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协程与通道---下

  • 新旧模型对比:任务和worker
  • 惰性生成器的实现
  • 实现 Futures 模式
  • 复用
    • 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
    • 卸载(Teardown):通过信号通道关闭服务器
  • 限制同时处理的请求数
  • 在多核心上并行计算
  • 并行化大量数据的计算
  • 漏桶算法
  • 使用通道并发访问对象

新旧模型对比:任务和worker

假设我们需要处理很多任务;一个worker处理一项任务。任务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结构体(具体的细节在这里并不重要):

type Task struct {// some state
}

旧模式:使用共享内存进行同步

由各个任务组成的任务池共享内存;为了同步各个worker以及避免资源竞争,我们需要对任务池进行加锁保护:

    type Pool struct {Mu      sync.MutexTasks   []*Task}

sync.Mutex:它用来在代码中保护临界区资源:同一时间只有一个go协程(goroutine)可以进入该临界区。

如果出现了同一时间多个go协程都进入了该临界区,则会产生竞争:Pool结构就不能保证被正确更新。在传统的模式中(经典的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应用得比较多,比如C++,JAVA,C#),worker代码可能这样写:

func Worker(pool *Pool) {for {pool.Mu.Lock()// begin critical section:task := pool.Tasks[0]        // take the first taskpool.Tasks = pool.Tasks[1:]  // update the pool of tasks// end critical sectionpool.Mu.Unlock()process(task)}
}

这些worker有许多都可以并发执行;他们可以在go协程中启动。一个worker先将pool锁定,从pool获取第一项任务,再解锁和处理任务。加锁保证了同一时间只有一个go协程可以进入到pool中:一项任务有且只能被赋予一个worker。如果不加锁,则工作协程可能会在task:=pool.Tasks[0]发生切换,导致pool.Tasks=pool.Tasks[1:]结果异常:一些worker获取不到任务,而一些任务可能被多个worker得到。加锁实现同步的方式在工作协程比较少时可以工作的很好,但是当工作协程数量很大,任务量也很多时,处理效率将会因为频繁的加锁/解锁开销而降低。当工作协程数增加到一个阈值时,程序效率会急剧下降,这就成为了瓶颈。

待解决问题为多个协程同时从工作池中获取头部任务存在并发问题

新模式:使用通道

使用通道进行同步:使用一个通道接受需要处理的任务,一个通道接受处理完成的任务(及其结果)。worker在协程中启动,其数量N应该根据任务数量进行调整。

主线程扮演着Master节点角色,可能写成如下形式:

    func main() {pending, done := make(chan *Task), make(chan *Task)go sendWork(pending)       // put tasks with work on the channelfor i := 0; i < N; i++ {   // start N goroutines to do workgo Worker(pending, done)}consumeWork(done)          // continue with the processed tasks}

worker的逻辑比较简单:从pending通道拿任务,处理后将其放到done通道中:

    func Worker(in, out chan *Task) {for {t := <-inprocess(t)out <- t}}


这里并不使用锁:从通道得到新任务的过程没有任何竞争。随着任务数量增加,worker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同时性能并不会像第一种方式那样下降明显。

在pending通道中存在一份任务的拷贝,第一个worker从pending通道中获得第一个任务并进行处理,这里并不存在竞争(对一个通道读数据和写数据的整个过程是原子性的)。某一个任务会在哪一个worker中被执行是不可知的,反过来也是。worker数量的增多也会增加通信的开销,这会对性能有轻微的影响。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能很难看出第二种模式的优势,但含有复杂锁运用的程序不仅在编写上显得困难,也不容易编写正确,使用第二种模式的话,就无需考虑这么复杂的东西了。

因此,第二种模式对比第一种模式而言,不仅性能是一个主要优势,而且还有个更大的优势:代码显得更清晰、更优雅。一个更符合go语言习惯的worker写法:

    func Worker(in, out chan *Task) {for {t := <-inprocess(t)out <- t}}

对于任何可以建模为Master-Worker范例的问题,一个类似于worker使用通道进行通信和交互、Master进行整体协调的方案都能完美解决。如果系统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各个机器上执行Worker协程,Master和Worker之间使用netchan或者RPC进行通信。

怎么选择是该使用锁还是通道?

