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锁的讨论之前,我们先讨论如何在常见数据结构中使用锁。通过锁可以使数据结构线程安全(thread safe)。当然,具体如何加锁决定了该数据结构的正确性和效率?因此,我们的挑战是:

关键问题:如何给数据结构加锁? 

对于特定数据结构,如何加锁才能让该结构功能正确?进一步,如何对该数据结构加锁,能够保证高性能,让许多线程同时访问该结构,即并发访问(concurrently)?

当然,我们很难介绍所有的数据结构,或实现并发的所有方法,因为这是一个研究多年的议题,已经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相关论文。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提供这类思考方式的足够介绍,同时提供一些好的资料,供你自己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Moir和Shavit的调查[MS04]就是很好的资料。

29.1 并发计数器

计数器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结构,使用广泛而且接口简单。图29.1中定义了一个非并发的计数器。

1    typedef struct  counter_t {
2        int value;
3    } counter_t;
4
5    void init(counter_t *c) {
6        c->value = 0;
7    }
8
9    void increment(counter_t *c) {
10       c->value++;
11   }
12
13   void decrement(counter_t *c) {
14       c->value--;
15   }
16
17   int get(counter_t *c) {
18       return c->value;
19   }

图29.1 无锁的计数器

简单但无法扩展

你可以看到,没有同步机制的计数器很简单,只需要很少代码就能实现。现在我们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让这段代码线程安全(thread safe)?图29.2展示了我们的做法。

1    typedef struct  counter_t {
2        int            value;
3        pthread_mutex_t lock;
4    } counter_t;
5
6    void init(counter_t *c) {
7        c->value = 0;
8        Pthread_mutex_init(&c->lock,  NULL);
9    }
10
11   void increment(counter_t *c) {
12       Pthread_mutex_lock(&c->lock);
13       c->value++;
14       Pthread_mutex_unlock(&c->lock);
15   }
16
17   void decrement(counter_t *c) {
18       Pthread_mutex_lock(&c->lock);
19       c->value--;
20       Pthread_mutex_unlock(&c->lock);
21   }
22
23   int get(counter_t *c) {
24       Pthread_mutex_lock(&c->lock);
25       int rc = c->value;
26       Pthread_mutex_unlock(&c->lock);
27       return rc;
28   }

图29.2 有锁的计数器

这个并发计数器简单、正确。实际上,它遵循了最简单、最基本的并发数据结构中常见的数据模式:它只是加了一把锁,在调用函数操作该数据结构时获取锁,从调用返回时释放锁。这种方式类似基于观察者(monitor)[BH73]的数据结构,在调用、退出对象方法时,会自动获取锁、释放锁。

现在,有了一个并发数据结构,问题可能就是性能了。如果这个结构导致运行速度太慢,那么除了简单加锁,还需要进行优化。如果需要这种优化,那么本章的余下部分将进行探讨。请注意,如果数据结构导致的运行速度不是太慢,那就没事!如果简单的方案就能工作,就不需要精巧的设计。

为了理解简单方法的性能成本,我们运行一个基准测试,每个线程更新同一个共享计数器固定次数,然后我们改变线程数。图29.3给出了运行1个线程到4个线程的总耗时,其中每个线程更新100万次计数器。本实验是在4核Intel 2.7GHz i5 CPU的iMac上运行。通过增加CPU,我们希望单位时间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

从图29.3上方的曲线(标为“精确”)可以看出,同步的计数器扩展性不好。单线程完成100万次更新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大约0.03s),而两个线程并发执行,每个更新100万次,性能下降很多(超过5s!)。线程更多时,性能更差。

图29.3 传统计数器与懒惰计数器

理想情况下,你会看到多处理上运行的多线程就像单线程一样快。达到这种状态称为完美扩展(perfect scaling)。虽然总工作量增多,但是并行执行后,完成任务的时间并没有增加。

可扩展的计数

令人吃惊的是,关于如何实现可扩展的计数器,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多年[MS04]。更令人吃惊的是,最近的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研究[B+10]表明,可扩展的计数器很重要。没有可扩展的计数,一些运行在Linux上的工作在多核机器上将遇到严重的扩展性问题。

