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Java多线程干货系列(1):Java多线程基础

前言

多线程并发编程是Java编程中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面试重点覆盖区域,所以学好多线程并发编程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下面跟我一起开启本次的学习之旅吧。

正文

线程与进程

1 线程:进程中负责程序执行的执行单元
线程本身依靠程序进行运行
线程是程序中的顺序控制流,只能使用分配给程序的资源和环境

2 进程:执行中的程序
一个进程至少包含一个线程

3 单线程:程序中只存在一个线程,实际上主方法就是一个主线程

4 多线程:在一个程序中运行多个任务
目的是更好地使用CPU资源

线程的实现

继承Thread类

java.lang包中定义, 继承Thread类必须重写run()方法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private static int num = 0;public MyThread(){num++;}@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主动创建的第"+num+"个线程");}
}

创建好了自己的线程类之后,就可以创建线程对象了,然后通过start()方法去启动线程。注意,不是调用run()方法启动线程,run方法中只是定义需要执行的任务,如果调用run方法,即相当于在主线程中执行run方法,跟普通的方法调用没有任何区别,此时并不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定义的任务。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thread.start();}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private static int num = 0;public MyThread(){num++;}@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主动创建的第"+num+"个线程");}
}

在上面代码中,通过调用start()方法,就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了。为了分清start()方法调用和run()方法调用的区别,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MyThread thread1 = new MyThread("thread1");thread1.start();MyThread thread2 = new MyThread("thread2");thread2.run();}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this.name =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name:"+name+" 子线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运行结果:

从输出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thread1和thread2的线程ID不同,thread2和主线程ID相同,说明通过run方法调用并不会创建新的线程,而是在主线程中直接运行run方法,跟普通的方法调用没有任何区别;

2)虽然thread1的start方法调用在thread2的run方法前面调用,但是先输出的是thread2的run方法调用的相关信息,说明新线程创建的过程不会阻塞主线程的后续执行。

实现Runnable接口

在Java中创建线程除了继承Thread类之外,还可以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类似的功能。实现Runnable接口必须重写其run方法。

下面是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My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thread.start();}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public My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Runnable的中文意思是“任务”,顾名思义,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我们定义了一个子任务,然后将子任务交由Thread去执行。注意,这种方式必须将Runnable作为Thread类的参数,然后通过Thread的start方法来创建一个新线程来执行该子任务。如果调用Runnable的run方法的话,是不会创建新线程的,这根普通的方法调用没有任何区别。

事实上,查看Thread类的实现源代码会发现Thread类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

在Java中,这2种方式都可以用来创建线程去执行子任务,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要看自己的需求。直接继承Thread类的话,可能比实现Runnable接口看起来更加简洁,但是由于Java只允许单继承,所以如果自定义类需要继承其他类,则只能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

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实现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

多线程后续会学到,这里暂时先知道一下有这种方法即可。

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这个对象实际上都是属于Executor框架中的功能类。想要详细了解Executor框架的可以访问http://www.javaeye.com/topic/366591 ,这里面对该框架做了很详细的解释。返回结果的线程是在JDK1.5中引入的新特征,确实很实用,有了这种特征我就不需要再为了得到返回值而大费周折了,而且即便实现了也可能漏洞百出。

可返回值的任务必须实现Callable接口,类似的,无返回值的任务必须Runnable接口。执行Callable任务后,可以获取一个Future的对象,在该对象上调用get就可以获取到Callable任务返回的Object了,再结合线程池接口ExecutorService就可以实现传说中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了。下面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测试例子,在JDK1.5下验证过没问题可以直接使用。代码如下:

/**
* 有返回值的线程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程序开始运行----"); Date date1 = new Date(); int taskSize = 5; // 创建一个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askSize); // 创建多个有返回值的任务 List<Future> list = new ArrayList<Future>(); for (int i = 0; i < taskSize; i++) { 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i + " "); // 执行任务并获取Future对象 Future f = pool.submit(c); //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list.add(f); } // 关闭线程池 pool.shutdown(); // 获取所有并发任务的运行结果 for (Future f : list) { // 从Future对象上获取任务的返回值,并输出到控制台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 Date date2 = 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程序结束运行----,程序运行时间【" + (date2.getTime() - date1.getTime()) + "毫秒】");
}
}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Object> {
private String taskNum; MyCallable(String taskNum) { this.taskNum = taskNum;
}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务启动"); Date dateTmp1 = new Date(); Thread.sleep(1000); Date dateTmp2 = new Date(); long time = dateTmp2.getTime() - dateTmp1.getTime();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务终止"); return taskNum + "任务返回运行结果,当前任务时间【" + time + "毫秒】";
}
}

