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人文之旅(二):夜话“时空”——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粟卫民  http://blog.csdn.net/suen/ 日期:2018-10-6

作者也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微信搜索“时空研究院”或文后扫码即可关注

保留所有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兵书的《六韬·大明》之中,后经三国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发扬,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

《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一引,并见《绎史》卷一引)

《五运历年记》云: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绎史》卷一引,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

盘古画像-出自明嘉靖年间王圻父子合编的著名版画古籍《三才图会》

盘古开天辟地和化身万物也组成了完整的盘古神话。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天地就是盘古所造,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以上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是一个引子,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人们的一些朴素的时空观。

第一,时空和宇宙是联系在一起的,宇宙(天地)诞生之前是一片混沌,这与现代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有相通之处。“宇宙大爆炸理论”由阿尔菲、贝特、伽莫夫于1948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发表。他们认为,宇宙初始时是一团混沌,在绝高温度和绝高密度之下,连最基本的粒子也无法产生。随着宇宙爆炸后的扩张,温度越来越低,1秒钟后出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3秒钟后氢和氦原子核就形成了,氢和氦又不断的聚变成为碳、氧等其他元素,3分钟过后,现在宇宙的基本元素都形成了。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在300万年前,在地球上诞生了人类,宇宙也有了约137亿年的漫长历史。

第二,时空来源于人类的感受。盘古经历了三个“一万八千年”,终于开天辟地。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身子撑起和感受天与地的距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所以说时间和空间可能最开始只是人对于宇宙物质有序变化和大小的一种感觉,再由本能感觉慢慢产生思维概念。然后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慢慢变成一种工具和需要测量的事物。

时间分为时和间,时是对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描述,间是人的划分和测量。从测量上,先是感知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先后顺序,然后根据发生事件的间隔测量时间的长短。年、月、日就是用来做时间间隔的度量,这些时间单位的出现就是随着种植业的需求而出现的。

空间分为空和间,空指区域,间是人的划分和测量。从测量上,也是先有了空间的位置的感觉,再根据空间相对位置测量距离的长短。几何就是专门描述空间相对关系的学科,现代多维空间理论已发展到十一维。

“原始社会中,人类主要是靠采集野果和捕捉野兽为生,这种活动一般在白天进行,因此只要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道理就可以过日了。所以也就无人考虑什么历法的问题。随着种植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准确地辨别季节,确定农时,也就是推算日其和时间,慢慢就演变成了最原始的历法。人类最早根据地表动植物的显性表现来确定一年四季,包括草木的荣枯与盛衰,鸟兽的繁育与往来。俗语讲“野人无日历,鸟啼知四时”就是这个意思。譬如,我国古代的鞑靼人以畜牧业为生,以草木的荣枯来计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草青一次为一岁,并以春草返青的次数来计算人的年龄。所以人们说自己年龄多大通常是说有“多少草”。又如居住在黑龙江畔的赫哲族常以捕食鲑鱼为生,并逐步摸索到鲑鱼从海洋到江河的洄游周期规律,每当鲑鱼溯游产卵的时候,赫哲族人就把吃过的鱼头挂起一只,以鱼头的数目表示自己的年龄。我国东部地处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直接影响了种植业的农事安排,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季节变化的推算。我国古代的年字别法是“奉”,意思是秋谷成熟每一次为一年或一岁。《尚书.芝典》记载有“日中星鸟,以殷中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商中星者,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说明我国古代就根据四季星空、日照长短来确定四季的更替。古书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专职的天文官,负责观测日月,制定符合天时农事的历法。每个朝代均设有太史令,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有钦天监。历史上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汉代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唐代高僧一行[张遂],宋代的沈括,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徐光启等都曾在类似的机构担任要职,为创立我国的历法作出过重要贡献。”(节选自《地球的运动及其日历的由来与发展》,http://www.wangchao.net.cn/xinxi/detail_400245.html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人们对于时间的测量要求越来越高,精度也要求越来越精确。十七世纪,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从而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宏观物体在某一大小作用力下一段时间的运动轨迹和空间位置。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把人类对时空的理解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不仅能分析和预测物体在宏观世界的运动,也开始能分析和预测粒子在微观世界的运动,并初步找到了时空的本质。

因此,探索时空使得科学不停的在进步,而科学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对时空的理解,理解的加深又会促进科学的进步。现在人类已经把目光放在人类未知的两端:极大空间-极长时间(宇宙)和极小空间-极短时间(粒子到量子空间),作为时空科学的粉丝,我们期待时空科学在两位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出现再一次飞跃性的发展。

粟卫民,2018年10月6日于陋室

PS:更多时空方面的内容请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时空研究院

时空人文之旅(二):夜话“时空”——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相关推荐

  1. 时空人文之旅(一)古代人民眼中的“宇宙”——写在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之际

    时空人文之旅(一)古代人民眼中的"宇宙"--写在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之际 粟卫民  http://blog.csdn.net/suen/ 日期:2018-5-24 作者也开通 ...

