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刚进入工商界的年轻人,对亲友、家人发牢骚:“我那个主管(或老板)简直不通事理,只知作威作福,十足的草包一个,跟着这种人做事,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接着,他们还举出很多事例,说明他们的主管是如何如何的不行,听得人都认为他言之成理,值得同情。甚至于有些个性刚直、鲁莽的人,还帮他骂几句出出气,即使老于世故的人,也只能劝他忍耐,不要意气用事。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下级对上级不满都是常有的事,假如你没有意思辞职不干,如何把这种不满的情绪,转变成对你有益,这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就进化的原理来说,对事物不满,不仅无害,而且还是一种有益的现象,关键是看你如何处理你心中的不满。如果你由不满而积成愤慨,动不动就跟主管吹胡子瞪眼,常说些带刺的风凉话,把一切不满都表露在言行上,吃亏的自然是你,充其量也闹个两败俱伤。如果你把对主管的不满,化为一种惕励自己的力量,牢记你此时内心的感觉,一旦你将来当上主管之后,决不重蹈覆辙,一定要把这些引起员工不满的作法全部革除。到那时候,你自己不仅是个很成功的主管,也会替公司带来新风气。

公司是个营利组织,资本是人家老板出的,因此,只有老板对人事的任免才有绝对的权力,如果老板对你的主管很欣赏,或即使不欣赏,但还没有采取调迁的行动,你这个当伙计的千万不可以蛮干,以为设法把主管挤掉了,你才有出头之日。这种愚昧的想法,也许会害了你一辈子。

有很多刚出学校大门的年轻人,他们对人的衡量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对事情的处理也有一套自己的理想。但这些标准,这些理想,在工商界不一定行得通,甚至于会格格不入,如果你妄想改变别人,就有得你苦头吃了。

照这样说,年轻人到工商界之后,岂不是只有随波逐流才能生存吗?师长教给他们的那些处世待人的标准,岂不是毫无意义了?他们的抱负、理想不是永远无法实现了吗?

我敢保证地说一句,决不是这样的。果真如此的话,我们的工商界想跻入先进国家之林,还有什么希望?

不过,大家了解一项事实:你在学校学的那一套,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社会上来用,特别是到工商界里来,这里面有很多实用之学,不是在学校里学的那套玩意能够应付了的,还要加进一些新的东西才行。

我们打人比方说吧,在学校里,师长所给你的教诲、训练,就像是炼金炉一样,其目的是想把你炼成一块纯金,不含一点杂质。

可是到了工商界之后,你这块纯金的材料,不能适合生意场中的多方面需要,必须把我变成合金钢,才能担当各种不同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应变的本领,认定只有纯金才是最好的东西,那你就变成书呆子了。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你一定要把握住,不管你将来变成何种合金钢,都不能失去金子的成分。换言之,你要以师长的教诲作基本,作各种灵活的运用,以适合你工作的需要,但你不能忘记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否则你就是舍本逐末,成为一个很可怕的人物了。

譬如,师长教导你,为人要讲“诚、信”,要讲“忠、义”,你到了工商界之后,觉得大家都是“大哥、二哥、麻子哥”的在耍滑头,于是你也不讲诚、信了;大家都好像在唯利是图的抢生意,于是你也不管忠、义了。这样的循环下去,我们的工商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后生”之所以“可畏”,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可塑性”,而是这里面含有“一代比一代强”的积极意义。换言之,上一代的缺失,他们可以补正过来,上一代力有未逮的未竟之业,他们可以继续去完成。这种世世代代绵延不绝的后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原动力。

工商界也是一样,如果要想使我们的工业结构更健全,更充满蓬勃之气,工商业更加繁荣,我们新生的一代在投入工商界行列之后,一定要拿出工作热诚,细心的去观察体会,把经营上的缺失一一记下来,把管理上不合理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再多方面的收集资料,研究出一套新的做法,等你有权管理别人的时候,不要再蹈过去的覆辙,把你新的构想一一施展出来。这样一来,我们的工商界,才会永远充满新兴的气象。

假如一进入工商界,就觉得这也不合适,那也不理想,内心充满不平之气,整天牢骚满腹,毫无进取之心。等你熬上主管之后,既拿不出一套新的做法,也就无从改进起,只好萧规曹随,跟过去的主管完全一样,这样循环下去,我们的工商界如何会有进步呢?

我们的企业界,在经营管理上的确存在不少的缺点,新的一代对上一代有很多不满也是事实,但这都不是严重的问题,重要的是,这些工商界的新进人员,如何记取这些教训,如何健全自己,使我们未来的工商发展,有一番新的面貌。

一切的改革,不是先要别人如何如何,而是先从自己改革起。例如,你不满你主管、老板的作为,你有没有先反省一下,你这个做伙计的是否尽了自己的本分?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已做到尽善尽美?你在工作上是否有新的创意?你的工作态度是否诚恳?

如果你自己在工作上偷懒耍滑头,抱着“混”日子的心理,反而批评主管、老板这不对,那不对,这种事情公平吗?也许你会说:“正因为主管、老板无能,作风不合理,所以我才打不起干的精神来。”可是,你为什么不退一步想,如果你自己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主管、老板也许会对你好一点。

就算退一万步说,你的主管、老板都是混球,分不清好伙计坏伙计,你至少在认真工作中,充实了自己,获得工作经验,将来换一个工作环境,找到好主管、好老板,你就是个能力很强的伙计了。这不比你发牢骚、闹别扭、混日子有益得多吗?

“长于责人,拙于责已”,这是年轻人常犯的毛病,不问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伙计,也不问自己为公司尽了多大力,只一个劲的埋怨主管、老板不肯重用你,这无异是缘木求鱼,很难如愿以偿。

工业社会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有真本领、真才干的人,决不可能永远被埋没。即使你一时进错了公司,跟错了老板,只要你本着磨练自己、充实自己的心理,不一味去挑主管、老板的毛病,只要学会一身本领,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伙计。

绝大多数的老板,毕竟都是想发展自己的事业赚钱的。基于这一原则,你只要兢兢业业的做事,对公司的业务有贡献,老板决没有无缘无故找你麻烦的道理。

纵然老板的管理方式有问题,养不住优秀的员工,这是他自己的损失,你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已够了优秀员工的标准?换个工作环境是否能受到重用?如果是,你也可以另谋高就,不必再跟他呕气。

做任何事,都应该“量力而为”。如果你只是公司里的小伙计或小主管,你妄想改变老板的观念和作风,这就是自不量力,你这时候能做的,只有如何充实自己,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其他的事,你不必管,也不能管。这就像中小学校的学生一样,如果他们想改变学校的教育措施,或整个的教育风气,岂不是愚妄可笑吗?这些事是他们长大之后的工作,他们现阶段所能做的,只有好好读书。

当伙计也是一样,你担任某一阶段的工作,你就尽某一阶段的责任,不要做超出职责以外的事,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抱负,都应该先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你有了好的工作表现,赢得老板的信任,你的话才有分量,你的建议才有希望被接纳。如果你整天吊儿郎当,自己负责的工作都毛病百出,你想让主管]老板接受你的“高论”,是决不可能的事。

在企业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只求工作表现,不管“闲事”的成功者,一个是牢骚满腹,只知批评别人的失败者。

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目前有一位后起之秀,我们暂且叫他“王力耕”。他是某大的毕业生,学的是机械。

照当时一般人的想法,学机械的人,最好能到外国去进修几年,将来才会有大的发展。王力耕当然也不例外,可是考公费留学考不上,自费吧,又出不起这笔钱,不得已只好在国内找工作了,他想等自己赚一笔钱之后,再作出国留学的打算。

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电子公司装配线当领班。说起来,这是学非所用,但因为这是一家外资公司,待遇比较好,看在钱的份上,也只好“屈就”了。

另外他还有一层想法,他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英文程度只止于读和写,并不能张口说,他想借这人机会把会话学好。

可是,进入这家外商电子公司不久,他就感到失望了。因为外商的管理方式,有很多不适合我国工作人员的需要。

就拿装配线上的工人来说,一坐到工作位置上,就忙碌得不得了,几乎连伸个懒腰的时间都没有。这且不说,最主要的是,外国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负责生产的外藉经理,采用的是目标管理,一个工人一小时规定多少生产量,他只检查成果,不问工人在工作时间的情况。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位荷兰籍的经理,把工人当成了机器,忽略了机器与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王力耕是装配线上的实际管理者,他觉得自己有义务负起上下沟通的责任,可是,他这时候的英语能力,还不能用嘴来表达他内心想说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去跟主管工业关系协调的经理去谈一谈。

这位主管工共关系的经理,已经五十多岁了,曾在美军顾问团当过翻译,人生阅历特别丰富,他听了王力耕的话之后,民老于世故的口吻说:“老弟,你的感受我非常了解,但我劝你不必多事,人家采用的是科学化管理,我们不能以国情、民性不同为理由来加以反对。否则,就显得我们太落伍了。”

“科学化管理,我认为也应该可以随环境的不同加以修正的,”王力耕说,“只是他们外国人不了解生产线上的实际情形,所以才会把他们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不管站在哪一方面,我们都有义务向他们说明。”

“你要知道,老弟,人家是拿钱来做生意的,我们是替人家工作的,”这位经理带阒教训的口吻说,“我们要设法适应别人,不是让人家来适应我们。你尽管放心,现在工人多得是,谁要是不满意大可民不干,我们犯不着为这种小事自找麻烦。”

“现在我们的劳力过剩,这样做也许还可以,可是为了公司长远的打算我们——”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负责公公共关系的经理抢过去说,神情已有点不耐烦,“我们也不一定在这里干一辈子,是不是?”

