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blog.csdn.net/macyang/article/details/39379495

1.1 GraphLab简介

在海量数据盛行的今天,大规模并行计算已经随处可见,尤其是MapReduce框架的出现,促进了并行计算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处理中的广泛应用。而针对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对并行计算的性能、开发复杂度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机器学习的算法具有下面两个特点:数据依赖性强,运算过程各个机器之间要进行频繁的数据交换;流处理复杂,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多次迭代,数据的处理条件分支多。

而MapReduce是典型的SIMD模型,Map阶段集群的各台机器各自完成负载较重的计算过程,数据并行度高,适合完成类似矩阵运算、数据统计等数据独立性强的计算,而对于机器学习类算法并行性能不高。

另一个并行实现方案就是采用纯MPI(Native MPI)的方式。纯MPI实现通过精细的设计将并行任务按照MPI协议分配到集群机器上,并根据具体应用,在计算过程中进行机器间的数据通信和同步。纯MPI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进行深度优化,从而达到很高的并行性能。但纯MPI存在的问题是,针对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需要重写其数据分配、通信等实现细节,代码重用率低,机器拓展性能差,对编程开发人员的要求高,而且优化和调试成本高。因而,纯MPI不适合敏捷的互联网应用。

为解决机器学习的流处理,Google提出了Pregel框架,Pregel是严格的BSP模型,采用“计算-通信-同步”的模式完成机器学习的数据同步和算法迭代。Goolge曾称其80%的程序使用MapReduce完成,20%的程序使用Pregel实现。因而,Pregel是很成熟的机器学习流处理框架,但Google一直没有将Pregel的具体实现开源,外界对Pregel的模仿实现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都未能达到工业级应用的标准。

2010年,CMU的Select实验室提出了GraphLab框架,GraphLab是面向机器学习的流处理并行框架[1]。同年, GraphLab基于最初的并行概念实现了1.0版本,在机器学习的流处理并行性能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在2012年GraphLab升级到2.1版本,进一步优化了其并行模型,尤其对自然图的并行性能得到显著改进。

在本章的余下章节,将详细介绍GraphLab的并行框架和具体的源码实现。

1.2 GraphLab并行框架

GraphLab将数据抽象成Graph结构,将算法的执行过程抽象成Gather、Apply、Scatter三个步骤。其并行的核心思想是对顶点的切分,以下面的例子作为一个说明。

图1. Graph对并行思想

示例中,需要完成对V0邻接顶点的求和计算,串行实现中,V0对其所有的邻接点进行遍历,累加求和。而GraphLab中,将顶点V0进行切分,将V0的边关系以及对应的邻接点部署在两台处理器上,各台机器上并行进行部分求和运算,然后通过master顶点和mirror顶点的通信完成最终的计算。

1.2.1 数据模型:GRAPH

顶点是其最小并行粒度和通信粒度,边是机器学习算法中数据依赖性的表现方式。

对于某个顶点,其被部署到多台机器,一台机器作为master顶点,其余机器上作为mirror。Master作为所有mirror的管理者,负责给mirror安排具体计算任务;mirror作为该顶点在各台机器上的代理执行者,与master数据的保持同步。

对于某条边,GraphLab将其唯一部署在某一台机器上,而对边关联的顶点进行多份存储,解了边数据量大的问题。

同一台机器上的所有edge和vertex构成local graph,在每台机器上,存在本地id到全局id的映射表。vertex是一个进程上所有线程共享的,在并行计算过程中,各个线程分摊进程中所有顶点的gather->apply->scatter操作。

下面这个例子说明,GraphLab是怎么构建Graph的。

图2 Graph的构建形式

1.2.2 执行模型:GATHER-APPLY-SCATTER

每个顶点每一轮迭代经过gather->apple->scatter三个阶段。

1)       Gather阶段

工作顶点的边 (可能是所有边,也有可能是入边或者出边)从领接顶点和自身收集数据,记为gather_data_i,各个边的数据graphlab会求和,记为sum_data。这一阶段对工作顶点、边都是只读的。

2)       Apply阶段

Mirror将gather计算的结果sum_data发送给master顶点,master进行汇总为total。Master利用total和上一步的顶点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然后更新master的顶点数据,并同步mirror。Apply阶段中,工作顶点可修改,边不可修改。

3)       Scatter阶段

工作顶点更新完成之后,更新边上的数据,并通知对其有依赖的邻结顶点更新状态。这scatter过程中,工作顶点只读,边上数据可写。

在执行模型中,graphlab通过控制三个阶段的读写权限来达到互斥的目的。在gather阶段只读,apply对顶点只写,scatter对边只写。并行计算的同步通过master和mirror来实现,mirror相当于每个顶点对外的一个接口人,将复杂的数据通信抽象成顶点的行为。

