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校招的时候就往阿里投了一次简历,结果很明显凉了,随后这个理想就被暂时放下了,但是这个种子一直埋在心里这两年除了工作以外,也会坚持写博客,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特别多东西。

今年通过努力终于进了阿里,某项目部做Java开发的。

那聊到进入阿里这个公司,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大家要想进入一个好的公司,一定要提前做充足的准备,在论坛和大家聊天打屁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是因为不懂如何去准备而错失了进入好公司的机会,那这也就非常的遗憾了。

还有就是大家如果有幸能够到大厂参加面试的话,一定要全面去了解这个公司,包括它现有的产品和现有的市场、公司的价值观,不断的把自己熏陶成能够成为这个公司的员工或者假想成自己已经成为这个公司的员工,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这样的话你会发现你在面试的整个状态,或者跟面试官沟通的状态等等都会跟他们公司特别的有亲近感,特别的贴近,甚至可以超常发挥。

还有大家在去面试自己中意的公司之前建议大家先去练练手,前面主要是看电子书,学习笔记视频什么的,后面就是刷面试真题,这里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波面试资料已经打包完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会深入思考,总结沉淀

我想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学会深入思考,总结沉淀,这是我觉得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先来说深入思考。在程序员这个圈子里,常能听到一些言论:我这个工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每天就 CRUD,再写写 if-else,这 TM 能让我学到什么东西?抛开一部分调侃和戏谑的论调不谈,这可能确实是一部分同学的真实想法,至少曾经的我,就这么认为过。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加上和一些高 level 的同学交流探讨之后,我发现这个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之所以出现没什么可学的这样的看法,基本上是思维懒惰的结果。任何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只要进行深入思考,稍微纵向挖深或者横向拓宽一下,都是足以让人沉溺的知识海洋。

举一个例子。

某次有个同学跟我说,这周有个服务 OOM 了,查了一周发现有个地方 defer 写的有问题,改了几行代码上线修复了,周报都没法写。可能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还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就查 bug 这件事来说,是一个发现问题,排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触发、定位、复现、根因、修复、复盘等诸多步骤,花了一周来做这件事,一定有不断尝试与纠错的过程,这里面其实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比如说定位,如何缩小范围的?走了哪些弯路?用了哪些分析工具?

比如说根因,可以研究的点起码有 linux 的 OOM,k8s 的 OOM,go 的内存管理,defer 机制,函数闭包的原理等等。如果这些真的都不涉及,仍然花了一周时间做这件事,那复盘应该会有很多思考,提出来几十个 WHY 没问题吧...

再来说下总结沉淀。这个我觉得也是大多数程序员比较欠缺的地方,只顾埋头干活,可以把一件事做的很好。但是几乎从来不做抽象总结,以至于工作好几年了,所掌握的知识还是零星的几点,不成体系,不仅容易遗忘,而且造成自己视野比较窄,看问题比较局限。

适时地做一些总结沉淀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从术到道的过程,会让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更广,层次更高。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可以按照总结好的方法论,系统化、层次化地推进和解决。

还是举一个例子。做后台服务,今天优化了 1G 内存,明天优化了 50%的读写耗时,是不是可以做一下性能优化的总结?

比如说在应用层,可以管理服务对接的应用方,梳理他们访问的合理性;在架构层,可以做缓存、预处理、读写分离、异步、并行等等;在代码层,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了,资源池化、对象复用、无锁化设计、大 key 拆分、延迟处理、编码压缩、gc 调优还有各种语言相关的高性能实践...等下次再遇到需要性能优化的场景,一整套思路立马就能套用过来了,剩下的就是工具和实操的事儿了。

还有的同学说了,我就每天跟 PM 撕撕逼,做做需求,也不做性能优化啊。先不讨论是否可以搞性能优化,单就做业务需求来讲,也有可以总结的地方。比如说,如何做系统建设?系统核心能力,系统边界,系统瓶颈,服务分层拆分,服务治理这些问题有思考过吗?每天跟 PM 讨论需求,那作为技术同学该如何培养产品思维,引导产品走向,如何做到架构先行于业务,这些问题也是可以思考和总结的吧

就想一下,连接手维护别人烂代码这种蛋疼的事情,都能让 Martin Fowler 整出来一套重构理论,还显得那么高大上,我们确实也没啥必要对自己的工作妄自菲薄...

