁神益智。

【临床应用】    ①本品善治痰湿秽浊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若湿浊蒙蔽心窍所致惊悸、嗜睡、健忘,常配伍远志、茯苓;若中风痰迷心窍,常配伍半夏、天南星;若痰热蒙蔽心窍、神志昏迷,常与郁金、竹沥配伍。②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满,常配伍砂仁、厚朴等。

【用量用法】    5 ~ 8 g,煎服。鲜品加倍。

【现代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石菖蒲水煎剂、挥发油、细辛醚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十七、补益药】

凡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益药。

本类药物根据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分别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病证。由于气血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病理情况下,也是相互影响的,常出现气阳两虚、阴血两亏等错综复杂的虚证。

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时,应因证选药,并进行适当的配伍。一般不适用于有实邪的病证,如属实邪未除,正气已虚者,当于祛邪药中,适当配用补虚药,以期“扶正祛邪”。

【(一)补气药】

凡以补气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气药。

本类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以归脾、肺经为主。主要功效为补益脾气、肺气、心气、元气,适用于脾气虚而致的饮食不振、大便溏泻、体倦乏力,或浮肿,或脱肛、子宫下垂;肺气虚而致的少气懒言、语言低微、自汗畏风;心气虚而致的心悸怔忡、气短、动则更甚;元气虚所致气虚短促、脉微欲绝等。

补气药多味甘壅滞,服用后如见脘腹胀满、饮食不振者,可适当辅以行气药。

人参(根)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切片或研末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①用于元气虚极而致的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证,可单用本品大剂浓煎服,即独参汤。如兼见汗出肢冷等亡阳现象,当于附子同用,以补气回阳,即参附汤。②用于脾气不足,常与白术、茯苓 等药同用,如四君子汤;用于气血亏虚,常配伍龙眼肉、酸枣仁等,如归脾汤;③用于肺气亏虚,常与蛤蚧(gé jiè)、胡桃同用,如人参蛤蚧散、人参胡桃汤。④用于热病气津两伤证,常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用于消渴证,常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同用。⑤用于心气虚所致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常与酸枣仁、柏子仁配伍。⑥用于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补骨脂等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多至15 ~ 30 g。单独煎取浓汁。

【使用注意】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用。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角。服用人参不宜喝茶吃萝卜(bo),以免影响药力。

【现代研究】    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人参酸、延胡索酸、氨基酸、多糖、多种微量元素、胆碱等。能提高脑的供血和供养,增强记忆,提高人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附】    党参:味甘,性微温。主要功能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肺气不足及一切气虚证。本品补气与人参相似,但作用较弱,可作为人参替代品。用量10 ~ 30 g,本品反藜芦,畏五灵脂。

西洋参(根)

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我国东北有栽培。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微甘,寒。归心、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病气阴两伤所致的烦渴少气,气短息促,可单用,也可与鲜生地、鲜石斛等药配伍,疗效更佳。②用于热伤气津而致身热汗多,口干舌燥,单用煎服即有效,如与麦冬、西瓜翠衣等同用,其效更佳。③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咳喘痰少、痰中带血,常与阿胶、知母、麦冬等养阴清热药同用。

【用量用法】    3 ~ 6 g。另煎炖服。

【使用注意】    忌铁器火炒。反藜芦。

【附】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功能益气生津。适用于肺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本品功近西洋参而力弱,临床可以做替代品。用量6 ~ 30 g。

黄芪()(根)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胃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脾气虚,与人参、五味子、白术等同用;用于气虚血亏,与当归同用,如当归补血汤;用于中气下陷,与人参、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如气不摄血,与人参、白术、龙眼肉等同用,如归脾汤。②用于气虚自汗,常与牡蛎、麻黄根同用,如牡蛎散;若自汗兼见恶风脉虚者,当于白术、防风同用,即玉屏风散;用于阴虚所致的盗汗,须与生地黄、黄柏等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③用于气血亏虚的疮疡日久不溃,常与当归、穿山甲同用;用于疮形平塌、久不起发,或溃后久不收口,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④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常与白术、茯苓、防己等药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用量用法】    10 ~ 15 g,大剂量30 ~ 60 g,煎服。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等,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多糖、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胆碱、黄酮类、核黄素等。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扩张心、脑和外周血管,强心、利尿和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细胞生成发育和成熟过程;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癌、抗溶血等作用。

白术(根茎)

