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来 源:笔记侠(ID:Notesman)

2020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前段时间,总有朋友问我说,“这么复杂的局面,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也很焦虑,但是焦虑有用吗?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

假如你的心态变得积极,你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找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改变——走。

我给自己定了这么一个任务:每天坚持走10公里,连续走一个月。走着走着,就能重新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温暖的力量,而且每向前走一步,热爱和勇气就会多一分。

今年是小米10周年,我决定办一场演讲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同时,也对所有关心支持小米的朋友们做一次完整的总结和汇报。

梦想的开端

10年前,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创办了小米。

1. 我们的梦想

那个时候的手机市场主要是国际巨头把持,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巨头,国内也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以及铺天盖地的山寨厂商。当年的手机市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但是各位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创业者,一个中关村从零开始的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听上去就不靠谱。

那么,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看上去、听上去都不靠谱的目标呢?

当时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好主意,我跟团队讲,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手机市场上做手机的都是硬件公司,假如我们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呢?假如我们把软件、硬件、互联网融成一个整体呢?假如这三样我们都精通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对纯硬件公司进行降维攻击呢?

就这样,我想出了“铁人三项”的模式,并且找到了一个“捷径”:当时硬件做的最好的是摩托罗拉,软件做的最好的是微软,互联网最厉害的是谷歌,假如把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全部凑在一起,是不是就能够做成“铁人三项”呢?

当然,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2. 找人

我找的第一个人是林斌,他当时是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

当时他想出来创业,做一个在线音乐公司,我跟他说:“兄弟,咱们干把大的吧。”

然后我就在餐巾纸上给他画了一个“铁人三项”的图,他没怎么想就答应了。

第一个人就这么找到,定下了。

接着,我又找了10个谷歌的工程师。有的甚至谈了两三次,但结果还是没有一个人来。

我当时真的很绝望,直到我谈到第11个谷歌的工程师——洪锋。

他一见我,上来就问了我三个问题:

问:你做过手机吗?

我:没做过。

问:你认识中移动的老板王建宙吗?

我:不认识。

问:你认识郭台铭吗?

我:郭台铭我认识,不过他不认识我。

洪锋这三个问题一问完我就傻了,肯定没戏了。想不到最后洪峰站起来做了一个总结:“你这个想法啊,不太靠谱,不过可以试试。”

那一瞬间,百感交集,我觉得自己中了彩票,第二个人终于找到了。

一个外行来做手机,找人遇到的困难比大家想的多太多。经常有创业者跟我抱怨说找不到人。我认为,如果找不到人,是创业者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找人。

我在小米创办的第1年,花在找人上的时间超过了80%,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是三十次顾茅庐。

乘风破浪,开始“闹革命”

当团队组好以后,我们就开始创业了。2010年4月6号,我们十几个人在中关村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大家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开始“闹革命”了。

但是,我们都不懂硬件,于是决定从我们最擅长的软件开始——直接做操作系统。

没有自己的手机,怎么做研发?没关系,用别人的手机做研发。

直接做操作系统,我们十几个人hold不住怎么办?没关系,我们直接找个开源系统,干就行了。

当时,安卓刚刚起步,我们就成了国内最早一批做安卓的。

操作系统的功能极其繁杂怎么办?我跟大家说没关系,我们就把MIUI当一个互联网应用看。

想一想那个年代,智能手机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能不能做的越少越好?

