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直视骄阳才能拥抱望

拿到金老师的这本书,我就一门心思的扎进了书里。两周的时间,我几乎是灵魂颤抖着享受着这顿滋养心灵的饕餮大餐。在这本书中,金老师以他一贯博大而深邃的眼界,真诚而热情的观察,认真而理性的思考,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副人类心灵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历程,并以严肃而凌厉的分析,剖析了当代思想的困局,并以当代思想家的热忱和担当探索了走出思想危机的路径和方向。

此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智慧与魄力,温润与担当。当思想退场,黑暗的时代来临,也许只有直视骄阳,才能拥抱希望。仅以一篇读书笔记或者叫札记,将此书的脉络摘述如下,作为书评。个人理解错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本书的内容可以从7个方面来阅读和理解。

一、从哲学已死到真实性哲学的奠基
无论是霍金所说的“哲学已死”,还是当代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 直言不讳的嘲讽“物理学需要哲学,但不需要哲学家”,都暴露出了当代哲学的尴尬窘境。而要分析当代哲学的迷失,就必然要从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开始。正是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错误的数学观和科学观导致了哲学的迷失。“数学就是逻辑”的幻象,是当代哲学式微的主因。作为21世纪的哲学体系,真实性哲学是在康德哲学大厦的基础上建构的。而要完成这个工程,则必须先把20世纪哲学研究的泥潭清理一下。

1、康德的哲学与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渊源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以“判断”作为分析对象,以数学为先验观念建立其哲学大厦的。而何为“判断”?判断的本质就是主体用符号表达世界。从这一角度上说,判断哲学是哲学向语言学转向的先声。当把哲学化约为对判断进行研究之后,判断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必须要说清楚。而将数学作为判断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就成为一种思想演化的方向。事实上,20世纪的哲学研究方向也是这么变化的。也就是说,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大转向可以看作是康德判断哲学纲领的精准化。

2、错误的“数学观”——数学就是判断之间的关系
但是,当用语言哲学用”陈述“代替”判断“,”陈述“之间的推理关系如果就是数学的话,科学的本质就变成了”用一种严格的语言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说,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把数学视同逻辑进行探索,是同步发生的哲学事件。

3、数学并不是逻辑。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把数学当作逻辑,直接导致20世纪哲学研究陷入泥潭。为什么康德哲学播下的龙种,最后会变成20世纪的跳蚤呢?关键的一个诱因就是把数学理解成逻辑。当证明数学不是逻辑时,哲学家们仍然坚持符号系统的真实性只能来自于经验相符合,拒绝承认”数学作为由特定结构规定的符号系统,当其不指涉经验对象的时候,仍然具有真实性。“把数学视为逻辑,造成了对数学语言的误解,这导致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既不能认识数学对现代科学的重要性,也不能理解符号系统的真实性并非一定要用他符合经验来定义。因此,把数学视为逻辑的错误前提,而推导出和建构出的逻辑经验论和分析哲学,其处理的科学只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和现代科学没有关系。 当理解了数学的本质,阐明了现代科学理论的结构后,就可以从20世纪哲学迷失的黑森林中走出来。

二、真实性哲学建立的方向

学习康德以判断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真实性哲学的建立必须从人使用符号系统开始研究,然后界定符号系统与经验世界的关系,最后建立横跨经验世界和符号世界的拱桥。这就必须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符号系统?符号的类型有哪些? 数学符号,自然语言,艺术语言 有什么不同?什么又是经验?符号的真实性标准是什么?经验的真实性标准是什么?什么是逻辑?什么是观念?

1、为何要从纯符号系统开始?