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生用或土炒、麸炒用。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胃气虚,常与人参、茯苓同用,如四君子汤;用于脾胃虚寒,与人参、干姜同用,如理中汤;用于脾虚又兼食积气滞,与枳实同用,即枳术丸。②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所致的痰饮,与桂枝、茯苓同用,即苓桂术甘汤;用于脾虚水湿内停的水肿,小便不利,与泽泻、猪苓、茯苓皮同用,如五苓散。③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的自汗,可单用为散服,亦可配伍黄芪、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④用于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如有内热者,可配黄芩以清热安胎;兼气滞胸闷腹胀者,与苏梗、砂仁同用;兼气虚者,与党参、炙甘草同用;兼血虚者,与熟地黄、当归同用;兼肾气不固、腰酸腹痛者,与杜仲、续断等同用。

【用量用法】    5 ~ 15 g,煎服。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及津伤燥渴者,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能促进胃肠分泌和血液循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糖、抗氧化、抗凝血及升高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作用。

山药(根茎)

主产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润透、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虚气弱的食少便溏,常与人参、白术同用,如参苓白术散。②用于肺虚久喘或虚喘,与党参、五味子同用,如补肺汤;如兼肾虚不纳气者,与熟地黄、山萸肉等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③用于肾虚遗精,可与山茱萸、熟地黄等同用;用于肾虚尿频,与益智仁、乌药等同用,若缩泉丸。④用于白带过多,属脾虚有湿者,与白术、车前子等健脾利湿药同用,如完带汤;带下属湿热者,与苍术、黄柏等同用;属肾虚不固者,与山茱萸、菟丝子等同用。⑤用于消渴气阴两虚者,常配伍黄芪、天花粉、知母。

【用量用法】    10 ~ 30 g,大量60 ~ 250 g。补阴生用,健脾止泻炒黄用。

【现代研究】    具有促进消化、止泻、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甘草(根及根茎)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气虚,常与人参、白术同用,如四君子汤。②用于心气不足而致的心动悸、脉结代,与人参、阿胶、桂枝同用。③用于热毒疮疡,与金银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同用;用于热毒咽痛,常与玄参、桔梗同用;用于食物、药物、农药等中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金银花等同用。④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急疼痛,与白芍、饴糖同用,如小建中汤;用于营血受伤、四肢拘挛作痛,与芍药同用,即芍药甘草汤。⑤随证配伍可治疗寒热虚实有痰无痰各种咳喘证。

另外本品在许多方剂中都可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或治虚寒证时多炙用;清热解毒时宜生用。

【使用注意】    反芫(yuán)花、甘遂、海藻、大戟,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易于引起水肿,使用时应当注意。

【现代研究】    甘草具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白扁豆(种子)

主产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去皮直接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化湿,消暑。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虚湿盛、食少便溏或泄泻,配伍人参、白术;脾虚而湿浊下注、白带过多,常配苍术、白术、芡实等。②用于暑湿吐泻,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香薷()、厚朴等,如香薷饮。

【用量用法】    10 ~ 30 g,煎服。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二)补血药】

凡以补血养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补血药性味多甘温,少数性平甘凉。主要功效为养血生血,适用于各种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由于气旺才能使生血,故应用补血药时多配伍补气药,以益气生血。

补血药多滋腻黏滞,易于滞湿碍胃,故凡湿浊中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当慎用,或与健脾行气消食药同用。

当归(根)

主产于甘肃东南部岷(mín)县。切片或分头、身、尾分别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①用于各种血虚证,常与熟地黄、白芍等同用,如四物汤;用于血虚气弱证,常与黄芪同用,即当归补血汤。②本品为补血调经常用药,常与川芎、白芍等同用,如四物汤;若血虚寒滞的痛经、经闭,常与桂枝、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桃红四物汤。③用于虚寒腹痛,与桂枝、白芍等同用,如当归建中汤,或与生姜、羊肉同用,即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跌打损伤血瘀作痛,与丹参、桃仁、红花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用于血虚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与羌活、桂枝等同用,如蠲(juān)痹汤。④用于痈疽()红肿热痛,多与金银花、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⑤用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苁蓉、火麻仁同用。

【用量用法】    5 ~ 15 g,煎服。酒制能加强活血作用。补血能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用全当归。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    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产,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等作用。有抗肿瘤、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熟地黄(根)

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片用。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养血滋阴,填精补髓。

【临床应用】    ①用于血虚诸证,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如四物汤。②用于肝肾不足,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③用于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常与制首乌、菟丝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30 g,煎服。

【使用注意】    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何首乌(块根)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洗净,切片,干燥称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匀,晒干后变黑色,称制首乌。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常与当归、熟地、菟丝子等同用。②用于肠燥便秘,又常与黑芝麻、火麻仁同用;③疟疾日久,气血虚弱,配伍人参、当归等。

【用量用法】    10 ~ 30 g,煎服。补益精血用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用生首乌。

