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选择星标置顶,每天给你送干货

阅读大概需要23分钟

跟随小博主,每天进步一丢丢

仅作学术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侵权联系删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306501096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作者:小青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69239811

作为一个过来人,直接说结论,强烈建议你放弃这个念头。

首先,你的读博生涯一定过得不太开心,而这个不开心的时间要持续不是一年、两年,要数年。

读博跟读本科和读硕士研究生真的不一样,平时你很少见到毕不了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但是学校每隔8年就会清档一批不能按时毕业的博士,名单很长很长。。。。所以博士毕业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我考考试看看书就可以的,做科研、发表论文有时候是需要天赋的,除了天赋之外就是努力和热爱了,如果你对学术并不怎么热爱,那么读博的这几年时间你会觉得灰常痛苦,而且人的性格也会变得消极,几年的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严重的也有抑郁的例子。

其次,博士文凭只是敲门砖,此大学老师非彼大学老师。

一流大学的老师与末流大学的老师之间差异很大。一流大学对于老师的科研成果要求很高,发论文、做课题、混学术圈缺一不可,给本科生授课只是工作中占比不大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出彩的成果,即使迈进了入职这个门槛(如果不喜欢科研我猜这大概率也是不可能的),后面也很难混出来,而且现在有些高校对老师也采取淘汰制,比方说讲师6年升不到副教授就要离开,副教授6年升不到教授就要离开,并不是多数人心中想象的安逸和轻松。寒假暑假也不是你可以休息的状态,很多老师都是利用这段时间写论文、做项目,但是确实可以相对灵活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跟一群热爱科研、拼命工作的人共事,而自己并不喜欢科研,发展前景和工作的开心指数可想而知。

如果不去一流大学,找个很一般的学校,只是每天讲讲课,按时上下班,寒暑假休息。好的,这类大学老师确实没有太大的科研压力,而且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比较多,寒暑假基本按时休息,但是收入也相应的减少很多。一段时间之后,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越来越优秀,收入越来越高,而自己一直原地踏步,工资不如他们绝大多数人,心里还会觉得我只要安逸就好吗?再加上三流学校的学生本身对学习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工作的成就感不会太高。综合上面的这些情况,选择三流学校你确定自己到40岁时不会后悔?那时候再转型恐怕很困难。

第三,如果读博后决定不做大学老师了,你的就业之路不是更宽而是更窄。

硕士是宽口就业的,即使不做科研,也可以做专业的销售、运营、产品,哪怕做人力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博士而言,企业招收博士就是来做科研的,而且企业都希望你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与就业的方向越吻合越好,那就意味着你的就业面不是变宽而是变窄了。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切身的体会的。

最后,你要考虑婚姻的问题,这是周围同龄人带给你的压力来源。

读博出来一般在27-29岁之间,在你毕业之前,你身边会有比较多的同学和朋友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他们或者通过家里的支撑,或者经过自己几年的打拼,已经过上与你每天住宿舍、吃食堂、不敢大额消费完全不同的生活,如果你对周边的环境敏感度不高还好,不然你问自己读博士到底值得不值得,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真的未必值得。。。。如果有人在背后议论,读博有什么用,博士也不过如此,或者你是博士啊,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心里会更不舒服。

都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如果只是为了当大学老师而读博士,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作者:一城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66593702

你想当然的问这个问题时,你得先去明白,如今的高校老师和老师学术之间的联系到底在哪里。

在如今的时代中,各种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校的发展和对比竞争,最直接的就是看你的人才数量和成果数据,而人才对应于校内老师的头衔和帽子有多少。为了所谓的人才,高校内早就放弃了校内老师的培养历程,或者说这一个过程很简单。因此他们简单化了流程,直接招聘已经获得头衔的老师们进来(和归化球员的概念类似),或者把头衔的取得与老师的头衔挂钩起来。而成果数据则赤裸裸的对应于老师个人带过来的项目数和发表的高水平SCI的数量。项目数直接对应于科研经费的多少,而SCI则决定了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而人才的招聘,也是为了后者这些东西的产出。作为高校这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它不缺一个会讲课的老师,那么它为什么会招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进来坐在这一个高校老师的位置上,让你领着高工资而无所事事。

