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概念提纲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 德国古典哲学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科学性
    • 实践性
    • 人民性
    • 革命性
    • 发展性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6. 哲学的基本问题

    • 存在与思维问题、又称物质与意识问题

      1. 谁为本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 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而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8.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 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10.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 自然界是物质的
    •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1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12. 事物的普遍联系

    • 联系具有客观性
    • 联系具有普遍性
    • 联系具有多样性
    • 联系具有条件性
  13. 事物的变化发展

    • 世界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

    • 发展是事物变化中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新旧事物的判断:不取决于时间的先后

      1.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有新的要素、结构、功能
      2.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 新旧事物的关系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即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1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 量变质变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15.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

  16.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17.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在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18.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发展
    •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19.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
    •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不同性质
  21. 主次矛盾

    1.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2. 矛盾的主次方面:每一对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一方的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2. 方法论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两点论是指:分析事务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还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既要全面的看,又要看主流、看大势,发展趋势。
  2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务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在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4. 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 辩证思维能力
    • 历史思维能力
    • 系统思维能力
    • 战略思维能力
    • 底线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能力
  25. 实践的本质及其特征

    • 本质: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 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6.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

    • 物质生产实践
    • 社会政治实践
    • 科学文化实践
  27.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8. 真理的辩证关系

    • 真理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
      1. 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2. 相对性:即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善的。
      3. 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 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的,任何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相互包容的,即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任何真理的相对性中又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2. 从认识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转化和发展中。
      3.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矛盾。
      4. 割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5.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真理的检验标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 真理和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内在尺度推动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失去了主体意义
      • 基于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二者的统一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真理由相对向绝对转化,人的需求和利益也日益多元。
      •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29.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物质交往的产物
    •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早或晚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30.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
      1. 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是在性和社会历史性
      2.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劳动者
    • 生产关系
      1. 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 地位: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支配和制约着其他社会关系。
      3. 内容:
        • 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
        • 生产中人与人关系
        • 产品分配关系
      4. 两种基本类型:
        •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成关系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1.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
      4.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2. 社会发展的动力(基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

    • 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革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33.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1.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 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4. 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足,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5.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常常被资产阶级用作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工具

    6. 世界霸权主义者凭借其科技优势,迫使他国接收国际贸易中不公平规则,转嫁自身经济危机甚至侵略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富的损失

  3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2.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4.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5.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5.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 商品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使用价值:

      1. 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它商品就不复存在了。
      2. 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而是通过交换来满足别人、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载者
      3.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 价值:

      1. 含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2.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的时候才具有价值
      3. 使用价值不同的物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2.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载者。价值寓于在使用价值之中
    •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成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 含义: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有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3. 关系: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二次劳动,它们是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统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分别反映劳动的不同属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6.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 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回答了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 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

      • 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即支配商品的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1.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的次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 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也会造成一定消极后果
        1.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 阻碍技术进步
        3. 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
  37. 资本的原始积累

    • 含义:用暴力的手段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 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农民财富
  38.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 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
      2. 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任何生活资料来源,因而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 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一旦货币购买劳动力带来的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39. 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40.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1.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阶段

    1.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 垄断资本主义
    3. 私人垄断资本
    4. 国家垄断资本
    5. 金融垄断资本
    • 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主要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4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 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经济被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缓和社会矛盾,调节利益关系,要求其产生
  4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 积极作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克服了社会大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矛盾;
      • 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的狭隘界限
      •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商业、通信也即交通运输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加快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程度
    2. 消极作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4.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

    • 表现:

      1. 生产全球化
      2. 贸易全球化
      3. 金融全球化
    • 动因:

      从本质上,经济全球化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 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3.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与组织保障
  45.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 积极作用

        • 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 消极作用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
  46.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
    •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 政治制度的变化
  47.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8.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的发生了变化
  4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

    • 经济发展“失调”
    • 政治体制“失灵”
    •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以上问题都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乱象。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0.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23马原概念提纲速成SCNU相关推荐

  1.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三小时速成版,过过过90+)

    一.前言: 此博文配套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 由任课教师所梳理课本.强调重点,以及博主亲身备考后(已考完)的总结.{博主参加的期末,其考核大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此文中皆涵盖 ...

