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点击原文链接更多精彩学习文章和学习内容):http://blog.bools.cn/archives/1262

PCB设计中电流与线宽的关系

  • 一、PCB设计铜铂厚度、线宽和电流关系
  • 二、PCB电流与线宽
  • 三、从图像中确定线宽
  • 四、 经验公式
  • 五、在PCB设计中线宽选择的经验

PCB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线宽?可谓工程师的必修课!
现对网上的方法做简单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PCB设计铜铂厚度、线宽和电流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铜箔厚度有0.5oz(约18μm),1oz(约35μm),2oz(约70μm) 铜,3oz(约105μm)及以上。而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不确定的话可以问pcb厂家)


PCB设计铜铂厚度、线宽和电流关系表

以上数据均为温度在25℃下的线路电流承载值.

也可以使用经验公式计算:0.15×线宽(W)=A
导线阻抗:0.0005×L/W(线长/线宽)
另外,导线的电流承载值与导线线的过孔数量焊盘存在的直接关系(目前没有找到焊盘和过孔孔径每平方毫米对线路的承载值影响的计算公式)这里只做一下简单的一些影响到线路电流承载值的主要因素。
1、在表格数据中所列出的承载值是在常温25度下的最大能够承受的电流承载值,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还要考虑各种环境、制造工艺、板材工艺、板材质量等等各种因素。所以表格提供只是做为一种参考值。

2、在实际设计中,每条导线还会受到焊盘和过孔的影响,如焊盘教多的线段,在过锡后,焊盘那段它的电流承载值就会大大增加了,可能很多人都有看过一些大电流板中焊盘与焊盘之间某段线路被烧毁,这个原因很简单,焊盘因为过锡完后因为有元件脚和焊锡增强了其那段导线的电流承载值,而焊盘与焊盘之间的焊盘它的最大电流承载值也就为导线宽度允许最大的电流承载值。因此在电路瞬间波动的时候,就很容易烧断焊盘与焊盘之间那一段线路,解决方法:增加导线宽度,如板不能允许增加导线宽度,在导线增加一层Solder层(一般1毫米的导线上可以增加一条0.6左右的Solder层的导线,当然你也增加一条1mm的Solder层导线)这样在过锡过后,这条1mm的导线就可以看做一条1.5mm~2mm导线了(视导线过锡时锡的均匀度和锡量)

像此类处理方法对于那些从事小家电PCB Layout的朋友并不陌生,因此如果过锡量够均匀也锡量也够多的话,这条1mm导线就不止可以看做一条2mm的的导线了。而这点在单面大电流板中有为重要。

3、图中焊盘周围处理方法同样是增加导线与焊盘电流承载能力均匀度,这个特别在大电流粗引脚的板中(引脚大于1.2以上,焊盘在3以上的)这样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焊盘在3mm以上管脚又在1.2以上,它在过锡后,这一点焊盘的电流就会增加好几十倍,如果在大电流瞬间发生很大波动时,这整条线路电流承载能力就会十分的不均匀(特别焊盘多的时候),仍然很容易造成焊盘与焊盘之间的线路烧断的可能性。图中那样处理可以有效分散单个焊盘与周边线路电流承载值的均匀度。

最后再次说明:电流承载值数据表只是一个绝对参考数值,在不做大电流设计时,按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再增加10%量就绝对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而在一般单面板设计中,以铜厚35um,基本可以于1比1的比例进行设计,也就是1A的电流可以以1mm的导线来设计,也就能够满足要求了(以温度105度计算)。

i. 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
ii. 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为铜皮厚度的单位,1 OZ铜厚的定义为1平方英尺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2OZ铜厚为70um。

二、PCB电流与线宽

PCB载流能力的计算一直缺乏权威的技术方法、公式,经验丰富CAD工程师依靠个人经验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但是对于CAD新手,不可谓遇上一道难题。

PCB的载流能力取决与以下因素:线宽、线厚(铜箔厚度)、容许温升。大家都知道,PCB走线越宽,载流能力越大。假设在同等条件下,10MIL的走线能承受1A,那么50MIL的走线能承受多大电流,是5A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请看以下来来自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

基铜是指拿来做板的原材料的铜厚,成品铜厚是指最终做好的PCB板的铜厚.由于外层需要电镀,电镀通常会使铜厚增加0.5OZ.也就是外层基铜是0.5OZ,那么外层成品铜厚就是1OZ,如果外层基铜是1OZ,那么外层成品铜厚就是1.5OZ,如果外层基铜是2OZ,那么外层成品铜厚就是2.5OZ等等,而内层不需要电镀,但需考虑到蚀刻的原因,所以内层铜厚0.5OZ我们通常认为是0.6MIL,而不是0.7MIL,内层铜厚1OZ我们通常认为是1.2MIL,而不是1.4MIL.