 

大家想了想,觉得能把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做好就足够了。

说实话,操作系统只做这4个功能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集中全部资源做这4个功能——只用了两个月就做好了第1版。

第1版做好了以后,需要找用户测试,所以我们办了一个论坛,征集勇敢者来测试。

当时,如果想要用MIUI系统,还需要把自己手机的操作系统刷成MIUI系统,刷不好还有可能把你的手机刷成砖。在这么大的风险下,敢来刷机的人是不多的。

我们征集了两个星期,来了100个人。当时我们团队感动的不得了。

当时我们就在想,这100个人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我们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感激他们呢?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手机的启动画面上?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决定,大部分手机的开机启动画面都是公司的logo,但是,我们认为用户比公司logo重要。

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MIUI并正式发布。当这100个用户下载了MIUI,把手机刷成了MIUI系统后,一开机看到这个界面时立刻被震住了。

因为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厂商极大的尊重,我相信这100个人在那一瞬间一定被小米的诚意打动了。

当时,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也没有做任何推广,MIUI系统初期就只有100个用户。

但这100个人十分支持小米,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论坛上,给我们提各种各样的意见。只要我们觉得有道理的,就立刻更改,一个星期之后发布。

第2个星期,MIUI的用户翻了一番,到了200人;第3个星期又翻了一番,到了400人;第4个星期再翻一番,到了800人。

当时,这几百个用户让我们激动不已。

当然,几百个用户的基数还是很低。

MIUI真正爆发是在哪个时间点呢?是2010年9月20号,MIUI正式发布的一个月零四天。

在一个全球的技术论坛XDA上,有一位大神写了一个帖子强力推荐MIUI,前两天我把这个帖子找了出来,他的推荐语极为夸张,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有人听说过这个ROM吗?我这辈子从未见过这么疯狂的ROM,它运行起来又快又流畅,界面全部重新设计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我们在全球可能都只有几百个用户,而这位大神说:“你听说过这个ROM没有?”

对于MIUI他无比震动,他认为MIUI是来自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的作品,令人惊艳。而当时我们只是中关村刚创办的一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大家设想一下,MIUI第1版做得有多惊艳。

我们把如此复杂的操作系统当一个APP来做,用了全套的互联网方法,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这位大神的推荐后,小米开始在全球发烧友的心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当时,全球网友开始帮我们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还帮我们适配各种类型的手机,在各个国家操办笔记本论坛,帮我们推广。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地全球群众运动开始了,不到一年,全球的MIUI用户达到了30万。这为我们之后做手机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的方法论,就这7个字

1. 用互联网的方法做手机

我们说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本质上就是用互联网的方法论来做手机。

那么,互联网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我在15年前总结的7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们在做MIUI的时候,极其强调专注,我们把整个操作系统浓缩到了只有4个功能,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做到让用户第一眼就觉得十分惊艳。

刚开始我们只有100个用户,但小米的今天就是靠口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还有一点就是只要用户有任何意见,我们马上解决,每周迭代一次。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论完成了小米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走得非常坚实。

这一步,形成了我们后来的“米粉”,包括粉丝经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MIUI起步以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组织了一个非常好的硬件团队,主要骨干都来自摩托罗拉。

2. 真的开始做手机

接下来,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开始做手机了。结果一开始就碰了个大钉子。

我们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当然要用顶级供应链。可是,顶级的供应链商家并不理会我们。

那时,我才知道顶级供应链不是中关村的一家小公司靠砸钱能搞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搞定顶级供应链,怎么能做成全球最好的手机呢?

我们当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但我还是跟大家说:“别怕,咱们一定能搞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时,最好的手机屏幕供应商是夏普。

我们去找夏普,人家不理我们,甚至连面都不见。怎么办?

我动员了所有的朋友,帮我找那些认识夏普高层的人,希望他们帮我我引荐一下,给我一个当面介绍小米的机会,我就只要一个这样的机会。

我找了金山软件园日本分公司的CEO,他再去找三井商社,三井商社再去找夏普的高层,兜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后,我们搞定了——夏普让我们3月26日去日本大阪的总部见个面。

我们开始像准备高考一样认真准备,还准备学一下日语。

在我们紧锣密鼓地准备说服夏普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当时整个日本都处在核辐射的威胁之中。

这种情况让我们很犹豫。但是,夏普的见面机会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慎重考虑。

经过了反复商量,我们最后决定一定要去,而且是我们三个联合创始人一起去。到了那天,我、林斌、刘德,三个人登上飞机才发现,整个机舱里只有我们三人。

到了大阪的夏普总部,整个楼空空荡荡,只有我们三个客人。

夏普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多年以后,夏普一直都是小米的铁杆供应商。

我们就是这样过关斩将,搞定了一个又一个供应商,使得小米的供应链基本上能够盈利。

小米手机的第1代卖1999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款手机小米原计划卖1499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2011年8月,小米手机就快要做好,团队找到我说:“成本冒了。”

我问:“冒了多少?”

