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话说天南地北  我的学生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

(2010-01-17 20:20:36)

我的学生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

现在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在我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并看着他们成长的过程。说说那些最出色的孩子们的故事,也许对于老师、家长、学生,都有一些好处吧。

我是从80年代开始教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编写程序的。依靠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许多老师不断的教育,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成长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工作者,其中有两个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工作。

有意思的是他们俩是兄弟,我就叫他们“哥哥”和“弟弟”吧。兄弟俩都是那种没花爸妈一分钱,靠奖学金和打工在美国读完硕士、博士全程的。有一次我在路上碰见他们的妈妈。她说:“人家都说弟弟是靠哥哥介绍才进了微软的。其实弟弟是凭自己的努力才进了微软的。”说来也是,不是顶尖级的优秀人才,微软有可能要你吗。微软是私人公司,如果收进来的全是沾着裙带关系的七大姑八大爷,现在谷歌、IBM、苹果公司,多得去的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软件市场,微软尽收不会干活的的“亲戚”,最后不关门倒闭才是怪。

兄弟俩是从小学四年级、二年级就开始跟着我学习计算机的。那时我们单位有15台APPLE-II“苹果”计算机,比市里任何一个中学的计算机都要多。单位里开几张介绍信,我就到各中学和小学里招生——当然都是些由学校老师钦定点名的“优秀生”。学习是全免费的,连5吋的软盘、输出程序的打印纸全部都是公家奉送。有时暑期办“计算机夏令营”还要赠送“营帽”、“营服”,中午还有免费午餐。学生人数比计算机台数多,训练键盘指法怕敲坏计算机键盘,就先发一张油印的“键盘纸”,回家先在纸头上找键位吧!再添购4台英文打字机,“车轮战”每人敲5分钟的打字机——奇了怪,这么原始的训练方法,每个学生的指法却都是一流的。

星期天这些学生都集中到我们这里来上课,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听的是同一个课程。

在我们单位里星期天来参加舞蹈、钢琴、无线电、书法“兴趣小组”的小孩子非常多,走廊上人来人往相当嘈杂。但是我总是喜欢开着教室的门上课——收不了那么多的学生,让人家看看总是可以嘛。

连着三个星期,我总是看见两个小男孩站在教室后面的门口外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其他人走了,只有他们不愿意离开。我在课间休息时走过去和他们聊起来。带孩子来的“爸爸”并不认识我,怯生生地说:“这个……小孩子可以来这里学吗?”我先和这两个小男生对答了几分钟,觉得着实聪明可爱,就说:“你们来试试吧。”没想到这一试,他们的节假日在我的计算机室玩,就一直玩到高中。

这里有几个历史镜头的回放:

在兄弟俩成功的故事的背后,最最关键的人物是小兄弟俩的爸爸。“爸爸”当时是一个机关里的普通职员,学“政治经济学”的。休息日“爸爸”推着自行车,后架上坐着“哥哥”,前面横杆上坐着“弟弟”。带孩子去哪儿玩呢?还是带孩子到能够长见识长志气的地方去看看吧。孩子见到新奇的东西不肯走回家,老爸就耐心地陪着吧。还想看吗?那就再去吧……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孩子,最聪明的未必将来都成功。最爱动脑筋、最肯费功夫、最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到后来总是最出人头地的。

每年暑假早晨7:00,兄弟俩总是早于老师站在计算机室门口,到中午12:00才被“赶走”。兄弟俩回家要步行五里地才到家,下午2:00又站在计算机室门口,到6:00才回家。他们的动力是什么——“有趣呗!”从六月底开始,一个暑假60天,每个人各编写一个100多K的游戏程序,一个程序打印出来打印纸的长度有十几米!老师看了学生的程序有一点不满意,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修改上几天。说实在话,编写程序外人看起来十分轻松高雅,但是时间一长了绝对是枯燥乏味。编写大的程序,找一个Bug(错误)花一天时间算是少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能够长时间受得了这种寂寞和“大脑风暴”的。

当时流行学习6502汇编。“行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极其枯燥难懂的“低级语言”,大学生学习都觉得难。6502汇编共有13种“寻址方式”、146条“汇编指令”头一天上午老师讲一遍,第二天上午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默写都是全对(这兄弟俩当然是全对没落下半个字符的)。除了兴趣之外,“勤”是关键。