代码说明:
上述代码中Executors类,提供了一系列工厂方法用于创先线程池,返回的线程池都实现了ExecutorService接口。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创建固定数目线程的线程池。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调用execute 将重用以前构造的线程(如果线程可用)。如果现有线程没有可用的,则创建一个新线程并添加到池中。终止并从缓存中移除那些已有 60 秒钟未被使用的线程。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Executor。

public static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
创建一个支持定时及周期性的任务执行的线程池,多数情况下可用来替代Timer类。

ExecutoreService提供了submit()方法,传递一个Callable,或Runnable,返回Future。如果Executor后台线程池还没有完成Callable的计算,这调用返回Future对象的get()方法,会阻塞直到计算完成。

线程的状态

在正式学习Thread类中的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线程有哪些状态,这个将会有助于后面对Thread类中的方法的理解。

  • 创建(new)状态: 准备好了一个多线程的对象
  • 就绪(runnable)状态: 调用了start()方法, 等待CPU进行调度
  • 运行(running)状态: 执行run()方法
  • 阻塞(blocked)状态: 暂时停止执行, 可能将资源交给其它线程使用
  • 终止(dead)状态: 线程销毁

当需要新起一个线程来执行某个子任务时,就创建了一个线程。但是线程创建之后,不会立即进入就绪状态,因为线程的运行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内存资源,在前面的JVM内存区域划分一篇博文中知道程序计数器、Java栈、本地方法栈都是线程私有的,所以需要为线程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只有线程运行需要的所有条件满足了,才进入就绪状态。

当线程进入就绪状态后,不代表立刻就能获取CPU执行时间,也许此时CPU正在执行其他的事情,因此它要等待。当得到CPU执行时间之后,线程便真正进入运行状态。

线程在运行状态过程中,可能有多个原因导致当前线程不继续运行下去,比如用户主动让线程睡眠(睡眠一定的时间之后再重新执行)、用户主动让线程等待,或者被同步块给阻塞,此时就对应着多个状态:time waiting(睡眠或等待一定的事件)、waiting(等待被唤醒)、blocked(阻塞)。

当由于突然中断或者子任务执行完毕,线程就会被消亡。

下面这副图描述了线程从创建到消亡之间的状态:

在有些教程上将blocked、waiting、time waiting统称为阻塞状态,这个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这里我想将线程的状态和Java中的方法调用联系起来,所以将waiting和time waiting两个状态分离出来。

注:sleep和wait的区别:

  • sleepThread类的方法,waitObject类中定义的方法.
  • Thread.sleep不会导致锁行为的改变, 如果当前线程是拥有锁的, 那么Thread.sleep不会让线程释放锁.
  • Thread.sleepObject.wait都会暂停当前的线程. OS会将执行时间分配给其它线程. 区别是, 调用wait后, 需要别的线程执行notify/notifyAll才能够重新获得CPU执行时间.

上下文切换

对于单核CPU来说(对于多核CPU,此处就理解为一个核),CPU在一个时刻只能运行一个线程,当在运行一个线程的过程中转去运行另外一个线程,这个叫做线程上下文切换(对于进程也是类似)。

由于可能当前线程的任务并没有执行完毕,所以在切换时需要保存线程的运行状态,以便下次重新切换回来时能够继续切换之前的状态运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线程A正在读取一个文件的内容,正读到文件的一半,此时需要暂停线程A,转去执行线程B,当再次切换回来执行线程A的时候,我们不希望线程A又从文件的开头来读取。

因此需要记录线程A的运行状态,那么会记录哪些数据呢?因为下次恢复时需要知道在这之前当前线程已经执行到哪条指令了,所以需要记录程序计数器的值,另外比如说线程正在进行某个计算的时候被挂起了,那么下次继续执行的时候需要知道之前挂起时变量的值时多少,因此需要记录CPU寄存器的状态。所以一般来说,线程上下文切换过程中会记录程序计数器、CPU寄存器状态等数据。

说简单点的:对于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实际上就是 存储和恢复CPU状态的过程,它使得线程执行能够从中断点恢复执行。

虽然多线程可以使得任务执行的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在线程切换时同样会带来一定的开销代价,并且多个线程会导致系统资源占用的增加,所以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线程的常用方法

