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99%的同学不做搜索引擎,但99%的同学一定实现过检索功能。搜索,检索,这里面到底包含哪些技术的东西,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全网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如何?

全网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如上图,核心子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粉色部分):

(1)spider爬虫系统

(2)search&index建立索引与查询索引系统,这个系统又主要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用于生成索引数据build_index
  • 一部分用于查询索引数据search_index

(3)rank打分排序系统

核心数据主要分为两部分(紫色部分):

(1)web网页库

(2)index索引数据

全网搜索引擎的业务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写入”和“检索”分离的系统。

写入是如何实施的?

系统组成:由spider与search&index两个系统完成。

输入:站长们生成的互联网网页。

输出:正排倒排索引数据。

流程:如架构图中的1,2,3,4:

(1)spider把互联网网页抓过来;

(2)spider把互联网网页存储到网页库中(这个对存储的要求很高,要存储几乎整个“万维网”的镜像);

(3)build_index从网页库中读取数据,完成分词;

(4)build_index生成倒排索引;

检索是如何实施的?

系统组成:由search&index与rank两个系统完成。

输入:用户的搜索词。

输出:排好序的第一页检索结果。

流程:如架构图中的a,b,c,d:

(a)search_index获得用户的搜索词,完成分词;

(b)search_index查询倒排索引,获得“字符匹配”网页,这是初筛的结果;

(c)rank对初筛的结果进行打分排序;

(d)rank对排序后的第一页结果返回;

站内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如何?

做全网搜索的公司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公司要实现的其实只是一个站内搜索,以58同城100亿帖子的搜索为例,其整体架构如下:

站内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如上图,与全网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相比,差异只有写入的地方:

(1)全网搜索需要spider要被动去抓取数据;

(2)站内搜索是内部系统生成的数据,例如“发布系统”会将生成的帖子主动推给build_data系统;

画外音:看似“很小”的差异,架构实现上难度却差很多,全网搜索如何“实时”发现“全量”的网页是非常困难的,而站内搜索容易实时得到全部数据。

对于spider、search&index、rank三个系统:

(1)spider和search&index是相对工程的系统;

(2)rank是和业务、策略紧密、算法相关的系统,搜索体验的差异主要在此,而业务、策略的优化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里的启示是:

  • Google的体验比Baidu好,根本在于前者rank牛逼
  • 国内互联网公司(例如360)短时间要搞一个体验超越Baidu的搜索引擎,是很难的,真心需要时间的积累

前面的内容太宏观,为了照顾大部分没有做过搜索引擎的同学,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从正排索引、倒排索引一点点开始。

什么是正排索引(forward index)?

简言之,由key查询实体的过程,使用正排索引。

例如,用户表:

t_user(uid, name, passwd, age, sex)

由uid查询整行的过程,就时正排索引查询。

又例如,网页库:

t_web_page(url, page_content)

由url查询整个网页的过程,也是正排索引查询。

网页内容分词后,page_content会对应一个分词后的集合list。

简易的,正排索引可以理解为:

Map>

能够由网页url快速找到内容的一个数据结构。

画外音:时间复杂度可以认为是O(1)。

什么是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

与正排索引相反,由item查询key的过程,使用倒排索引。

对于网页搜索,倒排索引可以理解为:

Map>

能够由查询词快速找到包含这个查询词的网页的数据结构。

画外音:时间复杂度也是O(1)。

举个例子,假设有3个网页:

url1 -> “我爱北京”

url2 -> “我爱到家”

url3 -> “到家美好”

这是一个正排索引:

Map。

分词之后:

url1 -> {我,爱,北京}

url2 -> {我,爱,到家}

url3 -> {到家,美好}

这是一个分词后的正排索引:

Map>。

分词后倒排索引:

我 -> {url1, url2}

爱 -> {url1, url2}

北京 -> {url1}

到家 -> {url2, url3}

美好 -> {url3}

由检索词item快速找到包含这个查询词的网页Map>就是倒排索引

画外音:明白了吧,词到url的过程,是倒排索引。

正排索引和倒排索引是spider和build_index系统提前建立好的数据结构,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数据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快速的实现“用户网页检索”需求。

画外音,业务需求决定架构实现,查询起来都很快。

检索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假设搜索词是“我爱”:

(1)分词,“我爱”会分词为{我,爱},时间复杂度为O(1);

(2)每个分词后的item,从倒排索引查询包含这个item的网页list,时间复杂度也是O(1):

我 -> {url1, url2}

爱 -> {url1, url2}

(3)求list的交集,就是符合所有查询词的结果网页,对于这个例子,{url1, url2}就是最终的查询结果;

画外音:检索的过程也很简单:分词,查倒排索引,求结果集交集。

就结束了吗?其实不然,分词和倒排查询时间复杂度都是O(1),整个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求list的交集”,问题转化为了求两个集合交集。

字符型的url不利于存储与计算,一般来说每个url会有一个数值型的url_id来标识,后文为了方便描述,list统一用list替代。

list1和list2,求交集怎么求?

方案一:for * for,土办法,时间复杂度O(n*n)

每个搜索词命中的网页是很多的,O(n*n)的复杂度是明显不能接受的。倒排索引是在创建之初可以进行排序预处理,问题转化成两个有序的list求交集,就方便多了。

画外音:比较笨的方法。

方案二:有序list求交集,拉链法

有序集合1{1,3,5,7,8,9}

有序集合2{2,3,4,5,6,7}

两个指针指向首元素,比较元素的大小:

(1)如果相同,放入结果集,随意移动一个指针;

(2)否则,移动值较小的一个指针,直到队尾;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1)集合中的元素最多被比较一次,时间复杂度为O(n);

(2)多个有序集合可以同时进行,这适用于多个分词的item求url_id交集;

这个方法就像一条拉链的两边齿轮,一一比对就像拉链,故称为拉链法;

画外音:倒排索引是提前初始化的,可以利用“有序”这个特性。

方案三:分桶并行优化

数据量大时,url_id分桶水平切分+并行运算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如果能将list1和list2分成若干个桶区间,每个区间利用多线程并行求交集,各个线程结果集的并集,作为最终的结果集,能够大大的减少执行时间。

举例:

有序集合1{1,3,5,7,8,9, 10,30,50,70,80,90}

有序集合2{2,3,4,5,6,7, 20,30,40,50,60,70}

求交集,先进行分桶拆分:

桶1的范围为[1, 9]

桶2的范围为[10, 100]

桶3的范围为[101, max_int]

于是:

集合1就拆分成

集合a{1,3,5,7,8,9}

集合b{10,30,50,70,80,90}

集合c{}

集合2就拆分成

集合d{2,3,4,5,6,7}

集合e{20,30,40,50,60,70}

集合e{}

每个桶内的数据量大大降低了,并且每个桶内没有重复元素,可以利用多线程并行计算:

桶1内的集合a和集合d的交集是x{3,5,7}

桶2内的集合b和集合e的交集是y{30, 50, 70}

桶3内的集合c和集合d的交集是z{}

最终,集合1和集合2的交集,是x与y与z的并集,即集合{3,5,7,30,50,70}。

画外音:多线程、水平切分都是常见的优化手段。

方案四:bitmap再次优化

数据进行了水平分桶拆分之后,每个桶内的数据一定处于一个范围之内,如果集合符合这个特点,就可以使用bitmap来表示集合:

如上图,假设set1{1,3,5,7,8,9}和set2{2,3,4,5,6,7}的所有元素都在桶值[1, 16]的范围之内,可以用16个bit来描述这两个集合,原集合中的元素x,在这个16bitmap中的第x个bit为1,此时两个bitmap求交集,只需要将两个bitmap进行“与”操作,结果集bitmap的3,5,7位是1,表明原集合的交集为{3,5,7}。

水平分桶,bitmap优化之后,能极大提高求交集的效率,但时间复杂度仍旧是O(n)。bitmap需要大量连续空间,占用内存较大。

画外音:bitmap能够表示集合,用它求集合交集速度非常快。

方案五:跳表skiplist

有序链表集合求交集,跳表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将有序集合求交集的复杂度由O(n)降至接近O(log(n))。

集合1{1,2,3,4,20,21,22,23,50,60,70}

集合2{50,70}

要求交集,如果用拉链法,会发现1,2,3,4,20,21,22,23都要被无效遍历一次,每个元素都要被比对,时间复杂度为O(n),能不能每次比对“跳过一些元素”呢?