公司里的一级主管都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益发证明这位外国老板管理上的失败。但仔细去想一想,王力耕认为,这种责任并不能完全让人家外国老板来负,我国的高级职员,应该担负起管理桥梁的责任,多让外国老板了解我国的工作环境,这样主雇双方才能沟通感情,打成一片。

他的想法虽不错,无奈他的职位太小了,再加语言上的阻碍,无法把自己的见解向外国老板完全表达出来。

王力耕考虑再三,认为自己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抱着混的心理,在这里干一天算一天,但是违背他做事的原则。二是马上辞职不干,自己另找工作,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可是他又舍不得这里的优厚待遇。第三条路是,一面在工作上表现,赢得老板的信任,一方面加紧学习会话,使自己的意见与老板能直接沟通,也许能慢慢改变老板的观念。

考虑的结果,王力耕决定走第三条路。他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一条路,将来老板能采纳他的意见固然好,即使不采纳,说不定会获得更好的工作。

这是非常理智的抉择,而且是一般青年人不易做到的。由这件小事也可以证明,王力耕在三十二岁就能自组公司,打下事业基础,并不是偶然的事。

青年人多半都有工作热诚、有理想,但也多半缺乏耐心,一遇挫折,不是消极灰心,就是见异思迁,很少能本着一人远大的目标,先从充实自己着手,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古人曾说过,凡事“欲速则不达”,的确是至理名言。就拿当年王力耕的处境来说,他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领班,语文能力又不强,根本不能与外国老板直接沟通意见,如果他汲汲于改进人家的管理方式,当然是办不到的事。

王力耕了解到这一点,所以他才能耐住性子,先从本身做起。在遇到管理上不全责的地方,他会以诚恳的态度跟工人解释:“外国人到我国来做生意,对我们的情形难免陌生,只要我们耐心地工作下去,将来一定会慢慢改善过来。”

此外,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到一家英文补习班去学会话。一年半之后,他渐渐受到外国老板的重视,升他为管理员。不久又升他为电视机部门主管。

这时候,他跟老板接触的机会多了,也可以直接跟老板交谈了,他觉得表达自己观感的时机已到。也就在这个时候,他遭遇到同仁们的强大压力。

在一个单位中,工作能力表现得太强了,有时候会遭到嫉妒,尤其在当年的外商公司里,没有人事关系的因素存在,老板对人事的安排,完全凭自己的观察,这种人事的倾轧更为激烈。不用说为希望升经理的主管对王力耕不满,就是那些经理也认为他是人强敌,说不定哪天会把他挤掉。

王力耕最招忌的地方,是他经常找机会跟老板接近。

他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先与老板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好乘机表达自己对管理的意见,这样老板采纳的成分才会大一些。可是,别人并不了解他这份苦心,以为他是在钻营、讨好,以争取晋升的机会。

这种事也不必细表了,反正很多人要攻奸一个人,在气势上已经占了优势,再加外国老板并不了解全盘情况,真的人为王力耕在讨好工人,跟他采取对立,因此对他也起了戒心。

对一个离开校门不久的青年人来说,这一打击是相当大的,他煞费苦心地想帮别人,想改进外资公司的管理方式,这是对老板对员工都有益的事情,想不到竟被人误解了,使他的满腔热忱,突然降到了冰点。最使他伤心的是当他辞职时,老板连一句慰留的话都没有说。

这次的教训,王力耕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忘记,并不是他留恋这个高薪的工作,认为丢掉了可惜,而是在等于被人家撵走的这个关节上,使他想不通,也想不开。

一开始,这个工作既不是他的本行,也不是他理想的工作,后来为了好胜之心,想改善多国籍公司的管理才留了下来,想不到事情没有做成,还落了个灰头土脸。

幸而他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在痛苦之后,他仍然能静下心来,把这件事通前撤后地检讨了一遍,而且找到了他自以为很满意的解释。使他的心情平复了下来。

离开外商电子公司的第三天,王力耕怀着郁郁的心情去了溪头。这是他在读大学时来过数次的地方,这里的花草树木,对他都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是树林中那份带有原始气味的寂静,更是他现在所渴望的。

他仰躺在草地上,望着片片白云自林木顶端的空隙中闪过,思绪又回到他那将近两年的工作上,他想到外商老板的愚昧,想到那些让主管、经理对他的排挤,又想到自己落了这样一个下场,空间错在什么地方?

静,是智慧的温床,因为它能消除人们的偏激,很客观地去考虑问题。当王力耕把过去的一段经历检讨过之后,他发现自己犯了两项很大的错误:一是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立下宏愿,要到机械业去发展自己的前途,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二是过分求自己的表现,忽略了协调的功夫,因此使中国籍的主管、经理起了嫉妒之心。

在学校里,老师曾不止一次的训诫他:“年轻人固然要有远大的理想,但实现理想却需要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要赢得足够的支持力量。”

现在,王力耕终于完全明白了这层道理,自己的理想是不错的,但实现的方式错了,不但没有获得同事们的支持,甚至于遭到排挤,在孤掌难鸣的情形下,自己焉有不失败的道理!如果能先让这些人了解自己的苦心,相信一定可以赢得一些同情者,说不定整个事情就全部改观了。

基于这一了解,王力耕有了深一层的体会,做人和做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修养形态,只会做人不能做事,固然不行,但只会做一不会做人,也是窒凝难行。前者可以“圆滑的滥好人”作代表,后者可以“书生脾气”作典型,如何能使这两种类型的人取长补短,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特别是在工商界里工作,更需要这种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修养。

王力耕记取了这次的教训,为自己立下了工作信条:从事自己本行的工作,在工作中吸取别人的经验。

他在工商界并没有得力的亲友,要找工作,只有在报纸分类广告人事栏里去找机会,后来他终于考入一家机器公司当业务员。

这家公司是与外商技术合作的,业务员的工作是全能的,他不但要推销机器,而且还要负责安装、试车和保养,工作很忙也很累,而且一开始的待遇也不怎么好。

王力耕既然决心要在机器业中吸取经验,所以他毫不考虑地接受了这一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业务经验就郑重地对他表示:“我们是与外商合作的公司,一切的管理都是采取欧美方式,重视责任制度,也许一开始你有很多地方不习惯,但你一定要想法适应它。”

这种笼统含混的提示,王力耕根本摸不着头脑,他当时很想问问所谓“欧美方式的管理”,以及“责任制度”的具体办法,但业务经理似乎很忙,桌子上的两部电话同时响起,他开始抓起电话跟别人说话,并示意他可以走开了。

王力耕走出经理室,他很想找个同事谈谈这里的工作情形,可是,办公室里的七、八个同事,都在那里埋首于自己的工作,没有人彼此交谈,也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他不禁暗自怀疑:这个公司的业务这样紧张忙碌吗?

他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来,客气地对他邻座的同事说:“来,请抽一支烟吧。”

那位同事摇摇手把香烟装起来,并悄声对他说:“在办公室里是不准抽烟的。”

“哦?”王力耕赶紧把香烟装起来,好奇地问:“如果要抽烟的话,到什么地方去抽呢?”

“休息的时候,到吸烟室或休息室去抽。”

王力耕还想发问,但那位同事及时地对他提出警告:“少用嘴巴,多用眼睛!在办公室时间是不准说话的。”

这是哪门子的管理!王力耕在心里说。但他是新来的,为了表示礼貌,还是点点头表示“承教”。

这时他不禁抬起头来,向四周墙壁看了一遍,上面挂了不少的英文标语,内容都是揭示管理规则的,例如工作时不准抽烟,工作时不准喝茶,不准谈话。。。。

他看了这些标语,很像是到了外国人的办公室,只是他没有到过外国,不知道外国企业的办公室里面,是否也贴有这类的标语。

正在他出神的时候,工友送来一叠表,上面也全部打的是英文,只有在一张客户卡片上,打着中英两种文字,这是经理要他去跟客户联络的。

当他走出办公室,进入电梯,他不禁有一种茫然的感觉,难道欧美式的管理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他第一次接洽的是客户订购运输机械的生意,是供仓库储藏塑胶粒用的,生意谈得很顺利,客户已原则同意安装。他把洽谈的结果报告经理,经理与外国技术员约定时间,由王力耕陪着这位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又到客户那里去了一趟,这笔生意才算正式谈定了。

公司里一共有两位外国厂商派来的技术员,是专门负责生产和安装技术方面指导的,照说应该是客卿地位,但他们比老板还神气,那些经理、生产部门的主管,对他们的那份客气劲,简直就等于是谄媚了。

王力耕心想,难怪这个公司如此洋化了,这完全是主管们的观念所形成的,他们认为外商在各方面都是优异的,值得学习的,公司里的洋化气味焉能不重。

不过,业务经理也有他的一套说法,工作时不准喝茶,是为了避免不小心把茶杯弄倒,损坏了文件,不准抽烟,是为了保持办公室的清洁空气,不准交谈,是为了怕耽误正常工作。

这些话当然都言之有理,但是否适合我们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却大成问题。好在王力耕是业务人员,不大常坐办公室,他也就不认真去计较了,使他最看不顺眼的是上下之间的那种冷漠关系。大家好像只是为工作凑在一起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感情存在。

例如某人犯了错,经理从没有以指导的口吻加以解释,总是板着面孔训一顿,他认为这是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原则,每一个人的工作责任,没有达成要求,就是有亏职守。

王力耕也涉猎过外国人的管理方面的书籍,虽然他们把权现划分得很明确,但管理的方式,似乎并不是这样硬邦邦的,里面也掺杂了不少的人情味,为什么这个公司的主管们都是这样的“不讲情面”呢?