因为人是会使用符号的动物,选择符号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的存在。人使用符号指涉对象有两个要点,其一是主体有选择符号的自由,只有理解了如何选择符号才能准确定义主体,才能明白符号和其指涉的对象的关系是一种约定。其二 当符号系统不指设(经验)对象的时候,符号系统本身也可以具有真实性的。这个真实性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主体规定的符号系统的结构,什么是结构?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符号系统的结构或者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跟符号系统是否指涉(经验)对象没有关系。如果要举例子,数学真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数学真实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具有普遍可重复性受控实验结构,这个结构在符号系统不指涉经验对象的时候,也具有真实性最终标准。

2、为符号系统引入结构

一旦定义了符号系统,第二步就是为符号系统引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符号系统引入结构 与 符号系统是不是指涉对象没有关系。根据某些特定的结构,就完全可以判断符号系统真实性的标准,同时这个结构也规定了符号系统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推演法则。

3、定义经验

真实性哲学建设的第三步就是定义经验。什么是经验?这又是个哲学黑洞话题,关于经验的定义有这么几个。人体感官直接接受的刺激(信息)是经验,但神经系统接收的任何刺激都只是电脉冲信号,因此沿着各个生理研究的范式很难把经验定义清楚。

因此,只能采取缩小包围圈的方法,先从最大的外延去定义经验。即不同于符号的对象,就是经验,然后采用层层限定的方式,将“可靠的经验”与想象、幻觉区别开。也就是说,假定主体可以清晰的区分什么时候是在使用符号,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想象,什么时候是自己直觉感觉到的东西。因此,采用这种最宽泛的方式,所定义的经验世界,是自明的。

4、定义经验世界的可靠性法则

但这种对经验的定义方式,采用了差异分析方法,将经验与经验的可靠性或者叫可靠的经验进行了区分,然后采取递归的方式,层层研究。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一旦经验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可靠性法则得到定义,可以立即发现,存在多个可靠的经验世界。其中科学真实所处理的经验,其核心是受控实验,受控实验的普遍可重复性是判别科学真实经验真与假的法则。在经验领域,如果发现其他可判别的可靠性法则,就可以规定不同类型或不同领域的真实经验。真实的经验通过各种可靠性法则得到定义后,就可以进一步界定符号系统指涉的经验对象了。一旦指涉的经验对象确定,符号系统就可以获得除了自身结构之外的另一种真实性标准了,这就是与真实的经验相符合。通过符号系统和经验符合,可以定义符号系统正确的指涉经验对象,这时符号系统本身就可以具有其指涉对象所赋予它的属性,逻辑以及符合逻辑的符号推演起源了。

在这一基础上,就可以定义那种具有两种真实性标准的符号系统了,这种符号系统架起了符号真实与经验真实的桥梁,当符号系统的真实性与经验世界的真实性同构的时候,这个桥梁不会随着两个真实世界的扩张而解体。科学史所揭示的现代科学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5、有指涉对象的符号系统

但有时候,符号系统虽然有明确的经验指涉对象,但符号系统并不完全接受来自经验世界的真实性标准,这个时候,将会出现一个非常特殊的符号系统:具有指涉对象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就是形形色色的观念世界。观念世界与真实经验世界的关系,比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的那种数学真实符号系统与科学真实符号系统的关系还要复杂。但观念世界同样可以采用两种或者多种真实性的符号系统的结构和性质来研究,而这个研究的方法论就是与现代科学理论不同的一种哲学方法——研究人文与研究艺术世界的哲学。

6、真实性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差异

如上所述,真实性哲学与过去所有的哲学都不同,真实性哲学有效的驱除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来所自带的迷雾,对哲学概念重新的了创造性的梳理和反思。比如定义经验,定义观念,定义实体,定义共相,定义个体。这些基本概念,都是来自常识的错觉,大部分只是在特定的领域里有意义,真实性哲学对自古希腊以来的沿用至今的那些从来没有反思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用当代科学和人文精神对哲学进行一次重建。