通道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本节我们着重强调了在go协程里通道的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的锁方法就不能使用。go语言让你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选择:创建一个优雅、简单、可读性强、在大多数场景性能表现都能很好的方案。如果你的问题适合使用锁,也不要忌讳使用它。go语言注重实用,什么方式最能解决你的问题就用什么方式,而不是强迫你使用一种编码风格。下面列出一个普遍的经验法则:

使用锁的情景:

  • 访问共享数据结构中的缓存信息
  • 保存应用程序上下文和状态信息数据

使用通道的情景:

  • 与异步操作的结果进行交互
  • 分发任务
  • 传递数据所有权

当你发现你的锁使用规则变得很复杂时,可以反省使用通道会不会使问题变得简单些。


惰性生成器的实现

生成器是指当被调用时返回一个序列中下一个值的函数,例如:

    generateInteger() => 0generateInteger() => 1generateInteger() => 2....

生成器每次返回的是序列中下一个值而非整个序列;这种特性也称之为惰性求值:只在你需要时进行求值,同时保留相关变量资源(内存和cpu):这是一项在需要时对表达式进行求值的技术。例如,生成一个无限数量的偶数序列:要产生这样一个序列并且在一个一个的使用可能会很困难,而且内存会溢出!但是一个含有通道和go协程的函数能轻易实现这个需求。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实现了一个使用 int 型通道来实现的生成器。通道被命名为yield和resume,这些词经常在协程代码中使用。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
var resume chan intfunc integers() chan int {yield := make(chan int)count := 0go func() {for {yield <- countcount++}}()return yield
}func generateInteger() int {return <-resume
}func main() {resume = integers()fmt.Println(generateInteger())  //=> 0fmt.Println(generateInteger())  //=> 1fmt.Println(generateInteger())  //=> 2
}

有一个细微的区别是从通道读取的值可能会是稍早前产生的,并不是在程序被调用时生成的。如果确实需要这样的行为,就得实现一个请求响应机制。当生成器生成数据的过程是计算密集型且各个结果的顺序并不重要时,那么就可以将生成器放入到go协程实现并行化。但是得小心,使用大量的go协程的开销可能会超过带来的性能增益。

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通过巧妙地使用空接口、闭包和高阶函数,我们能实现一个通用的惰性生产器的工厂函数BuildLazyEvaluator(这个应该放在一个工具包中实现)。

工厂函数需要一个函数和一个初始状态作为输入参数,返回一个无参、返回值是生成序列的函数。传入的函数需要计算出下一个返回值以及下一个状态参数。在工厂函数中,创建一个通道和无限循环的go协程。返回值被放到了该通道中,返回函数稍后被调用时从该通道中取得该返回值。每当取得一个值时,下一个值即被计算。在下面的例子中,定义了一个evenFunc函数,其是一个惰性生成函数:在main函数中,我们创建了前10个偶数,每个都是通过调用even()函数取得下一个值的。为此,我们需要在BuildLazyIntEvaluator函数中具体化我们的生成函数,然后我们能够基于此做出定义。

package mainimport ("fmt"
)type Any interface{}type EvalFunc func(Any) (Any, Any)func main() {evenFunc := func(state Any) (Any, Any) {os := state.(int)ns := os + 2return os, ns}even := BuildLazyIntEvaluator(evenFunc, 0)for i := 0; i < 10; i++ {fmt.Printf("%vth even: %v\n", i, even())}
}func BuildLazyEvaluator(evalFunc EvalFunc, initState Any) func() Any {retValChan := make(chan Any)loopFunc := func() {var actState Any = initStatevar retVal Anyfor {retVal, actState = evalFunc(actState)retValChan <- retVal}}retFunc := func() Any {return <- retValChan}go loopFunc()return retFunc
}func BuildLazyIntEvaluator(evalFunc EvalFunc, initState Any) func() int {ef := BuildLazyEvaluator(evalFunc, initState)return func() int {return ef().(int)}
}