后来他慢慢地明白了,业务经理是个留学生,回国后,对我们办公室的散漫气氛很看不顺眼,认为对工作效率妨害甚大,他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有些地方难免矫枉过正。

王力耕很不习惯这种管理方式,再加他平时最瞧不起怀有“崇洋心理”的人,干了几个月之后,他想辞职不干了。有一天,他去拜见他的一位师长,谈起了这件事,那位师长笑着问他:“你的有认为这种管理方式一无可取吗?”

“有什么可取的?”王力耕毫不考虑地回答,“我们是中国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

“你的话没有错,可是我们自己的管理方式是什么呢?有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东西呢?”

“我对这方面的经验不多,也懂得很少,但我直觉的认为,西洋人那一套并不适合我们的风俗、民情。”

“你的直觉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你的想法跟你那主管一样,都带有偏激的成分。”

他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责备地说,“你要知道,力耕,我们的工业发展,能有今天这个兴盛局面,无论是经营上、管理上,有不少是借助于外国的经验和知识,跟着人家依样画葫芦固然不对,完全抹杀人家的长处,也不是明智的做法。所谓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才是你处人做事应有的态度。”

“这个原则我知道,可是这个公司的做法太洋化了,真叫人看了受不了。”

“这不是受得了受不了的问题,而是要问你自己,在这个公司做下去,有没有你值得学习的东西?如果有,这些管理上的琐事,我想是可以忍受的,如果这家公司只是绣花枕头,只在学人家的皮毛,不重视实质的工作,那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这番话倒是提醒了王力耕,他回想到进了这家公司之后,除了管理方式使他无法适应之外,在机器的安装、修理、保养方面,的确学了不少东西。尤其那两位外国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地位很优越,但人家工作起来,却是很认真负责,而且对各种机械方面的经验也相当丰富。有时候,王力耕摸索了半天的问题,人家一看就解决了。

经过再三的考虑,王力耕还是在这个公司留下下来,而且一干干了三年。后来他与一位很要好的同事一起辞职,合组了一家机械公司,专门制造农用机具,业务发展得非常快速,但由于公司财务、人事上发生了问题,王力耕一气之下撤股退出了。

这是王力耕第二次的失败,他检讨原因,完全是由于自己做生意的经验不够。他虽然在两家公司干过,也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心得,但他没有实际管理过一个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他本来有很多理想,可是实行起来却是问题多多。尤其这是个跟合伙生意,有很多不能放手去做,必定要跟合伙人研商办理,结果他当初的理想很多都走了样,致使问题愈来愈多终于做不下去了。跟朋友分手后,正好王力耕看到报上,台东有一家铁工厂征求厂长,在心情不佳,想远避尘世的心理下,他决心到东部去干一段时间再说。

台东这家铁工厂是专门制造食品加工机械的,规模不大,设备倒满新的。老板是当地的土财主,很有点钱,也有开展事业的野心,所以要请一个对机械方面有经验、而又有现代管理观念的人替他来管理这个工厂。

照说,王力耕这里干得应该很愉快了,实际却不然。原因是老板对事业的观念,是以家族为重心,他只是利用王力耕的现代管理经验,来奠立自己的事业基础。

老板有两个儿子,都是商工职校毕业,还没有管理一个工厂的能力,因此,他请王力耕来的目的,是让两个儿子做学习的榜样,将来好自己来管理经营。

在这样的情形下,王力耕无论做什么事,当然都有老板的两个儿子参与,虽然他们很少走近干预他的权力,但到了老板那里,他们的话常发生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人事上的调迁作用,王力耕并没有多大的决定权。

这种情形,对管理工作的进行,往往会形成很大成绩的阻力,因为手下的人认为你的权力有限,对你的话当然难免会打折扣。

企业也像任何其他团体一样,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中心,一切的工作推行才会顺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事的任免权。

固然,身为管理者,不能以开除员工为手段,但这种权力却不能没有。这就像古时候巡按大人手中的尚方宝剑,虽用不着用它来动辄杀人,却具有无上的权威性。

王力耕在上任不久,就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本想自己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早日另谋出路。然而他也考虑到对他有利的两件事:

一、              这是考量他自己管理能力的一个关头。替人家当伙计,在管理上总是难免有制肘的地方,不能自己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能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证明自己具有卓越的管理能力。

二、              如果他能把这个工厂管理好再走,等于是功成身退,至少给他们爷仨留下一些值得怀念的地方,说不定会迈出好朋友。现在就走的话,显得自己虎头蛇尾,知难而退,永远会被他们瞧不起。

此外,他也想到,在与朋友合伙做生意的时候,自己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最失策的地方,就是求好心切,缺乏协调的能力。现在正是个好机会,如果自己协调得当,虽然不太可能改变老板将来要“自己做”的原则,至少可以表现出他自己的管理才能。

事实上,王力耕自己也晓得,他不可能成为这家公司的老板,不管自己把这个厂管理得如何好,有一天总要交给老板的儿子去管理,如果他能树立下一个良好的规范,就算尽了当伙计的责任了。再明确的一点说,自己来这里是做事的,不是来跟人家争权的。

本着这个原则,王力耕慢慢地心平气和了,第一,他先着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当然任何新的措施,都难免遭遇阻力,而他却遭遇了双层的压力。

一是来自老板方面的,他虽然一再表明,一切管理的事由王力耕负责,但遇到关键性的问题,他还是要插手的。

因为他要考虑到王力耕的新办法,对他企业未来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对他的两个儿子接棒时,会不会产生阻力。

此外,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二十多岁了,对任何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王力耕的措施不能获得他们的谅解,也很难行得通,他们对老板对伙计都有决定的性的影响力。

其次,是来自下面的压力。在员工中,有不少是与老板沾亲带故的,他们当然知道王力耕这个厂长在老板心目中有多大分量,因此,这些人也常成为推行新措施的阻力。

基于这些因素,王力耕的处境可说相当困难,等于是站在夹缝里,既要取得老板的信任——相信他真的在为公司建立制度,别无他心;又要想法使员工合作,使他推行的制度发挥效用。

这种两面讨好(也可能两面不讨好)的工作,一般所谓“有志气”的青年人是不屑为的。这并不是光受气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前途可言的工作,老板说什么也不会不顾两个儿子,把经营大权交给他。

然而,受过几次重大打击的王力耕,却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如果他能在这个环境中有所作为,他的修养真算到达炉火纯青的境地。换言之,他是以此来考验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待人处事的经验,并没有想在这里创事业求前途的。

无论做任何事,只要能跳出“本位主义”,达到“无我”的境界,你的坦荡行径,自然而然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用不着故意去讨好别人。自古以来,商人之所以受轻视,遭人诟病,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给人的观感是“本位主义”太重,专打对自己有利的小算盘。

王力耕怀着“避世”的心情来到东部,这应该是他采取超然忘我拄要因素之一。因为他本来可以在与朋友拆伙之后,到外国去深造的,但在心灰意冷的情形下,也放弃了这个念头。这表示他当时已淡泊名利,所以才会以做事为宗旨,在这个工厂留下来。

照当时的情形看,他在这个工厂顶多干一年,老板的两个儿子就可以接手了。老板请他来的时候,也的确存着这个想法,结果王力耕在这里一干干了四年,如果不是他自己坚决求去,老板还不肯放他走呢!

