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与美国的Uber,本质上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打车软件,让任何拥有家用汽车的司机都可以与出租车司机一样,服务于打车用户。 在滴滴,Uber出世之前的出租车行业,一直面临着车脏,叫车慢,服务态度差,昂贵等种种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以及云计算的慢慢普及,使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条件逐步成熟。滴滴,Uber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2018年,滴滴出行在业务发展中受到数次影响巨大的挫折。其顺风车业务出现多次女性乘客受到侵害并丧失生命的重大事故。 8月26日,滴滴就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发表声明,决定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作为一个基于互联网+AI的打车软件,滴滴的顺风车业务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在滴滴的快车,优享和出租车等正常打车服务之外,为什么要推出顺风车业务?如果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滴滴的战略意图和犯下的战术错误在哪里?

一.关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和发育简史

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互联网的类脑架构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过去20年中,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各个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并在2018年进入互联网“脑”时代。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创新技术涌现又被淘汰、无数创业公司诞生然后死亡,但互联网向类脑架构进化的步伐,一直坚定和不可阻挡。从过去50年的发展看,那些顺应这一趋势,在大脑模型中占据有利部位的企业拥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而那些处于过渡阶段或劣势位置的企业就有更大概率被淘汰或兼并。

1969年 互联网诞生,人类从此进入联合进化的新阶段。

1974年 Tcp/ip协议诞生,为互联网链接的设备之间有共同交流语言方式奠定基础。

1991年 万维网诞生,为互联网传递用户数据的格式统一奠定基础,为互联网大脑中枢神经发育奠定基础。

2004年 互联网类脑神经元网络快速发育,博客,社交网络,web2.0爆发、

2007年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快速发育,云计算开始快速发展

2009年 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开始快速发育,物联网开始爆发

2010年 互联网神经纤维开始快速发育,3G,4G,光纤,卫星通信和定位快速发展

2012年 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开始快熟发育,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提出,3D打印,无人机,智能汽车,云机器人开始兴起。

2013年 互联网大数据开始爆发,伴随互联网类脑神经元网络,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成熟,互联网数据急剧增长。

2015年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结合并爆发,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智能化开始加速,人工智能成为激活互联网大脑各神经系统形成云反射弧的重要动力(听觉系统、视觉系统、运动系统、边缘计算、大数据+AI,互联网云反射弧)。

2018年 互联网大脑模型初具雏形,各科技公司将自己的业务核心与互联网类脑架构结合,涌现大量智能巨系统,包括谷歌大脑,讯飞超脑,百度大脑,阿里ET大脑,360安全大脑,腾讯超级大脑,华为EI智能体

二。滴滴出行在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位置

滴滴的服务乘客的流程是这样的:用户发出需求,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进行调度,发送需求给司机,司机做出响应,驾驶汽车找到用户并运送到目的地。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滴滴是一种基于机器智能的云反射弧平台公司。用户、手机、3G,4G移动通讯作为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作为神经中枢,3G,4G移动通讯、滴滴司机(汽车)作为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次滴滴的服务就是一次与交通有关的云反射弧实现。

强大的算法和计算能力是滴滴爆发式增长,也是滴滴顺利完成云反射弧的重要保障,2018年1月,滴滴在2018智慧交通峰会上正式发布了智慧交通战略产品“交通大脑”,携手交管部门,运用AI的决策能力解决交通工具与承载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

2016年,滴滴平台上每天产生超过50TB数据(相当于5万部电影),超过90亿次路径规划次数。滴滴出行平台完成14.3亿订单,累计行驶里程达128亿公里,相当于环绕中国行驶29万圈,累计行驶时间达4.9亿小时。所以滴滴“交通大脑”处理的是现实出行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产生的新数据,以及检测这些数据本身产生的二度数据,包括ETA、路径规划、实际路线、匹配时间等等,进行研究、学习,最终实现订单匹配效率的提升。

到2017年滴滴出行相关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共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的约4.5亿人口,全年累计提供74.3亿次出行服务,其中并不包括单车及车主服务。滴滴全年免费为出租车司机链接了超过11亿次出行需求,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次。

三。滴滴顺风车的战略意图和战术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看,滴滴是一家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交通出行服务公司,为解决社会出行困难提供了现代化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也的确方便了数以亿计的中国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推出滴滴顺丰车呢?