输出:

0th even: 0
1th even: 2
2th even: 4
3th even: 6
4th even: 8
5th even: 10
6th even: 12
7th even: 14
8th even: 16
9th even: 18

提示:因为斐波那契数增长很迅速,使用uint64类型。 注:这种计算通常被定义为递归函数,但是在没有尾递归的语言中,例如go语言,这可能会导致栈溢出,但随着go语言中堆栈可扩展的优化,这个问题就不那么严重。这里的诀窍是使用了惰性求值。gccgo编译器在某些情况下会实现尾递归。


实现 Futures 模式

所谓Futures就是指:有时候在你使用某一个值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在另一个处理器上进行该值的计算,到使用时,该值就已经计算完毕了。

Futures模式通过闭包和通道可以很容易实现,类似于生成器,不同地方在于Futures需要返回一个值。

参考条目文献给出了一个很精彩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矩阵类型,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矩阵A和B乘积的逆,首先我们通过函数Inverse(M)分别对其进行求逆运算,再将结果相乘。如下函数InverseProduct()实现了如上过程:

func InverseProduct(a Matrix, b Matrix) {a_inv := Inverse(a)b_inv := Inverse(b)return Product(a_inv, b_inv)
}

在这个例子中,a和b的求逆矩阵需要先被计算。那么为什么在计算b的逆矩阵时,需要等待a的逆计算完成呢?显然不必要,这两个求逆运算其实可以并行执行的。换句话说,调用Product函数只需要等到a_inv和b_inv的计算完成。如下代码实现了并行计算方式:

func InverseProduct(a Matrix, b Matrix) {a_inv_future := InverseFuture(a)   // start as a goroutineb_inv_future := InverseFuture(b)   // start as a goroutinea_inv := <-a_inv_futureb_inv := <-b_inv_futurereturn Product(a_inv, b_inv)
}

InverseFuture函数以goroutine的形式起了一个闭包,该闭包会将矩阵求逆结果放入到future通道中:

func InverseFuture(a Matrix) chan Matrix {future := make(chan Matrix)go func() {future <- Inverse(a)}()return future
}

当开发一个计算密集型库时,使用Futures模式设计API接口是很有意义的。在你的包使用Futures模式,且能保持友好的API接口。此外,Futures可以通过一个异步的API暴露出来。这样你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将包中的并行计算移到用户代码中。(参见参考文件18:http://www.golangpatterns.info/concurrency/futures)


复用

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

客户端-服务器应用正是 goroutines 和 channels 的亮点所在。

客户端(Client)可以是运行在任意设备上的任意程序,它会按需发送请求(request)至服务器。服务器(Server)接收到这个请求后开始相应的工作,然后再将响应(response)返回给客户端。典型情况下一般是多个客户端(即多个请求)对应一个(或少量)服务器。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浏览器客户端,其功能就是向服务器请求网页。而Web服务器则会向浏览器响应网页数据。

使用Go的服务器通常会在协程中执行向客户端的响应,故而会对每一个客户端请求启动一个协程。一个常用的操作方法是客户端请求自身中包含一个通道,而服务器则向这个通道发送响应。

例如下面这个Request结构,其中内嵌了一个replyc通道。

type Request struct {a, b      int    replyc    chan int // reply channel inside the Request
}

或者更通俗的:

type Reply struct{...}
type Request struct{arg1, arg2, arg3 some_typereplyc chan *Reply
}