他是如何受到老板和他两个儿子的如此信任、器重?又是如何消除了员工的敌视心理?说起来话长,不能一一细表,只能作原则性的介绍。

对老板而言,王力耕利用各种机会、事实,来说明他是纯粹帮他来做事的,并不想在这里谋求自己的前途。当然这种话经常挂在嘴边上,效力就小多了,必须让老板自己感受到才行。

我们不妨随便举一件小事加以说明:王力耕到任不久,发觉在制造过程中,有浪费工料的现象,他决心推行品管圈制度。可是,上至老板,下至员工,没有人了解“品管圈”是怎么一回事。

他首先收集很多资料,一一地讲解给老板和他两个儿子听,让他们真正了解品管圈的作用。等决定推行时,他要老板的两个儿子负责实际的推动工作,他跟老板恳切地表示:“你的两位少爸都是可造之材,我也了解您对他们的希望,他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基层的了解,所以我希望能让他们参与品管圈工作,把我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作一实际的印证。”

正好这位老板也是个相信“外行人不能管理工厂”的人,他唯恐王力耕不能把全副本领拿出来教给他的儿子,当然不会反对这一做法。

当品管圈推行一个半月之后,增加工作效率百分之五十,节省用料0.8%,这一成绩,使老板大为赞赏,准备对王力耕好好表扬一番,但王力耕拒绝了。

他私下对老板说:“我们现在要想一切办法,培养起您两位少爷的权威和领导力,让员工们觉得他们实在了不起,您将来的事业才会有发展。至于我,您是了解的,我不会长久在这里待下去,还要回西部却创立自己的事业,只要您明白我的苦心,比什么奖励都好。”

这种无私无我的精神,终于感动了老板,对王力耕信任尤加,说什么也不肯放他走,一直留他工作了四年,才给了他一笔资金,要他到西部来开工厂。王力耕以后的发展,这位老板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世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有些人整天动脑筋弄钱,拉拢有钱有势的人,结果却是空忙一场,枉费心机。有些人不希望依赖别人,也不过分重视自己的利益,却往往会赢得别人的信任,获得助力。

王力耕的事例,当然是很突出的,一般年轻人也许到达不了他的修养火候。但有一点是很现实的,如果你不能忍受别人的缺点,不能把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警惕,你在工商界只有两种下场:一是你在哪里也干不长久,一是成为工商界的混子,永远别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与王力耕情形完全相反的例子。

一个人的事业有了相当成就之后,最大的困扰,往往是不知道如何来安排、应付过去的老同学、老朋友。

尤其在企业界中,事业的成功,也就表示拥有了财富,“告帮”的老同学、老朋友找上了你,你能不睬不理吗?可是你理睬的话,又怕“善门难开”,告帮的人愈来愈多;不理睬的话,他们会骂你一点都不重情谊,只认钱,不认人。

在这里,我们不谈这个困扰的问题如何处理,而是要进一步问:彼此既然是老同学、老朋友,能力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何以有人当了总经理、董事长,而有人连吃住都混不周全呢?

一个人失败、潦倒,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养气忍性,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

正好王力耕以前的一位老同学,前些日子来找他谋个工作,这个人的经历可以作为我们很好的一个例子。

王力耕的这位同学,名字叫谢本楚,在学校里是很活跃的人物,是同学心目中的“领袖人才”。也许是这种“崇拜”的力量害了他,养成他“自以为是”的意识,到了工商界之后,感到处处都不对劲。

有好多企业征选人才,都是重视学历的,但入选之后,正式开始工作时,学历往往并不受上级的重视。一切的升迁,完全看你在工作上的表现。

谢本楚似乎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家塑胶公司,担任物料管理工作。一开始颇受老板的重视,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辞退了。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他给老板的印象何以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

说起来因素很单纯,一开始,谢本楚很想在工作上表现得有声有色,所以工作很积极,老板当然高兴。可是没多久,谢本楚发现公司里的主管,有很多作法不能配合自己的理想。换言之,主管们的那一套作法,他根本没有瞧得上眼。

就拿上班打卡这件事来说,他认为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不管你工作的实际情形如何,只要每月迟到三次以上,就要受到警告。谢本楚住的地方离公司较远,要中间转一次车,所以上班的时间无法把握,曾一连两个月受到警告。

他为此曾理直气壮地向老板提出抗议:“不顾这种实际情形的管理,等于是让人削足适履。”

老板的的修养很好,笑着问他:“如果取消上下班打卡,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员工的勤惰呢?”

“可以以工作绩效来衡量,或是靠主管平时的考核,”谢本楚的口才不错,遣词用句很有说服性,“人的工作能力是应该自由发挥的,而且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工作人员的勤惰,否则,就是被机器管理了。”

“你应该知道,本楚,”老板亲切地说,“让人来评估一个人,往往会失之于偏,因为人是有情感、有善恶的。”

“身为主管,如果不能做到公正无私,根本就不够资格领导别人。”

这句话的确是铿锵有力,而且是没有理由驳得倒的,问题是有几个人真的能够做到“公正无私”,所以企业管理,必须增加一些辅助的工具,以防止管理者的偏私。

谢本楚年轻气盛,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悬得过高,并不了解实际执行管理工作者的困难。但老板是过来人,他深知管理工作之不易,不是劝听的几句理论能够解决问题的。不过他也知道,这时候要想说服谢本楚,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采用拖的方式下了结论:“在没有研究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只好暂时委屈你一段时间再说吧。

自此之后,谢本楚常把一些看不顺眼的事,或自认为不合理的事,公开的提出来批评,有些好生是非的员工,都私下里对他表示钦佩,说他很有个性,敢作敢为。他自己也认为他是在打抱不平,指出管理上的缺乏,应该一一加以改善。

当然他的本意并不坏,是希望企业好,但他的方式用错了。因为打卡制度有其优点,这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但谢本楚只看到它坏的一面,而完全否定了它好的一面(很多年轻人都怀着这种对事务的偏激心理,向好处说,这是敢爱敢恨的正直表现,向坏处说,则是对事务考虑不周全的幼稚病),这当然会引起主管的不满,增加他工作上的阻力。

谢本楚对自己的处境,不但不知自我反省,反而更激起他的“牛劲“,认为年轻人不能因为受了点小挫折,就向现实环境低头,一定要坚持到底,宁可辞职不干,不能迁就不合理的管理。

因此,他在会议上,经常公开抨击管理上的一些新措施。例如,他认为物料管理的每月报表太多,是一种人力的浪费;他认为物料管理者不是资料管理员,应该参与物料购储的决策性作业等。

在谢本楚自己以为,他的构想都是很科学的,很实用的,对公司有在利而无一害,上级绝没有不采纳的理由。事实如何呢?主管、老板根本就无动于衷。顶多当着众人之面,说一声(这个意见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可以研究办理),事后就没有下文了。

“这种公司还有什么希望?”谢本楚感到既愤慨又失望,决定辞职不干了。可是,他觉得就是这样悄悄地走了,实在忍不下这口气,好像是被他们排挤走了,所以借了个引子跟主管吵了一架,以泄心头之火。

据我了解,有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想法,如果在某一企业工作感到受了委屈,在决定不干时,总想找个碴跟老板、主管吵一架,以显示“老子不在乎你这个工作”。你这样做,自觉表现了勇气,表现了性格,但是,不管你将来的事业成功或失败,你都会后悔自己的鲁莽。

企业管理,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一种制度,但这种制度不是死板的,它具有可变性、适应性。然而,初进入工商界的青年人,并不深切了解这一点,总是喜欢直觉的、主观的去批评管理措施,因此,往往造成心理上的错觉,而影响工作情绪。

事实上,企业管理也像学校的管理一样,不是立竿见影可以见功效的工作,而是要从长远的观点去着眼,也正因为这一点,所以才有很多管理措施不被青年人所乐于接受。

然而,有一项事实大家必须要认清,青年人所讨厌的管理,所排斥的主管,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管理,不好的主管。他们之所以会产生厌恶、排拒的心理,那是因为思想不成熟,见解不够深远的关系,例如,管理严格、教学认真的老师,学生大都讨厌他,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位老师可能是你最怀念、最敬爱的人。

一个管理严格的公司也是一样,在当时受管理的员工来说,是感到很苦、很不开心,可是,等你在商场上有点成就之后,你一定会念念不忘那段紧张的生活。

当然,不是所有严格的管理都是有益的,但你初进入工商界,也许无法分辨它的好坏,你不能全凭直觉的感受,遂然断定这是不合理的,那是不合理的。

因为“好逸恶劳”、“避重就轻”几乎是人类的通病,你不能受了这种自私心理怂恿,只追求对自己眼前有利的合理管理,你也要冷静地为公司的将来、为自己的前途想一想。

即使退一万步说,你工作的企业在胡乱整人,管理上毫无章法,你也可以在这上面记取一些为你以后管理别人的教训,大可不必非闹个明白,才能显出自己“了不起”。所谓“好来好散”,既然你对这个公司失望了,又何必闹个不欢而散,平白再树立下几个对头呢?

谢本楚不了解这一点,仗着年轻气盛,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才有这种愚蠢的行为。老板是个通达世故的人,再加对他仍有惜才之意,所以在他与主管发生冲突之后,曾把他叫到办公室好言相劝,最后且表示:“你既然决心不在我这里干了,我当然也留不住你,要不要我在另外一个公司替你安排一个工作?”

“谢谢,不必了,”谢本楚用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气说。他再一次表现了自己的骨气,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离开这家公司,谢本楚又进入一家贸易公司,一进入贸易这一行,一切都很新奇,而且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的行业,所以学习得很认真。

一年多之后,他对贸易方面的事务了解得多了,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对老板的做法又开始感到不满了。

谢本楚是个脑筋很灵活的人,学历又好,再加一年多来他的工作表现很不错,老板对他很器重,所以有很多重要工作都让他去做,想为自己培养一个得力的帮手,有很多事也多半找他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意见。

谢本楚对公司的事务也非常热心,他是真心想帮老板发展生意。然而也许是热心的过了头,他由在生意上参加意见,慢慢地开始坚持自己的主张。一个当伙计的到了这种地步,就表示他的前途已亮红灯。

因为当伙计的过分重视自己的意见,就必须逐渐地对老板的意见发生怀疑,由怀疑而对老板的能力失去信心。

最后对老板那一套生出不服之心,这样演变下去,还会有好结果吗?

