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
  B.十二生肖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
  C.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
  D.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

答错选项:D
答错原因:只能确定B是错误的,在剩下的三项中随机选择的。
解析:A。《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今苏州市阊门外,而留园也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A 项正确。B 项,十二生肖兽首原位于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处,不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镇园之宝是“饕餮纹三牺尊”,错误。C 项,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而不是明代崇祯年间,错误。D 项,苏州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整体没有呈现均衡对称格局,错误。因此 A 项当选。

7.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
  A.一棵树
  B.勾股定理
  C.人的照片
  D.关于马的概念
  
本题解析有争议

中公解析:D。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确实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指的不是任何一匹马,而是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实践中,因此是永恒的。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公考资讯网解析:B。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即不变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B 项,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这条定理是既定的、不变的,因此勾股定理是真正存在的,当选。A 项,一棵树从生根到发芽再到枝繁叶茂,是处在不断生长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的,排除。C 项,人的照片虽然定格了人一瞬间的样子,但照片会随着时间变得陈旧褪色,即不断发生变化,排除。D 项,语言文字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关于“马”的概念也是这样,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更新,“马”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排除。

我选的是B。理由是勾股定理被证明了正确的数学定理,不会发生变化,故而最真实。此外,步知、华图等机构的解析都是选择B。

13 .关于图中所标示的海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
  B.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C.③的海峡中心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一部分
  D.④的附近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错选项:C
答错原因:随机选择。
解析:A 项,①是位于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是中东地区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因此说法错误,当选。B 项,②是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C 项,③是位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白令海峡。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白令海峡的中心线。D 项,④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它附近的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C、D 三项正确,均排除。

48.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提出从历史角度来讨论“全球变暖”的特殊意义。但随后又指出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该话题存在的不足。故而选B。实际上,整个文段是辩证来看待从历史角度分析“全球变暖”话题的作用的,而B项否定了其作用,是片面的。C项则蕴含了对两方面。
解析:C。根据“所以”可知,所填入句子应为对上文的总结。文段首先说明将全球变暖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有局限性,随后指出应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接着通过“但”转折,指出全球变暖的文字记载较缺乏,且地球无法通过“史料之外的东西”推测。因此文段意在表明,应通过历史角度看待全球变暖问题,但通过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对应 C 项。A 项缺少“历史”这一概念,无法准确总结上文,排除。B 项与“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相悖,排除。D 项,“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并非文段论述重点,无法总结上文,且“很难实现”无中生有,排除。

51题相关材料。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然而即便这些梦想此时已经记录在案,人们也不会将其视为发明创造,比如达·芬奇曾经绘制过很多有说服力的飞机和汽车图画,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是在发明创造。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新发明会得到那些溺爱它们的监护者(也许还包括最初的发明者)的保护和支持。通常这一阶段比发明阶段要重要,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创造,这些额外创造比那个独创性发明更重要。当年,许多工匠已经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老式汽车,但使汽车产业得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却是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的大批量生产的创新做法。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也终于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稳定的部分,也许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观察家认为,技术将永存于世。
  在下一个阶段(可称为“挑战者时期”)到来时,这种状态会发生有趣的变化。技术界的“新贵”威胁着要排挤那些老技术,其追随者过早宣布了胜利的消息。但是尽管新技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益处,仔细思考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新技术在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着关键元素缺失的问题。当人们发现这些新技术确实无法改变既有秩序之后,技术的保守派便以此为依据,证明以前的技术方法确实可以永存。
  对逐渐老化的技术来说,这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另一种新技术很快就会出现,它总能成功地将原有技术逼到过时的舞台上。在生命周期的这个部分,技术在逐渐衰败的状态当中度过了晚年,它的最初目的和功能现在都被一个更活泼的竞争对手比下去了。这一阶段约占技术整个生命周期的5%至10%。
  最终,技术成为“老古董”,就像马赫轻便马车、拨弦键琴、机电式计算器一样,不得不黯然离场。