接下来先使用简单的形式,服务器会为每一个请求启动一个协程并在其中执行run()函数,此举会将类型为binOp的op操作返回的int值发送到replyc通道。

type binOp func(a, b int) int
func run(op binOp, req *Request) {req.replyc <- op(req.a, req.b)
}

server协程会无限循环以从chan *Request接收请求,并且为了避免被长时间操作所堵塞,它将为每一个请求启动一个协程来做具体的工作:

func 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for {req := <-service; // requests arrive here  // start goroutine for request:        go run(op, req);  // don’t wait for op to complete    }
}

server本身则是以协程的方式在startServer函数中启动:

func startServer(op binOp) chan *Request {reqChan := make(chan *Request);go server(op, reqChan);return reqChan;
}

startServer则会在main协程中被调用。

在以下测试例子中,100个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只有它们全部被送达后我们才会按相反的顺序检查响应:

func main() {adder := startServer(func(a, b int) int { return a + b })const N = 100var reqs [N]Requestfor i := 0; i < N; i++ {req := &reqs[i]req.a = ireq.b = i + Nreq.replyc = make(chan int)adder <- req  // adder is a channel of requests}// checks:for i := N - 1; i >= 0; i-- {// doesn’t matter what orderif <-reqs[i].replyc != N+2*i {fmt.Println(“fail at”, i)} else {fmt.Println(“Request “, i, “is ok!”)}}fmt.Println(“done”)
}

输出:

Request 99 is ok!
Request 98 is ok!
...
Request 1 is ok!
Request 0 is ok!
done

这个程序仅启动了100个协程。然而即使执行100,000个协程我们也能在数秒内看到它完成。这说明了Go的协程是如何的轻量:如果我们启动相同数量的真实的线程,程序早就崩溃了。

完整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Request struct {a, b   intreplyc chan int // reply channel inside the Request
}
type binOp func(a, b int) int
func run(op binOp, req *Request) {req.replyc <- op(req.a, req.b)
}
func 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for {req := <-service // requests arrive here// start goroutine for request:go run(op, req) // don't wait for op}
}
func startServer(op binOp) chan *Request {reqChan := make(chan *Request)go server(op, reqChan)return reqChan
}
func main() {adder := startServer(func(a, b int) int { return a + b })const N = 100var reqs [N]Requestfor i := 0; i < N; i++ {req := &reqs[i]req.a = ireq.b = i + Nreq.replyc = make(chan int)adder <- req}// checks:for i := N - 1; i >= 0; i-- { // doesn't matter what orderif <-reqs[i].replyc != N+2*i {fmt.Println("fail at", i)} else {fmt.Println("Request ", i, " is ok!")}}fmt.Println("done")
}

卸载(Teardown):通过信号通道关闭服务器

在上一个版本中server在main函数返回后并没有完全关闭,而被强制结束了。为了改进这一点,我们可以提供一个退出通道给server:

func start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quit chan bool) {service = make(chan *Request)quit = make(chan bool)go server(op, service, quit)return service, quit
}

server函数现在则使用select在service通道和quit通道之间做出选择:

func 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quit chan bool) {for {select {case req := <-service:go run(op, req) case <-quit:return   }}
}

当quit通道接收到一个true值时,server就会返回并结束。

在main函数中我们做出如下更改:

adder, quit := startServer(func(a,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在main函数的结尾处我们放入这一行:quit <- tru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Request struct {a, b   intreplyc chan int // reply channel inside the Request
}
type binOp func(a, b int) int
func run(op binOp, req *Request) {req.replyc <- op(req.a, req.b)
}
func 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quit chan bool) {for {select {case req := <-service:go run(op, req)case <-quit:return}}
}
func startServer(op binOp) (service chan *Request, quit chan bool) {service = make(chan *Request)quit = make(chan bool)go server(op, service, quit)return service, quit
}
func main() {adder, quit := startServer(func(a, b int) int { return a + b })const N = 100var reqs [N]Requestfor i := 0; i < N; i++ {req := &reqs[i]req.a = ireq.b = i + Nreq.replyc = make(chan int)adder <- req}// checks:for i := N - 1; i >= 0; i-- { // doesn't matter what orderif <-reqs[i].replyc != N+2*i {fmt.Println("fail at", i)} else {fmt.Println("Request ", i, " is ok!")}}quit <- truefmt.Println("done")
}