三、什么是纯粹的符号世界及其结构

在定义纯粹的符号系统时,有几个要点必须搞清楚。

1、符号的类属性误区

类当符号系统没有指涉对象的时候,是不能规定符号具有某种属性的。任何符号的属性,都是对象赋予符号的。对于纯粹的符号而言,只有相同与不同的分别。对于符号之间的类属关系,这是一个哲学误区。因为如果符号之间没有类属关系,只有同于不同的关系,逻辑推理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有的哲学家,会把类属性作为纯符号系统的属性,这是错的。逻辑推理存在的前提,就是符号系统指涉对象,这个时候作为使用符号系统的人把对象的属性赋予了符号系统。表面上看来,一个符号属于另一个符号,好像是符号的属性,其实不是,这个属性本来就是对象的。有人误认为纯符号系统也有属性。

2、纯符号系统如何使用逻辑

以数学为代表的纯符号系统只所以能使用逻辑推理,是因为数学符号的属性是由其指涉的数学结构规定的,属性来自于对象,而不是符号系统这一点没有改变。一个没有规定数学结构的数学符号系统,不能规定符号具有属性。也就是说不能把来自经验世界或对象的属性以及对属性进行抽象如 个别性 或共性 赋予纯符号系统,也不能在符号系统指涉非经验对象时,将对象的属性赋予符号系统。如果说符号系统具有某些属性,一定是符号系统指涉经验或者其他对象过程中获得的。也就是说,符合逻辑对符号系统的要求,并不能从对符号做出性质规定得到,因为性质一定是来自于其指涉的对象。之所以定义纯符号系统的方法如此复杂,是因为借鉴了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在定义过程中,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符号系统不指涉对象时,也可以具有自己的真实性标准。这个真实性标准就是导入的符号结构。这个符号结构,或者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与符号系统是否指涉对象没有关系。

四、定义经验世界及经验世界的真实性

当很多人在谈到“经验的”这个词时,一般被视为一种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也叫对象的客观性,“经验的”是人们讨论哲学时的出发点。因此 “经验的”和“真实的”经常是混淆的。其实,只有将“经验的”和“真实的”区分开,才能讲清楚什么是经验。

在金老师的《系统的哲学》的人的哲学部分,已经证明过,对于与主体的客观存在大多是一种幻觉,即便是在物理学研究中,对象也不一定是独立于主体的存在。认识到这种客观幻想,就可以知道,经验的真假取决于经验的认识结构。当经验没有规定认知结构的时候,真的可靠的经验,幻觉,想象,是无法区分的。当然作为主体,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经验肯定不是符号。因此最保守的办法就是采用 “不等同于符号”来界定“经验”。也就是说,当主体面对对象时,可以对对象有所感知并做某种控制或者操作,只要对象不是符号,都统统视为经验世界的一部分。当然,经验和经验的对象不一定是真的,错觉和主体以为存在的对象,也是经验,只要主体明确意识到不是符号,就可以认为属于经验世界。

这是一个最宽泛的定义。人和动物的基本差别就是在于人可以用符号来指涉对象,而其他动物不能。人知道自己有选择符号的自由。因此人可以用自己意识到的“非符号的”来定义经验。这个经验世界很宽泛,包含了错觉,幻觉和非符号的想象。现在的问题就是把一些原则把那些真实的可靠的经验从广义的经验世界中区别开来,因此确定鉴别经验可靠性的原则就是成为关键。因此,不同类型的判定原则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经验真实。比如科学真实 社会真实以及个人真实。

科学经验的真实性,其判定原则或者叫认知结构,就是普遍可重复性。普遍这个定义是很精确的,即所有人可重复,对不同地点可重复,对不同时间可重复。只要放宽受控试验的限定条件和可重复性的严格限制,就可以得到不同于科学真实的经验真实性的判别原则。如果考虑观察-控制过程的可重复性,存在三种可能:

A 个人真实的判别原则。当某对象的观测操控仅仅对于某个主体可重复,这当然不是科学真实,但是对于那个可以不同重复观察-操控过程的个体,这个对象当然是真实的,这样,就得到了判别个人经验真实性原则。

