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ERT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BERT来自Google的论文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BERT是”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的首字母缩写,整体是一个自编码语言模型(Autoencoder LM),并且其设计了两个任务来预训练该模型。第一个任务是采用MaskLM的方式来训练语言模型,通俗地说就是在输入一句话的时候,随机地选一些要预测的词,然后用一个特殊的符号[MASK]来代替它们,之后让模型根据所给的标签去学习这些地方该填的词。第二个任务在双向语言模型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句子级别的连续性预测任务,即预测输入BERT的两段文本是否为连续的文本,引入这个任务可以更好地让模型学到连续的文本片段之间的关系。最后的实验表明BERT模型的有效性,并在11项NLP任务中夺得SOTA结果。

BERT相较于原来的RNN、LSTM可以做到并发执行,同时提取词在句子中的关系特征,并且能在多个不同层次提取关系特征,进而更全面反映句子语义。相较于word2vec,其又能根据句子上下文获取词义,从而避免歧义出现。同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模型参数太多,而且模型太大,少量数据训练时,容易过拟合。

2.BERT是怎么用Transformer的?

BERT只使用了Transformer的Encoder模块,原论文中,作者分别用12层和24层Transformer Encoder组装了两套BERT模型,分别是:

其中层的数量(即,Transformer Encoder块的数量)为  ,隐藏层的维度为  ​,自注意头的个数为  ​。在所有例子中,我们将前馈/过滤器(Transformer Encoder端的feed-forward层)的维度设置为  ​,即当 ​  时是 ​  ;当 ​  是  ​。

图示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与Transformer本身的Encoder端相比,BERT的Transformer Encoder端输入的向量表示,多了Segment Embeddings。

3.BERT的训练过程是怎么样的?

在论文原文中,作者提出了两个预训练任务:Masked LM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3.1 Masked LM

Masked LM的任务描述为:给定一句话,随机抹去这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要求根据剩余词汇预测被抹去的几个词分别是什么,如下图所示。

BERT 模型的这个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在模仿我们学语言的过程,思想来源于完形填空的任务。具体来说,文章作者在一句话中随机选择 15% 的词汇用于预测。对于在原句中被抹去的词汇, 80% 情况下采用一个特殊符号 [MASK] 替换, 10% 情况下采用一个任意词替换,剩余 10% 情况下保持原词汇不变。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在后续微调任务中语句中并不会出现 [MASK] 标记,而且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预测一个词汇时,模型并不知道输入对应位置的词汇是否为正确的词汇( 10% 概率),这就迫使模型更多地依赖于上下文信息去预测词汇,并且赋予了模型一定的纠错能力。上述提到了这样做的一个缺点,其实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每批次数据中只有 15% 的标记被预测,这意味着模型可能需要更多的预训练步骤来收敛。

3.2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的任务描述为:给定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判断第二句话在文本中是否紧跟在第一句话之后,如下图所示。

这个类似于段落重排序的任务,即:将一篇文章的各段打乱,让我们通过重新排序把原文还原出来,这其实需要我们对全文大意有充分、准确的理解。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任务实际上就是段落重排序的简化版:只考虑两句话,判断是否是一篇文章中的前后句。在实际预训练过程中,文章作者从文本语料库中随机选择 50% 正确语句对和 50% 错误语句对进行训练,与 Masked LM 任务相结合,让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语句乃至篇章层面的语义信息。

BERT 模型通过对 Masked LM 任务和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任务进行联合训练,使模型输出的每个字 / 词的向量表示都能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刻画输入文本(单句或语句对)的整体信息,为后续的微调任务提供更好的模型参数初始值。

4.为什么BERT比ELMo效果好?ELMo和BERT的区别是什么?

4.1 为什么BERT比ELMo效果好?

从网络结构以及最后的实验效果来看,BERT比ELMo效果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原因:

(1).LSTM抽取特征的能力远弱于Transformer

(2).拼接方式双向融合的特征融合能力偏弱(没有具体实验验证,只是推测)

(3).其实还有一点,BERT的训练数据以及模型参数均多余ELMo,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4.2 ELMo和BERT的区别是什么?