【使用注意】    湿痰较重及大便溏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对实验性家兔血清胆固醇的增高有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和脂质沉淀,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并有减慢心率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主要为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还有强壮神经,健脑益智作用;使运动血糖先升高后降低;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促进肠管蠕动而呈泻下作用等。

白芍(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至无硬心,捞起晒干,切片,生用或清炒、酒炒用。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血亏虚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同用,即四物汤。②用于风寒表虚、自汗恶风,可与桂枝、生姜等同用,如桂枝汤;用于阴虚阳浮所致的盗汗,与牡蛎、龙骨同用。③用于血虚肝郁所致的胁肋疼痛,或妇女经行腹痛、乳房胀痛,常与当归、柴胡等同用,如逍遥散;用于肝脾失和所致脘腹疼痛,若腹痛泄泻,多与防风、白术同用,如痛泻要方;若下痢腹痛,又常与黄连、木香同用,如芍药汤;用于血虚筋脉失养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常与甘草同用,即芍药甘草汤。④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与牛膝、代赭石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大剂量15 ~ 30 g,煎服。

【使用注意】    阳衰虚寒症不宜用,反藜芦。

【现代研究】    本品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扩展血管等作用。白芍与甘草同用,能治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腓(féi)肠肌疼痛。白芍总苷对小鼠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白芍煎剂对某些细菌和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阿胶

主产于山东、浙江、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捣成碎块或以蛤粉烫成珠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临床应用】    ①用于血虚诸证,尤以出血性血虚为佳,常与当归、熟地黄等补血药同用。②用于虚性的一切出血证,阴虚血热吐血,配伍生地、蒲黄;肺破嗽血,配伍天冬、白及;血虚血寒之崩漏下血,配伍熟地、当归;脾虚便血,配伍白术、灶心土。③用于肾水亏而心火亢所致的心烦、失眠等,常与黄连、鸡子黄同用,如黄连阿胶汤。④用于肺阴虚有热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喉干燥,或痰中带血,常与白及、麦冬、沙参、地骨皮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用于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气喘、心烦口渴、鼻燥、干呕,常与麦冬、桑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用量用法】    5 ~ 10 g。入煎剂宜用开水或黄酒烊(yáng)化服。

【使用注意】    本品主要由胶原及部分水解产生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并含钙、硫等。阿胶能促进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产,作用优于铁剂;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存留,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可使血压升高而抗休克。

龙眼肉(假种皮)

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烘干或晒干,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黏,贮存备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临床应用】    ①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单用有效,亦可与人参、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②用于久病虚羸或年老气血不足所致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可单用,亦可与党参、大枣、当归等补气血药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大剂量30 g,煎服。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用。

【(三)补阴药】

凡以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补阴药性味多甘寒,主要功效为养阴、生津。主治阴虚证,主要包括肺阴虚所致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鼻咽干燥;胃阴虚所致口渴咽干,胃中噪杂,干呕,大便干结;肝阴虚所致头晕目眩,或双目昏涩、震颤;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遗精;心阴虚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临床应用补阴药时,应根据不同病证,给以适当配伍。如属气阴两亏证,当于补气药同用;热邪伤阴而热邪未尽者,当与清热药配用;阴虚内热者,与清虚热药配用;阴虚阳亢者,宜与平肝潜阳药配用;阴虚风动者,与息风止痉药配用;阴血俱虚者,与补血药同用。

补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胀便溏者,一般不宜用。

沙参(根)

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的称为北沙参,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的称为南沙参。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热阴虚燥咳或劳嗽咯血,常与玉珠、冬桑叶等同用,如沙参麦门冬汤。②用于热伤胃津,常与玉竹、生地黄等同用,如益胃汤;如热病伤津较重、咽干口渴、舌绛少津,常以本品鲜者与鲜生地、鲜石斛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鲜者15 ~ 30 g,煎服。

【使用注意】    虚寒证忌服,反藜芦。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解热镇痛,祛痰等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强心抗真菌作用。

麦冬(块根)

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北等地。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临床应用】    ①用于阴虚肺燥干咳,与桑叶、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②用于热伤胃津,与沙参、玉竹等同用,如沙参麦门冬汤。③用于热伤心营,常与生地黄、竹叶心等同用,如清营汤;用于心阴虚有热、心烦失眠,与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或痰饮湿浊的咳嗽,以及脾胃虚寒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肌体适应性;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降血糖作用。

石斛(茎)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烘干或晒干,切段,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    养胃生津,滋阴除热。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病津伤所致烦渴,与沙参、天花粉同用;用于胃热阴虚所致牙龈肿痛,常与生地黄、知母等同用。②用于阴虚津亏、虚热不退,可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同用。③用于肝肾阴亏的视物昏花、目暗,与枸杞、菊花等配用;治肾阴亏损、腰膝酸软,与熟地、龟板同用。

