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推荐

序一 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本书是一组严谨的心理学家用很长时间做实验,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学习的研究成果。包括:检索、间隔、巩固、细化、迁移…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记笔记和画线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没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只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你只是假装很努力!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的画线轻松得多,可惜,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序二 学习不止技巧

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是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这样的发现还有很多,本书就是这些认知心理学发现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总结。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无数人努力学习而无长进,原因往往在于方法不得当。
这本书介绍了关于记忆的基本原理,也颠覆了人们许多的传统认知,比如,作者驳斥了所谓学习风格理论,还介绍了为何间隔练习和合意困难对于学习反而极有帮助。

前言

坊间流传的学习方法一般都是错误的。仅靠直觉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书讲的是人们当下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学的更好、记得更牢,是否真心想学则取决于个人。
虽说有关学习的知识,以及学习背后的神经学原理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但不少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立即把这些原则与实用策略利用起来,会收效显著,而且也没有什么成本。

1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人们对于学习的一些共识:
首先,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已经学会的内容才不会再将来被需要的时候消失。
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要想从中学毕业,我们必须学好语言艺术、数学、科学,以及社会学课程;为了在工作中取得进步,我们要掌握职业技能,学会如何与不太好对付的同事相处;等到退休,我们还会产生新的兴趣和爱好;到晚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浇花养草的生活。擅长学习的人会终身受益。
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这里先直接列出支持本书论证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后面几章会展开说明。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鞋子,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学得好,什么时候学得不好。如果感觉学起来又慢又难,似乎毫无进展,我们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办法,但没意识到这些方法往往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烙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一个例子就是考试前的“填鸭”。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我们在阅读过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虽然大脑不像肌肉那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但负责学习的神经回路确实是可以强化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记忆,并练习所学的东西。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你再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间隔时间,你会在中断期间感到稍有生疏,或者在把两件或多件事情穿插在一起做时,检索的难度会更大,而且你会觉得收效不佳,但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学习效果更持久,而且以后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如果教学形式与你习惯的学习风格相符,你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例如习惯用视觉或听觉学习的人,就该用相应的形式教他们,但实例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人们在学习时可以运用多种天分,而且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一旦你能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下找到正确的答案。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
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各种错觉干扰。测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测验这种工具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你可以用它来发现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需要有已知作为基础。
如果只是机械式的重复,你会发现自己能记住的东西有限。不过你要是会细化知识,就可以无止境的学下去了。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越是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越多,就越有助于记忆。
把新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景中有助于学习。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心智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做到这些,就能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心智模型是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
许多人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学业无成是因为先天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每当你学到新东西时,大脑都会发生改变–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天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换言之,你就可以用失败来证明自己确实努力过,从失败中获知跟多的信息,知道自己是应该更加努力,还是应该尝试其他方法。你需要意识到,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像玩动作类电子游戏,试验新的自行车越野特技一样,想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就要明白努力与挫折时必不可少的。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假说、传言与直觉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理解心理活动方式的基础科学,依靠实证研究来考察人类感知、记忆,以及思考的方式。
在学习这个问题上,人们应该如何寻找到最有效的建议呢?盲从盲信是不明智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建议很简单,但并不是所有建议都有研究做基础–实际上,这样的建议并不多。另外,也不是所有研究都符合科学标准。

我们都是“不尽职学习者”

事实证明,在很多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和学的效果都不理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人们盲目迷信反复阅读、功利性记忆,以及重复的作用,但真相是,只靠一遍遍重复通常记不住什么东西。在学习上,这样做不会有持久效果。

荧光笔、下划线和反复阅读

重复接触可以强化记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重复本身并不能带来出色地长期记忆。
研究结论是:**在初次阅读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然而,对大学生的调查证明,教授们还是在用自己的老办法教学:标亮,加下划线,长时间盯着笔记与课本–还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至少到现在为止依然如此。