  2. 多维时空数据介绍(1)时空立方体创建及可视化

    前言 时空立方体是Pro软件中用来表示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一类多维时空数据.使用时空立方体可以对时空数据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以及时空模式分析. . 操作平台:arcgis pro PART/ ...

  3. HALCON学习之旅(二)

    HALCON学习之旅(二) 文章目录 HALCON学习之旅(二) 1.HALCON用户界面操作符 2.HACLON基础语法 ①.运算符 ②.Tuple数组 ③.字符数字格式化 1.HALCON用户界面 ...

  4. 结对编程-黄金点游戏之旅[二]

    项目结构: 前端页面结构及样式和动画设计 登陆(10.14完成) 注册(10.14完成) 主游戏页(10.15完成) ajax回调函数处理以及页面渲染 请求当前房间游戏用户列表返回json数据处理(1 ...

  5. 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时空网络数据预测的新框架

    1.文章信息 <Spatial-Temporal Synchronous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A New Framework for Spatial-Te ...

  6. 安信可PB-03蓝牙模组入门之旅 二:SDK二次开发入门,认识架构,开始点亮一盏LED。

    本系列博客学习由非官方人员 半颗心脏 潜心所力所写,仅仅做个人技术交流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对之处,请留言,本人及时更改. 1. 安信可PB-03蓝牙模组入门之旅一:Windows SDK二次 ...

  7. STSGCN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时空网络数据预测的新框架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via Spatial Temporal Graph Neural NetworkForecasting(STSGCN)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时空网络数据 ...

  8. 打怪升级之小白的大数据之旅(二十五)<Java面向对象进阶之IO流三 其他常见流>

    打怪升级之小白的大数据之旅(二十五) Java面向对象进阶之IO流三 其他常见流 上次回顾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常用的字节流与字符流,本章,我会将其他的一些常见的流进行分享,IO流很多,我介绍不完,就挑 ...

  9. SSE指令集学习之旅(二)

    SSE指令集学习之旅(二) 文章目录 SSE指令集学习之旅(二) 1.BGR->GRAY 2.summarize(归纳总结) 1.BGR->GRAY 知识来源:SSE图像算法优化系列一 代 ...

  10. 01、开启时空克隆之旅 C++三维视频融合实战系列(时空克隆)

    几年来,在数字孪生的概念指引下,各行各业的三维可视化项目蓬勃发展,政府也实时提出了打造实景三维中国的目标. 相比于数字孪生,时空克隆有什么不同吗?单从字面意思来讲,什么是孪生?孪生就是我们俗称的双胞胎 ...

最新文章

  1. 【吾日三省吾身】2015.5.24-涅槃行动第六天
  2. 如果你写程序不愿写注释,只有一个原因
  3. ad16自动布线设置规则_PCB设计的十大误区——那些年,我们一起遵守的规则
  4. ANDROID ASSET STUDIO
  5. 「名词」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中心、数据中台、数据湖、数据资产等
  6. starling教程-纹理(Texture)
  7. 蓝桥杯 试题 入门训练 序列求和——6行代码AC
  8. PageHelper工作原理
  9. arm linux串口控制led,通信程序设计 - Linux下ARM和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设计
  10. 轻量级的开源集成:Apache Camel还是Spring集成?
  11. KBMMW 4.81.00 发布
  12. 补充 返回泛型指定类的方法 0106
  13. python在json文件中查找指定数据_Python中json的取值 如何使用python提取json中指定字段的数据...
  14. xp系统mysql安装教程视频教程_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的MYSQL安装过程_PHP教程
  15. 29.Linux/Unix 系统编程手册(上) -- 线程:介绍
  16. 竟还有这样的代码注释我笑喷了
  17. Oracle 定时任务(dbms_jobs)、expdp 与 impdp 数据泵导入导出
  18. pandas空值填充
  19. 计算机任务栏的透明颜色设置,详细教您让Win10任务栏全透明_一分钟让Win10任务栏全透明...
  20. 第十六周学习生活总结

热门文章

  1. 全球计算机病毒损失报告,世界十大计算机病毒 CIH的危险被公认,第二经济损失26亿美元...
  2. Vue路由,关于地址栏没有问题,router-view是一片空白
  3. [4G5G专题-27]:架构-UE终端的4G+5G双连接详解
  4. 【腾讯敏捷转型No.7】QQ邮箱如何通过敏捷成为行业第一
  5. 远程时无法打开Internet站点
  6. Python机器学习之Logistic回归
  7. 服务器数据恢复成功案例(磁盘阵列恢复)
  8. 快速分割多个视频,生成每个视频的m3u8
  9. wordpress企业主题门户类企业类多用途主题
  10. 前装车联网常见术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