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习的正确姿势

NGS系列文章包括NGS基础、高颜值在线绘图和分析、转录组分析 (Nature重磅综述|关于RNA-seq你想知道的全在这)、ChIP-seq分析 (ChIP-seq基本分析流程)、单细胞测序分析 (重磅综述:三万字长文读懂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的最佳实践教程)、DNA甲基化分析、重测序分析、GEO数据挖掘(典型医学设计实验GEO数据分析 (step-by-step))、批次效应处理等内容。

过去的致命疾病在现代社会不再致死,人类因此摆脱了自然选择,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早在70年前,科学家就注意到人类基因组正在不断累积基因突变,而其中大部分突变是有害的。以人类的低生育率要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许多科学家们为人类的未来感到十分忧虑。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参考资料 Nature 等

编译 七君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现在患有近视眼、过敏、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人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这些病,很可能是逃离了自然选择后,人类患上的现代病。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疾病是人类基因组正在缓慢衰败、累积有害突变的征兆。

随着大量证据的出现,这个现象也被命名为突变载量递增(increasing mutational load)。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 DNA 发生的变化说起。

你的 DNA 是你的合成蓝图,它们一半是来自你妈的拷贝,另一半是来自你爸的拷贝。但是拷贝的过程中,DNA 会出错,这就是突变。我们出生时,平均每个人拥有100个爸妈没有的新突变。

虽然不是所有的突变都是有害的,但要是在史前,携带多种有害突变的孩子恐怕没法活到生子,甚至都无法养活自己,他们的基因无法进入人类基因池,而被自然选择淘汰。

1.2万年前的智人男性 Mandal man

@lvain Entressangle & Elisabeth Daynes/Science Source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经历了残酷的自然选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遗产——DNA 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但是随着农业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人的生存环境比祖先们的要友好得多,许多致死疾病也不再致命,自然选择的作用开始减弱。

比如,20世纪初的时候,携带I型糖尿病(一种高度可遗传的糖尿病)的风险基因的人一般会早死,服从自然选择。但是现在,这些人可以终身使用胰岛素,过上正常的生活,生儿育女,把他们的有害突变遗传下去。

和I型糖尿病类似,不少突变导致的疾病在现代社会里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过去的致命疾病现在变成了慢性病,靠药物可以控制,因此相关基因突变也不会从基因池中被剔除。

实际上,科学家们对小鼠、蠕虫和其他许多动物的实验发现,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实验室动物的突变发生率会不断增长,整个种群会变弱,适合度(生物个体或群体适应环境的程度)降低。

换言之,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基因池成了有害突变的避难所。

自然选择下线

最开始发现人类基因组不断累积突变的现象的是美国遗传学家,因为发现X射线诱导突变而获得诺奖(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 |动图展示历年生理学奖)的 Hermann Joseph Muller。Muller 在大约70年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现象。

Hermann Joseph Muller

@britannica

Muller 当时的研究发现,有害突变会不断产生,平均每个新生儿带着50-100个新的突变出生。这还不算,我们已经从父母和祖先那里继承了一大坨有害突变了。而纵观人的一生,每次细胞分裂,都会收获3个突变。

Muller 担心,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诸多限制,甚至开始操纵自然的人类要为此买单,承受由于缺乏自然选择带来的“自净”功能而导致的恶果。

即使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Muller 的担心也并不多余。50年代,美国在大量测试核武器,辐射尘埃在大气中四处散播。发现X射线诱导突变的 Muller 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他担心核武器试验将要将人类逼上灭绝的道路。

雪上加霜的是,Muller 还发现,人类基因组里有很多基因连锁群(linkage group),相当于捆绑销售(遗传),无法拆开的一群基因,它们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有害基因会影响这些基因连锁群,产生连锁反应。这就是著名的缪勒氏齿轮(Muller's ratchet)——基因连锁群只会变得越来越差,而不会反弹,就像无法反转的齿轮一样。

意识到了这点后,在1950年的 Our load of mutation 一文中,Muller 指出,如果突变率太高,人类基因组会不可避免的恶化,最终导致人类灭亡

“很难解释人类是如何幸存的”

那么,人类的突变率究竟有多大呢?