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

对一段文字越熟悉,越能流畅阅读,就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容。
掌握某节课或是课本中的某章,和掌握这些内容背后的道理并不是同一件事,然而重复阅读造成了一种假象,让你以为自己掌握了其背后的道理。能背诵课文或客场笔记并不代表你理解了它们所描述的要义,也不代表你会应用这些内容,更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把它们和已知联系起来。
自以为掌握了所学,是元认知欠佳的一个例子。所谓元认知,就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
已知的未知: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
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积累知识和创造同等重要。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更好地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创造力。毕竟,没有了知识,分析、综合、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高级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对要用到的东西一无所知,是不配谈实用的。
从厨艺到棋技,再到脑外科手术,不管在哪个领域,想要成为大师,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要靠慢慢积累才能获得。**只有在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演练,成果才会显现。精通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要成功当然要靠努力,但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如果我们不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并非“考试”,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另外一种可能: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从记忆中检索只是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识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检索练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我们在需要时,能将所学派上用场。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给后进者的建议也没有什么价值。关于如何学习,我们很多时候都自以为是,所谓的一套方法都建立在直觉与盲信上,禁不起实证研究的考验。感觉自己知道的假象一直缠着我们,让我们再那些没用的方法上白费力气。人们即便参加了实证研究,亲眼看到了证据,还是会被这种假象迷惑。假象的说服力相当大。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好的习惯之一应该是进行有规律的自测,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不会知道什么。
好消息是,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策略,能让大家学得更好,记得更牢,而且这些策略人人可用,时时可用。这些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例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交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等等。
由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需要复习早先学过的东西,持续更新已知,并把它们和新知联系起来,因此本书会反复涉及这些内容。

2 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反思会涉及多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或早期的训练内容,把这些和新体验联系起来,借助观察和思考,预先演练你下次可能采取的不同做法。
要想确保新知识在需要时能派上用场,“你要记住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担心的事情,把它们排成表:步骤1~4”,然后花心思钻研。这样在情况紧急、没有时间思考步骤的时候,你才能靠条件反射做出正确的举动。“你必须不断回忆这种操作,它才会变成条件反射。就像赛车手或医生处理紧急情况一样,你必须能不假思索,在条件反射的驱动下采取行动。一遍遍地回忆,一遍遍地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检索给记忆这条绳子打了结。重复检索能让记忆更清晰,而且它把记忆这条绳子又缠了一圈,使其变得更牢靠。
遗忘曲线”:说明我们的“记忆蔓越莓”从绳子上脱落的速度有多快。我们刚才还读过或听到的东西,有70%左右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被忘却。在这之后,遗忘速度开始变慢,剩下的30%左右会被缓慢遗忘。这说明:改善我们学习方法的一大挑战就在于找到办法中断遗忘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检索的威力称为测验效应。检索记忆中的知识可以让它们在今后更容易被想起来。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这就是测验效应,也被称作 检索–练习 效应
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这样才能让人努力达成认知,回忆才不会变成无意识的背诵。重复进行回忆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让大脑中的信息结合得更紧密,同时增加并强化头脑中用于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重复检索能把知识和技能深嵌在头脑中,使其成为条件反射,也就是大脑不需要刻意思考就可以做出反应。
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都是必需的。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法积累知识。同样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进行一次测验就可以把一周后的成绩提高11%。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
推迟时间回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做能更好地巩固记忆。当检索练习有间隔的时候,实验对象会在考试与考试之间遗忘一些内容,这会比集中练习产生更强的长期记忆。

如何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

检索练习有长期好处,检索与细化并不需要高科技。小测验有助于学习。

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与单单进行测验相比,给出反馈更能增强记忆。并且稍微把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产生比立即反馈更好的长期效果。
从总体来看,任何一种检索练习都有助于学习,检索时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记忆效果就越好。
反复检索可以强化记忆。测验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检索一段记忆的活动会改变这段记忆本身,可以让它在今后更容易被再次检索。
反复检索不仅可以让记忆更持久,还能让知识在更多变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检索,而且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强调重复阅读但不自测的学生,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知识水平。相比来看,进行过小测验的学生有双重优势:他们不仅能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能从检索练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测验后,学生们会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那些生疏的资料。
流利阅读不等于精通知识。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或新技能是有效的学习工具,也是保持长久记忆的有力武器。但凡需要大脑记住,需要在将来回忆的东西,都可以用到它–对于事实、复杂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技巧、运动技能来说都适用。

3 “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学习是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以及能够在以后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集中练习可以快速收效,但也会快速遗忘。有间隔的练习,穿插安排其他的学习内容,加上多样化的练习,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记忆得更长久,而且更为实用。