 

我们原计划的成本是1500元,当时却达到了2000元。

团队跟我解释:“因为小米找的都是顶级供应链,所以人家开多少价,就是什么价,甚至还需要提前三个月付钱,人家才愿意帮我们干。”

我当时非常郁闷。因为,如果每台手机的成本是2000元,我们售价1499元,每台大约要亏500元。

当时我们还大胆预测,如果卖1499元或许能够卖出30万台,但现在加上研发成本、运作成本,手机还没卖出去就要亏2个亿了,公司肯定要黄。

实在没办法,我就去跟投资人谈,投资人说:“其实这也没啥,你作为一个手机行业的外行,这只是你进来玩的门票钱。”

最后我和团队商量:“管他呢,豁出去了!就卖1999!”

下定决心后,我就开始准备发布会,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直到发布会前一天,大家都还在害怕:卖不出去怎么办?紧张得不行。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当天,中午我一到现场,发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居然连门口都进不去,只好打电话叫了四个彪形大汉帮我挤进去。而我的好朋友孙陶然拿着门票都挤不进来。

小米的第一场发布会,是提前5分钟开始的。我在会场上讲了一个多小时,其实我内心很忐忑,还是怕卖不出去。

当我在台上公布“1999元”时,整个台下欢呼起来,掌声长达半分钟。在那一瞬间,我几乎手足无措了。

原本,我们计划一年内卖出30万台小米手机,但没想到,光是第一次预定,大家就预定了30万台。

收到这30万台的订单后,我既激动又痛苦,为什么?小米当时是个小公司,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生产出30万台。

所以,我们经常一个星期只能卖一次,一次只能卖两三分钟。这也是被很多网友所误解的,骂我们是饥饿营销。

就是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小米手机第1代卖到790万台。每次只卖两三分钟,但是那两三分钟,可能都要卖到10万~20万台,才能一共卖出790万台。

而且,2012年是小米第一个有收入的完整财年。并且我们第一年就突破了100亿的年收入。至少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公司第一年收入过百亿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米手机在2011年有多么成功。

小米手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后,2012年年初,有几个主管部门给我布置了一个新的课题,说你们小米手机这么火,能不能带动一下国内产业链?

我当时想,我们只是个干了两年的小公司,这么瘦弱的身体扛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但没好意思说出来,就干呗。

就这样,我们建立了“红米计划”——优选国内产业链,做大众手机。

这个项目干了快一年时间,产品出来后我体验了下,跟我的要求差距太大,然后就毫不犹豫地决定推倒重来。

这个决定让大家感到惊讶,因为这就意味着4000多万的研发成本打水漂了,那可是2012年啊。

我觉得,既然做国产手机,就一定要做到“用全球供应链做出的产品的品质”。如果不做成这样的话,既砸小米牌子也砸国内产业的牌子。

当时国内产业链刚刚开始兴起,的确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后来大家买到的第1代红米手机在我们内部叫H2,已经是我们内部研发的第2代了,然后我们又下功夫做了第2代的红米,发布时叫红米手机1。

到了2013年7月31号,红米手机正式发布,定价在799元。当时我们没有准备任何的市场费用,连办一场像样的发布会的费用都没有。

我们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产品上,还在金山软件建了一个会议室,花了两三百块钱做了一个背板,用一个电视机进行红米手机的发布。

大家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强大的手机,只要799元,当时国产手机做的同样品质的,都卖2000~2500元。所以红米手机一发布,第二天连金山软件的股票都开始狂涨(当时借用金山软件会议室)。