在 Muller 眼中,突变率高于0.5是危险的,也就是说,每代每个人的突变应当不超过0.5个,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不会灭绝。

2018年,在一次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演讲中,研究了突变载量18年的康奈尔大学的遗传学教授 John C. Sanford 指出,“学遗传学的人都知道,人类基因组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有害突变,突变载量太大。现在科学家们的共识是,人类突变的速率是,每代人的每个人平均贡献了100个突变,”远远超过 Muller 给出的数字。

来看一些具体的研究。

1997年,生物学的另一位大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遗传学家 James F. Crow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论文发现,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有害突变一直在不断累积。Crow 估计,有害突变导致的繁殖能力下降率大概是每代人下降1-2%

无独有偶,1996年,一些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的研究者在对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里也有DNA,和细胞核里的DNA不同)测序(测序发展史,150年的风雨历程)后,也发现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累积的突变太多。在这篇被引用了260多次论文中,他们发问:“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个问题,那就是带有这么高突变载量的系统如何演化下去。”

更糟糕的是,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非中性突变都是有害突变。

作为证据,1999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生物学家 Adam Eyre-Walker 和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家 Peter D. Keightley 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基因突变率非常高,而且其中只有少部分是有益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这项研究目前被引用了超过400次。

具体来说,Eyre-Walker 和 Keightley 对41 471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碱基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从6百万年前,也就是人类和黑猩猩分化后人类累积了143个突变,其中88个是有害突变。

Eyre-Walker 和 Keightley 直接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很难解释人类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因为人类的突变率如此之高(U>>1,每代的每个人的突变远大于1个),而繁殖率又如此之低,这对一个物种来说是很矛盾的。人类,以及人类的近亲的有害突变率如此之高,以至于这些物种的存活很成问题。”

人类基因组衰落的症状

人类基因组的衰变已经有了具体的症状。

201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的80年里,爱学习的基因衰落了

研究者对近13万名出生在1910-1990年间的冰岛人进行了基因测序,并计算了62万个和受教育时长有关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olygenic score)。

他们发现,那些携带和更长受教育时间相关基因的人生的孩子更少,也就是说高学历基因在整个冰岛基因池中的百分比正变得越来越低。而即使是那些携带了“爱学习”基因,但事实上没有接受很长时间教育的人,生的孩子也更少。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 Kari Stefansson 表示:“人类是因为大脑才和其他物种不一样,而教育是训练大脑的重要途径。但是和受教育年限有关的基因在基因池里却正变得越来越少。”他们还估计,平均每10年,冰岛人的IQ就会下降0.3分(IQ均值为100,大多数人的IQ在70-130之间)。

这不仅仅是冰岛一个国家的问题。早在在2016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 Jonathan Beauchamp 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也指出,美国人的“爱学习”基因也在人群基因池中逐渐缓慢地消失。

其实早在2010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 Michael Lynch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里就整理了人类基因组衰退的显性证据:在美国,自闭症、男性不孕不育、哮喘、免疫系统紊乱、糖尿病等疾病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预期;美国和英国的国民智商在过去的100年里呈缓慢下降趋势。

Lynch 认为:“现在存在大量可以减少坏基因带来的病痛的医疗技术,这就导致自然选择对有害突变松绑,”结果就是,有害突变在人类基因池中不断累积,“每代人的生理和心智机能会衰退1%。这些效应的可以预见的长期结果就是,人类的基因组衰退。”

他估计,如果没有自然选择,人类的适合度每一代下降1-3%,人类会经历生理、神经和外观上的显著失调,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国民的表型每过200-300年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他们的生理、形态、神经活动水平每200-300年就会大变样。

为什么大自然要针对人类?

@Charles R. Knight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吓尿了,大自然为什么要这样为难智人,针对智人?智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这不是大自然故意针对智人,而是针对在场所有无法快速繁殖的生物。

所有无法快速繁殖的物种在演化时都会面临一大难题——霍尔丹两难(Haldane’s dilemma)。早在 DNA 测序技术发明前,生物学家们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1957年,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约翰·霍尔丹(John Haldane)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物种要花多少代价(死掉多少个体,生出多少新个体),才能消除基因池中适应不良的那些“劣等”个体?

他先计算人工选育的情况:一个繁殖场到底要繁育多少动物,淘汰(杀掉)多少不合格的动物,才能保证能同时把拥有所有好的特质的个体都挑选出来。这样一来,繁殖场只要经过少量的几代培育,就能繁殖出一批最优秀的牲畜,不良个体不再出现,繁殖场的收益就能得到最大化。

可是,这样一波计算后,霍尔丹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十分困惑不解的矛盾。那就是,如果养的是牛,一半的母牛都不能被淘汰(在繁殖前杀掉),因为牛的繁殖率不够高,若淘汰太多母牛,最后会导致种群数量不够延续后代,更加没法人工培育优良品种了。

霍尔丹还发现,这个矛盾在自然界也适用。简单来说,如果环境发生突变,生物需要通过让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的方式淘汰有害基因以适应环境,那么它们反而会因此灭绝。

