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接字编程相关知识点

  1. Socket概念:套接字是一种通信机制,凭借这种机制,客户/服务器系统的开发工作既可以在本地单机进行,也可以跨网络进行。

网络中的进程是通过socket来通信的。socket起源于Unix,而Unix/Linux基本哲学之一就是“一切皆文件”,都可以用“打开open –> 读写write/read –> 关闭close”模式来操作。我的理解就是Socket就是该模式的一个实现,socket即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一些socket函数就是对其进行的操作(读/写IO、打开、关闭)。

  1. Socket基本操作:

Socket编程的基本函数有:

socket(),bind(),accept(),send(),sendto(),recv()以及recvfrom()等,其中根据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端,或者根据使用TCP还是UDP,这些函数的调用流程都有所区别,下面对每个函数进行说明。

Socket()函数: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socket函数对应于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返回一个文件描述字,而socket()用于创建一个socket描述符(socket descriptor),它唯一标识一个socket。这个socket描述字跟文件描述字一样,后续的操作都有用到它,把它作为参数,通过它来进行一些读写操作。

参数的意思:

domain:即协议域,又称为协议族(family)。常用的协议族有,AF_INET、AF_INET6、AF_LOCAL(或称AF_UNIX,Unix域socket)、AF_ROUTE等等。协议族决定了socket的地址类型,在通信中必须采用对应的地址,如AF_INET决定了要用ipv4地址(32位的)与端口号(16位的)的组合、AF_UNIX决定了要用一个绝对路径名作为地址。

type:指定socket类型。常用的socket类型有:

SOCK_STREAM:流式套接字,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流;它使用TCP,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定义了一种无可靠、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可靠,无差错的。它使用UDP。

SOCK_RAW:原始套接字,允许对底层协议,如IP或ICMP进行直接访问,功能比较强大,但是使用较为不便,主要用于一些协议的开发。

protocol:故名思意,就是指定协议。常用的协议有,IPPROTO_TCP、IPPTOTO_UDP、IPPROTO_SCTP、IPPROTO_TIPC等,它们分别对应TCP传输协议、UDP传输协议、STCP传输协议、TIPC传输协议。

当我们调用socket创建一个socket时,返回的socket描述字它存在于协议族(address family,AF_XXX)空间中,但没有一个具体的地址。如果想要给它赋值一个地址,就必须调用bind()函数,否则就当调用connect()、listen()时系统会自动随机分配一个端口。

Bind()函数: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正如上面所说bind()函数把一个地址族中的特定地址赋给socket。例如对应AF_INET、AF_INET6就是把一个ipv4或ipv6地址和端口号组合赋给socket。

函数参数:

  1. sockfd:即socket描述字,它是通过socket()函数创建了,唯一标识一个socket。bind()函数就是将给这个描述字绑定一个名字。

addr:是一个const struct sockaddr *指针,指向要绑定给sockfd的协议地址。这个地址结构根据地址创建socket时的地址协议族的不同而不同,如ipv4对应的如下所示:

struct sockaddr_in {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INET */

in_port_t sin_port; /*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nternet address */

};

/* Internet address. */struct in_addr { uint32_t s_addr; /* address in network byte order */};

ipv6对应的是:

struct sockaddr_in6 {

sa_family_t sin6_family; /* AF_INET6 */

in_port_t sin6_port; /* port number */

uint32_t sin6_flowinfo; /* IPv6 flow information */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 IPv6 address */

uint32_t sin6_scope_id; /* Scope ID (new in 2.4) */

};

struct in6_addr {

unsignedchar s6_addr[16]; /* IPv6 address */

};

addrlen:对应的是地址的长度。

通常服务器在启动的时候都会绑定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如ip地址+端口号),用于提供服务,客户就可以通过它来接连服务器;而客户端就不用指定,有系统自动分配一个端口号和自身的ip地址组合。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服务器端在listen之前会调用bind(),而客户端就不会调用,而是在connect()时由系统随机生成一个。