尽管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介绍一种特定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最近的研究提出的,称为懒惰计数器(sloppy counter)[B+10]。

懒惰计数器通过多个局部计数器和一个全局计数器来实现一个逻辑计数器,其中每个CPU核心有一个局部计数器。具体来说,在4个CPU的机器上,有4个局部计数器和1个全局计数器。除了这些计数器,还有锁:每个局部计数器有一个锁,全局计数器有一个。

懒惰计数器的基本思想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核心上的线程想增加计数器,那就增加它的局部计数器,访问这个局部计数器是通过对应的局部锁同步的。因为每个CPU有自己的局部计数器,不同CPU上的线程不会竞争,所以计数器的更新操作可扩展性好。

但是,为了保持全局计数器更新(以防某个线程要读取该值),局部值会定期转移给全局计数器,方法是获取全局锁,让全局计数器加上局部计数器的值,然后将局部计数器置零。

这种局部转全局的频度,取决于一个阈值,这里称为S(表示sloppiness)。S越小,懒惰计数器则越趋近于非扩展的计数器。S越大,扩展性越强,但是全局计数器与实际计数的偏差越大。我们可以抢占所有的局部锁和全局锁(以特定的顺序,避免死锁),以获得精确值,但这种方法没有扩展性。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来看一个例子(见表29.1)。在这个例子中,阈值S设置为5,4个CPU上分别有一个线程更新局部计数器L1,…, L4。随着时间增加,全局计数器G的值也会记录下来。每一段时间,局部计数器可能会增加。如果局部计数值增加到阈值S,就把局部值转移到全局计数器,局部计数器清零。

图29.3中下方的线,是阈值S为1024时懒惰计数器的性能。性能很高,4个处理器更新400万次的时间和一个处理器更新100万次的几乎一样。

图29.4展示了阈值S的重要性,在4个CPU上的4个线程,分别增加计数器100万次。如果S小,性能很差(但是全局计数器精确度高)。如果S大,性能很好,但是全局计数器会有延时。懒惰计数器就是在准确性和性能之间折中。

图29.4 扩展懒惰计数器

图29.5是这种懒惰计数器的基本实现。阅读它,或者运行它,尝试一些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原理。

1    typedef struct  counter_t {
2        int             global;            // global count
3        pthread_mutex_t glock;             // global lock
4        int             local[NUMCPUS];    // local count (per cpu)
5        pthread_mutex_t llock[NUMCPUS];    // ... and locks
6        int             threshold;         // update frequency
7    } counter_t;
8
9    // init: record threshold, init locks, init values
10   //       of all local counts and global count
11   void init(counter_t *c, int threshold) {
12       c->threshold = threshold;
13
14       c->global = 0;
15       pthread_mutex_init(&c->glock,  NULL);
16
17       int i;
18       for (i = 0; i < NUMCPUS; i++) {
19           c->local[i] = 0;
20           pthread_mutex_init(&c->llock[i],  NULL);
21       }
22   }
23
24   // update: usually, just grab local lock and update local amount
25   //        once local count has risen by 'threshold', grab global
26   //        lock and transfer local values to it
27   void update(counter_t *c, int threadID, int amt) {
28       pthread_mutex_lock(&c->llock[threadID]);
29       c->local[threadID] += amt;               // assumes amt > 0
30       if (c->local[threadID] >= c->threshold) { // transfer to global
31           pthread_mutex_lock(&c->glock);
32           c->global += c->local[threadID];
33           pthread_mutex_unlock(&c->glock);
34           c->local[threadID] = 0;
35       }
36       pthread_mutex_unlock(&c->llock[threadID]);
37   }
38
39   // get: just return global amount (which may not be perfect)
40   int get(counter_t *c) {
41       pthread_mutex_lock(&c->glock);
42       int val = c->global;
43       pthread_mutex_unlock(&c->glock);
44       return val; // only approximate!
45   }

图29.5 懒惰计数器的实现

29.2 并发链表

接下来看一个更复杂的数据结构,链表。同样,我们从一个基础实现开始。简单起见,我们只关注链表的插入操作,其他操作比如查找、删除等就交给读者了。图29.6展示了这个基本数据结构的代码。