【用量用法】    6 ~ 15 g,鲜用15 ~ 30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tīng)相似但较弱。石斛煎剂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可助消化;还有增强代谢、抗衰老等作用。

黄精(根茎)

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切厚片,生用或酒制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脾、肾经。

【功效】    滋阴润肺,补脾益气,益肾填精。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虚燥咳,可单用熬膏服,或与知母、川贝母同用;若兼咯血或痰中带血者,与阿胶、白及同用。②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与党参、白术同用;若脾胃阴虚,与沙参、麦冬同用。②用于肺胃虚弱、食欲不振,与党参、白术同用;若脾胃阴虚,与沙参、麦冬同用。③用于肾虚精亏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与枸杞、山药、山茱萸同用。亦可用于阴虚消渴之证,常与黄芪、天花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20 g,鲜者30 ~ 60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黏液质、淀粉及糖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耐缺氧、抗疲劳、增强代谢、降血糖、强心等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百合(鳞茎)

全国各地均产。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燥咳嗽,与紫菀、款冬花同用;用于劳热咳嗽、痰中带血,与生地黄、玄参等同用,如百合固金汤。②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所致神志恍惚及虚烦惊悸、失眠多梦,与知母同用,即百合知母汤,或与生地黄同用,即百合地黄汤。

【用量用法】    10 ~ 30 g,煎服。清心生用,润肺炙用。

枸杞子(果实)

主产于宁夏、甘肃等地。晾至表皮皱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生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阴虚所致两目昏花、视物不清,或干涩、迎风流泪,常与熟地黄、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与熟地黄、龟板胶等同用,如左归丸。②用于阴虚劳嗽,与知母、川贝母等养阴清肺化痰药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甜菜碱、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尼克酸及钙、磷、铁、锌等元素。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与体流免疫的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保肝及降血糖等。

女贞子(果实)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福建等地。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生用或酒制用。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乌须明目,清虚热。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常与墨旱莲同用,即二至丸。②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视力减弱、目暗不明、视物昏花,与枸杞子、菟丝子同用,以增强疗效。③用于阴虚发热,常与生地黄、青蒿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齐墩(dūn)果酸、甘露醇、葡萄糖、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甘油酸等。有增强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对化疗或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有强心、利尿及保肝作用,并有止咳、缓泻、抗菌、抗癌等作用。

龟甲(腹甲)

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剥取甲壳,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cuì)用。

【性味归经】    甘、咸,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临床应用】    ①治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者,常与生地、石决明、菊花等同用;治热病伤津、潮热盗汗者,常与生地、知母同用;阴虚风动者,常与阿胶、鳖甲等同用。②治肾虚腰膝酸软、筋骨不健、小儿囟门迟闭者,常与熟地、山药等同用。③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惊悸、失眠、健忘者,常与龙骨、石菖蒲、远志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25 g,先煎。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胶质、脂肪及钙、磷等。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鳖甲(背甲)

主产于河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地。杀死后置沸水中烫至背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    ①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被劫,阴伤邪伏的夜热早凉,常与青蒿、牡丹皮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用于热病后期,若阴虚骨蒸潮热、盗汗,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若久病阴血内耗所致虚风内动,常与白芍、阿胶等同用,如三甲复脉汤。②用于肝脾肿大、癥瘕积聚,常与活血化淤、行气化痰药配用,如丹皮、半夏、桃仁,如鳖甲煎丸。

【用量用法】    10 ~ 30 g,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及维生素D等。能抑制肝脾之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及抗肿瘤等。

墨旱莲(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地。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遗精耳鸣,常与女贞子同用,如二至丸。②阴虚血热所致出血证,可单用,也可配生地、阿胶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本品有增强免疫、抗突变和保肝作用。

【(四)补阳药】

凡以补益人体阳气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阳药。

补阳药物味多甘、咸,性多温,主要归肾经。主要功效为温补肾阳,有些药物还分别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补肺肾而纳气平喘、暖脾肾而温阳止泻等功效。主治肾阳虚所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尿频遗尿、小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等;亦可用于脾肾阳虚所致浮肿冷痛、四肢不温、五更泄泻;肺肾两虚所致短气喘促等病证。

补阳药性多温燥,易于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鹿茸(未骨化幼角)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青海等地。燎去毛,刮净,横切薄片,或劈成碎块,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可单用研末服,亦可与人参、熟地黄、枸杞等同用。②用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筋骨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骨软、囟门迟闭等,多与熟地黄、山茱萸、紫河车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③用于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常配伍当归、乌贼骨等。

【用量用法】    1 ~ 3 g,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抗疲劳,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对心衰、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性机能减退等均有治疗作用。