下面这个例子说明GraphLab的执行模型:

图3. Gather-Apply-Scatter

1.3 GraphLab的源码实现

Graphlab的实现可以分为四层:基础组件层,抽象层,引擎层,应用层。

图4. GraphLab源码结构

1.3.1 基础组件层

提供Graphlab数据传输、多线程管理等基础并行结构的组件模块,下面将主要介绍其通信、数据序列化、数据交换、多线程管理四个功能模块。

1)       通信(dc_tcp_comm.cpp)

Graphlab基于TCP协议的长连接在机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Graphlab初始化阶段,所有机器建立连接,将socket数据存储在std::vector<socket_info> sock 结构中。

Graphlab使用单独的线程来接收和发送数据,其中接收或发送都可以配置多个线程,默认每个线程中负责与64台机器进行通信。在接收连接中,tcp_comm基于libevent采用epoll的方式获取连接到达的通知,效率高。将这部分抽象成以下伪代码:

listen();

for(size_t i = 0;i < nprocs; ++i)

connect(i);

while{

wait_for_connect();

}

in_thread_num=machine_num / proc_per_thread;

  • out_thread_num= machine_num / proc_per_thread;

for(每一个线程)

{

event_add();

}

for(每一个线程)

{

event_add();

}

for(每一个线程)

{

In_thread.launch(receive_loop);

}

for(每一个线程)

{

In_thread.launch(send_loop)

}

需要补充的是,Graphlab在数据通信中,并没有采用MPI的接口,但在源码中封装了MPI_tools,其用途是在distributed_control::init时,获取系统参数(包括机器IP和端口)提供两种方式,一种是系统配置中初始化,一种是通过MPI接口实现(dc_init_from_mpi::init_param_from_mpi)。

2)       数据序列化(oarchive & iarchive)

Oarchive通过重载操作符>>将对象序列化后写入ostream中,在Graphlab中对于POD( Plain Old Data)和非POD数据区分对待, POD类型的数据直接转为为char*写入ostream, 而非POD数据需要用户实现save方法,否则将抛出异常。iarchive的过程与oarchive的过程相反。

所有通过rpc传输的数据都通过oarchive和iarchive转化为stream,比如vertex_program, vertex_data。

图5. 数据序列化

3)       数据传输流(buffered_stream_send2.cpp)

Oarchive,iarchive是数据序列化的工具, 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并没有立即发送出去,而是缓存在buffered_stream_send。

4)       Pthread_tools:

Thread类封装了lpthread的方法

提供thread_group管理线程队列

封装了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同步方法。

1.3.2 抽象层

1)      dc_dist_object是GraphLab对所有分布式对象的一个抽象,其目标是将分布式处理的数据对象对用户抽象成普通对象,以希望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关心其分布式细节。

2)      buffer_exchange是基于dc_dist_object对需要在顶点间交换的数据提供一个容器。

3)      distribute_controller是基于dc_dist_object实现的一个整个分布式系统的控制器,提供了机器数据、顶点关系等全局信息。

1.3.3引擎层

1.3.3.1同步引擎

图6. 同步引擎

1) Excange message阶段,master接受来⾃自mirror的消息;

2) Receive Message阶段,master接收上一轮Scatter发送的消息和mirror发送的消息,将有message的master激活, 对于激活的顶点,master通知mirror激活,并将vectex_program同步到mirrors;

3) Gather阶段,多线程并行gather, 谁先完成,多线程并行localgraph中的顶点,mirror将gather的结果到master;

4) Apply阶段,master执行apply(apply()),并将apply的结果同步到mirror (sync_vertex_data()).

5)Scatter阶段,master和mirror基于新的顶点数据,更新边上数据,并以signal的形式通知相邻顶点。

下面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同步引擎的工作过程:

图7. 顶点2的GraphLab执行过程

1.3.3.2异步引擎

图8. master和mirror状态转移过程

异步引擎中,每个顶点是消息驱动的状态机。

1) 在每一轮执行开始时,Master从全局的调度器(Sceduler)获取消息,获取消息后,master获得锁,并进入Locking状态。同时,master通知mirror获取锁,进入Locking状态。

2) master和mirror分别进行Gathering操作,mirror将gathering结果汇报给master,由master完成汇总。

3) master完成applying之后,将结果同步到mirror上。

4) master和mirror独立的执行scattering,执行完成之后释放锁进入None状态,等待新的任务到来。

5) mirror在scattering状态时,可能再次接收到来自master的locking请求,这种情况下,mirror在完成scattering之后将不会释放锁,而直接进入下一轮任务中。

Ref: http://androidfuture.com/blog/?p=215

GraphLab:新的面向机器学习的并行框架相关推荐

  1. GraphLab:新的面向机器学习的并行框架 .

    1.1 GraphLab简介 在海量数据盛行的今天,大规模并行计算已经随处可见,尤其是MapReduce框架的出现,促进了并行计算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处理中的广泛应用.而针对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对并行计算的 ...