ELMo模型是通过语言模型任务得到句子中单词的embedding表示,以此作为补充的新特征给下游任务使用。因为ELMO给下游提供的是每个单词的特征形式,所以这一类预训练的方法被称为“Feature-based Pre-Training”。而BERT模型是“基于Fine-tuning的模式”,这种做法和图像领域基于Fine-tuning的方式基本一致,下游任务需要将模型改造成BERT模型,才可利用BERT模型预训练好的参数。

5.BERT有什么局限性?

从XLNet论文中,提到了BERT的两个缺点,分别如下:

  • BERT在第一个预训练阶段,假设句子中多个单词被Mask掉,这些被Mask掉的单词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是条件独立的,然而有时候这些单词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New York is a city”,假设我们Mask住”New”和”York”两个词,那么给定”is a city”的条件下”New”和”York”并不独立,因为”New York”是一个实体,看到”New”则后面出现”York”的概率要比看到”Old”后面出现”York”概率要大得多。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对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本身BERT预训练的语料就是海量的(动辄几十个G),所以如果训练数据足够大,其实不靠当前这个例子,靠其它例子,也能弥补被Mask单词直接的相互关系问题,因为总有其它例子能够学会这些单词的相互依赖关系。
  • BERT的在预训练时会出现特殊的[MASK],但是它在下游的fine-tune中不会出现,这就出现了预训练阶段和fine-tune阶段不一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最后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也是不够明确的,因为后续有许多BERT相关的预训练模型仍然保持了[MASK]标记,也取得了很大的结果,而且很多数据集上的结果也比BERT要好。但是确确实实引入[MASK]标记,也是为了构造自编码语言模型而采用的一种折中方式。

另外还有一个缺点,是BERT在分词后做[MASK]会产生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OOV的问题,我们通常会把一个词切分成更细粒度的WordPiece。BERT在Pretraining的时候是随机Mask这些WordPiece的,这就可能出现只Mask一个词的一部分的情况,例如:

probability这个词被切分成”pro”、”#babi”和”#lity”3个WordPiece。有可能出现的一种随机Mask是把”#babi” Mask住,但是”pro”和”#lity”没有被Mask。这样的预测任务就变得容易了,因为在”pro”和”#lity”之间基本上只能是”#babi”了。这样它只需要记住一些词(WordPiece的序列)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是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关系来预测出来的。类似的中文的词”模型”也可能被Mask部分(其实用”琵琶”的例子可能更好,因为这两个字只能一起出现而不能单独出现),这也会让预测变得容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词作为一个整体要么都Mask要么都不Mask,这就是所谓的Whole Word Masking。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对于BERT的代码修改也非常少,只是修改一些Mask的那段代码。

TODO:另外还有别的缺点及其改进,看到相关论文再补充。

6.BERT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什么?

BERT模型的主要输入是文本中各个字/词(或者称为token)的原始词向量,该向量既可以随机初始化,也可以利用Word2Vector等算法进行预训练以作为初始值;输出是文本中各个字/词融合了全文语义信息后的向量表示,如下图所示(为方便描述且与BERT模型的当前中文版本保持一致,统一以字向量作为输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BERT模型通过查询字向量表将文本中的每个字转换为一维向量,作为模型输入;模型输出则是输入各字对应的融合全文语义信息后的向量表示。此外,模型输入除了字向量(英文中对应的是Token Embeddings),还包含另外两个部分:

  1. 文本向量(英文中对应的是Segment Embeddings):该向量的取值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自动学习,用于刻画文本的全局语义信息,并与单字/词的语义信息相融合
  2. 位置向量(英文中对应的是Position Embeddings):由于出现在文本不同位置的字/词所携带的语义信息存在差异(比如:“我爱你”和“你爱我”),因此,BERT模型对不同位置的字/词分别附加一个不同的向量以作区分

