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CFICH信道的作用

PCFICH信道即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英文全称是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该信道中承载的内容CFI是当前子帧中控制区域(或PDCCH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终端对PCFICH的正确解码非常重要,如果解码不正确,终端就不知道怎么处理控制信道,也不知道数据区域是从子帧的哪个OFDM符号开始。

控制区域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其取值范围与当前LTE系统的带宽大小、子帧号、是否是MBSFN子帧、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端口数等参数有关,具体见下面的Table 6.7-1。表格中的列是按照系统带宽占用的RB个数来区分的:第一列的条件N_DL_RB>10对应的带宽是3MHz(15个RB)、5MHz(25个RB)、10MHz(50个RB)、15MHz(75个RB)、20MHz(100个RB),第二列的条件只对应带宽1.4MHz(6个RB)这种场景。关于LTE带宽的其它相关内容,请参考博文《LTE物理传输资源(2)-频带、信道带宽和频点号EARFCN》。

分析上面的表格数据,有几个地方是需要留意的:

(1)如果当前子帧中没有PDCCH信道(比如LTE-TDD制式的上行子帧,就没有PDCCH信道),即对应表格中“Subframes on a carrier not supporting PDSCH”的那一行,那么这个时候也是不存在PCFICH信道的。因此,在LTE-TDD制式下,如果子帧是上行子帧,终端是不会尝试去解码PCFICH、PDCCH这些信道的。

(2)对于支持MBSFN和支持定位参考信号的LTE系统,只需要关注图中标注绿颜色的两行参数。

(3)PCFICH会携带2个bits信息,无论是多大的带宽,只能编码0、1、2、3这4个值。当带宽为1.4MHz即RB个数N_DL_RB<10时,可以看到表格中的OFDM符号个数范围是2、3、4,而此时PCFICH信道是无法传输”4“这个数字的,因此协议规定,在这种场景下,终端解码出”1、2、3“这三个值时,实际对应的OFDM符号个数分别是”2、3、4“这三个值。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系统带宽是1.4MHz,那么终端从PCFICH信道中解码得到的值,加上1之后才是实际PDCCH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比如终端解码出来的是3,那么PDCCH实际占用的符号个数是(3+1=)4个。下面两张结构示意图展示了这种情况。

The CFI takes values CFI = 1, 2 or 3. For system bandwidths N_DL_RB>10 , the span of the DCI in units of OFDM symbols, 1, 2 or 3, is given by the CFI. For system bandwidths  N_DL_RB<=10, the span of the DCI in units of OFDM symbols, 2, 3 or 4, is given by CFI+1.

2.资源组REG

在描述PCFICH信道位置之前,有必要先介绍资源组REG这个概念,因为PCFICH信道(还有PHICH信道)是以REG为单位进行映射的。

资源组,简称REG,全称resource element group,由不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在内的4个连续的RE组成。如果某个RE是为小区特定参考信号预留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位置请参考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那么这个RE是不能用来组REG的。根据是否包含参考信号,有两种不同的REG结构,如下图所示。

博文《LTE物理传输资源(3)-时频资源》里提到,可以用一个频域+时域的二维坐标(K,L)来标识某个时隙内的RE位置,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_K,_L)来标识某个OFDM符号内的REG位置,属于同一个REG的4个RE,它们的时域坐标L必须相同,也就是说,这4个RE必须位于同一个OFDM符号内。

由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RE是不能用来组REG的,而某个OFDM符号里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RE位置与天线端口数、物理小区ID、下行CP类型等有关(详细内容请参考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因此,某个OFDM符号内的REG位置也与天线端口数、物理小区ID、下行CP类型有关。以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为分析对象,分别考虑如下几种场景:

场景1(天线端口数1个或2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Normal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这两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频率偏移等于0,那么REG的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0),即这两个REG分别包括的RE组是:(k0+1,k0+2,k0+4,k0+5)、(k0+7,k0+8,k0+10,k0+11)。这种情况下,即便只有天线端口p0,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中的REG,也不使用端口p1对应的RE。

(2)天线端口个数为1或2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1)。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2)。

(4)对于下行Normal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2(天线端口数4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Normal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4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频率偏移等于0,那么REG的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1),即这两个REG分别包括的RE组是:(k0+1,k0+2,k0+4,k0+5)、(k0+7,k0+8,k0+10,k0+11)。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Normal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3(天线端口数1个或2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Extend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1或2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Extended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4(天线端口数4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Extend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4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2相同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Extended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3相同

以上四种REG的位置分布,在物理层做资源映射的时候,不仅适用于PCFICH信道,也适用于PHICH信道、PDCCH信道。

3.PCFICH信道对应的REG中映射的内容

虽然PCFICH信道承载的是控制区域的OFDM符号个数,但这并不是说,在REG中映射的数据就是1、2、3这样的简单数字。实际上,物理层在处理PCFICH的过程中,首先会经过一个1/16速率块编码(coding rate 1/16)过程,该过程将2bit的CFI值映射成一个32bit的码本(code word),每个码本对应一个CFI值。如下表所示。

为了获得随机化的小区间干扰,物理层还会使用一个与物理小区ID(N_cell_ID)和时隙号相关的扰码,对32bits的码本(b0,b1,...b31)进行一次加扰(Scrambling),加扰之后生成的依然是32bits的bit块,本文使用(_b0,_b1,...,_b31)表示,过程如下示意:

公式中的c序列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映射中使用的c序列相似,详细参考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经过加扰后的序列(_b0,_b1,...,_b31),还需要进行一次QPSK调制过程,将32bits的bit块调制成16个复数形式的调制符号。具体的QPSK调制过程是,将每个成对的_b(i)_b(i+1)生成一个复数x=I+jQ,其中IQ的值如下表所示。