编号 方法 说明
1 public void start() 使该线程开始执行;Java 虚拟机调用该线程的 run 方法。
2 public void run() 如果该线程是使用独立的 Runnable 运行对象构造的,则调用该 Runnable 对象的 run 方法;否则,该方法不执行任何操作并返回。
3 public final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改变线程名称,使之与参数 name 相同。
4 public final void setPriority(int priority) 更改线程的优先级。
5 public final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 将该线程标记为守护线程或用户线程。
6 public final void join(long millisec) 等待该线程终止的时间最长为 millis 毫秒。
7 public void interrupt() 中断线程。
8 public final boolean isAlive() 测试线程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9 public static void yield() 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并执行其他线程。
10 public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ec) 在指定的毫秒数内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休眠(暂停执行),此操作受到系统计时器和调度程序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
11 public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 返回对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的引用。

静态方法

currentThread()方法

currentThread()方法可以返回代码段正在被哪个线程调用的信息。

public class Run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sleep()方法

方法sleep()的作用是在指定的毫秒数内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休眠(暂停执行)。这个“正在执行的线程”是指this.currentThread()返回的线程。

sleep方法有两个重载版本:

sleep(long millis)     //参数为毫秒
sleep(long millis,int nanoseconds)    //第一参数为毫秒,第二个参数为纳秒

sleep相当于让线程睡眠,交出CPU,让CPU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但是有一点要非常注意,sleep方法不会释放锁,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线程持有对某个对象的锁,则即使调用sleep方法,其他线程也无法访问这个对象。看下面这个例子就清楚了: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int i = 10;private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Test test = new Test();MyThread thread1 = test.new MyThread();MyThread thread2 = test.new MyThread();thread1.start();thread2.start();}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 (object) {i++;System.out.println("i:"+i);try {System.out.println("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进入睡眠状态");Thread.currentThread().sleep(10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ODO: handle exception}System.out.println("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睡眠结束");i++;System.out.println("i:"+i);}}}
}

输出结果:

从上面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当Thread-0进入睡眠状态之后,Thread-1并没有去执行具体的任务。只有当Thread-0执行完之后,此时Thread-0释放了对象锁,Thread-1才开始执行。

注意,如果调用了sleep方法,必须捕获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或者将该异常向上层抛出。当线程睡眠时间满后,不一定会立即得到执行,因为此时可能CPU正在执行其他的任务。所以说调用sleep方法相当于让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yield()方法

调用yield方法会让当前线程交出CPU权限,让CPU去执行其他的线程。它跟sleep方法类似,同样不会释放锁。但是yield不能控制具体的交出CPU的时间,另外,yield方法只能让拥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有获取CPU执行时间的机会。

注意,调用yield方法并不会让线程进入阻塞状态,而是让线程重回就绪状态,它只需要等待重新获取CPU执行时间,这一点是和sleep方法不一样的。

代码: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Overridepublic void run() {long begin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int count=0;for (int i=0;i<50000000;i++){count=count+(i+1);//Thread.yield();}long end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用时:"+(endTime-beginTime)+" 毫秒!");}
}public class Ru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t= new MyThread();t.start();}
}

执行结果:

用时:3 毫秒!

如果将 //Thread.yield();的注释去掉,执行结果如下:

用时:16080 毫秒!

对象方法

start()方法

start()用来启动一个线程,当调用start方法后,系统才会开启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用户定义的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为相应的线程分配需要的资源。

run()方法

run()方法是不需要用户来调用的,当通过start方法启动一个线程之后,当线程获得了CPU执行时间,便进入run方法体去执行具体的任务。注意,继承Thread类必须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中定义具体要执行的任务。

getId()

getId()的作用是取得线程的唯一标识

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 t= Thread.currentThread();System.out.println(t.getName()+" "+t.getId());}
}

输出:

main 1

isAlive()方法

方法isAlive()的功能是判断当前线程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代码: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run="+this.isAlive());}
}
public class Run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MyThread myThread=new MyThread();System.out.println("begin =="+myThread.isAlive());myThread.start();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

程序运行结果:

begin ==false

run=true
end ==false

方法isAlive()的作用是测试线程是否偶处于活动状态。什么是活动状态呢?活动状态就是线程已经启动且尚未终止。线程处于正在运行或准备开始运行的状态,就认为线程是“存活”的。