跳表就出现了:

集合1{1,2,3,4,20,21,22,23,50,60,70}建立跳表时,一级只有{1,20,50}三个元素,二级与普通链表相同。

集合2{50,70}由于元素较少,只建立了一级普通链表。

如此这般,在实施“拉链”求交集的过程中,set1的指针能够由1跳到20再跳到50,中间能够跳过很多元素,无需进行一一比对,跳表求交集的时间复杂度近似O(log(n)),这是搜索引擎中常见的算法。

简单小结一下:

(1)全网搜索引擎系统由spider, search&index, rank三个子系统构成;

(2)站内搜索引擎与全网搜索引擎的差异在于,少了一个spider子系统;

(3)spider和search&index系统是两个工程系统,rank系统的优化却需要长时间的调优和积累;

(4)正排索引(forward index)是由网页url_id快速找到分词后网页内容list的过程;

(5)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是由分词item快速寻找包含这个分词的网页list的过程;

(6)用户检索的过程,是先分词,再找到每个item对应的list,最后进行集合求交集的过程;

(7)有序集合求交集的方法有:

  • 二重for循环法,时间复杂度O(n*n)
  • 拉链法,时间复杂度O(n)
  • 水平分桶,多线程并行
  • bitmap,大大提高运算并行度,时间复杂度O(n)
  • 跳表,时间复杂度为O(log(n))

画外音:面试应该够用了。

大部分工程师未必接触过“搜索内核”,但互联网业务,基本会涉及“检索”功能。还是以58同城的帖子业务场景为例,帖子的标题,帖子的内容有很强的用户检索需求,在业务、流量、并发量逐步递增的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实现检索需求呢?

原始阶段-LIKE

创业阶段,常常用这种方法来快速实现。

数据在数据库中可能是这么存储的:

t_tiezi(tid, title, content)

满足标题、内容的检索需求可以通过LIKE实现:

select tid from t_tiezi where content like ‘%天通苑%’

这种方式确实能够快速满足业务需求,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效率低,每次需要全表扫描,计算量大,并发高时cpu容易100%;

(2)不支持分词;

初级阶段-全文索引

如何快速提高效率,支持分词,并对原有系统架构影响尽可能小呢,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建立全文索引:

alter table t_tiezi add fulltext(title,content)

使用match和against实现索引字段上的查询需求。

全文索引能够快速实现业务上分词的需求,并且快速提升性能(分词后倒排,至少不要全表扫描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只适用于MyISAM;

(2)由于全文索引利用的是数据库特性,搜索需求和普通CURD需求耦合在数据库中:检索需求并发大时,可能影响CURD的请求;CURD并发大时,检索会非常的慢;

(3)数据量达到百万级别,性能还是会显著降低,查询返回时间很长,业务难以接受;

(4)比较难水平扩展;

中级阶段-开源外置索引

为了解决全文索的局限性,当数据量增加到大几百万,千万级别时,就要考虑外置索引了。外置索引的核心思路是:索引数据与原始数据分离,前者满足搜索需求,后者满足CURD需求,通过一定的机制(双写,通知,定期重建)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原始数据可以继续使用Mysql来存储,外置索引如何实施?Solr,Lucene,ES都是常见的开源方案。其中,ES(ElasticSearch)是目前最为流行的。

Lucene虽好,潜在的不足是:

(1)Lucene只是一个库,需要自己做服务,自己实现高可用/可扩展/负载均衡等复杂特性;

(2)Lucene只支持Java,如果要支持其他语言,必须得自己做服务;

(3)Lucene不友好,这是很致命的,非常复杂,使用者往往需要深入了解搜索的知识来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为了屏蔽其复杂性,还是得自己做服务;

为了改善Lucene的各项不足,解决方案都是“封装一个接口友好的服务,屏蔽底层复杂性”,于是有了ES:

(1)ES是一个以Lucene为内核来实现搜索功能,提供REStful接口的服务;

(2)ES能够支持很大数据量的信息存储,支持很高并发的搜索请求;

(3)ES支持集群,向使用者屏蔽高可用/可扩展/负载均衡等复杂特性;

目前,快狗打车使用ES作为核心的搜索服务,实现业务上的各类搜索需求,其中:

(1)数据量最大的“接口耗时数据收集”需求,数据量大概在10亿左右;