listen()connect()函数

如果作为一个服务器,在调用socket()、bind()之后就会调用listen()来监听这个socket,如果客户端这时调用connect()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就会接收到这个请求。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sten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即为要监听的socket描述字,第二个参数为相应socket可以排队的最大连接个数。socket()函数创建的socket默认是一个主动类型的,listen函数将socket变为被动类型的,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

connec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即为客户端的socket描述字,第二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地址,第三个参数为socket地址的长度。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

accept()函数

TCP服务器端依次调用socket()、bind()、listen()之后,就会监听指定的socket地址了。TCP客户端依次调用socket()、connect()之后就向TCP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连接请求。TCP服务器监听到这个请求之后,就会调用accept()函数接收请求,这样连接就建立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网络I/O操作了,即类同于普通文件的读写I/O操作。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accep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第二个参数为指向struct sockaddr *的指针,用于返回客户端的协议地址,第三个参数为协议地址的长度。如果accpet成功,那么其返回值是由内核自动生成的一个全新的描述字,代表与返回客户的TCP连接。

注意:accept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是服务器开始调用socket()函数生成的,称为监听socket描述字;而accept函数返回的是已连接的socket描述字。一个服务器通常仅仅只创建一个监听socket描述字,它在该服务器的生命周期内一直存在。内核为每个由服务器进程接受的客户连接创建了一个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当服务器完成了对某个客户的服务,相应的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就被关闭。

read()write()等函数

至此服务器与客户已经建立好连接了。可以调用网络I/O进行读写操作了,即实现了网咯中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网络I/O操作有下面几组:

  • read()/write()

  • recv()/send()

  • readv()/writev()

  • recvmsg()/sendmsg()

  • recvfrom()/sendto()

推荐使用recvmsg()/sendmsg()函数,这两个函数是最通用的I/O函数,实际上可以把上面的其它函数都替换成这两个函数。它们的声明如下:

#include <unistd.h>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s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count);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size_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ocklen_t addrlen);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src_addr, socklen_t *addrlen);

ssize_t sendmsg(int sockfd, const struct msghdr *msg, int flags); ssize_t recvmsg(int sockfd, struct msghdr *msg, int flags);

read函数是负责从fd中读取内容.当读成功时,read返回实际所读的字节数,如果返回的值是0表示已经读到文件的结束了,小于0表示出现了错误。如果错误为EINTR说明读是由中断引起的,如果是ECONNREST表示网络连接出了问题。

write函数将buf中的nbytes字节内容写入文件描述符fd.成功时返回写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1,并设置errno变量。在网络程序中,当我们向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写时有俩种可能。1)write的返回值大于0,表示写了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数据。2)返回的值小于0,此时出现了错误。我们要根据错误类型来处理。如果错误为EINTR表示在写的时候出现了中断错误。如果为EPIPE表示网络连接出现了问题(对方已经关闭了连接)。

Close()函数

在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连接之后,会进行一些读写操作,完成了读写操作就要关闭相应的socket描述字,好比操作完打开的文件要调用fclose关闭打开的文件。

#include <unistd.h>

int close(int fd);

close一个TCP socket的缺省行为时把该socket标记为以关闭,然后立即返回到调用进程。该描述字不能再由调用进程使用,也就是说不能再作为read或write的第一个参数。

注意:close操作只是使相应socket描述字的引用计数-1,只有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才会触发TCP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终止连接请求。

socket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详解

大致流程如下: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J。

  • 服务器向客户端响应一个SYN K,并对SYN J进行确认ACK J+1。

  • 客户端再想服务器发一个确认ACK K+1。

三次握手与socket编程之中的函数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调用connect时,触发了连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了SYN J包,这时connect进入阻塞状态;服务器监听到连接请求,即收到SYN J包,调用accept函数接收请求向客户端发送SYN K ,ACK J+1,这时accept进入阻塞状态;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 K ,ACK J+1之后,这时connect返回,并对SYN K进行确认;服务器收到ACK K+1时,accept返回,至此三次握手完毕,连接建立。