孩子总是爱玩“电子游戏”的。当时的游戏较著名的有“警察抓小偷”、“魂斗罗”。兄弟俩玩“魂斗罗”,打打杀杀的,觉得“没有技术含量”,玩两次就不干了。他俩倒是花了不少时间玩“警察抓小偷”,136“关”全打过了,又开始研究自己修改游戏,布局能够自己定义模式的“警察抓小偷”。然后就是自己编写那种代码很长很长的游戏程序。前年“哥哥”从国外回来说,他玩计算机二十多年了,愣是没时间玩过现在流行的那些网络游戏。

在中学阶段,俩兄弟多次在国内各种层次的信息学竞赛中摘金夺银,并先后被保送进入北京名牌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哥哥”大学毕业后考取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学成后经过竞争,2000年进入西雅图微软总部从事实用软件开发至今。“哥哥”回国探视父母时,在有限的假期中常会抽出半天时间到我的家中,师生畅怀笑谈几个小时。有一次,“哥哥”告诉我,“林老师,您知道吗,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使用的三样技巧是‘编程序’、‘递归’和‘汇编语言’。这可都是小时候在您哪里学习的呀。”他们小时候就是从学习LOGO语言开始入门的。

2004年“弟弟”进入微软缘于这样一件事:现在人们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和进行各种交易都普遍使用了“加密”手段。直到2004年时,包括所有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在内的人都一致认为“发信方”已经进行了加密,“收信方”再进行解密,信息的安全是万无一失的了。但是“弟弟”的研究表明,在当时的网络架构上,有某种技术渠道能够绕过这样的“加密屏障”,使得收发双方的信息即是使用了再高级的加密技术,仍然可以把所有的原始信息原原本本地显现在第三方的计算机屏幕上!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意味着无论是涉及国家最高机密的通信,还是动辄提取上千万元的汇款转账,都毫无秘密和隐私可言。“弟弟”的论文马上被传递到比尔·盖茨的案头,这篇本来期望发表的论文立刻列为“保密”级。半年之后,这一“漏洞”被妥善解决后,“弟弟”代表“微软研究院”参加了一个高级别的学术论文宣读。后来“弟弟”还发现了一个原来被世界上许多计算机专家认为 “已经研究得相当透彻”的问题,其实还没有被“挖掘”到底。在另一个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上,主持人对他说:“您的研究实际上开辟了又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2010年元旦,“弟弟”回到国内,以“博士”身份在我们省内的大学里做了报告,然后再到清华大学做学术报告。当他来到我家中闲谈时说到:“您当时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一定要有好奇心,要有上进心,要有自我控制能力。现在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等他们长大了我也要求他们这样做。”

现在“哥哥”和“弟弟”同住在西雅图附近的一个小城镇中,两家人相距七、八分钟的汽车路程。每天兄弟俩一块上班,两个人的办公楼相距30秒钟的距离……在那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弟弟”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床,早饭后带着孩子到“哥哥”家,再带着“哥哥”的孩子一块去幼儿园,然后哥俩再去上班。傍晚幼儿园里孩子最晚只能呆到6:00,而兄弟俩的工作时还没有满8个小时。这样就必须由他们的太太去接回孩子了。虽然身在异国,哥俩的孩子必定送回国内跟爷爷奶奶过两年,学习中国语言。在他们家庭中,在家时全家人说的是普通话、家乡的地方话,小孩子们也全能听得懂。

我的学生中还有许多人现在都是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工作者,他们的编程能力早已经超越过我。这正是我觉得高兴的事。