问题中的这二者看起来是互相分离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关联在一起的。学术优秀不一定能当一个好老师,而如今的一个高校老师,无论课程的讲述水平如何,他的学术能力,或者直接简单的来说,他写SCI文章,或者说他让别人挂通讯作者的能力一定不差。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得保证,你得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让你直接跨过SCI的考核环节,从而去安然当一位大学老师。

特别是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之后,除了政府职能、医疗卫生与公共服务等部门,现在的各个行业可以说只能用一个词——“凋敝”来形容。安心在学校,照样领工资。大家现在都明白了高校的老师有如何的优势和怎样的安逸,你不是最早出生的,那么你就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你现在这么想的,其实已经落后于这个社会了。而且,你还没有充分了解高校的一个副教授,或者是一个简单的长聘讲师,是如何上这个位的。

很早之前的副教授或者教授们的成长历程在这个时代下已经不复存在了,也是完全不具有参考价值和完全无法同步复制的(从前科研人员较少,各种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因此他们的留校和升职经历并不规范和适应于最新的时代,而这种无意义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因此我以2019或者说是2020年左右的高校内科研人员的奋斗升职过程简要的给大家说明一下。

听说,现在985高校的入门门槛是至少两年的国外留学经历+6篇top期刊。你也要注意的是,这个要求并不是明面上文件里写出来的要求,而是各个学校在评定你的学术能力和留校资格的时候,实际考量的指标。学校才不会把这么明确的指标写出来,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唯论文是从的做法早就被社会大众开始抨击了,作为名校你这么明显的把这个当做评定指标,这是明显的没事儿找事儿。另一方面,偌大的中国,能发六篇top文章的人多的是,如果有一百个人拿着top文章过来了要留校,你就都能让他们留下吗?所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始体现了。为了把握自己的主动权,学校一般只会说类似于“我们诚挚的欢迎优秀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或者海外科研工作者的加盟”之类模棱两可的话语,至于什么叫“优秀”,什么叫“杰出”,话语权还在于学校。而学校里谁说了算,当然是各个学院和学科评审委员会里那些已经留校的老师和教授们。你足够优秀,他们点头,然后你可以留校,这自然就表明你足够杰出了。而如果他们不点头,你就没有办法留下,那也就间接说明你不够出色呗。

同时,各个学校对于科研人员留校的要求可能不一而足,但是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门槛值了,基本上只高不低。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以后,你才能有一个三年努力的资格。如果你的前提条件都达到了要求,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得明白,这不是说你就已经算是留校了,这才是真正的万里长征迈出了实打实的第一步。所谓的“留校”,是指你获得了一个身份,只要你自己这一方没有意见或者不出什么大问题,学校会一直跟你续约下去,直到你退休,其实就是相当于以往人们口中所说的“铁饭碗”。但是,现在发了六篇top文章的你,这仅仅是意味着,你才刚刚具有了被别人开始压榨的资格。也就是现在各个学校对于招揽年轻教师们所提出的一种噱头,和一些所谓的优厚待遇。

但这不是结束,才是努力的刚刚开始,真正的压榨马上就来了。当你用这六篇文章获得一个三年内努力的资格以后,这些文章就此作废,你得从头开始。三年内,你不仅要写出足够的论文,注意水刊一般考核是没人看的,同时,你还要不停地写本子,申请项目,搞头衔。你写出的论文有时候自己也不能独享,可能还要分一部分给课题组内的大老板,或者其他的同仁一些。同时,三年内,非升即走的压力如影随形,可能让你夜不能寐。其间,各种上级和领导还会不停的给你派私活儿和一些琐碎的事务,你还得笑脸相迎,这都是你要面对的。此外,此时的你并不是说你就一天没事儿都在写论文了,NONONo,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帮大老板干活儿,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还有实验室的一些没人愿意干的琐碎工作。上述的那些与自己获得长聘相关的东西,是你自己见缝插针抓紧时间要做的。