滴滴顺风车是滴滴公司推出的一款拼车软件,继“ 滴滴打车 ”、“ 滴滴专车 ”、滴滴企业出行服务后在移动出行领域推出的第四款产品。顺风车原本是指搭便车、顺路车、拼车。倡导同路的朋友搭乘一辆车出行,为交通减压,为环境增分。2015年 滴滴顺风车在北京正式上线。那时,快车、专车还未拥有合法的身份,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而“拼车”领域率先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这无异于给滴滴添加了新增长点。

滴滴建立顺风车平台后不久,就把特色定位在了“社交”上,在滴滴看来,社交能推动顺风车的发展,顺风车也能刺激社交的增加。从这里可以看出滴滴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向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群体智慧领域进军,以获得更为全面的领域覆盖、更大的用户粘度和上市市值。应该说这个战略意图本身并没有错误。是符合互联网大脑发展规律的。

但问题出在执行战略意图的战术设计或产品规划上,由于滴滴出行是一个将旅客、车、司机连接在一起的云反射弧平台,社交对象是旅客和司机,他们会通过车这个封闭空间产生直接联系,并处于高速运动和复杂的交通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滴滴的云反射弧服务失败,并对旅客和司机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滴滴在技术服务流程的特点,与腾讯,百度,支付宝、爱奇艺,今日头条等纯粹的网上社交和大数据公司非常不同,安全的需求明显高过几个数量级。

但很可惜的是作为滴滴顺风车的产品设计者和负责人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滴滴顺风车原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把滴滴顺风车当做普通的社交大数据公司。用 交友牌,甚至露骨的性暗示来吸引司机和旅客进入这个社交平台。甚至允许司机通过平台上用气质、长相对女性乘客进行“标签评价。这些为2018年出现几次影响巨大的事故埋下伏笔。

应该说滴滴顺丰车 sexy+社交的定位是一个严重的战术错误,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滴滴顺丰车的社交定位在战略上没有问题,但如果要保证云反射弧完成,定位应该是安全+社交。

所有的产品规划都要围绕如何保证乘客,司机的安全,保证滴滴服务的云反射弧安全完整执行来设计,包括乘客和司机的社会信用、车辆的质量和定位。乘车过程中保护乘客和司机的安全规范,服务结束后的相互安全评价,意外状况的紧急处理机制等等诸多方面。

对于社交中的sexy问题,本身并没有被否定,在直播、网络游戏、娱乐新闻等非严肃社交领域,sexy依然有其作用,因为这些领域的非接触性,对安全并无直接影响,

关于互联网大脑的定义:

互联网的大脑模型就是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脑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架构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将将社会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人,AI系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河流,山脉,动物,植物,太空)链接起来,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互联网大脑在群体智能和机器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

作者:《互联网进化论》作者,计算机博士 刘锋

关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参考阅读:

1.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与原子的太阳系模型,科学史上的巨系统对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18627.html.

2.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提出过程和研究方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11663.html

3.5个版本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演进与对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30208.html

用互联网大脑模型分析滴滴的战略意图和战术失误相关推荐

  1. 腾讯阿里是否开始走向没落,用新互联网大脑模型分析

    前言:虽然腾讯面临头条.抖音.陌陌.钉钉等新兴社交平台挑战,阿里面临海尔COSMOPlat,三一重工树根互联.美国GE Predix.德国西门子Mindsphere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挑战,但其核心优势 ...

  2. 腾讯阿里是否开始走向衰落,用新互联网大脑模型分析

    2018年以来,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的股票市值大幅下滑,其中腾讯股票从1月底的最高点到8月16日的最低点,跌幅达到33%,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的走势也非常类似,过去几个月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2%. ...