B 社会真实的判别原则。当观察-操控是对一群特定主体可重复性,对不是对多有主体可重复时,就定义了某种经验对特定群体的真实性,这就是经验的社会真实性。

C科学真实的判别原则 。这是对所有观察者可重复的科学真实。

由上分类可以知道,单单就经验世界而言,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完全相同的经验世界,科学真实、社会真实和个人真实。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经验,存在三种不同的经验真实性判别原则,或者叫认知结构。科学真实的判别原则只是众多经验真实性的原则之一。如果在深入一层,会发现无论是科学真实,还是社会真实,个人真实,其认知结构或这叫真实性判别原则是无比复杂的。就以科学真实而言,还可以进行受控实验和受控观察的细分。在受控观察中,对象是不可控制的,而在受控实验中,对象是可控制的。在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中,就不仅仅要区别受控观察的可重复性和受控实验的可重复性了,还要考虑个体与对象的耦合问题,这就是价值的产生。

在普遍可重复受控实验的符号表达中,主体是悬置而看不到的,社会真实的符号表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包含主体的,至于个人真实,他在什么前提下可以用符号表达,什么时候不可以用符号表达,这更需要严格区分 ,这涉及到符号表达的起源。也就是说当用真实性哲学对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真实性认知结构进行研究时,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以比科学真实更加需要哲学反思的领域。

前面是放松对可重复性的限制,如果放松对受控实验的限制,也是可以细分出各式各样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存在着不同的判别经验可靠性的原则。每个原则对应着各式各样真实的经验。当然其中科学真实是一切真实经验中最强大最牢不可破的核心。但只是核心,而不是全部,

现代科学的建立是人类掌握真实性经验的划时代贡献,这就是用符号来表达并研究科学真实的结构,这就是数学。人利用这种结构的符号系统指涉真实的科学经验,从而建立了横跨经验真实与符号真实的桥梁。而真实性哲学学术野心不止于此,而是要把这种研究科学真实的方法扩展到所有的真实经验的研究中去。个人真实包含了价值,社会真是蕴含着社会形同,这两类经验的真实性研究,涉及艺术、道德和历史,研究这些经验世界与符号系统的关系,不仅仅包含了整个人文社科艺术领域,而且还涉及意识的起源。这才是真实性哲学主要内容。

五、逻辑—— 符号正确的指涉对象。

通过对经验世界的定义和探索,可以发现,真实的经验世界具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判别真实经验为真的认知结构,一种是真实经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所规定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表达成结构。以科学真实为例,科学经验要是真的,必定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受控观察或受控实验,受控观察和受控实验的普遍可重复性是科学经验必须具有的认知结构(真假判定原则)。此外,对象的真实性使得对象的属性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比如宏观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比如天鹅的形状和颜色,这些都是对象的不同属性,这些属性之间可能存在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真实经验由其性质规定的结构。当然这个结构也是建立在受控实验之上,有的属性之间是可以同时测量的,有的就不能。

对象存在各式各样的性质,对这些性质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共性”。当对象是经验世界时,不同性质的分类可以得到质料,各种性质的结合可以得到实体。也就是说无论是实体,质料,还是个别性 共性都是通过真实经验的比较而得到的结构。只有当真实的经验,被误认为是和主体无关的客观存在时,这些结构才成为哲学研究的基础。真实性哲学尽可能不使用这些来自常识和错觉的观念来作为哲学分析框架,如果要使用,则必须要界定其成立前提的。

当用符号系统指涉真实经验时,真实经验就把自己的性质给予符号系统。符号系统获得的真实对象的这个结构,就是逻辑,也就是说,逻辑是符号在指涉对象过程中产生的。因为人可以任意选择符号,在符号指涉经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指涉不出现自相矛盾,当对象集中子集合或者元素间存在包含关系时,符号集也存在同样的包含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符号逻辑”成为正确使用符号系统的原则。