一开始,老板对谢本楚的意见,有的接纳,有的可以用理由否定他的意见。但老板没有什么学历,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做生意,久而久之,谢本楚认为他的思想太陈旧,做法不够新颖,自己有很多大有发展的构想,都被老板否定了,觉得实在太可惜。当然,这些被否定的构想,事后证明,的确有些是很有见地的。如此一来,更增加了他的声势。

例如,“分散市场”的做法,谢本楚早就有了这一构想,但老板迟迟不肯决定,因为美国市场太广大,老板认为已经有做不完的生意,大可不必到中南美洲,甚或远到非洲去开拓市场。

“美国市场、采购量大,是不错,”谢本楚说,“但竞争得太剧烈,利润少,如果能找到冷门市场,生意虽小,但赚头却大,而且生意也比较容易做,算下来,还是对我们公司比较有利。”

“开辟一个新市场,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容易,”老板采取的是稳健作风,“而且我们对新客户了解不够,风险也担得大。”

“开辟新市场,当然要比守住旧市场多费点精神,但这要根据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来作抉择,”谢本楚当年在同学群中,总是居于领导地位,说话很有大将气概,“如果新市场对我们的公司有利,我们不能因为困难,有风险,就袖手不前,应该设法克服困难,减少风险的发生。”

贸易公司大都用人不多,而且有些伙计跟老板朝夕相处,讲话也就慢慢随便了。

谢本楚就是这种情形,所以在谈论问题时,常跟老板据理力争。老板一点架子也没有,空闲时也很喜欢跟这些年轻人聊一聊,他觉得青年人的冲劲,有时候是很可爱的。

然而,谢本楚却是愈来愈认真了,他希望自己的“高瞻远瞩”、“洞烛机先”的才能,能影响老板的做法,甚至于他认为老板最好能听他的,公司发展才有希望。

可是,如何克服开辟新市场的各种困难?如何减少风险?谢本楚并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对于这一点,老板比他清楚得多,一个新的贸易市场是否有利可图,不是凭道听途说的有利因素,就可以贸然去尝试的,而是要亲自去实地考察一番,做起来才比较稳妥。

因此,两个人争论一会儿之后,老板笑着做了结论:“将来再说吧,等我有机会亲自到中南美洲去转一趟,实地看看究竟有些什么生意可以做。”

这种搪塞式的消极态度,很容易引起青年人的不满,谢本楚当然也不例外,他觉得老板好像对赚钱的事一点也不着急,做事一点也不干脆,也没有魄力。不过,人家总是老板,他想,老板不想做的生意,他这个当伙计的只有干着急。

然而,在不知不觉中,这类的事情每发生一次,他对老板的不满就增加几分,最后终于到达了饱和点,跟老板当面摊牌了。

“我想辞职不干了,”谢本楚想以退为进来加强对老板的影响力。

“为什么?”老板略感意外地问。

“几个朋友跟我商量,想大家合伙做个生意,”这是谢本楚早就想好的借口。

“你们准备做什么生意?”

谢本楚考虑一下说:“你的几个朋友,对中南美洲的市场情况比较熟悉,想在那方面联络生意做一做。”

“也是做贸易?”

“是的,我们有这个打算。”

“我的本意当然不希望你走,”老板说,“不过,你是想自己创业,而我这里的发展又有限,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你再考虑考虑,这件事由你自己来决定。”

老板的话虽然很婉转,但并没有很热衷地挽留他却是事实。谢本楚觉得像是受了侮辱,认为说什么也不能再呆下去了。

“不必考虑了,”他说,“我准备明天就离开。”

也许老板早就对他有了意见,所以当时只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答应了他的辞职。

离开这家贸易公司,谢本楚对自己之不受重视,既感意外,又不甘心。他始终认为自己在这家贸易公司是最重要的角色,老板绝对舍不得放他走,结果却是很轻易地就让他离开了,仿佛这个公司有没有他都是一样。

一向自大自傲的谢本楚,觉得太难堪了。也就是为了这口气,他决定自己成立一个贸易公司,要做个样给他那老板看一看,好让他老板后悔“失去了他这个能干的伙计”。

好在过去那些同学,对他仍保有在学校时的那份“爱戴”,大家都愿意帮他的忙,贸易公司很快的就成立起来。

平心而论,这两年来,谢本楚对贸易的门径已学了不少,尤其对中南美洲市场,他曾下过一番研究功夫,他认为这是个值得开发的市场,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小贸易公司,做这个市场的生意最合适。

一开始,做了几笔生意都很顺利,谢本楚的信心也就愈来愈大,以为自己成了贸易方面的专家。

可是,他疏忽了贸易市场的成败,有时并不决定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决定在对方客户的可靠度,只要遇上一个客户存心跟你扯皮,很可能就会把你拖垮了。

那年春天,他跟阿根廷的一个客户谈了一笔生意,金额相当大。这个客户,谢本楚以前就跟他有过来往,信用很不错,他认为绝不会有问题,所以生意很顺利地成交了,对方马上就开来了信用状。

可是,货物刚刚装船运出去,对方来了一封急电,说这批货已被政府列为限制进口货,请他暂不要运出,而且他已通知银行,信用状暂时止付。

事实上,这批货已经运出,要追回来已不可能。谢本楚只好去电跟客户商量,看看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不久,对方的信来了,如果这批货想要提出,只有花点交际费,那么货的价格方面,希望谢本楚能让让步,否则,他一个人赔不起。

信写得很婉转,而且货物已在对方港口,运回来已不可能,只好让步,谈来谈去,照原来的定价打了个对折才算摆平。

这笔生意不仅在价格上吃了亏,而且连赔上三个月的利息。这下子使谢本楚元气大伤,支持了几个月,又遇到经济不景气,又赔了几笔,终于不得不宣布倒闭了。

他的资本多半是向老同学借的,根本就无力偿还。于是,老同学也翻了脸。自此之后,他在老同学心目中变得一文也不值了。

生意场上,这一点是非常现实的,当你的信用扫地,在钱财上拆了烂污,这一污点就很难再洗刷得干净,也很少有人敢跟你交往。

谢本楚自己做生意垮了,不得已,只好倒回头来再替人家当伙计。按说受了这么多教训、刺激,他应该变得谦和一点才是,谁知他比以前的想法更偏激了,他认为商场中的人情冷暖,表现得太尖锐了,过去对他非常崇拜,以他马首是瞻的老同学,现在都对他敬而远之,没有人再三愿意接近他。

谢本楚感到很不服气,在学校里的时候,他处处比别人强,即使到了社会上之后,他一开始的工作也不输给任何人,可是,几年下来之后,有的当了经理,有的自己当了老板,甚至于以前在读书时,他认为没有出息的那些人,现在也都有了固定的工作,有了美满的家庭。而他呢?不仅是孑然一身,甚至于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如果找不到工作,马上连吃饭也会成问题。如果他能虚心检讨自己的缺点,痛下决心把它一一改正过来,以他的聪明才智,要赶上他的同学并不是困难的事。可是,谢本楚一点悔意也没有,他也不认为别人的成就得来不易,他只是一个劲地向牛角尖钻,认为别人那点成就不值一看。“老子有一天时来运转的话,随便干一干,你们又要仰着头看我。”

他始终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能,结果到了哪里都不受欢迎。贸易行做垮了,他又去替人家当过业务员、管理员,也在学校代过课,电影公司当过临时演员,日子愈过愈艰苦,工作愈来愈难找,而他的脾气也变得愈来愈古怪。老同学不愿见,新朋友交不上,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处境实在够可悲了。

前些日子,王力耕来台北洽谈商务,在街是遇到了谢本楚。两个人以前是同班同学,也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见面之后,他亲切的握着谢本楚的手,拉他到咖啡厅坐了一会儿。谢本楚一开始表现得很不自然,因为有两三年没有人对他这样热切过了,使他在感动之余,也有一点惭愧。不过,他不是摇尾乞怜的那一类型的人,面对故人,他当年的优越感又抬头了。尽管王力耕一见面就看出他混得并不得意,但谢本楚在言谈之间,一点也没有认输的意思。

在咖啡厅朦胧的灯光下,两个人开始了深谈,谢本楚为了表示自己仍然很有办法,天南地北乱盖了一起,说什么某某公司想请他当业务经理,他正在考虑,因为他看那个老板没有多大作为,不足以共大事。

反正说来说去,总是有很多人欣赏他的话。王力耕是个通达人情世故的人,由他的谈话中,已对他的处境猜透了七八分,他虽然不便当面说破,但他觉得应该对这个老同学说几句知心话。

“我知道,你在哪里工作,都不会输给别人,”王力耕说,“我比你吃的苦头多,现在虽然已有了一个小小的局面,但我深深觉得工商界的这一套学问,比我们当年所想像的完全是两回事。”

“我认为做事要有原则,要有理想,”谢本楚还是以前的口气,“所以我不吃他们那一套,尤其是那些土包子老板,其实狗屁都不通,还口口声声讲什么企业管理,现代经营,事实上,他们连个门也没有摸着。说起来,真他妈的气死人,他们只是几个臭钱,就高高在上当老板,认为谁都要听他的。”

这番偏激的话,使王力耕非常吃惊,以他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应该在工商界混,何以他到现在还没有改行呢?难道自己一点也没有觉察吗?