1    // basic node structure
2    typedef struct  node_t {
3        int                key;
4        struct  node_t        *next;
5    } node_t;
6
7    // basic list structure (one used per list)
8    typedef struct  list_t {
9        node_t                *head;
10       pthread_mutex_t    lock;
11   } list_t;
12
13   void List_Init(list_t *L) {
14       L->head = NULL;
15       pthread_mutex_init(&L->lock,  NULL);
16   }
17
18   int List_Insert(list_t *L, int key) {
19       pthread_mutex_lock(&L->lock);
20       node_t *new = malloc(sizeof(node_t));
21       if (new == NULL) {
22           perror("malloc");
23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24           return -1; // fail
25       }
26       new->key = key;
27       new->next = L->head;
28       L->head = new;
29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30       return 0; // success
31   }
32
33   int List_Lookup(list_t *L, int key) {
34       pthread_mutex_lock(&L->lock);
35       node_t *curr = L->head;
36       while (curr) {
37           if (curr->key == key) {
38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39               return 0; // success
40           }
41           curr = curr->next;
42       }
43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44       return -1; // failure
45   }

图29.6 并发链表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代码插入函数入口处获取锁,结束时释放锁。如果malloc失败(在极少的时候),会有一点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代码在插入失败之前,必须释放锁。

事实表明,这种异常控制流容易产生错误。最近一个Linux内核补丁的研究表明,有40%都是这种很少发生的代码路径(实际上,这个发现启发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研究,我们从Linux文件系统中移除了所有内存失败的路径,得到了更健壮的系统[S+11])。

因此,挑战来了:我们能够重写插入和查找函数,保持并发插入正确,但避免在失败情况下也需要调用释放锁吗?

在这个例子中,答案是可以。具体来说,我们调整代码,让获取锁和释放锁只环绕插入代码的真正临界区。前面的方法有效是因为部分工作实际上不需要锁,假定malloc()是线程安全的,每个线程都可以调用它,不需要担心竞争条件和其他并发缺陷。只有在更新共享列表时需要持有锁。图29.7展示了这些修改的细节。

对于查找函数,进行了简单的代码调整,跳出主查找循环,到单一的返回路径。这样做减少了代码中需要获取锁、释放锁的地方,降低了代码中不小心引入缺陷(诸如在返回前忘记释放锁)的可能性。

1    void List_Init(list_t *L) {
2        L->head = NULL;
3        pthread_mutex_init(&L->lock,  NULL);
4    }
5
6    void List_Insert(list_t *L, int key) {
7        // synchronization not needed
8        node_t *new = malloc(sizeof(node_t));
9        if (new == NULL) {
10           perror("malloc");
11           return;
12       }
13       new->key = key;
14
15       // just lock critical section
16       pthread_mutex_lock(&L->lock);
17       new->next = L->head;
18       L->head = new;
19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20   }
21
22   int List_Lookup(list_t *L, int key) {
23       int rv = -1;
24       pthread_mutex_lock(&L->lock);
25       node_t *curr = L->head;
26       while (curr) {
27           if (curr->key == key) {
28               rv = 0;
29               break;
30           }
31           curr = curr->next;
32       }
33       pthread_mutex_unlock(&L->lock);
34       return rv; // now both success and failure
35   }

图29.7 重写并发链表

扩展链表

尽管我们有了基本的并发链表,但又遇到了这个链表扩展性不好的问题。研究人员发现的增加链表并发的技术中,有一种叫作过手锁(hand-over-hand locking,也叫作锁耦合,lock coupling)[MS04]。

原理也很简单。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锁,替代之前整个链表一个锁。遍历链表的时候,首先抢占下一个节点的锁,然后释放当前节点的锁。

从概念上说,过手锁链表有点道理,它增加了链表操作的并发程度。但是实际上,在遍历的时候,每个节点获取锁、释放锁的开销巨大,很难比单锁的方法快。即使有大量的线程和很大的链表,这种并发的方案也不一定会比单锁的方案快。也许某种杂合的方案(一定数量的节点用一个锁)值得去研究。