3)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

主机字节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大端和小端模式:不同的CPU有不同的字节序类型,这些字节序是指整数在内存中保存的顺序,这个叫做主机序。引用标准的Big-Endian和Little-Endian的定义如下:

  a) Little-Endian就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b) Big-Endian就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网络字节序:4个字节的32 bit值以下面的次序传输:首先是0~7bit,其次8~15bit,然后16~23bit,最后是24~31bit。这种传输次序称作大端字节序。由于TCP/IP首部中所有的二进制整数在网络中传输时都要求以这种次序,因此它又称作网络字节序。字节序,顾名思义字节的顺序,就是大于一个字节类型的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顺序,一个字节的数据没有顺序的问题了。

所以:在将一个地址绑定到socket的时候,请先将主机字节序转换成为网络字节序,而不要假定主机字节序跟网络字节序一样使用的是Big-Endian。所以对主机字节序,务必将其转化为网络字节序后再赋给socket。

简单实例:

客户端client.c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unistd.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arpa/inet.h>

#define PORT 4321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int main()

{

int sockfd,sendbytes;

char buf[BUFFER_SIZE];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创建socket*/

if((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 -1)

{

perror("socket");

exit(1);

}

/*设置sockaddr_in结构体中相关参数*/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bzero(&(serv_addr.sin_zero),8);

/*调用connect函数主动发起对服务器端的连接*/

if(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1)

{

perror("send");

exit(1);

}

fgets(buf,BUFFER_SIZE,stdin);

}

服务器端:

server.c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unistd.h>

#include<netinet/in.h>

#define PORT 4321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define MAX_QUE_CONN_NM 5

int main()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sockaddr,client_sockaddr;

int sin_size,recvbytes;

int sockfd,client_fd;

char buf[BUFFER_SIZE];

/*建立socket连接*/

if((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perror("socket");

exit(1);

}

printf("Socket id = %d \n",sockfd);

/*设置sockaddr_in 结构体中相关参数*/

server_sockaddr.sin_family =AF_INET;//IPv4

server_sockaddr.sin_port =htons(PORT);//主机字节序转为网络字节序

server_sock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任意地址

bzero(&(server_sockaddr.sin_zero),8);

int i=1;//允许重复使用本地地址与套接字进行绑定

setsockopt(sockfd,SOL_SOCKET,SO_REUSEADDR,&i,sizeof(i));

/*绑定操作*/

if(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er_sock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1)

{

perror("bind");

exit(1);

}

printf("Bind success!\n");

/*调用listen函数创建未处理请求的队列*/

if(listen(sockfd,MAX_QUE_CONN_NM)==-1)

{

perror("listen");

exit(1);

}

printf("Listening...\n");

/*调用accept函数,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sin_size = sizeof(client_sockaddr);

if((client_fd = accept(sockfd,(struct sockaddr *)&client_sockaddr,&sin_size))==-1)

{

perror("accept");

exit(1);

}

/*调用recv函数接收客户端的请求*/

memset(buf,0,sizeof(buf));

if((recvbytes = recv(client_fd,buf,BUFFER_SIZE,0)) == -1)

{

perror("recv");

exit(1);

}

printf("Server receives a message:%s \n",buf);

close(sockfd);

exit(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ustcxtoworld/archive/2013/03/19/2969272.html

Socket编程之简单介绍相关推荐

  1. Socket编程之简单介绍 - 蓝天下的雨 - 博客园

    Socket编程之简单介绍 - 蓝天下的雨 - 博客园 Socket编程之简单介绍 - 蓝天下的雨 - 博客园 Socket编程之简单介绍 2013-03-19 15:27 by 蓝天下的雨, 878 ...

  2. python socket编程 实现简单p2p聊天程序

    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wuxie1989/p/7204887.html python socket编程 实现简单p2p聊天程序 目标是写一个python的p2p聊天的 ...