“你以前对机械的研究颇有心得,为什么不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呢?”王力耕表示很关切地问。

“别提了,现在的这些大老板们,只相信外国的机械,我们只够资格当当修护员,他们根本瞧不起你的创意,更别谈鼓励了。你想想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你还能有什么大的发展?如果要有发展,只有像你这种自己来,可是,我没有钱。”

这又是以偏概全的说法,王力耕自知口才不如他,不能在这些事上跟他争论。他突然想起在学校里开辩论会时,谈“水泥与钢筋何者重要”的问题,那次,谢本楚是本辩钢筋的重要,而他则站在拥护水泥的一方,最后指导老师作结论时,强调两者都有其重要性,但如两者合而为一,其重要性、实用性可以增加很多倍,如果各自分立,其重要性、实用性,就大大的减弱了。他想,不妨用这番话来点醒他一下,也许能使他有深一层的体会。

“当年我们举行水泥与钢筋辩论会的事,你还记得吧?”王力耕笑着说,“我常想,这些理论在工商界也是非常贴切的。”

“这跟工商界有什么关系?”

“比喻,把水泥比作当伙计的,把钢筋比作股东老板,公司的发展就像盖高楼大厦,如果水泥是水泥,钢筋是钢筋,彼此不能密切结合,这座大厦能坚固吗?同样的道理,伙计是伙计,老板是老板,双方都各为自己打算,谁也不关心谁,这个公司会有发展吗?”

“嘿,难怪你当了老板,”谢本楚带着点酸溜溜的口吻说,“你的论调马上就不一样了。可是,你要明白,这是双方的事,如果当伙计的能力很强,而老板却刚愎自用,不听伙计的那一套,或是老板像个扶不起的阿斗,当伙计的有力也无处施,这又怪谁呢?”

这完全是讲一面的理,王力耕当年也有过这种想法,但现在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老板的发展,要靠一些能干的伙计,这话谁也不能否认;相反的,如果老板差一点,伙计都能死心塌地地帮助他,这个生意还是有希望的,是不是?”

谢本楚这次没有表示意见。

“但生意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要有资本,才能谈到其他,”王力耕接着说,“换言之,有钱的人,就有资格老板,伙计的才能再大,没有资本,就只有替人家当伙计。如果你想爬上高位,参与管理工作,你首先必须赢得老板的信任,否则,你空有满腹的才能,也没有办法发挥。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是老板的损失,但当伙计的又何尝不是损失呢?”

“如果要老板信任你,我看只有逢迎、拍马屁这些下流做法,才能奏效。”

“我以前也这样想,”王力耕带点感慨的意味说,“但我现在对逢迎、拍马屁有了不同的看法,老板做生意,一定有他的理想、自己的目标,这些理想、目标,不一定都符合当伙计的标准,如果当伙计的放弃自己的原则,处处以老板的想法为想法,处处顺着老板的意思,这也算是逢迎、拍马屁吗?”谢本楚又沉默不语了。

“再退一步说,老板投资做生意,大原则、大决策,当然是人家老板说了算,”王力耕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当年当伙计的感受说了出来,“当伙计的才华再高,能力再强,也只能站在建议辅助的地位,不能强迫人家老板接受你的经营方式。换言之,当伙计的一切策划,都应该根据老板的大原则去做,以老板的目标为目标,如果你认为老板那一套不行,非坚持自己的方法不可,那就是自己不守本分了。”

“照你这样说,当伙计的永远是老板的应声虫了?”谢本楚很不服气地说,“老板怎么说,当伙计的就怎么做,完全抹杀了自己的主张,当伙计的才能如何发挥呢?”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当伙计的要想表现才华,首先必须赢利老板的信任,老板相信你三分,就会给你三分权力,相信你十分,就会给你十分权力。可是,如何使老板信任你呢?这很简单,就是平时执行任何工作,决不违背老板的大原则,及既定决策,久而久之,老板就会对你产生信心,他相信把任务交给你之后,决不会跟他的决策背道而驰,你一定会在他指示的原则下,发挥你的才能,达成企业的目标。到了这个时候,才是你发挥能力的时候。”

这些话,都使谢本楚有很深的感受,他这几年之所以不得意,就是因为到了最后关头,没有守住自己的分寸,跟老板发生了冲突,现在想想,他当然有些后悔。但使他气愤不平的是,当时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是为了老板好,他自问并没有私心,何以那些老板一点都不了解他的苦心呢?

王力耕见他沉吟不语,由桌子上面把手伸过去,握住他的手说:“本楚,我们是多年的老同学了,所以我才跟你唠叨这么多,我是想把这些年的工作体验说出来,提供你做参考,你千万不要见怪。”

“不会,有好几年我没有跟人这样深谈了,我应该感激你,还没有把我这个老同学视若路人。”

“我了解你的感受,工商界有时候是很现实的,有些老板的作法,也不是完全公正无私的,如果你想在这一行混,你就只有设法去适应它。”王力耕带点感慨地说,“就拿人事制度来说,虽然每个企业都订有各种办法,作为升迁调辅的依据,事实上,这是对一般人而设的,有些特殊的例子,老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了,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特殊的事例,认为老板不公正,那你就是自找苦吃了。”

“我在机械公司工作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形,”王力耕啜了口咖啡接着说:“老板有两个儿子准备接棒,不管我干得如何好,重要的业务也临不到我头上,这种工作真是没有意思。但是,后来我想通了,企业组织不是公家的行政部门,人事制度根本限制不了老板的决定权,如果你跟老板处得好,你可以替老板多做点事,但你不能妄想有一天你会成为老板。因此,我很本分地干了几年,想不到竟有了意外的收获,这真是当初没想到的事。”

“你是知道的,力耕,我不能忍受的就是不讲是非,不明公理。”

“我劝你要把这一观点修正一下,”王力耕亲切地笑着说,“企业内是非、公理,是在老板事业利益的大原则下去讲的,这种是非、公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当年争辩过水泥与钢筋的重要性,我现在有了深一层的体会。老板投资做生意,就等于用钢筋建立起企业的支架,也就是等于在根据这个支架向上面倒水泥,你不能在老板确立的支架以外去求发展。否则,你倒的水泥品质(个人才能)再好,也不适合老板的需要,因为你这种做法,等于是在改变企业的形态,任何老板也不能容忍。”

听了这番话,谢本楚不禁怵然心惊了,想想自己过去的做法,都是在改变老板的原则,难怪会不受欢迎了。老板经营企业,就等于是在盖高楼大厦,当然人家有自己的理想的形式,不管这种形式是好是坏,当伙计的必须照着他的理想去做,不能把自己喜欢的形式,强迫人家老板去喜欢。如果当伙计的连这点都不明白,不管如何能干,也不会得到老板的信任。谢本楚不是个愚笨的人,当然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再加王力耕真挚友谊的感动,他觉得自己真的要改变作风了。不过,“山好移,性难改”,他将来是否能够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伙计,谁也不敢逆料,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如果他不能“战胜自己”,他最好改行去研究学问。在企业界是永远也不可能春风得意的。

上面这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当然不可能概括所有当伙计的类型,不过,大家可以“举一反三”,进一步去检讨自己的工作环境,以找出自己应遵守的工作原则,这样也许会对你改善工作态度有所帮助,使你工作得更愉快。有读者来信,说我都是在替老板们说话,一味说当伙计的应如何如何,难道当老板的就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吗?我在本书一开头就说过了,关于老板们的修养部分,留待第二部再谈,在这一部里,只谈当伙计的应该遵守的事项,并不是光替老板们说话。不过,有一点大家要先有个深切的了解,老板们担当风险做生意,成败的关系至为重大,难免有独断专行的地方,当伙计的应该了解他们的苦衷,尽可能的检讨自己,去适应老板,你决不可以反过来要求老板适应你。

不管企业管理如何进步,老板的作风如何开明,这都是永远办不到的事。

因此,我希望王力耕、谢本楚的例子,大家能引以为鉴,平时能多观察那些步步高阶的伙计,他们的优点在哪里?那些一直不得意的伙计,他们的缺点是什么?这样细心去体会,你自然会慢慢确立自己正确的工作态度。

下面,我们再列举一般当伙计的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以及应如何去改进,供大家参考。