最后,BERT模型将字向量、文本向量和位置向量的加和作为模型输入。特别地,在目前的BERT模型中,文章作者还将英文词汇作进一步切割,划分为更细粒度的语义单位(WordPiece),例如:将playing分割为play和##ing;此外,对于中文,目前作者未对输入文本进行分词,而是直接将单字作为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上图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单个句子输入BERT模型中的表示,实际上,在做Next Sentence Prediction任务时,在第一个句子的首部会加上一个[CLS] token,在两个句子中间以及最后一个句子的尾部会加上一个[SEP] token。

7.针对句子语义相似度/多标签分类/机器翻译翻译/文本生成的任务,利用BERT结构怎么做fine-tuning?

7.1 针对句子语义相似度的任务

实际操作时,上述最后一句话之后还会加一个[SEP] token,语义相似度任务将两个句子按照上述方式输入即可,之后与论文中的分类任务一样,将[CLS] token位置对应的输出,接上softmax做分类即可(实际上GLUE任务中就有很多语义相似度的数据集)。

7.2 针对多标签分类的任务

多标签分类任务,即MultiLabel,指的是一个样本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类,即有多个标签。以商品为例,一件L尺寸的棉服,则该样本就有至少两个标签——型号:L,类型:冬装。

对于多标签分类任务,显而易见的朴素做法就是不管样本属于几个类,就给它训练几个分类模型即可,然后再一一判断在该类别中,其属于那个子类别,但是这样做未免太暴力了,而多标签分类任务,其实是可以只用一个模型来解决的。

利用BERT模型解决多标签分类问题时,其输入与普通单标签分类问题一致,得到其embedding表示之后(也就是BERT输出层的embedding),有几个label就连接到几个全连接层(也可以称为projection layer),然后再分别接上softmax分类层,这样的话会得到​  ,最后再将所有的loss相加起来即可。这种做法就相当于将n个分类模型的特征提取层参数共享,得到一个共享的表示(其维度可以视任务而定,由于是多标签分类任务,因此其维度可以适当增大一些),最后再做多标签分类任务。

7.3 针对翻译的任务

针对翻译的任务,我自己想到一种做法,因为BERT本身会产生embedding这样的“副产品”,因此可以直接利用BERT输出层得到的embedding,然后在做机器翻译任务时,将其作为输入/输出的embedding表示,这样做的话,可能会遇到UNK的问题,为了解决UNK的问题,可以将得到的词向量embedding拼接字向量的embedding得到输入/输出的表示(对应到英文就是token embedding拼接经过charcnn的embedding的表示)。

7.4 针对文本生成的任务

关于生成任务,搜到以下几篇论文:

BERT has a Mouth, and It Must Speak: BERT as a Markov Random Field Language Model

MASS: Masked Sequence to Sequence Pre-training for Language Generation

Unified Language Model Pre-train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on

8.BERT应用于有空格丢失或者单词拼写错误等数据是否还是有效?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8.1 BERT应用于有空格丢失的数据是否还是有效?

按照常理推断可能会无效了,因为空格都没有的话,那么便成为了一长段文本,但是具体还是有待验证。而对于有空格丢失的数据要如何处理呢?一种方式是利用Bi-LSTM + CRF做分词处理,待其处理成正常文本之后,再将其输入BERT做下游任务。

8.2 BERT应用于单词拼写错误的数据是否还是有效?

如果有少量的单词拼写错误,那么造成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因为BERT预训练的语料非常丰富,而且很多语料也不够干净,其中肯定也还是会含有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单词拼写错误的比例比较大,比如达到了30%、50%这种比例,那么需要通过人工特征工程的方式,以中文中的同义词替换为例,将不同的错字/别字都替换成同样的词语,这样减少错别字带来的影响。例如花被、花珼、花呗、花呗、花钡均替换成花呗。

9.BERT的embedding向量如何的来的?