我记得当时我们还是跟QQ的QQ空间联合首发的,在QQ空间里面一个星期的预定量超过了1000万台。

这么巨大的量,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智能手机的产业链来说是久旱逢甘霖。所以对国内整个产业链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的成功背后,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巨大的风险。但是,没有任何成功是不冒风险的。

我自己在总结小米手机业务成功的关键的时候,我觉得就是要直面所有风险,要有豁出去出去干的决心。

3. 全民学小米

在那个年代,小米几乎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话题。还有一群人在拼着命学小米,当时全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互联网手机,但基本上只是学到了皮毛。

当时也有很多企业家创业者到我们小米公司来学习,几乎所有的手机同行也都来我们公司进行交流。对于到来的每一个客人,我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实话,我们希望互联网模式能帮助到每一个企业,最终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4. 建立生态链

2014年年初,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生态链计划——希望用5年时间,至少孵化100家生态链企业,改变100个行业。

经过6年多的时间,我们孵化了100多家专业的生态链企业,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好产品。到今天为止,这些生态链企业也有一两万名工程师。

大家在小米商城里面买到的很多贴着小米米家品牌的这些商品,都是我们背后非常专业的生态链公司做的。

可能大家很好奇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跟大家举个小例子:14年15年有个热门话题是,很多中国人到东京抢购电饭煲,还成了社会现象。

我当时就纳闷了,中国是世界工厂,我们怎么需要去日本买个电饭煲呢?我们中国的工业不是很强大吗?难道连电饭煲都做不好?

于是我们决定孵化一个生态链企业,叫纯米,主攻电饭煲,决心一定要比日本做得好。就这样,我们干了一年半时间,2016年这个电饭煲发布,定价999元。最终卖到了日本,还卖的不错。

后面,我们还做了小米手环、扫地机器人、平衡车、充电宝等一系列产品,效果都不错。

峰回路转

那段时间,真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1. 10亿之赌

回想起来,有非常多美好的事情,当然也干了不少蠢事。比如说和董明珠打赌。

格力代表中国传统制造业,有30年的历史,小米代表新经济,是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小公司,放到一起就特别有话题。

我说董总要不咱俩打个赌,赌一块钱,就赌小米5年之内营业额超过格力。当时小米的营业额200多个亿,格力是1200亿,我们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

董明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说要赌就赌10个亿。

那段时间每天看到这样的报道就特别郁闷,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全都掉到坑里去了。

之后我就成了网红,只要我跟董明珠一起出现所有媒体的那个相机就盯着拍,那个画风你都没法想象。

全社会都认真,我们也不能不认真了。

我们5年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我其实觉得小米挺了不起。格力5年时间达到1981亿,也涨了60%。

2. 陷入低谷

我承认,我们的确是膨胀了。我觉得,膨胀确实会让你做很多蠢事。

后来没过多久,小米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遭遇了很多成长的烦恼。我们今天反思,我觉得跟我们膨胀是有很大关系的。

过去几年,我们都是高速成长。到了2016年。我们的销量暴跌——小米陷入了困境。

在手机行业,没有公司能在销量下滑后逆转,所以小米处在生死存亡之境。这个问题发生在2015年到2016年。

2016年5月份,我亲自跳到一线,直接接管了手机部。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我推动了大规模的反思。

先总结,然后再补课,再提高,那个过程苦不堪言。我记得在那段时间,我早晨九点多钟上班,凌晨一两点还在办公室开会。

昨晚下班,我在路上想起来,那一天我开了23个会,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3. 慢慢恢复

2016年,小米士气在一步步恢复。到了2016年10月底,我们吹响了小米逆转的冲锋号。

2016年10月25号,我们办了小米Note2的发布会,请梁朝伟代言。

小米还发布了全球第1款全面屏手机发布,这款手机发布以后,震撼了全球科技界,甚至是还被全球三大设计博物馆收藏——芬兰设计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