51.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一样
  B.流星划过夜空那样璀璨而耀眼
  C.人类当年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
  D.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而流行的瞬时性满足此特点,故选B。
解析:横线出现在文章第三段中间位置,重点阅读此段。此段是在介绍技术生命周期的“发明阶段”。根据横线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就像……”可知,横线处是通过比喻来形容技术发明阶段时间短这一含义。
A 项中“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特点就是怀胎时间长,分娩的时间短,且孕育出新的生命,暗合“生命周期”之意,符合发明阶段的特点,当选。
B 项“流星划过夜空”过程虽短,但不能带来新内容,且“璀璨而耀眼”在文段中也并未提及,排除。
C 项“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虽为创新但无法体现出“时间短”这一特点,排除。
D 项“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表述不明确,不能体现出发明阶段“时间短”这一特点,排除。

58,60题相关材料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往往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①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②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③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正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④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58.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B.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C.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D.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重要的信息,而无法意识到无意识信息处理的过程,所以大脑选择是无意识的。
解析:A。横线在最后一段,横线前指出“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是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即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 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接下来通过“但是”进行转折,前后语义相反,横线处应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带来的危害,后文的内容是对横线处危害的解释说明,A 项“任何选择”对应前文中“大脑的选择”,“代价”即表示危害,与后文对应,当选。B 项中“无意识”无法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排除。C 项强调的是“对重要性的判断”,而文段重在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利与弊,转折后文段阐述的应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而非谈论大脑的判断是否正确,且填入之后与后文衔接不畅,排除。D 项“因时而异”为无中生有的表述,且信息本身是否重要不是文段的重点概念,与文段内容衔接不当,排除。

60.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
  A.很多认知现象是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治的
  B.大脑由于进化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
  C.大脑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可靠与完美
  D.掌握大脑运转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骗局

答错选项:D
答错原因:文段开篇讲到我们落入各种全套和骗局,而后又讲到大脑骗局的各种原因。
解析:C。全文开篇提出观点:大脑容易被既定观念限制而陷入骗局,随后通过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大脑会陷入骗局的三个原因,对开篇的观点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整篇文章为总分结构,观点即为重点所在,C 项的“大脑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完美与可靠”是对“大脑容易被骗”的同义替换,表述契合中心,当选。A、B 两项“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正”“由于进化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均为文段根源二中论述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D 项强调的是“‘人们’被骗要如何应对骗局”,与文段观点的“‘大脑’容易被骗”强调的主体不一致,且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即便我们搞清楚了大脑运转的机制,我们仍然没法规避那些骗局,排除。

70.某集团企业5个分公司分别派出1人去集团总部参加培训,培训后再将5人随机分配到这5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只分配1人。问5个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且仅有1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概率为( )
  A.低于20%
  B.在20%~30%之间
  C.在30%~35%之间
  D.大于35%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C515C51=15=20%\frac{C_5^1}{5C_5^1}=\frac{1}{5}=20\%5C51​C51​​=51​=20%
解析:D。本题是错位重排问题。5 个人任意分配到 5 个分公司的总情况数为A55=120A_5^5 =120A55​=120 种;只有 1 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情况数为 5×D4=455 \times D_4 =455×D4​=45 种(先在 5 人中任选 1 人返回原分公司,共有C51=5C_5^1 = 5C51​=5种选择;再将剩下 4 人错位重排,错位重排数为D4=9D_4 = 9D4​=9)。则所求概率为 45120=38=37.35%\frac{45}{120}=\frac{3}{8}= 37.35\%12045​=83​=37.35%,满足 D 项。
知识拓展:错位重排问题的模型为:将编号为 1、2、…、n 的 n 封信,装入编号为 1、2、…、n 的 n 个信封,要求每封信和信封的编号不同,问有多少种装法?这类问题有固定的递推公式:记 n 封信的错位重排数为DnD_nDn​,则 Dn=(n−1)(Dn−2+Dn−1)D_n=(n-1)(D_{n-2}+D_{n-1})Dn​=(n−1)(Dn−2​+Dn−1​)。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需要记住 DnD_nDn​ 的前几项即可:D1=0D_1=0D1​=0,D2=1D_2=1D2​=1,D3=2D_3=2D3​=2,D4=9D_4=9D4​=9,D5=44D_5=44D5​=44。