内层铜厚 1oz = 1.2mil 0.5oz = 0.6mil
外层铜厚 1oz = 1.2mil + 0.6mil =1.8mil
1 oz = 35 um
0.5 oz = 18 um
1inch=2.54cm=25.4mm

三、从图像中确定线宽

(b)导线厚度35um;
(c)导线厚度70um;
(d)导线厚度105um.


四、 经验公式

I=KT0.44A0.75

I为容许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amp)
K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在外层时取0.048
T为最大温升,单位为摄氏度(铜的熔点是1060℃)
A为覆铜截面积,单位为平方MIL(不是毫米mm,注意是square mil.)

一般 10mil=0.010inch=0.254可为 1A,250MIL=6.35mm, 为 8.3A

五、在PCB设计中线宽选择的经验

我们在画PCB时一般都有一个常识,即走大电流的地方用粗线(比如50mil,甚至以上),小电流的信号可以用细线(比如10mil)。对于某些机电控制系统来说,有时候走线里流过的瞬间电流能够达到100A以上,这样的话比较细的线就肯定会出问题。
一个基本的经验值是:10A/平方mm,即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走线能安全通过的电流值为10A。如果线宽太细的话,在大电流通过时走线就会烧毁。当然电流烧毁走线也要遵循能量公式:Q=IIt,比如对于一个有10A电流的走线来说,突然出现一个100A的电流毛刺,持续时间为us级,那么30mil的导线是肯定能够承受住的。(这时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导线的杂散电感,这个毛刺将会在这个电感的作用下产生很强的反向电动势,从而有可能损坏其他器件。越细越长的导线杂散电感越大,所以实际中还要综合导线的长度进行考虑)

分布电容:一般不是针对单个器件的,多数是讲在电路中产生的附加电容,例如电路中两个器件,它们肯定会有电容存在;同理,两条平行的输电线路间肯定也会有电容存在。.
杂散电容:除以上两种电容外的其它形式的电容,例如两个器件、导体相互感应所产生的电容等。杂散电容,寄生电容,分布电容的电容值可能极小,但是在特高频、超高频等情况下有时候还是不能忽略的。.
此类型电容理论上无法消除,只能尽可能减小(有害方面)或者加以利用(有益方面)。 就电力系统而言,杂散电容的存在可能使雷电、短路故障、开关操作等干扰信号进入二次回路,从而使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影响二次回路工作甚至影响电网安全稳定允许。.

一般的PCB绘制软件对器件引脚的过孔焊盘铺铜时往往有几种选项:直角辐条,45度角辐条,直铺。他们有何区别呢?新手往往不太在意,随便选一种,美观就行了。其实不然。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要考虑不能散热太快,二是要考虑过电流能力。
使用直铺的方式特点是焊盘的过电流能力很强,对于大功率回路上的器件引脚一定要使用这种方式。同时它的导热性能也很强,虽然工作起来对器件散热有好处,但是这对于电路板焊接人员却是个难题,因为焊盘散热太快不容易挂锡,常常需要使用更大瓦数的烙铁和更高的焊接温度,降低了生产效率。使用直角辐条和45角辐条会减少引脚与铜箔的接触面积,散热慢,焊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所以选择过孔焊盘铺铜的连接方式要根据应用场合,综合过电流能力和散热能力一起考虑,小功率的信号线就不要使用直铺了,而对于通过大电流的焊盘则一定要直铺。至于直角还是45度角就看美观了。
有时遇到大电流,我们也会选择直接铺铜来代替导线的方式,但要考虑到其散热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欢迎关注技术公众号,获取更多硬件学习干货!

我们能为你提供什么?
技术辅导:C++、Java、嵌入式软件/硬件
项目辅导:软件/硬件项目、大厂实训项目
就业辅导:就业全流程辅导、技术创业支持
对接企业HR:培养输送优质性人才

PCB设计中电流与线宽的关系相关推荐

  1. 超强整理!PCB设计之电流与线宽的关系

    原文:http://blog.csdn.net/gang_life/article/details/50329001 关于pcb线宽和电流的经验公式,关系表和软件网上都很多,本文把网上的整理了一下,旨 ...