芬兰设计博物馆馆长说,小米MIX代表着未来手机发展方向。到今天为止,你们应该找不出任何一款手机,获得如此殊荣,被三家设计博物馆收藏。

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背后的故事,那个设计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挺简单的。

小米的几个工程师闲聊时,聊到一个很高深的问题:5年后的手机会是什么样?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年在讨论,2014年年初,他们争论得很激烈,最后得出一个主流性的意见是:5年后的手机正面全是屏幕。

这是2014年年初提出来的。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他们就来找我。

我听他们一讲,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虽然这个想法石破天惊,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出来,就能够推动全球手机工业的发展。

我跟他们说:“立刻开始干,不要考虑量产性。”

这一干,快三年时间了。最后,小米的这种巨大的创新能力震撼了全球。

在小米,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小米工程师只要有创意,都可以直接推开CEO的大门。也只有把人才摆在最重要位置的公司才能做得到这种事情。我认为这是小米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为了激励工程创新和探索的火焰,我们建立了公司最高奖叫小米技术奖,奖金就是价值10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

回到2016年,我们的业务在一步一步复苏,可是困难并没有解决。

4. 质量是生命线

性价比是小米强有力的武器,但也是我们最柔软的软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有一句老话叫便宜无好货,也就是说你卖得便宜就是原罪。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友商攻击,也非常容易被抹黑。

我在想,在未来的漫长征程里面,小米怎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只有做出世界级品质,才有机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所以,2017年,我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质量预报。

质量的提升改进是一个非常痛苦繁琐的过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我们获得了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一等奖。

2019年,我个人获得了中国质量人物的殊荣。

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把质量看得重于一切,质量是整个公司的生命线。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想跟大家分享。当一家企业陷入困境以后,可能很多人都想出奇招去逆转。但我认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稳住阵脚最重要,质量就是你的阵脚,只有稳住质量,才能寻求突破。

创新可以决定企业有多大的想象力,但是质量决定了你能不能活下去。

所以,在我们内部有一句口号就是:“创新决定我们飞得有多高,质量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

质量和创新同等重要。

国际风云

1. 10亿库存,是危也是机

大家都知道,小米的国际化做得非常不错,我和大家聊聊我们的国际化的过程。

2014年二季度,小米的销量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市场登顶,成为了中国第一,我们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那小米模式能不能在全球复制?考虑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决定从印度开始进行复制。

2014年6月份,我们进入印度市场,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小米势如破竹,很快成为了印度市场最耀眼的明星。

但是,很快我们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困难。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特批了50万台小米4在印度市场发售,但2015年1月份在印度发售时,竟然卖不动。这是我们谁也没想到的。

这瞬间造成了10亿人民币损失,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印度公司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我一听我也懵了。怎么办?

那时,中国市场已经不卖3G手机,全部改4G了,印度这批3G手机运到中国来卖肯定卖不出去。

事后,我们反复复盘得出结论:这次意料之外主要是因为进入印度的时间太短,用户群的积累,以及品牌的渠道能力都不够。

于是,我们紧急成立了“国际救火队”,刚开始只有三个人。我们在全球范围寻找消化3G手机的市场,这三位同志在几个月内跑了四、五十个国家。吃了无数的闭门羹,终于找到了市场。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原来是卖石油、卖天然气的,顺便想卖点手机;

第二类,还靠点谱,是卖电脑、卖笔记本的,顺便卖点手机;

第三类,是一批二线代理商,想在我们身上赌一把,总之,一年的死磕,10亿库存终于消化掉了。

其实手机行业有两大困难,第一大困难是风险质量,第二大困难是风险库存。

比如说,小米4的成本是2000,我一年半以后处理的时候,连800块钱都卖不到,损失巨大。

这是我历史上处理的最大一次库存,当时特别心痛。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这个到处卖库存的渠道,后来居然成了我们国际业务的先遣队,提出了小米全球的国际业务布局。没过几天时间,小米在全球各地的国际业务迅猛成长。