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快速频繁的练习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因此有间隔的练习更为有效。出现了一些遗忘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在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也是一种胜过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
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多样化练习,能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能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
想要在不同条件下获得成功,就要有相应的行为。你对条件的领悟更加透彻,并且发展出了一套更为灵活的“行为词汇表”–应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行为。
通过难度较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大脑编成了一个更简单、相对来说更直白的心理表征。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
运动技能学习和与之相对的认知性学习,都可以从多样化练习中获益。

善用练习组合,带来成长性思维

人们可以通过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来提高辨识能力。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穿插内容练习有助于发展人们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人们从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合适工具的能力。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事实性的知识是直白的,而更高层次的学问讲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医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每次出诊都是一次测验。要向辨别症状与症状间的联系,就要运用多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所谓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理解新经验的时候,会自动检索过去的经验。
要当心熟悉这个陷阱,你感觉自己明白了某样东西,觉得不再需要练习了。如果想走捷径,这种感觉会让你在自测时受伤。
最为有效的检索练习,是那些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决定你今后知识运用水平的,不仅是你知道些什么,还有你如何将你的所知付诸实践。

关于练习的几条普适性原则

检索、有间隔、有穿插的练习、多样化的练习、反思、细化
反思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怎样才会有用?),而且辅以细化加强(下次我要采取别的什么方法?)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2.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一)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3. 洛克菲勒的38封信pdf下载_《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 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 ...

  4. 股神大家了解多少?深度剖析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金融界里的传奇,大家是否都对股神巴菲特感兴趣呢?大家对股神了解多少?小编最近在QR社区发现了<阿尔法狗与巴菲特>,里面记载了许多股神巴菲特的人生经历,今天小编简单说一说关于股神 ...

  5. 2014巴菲特股东大会及巴菲特创业分享

     沃伦·巴菲特,这位传奇人物.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的被喻为"股神",巴菲特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 ...

  6. 《成为沃伦·巴菲特》笔记与感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沃伦·巴菲特传记的纪录片 http://www.bilibili.co ...

  7.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嗯嗯管理,通过增进了解眼睛和大脑功能 ...

  8.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开动大脑>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大脑可以进行比我们预期多得多的工作:我们可以最 ...

  9.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思维发展的新概念--放射性思维: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施你的放射性思维,实现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出一种深刻的智 ...

  10. 产品读书《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撰写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相识.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与巴菲特亲密接触,她不仅是巴菲特别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个向巴菲特建 ...

最新文章

  1. python mysqldb cursor_python中MySQLdb模块用法实例
  2. HDU 4445 Crazy Tank --枚举
  3. PAT甲级1093 Count PAT‘s :[C++题解]DP、状态机模型dp
  4. java 不支持fork_为什么Java forkbomb不会导致StackOverflowError?
  5. java 8 排序_一遍记住 8 种排序算法与 Java 代码实现
  6. Workbox-Window v4.x 中文版
  7. eclipse 64位_如何安装调试 Java开发工具Eclipse和JDK环境
  8. AIX和LINUX主机 CPU 内存 磁盘使用率监控
  9. js连接mysql数据库
  10. Gmail邮箱允许异地登录/客户端登录
  11. Python-数值类型
  12. F5 微信银行解决方案
  13. 小白必看 APN/证书/越狱等名词详解
  14. android手机电池寿命,安卓手机如何查电池使用寿命
  15. 使用EChat通过php读取后台数据将其转换为饼状图
  16. 基于C语言编写的超市管理系统
  17. 坚持#第89天~胡晨晨会给予我力量!
  18. 基于JSP的犯罪数据可视化系统
  19. 一天发十万封邮件方法_给老外发邮件,要注意这17点!
  20. getFieldDecorator will override value

热门文章

  1. 基于java springboot美容美发美甲预约小程序源码
  2. 《我是歌手》网上报名评审
  3. C语言 主动判别int型出界
  4. InputStream read()方法详解
  5. hadoop start journalnode小坑
  6. 微信无法拖拽文件解决办法
  7. 才聚PMP进阶|项目管理实战分享会圆满结束
  8. 找不到该项目 请确认该项目的位置_裕同拟在上海投7亿建包装新项目;可回收、可再用、可降解的生物基涂层雪糕包装来了;利安德巴塞尔美国50万吨/年PE新装置试车...
  9. react根据浏览器的尺寸动态调整布局
  10. python课程表代码_Python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