(一)“酸葡萄”作用最易偾事:心平气和、冷静的分析才是良药。

公司从事的升调,是形成“酸葡萄”作用的最大因素,其次,就是待遇问题。这两种因素一旦成为事实,是当伙计们的无能为力的,只有接受的份儿。因为这种事既不能明争,也不能暗夺,否则,不但会得罪当事人,让同事们看笑话,也会被老板瞧不起,对你的前途造成更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关于人事升调这种事,在任何公司里都难做到绝对公平,让所有的人口服心服,因为同样的工作,可能有很多人适合担任,而空缺只有一个,在“粥少僧多”的情形下,老板决定的人选,难免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这也难怪,大家同时进的公司,工作能力不分轩轾(事实上,人都有高估自己能力的毛病,不分轩轾只是表面上的客气,骨子里总认为“我”比别人强),对公司的贡献也难分高低,一旦别人升了,比你高了一级,你心里当然不是滋味。有的人一遇到这种情形,往往会失去理智,不是骂当事人会拍马屁、逢迎,就是骂老板有私心。有人甚至于还会捏造事实,传播谣言,说获得升级的人,送了多少红包给主管、老板。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在任何地方做事,没有不希望步步高升的,在企业界当然也不例外。这种“向上”之心,正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说起来并不是坏事,然而,如果你用的不得当的话,于公于私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先就你自己来说,跟你差不多的人,甚至于你认为不如你的人,反而比你先升了上去,你心里当然不服气,如果你因此牢骚满腹,常指桑骂槐的说些难听的话,不用说升上去的人对你不满,为你自己树立下一个强敌,就是主管、老板也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假如你再因此不满而闹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兴起的混乱心理,本来下次可能临到你晋升的,被你这一闹,很可能把晋升的机会也闹掉了。

再就对公司来说,你这样大发牢骚,闹情绪,那些跟你有同样感受的人,或是那些天生喜欢闹事的人,在“看殡不必殡大”的心理下,很可能对你表示同情,或是鼓励你大闹特闹。

这种无形的力量,很容易破坏公司的团结,使企业的成长受到损害。

由此可以看出,遇到这种不平等的事,如果你想发泄一下,求一时之快,往往是损人而不利已的。

我认为,首先要心平气和冷静地分析事情的成因。例如张三晋升了,你不妨拿自己的条件跟他一一作个比较:

——他的能力:跟你差不多,甚至于你认为还不如你(请记往:这种比较往往不是客观的,你很可能对自己高估了)。

——他的学历:跟你一样,或是比你高,或是不如你。

——他的为人:跟同事都处得很好,或是能产生向心力,或是正直无私)作人的条件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而你呢?

——他的做事:认真负责,长于策划,有创新的精神,或是教练、稳健、或是懂得重点表现,你呢?

——他跟老板的渊源:这是一般人很不以为然的条件,但在企业单位里,这种关系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你经过比较之后,前四项中,你们各有所长,甚或你觉得还比他强那么“一点点”,但在最后一项他占了便宜,例如他的介绍人是老板的好朋友,或是彼此间有点亲戚关系,或是他跟老板有缘份,老板特别欣赏他,那么你的晋升也很可能要比他迟一步。

这种事是没有什么气好生的,身为老板的人,如果连自己欣赏的人都不能任用,这个老板当的还有什么味道?至于他欣赏的人,是否真的是个人才?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发展?那是老板“识人能力”的问题,你这个当小伙计的(大伙计也是一样)着急,不平,根本于事毫无补益。因为你改变不了老板的观念,也改变不了老板对人的赏识能力。

如果老板尽是常识庸才,不常识你这个有才能的人,那是他自己的损失,那是他自己拿自己的资金、事业开玩笑,你不必操这么大的心。你应该考虑的是:只是自己去留的问题。你如果认为老板是在拿自己的钱作威作福,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你可以另谋出路,只要你真有才能,真有超人的本领,还怕找不到“识货”的老板吗?

如果你觉得老板有私心(事实上,谁没有点私心呢?即使你当了老板,你会六亲不认吗?你会没有你特别喜欢的人吗?),但他有发展事业的魄力,很有识人之能,你觉得在这个企业干下去还有希望,那你就忍受这一时的不平,更努力地工作下去,下一次晋升可能就是你了。

一遇不平,就发牢骚,闹情绪,就等于把自己的长处全部藏了起来,把弱点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你要牢牢地记住,在企业单位中,凭发牢骚、闹情绪,想使老板害怕你,想使老板觉得对不起你而晋升,是决不可能的。只有当老板觉得你能任劳任怨,工作重,报酬少时,他才会感到真的亏待了你,有了机会才会想到你。

有人说:“只有不对的伙计,没有不对的老板,”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公平,但仔细去想一想,这却是很有道理的一句名言。

企业组织,看起来井井有条,实际上,人情往往是胜于理和法的,尤其在独资或家族式的公司里,这种情形更加显著。因为一切人事的任免,经营的决策,以及管理的方式,都是以老板的喜恶为重心,老板最后的决定,不管你是否喜欢,你都要去执行、推动,否则,你只有辞职不干。

基于这一了解,老板要用的人,当伙计的决不能加以干涉或排斥,只要老板能训拔人才,不埋没当伙计的才干,让能力强的人都有晋升机会,这个老板就算是很不错的了。至于老板特别欣赏谁,或偶尔破例重用了某一个人,你大可不必去认真计较。

当伙计的一定要明白,老板的公关决定,错的也是对的,当伙计的切忌在这上面去争执。至于错的后果,时间自然会给他判决,使他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甚至于把公司弄垮,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在他决定如何去做的那一刻,你千万不可以自作聪明地去预测,或是公开地加以批评。

(二)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挑剔老板的管理方式,这是“半瓶醋”的行为。这样的伙计很难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老板。

企业管理是一种艺术,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方式,任何的理论,任何的法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性质、员工的教育程度、老板的个性、社会的背景等等,都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因素,只以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一点东西,或是听了几次管理专家的讲演,就把它们当作模式,去衡量老板的管理是否合乎现代标准,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看法。

有很多学商的年轻人,一进入工商界之后,往往会感到老板的管理,跟现代管理思想相去甚远。因此,他们难免怀疑,这样的“土包子”老板,为什么能经营这样大的企业?

这种怀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你是基于不平的心理,不服气的念头来看这一问题,你除了更加不服气外,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你能深一层去体会,找出这些老板凭什么东西在管理他们的企业,相信你一定获益匪浅。

不管是过去的管理方式也好,或是现代的管理方式也好,统统是离不开人性的。而人性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和附着性,其变化的因素往往是非常微妙的,难以捉摸的。不是人生丰富、通达人情世故的人,是不容易抓到要害的。

目前我们企业界的老板们,有很多是白手起家、学徒出身,一生所经历的困苦艰难,不计其数,这种磨练,使他们通达了世事,使他们深深认识人性的微妙所在。因此,虽然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各种类型的人事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他们能使能力强过他们的人惟命是从,他们能使学问大过他们的人心悦诚服,他们能使调皮捣蛋的人甘心为他们效劳,他们能使那些恃才傲物的人对他谦恭驯服。这些能力就是他们成功的资本,而且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得到的,也不是管理专家能够望其项背的。他们有自成的一套管理模式,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却非常实用。

当然,这些不讲求管理章法的老板,并不是完全不懂得现代管理,只是他们把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法则吸收之后,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模式里,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法则,使现代管理变了型。他们把有的部分强化了,把有的部分去掉了而已。

这种变形的管理,当然使崇尚现代管理思潮的青年人看不顺眼,认为是阻碍企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他们瞧不起老板的成就,认为他们的成功是时代创造出来的,完全是靠机运。

基于这种不满的心理,有很多年轻的伙计,特别是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人,对公司的制度、经营方式等,常发牢骚、批评和指责。

并且认定我们企业之所以落伍,完全是缺乏现代管理所致。

年轻人的理想高,看不惯的自然很多,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然而,如果只喜欢发高论批评别人,而自己不知道脚踏实地地去体验工作,不能深切了解我们企业的环境,只一个劲的唱高调,这问题就严重了。

诚然,我们的企业管理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可是谁来改进呢?自然是寄望于我们企业界的下一代,如果你在公司里连个优秀的员工都算不上,一旦你将来负起管理责任,或是自己当了老板,你能为我们企业界改进些什么呢?