以中文为例,BERT模型通过查询字向量表将文本中的每个字转换为一维向量,作为模型输入(还有position embedding和segment embedding);模型输出则是输入各字对应的融合全文语义信息后的向量表示。

而对于输入的token embedding、segment embedding、position embedding都是随机生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在Transformer论文中的position embedding由sin/cos函数生成的固定的值,而在这里代码实现中是跟普通word embedding一样随机生成的,可以训练的。作者这里这样选择的原因可能是BERT训练的数据比Transformer那篇大很多,完全可以让模型自己去学习。

10.BERT模型为什么要用mask?它是如何做mask的?其mask相对于CBOW有什么异同点?

10.1 BERT模型为什么要用mask?

BERT通过在输入X中随机Mask掉一部分单词,然后预训练过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上下文单词来预测这些被Mask掉的单词。其实这个就是典型的Denosing Autoencoder的思路,那些被Mask掉的单词就是在输入侧加入的所谓噪音。类似BERT这种预训练模式,被称为DAE LM。因此总结来说BERT模型 [Mask] 标记就是引入噪音的手段。

关于DAE LM预训练模式,优点是它能比较自然地融入双向语言模型,同时看到被预测单词的上文和下文,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在输入侧引入[Mask]标记,导致预训练阶段和Fine-tuning阶段不一致的问题。

10.2 它是如何做mask的?

给定一个句子,会随机Mask 15%的词,然后让BERT来预测这些Mask的词,如同上述10.1所述,在输入侧引入[Mask]标记,会导致预训练阶段和Fine-tuning阶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论文中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如果某个Token在被选中的15%个Token里,则按照下面的方式随机的执行:

  • 80%的概率替换成[MASK],比如my dog is hairy → my dog is [MASK]
  • 10%的概率替换成随机的一个词,比如my dog is hairy → my dog is apple
  • 10%的概率替换成它本身,比如my dog is hairy → my dog is hairy

这样做的好处是,BERT并不知道[MASK]替换的是这15%个Token中的哪一个词(注意:这里意思是输入的时候不知道[MASK]替换的是哪一个词,但是输出还是知道要预测哪个词的),而且任何一个词都有可能是被替换掉的,比如它看到的apple可能是被替换的词。这样强迫模型在编码当前时刻的时候不能太依赖于当前的词,而要考虑它的上下文,甚至对其上下文进行”纠错”。比如上面的例子模型在编码apple是根据上下文my dog is应该把apple(部分)编码成hairy的语义而不是apple的语义。

10.3 其mask相对于CBOW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CBOW的核心思想是:给定上下文,根据它的上文 Context-Before 和下文 Context-after 去预测input word。而BERT本质上也是这么做的,但是BERT的做法是给定一个句子,会随机Mask 15%的词,然后让BERT来预测这些Mask的词。

不同点:首先,在CBOW中,每个单词都会成为input word,而BERT不是这么做的,原因是这样做的话,训练数据就太大了,而且训练时间也会非常长。

其次,对于输入数据部分,CBOW中的输入数据只有待预测单词的上下文,而BERT的输入是带有[MASK] token的“完整”句子,也就是说BERT在输入端将待预测的input word用[MASK] token代替了。

另外,通过CBOW模型训练后,每个单词的word embedding是唯一的,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处理一词多义的问题,而BERT模型得到的word embedding(token embedding)融合了上下文的信息,就算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下,得到的word embedding是不一样的。

其实自己在整理这个问题时,萌生了新的问题,具体描述如下:

为什么BERT中输入数据的[mask]标记为什么不能直接留空或者直接输入原始数据,在self-attention的Q K V计算中,不与待预测的单词做Q K V交互计算?