  3. 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和隐忧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分析

    2020年4月2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正式的解释."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 ...

  4. 2008-2018,5个版本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演进与对比

    2018年8月,我们绘制的第五个版本的互联网大脑模型图,新的版本相当于为互联网找到了左右大脑的机制-机器智能左大脑和群体智能右大脑.第五版的绘制距离2008年第一个版本正好10年.互联网大脑模型主要是 ...

  5. 如何体现机器智能和群体智能的关系,2018新版互联网大脑模型绘制

    作者:刘锋  计算机博士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2018年新的这一版,也是互联网大脑模型图的第五个版本,距离第一版的发布已经有10年时间(2008年),距离上一版第四版也有1年时间,在这一版中主要解决了 ...

  6. 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腾讯与今日头条之争

    作者:刘锋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计算机博士 前言:通过互联网的大脑模型,分析腾讯与今日头条出现激烈竞争的背后原因,同时得出结论,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看,这种竞争对于两家有可能是好的状况而非坏事. 2018 ...

  7. 人工智能下一个热点探讨,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大脑模型

    前言 从2008年发表论文第一次提出互联网大脑模型,时间已经过去十年.撰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详细介绍我们在十年前提出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原因:十年来在计算机和智能领域产生了哪些进展:在未来,互联网大脑模型对 ...

  8. IEEE论文:城市大脑,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刘锋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计算机博士 前言: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2015年2月在csdn第一次发布文章<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提出了城市大脑的建设方 ...

  9. 城科会刘朝晖: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城市大脑

    刘朝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按照凯文·凯利的观点,技术体和生命体都是一种进化现象.刘锋博士的<崛起中的超级智能>显然秉承了类似的 ...

  10. 互联网大脑架构分析之腾讯:至少已布局三大AI实验室

    [数据猿导读]目前,腾讯至少已经组建三个重要的AI实验室: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正在不断推进腾讯的AI发展 作者 | 刘锋 官网 | www.datayuan ...

最新文章

  1. java抽象类关键字_Java之关键字abstract(抽象类与抽象方法)
  2. 微软翻译突破百种语言和方言大关
  3. 一条诡异的insert语句
  4. 测试晶面间距软件_超逼真动图解析常用15大分析测试仪器,必收藏!SEM, 红外,紫外,核磁,质谱,TEM,ICP等...
  5. python 节点_python在以太坊开发中节点和网络如何选择?
  6. 经验之谈:10位顶级PHP大师的开发原则
  7. sketch里的ios控件_使用Sketch建立Design System
  8. ogg mysql表结构不一致_OGG-01163 Bad column表结构一致、trail文件meta不一致处理
  9. Linux中的同步机制
  10. java maven jar 打包_使用Maven打包可运行jar和javaagent.jar的区别
  11. Android通过tcpdump抓包
  12. 【随机数】深入理解random和srandom
  13. USB学习笔记--USB枚举过程
  14. 备份 dup linux,13个开源备份解决方案盘点
  15. ip网络广播系统连接服务器失败,航天广电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安装IP地址调试6大知识...
  16. VMware增强型键盘驱动程序
  17. 解决MFC“由于应用程序配置不正确,应用程序未能启动……”错误提示的问题
  18. 由浅入深玩转华为WLAN—12安全认证配置(5)Portal认证,外置Protal服务器TSM对接(网页认证)
  19. yolo模型转换:pytorch -> onnx -> caffe
  20. SQL进行数据的删除

热门文章

  1. 神奇的平面几何定理--康威圆定理
  2. 基于simulink的Passive anti-islanding-UVP/OVP and UFP/OFP被动反孤岛模型仿真
  3. 安装Centos系统时选择安装的包
  4. C语言---编译器、编辑器
  5. NPN和PNP三极管做开关电路
  6. ubuntu查看系统版本
  7. 小沈阳最经典的99句台词 保证你从头笑到尾
  8. springMVC实现json 返回到页面
  9.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
  10. 5254. 卖木头块 动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