所以说学习和成长是一个自驱的过程,如果觉得没什么可学的,大概率并不是真的没什么可学的,而是因为自己太懒了,不仅是行动上太懒了,思维上也太懒了。

可以多写技术文章,多分享,强迫自己去思考和总结,毕竟如果文章深度不够,大家也不好意思公开分享。

积极学习,保持技术热情

最近两年在互联网圈里广泛传播的一种焦虑论叫做 35 岁程序员现象,大意是说程序员这个行业干到 35 岁就基本等着被裁员了.

不可否认,互联网行业在这一点上确实不如公务员等体制内职业。但是这个问题里 35 岁程序员并不是绝对生理意义上的 35 岁,应该是指那些工作十几年和工作两三年没什么太大区别的程序员。后面的工作基本是在吃老本,没有主动学习与充电,35 岁和 25 岁差不多,而且没有了 25 岁时对学习成长的渴望,反而添了家庭生活的诸多琐事,薪资要求往往也较高,在企业看来这确实是没什么竞争力。

而如果我们积极学习,保持技术能力、知识储备与工作年限成正比,这到了 35 岁哪还有什么焦虑呢,这样的大牛我觉得应该也是各大公司抢着要吧?但是学习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反人类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强迫自己跳出自己的安逸区,主动学习,保持技术热情。在滴滴时有一句话大概是,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感到挣扎与压力的时候,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那才是成长最快的时候。相反如果感觉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安逸,工作只是在混时长,那可能真的是温水煮青蛙了。

刚毕业的这段时间,往往空闲时间还比较多,正是努力学习技术的好时候。借助这段时间夯实基础,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应该是受益终身的。至于如何高效率学习,网上有很多大牛写这样的帖子,到了公司后内网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分享,我就不多谈了。

可以加入学习小组和技术社区,公司内和公司外的都可以,关注前沿技术。

干货获取:  所有的笔记内容、面试题、简历等资料,均可以在公众号【退休程序猿】上免费分享给大家学习

主动承担,及时交流反馈

前两条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说的,希望大家可以提升个人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但从公司角度来讲,公司招聘员工入职,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创造出业务价值,为公司服务。

虽然对于校招生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培养体系,但实际上公司确实没有帮助我们成长的义务。而在能为公司办成事,创造价值这一点上,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主动,主动承担任务,主动沟通交流,主动推动项目进展,主动协调资源,主动向上反馈,主动创造影响力等等。

我当初刚入职的时候,基本就是 leader 给分配什么任务就把本职工作做好,然后就干自己的事了,几乎从来不主动去跟别人交流或者主动去思考些能帮助项目发展的点子。自以为把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就行了,后来发现这么做其实是非常不够的,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有些同学的做法则是 leader 只需要同步一下最近要做什么方向,下面的一系列事情基本不需要 leader 操心了 ,这样的同学我是 leader 我也喜欢啊。入职后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叫 owner 意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个过程中,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向上沟通反馈。项目进展不顺利,遇到什么问题,及时跟 leader 同步,技术方案拿捏不准可以跟 leader 探讨,一些资源协调不了可以找 leader 帮忙,不要有太多顾忌,认为这些会太麻烦,leader 其实就是干这个事的。

如果项目进展比较顺利,确实也不需要 leader 介入,那也需要及时把项目的进度,取得的收益及时反馈,自己有什么想法也提出来探讨,问问 leader 对当前进展的建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消除信息误差。做这些事一方面是合理利用 leader 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 leader 了解到自己的工作量,对项目整体有所把控,毕竟 leader 也有 leader,也是要汇报的。

可能算是大家比较反感的向上管理吧,有内味了,这个其实我也做得不好。但是最基本的一点,不要接了一个任务闷着头干活甚至与世隔绝了,一个月了也没跟 leader 同步过,想着憋个大招之类的,那基本凉凉。

一定要主动,可以先从强迫自己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言开始,有问题或想法及时 one-one。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小点我觉得也是比较重要的,列在下面:

第一件事建立信任

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刚入职的第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 leader 和同事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入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做好,最起码的要顺利完成而且不能出线上事故。

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信任,让团队觉得自己起码是靠谱的。如果这件事做得比较好,后面一路都会比较顺利。如果这件事就搞杂了,可能有的 leader 还会给第二次机会,再搞不好,后面就很难了,这一条对于社招来说更为重要。

而刚入职,公司技术栈不熟练,业务繁杂很难理清什么头绪,压力确实比较大。这时候一方面需要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要多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不懂就问。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我觉得不是什么看书啊学习视频啊,而是直接去找对应的人聊,让别人讲一遍自己基本就全懂了,这效率比看文档看代码快多了,不仅省去了过滤无用信息的过程,还了解到了业务的演变历史。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毕竟同事们也都很忙。