  3. java socket通信 客户端_JavaのSocket编程之简单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

    Socket编程之简单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 socket 通常用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socket 是Tcp/Ip协议的一个十分流行的编程界面,一个socket 由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号唯一确 ...

  4.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互发消息,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服务器与客户端互发消息

    socket编程的大致步骤如下: 1.创建服务器端SocketServer,并定义SocketServer的监听端口; 2.ServerSocket调用accept( )方法,是指处于阻塞: 3.创建 ...

  5. Socket编程(简单(C++)实现TCP通信)

    一.什么是socket? socket顾名思义就是套接字的意思,用于描述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过socket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回应. socket编程有三种,流式套接字(SOCK_ ...

  6. 非阻塞式编程 php,简单介绍PHP非阻塞模式

    非阻塞模式是指利用socket事件的消息机制,Server端与Client端之间的通信处于异步状态. 让PHP不再阻塞当PHP作为后端处理需要完成一些长时间处理,为了快速响应页面请求,不作结果返回判断 ...

  7. SPDK block device 及其编程的简单介绍

    SPDK基于用户态,轮询.异步.无锁的NVMe驱动,封装且提供了一层关于块设备 (bdev) 的库.同时,块设备支持多层抽象与集成从而实现块设备组件 (bdev module) ,因此用户也可以根据自 ...

  8. python实现简易聊天需要登录_python socket编程 实现简单p2p聊天程序

    目标是写一个python的p2p聊天的项目,这里先说一下python socket的基础课程 一.Python Socket 基础课程 Socket就是套接字,作为BSD UNIX的进程通信机制,取后 ...

  9. C# 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局域网聊天器

    前言 最近在学习C# Socket相关的知识,学习之余,动手做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聊天器.有萌生做这个的想法,主要是由于之前家里两台电脑之间想要传输文件十分麻烦,需要借助QQ,微信或者其他第三方应用,基 ...

最新文章

  1. vue中create 什么触发_vue中eventbus被多次触发(vue中使用eventbus踩过的坑)
  2. 【NLP】Transformer温故知新
  3. wxWidgets:向后兼容
  4. Spring boot配置log4j输出日志
  5. 20172327 2018-2019-1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八周学习总结
  6. 动态规划——看似dp的贪心问题最大乘积(蓝桥杯试题集)
  7. 18. 爱吃皮蛋的小明(斐波那契数列)
  8. Download failed : Oracle JDK 7 is NOT installed,解决oracle jdk7的问题
  9. GraphQL从入门到实战
  10. WWDC20中iOS的改变
  11. 制输电线路行波测距PSCAD仿真模型ATP-EMTP
  12. c++实现压缩解压 zip文件
  13. 暴力破解压缩包原理及方法
  14. 谷歌浏览器好用的复制粘贴插件_关于谷歌浏览器(chrome)的一些好用的插件推荐...
  15. python作者的诗_《全唐诗》Python文本分析
  16. Rabbitmq面试题总结,非常详细,杜绝标题党,不详细你打我,下次不写博客了
  17. LeetCode 581. 最短无序连续子数组 (unfinished 排序+双指针)
  18. [ext4]空间管理 - 分配机制
  19. Python全栈 Linux基础之1.Linux初章
  20. 传感器故障下的滑模观测器的设计方法——Utkin观测器和Walcott-Zak 观测器

热门文章

  1. About me 留言板
  2. 卸载angular版本
  3. SQL 2005 数据库备份还原
  4. Android 图书总汇
  5. [恢]hdu 2047
  6. wave格式分析,wave音频文件格式分析配程序
  7. 可以给img元素设置背景图
  8. 平均分辨准确率对网络隐藏层节点数的非线性变化关系03
  9. 4.7 CNN 特征可视化-深度学习第四课《卷积神经网络》-Stanford吴恩达教授
  10. 11.1 问题描述及流程-机器学习笔记-斯坦福吴恩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