一切的改进,都是去掉一些旧的,换上一些新的和优良的,如果你觉得老板那一套不合时宜,你就要先问问自己,将来有朝一日你当了老板,当了管理人,能拿出一些什么新的办法来?这些新办法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

你要知道,理论与实际的管理往往是不完全一致的,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实际的管理需要些什么,一切的改进都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管理专家自己开公司,反而开垮了的道理。

俗语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同样的道理,“不当老板,不知生意之难做。”表面上看起来,当老板好像很神气,实际上,他们的苦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身为老板者,既要处心积虑地设法发展业务赚钱,又要顾及到员工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如何在他的决策下,协力一致的去完成目标,只要稍有一点差错,很可能就要使他的事业亮起红灯。生意好了,老板固然赚了钱,员工也不会吃亏,可是生意做垮了,员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有的员工,甚至于为了少拿的一点工资,而跟老板闹翻脸吵起来),老板则要负起一切不幸的后果。

世上的任何事,都是权利、义务相等的,老板既然要负这样大的责任,冒这样大的风险做生意,他决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主张,也决不可能一切都听当伙计的乱出主意,因为生意做垮了,老板要承担起一切的责任,与你当伙计的毫无实际的关系。

当伙计的能了解到这一点,自然可以心平气和,你的意见,老板采纳了固然好(这时你的意见已变成老板的意见,万一失败了,错误的后果也要由老板去承担),即使不采纳,你也用不着怄气,老板比你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他不采纳,必定有他不采纳的更好的理由。

如果当伙计的热心过了头,认为不采纳你的意见,生意就没有希望了,不是就对老板生出轻视之心,就是公开批评老板判断力太差。这种伙计,真是比老板还厉害,可是,他没有想一想,如果老板听他的,失败的后果由谁来负呢?也许他会拍胸脯说:“错了我负责!”小的错误你当然可以负责,如果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大错误,你能负什么责任呢?生意垮了,还不是人家老板倒霉。

因此,当伙计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分寸,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不妨多,创新的构想也不妨多,但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当作金丹妙方,非强迫老板吃下去不可。你有义务为你服务的企业贡献自己的一得之见,但老板也有绝对的权利决定采纳与否。

老板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当伙计的只是他的幕僚,你的学问可能比老板大,你对企业管理也可能比你老板知道的多,但你不一定是个好老板,如果把生意交给你做,很可能要不了多久,就做垮了。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伙计,他的守则是:在工作默默地去体验,记取那些别人失败的教训,记取那些别人成功的因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成熟的企业人才,你在工商界才会有前途。

(三)不要靠“年资”混饭吃,要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重要性。

稍具历史的企业中,都有所谓“老资格”的员工,现在老资格的员工中,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类是真正的资深绩优者。前者已成了企业的累赘,工作无特殊表现,发展潜力没有了,干劲也没有了,老板基于多年相处的情分,让你走路不好意思,给你重要工作你又干不好,不得已,只好给你一个无关紧要的工作,直到你退休为止。一个人在企业干到这种地步,虽不能算是很丢人的事,但处境却是可悲的。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所有老资格的员工,都成为企业中的高级干部(事实上,这也是决不可能的事),而是说,职位不论高低,只要你在本身工作中始终都能有杰出的表现,你就永远是个受欢迎的伙计。换言之,在任何企业中,你要永远做一个靠自己能力吃饭的伙计,不要靠老板的同情“混”饭吃。

例如,你是个修护、保养机器的技工,只要你能把负责修护、保养的机器,彻底了解其各部件的功能,就像一个高明的医生对人体结构了解的一样清楚,甚至于能凭机器运转的声音,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马上判断出机器某一部分有了毛病,即使你当一辈子的技工,你受老板重视的程度也永不会减低。

在这种情形下,老板不晋升你,决不是不重视你,而是舍不得把你调离这个工作。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这个工作没有人比你干得更好,所以只好让你长久地干下去,这种“老资格”的伙计,才是老板最需要的。

也许有人怀疑,如果老的员工都这样好,都这样受老板重视,这个企业岂不是就没有新陈代谢、后继无人了吗?

这种怀疑乃是多余,如果企业中的老员工个个都是负责尽职,工作能力愈来愈强,经验愈来愈丰富,这个企业必定会“敝帚自珍”,不培养新的接替人,否则,等他退休时,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技术心得都带走了,他就对不起老板对他的厚爱了。

反过来说,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板,也决不会容许这类事情发生,他在平时就应该考虑到了,什么工作应该由什么人接替,接替的人是否具备了原有工作者的能力,是否更具有开创的能力。如果老板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他的管理能力就值得怀疑了。

时代之所以进步,是由于后人吸收了前人的知识、经验,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经验,滋生出自己新的构想,新的观念。企业也是一样,老员工贡献出他一生的心血,为企业开创出一个局面,新的一代接过棒子之后,能根据这个既有的局面,再开创一个新的里程,这个企业才能永远生生不息,永远是有发展的。

基于这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道理,老的员工,在企业中不能抱着混的心理,一定要把自己本身工作,尽一切力量做出一个榜样来。也许这个榜样不是最理想的,但没有关系,后起接棒的人,自会加以研究改进,这样循环下去,就是企业永远进步的象征。

怕的是,资格老的员工,在工作初期略有表现,混了几年之后,成了老资格,工作能力愈来愈差了,而自己又不承认这一点,处处以老资格自居,又瞧不起新进人员的能力,老是把人家当作“毛孩子”,什么都不懂。这种人真的是企业的累赘。

年资之所以可贵、可敬,是因为“时间”赋予你更多的工作经验,使你对某一工作有了更多的心得,值得后人跟你学习。如果你只是年资增加了,工作能力愈来愈退步了,工作精神愈来愈松懈,这样的“老资格”,还有什么可贵、可敬的呢?

人的工作能力是强弱不一的,对企业的贡献多寡,也不是以职位高低来划分的,凡是能把本身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人,都是老板的好伙计,都是企业的功臣。

总之一句话:老员工要抱着“有以教后者”的精神,在工作中塑造典型;新进人员则应抱着虚心的态度,细心体会前辈的工作得失,不妄加批评,作为自己以后处事的借鉴就可以了。这就是和谐中求进步的不二法则。

每周更新一章。

第七章 引为前车之鉴相关推荐

  1. 人工智能:第七章 机器学习

    第七章机器学习 教学内容: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本章主要介绍机器学习的有关知识及其主要的几种学习方法,并介绍了知识发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机器学习的基本结构.类比 ...

  2. Think in Java第四版 读书笔记3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复用类 复用代码的方式 1组合 2继承 方式1组合 public class Box {String boxName;public Box(String s) {System.out.print ...

  3. 江苏专转本计算机第七章,2013江苏专转本 第七章 无穷级数.ppt

    文档介绍: 第七章无穷级数迁乎锗陷刺隅青宴芯惯咖闽修汝梆蒲烯撮极肺荔颜询煞擎吾陈疽锹臣猖晒2013江苏专转本第七章无穷级数2013江苏专转本第七章无穷级数一.无穷级数的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性质无穷级数 ...

  4. [转]Windows Shell 编程 第七章

    第七章 侵入Shell 与所有其它Win32进程一样,Shell也有其自己的内存地址空间,这是其它应用完全不可知的地址空间.为了进入这个地址空间,我们必须传递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就象我们正在跨过国家边界 ...

  5. Windows Shell编程-第七章.侵入Shell

    第七章 侵入Shell 与所有其它Win32进程一样,Shell也有其自己的内存地址空间,这是其它应用完全不可知的地址空间.为了进入这个地址空间,我们必须传递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就象我们正在跨过国家边界 ...

  6. JavaSE进阶 第七章 常用类 (一) String

    目录 1.注意点 2.String类的构造方法 3.String类的常用方法 传送门 1.注意点 java中用双引号括起来的都是String对象,且字符串是不可变的 java中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都 ...

  7. 湖北省三甲复审评审资料(2011年版第七章--信息科相关)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 ...

  8. python程序设计第七章答案_MOOC课程答案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_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答案免费微信公众号...

    MOOC课程答案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_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答案免费微信公众号 更多相关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叫仰视图? [问答题,简答题] 常见事故一般分为? [问答题,简答题] 进行气藏. ...

  9. 《谈判力》读书笔记:第七章 如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谈判柔术)

    第七章 如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谈判柔术) 7.1谈判柔术 如果对方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你可能会加以批评和表示拒绝. 如果他们批评你的提案,你会奋起反击,坚持己见. 如果对方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你可能 ...

最新文章

  1. ACCEPT()和ACCEPT4()
  2. Redis数据库设置密码
  3. vue click事件冒泡,默认行为
  4. 【杂谈】关于数据和模型,初学者极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
  5. halcon直线标定板对相机标定的效果评估(对比矫正前后、对比标定板矫正效果)
  6. Web Service 实现分布式事务
  7. 【SpringCloud-Alibaba系列教程】14.一文教你入门RocketMQ
  8. 腾讯视频如何删除观看记录
  9. 机器人走方格(51Nod-1119)
  10. 设计师灵感交流社区|给你的作品一个舞台
  11. 毕业设计(十七)---发表文章(3)之- 使用ckeditor上传图片(flash)
  12. 在苹果Mac中巧用聚焦搜索Spotlight
  13. 解决虚拟机内服务器卡顿,不流畅问题
  14. masm5安装教程_MASM_6.11安装方法
  15. 李彦宏数字人开场!百度在元宇宙产品“希壤”中办了一场大会,还说未来10年拥堵问题将被解决~...
  16. 超图高性能分布式渲染技术解密与应用
  17. MongoDb(六)索引原理和命令
  18. leetcode296. 最佳的碰头地点
  19. (考试大整理~)Xxy 的车厢调度
  20. 系统间通讯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同步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1. 2019 年科技趋势最全汇总!
  2. 纸短情长 寄语青春 2021 我们毕业了!
  3. SWUST OJ 320: 鸡兔同笼
  4. 写一个函数来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
  5. mysql出现[Warning] Host name ‘hn.kd.ny.adsl‘ could not be resolv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6. 成都居住证最新办理攻略(附居住证落户指南)
  7. vue2的vue.config文件
  8. DNF 鬼剑士技能设置
  9. CreateEvent
  10. 前导图法(PDM)或单代号网络(AON)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