(2)并发量最大的“经纬度,地理位置搜索”需求,线上平均并发量大概在2000左右,压测数据并发量在8000左右;

所以,ES完全能满足10亿数据量,5k吞吐量的常见搜索业务需求。

高级阶段-自研搜索引擎

当数据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0亿、100亿数据量;并发量也进一步增加,达到每秒10万吞吐量;业务个性也逐步增加的时候,就需要自研搜索引擎了,定制化实现搜索内核了。

到了定制化自研搜索引擎的阶段,超大数据量、超高并发量为设计重点,为了达到“无限容量、无限并发”的需求,架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扩展性”,力争做到:增加机器就能扩容(数据量+并发量)。

58同城的自研搜索引擎E-search初步架构图如下:

(1)上层proxy(粉色)是接入集群,为对外门户,接受搜索请求,其无状态性能够保证增加机器就能扩充proxy集群性能;

(2)中层merger(浅蓝色)是逻辑集群,主要用于实现搜索合并,以及打分排序,业务相关的rank就在这一层实现,其无状态性也能够保证增加机器就能扩充merger集群性能;

(3)底层searcher(暗红色大框)是检索集群,服务和索引数据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服务启动时可以加载索引数据到内存,请求访问时从内存中load数据,访问速度很快:

  • 为了满足数据容量的扩展性,索引数据进行了水平切分,增加切分份数,就能够无限扩展性能,如上图searcher分为了4组
  • 为了满足一份数据的性能扩展性,同一份数据进行了冗余,理论上做到增加机器就无限扩展性能,如上图每组searcher又冗余了2份

如此设计,真正做到做到增加机器就能承载更多的数据量,响应更高的并发量。

简单小结一下:

为了满足搜索业务的需求,随着数据量和并发量的增长,搜索架构一般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1)原始阶段-LIKE;

(2)初级阶段-全文索引;

(3)中级阶段-开源外置索引;

(4)高级阶段-自研搜索引擎;

最后一个高级话题,关于搜索的实时性

百度为何能实时检索出15分钟之前新出的新闻?58同城为何能实时检索出1秒钟之前发布的帖子?

实时搜索引擎系统架构的要点是什么?

大数据量、高并发量情况下的搜索引擎为了保证实时性,架构设计上的两个要点:

(1)索引分级;

(2)dump&merge;

首先,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倒排索引的高效检索效率,任何对数据的更新,并不会实时修改索引。

画外音:因为,一旦产生碎片,会大大降低检索效率。

既然索引数据不能实时修改,如何保证最新的网页能够被索引到呢?

索引分级,分为全量库、日增量库、小时增量库。

如上图所述:

(1)300亿数据在全量索引库中;

(2)1000万1天内修改过的数据在天库中;

(3)50万1小时内修改过的数据在小时库中;

有修改请求发生时,只会操作最低级别的索引,例如小时库。

有查询请求发生时,会同时查询各个级别的索引,将结果合并,得到最新的数据:

(1)全量库是紧密存储的索引,无碎片,速度快;

(2)天库是紧密存储,速度快;

(3)小时库数据量小,速度也快;

分级索引能够保证实时性,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小时库数据何时反映到天库中,天库中的数据何时反映到全量库中呢?

dump&merge,索引的导出与合并,由这两个异步的工具完成:

dumper:将在线的数据导出。

merger:将离线的数据合并到高一级别的索引中去。

小时库,一小时一次,合并到天库中去;

天库,一天一次,合并到全量库中去;

这样就保证了小时库和天库的数据量都不会特别大;

如果数据量和并发量更大,还能增加星期库,月库来缓冲。

简单小结一下:

超大数据量,超高并发量,实时搜索引擎的两个架构要点:

(1)索引分级;

(2)dump&merge;

关于“搜索”与“检索”,GET到新技能了吗?

使用google map实现周边搜索的功能_「转」“搜索”的原理,架构,实现,实践,面试不用再怕了...相关推荐

  1. python高阶函数、map reduce 自己如何去定义_「python」高阶函数map、reduce的介绍

    Python map 先看官方介绍: map(function, iterable, ...)Return an iterator that applies function to every ite ...