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虽然上面的实例中打印的值是true,但此值是不确定的。打印true值是因为myThread线程还未执行完毕,所以输出true。如果代码改成下面这样,加了个sleep休眠: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MyThread myThread=new MyThread();System.out.println("begin =="+myThread.isAlive());myThread.start();Thread.sleep(1000);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则上述代码运行的结果输出为false,因为mythread对象已经在1秒之内执行完毕。

join()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主线程创建并启动了线程,如果子线程中药进行大量耗时运算,主线程往往将早于子线程结束之前结束。这时,如果主线程想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成之后再结束,比如子线程处理一个数据,主线程要取得这个数据中的值,就要用到join()方法了。方法join()的作用是等待线程对象销毁。

public class Thread4 extends Thread{public Thread4(String name) {super(name);}public void run() {for (int i = 0; i < 5; i++)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 + i);}}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启动子进程new Thread4("new thread").start();for (int i = 0; i < 10; i++) {if (i == 5) {Thread4 th = new Thread4("joined thread");th.start();th.join();}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执行结果:

main  0
main  1
main  2
main  3
main  4
new thread  0
new thread  1
new thread  2
new thread  3
new thread  4
joined thread  0
joined thread  1
joined thread  2
joined thread  3
joined thread  4
main  5
main  6
main  7
main  8
main  9

由上可以看出main主线程等待joined thread线程先执行完了才结束的。如果把th.join()这行注释掉,运行结果如下:

main  0
main  1
main  2
main  3
main  4
main  5
main  6
main  7
main  8
main  9
new thread  0
new thread  1
new thread  2
new thread  3
new thread  4
joined thread  0
joined thread  1
joined thread  2
joined thread  3
joined thread  4

getName和setName

用来得到或者设置线程名称。

getPriority和setPriority

用来获取和设置线程优先级。

setDaemon和isDaemon

用来设置线程是否成为守护线程和判断线程是否是守护线程。

守护线程和用户线程的区别在于:守护线程依赖于创建它的线程,而用户线程则不依赖。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main线程中创建了一个守护线程,当main方法运行完毕之后,守护线程也会随着消亡。而用户线程则不会,用户线程会一直运行直到其运行完毕。在JVM中,像垃圾收集器线程就是守护线程。

在上面已经说到了Thread类中的大部分方法,那么Thread类中的方法调用到底会引起线程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一幅图就是在上面的图上进行改进而来的:

用时:3 毫秒!

停止线程

停止线程是在多线程开发时很重要的技术点,掌握此技术可以对线程的停止进行有效的处理。
停止一个线程可以使用Thread.stop()方法,但最好不用它。该方法是不安全的,已被弃用。
在Java中有以下3种方法可以终止正在运行的线程:

  • 使用退出标志,使线程正常退出,也就是当run方法完成后线程终止
  • 使用stop方法强行终止线程,但是不推荐使用这个方法,因为stop和suspend及resume一样,都是作废过期的方法,使用他们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 使用interrupt方法中断线程,但这个不会终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还需要加入一个判断才可以完成线程的停止。

暂停线程

interrupt()方法

线程的优先级

在操作系统中,线程可以划分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线程得到的CPU资源较多,也就是CPU优先执行优先级较高的线程对象中的任务。
设置线程优先级有助于帮“线程规划器”确定在下一次选择哪一个线程来优先执行。

设置线程的优先级使用setPriority()方法,此方法在JDK的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 {ThreadGroup g;checkAccess();if (newPriority > MAX_PRIORITY || newPriority < MIN_PRIORITY)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f((g = getThreadGroup()) != null) {if (newPriority > g.getMaxPriority()) {newPriority = g.getMaxPriority();}setPriority0(priority = newPriority);}}

在Java中,线程的优先级分为1~10这10个等级,如果小于1或大于10,则JDK抛出异常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JDK中使用3个常量来预置定义优先级的值,代码如下: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IN_PRIORITY = 1;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NORM_PRIORITY = 5;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AX_PRIORITY = 10;

线程优先级特性:

  • 继承性
    比如A线程启动B线程,则B线程的优先级与A是一样的。
  • 规则性
    高优先级的线程总是大部分先执行完,但不代表高优先级线程全部先执行完。
  • 随机性
    优先级较高的线程不一定每一次都先执行完。

守护线程

在Java线程中有两种线程,一种是User Thread(用户线程),另一种是Daemon Thread(守护线程)。
Daemon的作用是为其他线程的运行提供服务,比如说GC线程。其实User Thread线程和Daemon Thread守护线程本质上来说去没啥区别的,唯一的区别之处就在虚拟机的离开:如果User Thread全部撤离,那么Daemon Thread也就没啥线程好服务的了,所以虚拟机也就退出了。