肉苁蓉(肉质茎)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去花序,干燥,切片,生用或酒制用。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虚,常与熟地黄、菟丝子等同用;用于肾虚骨痿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与杜仲、巴戟天等同用。②用于肠燥津亏便秘,常与当归、火麻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药力缓和,入药少者效差,故用量要偏大。阴虚火旺及大便溏泻者忌服,肠胃实热之大便秘结者亦不宜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等。水浸液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又能促进小鼠唾液分泌;有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度,缩短通便时间,同时对大肠的水分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

淫羊藿(全草)

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四川等地。除去粗梗(gěng)及杂质,晒干,切碎,生用或羊脂油炙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尿频、腰膝无力,可单用浸酒服,多与仙茅、巴戟天等补肾壮阳药同用。②用于风寒湿痹,尤其善于治疗风寒湿痹兼见阳气虚衰者,可单用酒泡服,多与威灵仙、川芎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本品能促进阳虚动物的核酸、蛋白质合成,并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对肾虚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抗缺氧、镇静、抗惊厥及镇咳、祛痰作用。

杜仲(树皮)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断丝,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痿痛或痿软无力之证,常与补骨脂、胡桃仁等同用;用于风湿腰痛,常配伍独活、桑寄生;亦可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尿频等,与山茱萸、菟丝子等温补固涩药同用。②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胎动不安、腰部酸痛,多与续断、菟丝子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本品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其降压作用,炒杜仲大于生杜仲,炒杜仲煎剂比酊剂好,但重复给药易产生耐受性。能使离体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并拮抗子宫收缩剂的作用而解痉。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镇静作用。

续断(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切片,生用,酒炒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续筋骨,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痛,软弱无力,多与杜仲、牛膝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日久兼肝肾不足者,多与杜仲、防风等同用。②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骨折肿痛,常与骨碎补、苏木、桃仁等同用。③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的崩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等同用。④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遗精等,与肉苁蓉、菟丝子等温补固涩药同用。

【用量用法】    10 ~ 20 g,煎服。崩漏下血宜炒炭。

【使用注意】    风湿热痹忌服。

益智仁(种子)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晒干,砂炒后去壳取仁,生用或盐水炒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温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虚遗精,可配补骨脂、龙骨、金樱子等;用于遗尿或夜尿频多,可与山药、乌药为丸,如缩泉丸。②治脾胃虚寒泄泻,常配白术、干姜等;治口多涎唾或小儿流涎不禁,可配党参、白术、陈皮等。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微量元素(锰、锌、钾、钠、钙、镁、磷、铁、铜等)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等。有健胃、抗利尿、减少唾液分泌等作用。

菟丝子(种子)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虚腰痛,与杜仲、山药等同用;用于肾虚阳痿、遗精,与枸杞子、覆盆子等同用,如五子衍宗丸;用于肾虚小便不禁,与鹿茸、桑螵蛸等同用,如菟丝子丸。②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目暗不明,常与熟地黄、枸杞子、车前子等同用。③用于脾虚便溏或泄泻,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属脾肾阳虚泄泻,与补骨脂、莲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胎元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欲坠,常与续断、桑寄生等同用,如寿胎丸。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忌服。

补骨脂(种子)

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缩泉,温脾止泻。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虚衰所致阳痿,与菟丝子、胡桃肉等同用,如补骨脂丸;用于肾阳虚损的遗精,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等同用;用于小儿遗尿,单用炒后研末服,或与桑螵蛸、益智仁等同用。②用于肾虚腰膝冷痛或酸软无力,与杜仲、胡桃肉等同用。③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与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率;能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此外,尚有抗肿瘤、抗衰老、抑菌、杀虫及雌激素样作用。

冬虫夏草

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等地。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肾、肺经。

【功效】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虚损所致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可单用浸酒服,或与杜仲、淫羊藿等补肾助阳药同用。②用于久咳虚喘,可单用,或与蛤蚧、人参等同用;如属肺阴不足、劳嗽痰血,多与阿胶、川贝母等补阴清肺、止血化痰药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粗蛋白,其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等,还分离出虫草酸、甘露醇、半乳甘露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冬虫夏草有平喘作用,对离体豚(tún)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且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减慢心率,降血压,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缺氧,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还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放射及镇静、祛痰、平喘等作用。

蛤()蚧(jiè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低温干燥,用时除去鳞片及头足,黄酒浸润后,烘干。

【性味归经】    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    补肺气,助肾阳,酊喘嗽,益精血。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多与人参、贝母等同用,如人参蛤蚧散。②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阳痿,可与鹿茸、淫羊藿等同用。