有些学生平时也不和我来往,但是当他们长大成家立业时,会费尽周折找到我,邀请我坐在他们结婚酒席家族长辈坐的席位上。

我是从1983年开始学习计算机的。那时我们这里的科协开办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班。参加学习的人员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年龄一定要在多少岁之下、还一定至少要有初级职称,等等。在我们那个时代,学习计算机的人都是半路修行,要吗原来是学习物理、无线电的,要吗原来是学习纯数学的。学校里根本没有“计算机专业”这样的概念。我当时有一个“电子助理工程师”的职称,才进了这个培训班。我们一个班只有50个学员,老师是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的3位研究员。当时学习的是BASIC语言、FORTRAN工程计算语言、“Z80汇编”、“计算方法”这几门课程。这些课程中“Z80汇编”最为难懂。这种汇编语言现在几乎成为“化石”,没有人再使用它了,记忆“Z80汇编”的十几种“寻址方式”、百把条汇编命令,几乎把我们折腾到“疯狂”。上机的机会也极为珍贵。半年时间只在一个中午趁着研究员们的午饭时间到“物质结构研究所”的计算站去上机一个小时。那个时候“物构所”的计算机是小型机PDP-11,带10个终端,大约是每秒百万次级别的计算机,还是国外“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限制进口的“高级战略技术设备”。尽管PDP-11的性能比现在几乎没人知道的“奔腾-II”还要差,一个像大冰柜那样硕大的“温彻斯特硬盘”容量只有几百兆(仅有现在1G优盘的几分之一)!但是这样的计算机还要花上百万外汇才能买到。那时空调是极其罕见的,第一次中午进到机房的那头一个小时终生难忘:一方面尽管外面是炎热的夏天,但是浑身享受的清凉是无比的舒适;另一方面,面对着绿色的单色显示器和键盘,简直就像个傻瓜——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一个小时下来,算是调试通了一个总共才11行的简单FORTRAN程序。那时我天天早上七点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一个小时来“纸上谈兵”——在纸头上编写程序,单位里根本没有计算机。学习班结束了,我笔试第一名,另外一位后来当了某中学校长的“同学”是第二名(他实际上玩计算机比我还要“顺溜”)。后来许多人把这个培训班称为“黄埔一期”,许多同学都成了当地计算机公司的老总、大腕。只有我还在继续教学生。

过了半年,我们单位花了12000元买了半套“苹果机”(可怜的8位机,每秒钟计算速度不会超过几十万次。但是那时我们每月的工资都没超过100元!)我老老实实坐在“苹果机”面前打了半年的程序,才真正感觉到:“我开始会使用计算机了”。

说上面这些事有些像展示“老照片”,但是对于我的影响是终身的,也影响到我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就说那个“天价”的苹果机吧,总共才有64K内存,其中头10K系统占用,后面16K是显示器屏幕上文本和彩色图像的存储区。编写程序的人只能用到区区40 K的内存。不像现在动不动内存都是几个G(1G=1024M,1M=1024K,1G=1048576K),而且基本上用不着编程序的人去考虑内存的分配。外存储器有一个5吋的软盘驱动器就十分“豪华”了,一张5吋软盘只能存149K的资料。

面对这样资源十分有限的计算机,编写程序要求“斤斤计较”、“字字计较”,生怕占用内存太多。编写程序务必要求合理、高效、简练、优美。当时还流行一种现在早已绝迹的“一行程序”,限制一个程序仅仅写一行,而且不超过256个字符,还要编写出各种各种功能光怪陆离的程序。经过这样锤炼的学生,改学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来的程序总是让人看了觉得漂亮。

当时就已经有LOGO语言了,当BASIC语言还不能执行“递归”操作时,LOGO语言先进的递归概念和编写“汇编”的“煎熬”,无疑是给学计算机的人进了“大滋补”。

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个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好像是一个“加油站”。对于我所接触到的许多优秀的孩子而言,我仅仅是他们学习计算机的某一个“加油站”。他们在我这里所加的“油”相当有限,但是我们都尽力做了。一个学生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各种机遇。如果老师能够决定一切的话,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微软了。

作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回望过去,现在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生产“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计算机”,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这里是新颖有趣的LOGO、DEV-C++语言之家

欢迎评论 欢迎转载

查找林老师博客最便捷的方法:

  在百度、谷歌、搜狗、搜搜、雅虎、有道等搜索引擎中输入

   林老师 LOGO 就能找到林老师博客文章了

查阅林老师最新发表文章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lzs2099 
  

快速检索数百篇博客提高阅读效率的链接:

 《LOGO语言简明教程》及初学者题库
  《LOGO语言画图编程题》目录
  《LOGO及DEV-C++计算编程题》目录
  《LOGO竞赛试题及解题分析指导》目录
  《LOGO语言编程新理念及编程技巧》目录
  《奥数及趣味数学问题》目录
  《LOGO语言竞赛教程·习题集内容剖析》目录
  《林老师话说天南地北》目录 

   初学者题库及编程技巧分析

查看林老师拍摄及推荐的照片的链接

 

林正山老师邮箱:  linzhengshan@21cn.com

因网络拥挤“纸条”常不能及时打开查阅。有信息尽量使用“评论”或邮件。

 

需要LOGO系统文件常用表格工具文件及DEV-C++系统文件的可以发邮件给林老师

 

声明:
    林正山老

林老师话说天南地北  我的学生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相关推荐

  1. AP微积分与其跟着学校倒不如先跟着林老师学一一遍----美高学生如何说

    AP计算机 AP微积分 A Level计算机 IGCSE计算机 支持远程现场互动教学 wechat:APFlying 13242019966 由于今年疫情原因,我们学校开设了网课.我是上了半个学期的网 ...