限制同时处理的请求数

使用带缓冲区的通道很容易实现这一点,其缓冲区容量就是同时处理请求的最大数量。程序max_tasks.go虽然没有做什么有用的事但是却包含了这个技巧:超过MAXREQS的请求将不会被同时处理,因为当信号通道表示缓冲区已满时handle函数会阻塞且不再处理其他请求,直到某个请求从sem中被移除。sem就像一个信号量,这一专业术语用于在程序中表示特定条件的标志变量。

package main
const MAXREQS = 50
var sem = make(chan int, MAXREQS)
type Request struct {a, b   intreplyc chan int
}
func process(r *Request) {// do something
}
func handle(r *Request) {sem <- 1 // doesn't matter what we put in itprocess(r)<-sem // one empty place in the buffer: the next request can start
}
func server(service chan *Request) {for {request := <-servicego handle(request)}
}
func main() {service := make(chan *Request)go server(service)
}

通过这种方式,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使用缓冲通道(通道被用作信号量)使协程同步其对该资源的使用,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如内存)。


在多核心上并行计算

假设我们有NCPU个CPU核心:const NCPU = 4 //对应一个四核处理器 然后我们想把计算量分成NCPU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和其他部分并行运行。

这可以通过以下代码所示的方式完成(我们且省略具体参数)

func DoAll(){sem := make(chan int, NCPU) // Buffering optional but sensiblefor i := 0; i < NCPU; i++ {go DoPart(sem)}// Drain the channel sem, waiting for NCPU tasks to completefor i := 0; i < NCPU; i++ {<-sem // wait for one task to complete}// All done.
}
func DoPart(sem chan int) {// do the part of the computationsem <-1 // signal that this piece is done
}
func main() {runtime.GOMAXPROCS(NCPU) // runtime.GOMAXPROCS = NCPUDoAll()
}
  • DoAll()函数创建了一个sem通道,每个并行计算都将在对其发送完成信号;在一个 for 循环中NCPU个协程被启动了,每个协程会承担1/NCPU的工作量。每一个DoPart()协程都会向sem通道发送完成信号。
  • DoAll()会在 for 循环中等待NCPU个协程完成:sem通道就像一个信号量,这份代码展示了一个经典的信号量模式。

在以上运行模型中,您还需将GOMAXPROCS设置为NCPU。


并行化大量数据的计算

假设我们需要处理一些数量巨大且互不相关的数据项,它们从一个in通道被传递进来,当我们处理完以后又要将它们放入另一个out通道,就像一个工厂流水线一样。处理每个数据项也可能包含许多步骤:Preprocess(预处理) / StepA(步骤A) / StepB(步骤B) / … / PostProcess(后处理)

一个典型的用于解决按顺序执行每个步骤的顺序流水线算法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func SerialProcessData(in <-chan *Data, out chan<- *Data) {for data := range in {tmpA := PreprocessData(data)tmpB := ProcessStepA(tmpA)tmpC := ProcessStepB(tmpB)out <- PostProcessData(tmpC)}
}

一次只执行一个步骤,并且按顺序处理每个项目:在第1个项目没有被PostProcess并放入out通道之前绝不会处理第2个项目。

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很快就会发现这将会造成巨大的时间浪费。

一个更高效的计算方式是让每一个处理步骤作为一个协程独立工作。每一个步骤从上一步的输出通道中获得输入数据。这种方式仅有极少数时间会被浪费,而大部分时间所有的步骤都在一直执行中:

func ParallelProcessData (in <-chan *Data, out chan<- *Data) {// make channels:preOut := make(chan *Data, 100)stepAOut := make(chan *Data, 100)stepBOut := make(chan *Data, 100)stepCOut := make(chan *Data, 100)// start parallel computations:go PreprocessData(in, preOut)go ProcessStepA(preOut,StepAOut)go ProcessStepB(StepAOut,StepBOut)go ProcessStepC(StepBOut,StepCOut)go PostProcessData(StepCOut,out)
}