【用量用法】    3 ~ 7 g,煎服。研末服,每次1 ~ 2 g,一日3次;浸酒服用1 ~ 2 对。

【使用注意】    风寒或实热咳喘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蛤蚧提取液具雄性激素样作用,使卵巢、子宫重量增加,与注射雌性激素相似;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解痉平喘、抗炎、降低血糖;能显著提高自由基代谢酶的活性;蛤蚧体尾均有一定抗衰老作用,尾部作用大于体部;作用随用药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

紫河车

为健康产妇的胎盘。反复冲洗后,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或研制为粉。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衰少诸证,常与淫羊藿、熟地黄等同用;用于妇女肾虚精血亏损的不孕,多与鹿角胶、熟地黄等同用。②用于气血亏虚而致面色萎黄、消瘦乏力、产后乳少,多与黄芪、当归等同用。③用于肺肾两虚的虚喘劳嗽,常与人参、冬虫夏草等配用;如属阴虚内热者,又当于龟板、知母等同用。

此外,还可治癫痫及某些过敏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证。

【用量用法】    1.5 ~ 3 g,研末冲服,或装胶囊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不宜单独服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多种抗体及干扰素,多种激素(促性腺激素A和B、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催产素样物质、多种甾体激素和雌酮),还含有多种有价值的酶(如溶菌酶、激肽酶、组胺酶、催产素酶等)、红细胞生成素、磷脂(磷脂酰(xiān)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等)及多种多糖等。紫河车具有免疫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能促进乳腺、子宫、阴道、卵巢、睾丸的发育,有抗过敏作用。

沙苑子(种子)

主产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    ①本品能补肾阳,益肾阴,固精缩尿,用于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常配龙骨、莲须、芡实等,如金锁固精丸;治肾虚腰痛,单用有效。②本品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的眩晕目昏,常与枸杞子、菟丝子、菊花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板凝聚;保护肝糖原积累,降脂降酶,是治疗肝脏有前途的药物;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特性和非特性免疫功能。

【十八、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平或温。主要功效为收敛固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咳、止血等作用。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器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遗精、遗尿、久咳、虚喘、崩漏、带下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本类药物乃治病之标。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相应的配伍。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分别配伍补气药、补阴药;脾肾阳虚的久泻、久痢,当与温补脾肾药配用;肾气不固的遗精、遗尿,当配伍温肾药;冲任不固的崩漏下血,与补肝肾、固冲任药物配用;肺肾虚损治久咳虚喘,则当配伍补肺益肾药。

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凡邪气未尽者,当以祛邪为主,不宜使用收涩药,以防“闭门留寇”。

五味子(果实)

主产于东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晒干,生用或炙用。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肺、肾、心经。

【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虚久咳,与罂(yīng)粟()壳同用;用于肾虚喘促,与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同用;用于寒饮喘咳、痰多色白,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小青龙汤。②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的心悸、口渴、多汗,常与人参、麦门冬同用,即生脉散;用于消渴证,多与黄芪、天花粉等同用。③用于阴虚盗汗或阳虚自汗,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④用于心肾不交所致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门冬、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⑤用于肾虚梦遗,可用本品与蜂蜜制膏服;用于下元虚冷的滑精,与附子、桑螵蛸等同用;用于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与补骨脂、肉豆蔻等同用,如四神丸。

【用量用法】    2 ~ 6 g,煎服。研末服每次1 ~ 3 g,日服2次。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降低血压;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乌梅(未成熟果实)

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虚久咳,可与五味子、罂粟壳等同用。②用于久泻不止,常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若用于下痢不能食者,可与黄连、地榆等同用。③用于消渴证,或虚热烦渴,与天花粉、麦冬、人参、葛根等同用。④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与干姜、细辛、黄连、川椒等同用,如乌梅丸。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安蛔可用至30 g。止血止血宜炒炭。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本品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型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金樱子(果实)

主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地。纵切两瓣,除去毛刺,晒干用。

【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肾虚不固所致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等,可单用熬膏服,如金樱子膏;或与芡实同用,如水陆二仙丹;或与菟丝子、补骨脂等同用。②用于脾虚久泻、久痢,可单用,或配伍党参、白术、五味子。

【用量用法】    6 ~ 12 g,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温中固涩,故有实火、实邪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维生素C、皂苷、丰富的糖类(还原糖60 %、果糖33 %、蔗糖 1.9 %),以及少量淀粉。金樱子所含鞣质有收敛作用;其煎剂有降血脂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PR3株有抑制作用。

海螵蛸(乌贼内壳)