提示:更多并发不一定更快 

如果方案带来了大量的开销(例如,频繁地获取锁、释放锁),那么高并发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简单的方案很少用到高开销的调用,通常会很有效。增加更多的锁和复杂性可能会适得其反。话虽如此,有一种办法可以获得真知:实现两种方案(简单但少一点并发,复杂但多一点并发),测试它们的表现。毕竟,你不能在性能上作弊。结果要么更快,要么不快。

 

提示:当心锁和控制流 

有一个通用建议,对并发代码和其他代码都有用,即注意控制流的变化导致函数返回和退出,或其他错误情况导致函数停止执行。因为很多函数开始就会获得锁,分配内存,或者进行其他一些改变状态的操作,如果错误发生,代码需要在返回前恢复各种状态,这容易出错。因此,最好组织好代码,减少这种模式。

29.3 并发队列

你现在知道了,总有一个标准的方法来创建一个并发数据结构:添加一把大锁。对于一个队列,我们将跳过这种方法,假定你能弄明白。

我们来看看Michael和Scott [MS98]设计的、更并发的队列。图29.8展示了用于该队列的数据结构和代码。

1    typedef struct  node_t {
2        int                 value;
3        struct  node_t     *next;
4    } node_t;
5
6    typedef struct  queue_t {
7        node_t            *head;
8        node_t            *tail;
9        pthread_mutex_t    headLock;
10       pthread_mutex_t    tailLock;
11   } queue_t;
12
13   void Queue_Init(queue_t *q) {
14       node_t *tmp = malloc(sizeof(node_t));
15       tmp->next = NULL;
16       q->head = q->tail = tmp;
17       pthread_mutex_init(&q->headLock,  NULL);
18       pthread_mutex_init(&q->tailLock,  NULL);
19   }
20
21   void Queue_Enqueue(queue_t *q, int value) {
22       node_t *tmp = malloc(sizeof(node_t));
23       assert(tmp != NULL);
24       tmp->value = value;
25       tmp->next = NULL;
26
27       pthread_mutex_lock(&q->tailLock);
28       q->tail->next = tmp;
29       q->tail = tmp;
30       pthread_mutex_unlock(&q->tailLock);
31   }
32
33   int Queue_Dequeue(queue_t *q, int *value) {
34       pthread_mutex_lock(&q->headLock);
35       node_t *tmp = q->head;
36       node_t *newHead = tmp->next;
37       if (newHead == NULL) {
38           pthread_mutex_unlock(&q->headLock);
39           return -1; // queue was empty
40       }
41       *value = newHead->value;
42       q->head = newHead;
43       pthread_mutex_unlock(&q->headLock);
44       free(tmp);
45       return 0;
46   }

图29.8 Michael和Scott的并发队列

仔细研究这段代码,你会发现有两个锁,一个负责队列头,另一个负责队列尾。这两个锁使得入队列操作和出队列操作可以并发执行,因为入队列只访问tail锁,而出队列只访问head锁。

Michael和Scott使用了一个技巧,添加了一个假节点(在队列初始化的代码里分配的)。该假节点分开了头和尾操作。研究这段代码,或者输入、运行、测试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它。

队列在多线程程序里广泛使用。然而,这里的队列(只是加了锁)通常不能完全满足这种程序的需求。更完善的有界队列,在队列空或者满时,能让线程等待。这是下一章探讨条件变量时集中研究的主题。读者需要看仔细了!

29.4 并发散列表

我们讨论最后一个应用广泛的并发数据结构,散列表(见图29.9)。我们只关注不需要调整大小的简单散列表。支持调整大小还需要一些工作,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1    #define BUCKETS (101)
2
3    typedef struct  hash_t {
4        list_t lists[BUCKETS];
5    } hash_t;
6
7    void Hash_Init(hash_t *H) {
8        int i;
9        for (i = 0; i < BUCKETS; i++) {
10           List_Init(&H->lists[i]);
11       }
12   }
13
14   int Hash_Insert(hash_t *H, int key) {
15       int bucket = key % BUCKETS;
16       return List_Insert(&H->lists[bucket], key);
17   }
18
19   int Hash_Lookup(hash_t *H, int key) {
20       int bucket = key % BUCKETS;
21       return List_Lookup(&H->lists[bucket], key);
22   }