换言之,无法快速繁殖的生物(如人类和牛)会因为无法快速地演化而灭绝。这就是霍尔丹两难吊诡的地方。霍尔丹认为,这个两难是生物学的本质,应当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心。

霍尔丹两难后来引起了另外一个生物学大佬,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Motoo Kimura)的兴趣。

1968年,他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到了更惊人的结论:“要在保持种群数量的同时把有害突变替代掉的话,每个人都要生327万个孩子才行。”因为觉得这个数字过于奇葩,他才提出了著名的中性演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大部分突变并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自然选择对它们呈中性)。

乐观派

当然,虽然大部分科学家承认人类基因组突变量累积的事实,但是一些人对这个现象的后果却比较乐观。他们的主要观点大概是三类。

第一类观点是,人类基因组里的大部分是垃圾 DNA,它们不编码蛋白质,换句话说没什么用。这些垃圾 DNA 即使突变了,也不影响整体的功能嘛。

但是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驳斥。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公共联合研究项目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指出,人类基因组的80%都具有功能。

此外,2003年,上文提到的 Peter Keightley 和 Michael Lynch 在发表在 Evolution 上的论文中指出:“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突变,这是演化遗传学的的受到广泛承认的原理,拥有分子遗传学数据的证据基础。”

当然,也有人提出,累积太多有害突变的人要“遭天谴”,也就是说大自然会给每个人一个突变指标,如果超过这个指标,他们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活不到性成熟,找不到对象或者生不出娃什么的,所以不用担心啦。这套学说被称为突变计数理论(mutation count mechanism)。

还有一类说法是,有害突变会互相放大,导致有很多有害突变的人被早早淘汰掉,所以最终能留下来的人应该没有很多有害突变,这类理论叫做协同上位(synergistic epistasis mechanism)。

总之,下面两种假说的主要观点是,总有一天有害基因会被淘汰掉,不要担心啦。但如果这类假说是真的,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看到许多人在病痛中早死,或孤独地活着的怪现象。

原来,老师每年都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这可能是真的。

(⊙ˍ⊙)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https://shimo.im/docs/jKCdJKw3vchwqv3V/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文章版权归《万物》杂志官方微信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 bd@wanwuweb.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献精读

  • 2018年生信宝典阅读最高文章Top10

  • Nature重磅综述 |关于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知乎阅读三百万的生信学习指南

  • 这些基因的名字太有才了,研究一下都可以发10分文章

  • 人类多能性干细胞研究20周年:起始于5个细胞系,我们未来20年的进步将取决于我们现在做的

  • 许多癌症的发生只是概率问题 专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系主任拉尔夫·赫鲁班

  • 肿瘤化疗无效是对预先存在的突变的选择还是诱发新突变,Cell给你答案

  • “人鸡胚胎”破解生命起源奥秘,百年来首次证实“组织者”存在于人体 |《Nature》发表重磅论文

  • 被高中生物骗了这么多年,原来人体内细胞的DNA是有不同的?

  • 周琪院士正面回应:60万一针有用吗?(干细胞治疗)

  • CRISPR-CAS9发展历程小记

  • 一场大病引起的诺贝尔2017年生理学奖角逐

  • Science搞反狗脑 - 人脑和狗脑一样?

  • 一篇压根不存在的文献被引用400次?!揭开” 幽灵文献” 的真面目

  • Nature我的研究对后人毫无用途:21%的学术论文自发布后从未被引用

  • SCI-HUB镜像,  SSH隧道访问学校内网

  • 为了速成生物学,一位程序员探索了”爆款”基因背后的秘密

  • Nature邀请6位专家为您支招如何写出一流论文?

  • Cell:荧光标记out了,AI不用“侵入”也能识别细胞死活和类型

  • 如果你经常用PubMed,那么这个插件将非常好用!

  • 生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数字概念,多少,多大,多快

  • 王秀杰研究组合作发现m6A修饰在小脑发育中的新功能 (附2018上半年m6A研究文章和点评)

  • 把人类宝宝和黑猩猩幼崽一起养大,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结局可能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 你体内的细胞“成精了”?居然还互相看对了眼?

  • 父爱无言!科学家首次发现来自爸爸的基因,可以通过胎儿来控制妈妈对宝宝的爱

  • 饿死癌细胞?还是先看看肿瘤中的异常代谢的特征分析和背后的遗传与环境互作吧!