脸皮要厚一点,多找人聊,快速融入,最忌讳有问题也不说,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超出预期

超出预期这个词的外延范围很广,比如 leader 让去做个值周,解答用户群里大家的问题,结果不仅解答了大家的问题,还收集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进而做了一个智能问答机器人解放了值周的人力,这可以算超出预期。

比如 leader 让给运营做一个小工具,结果建设了一系列的工具甚至发展成了一个平台,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也算超出预期。超出预期要求我们有把事情做大的能力,也就是想到了 leader 没想到的地方,并且创造了实际价值,拿到了业务收益。

这个能力其实也比较重要,在工作中发现,有的人能把一个小盘子越做越大,而有的人恰好反之,那么那些有创新能力,经常超出预期的同学发展空间显然就更大一点。

这块其实比较看个人能力,暂时没想到什么太好的捷径,多想一步吧。

体系化思考,系统化建设

这句话是晋升时候总结出来的,大意就是做系统建设要有全局视野,不要局限于某一个小点,应该有良好的规划能力和清晰的演进蓝图。比如,今天加了一个监控,明天加一个报警,这些事不应该成为一个个孤岛,而是属于稳定性建设一期其中的一小步。

这一期稳定性建设要做的工作是报警配置和监控梳理,包括机器监控、系统监控、业务监控、数据监控等,预期能拿到 XXX 的收益。这个工作还有后续的 roadmap,稳定性建设二期要做容量规划,接入压测,三期要做降级演练,多活容灾,四期要做...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思考非常全面,办事有体系有规划。

平时积极总结沉淀,多跟别人交流,形成方法论。

提升自己的软素质能力

这里的软素质能力其实想说的就是 PPT、沟通、表达、时间管理、设计、文档等方面的能力。

说实话,我觉得我当时能晋升就是因为 PPT 做的好了一点...可能大家平时对这些能力都不怎么关注,以前我也不重视,觉得比较简单,用时候直接上就行了,但事实可能并不像想象得那样简单。比如晋升时候 PPT+演讲+答辩这个工作,其实有很多细节的思考在里面,内容如何选取,排版怎么设计,怎样引导听众的情绪,如何回答评委的问题等等。

晋升时候我见过很多同学 PPT 内容编排杂乱无章,演讲过程也不流畅自然,虽然确实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但在表达上欠缺了很多,属于会做不会说,如果再遇到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外部门评委,吃亏是可以预见的。

公司内网一般都会有一些软素质培训课程,可以找一些场合刻意训练。

以上都是这些分享还都算比较伟光正,但是社会吧也不全是那么美好的。下面这些内容有负能量倾向,三观特别正的同学以及观感不适者建议跳过。

拍马屁是真的香

拍马屁这东西入职前我是很反感的,我最初想加入互联网公司的原因就是觉得互联网公司的人情世故没那么多,事实证明,我错了...入职前几天,部门群里大 leader 发了一条消息,后面几十条带着大拇指的消息立马跟上,学习了,点赞,真不错,优秀,那场面,说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惊叹大家超强的信息接收能力和处理速度外,更进一步我还发现,连拍马屁都是有队形的,一级部门 leader 发消息,几个二级部门 leader 跟上,后面各组长跟上,最后是大家的狂欢,让我一度怀疑拍马屁的速度就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没错,现在我已经不怀疑了)。

坦诚地说,我到现在也没习惯在群里拍马屁,但也不反感了,可以说把这个事当成一乐了。倒不是说我没有那个口才和能力(事实上也不需要什么口才,大家都简单直接),在某些场合,为活跃气氛的需要,我也能小嘴儿抹了蜜,甚至能把古诗文彩虹屁给 leader 安排上。而是我发现我的直属 leader 也不怎么在群里拍马屁,所以我表面上不公开拍马屁其实属于暗地里事实上迎合了 leader 的喜好...

但是拍马屁这个事只要掌握好度,整体来说还是香的,最多是没用,至少不会有什么坏处嘛。大家能力都差不多,每一次在群里拍马屁的机会就是一次露脸的机会,按某个同事的说法,这就叫打造个人技术影响力...