主产于辽宁、江苏、浙江沿海等省。洗净,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临床应用】    ①治肾虚遗精者,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同用;治肾虚带下清稀,常配伍山药、芡实;若带下赤白,可与白芷、血余痰同用。②治崩漏下血者,常与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治吐血、便血者,常与白及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③治胃痛吐酸,常与延胡索、贝母、瓦楞子等同用。④治湿疮、湿疹,配黄柏、青黛、煅石膏研末外敷;治溃疡多脓、久不愈合者,可单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矾、冰片等,共研细末,撒敷患处。

【用量用法】    6 ~ 12 g,煎服,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本品主含碳酸钙80 % ~ 85 %,尚含壳角质、黏液质及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海螵蛸所含碳酸钙、磷酸钙能中和盐酸,故能制止胃酸过多。

芡实(种仁)

主产于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晒干,捣碎,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    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虚久泻、久痢,多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同用。②用于肾虚遗精、滑精,常与莲子、牡蛎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③用于湿热带下,可与黄柏、车前子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易黄汤;用于脾肾两虚带下清稀,多与山茱萸、山药、党参、白术等补脾益肾药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硫胺素、核黄素、尼古酸、抗坏血酸等。

山茱萸(果肉)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

    【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    ①本品既能益阴,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用治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多与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用治肾阳不足所致腰膝冷痛、小便不利,多与肉桂、附子同用,如肾气丸。②用于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所致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常与白芍、五味子、当归等同用。③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与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同用。④用于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配伍人参、附子。

    【用量用法】    5 ~ 10 g,大剂量可用至30 g,煎服。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或小便淋涩者忌服。

    【现代研究】    本品主含山茱萸苷、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有利尿、降压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堇(jǐn)毛癣(xuǎn)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能抑制腹水癌细胞,对于因化疗及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有抗组织胺作用;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作用;所含的鞣质有收敛作用。

【十九、外用药】

凡以外用为主,通过体表局部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外用药。

本类药物或为温性或为寒性,大多有毒。主要功效为解毒杀虫、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湿敛疮。适用于疮疡肿痛、疥癣、瘰疬、烫伤、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痔疮及眼、耳、喉等五官科疾患。以局部敷贴、涂擦、熏洗为主要运用形式。

外用药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颇为强烈,在使用时,尤其是内服时,须注意用量,以防中毒。外用涂敷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是头面部、五官、前后阴等部位。内服则多制丸散剂服,以取其缓和作用。

白矾

主产于浙江、安徽、山西、湖北等地。生用或煅用,煅后称为枯矾。

    【性味归经】    酸、涩,寒。归肺、肝、脾、胃、大肠经。

    【功效】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临床应用】    ①用治疮疡肿痛,可单与黄丹等份研末外敷;治疥癣,湿疹瘙痒,可与硫磺、雄黄等为膏外擦;治口疮,单用本品或配伍硫磺、乳香。②治老年久泻不止,以枯矾配伍煨诃子,研末内服。③用治痰热癫痫及癫狂证,可与郁金配伍。④用于多种出血证:治吐衄下血,单用本品研末吹鼻;治崩漏,配伍五倍子、地榆。

    【用量用法】    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化水洗;内服1 ~ 3 g,入丸散。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使用注意】    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多服易致呕吐。

炉甘石(矿石)

主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去泥土,杂质,煅、醋淬,晒干研末,水飞后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临床应用】    ①本品性平无毒,既能解毒明目退翳,又能收湿止泪止痒,为眼科外用要药。治目赤暴肿,配玄明粉等分,化水点眼;治目生翳膜,配青矾、朴硝等分,沸水化开,温洗;治多种目疾,常配硼砂、冰片等,制成眼药点眼。②本品既能解毒生肌敛疮,又能收湿止痒。治溃疡不敛、脓水淋离及皮肤湿疮、湿疹瘙痒者,常配青黛、黄柏、煅石膏等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    外用适量。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宜炮制后使用,专作外用,不作内服。

    【现代研究】    本品主含碳酸锌,尚含铁、钙、镁、锰、钴的碳酸盐。煅炉甘石主含氧化锌。有抑菌作用和有收敛、防腐、保护创面的作用。

蜂房(巢)

全国均有,南方尤多。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胃经。

    【功效】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①本品既能以毒攻毒,又能杀虫、祛风而止痒。治痈疽初起,本品焙黄研末内服,或煎汤外洗热敷;治瘰疬,配玄参、蛇蜕熬膏外贴;治疥疮、头癣,以本品为末,猪脂调涂,或配蜈蚣、明矾,文火焙焦为末,麻油调涂。②本品既能祛风止痛,又能祛风止痒。治风湿痹痛,常与桂枝、乌头、蜈蚣等同用;治瘾疹瘙痒,可与蝉蜕、白鲜皮等同用;治牙痛,可单用或与细辛、花椒煎水含漱。

    【用量用法】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或煎水洗、漱患处。6 ~ 12 g,煎服。

    【使用注意】    气血虚弱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    本品有促进血液凝固,增强心脏运动,降血压,利尿的作用。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765607/blog/2222202

【中医学】8 中药-3相关推荐

  1. 【中医学】0 绪论 + 1 阴阳五行学说

    [绪论] 中医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累了极为丰富而又宝贵的诊治经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 ...