所以,最终映射到PCFICH信道REG中的是16个复值调制符号。每个RE中映射1个复数,那么1个REG映射4个复数,因此,整个PCFICH信道需要占用4个REG。上述PCFICH信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示意。

4.PCFICH信道的REG位置

由于只有解码出PCFICH信道才能知道控制区域的大小,因此PCFICH信道总是映射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另外,为了获得频域上的分集效应,组成PCFICH信道的4个REG将均匀分布在整个带宽中。

每个REG的位置与物理小区ID和带宽有关(因此终端只有在解码出PSS/SSS同步信号和MIB之后才能解码PCFICH),具体如下:

以带宽为8个RB、N_cell_id分别是0、1、2为例:

N_cell_id=0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0,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72。

N_cell_id=1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6,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6+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6+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6+72。

N_cell_id=2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72。

示意图如下:

参考文献:

(1)3GPP TS 36.211 V9.1.0 (2010-03)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2)3GPP TS 36.212 V9.4.0 (2011-09)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4G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

(4)http://dhagle.in/LTE

(5)http://www.sharetechnote.com/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PCFICH信道相关推荐

  1.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2)-PCFICH信道和资源组REG

    本篇博文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什么是PCFICH信道,PCFICH信道的作用是什么 (2)REG是什么 (3)PCFICH信道实际在REG中映射的内容是什么 (4)PCFICH信道的位置在哪里 1 ...

  2.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4)-CCE

    在之前的博文中已经讲到,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基本映射单位是RE(参考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PCFICH信道的基本 ...

  3.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3)-PHICH信道

    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先看下博文<LTE-TDD HARQ(1)-上行HARQ时序>,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文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什么是PHICH信道,它的作用是什么 (2)怎么 ...

  4.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上篇博文<LTE物理传输资源(3)-时频资源>的最后提到了PCFICH等几种下行物理信道,这篇博文本来想写PCFICH信道的,但在准备写PCFICH的时候,发现需要用到天线端口的相关内容, ...

  5. LTE上行物理层传输机制(2)-PUSCH上行跳频之Type2频率跳频

    博文<PUSCH上行跳频(1)-Type1频率跳频>里提到了为什么要使用PUSCH跳频,以及详细介绍了Type1方式的跳频,本文继续这个话题,介绍Type2方式的跳频. 1.采用PUSCH ...

  6. LTE上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PUSCH上行跳频之Type1频率跳频

    1.什么是PUSCH频率跳频(PUSCH Frequency Hopping) 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9)-集中式和分布式资源映射>中提到了分布式的下行资源分配,这种资源分配方式 ...

  7. LTE上行物理层传输机制(3)-上行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的位置

    1.上行传输机制 与下行类似,当UE需要给eNB传递信息时,也是通过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发送的.上行物理信道包括PRACH随机接入信道.PUCCH控制信道.PUSCH共享信道,上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 ...

  8. LTE上行物理层传输机制(4)-UCI在PUCCH和PUSCH中的传输

    1.什么是UCI 在下行物理信道中存在着PDCCH控制信道,根据其中承载信息的不同,携带着各种不同的DCI格式,比如DCI0.DCI1A等等,那么在上行物理信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控制信道,我们叫做PUC ...

  9. LTE下行传输机制——PHICH信道

    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先看下博文<LTE-TDD HARQ(1)-上行HARQ时序>,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文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什么是PHICH信道,它的作用是什么 (2)怎么 ...

最新文章

  1. CSS类名称/选择器中哪些字符有效?
  2. 大小端模式,stm32采用小端模式
  3. exchange2013 owa-outlook界面语言
  4. linux中使用yum的优点,linux – 自动“yum update”以保证服务器安全 – 优点和缺点?...
  5. python编写hadoop代码
  6. 项目投标注意点001---项目投标那点事
  7. matlab虚拟现实之vrbuild2模型导入
  8. mysql5.6 my default_MySQL5.6数据库只有my-default如何更改编码(最详细用了MySQL数据库一年的经验总结)...
  9. Android app是如何杀掉的
  10. 威纶通触摸屏制作自定义弹出窗口的具体方法(3种)
  11. 华硕aura完全卸载_GeForce RTX元气满满萌娘来袭 华硕天选游戏本开箱评测
  12. vb视屏教程计算机二级b,计算机二级vb教程|二级vb视频教程|计算机二级视频教程|快速通过计算机二级VB|猎豹网校视频...
  13. SAS中output的运用
  14. 雷霆战机游戏项目(JAVA)
  15. R语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系数(model coefficient)、模型总结信息(summary)、模型评估(偏差deviance计算、伪R方计算( pseudo R-squared)
  16. 记一次阴阳师挂机脚本开发
  17. Nginx 配置 HTTPS 证书
  18. 苹果icloud文件服务器,你真的会用苹果iCloud吗?这7个隐藏功能,你未必全知道...
  19. newman的基本使用
  20. mysql数据库查询余额_MySQL 数据库(三):查

热门文章

  1. 局域网连接: 手机网络调试助手连接不上电脑网络调试助手
  2. 如何彻底粉碎电脑中的文件 防泄漏
  3. Anti Arp Sniffer ARP病毒专杀工具
  4. 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原来天就是自己的镜子呀!
  5. CEGUI的使用简单说明
  6. 发现一个可以免费看电影听音乐的网站
  7. MinGW-w32下载、安装和配置环境教程
  8. 用python写一个带界面的剑灵取色卡刀工具
  9. vbox虚拟机运行android,利用VM或VBOX安装安卓虚拟机
  10. 【学习笔记】MacOS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