也就是说当符号系统指涉有结构的对象是,符合逻辑的意思就是使主体可以自由选择的符号系统正确的指涉经验对象,它也可以表达为符号集与经验对象集存在自洽的一一对象。这就是符号系统符合经验对象的准确定义。

所谓的符号系统使用必须符合逻辑,只是把经验对象性质规定的机构给予符号系统,判定经验对象真实性的认知结构尚未给予符号系统。也就是说除了用符号指涉真实的经验规定符号系统的“逻辑”结构外,还可以直接规定符号系统的结构,即定义一个不指涉经验对象的符号系统的结构,只要这个结构和判别经验对象的认知结构相同就可以。这个结构可以等价于符号系统不指涉经验对象时就具有的真实性结构。也就是说当经验的真实性的结构赋予了符号系统,这是符号系统在不指涉经验时也具有真实性。 通过数学史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一点还可以扩展,也就是说对于表达社会真是和个人真实的符号系统,已存在和数学真实类似的真实性最终标准。

目前,哲学界还没有对(不同于科学真实的)个人真实和社会真是的认知结构或者叫真假判定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已经知道,个人真实中存在着价值和审美,而社会真实存在者道德和社会规范,这都与科学真实不同。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其结构包含语法和词汇。用符号结构表达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的认知结构,实际上就是研究价值的真实性判定标准,道德伦理的真实性判定标准和语法的真实性结构。这些都是由某一种认知结构规定的符号系统的真实性,而且这一真实性与符号系统正确的指涉经验所获得的真实性不同。

也就是说,经验世界,道德世界,价值世界,真实性最终标准是不同的,建立横跨这些不同真实层次桥梁必须依靠拱顶石, 除了科学真实与数学真实之间需要拱顶石以外,其他真实系统也需要在符号系统与经验世界之间架设拱桥。这样的拱桥,就是具有双真实性的符号系统,即真实性必须由两个来源,该符号系统正确指涉经验世界,可以从与经验符号来获得符号系统的真实性,其次符号系统本身必须具有本身结构的真实性。科学真实与数学真实之间双真实性桥梁的研究是基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对现代科学理论的梳理来完成的,现在需要的是把这种架桥的方式扩展到科学真实以外的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中去。这些研究内容与科学真实研究一起构成了真实性哲学的大厦。

六、横跨经验世界与符号世界的桥梁

当纯符号系统的真实性标准与经验世界的真实性标准同构的时候,只要找到同时存在两种真实性标准的符号系统,就能跨过经验世界和符号世界的鸿沟架设桥梁。这个桥梁有两个功能:一是形成一种整体结构保持真实性标准的稳定性,当纯符号系统的真实性标准丧失的时候,可以借助桥梁重建符号系统的真实性,在人文社会世界,这就是道德真实性的重建与终极关怀的展望。二是桥梁的存在有助于经验世界与符号世界各种的发展。相比没有此桥梁,符号世界与经验世界各自的扩展情况,桥梁可以是的两个世界在互动中呈现加速的趋势。

道德真实性重建与终极关怀的展望,是真实性哲学建构篇的研究内容,各位可以静待金老师真实性哲学后两卷的出版。科学结构与科学真实以及数学尤其是欧几里得范式结合促进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的过程,在本书的第二篇已经详细分析。尤其要指出的就是,一旦在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架起经验世界与符号世界的拱桥,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会呈现加速吗?金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哲学和人文社会研究中从来没有考虑过。可以从两个方向做研究。

1、研究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的展开

首先,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如何扩张?和科学真实通过实验的扩张方式一样吗?这两个领域的受控实验的自我迭代和组织机制与科学真实有何区别?这必须要采取新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真实与个人真实的扩张过程更为复杂。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符号系统真实性与经验世界真实性同构,只有这样,具有两种真实性标准的符号系统才能把两者永久的连接起来。如果个人真实不用符号表达,不仅不能和其他人沟通,其积累也很困难,这个价值与艺术的本质。

