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 前言
  • 一、PCA是什么?
  • 二、代码实践
    • 使用MNIST数据集实现sklearn库里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 不同主成分个数对应的可解释方差分析(Explained Variance)
  • 总结

前言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降维算法。PCA的主要思想是将n维特征映射到k维上,这k维是全新的正交特征也被称为主成分,是在原有n维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出来的k维特征。 降维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奇异值分解(SVD)、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FA)、独立成分分析(ICA)等等。 在 PCA 中,数据从原来的坐标系转换到新的坐标系下,新的坐标系的选择与数据本身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第一个新坐标轴选择的是原始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第二个新坐标轴选取的是与第一个坐标轴正交且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取到这样的个坐标轴。 正交属性空间中的样本点,若存在一个超平面,可能具有两个性质: 1. 最近重构性:样本点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都足够近;2. 最大可分性:样本点在这个超平面上的投影能尽可能分开。


读书是爱读,会读,想方设法去读。

一、PCA是什么?

PCA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
为什么要降维?
在高维情况下出现的数据样本稀疏、距离计算困难等问题,被称为“维数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
降维(dimension reduction),通过某种数学变换将原始高维属性空间转变为一个低维“子空间”(subspace),在这个子空间中样本密度大幅提高,距离计算也变得更为容易。因此,原始高维空间的样本点,在低维嵌入子空间中更容易进行学习。

PCA的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1)去平均值(去中心化),即每一位特征减去各自的平均值
(2)计算协方差矩阵
(3)利用特征值分解的方法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对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序
(5)保留最大的k个特征向量
(6)将数据转换到k个特征向量构建的新空间中。

二、代码实践

sklearn库中decomposition模块的PCA()函数:

class sklearn.decomposition.PCA(n_components=None, *, copy=True, whiten=False, svd_solver='auto', tol=0.0, iterated_power='auto', random_state=None)
使用数据的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将其投影到较低维空间的线性降维。在应用 SVD 之前,输入数据已居中但未针对每个特征进行缩放。

参数:

  • n_components: n_components是>=1的整数时,表示期望PCA降维后的特征维度;n_components是[0,1]的数时,表示主成分的方差和所占的最小比例阈值,PCA类自己去根据样本特征方差来决定降维到的维度。默认值是n_components=min(样本数,特征数)。
  • copy:如果为 False,则传递给 fit 的数据将被覆盖。
  • whiten:判断是否进行白化。所谓白化,就是对降维后的数据的每个特征进行归一化,让方差都为1。当为 True(默认为 False)时,components_向量乘以 n_samples 的平方根,然后除以奇异值以确保不相关的输出具有单位分量方差。
  • svd_solver:求解器,即指定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4个值:{‘auto’, ‘full’, ‘arpack’, ‘randomized’}。
  • tol:由 svd_solver == ‘arpack’ 计算的奇异值的容差。
  • iterated_power:由 svd_solver == ‘randomized’ 计算的幂方法的迭代次数。
  • random_state:在使用“arpack”或“randomized”求解器时使用。

属性:

  • components_ :特征空间中的主轴,表示数据中最大方差的方向。
  • n_features_:训练数据中的特征数。
  • n_samples_:训练数据中的样本数。

fit_transform(X):用X拟合模型并对X进行降维。
inverse_transform(X):将数据转换回原始空间。

explained_variance_:代表降维后的各主成分的方差值。方差值越大,则说明越是重要的主成分。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代表降维后的各主成分的方差值占总方差值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则越是重要的主成分。

使用MNIST数据集实现sklearn库里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代码如下(示例):