  2. 以马原的视角浅谈IP地址的发展——IPv4、IPv6、NAT

    文章写的有点长,核心就是介绍IP地址的原理,以及NAT有好处也有坏处,IPv6相比较IPv4也是有好处和坏处,感兴趣的可以往最后划. 以马原的视角浅谈IP地址的发展--IPv4.IPv6.NAT IP ...

  3. 卷中窥变——浅析期末考试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陕师大1819马原期末考试真题回顾)

    本文将通过对比马原18和19两年的期末考试试卷来让你更稳妥地备战马原滴期末考试 一.真题再现 18年: ①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 社会意识 商品二重性 资本循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 简答题: 简述 ...

  4. 思政课资料(思修+毛概+近代史+马原)

    思修+毛概+近代史+马原-23版PDF教材 <近代史>23版 <马原>23版 <毛概>23版 <思修>23版 <近代史>23课程资料 < ...

  5. 澎思科技马原:AI安防竞争还未结束,落地进入后发优势时代

    2019-12-15 11:42:18 鱼羊 整理自 MEET2020智能未来大会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安防,是AI最先触达的领域之一.激烈竞争之后,看似"战争结束&qu ...

  6. 澎思科技马原:AI为基,IoT为翼,加速人工智能普惠丨MEET2021

    编辑部 整理自 MEET 2021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如何能够让AI普惠化?让Everyone Can AI?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球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 ...

  7. 澎思科技马原:AI安防竞争还未结束,落地进入后发优势时代 | MEET2020

    鱼羊 整理自 MEET2020智能未来大会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安防,是AI最先触达的领域之一.激烈竞争之后,看似"战争结束",但亦有后发者,表现出了亮眼实力. ...

  8. 花体英文字帖pdf可打印_考研政治 | 马原24个主观题答题原理!PDF可打印!

    近期,咨询兔兔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问考研政治主观题怎么回答, 主观题还没开始复习等等~ 其实,主观题更多是靠押题~ 当然前提你要背过知识点了, 今天整理的是[考研政治 | 马原24个主观题答题原理], ...

  9. 【2022考研】 肖四大题(马原第一套)背诵笔记

    马原第一套 34 1)结合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如何理解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最新文章

  1. 进度条模块tqdm介绍
  2. 百度搜索结果 转换_如何让图片出现在百度搜索结果里出现?
  3. 视频翻录_将DVD解密并复制到硬盘驱动器而无需翻录
  4. sqlparameter多个赋值一行完成_HashMap源码从面试题说起:请一行一行代码描述hashmap put方法...
  5. prompt 你到底行不行?
  6. 程序员是否应该创造面向 IDE 而非人类的编程语言?
  7. 计算机三级-未来教育考试题库做完题不显示正确与否解决办法
  8. 子网划分的计算与可用主机数
  9. 计算机权限全部用户,允许所有人权限应用于匿名用户 (Windows 10) - Windows security | Microsoft Docs...
  10. python判断今天周几_如何用python判断今天是星期几
  11. vulcan 编程_我如何在四天内使用Vulcan.js构建应用程序
  12. JS与C语言的数据类型转换
  13. 波特兰:特别奖金3月PADNUG与Adam Cogan会面
  14. linux 访问西数网盘,西数不认盘,无法访问固件
  15. 2020年日历电子版(打印版)_2020年日历打印版超清版
  16. [19]python uniform() 函数
  17. 比价寄快递CPS小程序开发
  18. 用计算机怎么计算r角度,R语言中的数学计算
  19. storm mysql trident_Trident简介
  20. UE4开发PSVR游戏流程

热门文章

  1. 树莓派移动文件权限获取
  2. oracle查询语句出现问号,plsql查询数据库-中文显示问号问题
  3. 单链表指针和头结点的理解
  4. 小米有Android11吗,真实体验说说安卓之光的小米11 Ultra有什么有缺点
  5. 队列和栈是什么,列出它们的区别?
  6. 通过身份证号获取个人信息(JAVA代码)
  7. 巨准私域案例拆解丨如何用私域让年轻人拥抱茶叶
  8. InstructTTS: Modeling Expressive TTS in Discrete Latent Space with Natural Language Style Prompt
  9. 软件测试中条件覆盖例子,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软件测试.ppt
  10. 【进阶】主从复制原理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