三年以后,如果说还比较顺利,你发了七八篇还不错的期刊,你刚刚开始高兴一下然后你就突然发现,留校获得长聘的要求并不是看你的下限,而是看你的上限。比如说,学校有两个长聘的留校名额,并不是说你发够了就万事大吉了,而且,学校也绝对不会明确和你说,发够几篇top文章就可以确定留校。这个时候,突然有两个人,顶级期刊文章的数量恰好比你多一篇,或者纵向或者横向课题项目比你多一个,或者他们是从国外前100的高校引进的人才,又再或者,他的老师是院士、学院院长或者家里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于是,刚自以为发了不错文章高兴没几天的你,马上就会发现,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你的人生,立刻从顶点跌落到了原点。但,这就是现实。

可能你会问,那我不要长聘好不好,我只要合同制。要说明的是,如果短期合同工和长聘一样的话,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在挤破脑袋想进而进不去高校。等你三年期满,而你没有那么优秀的时候,你还想着再来一个三年合约,享受一下优厚待遇的时候,你又会突然发现,学校不和你续约了,你的科研经费也突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课题组自己负责。于是,年近30岁,或者已经超过30岁的你,背着养家糊口的压力,可能还要继续和实验室的年轻博士或者博士后拼论文。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这一切是这么的现实。而学校里的长聘教师们(学生们口中,其实更多说的是老体制下的老师),他们每年基本上搞几个软著,发几篇EI检索的会议,出去开会的的时候顺带交流一下人脉,或者写几篇文章投一投自己学校的学报,就可以考核过关,同时享受着不重的教学任务(目前的学校里老师过多,更多的学校里,如果研究生平均下来,一个老师带不到两个。而由于科研资源的不公平,有的老师可能会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而有的老师常年难以找到一个学生。这就导致一门课,会有几个老师共同来讲授。那么,一个老师其实只要保证一周上两个半天,有的甚至不超过三个半天的课,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和优厚的学校待遇。当然了,更多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是学生们干的,老师们最后只要挂一个通讯,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业绩来进行考核。

现在,更严峻的现实是,不仅仅是985,很多的211,或者更多比较好的一本和二本学校都变成了这样的要求,赤裸裸的现实让你猝不及防。那你又会说了,那我去不知名的二本、三本甚至一些专科院校不好吗?那你得能保证他们说的那些待遇能否保证。这几年名校的学生去了二三本院校被坑的屡见不鲜,科研经费不能保证,做出成果奖励不到位,安居房根本不见影子。而我的身边就有很多的例子。博士读完高高兴兴的去一些这样的学校,以为可以颐养天年。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便又垂头丧气的回来读博后了,一问才知道,又被坑了,又得继续写论文的时光。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行业内部人员众所周知的坑了,写出来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一下,如今想当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是如何的困难。这不是劝退,只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追求量力而行。当然了,各个学校并不一样,但是基本现在是这个套路,其中还可能会有各种各样让人无语的坑,比如,有的学校又创造性的在三年短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年中短聘,五年中长聘的概念。看起来很新鲜,但是只不过是换个名词和姿势,再来一遍而已。而各个985高校的辅导员,也渐渐开始要求博士学历,甚至有的在此基础上,辅导员也开始分长聘和短聘,真的是让人无比心累。

大家有的人可能不信,详情可以参照去年,或者是前年,中部地区某所堪比C9的高校,招了一百多名的三年合同工,最后只留下了个位数字的人留任长聘。当时,这件事在行业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如今看来,各个学校都开始沿袭同样的套路。

而还有一种终极道路,大家也可以参考,那就是你博士就是在国外排名前100的高校拿下来的,同时你还发了一堆的top文章,而且一直生活居住工作在国外(你在国外的科研机构每天没经费,纯粹混日子也算,当然了,如果你能进去混日子,说明你的综合实力也是不俗的)。那么等到你中意的科研机构或者高校过去招聘的时候,你可以被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来。这样的话,你的待遇和升职道路会比国内的博士以及博士后更为顺畅。我见过一个国外引进的博士后,不到30岁。被某985高校引进回国一年左右(绝对没有超过两年)即升为教授,彻底一步到位,生活无忧。这样,你走的就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而不是经历和国内拔尖的科研学子们火拼纯内功的消耗过程。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解和选择。

留校需谨慎。去高校当一个普通老师,不是别人不想,实在是这个坑太深了,很多人要不是被熬死了,就是半路退却了。

作者:唐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85500319

很多答案劝退,但要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个心态与很多人读博差不多,没什么好批判的。1.读博是为了拿个教职不怎么喜欢学术的人多得是,无非是跟不跟你说而已。大家都想找个饭碗,有啥不可以的呢?