想舔就舔,不想舔也没必要酸别人,Respect Greatness。

永不缺席的撕逼甩锅实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搞技术的大多城府也不深,但撕逼甩锅邀功抢活这些闹心的事儿基本也不会缺席,甚至我还见到过公开群发邮件撕逼的...这部分话题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就不多说了,而且我们低职级的遇到这些事儿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只是给大家提个醒,在工作的时候迟早都会吃到这方面的瓜,到时候留个心眼。

稍微注意一下,咱不会去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轻易让别人给欺负了。

不要被画饼蒙蔽了双眼

说实话,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灌鸡汤、打鸡血、谈梦想、讲奋斗这一类行为的,9102 年都快过完了,这一套***治还在大行其道,真不知道是该可笑还是可悲。当然,这些词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东西应该是自驱的,而不应该成为外界的一种强 push。

『我必须努力奋斗』这个句式我觉得是正常的,但是『你必须努力奋斗』这种话多少感觉有点诡异,努力奋斗所以让公司的股东们发家致富?尤其在钱没给够的情况下,这些行为无异于耍流氓。我们需要对 leader 的这些画饼操作保持清醒的认知,理性分析,作出决策。比如感觉钱没给够(或者职级太低,同理)的时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leader 并没有注意到你薪资较低这一事实
  2. leader 知道这个事实,但是不知道你有多强烈的涨薪需求
  3. leader 知道你有涨薪的需求,但他觉得你能力还不够
  4. leader 知道你有涨薪的需求,能力也够,但是他不想给你涨
  5. leader 想给你涨,也向上反馈和争取了,但是没有资源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向上反馈,跟 leader 沟通确认。如果是 1 和 2,那么通过沟通可以消除信息误差。如果是 3,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是 4 和 5,已经可以考虑撤退了。对于这些事儿,也没必要抱怨,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好个人能力,保持个人竞争力,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跳槽就完事了。

一、JVM篇(2022)

(含:JVM类加载机制,JVM内存模型,垃圾收集机制,类字节码实现机制,JVM调优案例,GC日志详解等)

二、Java并发编程(2022)

(含:java内存模型,并发集合,线程池,阻塞队列,CAS与原子操作,无锁并发框架Disruptor等)

三、Spring篇(2022)

(含:spring IOC,spring AOP原理,spring 5,springMVC,事务管理,循环依赖,spring设计模式等)

四、Mysql篇(2022)

(含:SQL执行原理,索引底层机制,SQL执行计划分析,Mysql锁机制,Mysql事务隔离,SQL优化实践等)

五、SpringCloud篇(2022)

(含:服务发现与注册Eureka与Nacos,服务限流熔断降级Hystrix与Sentinel,分布式事务Seata,网关Gateway等)

六、Dubbo篇(2022)

(含:Dubbo基础,架构设计,集群,配置,通信协议,SPI等)

七、Redis篇(2022)

(含:Redis核心数据结构,Redis持久化机制与安全机制,哨兵与集群架构,Redis缓存穿透,缓存失效,缓存雪崩,Redis缓存设计与性能优化等)

八、分布式篇(2022)

(含:分布式架构原理,集群架构原理,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分布式协议,分布式配置,海量数据分库分表,分布式调度,等)

九、设计模式篇(2022)

(含: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等23种设计模式)

十、数据结构与算法篇(2022)

(含:红黑树,B+树,贪心算法,哈希分治法,七大查找算法,动态规划,一致性算法等)

十一、MQ篇(2022)

(含:消息丢失,消息重复消费,消息乱序,消息积压,延时队列,消息回溯消费,消息刷盘机制,MQ中间件集群架构原理等)

十二、Netty篇(2022)

(含:BIO、NIO及AIO线程模型,Netty线程模型,序列化协议protobuf,粘包拆包问题,Netty心跳机制,直接内存与Netty零拷贝,WebSocket协议等)

十三、Zookeeper篇(2022)

(含:ZooKeeper选举机制,ZooKeeper数据模型,ZooKeeper应用场景等)

十四、ElasticSearch篇(2022)

(含:ElasticSearch数据模型、ElasticSearch分布式架构、ElasticSearch数据读写原理和段合并等)

十五、网络与操作系统篇(2022)

(含:网络协议,TCP/IP系统结构,TCP/IP协议族,常见面试题,等)

总结获取

金三银四一眨眼也要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跳槽的好机会,大厂面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摆好心态,做好准备,你也可以的。
以上提及到的所有的笔记内容、面试题、简历等资料,均可以在公众号【退休程序猿】上免费分享给大家学习

校招失败,在外包熬了 2 年后终于进了阿里相关推荐

  1. 校招失败后,在小公司熬了 2 年终于进了字节跳动,竭尽全力....

    其实两年前校招的时候就往字节投了一次简历,结果很明显凉了,随后这个理想就被暂时放下了,但是这个种子一直埋在心里这两年除了工作以外,也会坚持写博客,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特别多东 ...

  2. 校招失败后,在小公司熬了 2 年终于进了华为,竭尽全力....