社会真实的符号表达就是自然语言的发明和应用,这也是人类社会行动不断复杂化和社会组织形成的前提。通过在经验真实与符号真实之间架设桥的分析,可以将人文社会和艺术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一个大大超越今日认知科学与符号学的新框架,从此以后,人文社会与艺术研究可以和现代科学整合在一起了。

2、发现架设桥梁的过程

除了研究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的展开,真实性哲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发现架设桥梁的过程。对于科学真实而言,具有双真实性的拱桥,主要涉及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的起源以及现代科学如何在欧几里得几何范式的示范下形成(详见本书第二篇),虽然复杂,但毕竟可以通过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搞清楚。但是当把研究对象深入到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的符号系统的结构的起源的时候,发现一个比科学真实图画更广阔深邃的图景,涉及到的是一堆的问题,全是未解之谜:自我意识的起源,自然语言的起源,艺术的起源,道德的起源,这些问题深深藏在历史的黑暗处,从来没有被理性的阳光照耀过。而通过真实性哲学,参考科学真实与数学真实桥梁的研究方法,却有可能穿透这片黑暗森灵,走进其深处,探究这些历史谜团。

七、什么是观念?——有指涉对象的符号世界

要使用真实性哲学探究上述问题,一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定义并探究观念。由科学真实与数学真实的拱桥一例,可以推出存在者有经验指涉对象的符号世界。

在数学研究中,有经验指涉对象的符号世界展现了符号系统把握经验真实的可能性。一旦该符号系统指涉的对象与经验世界对象的真实性展开吻合,该符号系统就具有双重真实性标准,成为现代科学理论的一部分。在社会真实与个人真实的符号表达中,也存在这种有指涉对象的符号世界。因为只要规定符号系统的结构,使其和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的真实性结构同构,这些符号系统即使不指涉社会真实与个人真实是,也是具有真实性的,这些符号系统指涉社会经验与个人经验,但其真实性标准却不是与经验符合,这个有经验指涉对象的符号世界,和数学不同,它是什么?这就是观念。

基于观念这一定义,再看经验世界的认知结构。为什么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的认知结构中,观察和控制过程只对某一个或某一些人可重复性?这是因为控制变量中包含观念,主体必须通过观念,进入对其而言可重复性的经验世界,进而判断这些经验是真实的,在规定科学真实的受控试验中,可控变量是不允许包含观念的。

个人真实社会真实,与科学真实最大的不同就是认知结构的控制变量中存在观念,而观念有是一个有指涉对象的符号系统,因此在判别社会经验与个人经验的认知结构中,原则上不能排除符号系统,在这一认知结构中,主体是不可能被悬置的。在科学真实的认知结构中,主体是一个选择者,并不需要会使用符号,而在社会真实与个人真实中,并非如此。 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中,才能更家看清客观性的本质,即公共性。为了把握界定社会真实和个人真实的认知结构,将控制变量中包含观念的观察——操作过程车称为“拟受控实验。”通过拟受控试验可以分析历史以及价值系统及其变迁的真实性,这就是研究人文历史真实性的方法论。

这就是真实哲学的研究提纲,很多问题只是提出了研究思路,至于这个学科能否真的建立,还需要一代代像金老师这样的思想家的艰辛努力。随着真实性哲学的展开,当把主体、自我意识以及自由意志作为研究对象时,已经把哲学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随着对主体、自我意识以及自由意志的重新理解,将看到人类自我的扩大以及那些不可知边界的不断向远方延伸,通过真实性哲学,人类站在了新轴心时代的门槛上!

读《消失的真实》有感相关推荐

  1. 读《豆瓣的基础架构》有感

    豆瓣整个基础架构可以粗略的分为在线和离线两大块.在线的部分和大部分网站类似:前面用LVS做HA,用Nginx做反向代理,形成负载均衡的一 层:应用层主要是做运算,将运算结果返回给前面的用户,DAE平台 ...