import sys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 导入PCA模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sklearn方法通过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奇异值分解)实现,使用SVD将其投影到较低维空间的线性降维。curr_path = str(Path().absolute())
parent_path = str(Path().absolute().parent)
p_parent_path = str(Path().absolute().parent.parent)
sys.path.append(p_parent_path)
# print(f"主目录为:{p_parent_path}") # 获取项目所在位置根目录
# 从当前路径中获取MNIST数据集,已经提前下载好。如果没有下载,可将download设为True。
train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 = p_parent_path+'2021pycharmprojects\\datasets\\', train = True,transform = 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 = False)
test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 = p_parent_path+'2021pycharmprojects\\datasets\\', train = False, transform = 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 = False)
batch_size = len(train_dataset)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train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test_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test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X_train,y_train = next(iter(train_loader))
X_test,y_test = next(iter(test_loader))
X_train,y_train = X_train.cpu().numpy(),y_train.cpu().numpy() # tensor转为array形式)
X_test,y_test = X_test.cpu().numpy(),y_test.cpu().numpy() # tensor转为array形式)
X_train = X_train.reshape(X_train.shape[0],784)
X_test = X_test.reshape(X_test.shape[0],784)
m , p = X_train.shape # m:训练集数量,p:特征维度数
print(f"原本特征维度数:{p}") # 特征维度数为784# 用方差来定义样本的间距,方差越大表示样本分布越稀疏,方差越小表示样本分布越密集。
# n_components是>=1的整数时,表示期望PCA降维后的特征维度数
# n_components是[0,1]的数时,表示主成分的方差和所占的最小比例阈值,PCA类自己去根据样本特征方差来决定降维到的维度
model = PCA(n_components=0.95) # n_components在(0,1)之间,表示主成分的方差和所占的最小比例阈值
lower_dimensional_data = model.fit_transform(X_train)  # 通过fit_transform方法得到拟合降维模型
print(f"降维后的特征维度数:{model.n_components_}")approximation = model.inverse_transform(lower_dimensional_data) # 降维后的数据还原
plt.figure(figsize=(8,4));# 原始图片
plt.subplot(1, 2, 1);
plt.imshow(X_train[1].reshape(28,28),cmap = plt.cm.gray, interpolation='nearest',clim=(0, 1));
# interpolation='nearest' 最近邻插值,将目标图像各点的像素值设为源图像中与其最近的点。
plt.xlabel(f'{X_train.shape[1]} components', fontsize = 14)
plt.title('Original Image', fontsize = 20)
# 降维后的图片
plt.subplot(1, 2, 2);
plt.imshow(approximation[1].reshape(28, 28),cmap = plt.cm.gray, interpolation='nearest',clim=(0,1));
plt.xlabel(f'{model.n_components_} components', fontsize = 14)
plt.title('95% of Explained Variance', fontsize = 20)  # 可解释方差
plt.show()

不同主成分个数对应的可解释方差分析(Explained Variance)

可解释方差(Explained Variance)指标衡量的是所有预测值和样本之间的差的分散程度与样本本身的分散程度的相近程度。

代码如下(示例):

import sys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 导入PCA模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curr_path = str(Path().absolute())
parent_path = str(Path().absolute().parent)
p_parent_path = str(Path().absolute().parent.parent)
sys.path.append(p_parent_path)train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 = p_parent_path+'2021pycharmprojects\\datasets\\', train = True,transform = 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 = False)
test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 = p_parent_path+'2021pycharmprojects\\datasets\\', train = False,transform = 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 = False)
batch_size = len(train_dataset)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train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test_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test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X_train,y_train = next(iter(train_loader))
X_test,y_test = next(iter(test_loader))
X_train,y_train = X_train.cpu().numpy(),y_train.cpu().numpy() # tensor转为array形式)
X_test,y_test = X_test.cpu().numpy(),y_test.cpu().numpy() # tensor转为array形式)
X_train = X_train.reshape(X_train.shape[0],784)
X_test = X_test.reshape(X_test.shape[0],784)
m , p = X_train.shape # m:训练集数量,p:特征维度数
# print(f"原本特征维度数:{p}") # 特征维度数为784# 可解释方差
def explained_variance(percentage, images):''':param: percentage [float]: 降维的百分比:return: approx_original: 降维后还原的图片:return: model.n_components_: 降维后的主成分个数'''model = PCA(percentage)model.fit(images)components = model.transform(images)approx_original = model.inverse_transform(components)return approx_original,model.n_components_
plt.figure(figsize=(8,10));
percentages = [784,0.99,0.95,0.90]
for i in range(1,5):plt.subplot(2,2,i)im, n_components = explained_variance(percentages[i-1], X_train)im = im[5].reshape(28, 28) # 重建成图片plt.imshow(im,cmap = plt.cm.gray, interpolation='nearest',clim=(0,1))plt.xlabel(f'{n_components} Components', fontsize = 12)if i==1:plt.title('Original Image', fontsize = 14)else:plt.title(f'{percentages[i-1]*100}% of Explained Variance', fontsize = 14)
plt.show()