75.某次军事演习中,一架无人机停在空中对三个地面目标点进行侦察。已知三个目标点在地面上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两个点之间的最远距离为600米。问无人机与三个点同时保持500米距离时,其飞行高度为多少米( )
  A.500
  B.600
  C.300
  D.400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没有主意看选项。
解析:无。

93.隐匿定位策略是指当一类产品不被消费者看好时,公司能够在不打破产品种类界限的情况下,合法地利用某些策略消除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偏见,使消费者转而接受它们,实现更好的销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运用隐匿定位策略的是( )
  A.某公司生产的游戏机销量不佳,公司决定将产品升级并提出创建家庭娱乐平台的概念,该游戏机因此变得畅销
  B.某公司开发了家庭机器人,但消费者并不感兴趣。该公司调整思路,推出一种可爱的、不做家务的机器狗,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C.某公司推出一种小型电脑,由于定价高而鲜有问津。该公司在产品宣传中强调其可作为移动数字化设备等,与低端产品区分开,从而打开销路
  D.某公司推出新款SUV车型,但少有人问津,于是公司又推出一款价格昂贵的跑车,消费者觉得SUV性价比更高,纷纷购买

此题有争议

华图解析:B项。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不打破产品种类界限情况下; ②合法地利用某些策略消除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偏见; ③使消费者转而接受它们,实现更好的销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游戏机销量不佳,公司将产品升级,并提出创建家庭娱乐平台的概念,该游戏机畅销,说明还是同一产品,“没有打破产品种类界限”,通过升级和重新定位,实现更好的销量,符合定义; B项:家庭机器人未引起消费者注意,之后公司推出一种机器狗,该机器狗获得欢迎,机器人和机器狗功能不同,并不是同类产品,打破了产品之间的种类界限,推广之后的结果并不是使消费者接受原产品,不符合定义; C项:小型电脑鲜有消费者问津,之后公司将其定位为“高端、移动数字设备”,打开了销路,说明还是同一产品,“没有打破产品种类界限”,通过升级和重新定位,实现更好的销量,符合定义; D项:新款SUV车型鲜有消费者问津,之后公司通过推出价格昂贵的跑车,使得新款SUV车型的定位变为性价比较高的车型,消费者纷纷购买,说明还是同一产品,“没有打破产品种类界限”,通过升级和重新定位,实现更好的销量,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公考咨询网解析:B。定义要点:①一类产品不被消费者看好;②不打破产品种类界限,消除消费者的偏见,实现更好的销量。B 项:“家庭机器人”不被看好转而推出“机器狗”,但是原有的“家庭机器人”并没有因此被消除偏见,不符合定义,当选。

粉笔解析:D。A项:将产品升级体现了没有打破产品种类界线,提出创建家庭娱乐平台的概念属于合法利用策略消除偏见,最终游戏机获得畅销,符合定义,排除;
B项:“家庭机器人”和“机器狗”是同一类别,没有打破产品种类界线,消费者对该公司的“家庭机器人”并不感兴趣,说明消费者不被看好,于是调整思路,最终使得“家庭机器人”的另一种类别“机器狗”一上市就大受欢迎,符合定义,排除;
C项:某公司宣传强调“小型电脑可作为移动数字化设备” 属于合法利用策略消除消费者对产品的偏见,最终打开销路,符合定义,排除;
D项:新款SUV车很少有人问津,不被看好,出台昂贵的跑车,只是在两者之间的价格做了一个比较,让消费者觉得SUV性价比高了,“出台昂贵的跑车”相当于一个参照物,通过粉笔教研发现,D选项实际运用的策略叫做价格锚点,是企业通过价格对比和暗示来营造幻觉的手段,动摇人们对于价值的评估,因此,不符合定义,当选。
提示:本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B选项当中机器人和机器狗既不是人也不是狗,二者都属于智能机器,只是造型不同,因此,属于同类产品,而D选项的suv和跑车无论从造型功能性能还是对车辆的划分标准上来讲,都不属于同类产品,前者是越野车的范畴,后者是轿车的范畴,因此,B、D两个选项比较起来,D选项更不符合定义。