  2. 开源开放 | 中药说明书实体识别数据集TCM-NER

    OpenKG地址:http://openkg.cn/dataset/tcm-ner 阿里云天池:https://tianchi.aliyun.com/dataset/dataDetail?dataId ...

  3. 趁热打铁,再构建百万节点关系中药方剂知识图谱

    趁热打铁,再构建百万节点关系中药方剂知识图谱 前文自顶向下构建中药知识图谱初探中,已经介绍了知识图谱和中药知识图谱构建的相关基础概念,本文将研究中药方剂数据,趁热打铁,再构建百万节点关系中药方剂知识图 ...

  4. 【中医推荐】33部中医书籍,中医医书精品(在线免费阅读),值得珍藏的国粹,涵盖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诸多领域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 ...

  5. 中药药对药组挖掘系统(Java)

    目 录 1 引言 1 1.1 背景 1 1.2 意义 1 2 理论基础 1 2.1 关联规则及存在的问题 1 2.2 双向关联规则 2 2.3 遗传算法简介 4 3 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案 5 4 基于遗 ...

  6. “中药资源创新院士团队”诚聘结构、合成和计算生物学博士后5-10名

    中药资源创新团队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优势学科为基础,开展中药资源前沿基础和开发应用研究.团队瞄准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国际前沿,引进杰出人才,组织创新研究团队,构建蛋白结构生物学平台.化学生物学 ...

  7. 波涛汹涌的黄金甲,一碗中药引发的血案!

    严重声明:网路转载 主要情节: 父王(周润发)说母后(巩利)身体虚寒,需要每天定时服用亲自配置的中药,已服用了几十年.而父王早就知道了母后和太子元祥(刘烨)之间的苟且之事,远征回宫后在其中药中加入一味 ...

  8. 2021年常用中药相关数据库介绍

    有的小伙伴一看网络药理学可能会说这是针对中医专业的发文套路,No, No, No,不仅是中药相关专业可以用这个套路,还有研究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的小伙伴们也可以用.用好数据库,解决毕业问题不是难 ...

  9. 中药免疫肿瘤学数据库,TCMIO使用指南

    免疫肿瘤学的发展使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有力工具.目前,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开发的大多数药物是阻断T细胞检查点受体及其同源配体的单克隆抗体.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这些药物中获益,而且它们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

  10. 全文检索技术_中药图片拍照识别系统,爬虫、深度学习技术android app 源码分享...

    说明 当前项目是中药识别APP的后端工程,提供纯数据接口:移动端请移步中药图片拍照识别系统-移动APP端. 项目介绍 本项目包含五个模块: admin:服务器端 medicine-collection ...

最新文章

  1. 久未更 ~ 一之 —— 关于ToolBar
  2. [Linux]信号量
  3. 【C++】VS2010将写好的程序打包成安装文件发布
  4. C#调用带结构体指针的C Dll的方法
  5. Java基础---接口的使用
  6. java中不允许一个方法在自身定义的内部调用自己_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基础篇)...
  7. mysql unescape解码_python mysql escape\n(简单语法错误)
  8. React中使用jsoneditor
  9. 免费的易语言网络验证系统
  10. Matlab GUI编程技巧(十八)【实战一】:自定义线条图像绘制
  11. IOS开发之——AFN-网络状态监控(04)
  12. C语言-函数-学会方程你的数学能力会乘风破浪突飞猛进-学会函数你的编程能力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3. linux怎么扫描磁盘,Linux中磁盘扫描流程是怎么样的?
  14. 2800首无损格式经典歌曲分享
  15. 如何计算冲突域和广播域-图解分析
  16. 热图(Heat Map)的绘制
  17. Android卡顿分析中常见的log
  18. 后台管理系统简单实现总结
  19. 超码 候选码 主码
  20. 工程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热门文章

  1.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概统1)
  2. Codewars练习题目
  3. E-day0003:generate
  4. 英文信的开头和结尾的客套话有哪些?
  5. 大话伊辛模型之一:源起
  6. 一口气读完系列最穷的穷光蛋
  7. python 缩放图片_Python实现图片尺寸缩放脚本
  8. 浙江移动无线dns服务器地址,首选dns_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移动)首选dns是什么,备选dns是什么...
  9. 开源设计和原型制作平台Penpot
  10. 程序猿周末副职业_早上,晚上和周末:我如何改变职业并成为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