通道的缓冲区大小可以用来进一步优化整个过程。


漏桶算法

考虑以下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协程执行一个无限循环从某个源头(也许是网络)接收数据;数据读取到Buffer类型的缓冲区。为了避免分配过多的缓冲区以及释放缓冲区,它保留了一份空闲缓冲区列表,并且使用一个缓冲通道来表示这个列表:var freeList = make(chan *Buffer,100)

这个可重用的缓冲区队列(freeList)与服务器是共享的。 当接收数据时,客户端尝试从freeList获取缓冲区; 但如果此时通道为空,则会分配新的缓冲区。 一旦消息被加载后,它将被发送到服务器上的serverChan通道:

var serverChan = make(chan *Buffer)

以下是客户端的算法代码:

 func client() {for {var b *Buffer// Grab a buffer if available; allocate if not select {case b = <-freeList:// Got one; nothing more to dodefault:// None free, so allocate a new oneb = new(Buffer)}loadInto(b)         // Read next message from the networkserverChan <- b     // Send to server}}

服务器的循环则接收每一条来自客户端的消息并处理它,之后尝试将缓冲返回给共享的空闲缓冲区:

func server() {for {b := <-serverChan       // Wait for work.process(b)// Reuse buffer if there's room.select {case freeList <- b:// Reuse buffer if free slot on freeList; nothing more to dodefault:// Free list full, just carry on: the buffer is 'dropped'}}
}

但是这种方法在freeList通道已满的时候是行不通的,因为无法放入空闲freeList通道的缓冲区会被“丢到地上”由垃圾收集器回收(故名:漏桶算法)


使用通道并发访问对象

为了保护对象被并发访问修改,我们可以使用协程在后台顺序执行匿名函数来替代使用同步互斥锁。在下面的程序中我们有一个类型Person其中包含一个字段chF,这是一个用于存放匿名函数的通道。

这个结构在构造函数NewPerson()中初始化的同时会启动一个后台协程backend()。backend()方法会在一个无限循环中执行chF中放置的所有函数,有效的将它们序列化从而提供了安全的并发访问。更改和读取salary的方法会通过将一个匿名函数写入chF通道中,然后让backend()按顺序执行以达到其目的。需注意的是Salary方法创建的闭包函数是如何将fChan通道包含在其中的。

当然,这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它不应该被用在这种案例下。但是它却向我们展示了在更复杂的场景中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package main
import ("fmt""strconv"
)type Person struct {Name   stringsalary float64chF    chan func()
}func NewPerson(name string, salary float64) *Person {p := &Person{name, salary, make(chan func())}go p.backend()return p
}func (p *Person) backend() {for f := range p.chF {f()}
}// Set salary.
func (p *Person) SetSalary(sal float64) {p.chF <- func() { p.salary = sal }
}// Retrieve salary.
func (p *Person) Salary() float64 {fChan := make(chan float64)p.chF <- func() { fChan <- p.salary }return <-fChan
}func (p *Person) String() string {return "Person - name is: " + p.Name + " - salary is: " + strconv.FormatFloat(p.Salary(), 'f', 2, 64)
}func main() {bs := NewPerson("Smith Bill", 2500.5)fmt.Println(bs)bs.SetSalary(4000.25)fmt.Println("Salary changed:")fmt.Println(bs)
}

输出:

Person - name is: Smith Bill - salary is: 2500.50
Salary changed:
Person - name is: Smith Bill - salary is: 4000.25

GoLang协程与通道---下相关推荐

  1. 『GoLang』协程与通道

    作为一门 21 世纪的语言,Go 原生支持应用之间的通信(网络,客户端和服务端,分布式计算)和程序的并发.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处理器和计算机上同时执行不同的代码段.Go 语言为构建并发程序的基本代码块是 ...