中公解析:D。隐匿定位策略的定义要点:①在不打破产品种类界限的情况下;②利用某些策略消除消费者对产品的偏见,接受产品。A项通过提出新概念消除了消费者对游戏机的偏见进而使馋哦畅销,B项通过推出机器狗消除来了人们对家庭机器人的偏见而使其大受欢迎,C项通过强调可作为移动数字化设备消除了人们对其定价高的偏见而打开销路,均符合定义要点;D项推出新产品产生对比而使原产品打开销路,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倾向于选D

94.参照依赖是指个体基于某个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是收益,反之感受为损失。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取决于参照点的选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参照依赖的是( )
  A.张女士因为生育和哺乳不得不暂停工作半年,失去了很多客户,心里很苦恼,但看到自己健康活泼的儿子,又变得高兴起来
  B.小张原本对收入很满意,他听说跟自己同时进公司、现在同是项目经理的小李收入比自己高10%后,对收入没有那么满意了
  C.研究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告知被试者他们邻居的月水电支出比他们低,结果发现被试者下个月的家庭能耗显著降低了
  D.姐姐期中考试得了99分,期末考试得了95分,妈妈批评了她;弟弟期中考试得了75分,期末考试得了85分,妈妈奖励了他

此题也存在争议

公考咨询网解析:C。定义要点:①个体基于某个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②参照点之上感受为收益,参照点之下感受为损失。A 项,张女士的参照点是健康活泼的儿子,没有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前,暂停工作,失去客户,心里苦恼,但是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心里又变得高兴,符合定义,排除;B 项,小张的参照点是小李的收入,小李的收入大于小张的收入,处于参照点之下,小张不满意,符合定义,排除;C 项,选项中与邻居水电费支出的高低比较没有涉及到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不符合定义,当选;D 项,妈妈的参照点是姐姐和弟弟期中考试的成绩,姐姐的分数低于参照点是受到了批评,弟弟的分数高于参照点时受到了奖励,符合定义,排除。

步知解析:C。本题,A项有“参照”,有“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张女士的参照点是健康活泼的儿子,没有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前,哺乳期暂停工作,失去了客户,心里苦恼,但是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心里又变得高兴起来。可以与“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是收益,反之感受为损失。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取决于参照点的选择”完全对应起来,符合定义。我相信通过A项,小伙伴们对于A项一定有更深入的理解。
  B项,小张的参照点是同时进公司小李的收入,小李的收入大于小张的收入,小张的收入处于参照点之下,小张不满意,符合定义。
  C项,邻居的月水电支出可以作为参照点,但是没有对参照点进行比较,也没有涉及到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初步判定选C。
  D项,妈妈的参照点是姐姐和弟弟期中考试的成绩,姐姐的分数低于参照点是受到了批评,弟弟的分数高于参照点时受到了奖励,符合定义。
  通过对四个选项的分析,ABD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非常贴合定义,答案选C。

中公解析:A。参照依赖定义的关键信息:基于某个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A项一方面是工作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弥补,但没有具体的参照点,不符;B项本来对收入很满意,而以同事为参照点后对自己的收入又不甚满意,符合定义;C项以邻居的月水电支出为参照点,对比后觉得自己用得多,损失了,符合定义;D项以姐姐和弟弟的期中考试成绩为不同的参照点,分别作出收益和损失的判断,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