  2. 15读《算法基础》有感——决策树

    15读<算法基础>有感--决策树 学完本学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想对"决策树"做进一步的了解,于是读了Rod Stephens<算法基础> ...

  3. simplify逆向_Simplify-SDK-一种以代码形式管理基础架构的框架。

    simplify逆向 When working with AWS services, you've got several choices to build and deploy your lambd ...

  4. View 5.1 重装上阵(4—基础架构篇)

    从底层架构方面来看,VIEW 5.1最大的改进在于引入了Content-Based Read Cache(CBRC) 技术,大大降低了部署桌面虚拟化所带来的IOPS风暴,同时大大降低了对于存储的压力和 ...

  5. 聊聊 Kafka: Kafka 的基础架构

    一.我与快递小哥的故事 一个很正常的一个工作日,老周正在忙着啪啪啪的敲代码,办公司好像安静的只剩敲代码的声音.突然,我的电话铃声响起了,顿时打破了这种安静. 我:喂,哪位? 快递小哥:我是顺丰快递的, ...

  6. 机器学习的中流砥柱:用于模型构建的基础架构工具有哪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芯术"(ID:AI_Discovery)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已然"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企业们期待通过机器学习基础架构平台,以 ...

  7.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22 年演进

    01 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IT)创新的黄金时代.由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大规模可扩展应用支持的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巨大力量正在重塑商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场IT复兴的中心,则是超大规 ...

  8. k86跟mysql_MySQL【基础架构】

    一.前言 平时我们使用数据库,看到的通常都是一个整体.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0: 对于上述语句,我们看到的只是输入一条语句,返回一个结果,却没有关注这条语句在 MySQ ...

  9. 译 | .NET Core 基础架构进化之路(一)

    原文:Matt Mitchell 翻译:Edi Wang 随着 .NET Core 3.0 Preview 6 的推出,我们认为简要了解一下我们基础设施系统的历史以及过去一年左右所做的重大改进会很有用 ...

  10. 【mysql技术内幕1】mysql基础架构-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文章目录 1 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2 mysql体系结构 3 InnoDB存储引擎 4 总结 1 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 通常我们使用数据库,都是将数据库看成一个整体,我们的应 ...

最新文章

  1. Product change时关于change_log的讨论
  2. 模拟注册用户,按照以下要求实现相关功能:
  3. 对互联网中常见地图的坐标系探讨
  4. intellij idea开发工具
  5. 什么样的细节会让你觉得一个人的情商高得吓人?
  6. 模数转换芯片AD7705的使用心得
  7. python 爬阳光高考高校数据
  8. 头条号项目玩法:中视频全方位教学
  9. 融会贯通面对对象编程思想
  10. MP4文件格式简要解析---代码解析
  11. ThinkPad F1按键常亮且喇叭无声音
  12. 关于数组名(arr)的理解
  13. git的使用(github篇)
  14. Linux Centos7.x下安装部署Jira和confluence以及破解方法详述
  15. 南大计算机学院在职博士,南京大学双证在职博士
  16. 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白皮书
  17. mysql用了索引为什么还是查询很慢?
  18. 网站建设需要注意哪些(网站建设流程)
  19. ZStack云平台应用堡垒机教程
  20. c语言程序设计答案吉林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版武爱平.pdf...

热门文章

  1. SAP MM 无价值物料管理的一种实现思路
  2. 【面经】寒冬中的一年半前端跳槽
  3. 传统零售商与B2C电子商务
  4. JMeter Address Already in use 错误解决
  5. java获取时间相差8小时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6. Android 设置APP启动图标
  7. android自定义排班,Android实现一周时间早中晚排班表
  8. aws s3跨区复制文件
  9. android播放mp3方法,Android MediaPlayer 播放音频的方式
  10. 读《我能记住 - 读写记忆困难儿童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