  • 2018Cell系列相变最强综述,未来已来,你在哪

  • 2018“不务正业”的化学奖又发给了生物

  • 2018美日科学家因免疫治疗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动图展示历年生理学奖

  • Nature综述-整合组学分析护航健康,推动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 勤能补拙,过目不忘,提高m6A助力好记性?中科院王秀杰/杨运桂合作最新成果

  • 综述:变温动物的适应性免疫

  • 你的DNA都会玩摇滚了,你却还是个音痴

  • “乱搞”的动物可能只是脸盲?新研究发现24个基因决定动物“忠诚度”

  • 经常喜欢熬夜?也许你天生就是“夜型人”基因!

  • 基因编辑婴儿违规,预防艾滋还是了解下啪啪啪为何会传染(视频)

  • 读趣味漫画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颠覆!垃圾DNA不是垃圾!活细胞成像实时演绎基因调控全过程!

  • Nature重磅!肥胖有救了:分析了362499个人,发现了98个与肥胖相关的遗传信号,其中29个是第一次发现

  • 当细胞生物学遇上计算机思维,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 整天泡实验室已经out了,会写代码才是不被淘汰的关键

  • Science文章背靠背揭示癌症中细胞感应氧气的新机制

  • 跟随美国博导12年,我学到最深刻的不是科研,而是这个。。。

  • 宏基因组分析教程

  • 微生物组入门必读+宏基因组实操课程

  • Nature综述:大佬手把手教你分析菌群数据

  • Nature综述:微生物构成的氮循环网络

  • Nature替宠物正名:宝宝身体好,猫狗不可少

  • DNA提取也能发Nature?

  • 学术论文图表基本规范大全

  • Microbiome:中国科学家完成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集的构建(张和平、魏泓、秦楠点评)

  • 一片看懂肠道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

  • 岛国科普—生命大跃进

  • 人体上的生命:看完此片我想把身上的细菌寄生虫供起来

  • 3分和30分文章差距在哪里?

  • 你想要的生信知识全在这—生信宝典

  • NB:实验vs分析,谁对结果影响大

  • NC:16S序列预测培养基配方

  • Cell: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

  • 35张图,看懂肠道和大脑的魔性关系

  • 深度好文—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 宏基因组领域杂志简介及最新影响因子

  • 学术图表的基本配色方法

  • 手把手带你重现菌群封面文章图表

  • 79个超强微生物知识助你孕育超优宝宝

  • 漫谈16S的前世今生

  • 16S+功能预测发Sciences

  • Nature: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 Nature: 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深入研究微生物组

  • Nature:肠道菌群如何划分肠型

  • 一条命令轻松绘制CNS顶级配图-ggpubr

  • Co-occurrence网络图在R中的实现

  •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分析套路

  • 简单漂亮的在线生信绘图工具

  • 一文读懂微生物组

  • 生信9天速成班—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人

  • 进化树 一文读懂 Evolview基础 Evolview进阶 iTOL美化 iTOL进阶

  • 自学生信-biostar handbook

  • 用PCR之歌怀念PCR之父凯利·穆利斯:生物学从此人分为PCR之前,PCR之后

  • NCB|心咽发育多样化的单细胞转录轨迹分析

  • 学生说 |当代硕博生常犯错觉图鉴

  • 整合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结构的致病机制分析

  • 万能转换:R图和统计表转成发表级的Word、PPT、Excel、HTML、Latex、矢量图等

  • Manuscript match— 找到最适合你文章的那个ta(之期刊杂志)

  • 这个Nature推荐的代码海洋竟然有文章作者上传的所有可重现性脚本,涉及单细胞、微生物组、转录组分析、机器学习等相关

  • iBiology |真·免费的最好生物科学知识盛宴

  • 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 |动图展示历年生理学奖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八一八,那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DNA metabarcoding: 条形码的追踪饮食摄入之路

  • 你转发的四倍体锦鲤还好吗?NC首次鉴定出异源四倍体鱼类的祖先二倍体并成功进行亚基因组拆分

  • RNA-seq最强综述名词解释&思维导图|关于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续)

  • 美国科学院公布未来10年农业发展的五大方向,生物信息和微生物组占两项!

  • Cell 单细胞文章 | 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 在论文修改了 5 次之后,院士作者终于怼了“不共戴天”的审稿人

  • 城市里的穷人最容易“喜当爹”,但概率也没你想得那么高

往期精品

画图三字经 生信视频 生信系列教程

心得体会 TCGA数据库 Linux Python

高通量分析 免费在线画图 测序历史 超级增强子

生信学习视频 PPT EXCEL 文章写作 ggplot2

海哥组学 可视化套路 基因组浏览器

色彩搭配 图形排版 互作网络

自学生信 2019影响因子 GSEA 单细胞

后台回复“生信宝典福利第一波”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教程合集

“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从基因组的持续衰败来看,这可能是真的相关推荐

  1. wordpress插件翻译不生效_谷歌浏览器自带翻译功能如何设置?不喜欢用插件的快来看...