到今天,小米已经到了90个国家的地区。这都得益于我们当时的这一批库存危机。

2. R U OK

国际业务也有很多欢乐的时光,比如2015年5月,我在印度出差,顺便参加了我们在印度举办的一个发布会。现场来了非常多米粉,一听说我在场,气氛热烈得不得了。

我们印度的同事,就临时安排我上台跟大家打个招呼,结果我还没回国,这个事情就在国内上了热搜,b站还有人做了一个鬼畜视频,我一下子就成了b站的知名歌手。

所以,整个国际业务就是这样,既有坎坷,也有欢乐。

我们进入印度用了三年时间。过去两年,我们的主要精力在欧洲,因为我们需要证明,小米不仅能在发展中国家能够达到第一,要在发达国家也拿到第一。

现在,小米进入了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机业务在5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前5。

短短两年时间,刚刚传来捷报,上个季度我们在欧洲已经进入了市场前三。更让我激动的是,在上个季度,我们在西班牙市场已经登顶,我们在法国排到了第二,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在更多国家排到市场第一。

所以整个国际化的过程,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成功往往不是你规划出来的,危机也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当你遇到一个巨大危机的时候,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可能会创造新的机会。

高光时刻

1. 三个难忘的高光时刻

1)上市

今天,在小米10周年之际,我问很多同事,“过去10年,你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上市”。

最重要的是上市前夕,2018年4月25号,我们公布了一项董事会的举措——将超过利润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小米很快要上市,一旦上市成为公众企业,资本就会逼着小米做出超额利润。

我相信我扛得住,但假如有一天我退休了,我们下一个CEO能不能扛得住?还能不能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还能不能坚持做性价比?

这真的是我担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一定要在上市前搞定这件事情。

我跟我的几个同事一商量,形成了这个初步意见以后,我们去找股东,股东一听就知道,说你们这么弄,还想不想上市?

这对上市会有影响,但来不及了。还有人跟我说,我投资你们的时候你们可没这么说,我早知道你们只能挣5%,我就不投了。

我们连续开了很多次紧急的电话会,有几次都谈不下去了。在最后一次,我跟大家说了这样一段话: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假如你们同意我这个提议,你们拥有的有可能是一家注定伟大的公司。

就这样,一锤定音,只赚5%的这个决定获得了所有股东的支持。

最后,我选择了在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办一场发布会,宣布了这项决定。当这个决定发布之后呢,我的朋友圈都被5%刷屏,当然也有一些嘲笑和讥讽。

2)北漂买房

第2个难忘的时刻是什么呢?

是搬家,搬到我们自己的家——小米科技园,小米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办公室,我们亲切地称小米科技园叫“清河三里屯”。

我也挺激动的,写了一条微博: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小米科技园,8栋楼,34万平方米, 52亿造价!

接下来,是小米过去9年的业绩。

3)入选500强

我们进入了世界500强,我写了一封全员信。

有同事和我说:我们能不能谦虚一点,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我说:咱们这次就别装了吧,我大学刚毕业就开始创业,没有机会去500强上班,我说我还是挺羡慕婷婷他们,都在微软、谷歌上过班。

今天,我也有机会在500强上班了,我觉得我要好好嘚瑟一下。

昨天,我又临时改了一下PPT。

小米作为最年轻的500强,经常被大家拿来和一些老牌的500强比,比如,苹果,三星,华为。比的我挺郁闷的。

讲实话我承认小米不如它们,至少目前如此。不过没关系,我相信小米其实做得真的很不错。

我和大家说三个数据,第1个是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评选的全球创新50强,有5个中国公司入选:华为,腾讯,阿里,京东,小米,小米在全球排在24位;

第2个也是非常权威的榜单,叫“德温特全球创新百强榜”,只有三家中国公司入选:华为,小米,腾讯,小米是第2次入选。

第3个是BrandZ 全球品牌百强榜,这次有17家中国品牌入选,小米也在其中,排名81位。

2. 这十年,小米改变了什么?