个人偏向A。

99.踢皮球∶互相推诿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

解析:C。“踢皮球”常用来形容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故“踢皮球”可以比喻“相互推诿”,二者属于象征关系。
A 项,“燕归巢”比喻游子喜归故里,“时过境迁”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燕归巢”不能比喻“时过境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闻所未闻”指听到了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没出现过与没听说过意思有差别,“破天荒”不能比喻“闻所未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睁眼瞎”指没文化、不识字的人,“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睁眼瞎”可以比喻
“目不识丁”,二者属于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 项,“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次打击,二者意思不同,“纸老虎”不能比喻“不堪一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101.观众∶电视∶新闻
  A.士兵∶靶场∶命令
  B.渔夫∶渔船∶渔汛
  C.教师∶课堂∶知识
  D.消费者∶消费指南∶优惠信息
解析:D。观众是电视的主要受众,电视是发布新闻的一种载体。D 项,消费者是消费指南的主要受众,消费指南也是发布优惠信息的一种载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107.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
  A.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解析:B。论点:9 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B 项,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解释了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导致玛雅文明消亡,支持题干论点,当选。A 项,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与玛雅文明无直接关联,属于无关选项,排除。C 项,大多数玛雅城市衰落期间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但与玛雅文明的衰落关联还有待考证,属于不明选项,排除。D 项,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与玛雅文明消亡无直接的联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110.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4号基因突变曾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致病因素。但近期有科学家提出导致这一复杂疾病的病因可能很简单,就是一些能引起脑部感染的微生物,如HSV-1病毒。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
  A.携带4号突变基因同时感染了HSV-1病毒的人群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会比单独具有此类突变基因的群体高2倍
  B.当老鼠脑部受到HSV-1感染时,携带4号突变基因的老鼠产生的病毒DNA是正常老鼠的14倍
  C.有些携带4号突变基因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其病情有所好转
  D.在一些健康老年人的大脑中也存在着HSV-1病毒
解析:A。论点:导致这一复杂疾病(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可能很简单,就是一些能引起脑部感染的微生物,如 HSV-1 病毒。A 项,说明携带 4 号突变基因并感染 HSV-1 病毒的人比不感染此类病毒的人得阿尔兹海默病的概率高,说明 HSV-1 病毒与阿尔兹海默病呈正相关,是举例加强论点,当选。B 项,老鼠受
HSV-1 病毒感染后产生病毒 DNA,与阿尔兹海默病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C 项,治病措施与论点阿兹海默症的得病原因无关,无关选项,排除。D 项,健康人大脑中有此类病毒,不能说明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是因为此类病毒,无关选项,排除。

113.教练在甲、乙、丙三人背上分别贴了三个数字,三人都能看到对方的数字,但是看不到自己的数字,甲、乙、丙背上的数字分别用A、B、C代替。甲说B>C;乙说A<C;丙说A<B;教练说他们之中最多有一个人说了假话。
  假如教练说的是假话,则甲、乙、丙数字大小顺序可能是( )
  A.A>B>C
  B.C>B>A
  C.B>C>A
  D.B>A>C
解析:教练说:最多一人说假话。而教练所说为假,因此可知:不是最多一个人说假话,即至少有两个人说假话。代入选项进行验证:
A 项,甲是真的,乙是假的,丙是假的,两假一真,符合题干条件。B 项,甲是假的,乙是真的,丙是真的,两真一假,排除。C 项,甲是真的,乙是真的,丙是真的,三个真的,排除。D 项,甲是真的,乙是假的,丙是真的,两真一假,排除。因此 A 项当选。

126,128,130相关资料。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126.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
  A.从业人员数
  B.参观人数
  C.文物机构数
  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


 128.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 )
  A.8%
  B.10%
  C.14%
  D.54%


 13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A.2014年末,我国平均每家博物馆文物藏品超过1万件
  B.2013年,我国全部文物机构日均接待参观者200多万人次
  C.2014年平均每家文物机构安排的基本陈列数低于上年水平
  D.2010~2012年,文物机构接待成年参观者人次数逐年上升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错题集(省级)相关推荐

  1. 在学术领域认为能展现出智能行为的计算机,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二)...