    其实两年前校招的时候就往华为投了一次简历,结果很明显凉了,随后这个理想就被暂时放下了,但是这个种子一直埋在心里这两年除了工作以外,也会坚持写博客,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特别多东 ...

  3. 在外包公司熬了 3 年终于进了字节,竭尽全力....

    其实两年前校招的时候就往字节投了一次简历,结果很明显凉了,随后这个理想就被暂时放下了,但是这个种子一直埋在心里这两年除了工作以外,也会坚持写博客,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特别多东 ...

  4. 在外包公司熬了 3 年终于进了华为测试岗,竭尽全力终有获

    华为一面 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过程中会面向哪些群体? 开发一个软件都要经过哪些阶段? 什么是黑盒测试,什么是白盒测试? 一个测试工程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什么是C/S,什么是B/S? 什么是后台? ...

  5. 特斯拉AI高管都推荐的张量工具,开源了三年后终于中顶会了! | ICLR 2022 Oral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那个在GitHub标星4.3k的张量操作工具Einops,在开源三年后终于中了顶会! 这是一个统一的.通用的操作张量结构的方法,基于爱因斯坦求和约 ...

  6. php 对mvc的认识,【PHP】MVC框架为何这么难! 4年后终于明白了,被ThinkPHP害得!...

    [PHP]MVC框架为什么这么难!!! 4年后终于明白了,被ThinkPHP害得!! 本帖最后由 default7 于 2014-05-15 18:39:05 编辑 这个帖子送给那些被ThinkPHP ...

  7. 阿根廷点杀荷兰,24年后再进决赛

    阿根廷点杀荷兰,24年后再进决赛 -评2014年巴西世界杯阿根廷和荷兰之战 2014年7月10日凌晨4点进行的这场1/4决赛,两方都非常慎重,摆出最强阵式,防守如铜墙铁壁,没有给对方多少机会.就连角球 ...

  8. 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校招简历(大三、研二学生请进)

    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校招简历(大三.研二学生请进) 最近讲了一节简历的公开课,还是蛮有价值的,想分享给大家 主要是讲解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找工作的简历,该如何书写. 内容包含: 1.快 ...

  9. 终面后拿offer几率_20届网易校招失败后的经验(现已拿offer)

    20届老毕业生了,毕业于CAA,ID专业,近一年UI视觉工作经验.7月毕业,离开教授的设计事务所以后,开始迷茫的找工作也不确定什么方向,中间有段时间不小心去了那种不太好的小公司,待着挺难受的,最后没到 ...

最新文章

  1. scala语言运行递归“分鱼”程序
  2. UNet为什么在医学图像分割表现好?
  3. 保持联系,随时回来看看~
  4. 外包网络推广公司浅析网站如何通过修改网站标题来提升排名?
  5. 看云原生实战就来这里,侬晓得伐?
  6. Node.js 常用Mongoose方法
  7. win10 安装程序错误,the setup files are corrupted.please obtain a new copy of the program
  8. Java将XML类型的文本转换为JSON
  9. AVR 工具指南(一)
  10. SpringMVC -- 梗概--源码--贰--RestFul收参(了解) @PathVariable
  11. python自动化测试-Python自动化测试入门,看这一篇就足以
  12. 人生值得珍藏的80句话
  13. 管理感悟:建议工作文档多使用表格EXCEL
  14. 数学与计算机相关的题目,数学与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数学与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15. Spring MVC学习(6)—Spring数据类型转换机制全解【一万字】
  16. switch语句的ns图怎么画_switch语句流程图 c语言中swtich怎么画流程图
  17. 自然辩证法2018版_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8. jquery常用方法之siblings方法
  19. 谷歌404页面html,简洁404页面HTML好看的404错误页源码
  20. 预警期刊数量再次刷新:文章一投就拒稿,投稿之前要牢牢记住这几点

热门文章

  1. 洛谷P2357 守墓人(差分+树状数组)
  2. JavaScript的起源故事
  3. 重磅炸弹 诺基亚N71简体中文版全国抢先预览
  4. java数组的下界,Java泛型_上界extends_下界super
  5. 用一封邮箱定位对方的位置
  6. 西乡中学2021艺体生高考成绩查询,2019年西乡中学特长生评分标准
  7. SKYLIN TerraExplorer Pro 后台控制导航控件的显示隐藏(指北针、放大、缩小等)
  8. View系列 (三) — Measure 流程详解
  9. 简单两步,将Windows11右键菜单修改为Windows10风格
  10. 机器学习工程师 — Udacity 基于CNN和迁移学习创建狗品种分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