这个问题还要补充一点细节,就是数据可以像CBOW那样,每一条数据只留一个“空”,这样的话,之后在预测的时候,就可以将待预测单词之外的所有单词的表示融合起来(均值融合或者最大值融合等方式),然后再接上softmax做分类。

乍一看,感觉这个idea确实有可能可行,而且也没有看到什么不合理之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话,需要每预测一个单词,就要计算一套Q、K、V。就算不每次都计算,那么保存每次得到的Q、K、V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空间。总而言之,这种做法确实可能也是可行,但是实际操作难度却很大,从计算量来说,就是预训练BERT模型的好几倍(至少),而且要保存中间状态也并非易事。其实还有挺重要的一点,如果像CBOW那样做,那么文章的“创新”在哪呢~

11.BERT的两个预训练任务对应的损失函数是什么(用公式形式展示)?

BERT的损失函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来自 Mask-LM 的单词级别分类任务,另一部分是句子级别的分类任务。通过这两个任务的联合学习,可以使得 BERT 学习到的表征既有 token 级别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句子级别的语义信息。具体损失函数如下:

其中  ​ 是 BERT 中 Encoder 部分的参数,​  是 Mask-LM 任务中在 Encoder 上所接的输出层中的参数,​  则是句子预测任务中在 Encoder 接上的分类器参数。因此,在第一部分的损失函数中,如果被 mask 的词集合为 M,因为它是一个词典大小 |V| 上的多分类问题,那么具体说来有:

在句子预测任务中,也是一个分类问题的损失函数:

因此,两个任务联合学习的损失函数是:

具体的预训练工程实现细节方面,BERT 还利用了一系列策略,使得模型更易于训练,比如对于学习率的 warm-up 策略,使用的激活函数不再是普通的 ReLu,而是 GeLu,也使用了 dropout 等常见的训练技巧。

12.词袋模型到word2vec改进了什么?word2vec到BERT又改进了什么?

12.1 词袋模型到word2vec改进了什么?

词袋模型(Bag-of-words model)是将一段文本(比如一个句子或是一个文档)用一个“装着这些词的袋子”来表示,这种表示方式不考虑文法以及词的顺序。而在用词袋模型时,文档的向量表示直接将各词的词频向量表示加和。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得出词袋模型的两个缺点:

  • 词向量化后,词与词之间是有权重大小关系的,不一定词出现的越多,权重越大。
  • 词与词之间是没有顺序关系的。

而word2vec是考虑词语位置关系的一种模型。通过大量语料的训练,将每一个词语映射成一个低维稠密向量,通过求余弦的方式,可以判断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word2vec其底层主要采用基于CBOW和Skip-Gra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

因此,综上所述,词袋模型到word2vec的改进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 考虑了词与词之间的顺序,引入了上下文的信息
  • 得到了词更加准确的表示,其表达的信息更为丰富

12.2 word2vec到BERT又改进了什么?

word2vec到BERT的改进之处其实没有很明确的答案,如同上面的问题所述,BERT的思想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CBOW模型,如果从准确率上说改进的话,BERT利用更深的模型,以及海量的语料,得到的embedding表示,来做下游任务时的准确率是要比word2vec高不少的。实际上,这也离不开模型的“加码”以及数据的“巨大加码”。再从方法的意义角度来说,BERT的重要意义在于给大量的NLP任务提供了一个泛化能力很强的预训练模型,而仅仅使用word2vec产生的词向量表示,不仅能够完成的任务比BERT少了很多,而且很多时候直接利用word2vec产生的词向量表示给下游任务提供信息,下游任务的表现不一定会很好,甚至会比较差。

参考:

BERT模型详解

XLNet原理

图解BERT模型:从零开始构建BERT

XLNet:运行机制及和Bert的异同比较

如何评价 BERT 模型?

【NLP】Google BERT详解

关于BERT的若干问题整理记录相关推荐

  1. 整理记录word2016小技巧,自用

    本文记录了在使用word写作中的一些小功能,特此整理记录并学习 1.尾注改为[ ]格式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00a07f3846cd3582d128dc ...

  2. CMDS目的端数据库碎片整理记录

    CMDS目的端数据库碎片整理记录 看看数据库里面需要做整理的表有哪些,条件可以根据需求稍微改动一下 SQL> select * from ( 2 select a.owner, 3 a.tabl ...