图29.9 并发散列表

本例的散列表使用我们之前实现的并发链表,性能特别好。每个散列桶(每个桶都是一个链表)都有一个锁,而不是整个散列表只有一个锁,从而支持许多并发操作。

图29.10 扩展散列表

图29.10展示了并发更新下的散列表的性能(同样在4 CPU的iMac,4个线程,每个线程分别执行1万~5万次并发更新)。同时,作为比较,我们也展示了单锁链表的性能。可以看出,这个简单的并发散列表扩展性极好,而链表则相反。

建议:避免不成熟的优化(Knuth定律) 

实现并发数据结构时,先从最简单的方案开始,也就是加一把大锁来同步。这样做,你很可能构建了正确的锁。如果发现性能问题,那么就改进方法,只要优化到满足需要即可。正如Knuth的著名说法“不成熟的优化是所有坏事的根源。”

许多操作系统,在最初过渡到多处理器时都是用一把大锁,包括Sun和Linux。在Linux中,这个锁甚至有个名字,叫作BKL(大内核锁,big kernel lock)。这个方案在很多年里都很有效,直到多CPU系统普及,内核只允许一个线程活动成为性能瓶颈。终于到了为这些系统优化并发性能的时候了。Linux采用了简单的方案,把一个锁换成多个。Sun则更为激进,实现了一个最开始就能并发的新系统,Solaris。读者可以通过Linux和Solaris的内核资料了解更多信息[BC05,MM00]。

29.5 小结

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并发数据结构,从计数器到链表队列,最后到大量使用的散列表。同时,我们也学习到:控制流变化时注意获取锁和释放锁;增加并发不一定能提高性能;有性能问题的时候再做优化。关于最后一点,避免不成熟的优化(premature optimization),对于所有关心性能的开发者都有用。我们让整个应用的某一小部分变快,却没有提高整体性能,其实没有价值。

当然,我们只触及了高性能数据结构的皮毛。Moir和Shavit的调查提供了更多信息,包括指向其他来源的链接[MS04]。特别是,你可能会对其他结构感兴趣(比如B树),那么数据库课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也可能对根本不用传统锁的技术感兴趣。这种非阻塞数据结构是有意义的,在常见并发问题的章节中,我们会稍稍涉及。但老实说这是一个广泛领域的知识,远非本书所能覆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本文摘自《操作系统导论》

本书围绕虚拟化、并发和持久性这三个主要概念展开,介绍了所有现代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调度、虚拟内存管理、磁盘和I/O子系统、文件系统)。全书共50章,分为3个部分,分别讲述虚拟化、并发和持久性的相关内容。作者以对话形式引入所介绍的主题概念,行文诙谐幽默却又鞭辟入里,力求帮助读者理解操作系统中虚拟化、并发和持久性的原理。

本书内容全面,并给出了真实可运行的代码(而非伪代码),还提供了相应的练习,很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和高校学生进行自学。

基于锁的并发数据结构:如何给数据结构加锁?相关推荐

  1. qt 5编程入门(第2版)_《C++并发编程实战第2版》第六章:设计基于锁的并发数据结构(1/3)...

    本章主要内容 设计并发数据结构的含义 设计指南 并发数据结构的示例实现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底层原子操作和内存模型.本章我们先把底层的细节放一放(尽管在第7章我们将需要它们),探讨一下数据结构. 为编 ...

  2. 第6章 基于锁的并发数据结构设计

    第6章 基于锁的并发数据结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并发数据结构设计的意义 指导如何设计 ※实现为并发设计的数据结构 在上一章中,我们对底层原子操作和内存模型有了详尽的了解.在本章中,我们将先将底层 的 ...

  3. C++线程编程-设计无锁的并发数据结构

    定义和结果 使用互斥元.条件变量以及future 来同步数据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被称为阻塞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调用库函数的应用会中断一个线程的执行,直到另一个线程执行一个动作.这种库函数调用被称为阻塞调用, ...