  2. 一文带你了解PCB设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

    本文将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一文带你快速了解PCB设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 一.FR4板材 FR-4就是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覆铜板,线路板中的一种基材,可以分为一般FR4板材和高TG FR4板材,Tg是玻璃转 ...

  3. PCB设计中的的3W规则和20H原则

    3W原则: 这里3W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保持3倍线宽.是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如果线中心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线间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 ...

  4. 高速PCB设计中的对阻抗匹配的理解

    前些日子做了个做了个CPU板,Layout关键部分是两片DDR2.这是第一次做这样的高速板子自己也不懂,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当时对绕等长啊.信号线分组啊等等这些都明白,后来板子画完了我以为完事大吉投板 ...

  5. cadence 常见pcb电阻_经验分享|高频PCB设计中出现的干扰分析及对策

    PCB板的设计中 ,随着频率的迅速提高 ,将出现与低频 PCB板设计所不同的诸多干扰 ,并且 ,随着频率的提高和PCB板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干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实际的研 ...

  6. pcb设计单点接地示意图_4种PCB设计中的接地方式解析

    GND,指的是电线接地端的简写.代表地线或0线. 电路图上和电路板上的GND(Ground)代表地线或0线.GND就是公共端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地,但这个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是出于应用而假设的一个地 ...

  7. 高速PCB 设计中终端匹配电阻的放置

    摘要:本文简要的总结了在高速数字设计中串联终端匹配和并联终端匹配的优缺点,并对这两种匹配方式的终端匹配电阻处于不同位置时的匹配效果做了相应的仿真和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串联终端匹配电阻对位置的要求没有终端 ...

  8. 【硬见小百科】高速PCB设计中的阻抗匹配

    硬见小百科]高速PCB设计中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在高速 ...

  9. PCB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小细节 一分钟帮你总结

    PCB设计是一份严谨.仔细的工作.在PCB设计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小细节,一些个小细节如果是没有注意好的话,极大可能会影响整个PCB的性能,乃至决定整个产品的成败. PCB布局规范细节 1.在开关电源高压 ...

  10. 如何避免在PCB设计中出现电磁问题

    电磁兼容性(EMC)及关联的电磁干扰(EMI)历来都需要系统设计工程师擦亮眼睛,在当今电路板设计和元器件封装不断缩小.OEM要求更高速系统的情况下,这两大问题尤其令PCB布局和设计工程师头痛. EMC ...

最新文章

  1. [Java]图片压缩
  2. boost::sort模块实现spreadsort 字符串函子排序示例
  3. Promise.all捕获错误
  4. UML中关联,聚合,组合的区别及C++实现
  5. Python人工智能之路 - 第一篇 : 你得会点儿Python基础
  6. hwpfdocument 获取第一页内容_有人专注搞这3个引流渠道,精准流量获取从此变得简单...
  7. akka java_java – Akka和Spring集成
  8. 安卓案例:利用内容提供者显示和添加联系人
  9. SpringBoot中LogBack日志输出配置记录
  10. Codeforces Round #352 (Div. 1) B. Robin Hood
  11. 记录下我的Linux系统中vim文件的配置---(.vimrc文件配置模板)
  12. URLencode 转义符
  13. java自动洗扑克牌算法_扑克牌 洗牌算法 的java实现
  14. web前端开发--------CSS基础教程
  15. 【LGP5108】仰望半月的夜空
  16. 花生地铁WiFi运营商称“上亿用户资料泄露”系杜撰
  17. Ubuntu下载、配置、运行Anaconda
  18. 从“薛定谔的猫”联想到“好奇害死猫”
  19. wifi密码公式计算机,用定积分知识破译wifi密码,数学知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20. Ajax+JDBC+Json处理多个数据

热门文章

  1. 【SystemVerilog基础】OOP思想之重载
  2. 官网版本的windows pe系统启动盘制作过程
  3. 计算机u盘启动进不去怎么办,U盘启动盘怎么进不了PE系统 该如何解决
  4. 三维立体图的原理和欣赏方法
  5. win7下关闭wps热点和wps云文档自动漫游的方法
  6. 控制器同变频器建立modbus RTU通信小结
  7. PCA(主成分分析法)使用情景及排序企业综合实力示例
  8. Android开发:引入重复包报错Error:Execution failed for task ':app:transformDexArchiveWithExternalLibsDe...’解决方法
  9. 数字证书相关的知识点
  10. 信息流优化中,甲乙双方以及媒体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