2.大学有很多,科研压力巨大的地方有,没啥压力的也有。找个大专或三本当老师,怎么就不是大学老师了呢?去养老的博士每年都有很多,你说他们就不是正经博士吗?倒是人人想正经,有那么多坑位吗?

3.还要看个人的家庭背景。如果有科研圈的关系人脉,那么安排一个亲友的孩子现在根本不是难事。(你说科研腐败查得严?带TA没事做做高大上的项目,挂名发点文章,跟人打好招呼……这些不可以吗?)如果什么都没有但你特别擅长处关系会来事,也没问题。这俩都没有,但就是勤勤恳恳稳扎稳打,也不是不行。如果上面几个都不行,那就算了。

4.这件事最难的一步其实是“拿到教职”。毋须讳言,今天的博士教育就是一项大型传销活动;至于硕士教育现在跟本科教育几乎没啥区别就不提了。教职位置就那么多,你得竞争得过别人或者自愿去比你读书地方低3级的学校拿教职。也就是说,读博和拿教职没啥必然联系,不是说你开始读博就可以做几年后当大学老师美梦了。

5.这件事第二难的是有博可读。名校申请考核,一般学校笔试面试,但几乎都是竞争激烈。也有不激烈的超冷门方向或臭名昭著的老师,你确定要去找虐吗?至于兴趣,绝大多数博士是没法自主决定自己研究方向的。老师的课题是这个,老师能指导的是这些,老师的资源主要在这个领域……能和兴趣有交集就很不错了。

6.名校博士去二本三本甚至大专没什么不好。人才引进待遇很高,一层楼的超大办公室不是梦,什么资源都给你倾斜。接下来想奋发图强就搞科研争取早日副高跳槽,不想就安心开启养老模式。确实有点“学术自杀”,但你可以过得很滋润很开心。人各有志,这未尝不是一种很不错的日子,很不内卷。

7.最后,不要神化读博的人。就我认识的这么一大堆博士,真跟你们设想或者在知乎看到的那种颜回式圣人,数量可以忽略不计。就是一群普通人,有一点兴趣但难说很高,有一点能力但难说很强,有一点虚荣但也无伤大雅,每天看文献写文章做项目偶尔出去开会调研(今年就算了……)除了时间自由一点工资只有国家和老板给的以外跟上班也差不多(文科社科,理工科不知道)。大家目标基本也都是有个体面稳定工作拿教职这种。

作者:狗头智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70345720

博士学位几乎是进入高校的入场券,哪怕只想当一名普通的讲师,亦是如此。如果笃定了要当大学老师,那么去读博士就是必经之路。既然不热爱学术的话,想必读博之路必定是十分煎熬。

现如今,在普通的一本院校,老师们都是带着一定量的科研任务的。而且很多年轻老师因此都只讲满足要求的课程量,剩余精力都会用来搞科研,拉项目,评职称。对学术没兴趣的话即便是当上了老师,依旧会很挣扎。

作者:无所用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71690755

对学术不热爱的充其量到最后当个辅导员,青椒不可能靠划水了,每年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会压死人的。

不热爱学术,只会崩溃掉。即使博士不崩溃,走上青椒岗位也有的受。

每一个年轻人总有一个纯粹朴实的教师梦,其实,硕士阶段很多人的梦都已经碎了一地。

每年走进高校职场的青年才俊,好多最后不是爬着出来的,就是躺着出来的。

作者:郑学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310272398

可以。

这个答案可能和大多数这个问题下的其它回答不一样。但你仔细想想:

考acca cfa的人一定全都热爱做会计和金融分析?

考公务员的人一定全都热爱在机关里做事?