  2. Python与Golang协程异同

    背景知识 这里先给出一些常用的知识点简要说明,以便理解后面的文章内容. 进程的定义: 进程,是计算机中已运行程序的实体.程序本身只是指令.数据及其组织形式的描述,进程才是程序的真正运行实例. 线程的定 ...

  3. golang 协程同步 简介

    目录 协程概念简要理解 为什么要做同步 协程的几种同步方法 Mutex channel WaitGroup 协程概念简要理解 协程类似线程,是一种更为轻量级的调度单位,但协程还是不同于线程的,线程是系 ...

  4. golang 数组 最后一个_面试必问:Golang高阶Golang协程实现原理

    1 01 引言 实现并发编程有进程,线程,IO多路复用的方式.(并发和并行我们这里不区分,如果CPU是多核的,可能在多个核同时进行,我们叫并行,如果是单核,需要排队切换,我们叫并发). 1.1 进程和 ...

  5. go 怎么等待所有的协程完成_怎么关闭golang协程

    怎么关闭golang协程 发布时间:2020-06-10 10:43:33 来源:亿速云 阅读:284 作者:Leah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关闭golang协程的方法.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 ...

  6. 深入浅出 Golang 协程池设计

    使用Go语言实现并发的协程调度池阉割版,本文主要介绍协程池的基本设计思路,目的为深入浅出快速了解协程池工作原理,与真实的企业协程池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何为并发,Go又是如何实现并发? ...

  7. Golang 协程的使用方法

    Golang 协程正确的使用方法 错误的使用方法 package main // 错误使用案例 import ("time""fmt" ) var c1 cha ...

  8. Golang 协程顺序打印

    Golang 协程顺序打印 A.B 两个协程分别打印 1.2.3.4 和 A,B,C,D 实现:定义 A.B 两个 channal,开 A.B 两个协程,A 协程输出[1, 2, 3, 4].B 协程 ...

  9. golang协程分段下载文件

    目录 golang协程 加锁示例 golang协程分段下载文件 golang协程 golang协程分段下载文件,为了提升性能,更好的利用golang协程的特性,我们开始使用他测试一下我们的程序 gol ...

最新文章

  1. 解题报告(二)E、(BZOJ3513) [MUTC2013] idiots(生成函数 + FFT + 组合计数)
  2. 软件工程学习笔记——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3. elk,logstash -elastcisearch 429
  4. BZOJ 2759 一个动态树好题 (LCT)
  5. mysql order 关键字_PHP数据库MySQL Order By 关键词 - PHP教程
  6. js define函数_聊聊JS模块化发展历程
  7. (17)VHDL实现编码器
  8. C语言学习笔记---打印函数printf()和sprintf()函数
  9. 推荐几本对于学习WebGL有帮助的书籍
  10. 英伟达发布全球最大GPU:性能提升10倍,售价250万
  11. GL中如何让画的点为圆形
  12. 利用idea构建hibernate
  13. suse linux 11 下载地址,suse11.2正式版下载地址(cd,dvd,net)
  14. 二维haar小波matlab_MATLAB实验之二维小波变换[附效果图]
  15. 金蝶K3系统单据审核时报错:无效的过程调用或参数 处理方法
  16. 从删库到跑路,论运维的自我修养
  17. VG验证码识别框架2.2 免费识别验证码
  18. Excel — 动态图表(复选框实现动态图)
  19. 北京注册公司,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协议书
  20. mmdetection 安装配置全过程

热门文章

  1. 学习笔记1:神经网络实现手写识别(Python语言)
  2. 2022G1工业锅炉司炉考试试题及答案
  3. 机器人自主行走难题如何解决?
  4. 【EDA】循环扫描显示的七段数码管译码控制电路的设计
  5. python和手势控制_Python手势识别与控制
  6. (一) DirectShow简单采集程序——使用CaptureGraphBuilder
  7. C/C++变量之整型变量
  8. oracle中的iw和ww学习
  9. 2023 号卡推广管理系统PHP源码 有后台版v1.3
  10. 专升本英语——语法知识——基础语法——第五节 冠词和数词【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