守护线程并非虚拟机内部可以提供,用户也可以自行的设定守护线程,方法:public final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 ;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 thread.setDaemon(true)必须在thread.start()之前设置,否则会跑出一个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你不能把正在运行的常规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 (备注:这点与守护进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守护进程是创建后,让进程摆脱原会话的控制+让进程摆脱原进程组的控制+让进程摆脱原控制终端的控制;所以说寄托于虚拟机的语言机制跟系统级语言有着本质上面的区别)
  • 在Daemon线程中产生的新线程也是Daemon的。 (这一点又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了:守护进程fork()出来的子进程不再是守护进程,尽管它把父进程的进程相关信息复制过去了,但是子进程的进程的父进程不是init进程,所谓的守护进程本质上说就是“父进程挂掉,init收养,然后文件0,1,2都是/dev/null,当前目录到/”)
  • 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分配给Daemon线程来进行服务,比如读写操作或者计算逻辑。因为在Daemon Thread还没来的及进行操作时,虚拟机可能已经退出了。

同步与死锁

  1. 同步代码块
    在代码块上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则此代码块就称为同步代码块
  2. 同步代码块格式
    synchronized(同步对象){需要同步的代码块;
    }

  3. 同步方法
    除了代码块可以同步,方法也是可以同步的
  4. 方法同步格式
    synchronized void 方法名称(){}

    synchronized后续会单独来学习。(●’◡’●)

面试题

线程和进程有什么区别?
答:一个进程是一个独立(self contained)的运行环境,它可以被看作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而线程是在进程中执行的一个任务。线程是进程的子集,一个进程可以有很多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进程使用不同的内存空间,而所有的线程共享一片相同的内存空间。别把它和栈内存搞混,每个线程都拥有单独的栈内存用来存储本地数据。

如何在Java中实现线程?
答:
创建线程有两种方式:
一、继承 Thread 类,扩展线程。
二、实现 Runnable 接口。

启动一个线程是调用run()还是start()方法?
答:启动一个线程是调用start()方法,使线程所代表的虚拟处理机处于可运行状态,这意味着它可以由JVM 调度并执行,这并不意味着线程就会立即运行。run()方法是线程启动后要进行回调(callback)的方法。

Thread类的sleep()方法和对象的wait()方法都可以让线程暂停执行,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sleep()方法(休眠)是线程类(Thread)的静态方法,调用此方法会让当前线程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将执行机会(CPU)让给其他线程,但是对象的锁依然保持,因此休眠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恢复(线程回到就绪状态,请参考第66题中的线程状态转换图)。wait()是Object类的方法,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导致当前线程放弃对象的锁(线程暂停执行),进入对象的等待池(wait pool),只有调用对象的notify()方法(或notifyAll()方法)时才能唤醒等待池中的线程进入等锁池(lock pool),如果线程重新获得对象的锁就可以进入就绪状态。

线程的sleep()方法和yield()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
① sleep()方法给其他线程运行机会时不考虑线程的优先级,因此会给低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yield()方法只会给相同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
② 线程执行sleep()方法后转入阻塞(blocked)状态,而执行yield()方法后转入就绪(ready)状态;
③ sleep()方法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而yield()方法没有声明任何异常;
④ sleep()方法比yield()方法(跟操作系统CPU调度相关)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请说出与线程同步以及线程调度相关的方法。
答:

  • wait():使一个线程处于等待(阻塞)状态,并且释放所持有的对象的锁;
  • sleep():使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处于睡眠状态,是一个静态方法,调用此方法要处理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 notify():唤醒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当然在调用此方法的时候,并不能确切的唤醒某一个等待状态的线程,而是由JVM确定唤醒哪个线程,而且与优先级无关;
  • notityAll():唤醒所有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该方法并不是将对象的锁给所有线程,而是让它们竞争,只有获得锁的线程才能进入就绪状态;

总结

以上就是多线程的一些基础概念,可能总结的不够仔细,多多包涵。后续会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单独列出来总结。学好多线程是拿高薪的基础,小伙伴一起加油吧!

参考

该文为本人学习的笔记,方便以后自己跳槽前复习。参考网上各大帖子,取其精华整合自己的理解而成。还有,关注我个人主页的公众号,里面电子书资源有《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以及《JAVA并发编程实践》高清版,需要的小伙伴自己取。

《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
《JAVA并发编程实践》
Java并发编程:Thread类的使用
关于Java并发编程的总结和思考
JAVA多线程实现的三种方式

整理的思维导图

个人整理的多线程基础的思维导图,导出的图片无法查看备注的一些信息,所以需要源文件的童鞋可以关注我个人主页上的公众号,回复多线程基础即可获取源文件。


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不是技术,而是情怀,一篇篇文章是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痕迹。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希望我的这条路能让你少走弯路,希望我能帮你抹去知识的蒙尘,希望我能帮你理清知识的脉络,希望未来技术之巅上有你也有我。

用时:3 毫秒!