考医生证的人一定全都热爱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考律师证的人一定全都热爱法律,正义感爆棚?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考这些只是抱着一份找好工作,赚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的朴实想法而已。

读博士也没什么不同。

我身边的确是有很多热爱学术的朋友,但这并不代表读博士的都热爱学术。大概有一半的博士毕业之后甚至根本不想留在学术界,而是想去业界,这些人不可能是热爱做学术的。留在学术界的博士也并不是都是因为“热爱”而留下的,一部分只是觉得在大学的工作很不错,时间相对自由而已。

当然,我同意很多答案中提出的观点:读博士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现如今,博士毕业后想要留在大学也比较难。但这些问题也并不是热爱就可以解决的。很多热爱学术的博士也会面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窘境,最后不得不离开学术界,找别的工作。我的身边就有很多的例子。但必须承认的是,热爱学术的确是对博士毕业和留在大学有正面帮助的,毕竟热爱一件事,投入的精力就会多,自然也更容易出成果。

总结一下:不热爱学术但想读博在大学工作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走这条路不容易,对不热爱学术的人尤其如此。

读博的成本很高,要想好了再行动。

作者:Alex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86863977

会很痛苦,

读博首先意味着要天天做实验,这是你从给老板打工到变成老板的必经之路,而且这条路很长,很长,很长。短则5-6年,长则10年左右(加上博后)。并且越是想去好学校任教,这一时间大概率是越长的,除非你起点很高。

那么上面这些的意思就是说,假如你不热爱学术,你如何度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枯燥的实验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需要知道,许多十分热爱学术和科研的人,在经历过实验重复的枯燥,失败的沮丧,老板的不当人,发论文屡次被拒,没有休息和恋爱时间,长期脊椎肩周腰椎劳损的折磨后选择了放弃科研道路。那么你扪心自问能坚持下来吗?

另外再给点建议。不知你为何不热爱学术缺想当大学教授,原因我猜无非是稳定,体面,时间自由。那么只要是体制内你都可以尝试,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而且并非所有大学教授都能做到稳定,体面和时间自由。尤其是刚入职的青椒不能,5年制非升即走不一定稳定,工资不到20万难还房贷不一定体面,天天忙着写基金还要手把手带新学生更谈不上时间自由。

基于以上原因,劝你多考虑考虑,祝前途光明。

作者:在路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68547730

讲道理,我觉得这个说法 我算是认同,觉得完全没毛病。(虽然我本人不是这个想法才读博)。我觉得如果是因为想到高校才读博,这个想法,这个选择,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十分现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既然你已经清楚的知道你想去大学,那么你只需要对照着想去学校的招聘需求,努力发paper,达到并且超过招聘要求努力进去该学校即可。

有着高的学术追求,去美帝top高校读个6年多博士,有着极好的PhD training固然是很好的。但真的有多少人有这种学术追求,或者家庭条件足够(即使拿到全奖,但完全抛下家庭只靠奖学金来念PhD?大神除外),忍受6.7年的可以说很枯燥,要自己寻求学术乐趣的生活。

更多的人,很多国内土博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要读个博士,可能是响应国家号召(减缓就业压力),逃避就业,想过的清闲一点。个人觉得除了热门硬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等),更多的专业读出来,在企业根本不好找工作。或者说,如果普通专业,你想去企业工作,何必辛苦4.5.6年读个博士。博士的培养目标就是 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人,就是研究院,对口单位就是高校。

如果一开始你就想清楚了,以后就是想去高校工作,并且能够坚持这个目标,努力达成paper发表要求,我觉得很好了。并且,你可能可以在真正读博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如果你完全觉得读博不快乐,没有必要,那你甚至可以中途退出,想要清闲工作,不一定要去高校,去国企或者考个公务员都好。

因为想去高校这个明确目标而来读博,总比那些根本不知道为啥要读博,逃避工作,只是做那些更容易的选择的人,要好的很多,很多。

作者:行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265699751

可以的。并非需要热爱,但是必须要达到博士的毕业要求,以及达到你想去的大学的招聘标准。

所以最好是喜欢学术,实在喜欢不上的话,至少至少不要反感或排斥,不然可能就没办法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也就没办法达到毕业和应聘要求。

个人感觉,热爱和能力并不冲突,你可以不热爱学术,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你训练你的学术能力。掌握优秀的学术能力,多发好paper就可以了。

另外,很多人博士毕业后也没有去高校任教,而是去了企业。

下载一:中文版!学习TensorFlow、PyTorch、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数据结构五件套!后台回复【五件套】
下载二:南大模式识别PPT后台回复【南大模式识别】

说个正事哈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和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

(1)点击页面最上方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支持,比心

投稿或交流学习,备注:昵称-学校(公司)-方向,进入DL&NLP交流群。

方向有很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python,情感分析、意见挖掘、句法分析、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

记得备注呦

推荐两个专辑给大家:

专辑 | 李宏毅人类语言处理2020笔记

专辑 | NLP论文解读

专辑 | 情感分析


整理不易,还望给个在看!