    谷歌浏览器是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浏览器,在日常使用中如果想要翻译网页中的内容,可以使用第三方插件,但其实谷歌有自带的翻译功能,下面就来看一下怎样开启谷歌自带的翻译功能. 首先在电脑上打开谷歌浏览器,进 ...

  2.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

    本文由<万物>杂志官方微信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过去的致命疾病在现代社会不再 ...

  3. 95后实习生的远程办公体验(asp.net mvc\C#技术栈)

    这个月我们做了一件别人看起来很疯狂的事情,就是让一批95后的实习生实行远程办公,效果还不错,于是写此文总结一下. 其实认真算算,我自己的远程工作经验有十年了吧,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天气不好就申请在家办公, ...

  4. 马斯克推荐的「50种认知偏差」,这是我见过的最爆笑的解读!

    这是马斯克在推特上分享的一张图,并且推荐所有年轻人都要学习. 让我们看看,这位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给了年轻人什么忠告呢? 下面是网上找到的翻译,以及老K自己的解读: 1.基本归因错误:我们经常根据个性或者 ...

  5. 成功上岸阿里,深度学习知识考点总结

    点赞再看,养成习惯,微信公众号搜索[JackCui-AI]关注这个爱发技术干货的程序员.本文 GitHub https://github.com/Jack-Cherish/PythonPark 已收录 ...

  6. 【乱码与杂谈】接受不完美

    [乱码与杂谈]接受不完美 ​ --乱码与杂谈,都是戏言. 开个玩笑 这世界上不缺少完美主义者. 但更多的,多半是虚假的完美主义者.眼不见为净. 在代码界,这种情况更是很多. 例如你别人的文档的时候:~ ...

  7. iphone手机信号差?教你一招辨别基带是高通还是英特尔

    iphone手机信号差?教你一招辨别基带是高通还是英特尔,望转告! 虽说iPhone手机的优势很多,很多的人愿意购买iPhone手机,但是iPhone手机从一开始出来到现在一直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iP ...

  8. 深度拆解:直播带货的现状与未来?

    直播带货的热度一路飙升,受到疫情影响,CEO们开始涌进直播间带货,更是炒热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本文笔者结合热点分享了自己关于直播带货的几点思考,对直播带货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场疫情,把直播带货推向了 ...

  9. 一晚带货千万,谁在买8000一面的健身镜?

    来源 | 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 作者 | 王亚琪 编辑|斯问 近8000块一面镜子,真的会有人会买吗? 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多数人,答案基本都是不会.但是,当这面镜子是一面能让你变美的 ...

最新文章

  1. 后勤问题怎么办。。。(求刊登)
  2. 使用AOP与注解记录Java日志
  3. MyBatis中编写sql语句小于号报错
  4. MongoDB搭建和简单操作(windows环境)
  5. 造轮子是什么意思_聊聊在阿里工作一年的收获,什么是真正的技术能力?
  6. Docker与容器安全
  7. input输入框提示从数据库查出来的一堆数据
  8. keras 升级_如何入门Keras?
  9. Android measure过程分析
  10. Tomcat之—— linux/centos 解决Tomcat内存溢出
  11. MacBook 运维软件
  12. 基于SSM+SpringBoot+Thymeleaf+LayUI的高校大学生成绩分析管理系统(附论文)
  13. 怎么做无线路由跟服务器一个网段,一个宽带装两个路由器怎么设置?
  14. 48搜索相关参数梳理以及bouncing results问题解决方案
  15. C++ 开源密码库之OpenSSL的使用
  16. 持续不定期更新:CFDC++之拟一维喷管流动的数值解(2)
  17. js中整除符号_JavaScript的算术运算符
  18. 威廉.布莱克 和 他的诗歌
  19. 'https://dl.google.com/dl/android/maven2/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3.1.2/gradle-3
  20. 修改计算机基本信息,windows10系统下怎样更改基本信息中的制造商型号

热门文章

  1. 微信小程序开发需要注意的29个坑
  2. 一个基于CC2530的智能恒温空调的具体案例
  3. 生产型WMS系统:库内管理功能设计
  4. 树莓派利用python控制57步进电机
  5. Android 实现书籍翻页效果----原理篇
  6. H3C华三模拟器HCL安装与下载(HCL_v2.1.2版本)
  7. 计算机窗口颜色不能自定义,用RBG颜色设置自定义颜色
  8.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动手试一试8-6城市名
  9. 微信自定义菜单java_Java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九)--微信自定义菜单的创建实现
  10. 2021年秋招面经分享·乐鑫【数字IC设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