Java多线程干货系列(1):Java多线程基础相关推荐

  1. 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三)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本文主要接着前面多线程的两篇文章总结Java多线程中的线程安全问题. 一.一个典型的Java线程安全例子 public cla ...

  2. 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二)

    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一)>. 四.Java多线程的阻塞状态与线程控制 上文已经提到Java阻塞的几种具体类型.下面分别看下引起Java线程阻塞的主要方法 ...

  3. Java多线程干货系列—(一)Java多线程基础

    前言 多线程并发编程是Java编程中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面试重点覆盖区域,所以学好多线程并发编程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下面跟我一起开启本次的学习之旅吧. 正文 线程与进程 1 线程:进程中负责程序执行的 ...

  4. Java面试题系列之Java基础类库(一)

    Java程序员面试题大全系列之Java基础类库(一)                                                                           ...

  5. Java学习整理系列之Java枚举类型的原理

    本以为RED只是一个Color类的一个static final的实例而已.但后然发现不是这样的,先看看下面的一种枚举类型使用的代码. [java] view plaincopy package com ...

  6. 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一)

    多线程作为Java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此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的. 一.线程的生命周期及五种基本状态 关于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首先看一下下面这张较为经典的图: 上图中基本上囊括了Java中多线程 ...

  7. Java学习笔记系列-入门篇-计算机基础

    Java学习笔记 Java学习笔记是一个持续更新的系列,工作多年,抽个空对自身知识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归纳,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正在学习Java 的同学们. 本系列目录: 入门篇 计算机基础 ...

  8. Java菜鸟教程系列 学习笔记总结 基础篇(1)

    基础语法 本博客通过学习菜鸟教程Java专栏,并整理得出的Java基础知识. 命名规范 1.项目名全部小写 2.包名全部小写 3.类名首字母大写,如果类名由多个单词组成,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如: ...

  9. 【java下午茶系列】java三重奏之封装

    java中的封装.继承.多态可谓是踏入这一行业的必经之槛,诸多新人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将其各种概念背的是滚瓜烂熟.即便是工作多年之后,也不见得能说出个所以然,或许冥冥之中已经写过无数封装的代码,只是近在 ...

最新文章

  1. 我用 YOLOv5 做情感识别!
  2. Fastboot的安装与使用
  3. SpringMVC 课纲
  4. python使用MySQL数据库
  5. Python这几个内置函数简直是屌爆了!!!
  6. 5 Django系列之通过list_display展示多对多与外键内容在admin-web界面下
  7. dijkstra标号法表格_标号法求最短路径例题详解.ppt
  8. Android笔记 - 如何避免ActivityNotFound异常,查看Activity堆栈信息,获取进程名
  9. windows 笔记本连接公共wifi不弹出登录页面的处理办法
  10. python换算消费品价格,做折实
  11. 64位centos下QQ无法输入中文只能输入英文
  12. java搜寻范围在哪设定_查找值在Java中的范围
  13. LIO-SAM探秘第三章之代码解析(三) --- mapOptmization.cpp (1)
  14. java经典项目_推荐几个经典的Java开源项目
  15. 视频编解码(三):H265编码器
  16. Python | 基于basemap绘图的路径示意图
  17. 《面试系列篇》——Java这些最基础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
  18. 使用navicat进行mysql数据库拷贝
  19. 清北学堂 2017-10-07
  20. oracle 12.2R2 安装GI执行root.sh遇到CLSRSC-400

热门文章

  1. [SpringBoot2]容器功能_底层注解配置绑定_@Configuration@Import@Conditional@ImportResource
  2. [mybatis]log4j
  3. 关于-32768补码的问题
  4. [JavaWeb-Bootstrap]Bootstrap快速入门
  5. Cheapest Palindrome POJ - 3280(动态规划*)
  6. P4705 玩游戏(生成函数,多项式ln)
  7. POJ-2069 Super Star(最小球覆盖)
  8. 牛客网 【每日一题】6月11日题目精讲 背包
  9. 【无码专区2】序列划分(数学)
  10. YbtOJ-变量观测【鸽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