  2. 大学老师吐血自白:指导学生写论文真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来源 | 麦可思研究(ID:xueshuzhi001)原创 文 | 麦小微    编辑:学妹 对很多大学老师来说,每年都会经历都是一场"渡劫",因为要帮学生指导论文啊! 其间要与学 ...

  3. c语言学生对老师的评教系统,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1.老师授课的方式十分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透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在生活工作中给人的感 ...

  4. Spark分区详解!DT大数据梦工厂王家林老师亲自讲解!

    Spark分区详解!DT大数据梦工厂王家林老师亲自讲解! http://www.tudou.com/home/_79823675/playlist?qq-pf-to=pcqq.group 一.分片和分 ...

  5. python撩人的代码,老师教已毕业的学生,用Python代码每天不定时撩女友,附源码文件...

    原本就是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如此优秀的他,毕业参加工作,依然展现出好强的一面. 每天认真的工作,即使在工作之余也要用来给自己充电,所以难免会忽略女友,不够关心,免不了发脾气,甚至是争吵. 有一天,曾经大 ...

  6. 吴莫愁新专辑出炉 承认哈林老师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吴莫愁新专辑共有12首作品,集结了吴莫愁出道来的所有广告代言歌曲以及新歌.专辑也别出心裁地选择了CD黑胶双版同时发行的形式,"这样的好点子我这么聪明的大脑,是必然想不出来的",吴莫 ...

  7. 王家林老师Spark学习第一课

     2016年1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身边的亲朋好友还沉浸在欢度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却满怀激动的坐在电脑前等待期待已久的王家林老师的spark学习.在这个虚拟的世界感受着志同道合的战友你追我 ...

  8. 跟着王家林老师实现自己的大数据梦想

    Hadoop的出现引起大数据的浪潮来临,但是,这仅仅是大数据时代的开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应用慢慢地深入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对大数据充满无比好奇,却对他们了解的很少,生活在大数据时代 ...

  9. 查询选修“张三“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信息及其成绩

    #每天进步一点点# MySQL 查询选修"张三"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信息及其成绩 1.以名字查出t_id SELECT t_id FROM teacher WHER ...

  10. 40、查询选修“张三”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姓名及其成绩(重要top)

    -- 40.查询选修"张三"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姓名及其成绩(重要top)SELECT st.s_name,sc.s_score FROM student as st ...

最新文章

  1. 获取文件夹所占空间的大小
  2. linux 内核参数 杨,Linux 内核参数
  3. .net3.5下使用LINQ递归算法实现简洁代码
  4. 增长黑客的秘诀在于数据的运用
  5. PHP传值及引用_无需整理
  6. 【学习笔记】原根 / BSGS / 扩展BSGS证明及模板
  7. java做的一个将中文转换成Unicode码的工具类【转载】做个标记,明天研究下
  8. 「机械」4大传动方式优劣对比:机械、电气、气压、液压
  9. DBConvert Studio - 数据库迁移和同步 - Crack
  10. 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top1方案分享
  11. 图像scale与相机参数_摄像头参数测试指导分析解析
  12. waiting for headers
  13. 阿里P6到P9的技术栈有哪些?程序员该如何准备学习?如何进入大厂
  14. Java学习lesson 10
  15. ImageMagick被爆存在零日漏洞 或导致重要信息被窃取
  16. 微信“跳一跳”外挂制作历程
  17. 大叔c语言,中年大叔的 C Coupe
  18. 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基础作业
  19. 最近邻分类器(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20. 真正的自由是节制欲望自律简朴地去生活

热门文章

  1. python版多变量灰色预测
  2. 手机腾讯视频离线缓存ts格式文件合并为完整视频
  3. 【Unity】unity3d客户端网络框架
  4. django安装教程
  5. 智鼎逻辑推理题及答案_校园招聘在线测试笔试题型的种类和解题技巧
  6. 使用Opencv在基于SSD-MobileNet迁移学习中生成pbtxt文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7. 快解析:用友T+异地访问解决方案
  8. html网页文档无法复制粘贴图片,教你处理不能复制粘贴在网页中的详细图文
  9. 复制pdf文本出现大量换行的解决办法
  10. 华为ICT大赛省赛网络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