  2. 关于使用google map实现周边搜索的功能

    由于公司项目是针对美国市场,所以接入的是google定位 谷歌地图sdk不像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那么好接入,一方面是纯英文,还有一方面国外文档习惯我们并不习惯,大多写得很简略 我的项目要实现附近宠物店 ...

  3. 用google map实现周边搜索功能

    项目要实现根据经纬度获取附近的建筑,由于项目在海外运营,谷歌地图首当其冲. 首先说明的是,该功能需要在服务端实现,也就是安卓的SDK不适用. api文档地址: https://developers.g ...

  4. solr入门之參考淘宝搜索提示功能优化拼音加汉字搜索功能

    首先看一下从淘宝输入搜索keyword获取到的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张:使用拼音的全程来查询 能够看到提示的是匹配的转换的拼音的方式,看最后一个提示项 这里另一个在指定分类文件夹下搜索的功能,难道后台还 ...

  5. 搜狗微信为什么搜不到服务器,搜狗微信搜索部分功能为什么下线 搜狗微信搜索部分功能将被下线详情介绍...

    搜狗高速浏览器v7.0.6.23715 官方正式版 类型:浏览器类大小:45.0M语言:中文 评分:8.9 标签: 立即下载 最近不少小伙伴在使用搜狗浏览器进行搜索微信公众等关键词的时候都会出现10天 ...

  6. solr入门之参考淘宝搜索提示功能优化拼音加汉字搜索功能

    http://blog.csdn.net/sqh201030412/article/details/51211551 首先看一下从淘宝输入搜索关键字获取到的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张:使用拼音的全程来查询 ...

  7. 一开机就是coloros恢复模式_「系统」一加氢OS 11升级 这俩功能终于等到 | realme新UI十月见...

    8月10日,一加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氢OS 11,但功能性变化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视觉上, 全新天气App,智能图库,文档矫正.智能剪辑.便签新增语音输入AI转换成文字,全新暗色模式动画.ORM内存管理技 ...

  8. 记录:谷歌地图google map api实现基本测距功能

    测距 demo-代码 <!DOCTYPE html> <eteral:html><head><meta name="viewport" c ...

  9. vue实现搜索框搜索新增_基于Vue el-autocomplete 实现类似百度搜索框功能_含真_前端开发者...

    效果图如下所示: 首先上代码 让数据触手可及 class="inline-input search-input" v-model="searchContent" ...

最新文章

  1. 再降64%,3.5M超轻量中英文OCR模型开源,身量缩减效果提升v4.1
  2. 设计模式(十一):从文Finder中认识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3. scrapy离线调试本地HTML文件
  4. Android RecyclerView初体验
  5.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
  6. VS2012下基于Glut 绘制立方体示例程序:
  7. redhat初始化yum源,使用阿里云yum源
  8. asp,jsp,php等web开发必懂技术---什么时候使用静态页,什么时候必须使用动态页...
  9. 【微信支付开发流程】
  10. 详细船舶信息爬虫教程:船讯网根据MMSI爬取对应船舶属性信息|附python爬虫代码
  11. 超快全球任播OCSP:白嫖谷歌云免费SSL证书!
  12. WiFi万能钥匙+小米手机拿到coffee店WiFi密码
  13. 【一文学会】vue.js入门到放弃
  14. 南卡和三星哪款蓝牙耳机音质好些?高颜值且音质好的蓝牙耳机测评
  15. depthimage-to-laserscan
  16. Nati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NIEM)操作手册
  17. hbase应用场景 java_Hbase Java API 使用
  18. 简单20行代码爬取王者荣耀官网1080p壁纸
  19. SK海力士将收购Intel的存储芯片业务,韩国巩固老大地位
  20. [历史档案]月光如水静静泻

热门文章

  1. python房子代码_基于python的链家小区房价爬取——仅需60行代码!
  2. python返回函数值并退出函数_Python函数的返回值和作用域
  3. 从服务器恢复系统,服务器恢复系统
  4. java回调函数 final_java中带回调函数的字符串替换,类似js中的replace(rgExp,function)...
  5. django框架 day07
  6. Jmeter+Ant+Jenkins接口自动化持续集成环境搭建(Linux)
  7. UVA 12101 Prime Path (素数筛+BFS)
  8. reveal end of document
  9.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读书笔记 (4) 第4章 View的工作原理
  10. MaciOS之多线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