小米这10年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所以说过去10年,真正让我们自豪的不是上市,不是搬家,不是这些事,而是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小米和所有同行一起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起飞。

滴滴创始人程维曾经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可能都要感谢小米,因为小米有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等,今天你耳熟能详的新一代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带动了100个行业的变革,成就了一大批的创业者。

比如说昌敬,小米生态链给他提供资源帮助他成长,他的企业今年2月份上了科创板,每股410元。像这样的企业,在小米生态链里面还有一堆。

第三,小米甚至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这一位是我们小米印尼产线上的女工,几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一个人要养活三个孩子,对她来说生活极其艰苦。

两三年前,她好不容易获得了我们印尼工厂的一份工作,她高兴极了,因为有了这份工作,三个孩子才有机会吃到饱饭,能上得了学。而且有了这份工作,她认识了新的朋友,开阔了眼界,她在村子里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小米过去的十年有太多的故事,一场演讲很难跟大家讲明白。所幸的是,我们有一种方法能让想了解小米的人更了解小米。

2020年8月份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老师出了一本小米传记,这是小米第一本官方授权的传记,名字叫《一往无前》。

今天,因为时间所限,我们讲不了那么多故事。10年的小米,在一年一年长大,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们今年的研发预算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今天下午我查了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里,境内上市公司里,加上未上市,将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的研发企业,我觉得小米基本上能排到前20位。

我觉得小米拥有很强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再加上100亿的研发投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献给大家。

关于如何重新创业,我不愿说给大家听,只想做给大家看。

小米将往哪里去?

1. 小米三大铁律

那么,小米未来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我选择了用这三款产品(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透明电视)来代表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技术为本是小米在未来十年坚持死磕硬核科技的态度,而米粉们关心的澎湃芯片,小米还在持续研发;

性价比是小米和用户交朋友最大的诚意,也是小米的核心战略;

而做酷的产品是小米工程师们的本分,做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是小米的愿景。

接下来我和大家说一说“小米将往哪里去”——下一个十年小米的三大发展策略。

今天我们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面对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绩,躺着过去的业绩上过日子,毫无疑问,过去是守不住的。要想继续不管不顾、猛冲猛打、粗放成长,毫不疑问,这条路也走不通。

2. 未来发展战略

我认为,我们的第一策略就是重新创业,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大胆使用创业型的激励,大胆把握新的战略机遇。

第二策略是继续深化“互联网+制造”,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在继续和代工厂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小米将深度参与制造业。

目前小米已经自研大量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此外,小米产业基金也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未来将花大力气做"制造的制造"。

第三条策略就是“行稳致远”。小米都会用十年的长度来看发展,稳打稳扎,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小米将“和时间做朋友,绝不冒进”。

-END-

关注下方“BAT架构”公号,回复:中台

即可打包下载50页阿里中台PPT


大家在看:

1.大公司上中台,钱没了.小公司上中台,公司没了

2.被腾讯T4大佬怼了:你跳不出“工薪阶层陷阱”

3.张一鸣: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

4.不称职Leader的10个特征,看看你中几条?

5.从外包程序员到阿里合伙人,阿里CTO鲁肃

雷军:我也焦虑啊,一天开了23个会!相关推荐

  1. 开工第一天,消除这3种职场焦虑,为新年开个好头!

    摘要:上班第一天,迎接崭新的开始! 开工第一天,程序员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饕餮盛宴.告别了游戏/懒觉.和新春假期说拜拜. 汇智妹看今天的IT圈里,除了宜立Flag之外,还有众人关注的热议话题,可谓几多欢喜 ...

  2. 雷军说,焦虑的小米找到了“AI + 物联网 + 5G”的路

    "两年前的我非常焦虑.在人工智能时代,小米该怎么办?"--在今天的上海 2018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雷军如是说道. 人工智能的火爆势不可挡.从纷涌而至.英勇入场的创业公司,到炒 ...