【学术】对学术不怎么热爱,只想当大学老师而去读博可以么?相关推荐

  1. 对学术不怎么热爱,只想当大学老师而去读博可以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721200/answer/1306501096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小青柑 http ...

  2. 不爱科研,只为当大学老师而读博,这种做法对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34521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francium bobo https://www.z ...

  3. 10岁高分考上大学,16岁读博的95后神童张炘炀,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吗?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开启学神模式 走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的暑假没几天就要结束了,刚参加完高考的孩子也将步入大学,开启人生的新一段旅程. 说起上大学,这让超 ...

  4. 【学术相关】目睹太多读博惨案之后,清华姚班助理教授写了个读博决策树

    机器之心转载 来源:知乎 作者:张焕晨.王鸿伟 读博之前请三思. 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毕业以后读博是顺理成章的人生下一步.但在收获知识.荣誉的同时,你可能也要付出很大代价. 最近,清华大学姚班助理教授张 ...

  5. 【学术相关】清华教授发文劝退读博:​​我见过太多博士生精神崩溃、心态失衡、身体垮掉、一事无成!...

    转载自 | DataWhale 作者 | 张焕晨,清华大学,姚班助理教授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本科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然后去CMU念了个PhD,主要 ...

  6. 【学术相关】申请审核制下,到双一流大学读博的难度有多大?

    来源:马军科学网博客 作者:马军,兰州理工大学教授    编辑:学妹 对于本科生来说,读研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就业的缓冲和分流,除去那些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双非学校95%学生和双 ...

  7. 【学术相关】直博和读完硕士再读博,在能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自:机器学习初学者 直博和读完硕士再读博,在能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高赞回答一 作者: ...

  8. 【学术】直博和读完硕士再读博,在能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直博和读完硕士再读博,在能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高赞回答一 作者:胖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860957/answer/1549964990 能力 ...

  9. 清华姚班教师劝退文:读博,你真的想好了吗?

    作者 | 张焕晨 &  王鸿伟 来源:知乎.极市平台 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毕业以后读博是顺理成章的人生下一步.但在收获知识.荣誉的同时,你可能也要付出很大代价. 最近,清华大学姚班助理教授张焕晨 ...

最新文章

  1. java juc exchanger_JUC工具类实例
  2. Linux Rootkit 系列五:感染系统关键内核模块实现持久化
  3. 大话Django之一:安装与启动
  4. Python 打印不换行
  5. 文件上传 upload-labs 1~20做题记录
  6.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Prototype 原型模式(笔记记录)
  7. ARP 协议 理解
  8. Bailian2747 Bailian4146 数字方格【暴力】
  9. indesign教程,如何在文档中导航页面?
  10. 《现代操作系统(中文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引论
  11. 基于javaweb仓库管理系统简易课程报告-软件工程
  12. ArcGis拓扑——规则、概念与要点
  13. RFID(射频识别)详解(带图)
  14. 毕业设计 嵌入式 智能温控风扇系统
  15. u盘写保护+计算机管理,电脑如何去除u盘写保护?
  16. Users用户类默认值及各属性可能的值
  17. Day17——整数矩阵及其运算
  18. 使用 Abp.Zero 搭建第三方登录模块(一):原理篇
  19. 解密双十一、618电商大促数据大屏指标实现原理
  20. HTML——制作新闻网页

热门文章

  1. 怎么在网站中插入天气预报,qq,发送邮件
  2. 再发张plmm养养眼先 :P
  3. Excel与Sql Server互通导入导出跨语言
  4. 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8
  5. Software Archeology 软件考古
  6. mac os touch命令_mac os命令参考
  7. 优思学院:六西格玛证书究竟怎么获得?
  8. Lightdb Pgpool-II 读写分离使用
  9. 科研入门:文献检索,阅读技巧及工具使用
  10. echarts提示信息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