总结

枯沙湮没不了芳华,且看为谁袖手天下。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pca的使用,而sklearn库提供了大量能使我们快速便捷地应用函数和方法。

参考内容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详解
主成分分析
sklearn PCA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sklearn】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相关推荐

  1. 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原理

    PCA在很多方面均有应用,但是之前没有仔细探究过,最近看了一些博客和论文,做一下总结.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将 ...

  2. JAVA实现PCA主成分分析_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原理

    PCA在很多方面均有应用,但是之前没有仔细探究过,最近看了一些博客和论文,做一下总结.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将 ...

  3. 主成分分析碎石图_R: 主成分分析 ~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本文摘自:http://www.cnblogs.com/longzhongren/p/4300593.html 以表感谢.感谢 综述: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三种方法的共同点主要是用来对 ...

  4. pca主成分分析结果解释_SKLEARN中的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主要作用有降维和可视化.PCA的过程除了背后深刻的数学意义外,也有深刻的思路和方法. 1. 准 ...

  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文章目录 1. 总体主成分分析 2. 样本主成分分析 3. 主成分分析方法 3.1 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分解算法 3.2 矩阵奇异值分解算法 4. sklearn.decomposition.PCA 主成 ...

  6.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公式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公式 主成分分析 摘要 什么是主成分 求解 PCA 的公式 数学证明 程序验证 参考文献 主成分分析 摘要 主成分分析作 ...

  7.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原理全面解析与应用

    目录 1. PCA算法概述 2. 数据预处理 3. 协方差矩阵计算 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 选择主成分 6. 数据投影 7. PCA的优缺点 8. PCA算法应用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

  8.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个被广泛用于降维.有损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和数据可视化的技术.PCA有两种常用的定义,分别是从最大化投影后 ...

  9. 机器学习降维算法一: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引言: 机器学习领域中所谓的降维就是指采用某种映射方法,将原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点映射到低维度的空间中.降维的本质是学习一个映射函数 f : x->y,其中x是原始数据点的表达,目前最多使用向量表达 ...

最新文章

  1. 【时间管理】从零开始GTD——GTD原则
  2. optee返回REE的几种方式
  3. win 2003 联网
  4. Cocos2d-x 3.0 简捷的物理引擎
  5. SpringCloud Gateway 服务网关,过滤器
  6. fusionjs 学习二 核心概念
  7. 基于react antd的新的tag和Badge的组合使用
  8. 非常易于理解‘类'与'对象’ 间 属性 引用关系,暨《Python 中的引用和类属性的初步理解》读后感...
  9. 4.Magento的模型和ORM基础
  10. 花生壳内网穿透实践指南
  11. UTF-8 汉字编码与其16进制对照
  12. 如何开启WIN10卓越性能模式
  13. 路由器服务器已停止响应,排除路由器挂起故障
  14. IDEA连接MySQL数据库时 schemas不显示数据
  15. 液压比例阀放大器比例控制器比例阀放大板
  16. android顶部按钮图片,安卓动态改变button顶部图片即drawableTop属性
  17. Css中内边距、边框和外边距的关系
  18. AS2协议详解(一)
  19. 计算机电路中bga是什么,电路板如何判断哪些是BGA芯片
  20. Lifecycle使用篇

热门文章

  1. 使用mlpack解决机器学习基本算法之一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以及mlpack中的Classify
  2. matlab 判断数据类型函数,matlab 分类(判别)函数classify()
  3. ScrollView中嵌套GridView,不在顶部解决办法
  4. 电大计算机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2011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1.2.3全部答案
  5. 微信小程序(一)初始微信小程序
  6. 输入的字与系统编码不符_基于小字符集藏文拉丁转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java画星星_用java画色彩斑斓的星星
  8. 数据分析方法和思维—RFM用户分群
  9. [最大生成树Kruskal/倍增LCA] 火车运输 洛谷P1967
  10. thirte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