    四.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1~135题. 图1 2004-201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及其占GDP的比重 图2 201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按技术领域分布(亿元) 131.2005-2013年,全 ...

  2. 2019年国考行测错题集(省级)

    6.有关经济学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民收入统计中包括退休金 B.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C.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 D.春节前后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 答错选项:B ...

  3. 2020年国考行测错题集(省级)

    15.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电池利用液态电解液产生电流 B.自行放电是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 C.锂电池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D.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 答错选项:C 答 ...

  4. 2014年国考行测错题集(省级)

    6.<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 ) A.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B.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C ...

  5. 2015年国考行测错题集(省级)

    2.关于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任务 B.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家庭自我保健 C.以让农民"看病不出乡镇&q ...

  6. 怎么判断第几范式例题_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逻辑判断模拟题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逻辑判断模拟题 1.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 问:如果上述陈述为真,则下列哪项必定为真? A.如果你离开 ...

  7. 行测 计算机知识 附答案,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计算机技术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计算机技术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高分经验栏目由提供,更多关于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高分经验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广东公务员考 ...

  8. 唐山初中计算机考试知识点,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必背知识点汇总

    片段阅读题型在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中题量是15-17道,提高该部分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备考重点.在以往的学习中大家往往会凭感觉来找选项,这就直接导致最后的正确率也"跟着感觉走".其实分 ...

  9. 2020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片段阅读模拟题8.14

    行测题库:行测片段阅读模拟题 1.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屡打屡犯,层出不穷,以至于民众人心惶惶,甚至惊呼 "找不到可以放心吃的东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法律发力不够,惩处力度 ...

  10. 为什么剩余数不能相加_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数学运算之剩余问题...

    http://gd.huatu.com/)为广大考生提供以下信息:"2017年行测指导:数学运算之剩余问题",供考生参考.各位考生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广东公务员考试/广东人 ...

最新文章

  1. html实现ppt缩放效果,Powerpoint 2016缩放功能详解(附案例)
  2. masonry的约束应该写在哪里_规划奇思|“中心城区”到底在哪里?和城镇开发边界是什么关系?...
  3. 设计模式--单例(Singleton)模式
  4. tensorflow学习之常用函数总结:tensorflow官方例子中的诸如tf.reduce_mean()这类函数
  5. wxWidgets:wxMouseCaptureLostEvent类用法
  6. Active Directory边界
  7. java 招聘要求_Java程序员如何进阶,一般招聘都有哪些要求?
  8. 【渝粤教育】电大中专微生物与寄生虫基础作业 题库
  9. JAVA--位移运算符详细分析【转载】
  10. [JavaScript] promise中.then()方法
  11. Android 开发错误集锦
  12. wxpython窗口固定大小_调整wxPython窗口的大小
  13. python爬虫什么框架好用_推荐十款高效率的Python爬虫框架,你用过几个?
  14. python制作课程表_创建课程表设计
  15. Linux默认端口介绍
  16. java map取第一个元素_从HashMap获取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
  17. 设置Layui表格字段的字体颜色
  18. 2020年小红书母婴行业报告
  19. 揽月摘星 | 第 13 届金鼠标数字营销大赛得奖名单出炉,知家斩获 5 项大奖
  20. Python自动化-APPium原理解析与实际测试案例分享

热门文章

  1. 360的网络流量监测
  2. 亿阳信通面试题2006.12.15
  3. PLSQL Developer解决科学计数法
  4. 四大抓包神器,非常好用
  5. 关于Wincc 7.0 sp1 亚洲版的下载链接地址及授权,破解
  6. Google analytics如何统计网站信息?
  7.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8. 勒索软件即服务与IAB产业浅析
  9. ewebeditor漏洞利用总结
  10. ewebeditor编辑器解析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