  4. 《Go语言圣经》学习笔记 第九章 基于共享变量的并发

    <Go语言圣经>学习笔记 第九章 基于共享变量的并发 目录 竞争条件 sync.Mutex互斥锁 syn.RWMutex读写锁 内存同步 syn.Once初始化 竞争条件检测 示例:并发的 ...

  5. Go基于共享变量的并发原理及实例 【Go语言圣经笔记】

    基于共享变量的并发 前一章我们介绍了一些使用goroutine和channel这样直接而自然的方式来实现并发的方法.然而这样做我们实际上回避了在写并发代码时必须处理的一些重要而且细微的问题(笔者注:一 ...

  6. 【Erlang/OTP入门】基于进程的并发编程和分布式

    引言 在参加区统考的前一天开始写这篇文章,开学后时间真的紧迫了很多.   我最近玩Erlang只是一个偶然(?).这一切的开始是我某天看到一本名为<Erlang and OTP in Actio ...

  7. 每秒上千订单场景下的分布式锁高并发优化实践!

    本文授权转自石杉的架构笔记 背景引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背景?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在外面面试,然后有一天找我聊说:有一个国内不错的电商公司,面试官给他出了一个场景题: 假如下单时,用分布式锁 ...

  8. python数据结构推荐书-关于数据结构,有哪些不错的参考书推荐?

    学习编程,数据结构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数据结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数据结构就是用来描述计算机里存储数据的一种数学模型,因为计算机里要存储很多乱七八糟的数据,所以也需要不同的数据结构来描述. ...

  9. mysql 乐观锁_使用Mysql乐观锁解决并发问题

    使用mysql乐观锁解决并发问题 案例说明 银行两操作员同时操作同一账户.比如A.B操作员同时读取一余额为1000元的账户,A操作员为该账户增加100元,B操作员同时为该账户扣除50元,A先提交,B后 ...

  10. Java架构-每秒上千订单场景下的分布式锁高并发优化实践!

    "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聊Redisson这个开源框架对Redis分布式锁的实现原理,如果有不了解的兄弟可以看一下:<拜托,面试请不要再问我Redis分布式锁实现原理>. 今天就给大 ...

最新文章

  1. 在SAP CRM webclient ui右上角显示系统时间
  2. .NET Core接入ElasticSearch 7.5
  3. NetCore服务虚拟化01(集群组件Sodao.Core.Grpc)
  4. 为什么离开学校后,学习能力直线下降?
  5. 微软企业库4.1学习笔记(三十六)日志模块 简介
  6. Java开发者必须掌握的20个Spring常用注解
  7. 【电脑帮助】解决Win10系统电脑开机速度慢的问题
  8. 编程之美--高效率算出1的数目之扩展问题
  9. logback日志pattern_[SpringBoot2.X]28- Spring Boot 的日志管理
  10.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复试c语言_中国计量大学2020考研招调剂生,25个专业
  11. 彪悍榴莲姐再袭 这次一口气吃掉10斤
  12. 全网首发:TeaVM编译时容易出错的几种代码
  13. 常用电阻E24,E96阻值速查
  14.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15. java ee图书管理系统_基于jsp的图书馆管理系统-JavaEE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 - java项目源码...
  16. arm体系结构:arm920t
  17. Unicode \u 编解码
  18. 计算机u盘病毒清除方式,彻底清除u盘病毒有什么方法呢
  19. 打造圣诞节H5游戏最强音
  20. 炉石传说服务器维修,《炉石》服务器崩溃,全部被强制回档,玩家损失几百万!...

热门文章

  1. 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
  2. 光盘显示0字节可用_u盘显示0字节怎么办 u盘显示0字节解决步骤【方法】
  3. 裸机运行c语言,裸机_GPIO实验_C语言
  4. 安装软件出现提示:无法将数值写入键
  5. 色彩构成与搭配——人对色彩的感觉
  6. 键值数据库的基本架构
  7. 奇偶数求和:输入任意个正整数(以输入负数表示结束输入),分别求出所有的奇数之和,所有的偶数之和。 示例: 输入格式:1 2 3 4 -1 输出格式:sumodd=4 sumeven=
  8. 中小尺寸常见显示屏分辨率列表
  9. 网易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 Curve,性能彪悍
  10.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Container XXX is restarting, wait until the container is 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