  3. 封神台之萌新也能找CMS漏洞整理记录

    封神台之萌新也能找CMS漏洞整理记录 工具 信息收集 通过后台直接获取SHELL 使用终端shell 工具 御剑后台扫描工具 ,BurpSuite, 菜刀.蚁剑 信息收集 靶场地址 后台地址 先扫下敏 ...

  4. kubernetes基本概念与架构整理记录

    文章目录 前言 一.kubernetes概述 1.1.kubernetes基本介绍  1.1.1.kubernetes是什么  1.1.2.kubernetes部署方式 1.2.kubernetes功 ...

  5. (郁闷p2pover中)整理记录二

    通过(郁闷p2pover中)整理记录一 学习的知识总结: 关于MAC地址: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现在来说,一般主板上都自带了网卡,不是以前所说的网卡与主板分离的年代,也就是说,当我们买了主板以后, ...

  6. 整理记录一些好用的随机图API

    最近自己博客使用的随机图API有些不稳定,自己又去搜集了一些有意思的随机图API,这里做一个整理记录 注意!!!本文链接最后测试时间----2021年11月21日 主题作者Tagaki的API(有时候 ...

  7. sparkSql数据离线处理--整理记录

    sparkSql数据离线处理 前言:本文作为本人学习sparkSql离线数据抽取,离线数据处理的学习整理记录,文中参考博客均附上原文链接. 一.Hive环境准备 1.配置文件准备: /opt/hive ...

  8. Oracle表的空间释放,碎片整理记录

    一.表的占用空间大小释放原理 背景: 生产环境中,经常会遇到表由于数据不断插入,导致空间越来越大,由于前期配置问题,没有做分区或者其他优化,而且生产数据实时向表插入.要删除历史数据来释放空间. 分析: ...

  9. 2019.7.8整理记录

    代码记录: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 ...

最新文章

  1. asp.net中DataGrid性能测试
  2. html实现上下层效果图,Css布局系列-上下两栏应用场景_html/css_WEB-ITnose
  3. windows phone 快捷键
  4. 装了mysql但是服务里没有反应_Mysql安装后在服务里找不到和服务启动不起来的解决方法...
  5. use vue 多个_vue.use 插件系统详解
  6. Win10+tensorflow:SSD调试问题:Unable to open table file ../checkpoints/ssd_300_vgg.ckpt
  7. win10文件显示后缀名_Win10一开机,内存占用竟高达60%?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8. C++复习总结(涵盖所有C++基本考点)!
  9. java jni 结构体_JNI基础 -- C++基础知识(结构体共用体 )
  10. Oracle11g新特性:在线操作功能增强-可等待DDL操作
  11. 零基础学python电子书-资料│最适合大学生零基础学的Python视频+电子书
  12. 2. 测度论-分布与分布函数
  13.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经济分析(直接消耗系数等)
  14. 开发一个App大概要多少钱?
  15. 背包问题(简单回溯)
  16. windows专业版以上使用自带远程连接(不限制于局域网)
  17. python如何模拟键盘输入_Python模拟键盘输入和鼠标操作
  18. logistic逻辑回归公式推导及R语言实现
  19.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of Relaxed Hierarchy for Large-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20. 工业环境下,嵌入式主板的选择要考虑哪些?

热门文章

  1. (5.2.3)配置服务器参数——服务器性能估算
  2. mysql住址数据类型_MySql数据类型
  3. 李彦宏先生的第一次直播
  4. ps 切片存储多张图的方法
  5. 基恩士KV8000系列PLC,控制松下总线伺服和山社总线步进电机,全套图纸,DWG格式,一整套图纸发给你
  6. 五相步进电机型号_五相步进电机型号的有哪些?
  7. dp主机_视频DP接口和HDMI接口哪个更好?
  8. dp主机_HDMI和DP是什么?一文看懂两种接口的区别
  9. 寻找几种常见的推广模式
  10. mysql数据库实验报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