  2. 提升Hadoop计算能力的并行框架

    集算器是新型并行计算框架,它支持读写HDFS中的文件,可以通过并行框架将计算任务分担到多个节点中.它专注于加强Hadoop的计算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性能和开发效率更高的大数据应用. 更强的计算能力.Ha ...

  3. 一周一论文(翻译)—— [PVLDB 12] Distributed GraphLab A Framework for Machine Learning 分布式机器学习图计算框架

    摘要 虽然高级别数据并行框架,像MapReduce,简化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设计和实现的系统,他们没有自然或有效地支持许多重要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并且导致学习系统效率低下.为了帮助填补这一重要空白,我 ...

  4. [NSDI 17] TuX2: 面向机器学习的分布式图计算系统 学习总结

    今天要讲的文章NSDI 2017年的一篇文章,TUX2: Distributed Graph Computation for Machine Learning.本文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图形引擎(如 ...

  5. 面向机器学习的特征工程 一、引言

    来源:ApacheCN<面向机器学习的特征工程>翻译项目 译者:@ZhipengYe 校对:(虚位以待) 机器学习将数据拟合到数学模型中来获得结论或者做出预测.这些模型吸纳特征作为输入.特 ...

  6. MediaPipe:Google Research 开源的跨平台多媒体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框架

    作者 | MediaPipe 团队 来源 | TensorFlow(ID:tensorflowers) [导读]我爱计算机视觉(aicvml)CV君推荐道:"虽然它是出自Google Res ...

  7. 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多GPU数据并行框架 及其在语音识别的应用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7-11/2820628-DNN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简称DNN)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 ...

  8. Asp.net 面向接口可扩展框架之类型转化基础服务

    新框架正在逐步完善,可喜可贺的是基础服务部分初具模样了,给大家分享一下 由于基础服务涉及面太广,也没开发完,这篇只介绍其中的类型转化部分,命名为类型转化基础服务,其实就是基础服务模块的类型转化子模块 ...

  9. Asp.net 面向接口可扩展框架之核心容器

    新框架的容器部分终于调通了!容器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有用了一个名词叫"核心容器". 容器为什么那么重要呢?这个有必要好好说道说道. 1.首先我们从框架名称面向接口编程说起,什么是面向 ...

最新文章

  1. Python网络爬虫--urllib
  2. uniapp富文本复制文字内容
  3. Kubernetes集群监控方案
  4. c# mysql 编码_C#编码问题以及C#往Mysql插数据编码问题
  5. 深入Managed DirectX9(四)
  6. CodeIgniter中运用composer安装依赖包
  7. Java 窗口菜单
  8. linux 神奇命令,Linux 命令神器:lsof 入门
  9. licens 问题 Error (292028): Specified license is not valid for this machine
  10. excel 第3讲:查找、替换与定位
  11. php微信昵称保存,附件十四 存储微信昵称的处理方法
  12. html大风效果,使用jquery.windy制作风吹卡片的效果 | jQuery教程
  13. 3.1 学习计算机,从编程入手 ——《逆袭大学》连载
  14. 什么是feature map
  15. 30K~65K,春节前最后一批热门技术岗位,快到碗里来
  16. 矢量绘图软件:Sketch 56 for mac
  17. SQL Server 2005通过端口1433连接到主机127.0.0.1的TCP/IP连接失败解决方案
  18. 2012nbsp;百度实习生招聘nbsp;笔试试题
  19. Win10下Linux双系统的安装教程
  20. android 数据库的种类,Android SQLite数据库

热门文章

  1. android音视频【十】音频mp3剪切
  2. Emacs lisp函数调用defun(五)
  3. Android编译32/64位so or bin(Android.bp or Android.mk)
  4. Fuchsia编译及运行
  5. 新手入门概览(一):机器学习
  6. nginx开发从入门到精通【淘宝核心系统服务器】
  7. Android App层通过JNI从驱动获取Input Event
  8. 写给新入职的毕业生们
  9. 如何让debuge的dll名字改变_杨石头:如何给品牌取个好名字?
  10. c语言对分求解方程,用C语言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