  3. 雷军十年的演讲: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导言 小米十周年,雷军做了一场公开演讲,回顾了小米过去10年的热血历程.雷军表示,小米手机的成功背后,曾经是无数艰难的抉择.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巨大的风险.面对未来,小米要继续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和时 ...

  4. 雷军一往无前的十年(小米十周年公开演讲)附赠《一往无前》电子书籍

    ▲雷军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小米科技董事长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看上去.听上去都不靠谱的目标? 来源 | 雷军公众号分享 | 雷军 2020年 ...

  5. 小米十周年雷军演讲全文:和这个伟大时代同行,是最大的荣幸

    小米创办10年,能一天开23个会的"劳模"雷军,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业热情. 8月11日,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用长达3小时的公开演讲,回顾了过去10年的创业之路. &q ...

  6. [转]一往无前 | 小米十周年,雷军公开演讲全文

    2020年8月11日19:30,小米十周年,雷军公开演讲如约而至.在近3小时的演讲中,雷军用20个故事回顾了小米过去的热血10年,也展望了新的10年: - 创新之火将会照亮每个疯狂的想法,小米将成为工 ...

  7. 雷军10周年演讲全文:没有任何成功是不冒风险的

    点击上方[全栈开发者社区]→右上角[...]→[设为星标⭐] 2020年8月11日19:30,小米十周年,雷军公开演讲如约而至.在近3小时的演讲中,雷军用20个故事回顾了小米过去的热血10年,也展望了 ...

  8. 小米乘风破浪:热血十年,雷军一往无前

    摘要: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了不起的湖北人,雷军不服输.小米十年了,雷军总结和复盘创业之路,焦虑过,后悔过,风很大,坑很多,打赌也输过.用了一场演讲,为小米的十年画上句号. 出品| 大力财经 文 | ...

  9. 小米十周年,雷军做了一场 4 小时的走心演讲(实录)

    官方最详细复盘小米十年. 8 月 11 日晚,雷军用一场长达 4 小时的演讲将小米的十周年推向高潮. 以下是雷军的演讲实录,略有删节. 2020 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全球面临很多 ...

最新文章

  1. nodejs npm install -g 全局安装和非全局安装的区别
  2. 乐观锁与悲观锁——解决并发问题
  3. PyTorch + NumPy这么做会降低模型准确率,这是bug还是预期功能?
  4. cocos2d-x初探学习笔记(17)--瓦片地图集
  5. linux下python_linux下python安装
  6. java自适应table_Java 设置Word中的表格自适应的3种方式
  7. 【声辐射】——不同坐标系下的格林函数
  8. matplotlib之subplot和动态作图(笔记六)
  9. AD画PCB焊盘上出现白圈改网络
  10. ASP.NET Razor 视图引擎编程参考
  11. springmvc自定义类型转换
  12. MLP算法,也叫前馈神经网络或多层感知器
  13. bat脚本转成exe执行程序
  14. 手机投屏到电视上怎么操作?
  15. 统计学复习笔记(二)—— 常见的概率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
  16. spec之install
  17. 《十二怒汉》看到一半的观后感(一些零零碎碎语句不通的感想)
  18. 感悟笔记(一)多思无益
  19. 机器视觉——光源介绍
  20. 怎么使用HTML<table>标签做表格

热门文章

  1. 开发者 发展 6 执行力
  2. HIT CSAPP LAB8
  3. 2019年姓名大数据报告,“张伟”时代结束!
  4. 阿拉丁神灯点亮计划 之 500年打磨迭代
  5. BZOJ1040 骑士(基环树DP)
  6. Linux中popen函数的作用小结
  7. 小面馆利用一个普通的营销活动,就做到门口天天排长队的效果?
  8. Ubuntu 22.04 LTS下安装1030 GPU 的驱动(图文详解)
  9. 摧毁巴士站(bus)
  10. 红米手机3S 3X获取ROOT权限的经验